故宫观后感800字通用

04-0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观后感”。看电影是我们生活中消遣放松的方式之一,写一篇观后感最能体现当下的心情。此时不妨来把想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多写观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和共情能力。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宫观后感 篇1

星期五,面临着重大的日子家长会,我的心总是闲不下来。还是最好别暴露自己的小毛病,否则我有可能成为家长会的重头戏。

即将放学,只有几个小时就要到重要的时刻,平常,几小时在我眼里像过年一样漫长,可现在时间一分一秒,很快就会过去。这时,隐约有几声雷鸣,接着便震耳欲聋,隆隆声响彻云霄!加上豆大般的雨滴打在走廊上发出的声音,就像声势浩大的交响乐。只不过这交响乐并不能让人放松心情,反而更是雪上加霜

同桌王恩琦郑重其事地对我说:看啊,这样的天气,肯定是一个坏的预兆,所以说,这次英语考试一定会有人考差,而且家长会必须有人被批评,妈呀我紧张的心情一直蔓延到全身,从脚趾到头顶。这种紧张使我课后管理写作业时整个人晕晕沉沉。

雨,打湿了我的鞋,又浸湿了我那心不在焉的心。回到家中,我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像一个思考者一样,沉思着,余老师可能会说:这次某某某背书情况,不理想,他的作业本订正情况是一塌糊涂!徐老师又会说:这次的分数乘法很难,更需要家长们的重视!张老师可能会告知家长我们的分数,也许我的那份不忍直视;而陈老师要公布的,会是我们那已经无言以对的课堂作业本。

这时妈妈回来了,面容有些阴沉,似乎有话要说,却迟迟不肯开口。过了片刻,我再也忍耐不住了,打破沉寂:妈,家长会怎么啦?学习方面你总体不错,但重点是今天有一个心理老师来给我们讲课,说你们现在是处于青春期,家长应该对你们轻声细语,我想这样才能让你们孩子好好投入学习!妈妈答道。

这次家长会,不仅让我在学习方面觉得自己应该更自觉,还让我明白了与父母之间的理解应该更多,正面冲突应该更少,真是让我感受深刻呀!

故宫观后感 篇2

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它是我国古代宫殿保存最完好,艺术成就最高的古代建筑。它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的生活与办公的居所,这里面隐藏了无数的秘密,帝王的秘密、历史的秘密、各类奇珍异宝的秘密,然而我们该如何走进故宫的秘密之中呢?

《了不起的故宫》系列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捷径,走进故宫,去探索属于故宫的秘密。《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故宫里所包含的动物种类让人大开眼界,因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各类的飞禽走兽,还可以看到来自远古和神话故事里怪兽。这些怪兽的形象不一,各具特色,而且各自的能力和本领皆是非常的独特。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在故宫里见得最多的就是神兽里的王者——龙。龙在故宫里代表的人就是皇帝,由于古代科学知识不够丰富,所以更多时候给龙赋予了神圣,威严和神秘感。在这本《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着重讲述了神兽图腾,特别是在故宫的,太和殿这里的龙多到数不清。算上殿里殿外的龙,总计接近15000条,“如果小读者喜欢画龙,每天画一条的话,画完太和殿内外的龙得需要40多年。”喜欢这个系列的丛书在于该书的专业和有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故宫。

故宫于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有着我们神往的过去,也有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它就是打开我们传统文化大课的大门,历史可以很有趣,同样故宫也可以是非常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故宫里的文物更是多种多样,凡是能够进入故宫的东西都是精品。特别是里面的文物都是凝结了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并且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和审美。里面的文物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性最直接的体现者。《了不起的故宫•神秘大怪兽》一部孩子最爱看的故宫百科故事书,600岁的紫禁城,原来这么有趣。

在故宫数百年的历史中,它一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而现下的故宫仍然是一个标志,是承载了无数中华民族的文物瑰宝。故宫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在故宫里也创造了无数的历史。作文故宫是全世界瞻仰的对象,它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同时它更是代表了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

走进故宫,走进故宫厚重的历史,在这里不仅有古建筑、文物珍藏、历史遗存,在这里发生过的人和事都是一个文化的整体。故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值得每一个人去探索,故宫的红房子里藏着无数的秘密,而《了不起的故宫》则像是摩尔福斯,带着我们去侦破秘密。

走进故宫,可以从《了不起的故宫》开始,有惊喜哟!

故宫观后感 篇3

何谓“匠人精神”?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整个定义言语上没毛病,可总让人觉得似乎缺了点什么。直到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我才隐约感到这个冰冷的定义里缺少了一份温度。

《我在故宫修文物》先有纪录片再有书,这是镜头第一次对准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的修复过程一一呈现给观众和读者。一墙之隔,墙内墙外两个世界。墙外世界斗转星移瞬息万变,墙内世界“择一事,终一生”日复一日。这些文物修复师们在一丝不苟的日夜辛苦中打磨文物,也在打磨自己。在他们手中,文物是有生命的,他们借此与前人对话,感悟那个时代的美。

看着墙内的匠人们,我只能艳羡与钦佩。扪心自问,若是我在墙内日复一日,面对墙外诱惑,能否在内心的冲突下坚守下去?答案显而易见。而他们就是这样一批人,在我们追求房子和车子的时候,用3年时间去打磨一把刀,用18年的时间修复一幅画。他们以古老的师承关系薪火相传,在手艺传授的同时,也传递了“匠人精神”。

记得王津师傅长年累月的坚持,让钟表重焕光彩,只归因一句“总想给后人留下些什么”。这句话如此平淡而朴素,却道出“道在我心,一以贯之”的真谛。回想过往,我困惑过,焦躁过,坚持过,放弃过,想来皆因未找到那句平淡而朴素的话。

这个世界喧嚣太多,需要匠心,传承文化。

故宫观后感 篇4

遇见天坛的发现,让我着迷上了历史建筑的宏伟,于是乎发现了《上新了故宫》~

连着假期的时间,一口气把这个节目的两季都看完了!

节目每期以不同的嘉宾来完成不同的任务,然后一层一层揭开这些建筑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

通过这个节目,对文物一窍不通的我,开始慢慢的有点喜欢了,那些大作品,那些山水画,那些瓷器,原来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原来他的珍重不仅是工艺的精美,还有选料的极致,更多的还有当时那个时代下那么多人的努力和工匠精神,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和感情!

故宫,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整个建筑宏观上就有很多寓意,天人合一、北斗七星,龟蛇、各种祥瑞等等!然后每一个宫殿都有着许多不平凡的故事,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还有东西六宫,文华殿、武英殿,还有乾隆帝给自己打造的宁寿宫也就是乾隆的后花园,清代皇帝的正寝养心殿,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居住的承乾宫,康熙出生、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甄嬛)居住过得景仁宫,比较特殊的命运多端的被称为水晶宫的延禧宫,孝庄文皇后居住过得慈宁宫,崇庆皇太后居住过得寿康宫,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居住的储秀宫等等!

一部部鲜活的历史画面通过节目都展现在世人的眼中,那些许多未开放的区域也首次在电视上公布,真正的一堵故宫的宏伟!同时还有许多的国宝级文物,石鼓、千里江山图、慈母的各种釉彩大瓶、大禹治水等等各种,每个文物的背后也是一个鲜活的历史故事!

带着敬意,希望能够再次步入故宫,去感受它的宏伟壮观!

故宫观后感 篇5

记得四五年前我独自去北京办签证。等待递材料的日子又长又无聊,我几乎把能叫得上名字的地方都去了一遍,最后再没地方可以逛,就去了故宫。不为什么,只是觉得那是个氛围挺沉重的地方,不适合我当时焦灼的情绪。

春末的北京阳光那么好,因为并不是节假日,故宫里并没有太多的人。我一个一个进去那些光线幽暗的展厅,玻璃展柜上粘满了无数游客留下的手印子和脸油印子。那些展品发着暗暗的雅雅的光泽,我很缓慢的一件一件看,很精美,想着它们被保存下来所经历的那些岁月或是战火,不由得肃然起敬。

后来我不止一次逛过卢浮宫,庞大的馆厅和拥挤的人群,注定我只能走马观花的略一遍那些举世闻名的画作和雕塑,使劲举着手机拍一些满是后脑勺的照片发发朋友圈。巴黎那么热闹的地方,总有更带劲的去处,博物馆只是浮躁的匆匆一瞥,我是最典型的卢浮宫游客之一。

这记录片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四五年前的那段时光里。我一个人背着小包,里面装着711买的海苔包饭矿泉水跟一点零食,在故宫里晃悠一直到广播说关门,随时走累了就坐下晒晒太阳,春风和煦的吹拂着我的脸和手臂,心里对未来期待又惴惴不安。即使我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来,也觉得微微的震荡,曾经向往的远方终于在脚下。

故宫观后感 篇6

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是一群专职修缮文物的匠师们在故宫修文物的日常。故事讲述平静而温和,一共三集的纪录片,大约3个小时就看完了,总觉得意犹未尽,不够看。

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故事,第三集为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三彩马,辽金木雕佛像,康熙皇帝60大寿的32扇屏风等,每一件出现在纪录片里的知名或者不知名的作品都凝聚了故宫匠师们的心血。观众平时只能远观的稀世珍宝,在这里成为这些匠师们每日捧在手心里打磨的作品。

最让我触动的一幕是第一集中,一位修补陶瓷的年轻女孩,踩着自行车在故宫里骑行的场景,她说她最喜欢星期一的故宫博物院,因为星期一闭馆,骑行在没有人的故宫中最为惬意自在。纪录片旁白讲述道:“据说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的人是末代皇帝溥仪……”这句话一出,心里莫名的咯噔了一下,穿越百年的故宫,见证了多少历史人物的游走,经历了多少辉煌与落寞的历史时刻。故宫早已经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种文化的承载。

在这里工作,和在北京其他地方工作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宫门层层,阻挡了外界的喧嚣,修补匠师们说他们能够在文物修补中和古人对话,看到上一次修补这件文物的匠师的故事和性格。文物的修补讲究的是修旧如旧,残损的文物需要匠师们的一双巧手拼接与复原,耐心与艺术想象力缺一不可。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最大限度的还原文物的原本风貌,这样的工匠精神在如今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里显得特别珍贵。

一件文物,经历几百乃至上千年,早已因为时间而变得斑驳,感谢这些文物修复匠师们,让我们看到了最大程度上的文物原貌,让我们还有机会看到这些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珍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