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读后感10篇

04-23

理想的书籍在读完之后能成为打开我们智慧的钥匙,当我们从作者写的作品中获得反思,获得新的看法时。 阅读后的思考,是写出读后感的源泉。经过小编的耐心整理和筛选我们终于推出了最新的教师人文读后感,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1)

以前,我一直粗浅地认为,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仅仅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提高、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但是,暑假我拜读了教师发展中心推荐的《教师的十大素养之人文素养》之后,我发现我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

题记中有这么一句相当振聋发聩:“教师唯一的也是终极的使命就是提升人之为人的素养”。是啊,人之为人,如果没有人文的素养,则与动物无异。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呢?阅读完这本书后,让我对这一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孩子的尊重和对孩子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师如何在教育学生、转变学生的过程中实现这个使命,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苦苦探索的。书中一句句朴实真挚的话语,一件件发人深省的案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专家型教师的故事,都让我掩卷长思、回味甘甜。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教师,应该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

1、热爱教育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教育是爱心事业,一名教师能否出色履行自己的崇高职责和义务,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才华,更需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只有具备了对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能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正确对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教师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品质,打造出一片爱的乐园。

书中举到全国优秀教师赵士宏的例子。早在20世纪80年代,鉴于他卓越的教育教学成就,曾多次被美国多所大学邀请去留学。然而,为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为了他热爱的学生,他婉言谢绝了这些机会。一家三口人长期生活在学校二十年前分给他的不足六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全国又有多少像赵士宏这样的优秀老师,为了这份理想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

如今,在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远离平庸、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呢?最关键的还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具有对教师职业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始终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把“职业”看成“事业”,对课堂的教育教学进行全身心的投入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哭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

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3)

最近我读了后思绪万千,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文化积淀为人格”,“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她的学生就能走多远”,“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为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灵魂”。

而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铸就高尚师德,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师德的核心是师爱。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就是“师爱”。对教师而言,高尚的师德也体现在严谨的教风之中。

教师的工作固然是一种职业,但它更是一个事业,干事业就需要有一种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与一般职业相比,所不同的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它需要我们用不同的彩笔渲染,而渲染后的作品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说,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底气,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任何一位教

师,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教师的智慧之所以有差别,课堂教学效果之所以有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

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我认为除了学习、观摩、研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所得主动实践,并在课后积极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进而再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我的班上还有部分“后进生”,欲转变这些“后进生”,除了加强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进行科学严格的行为规范训练外,还应帮助“差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并以此树立起一种健康而稳定的精神追求。如果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就有可能把自己对学生的希望与信心传递给学生,燃起学生深藏于内心深处的希望之火,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进步的动力;就有可能在教学中不断发现学生的发展潜力,努力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为学生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也就会坚信学生的明天会更精彩。我们也会因胸怀广阔、会因善待学生而在教育中不断地收获着成功、快乐与幸福的。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要,保持一份好的心情,积极寻找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亮点,让平凡的日子里充满灿烂的阳光,为自己的生命而感激生活。使我们每个教师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4)

前不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5)

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是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 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6)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7)

寒假生活,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多么的令人羡慕,我们是教师,也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清除电脑中的垃圾文件时,发现了这本电子书《教师人文读本》,还是大学时下载的。便打开慢慢品味当年的感觉,读过这本书后,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

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大学中学习的很多数学理论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课改为我们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8)

这本书真是一本好书。刚捧起这本书时,我就被钱理群教授的序《我的教师梦》所深深吸引,文章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教育的含义,对教育的提出了新的诠释,让我深深地感悟到教育的真正的内涵,更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做好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教师,履行好自己神圣的职责—教书育人。

教师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所崇敬的一个职业。做为一名教师,从我从事神圣的教育事业第一天开始,我就想尽量把事做得最好,尽量让人生过得充实,以便以后当自己回忆起走过的路时,不因自己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而悔恨,可以向人们自豪地回答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为育人的使者,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太多的责任,每天面对着我们的学生,他(她)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她)们对我们老师有着无限的信任和敬慕。为了让我们教育的学生能够学有所获,我们付出多少爱、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在通读《教师人文读本》时,每当看到书上的精彩片段时,总是不停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的态度,感叹自己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育每一个人。”这句话使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也就是说教育的本性是育人。在育人方面杜威曾说:“我相信——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对此,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老师要从事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孩子们成长的生理心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若是一味的强行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们的兴趣与习惯时,结果会适得相反,甚至可能抹杀了孩子们的许多天性。对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也经常困惑、烦恼,甚至痛苦,但为了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出自己的教育成果,往往过多地去注重学生的成绩,在教学过过程中,不断地把书本中的知识强灌给学生们,不去考虑学生们是否有兴趣,是否是在快乐的学习,不顾学生的能量、兴趣和习惯。《教师人文读本》中的名言警句如醍醐灌顶,让我对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教育学生,了解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只有充满人性、人情,充满爱心才会培养出素质健全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一味的从自己的想法去考虑,要学会了解孩子们的心态,要教育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习,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去学习知识,那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教师是人生中的一面镜子,如果让自己的学生不能做什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这样,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够理直气壮,才能够挺直腰杆,才能够做学生们的镜子,让他(她)们能有个明确的道德方向,能够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为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9)

读了张民生、于漪主编的>之后,我有了一些感受,一代名师的教诲和许许多多的和我们一样的老师的心得体会,都让我受到了洗礼和教育.我们是教师,虽然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一、课堂上师生平等

教师要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要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有一次,学生告诉我:课上举手发言,一直生怕出错,所以不敢举手。我和蔼地对他说:“大胆地举起你的手,别害怕,即使错了也没关系。”以后,只要他怯怯地举起手,总是请他发言,经过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怕了,课堂上总能看见他的小手。也有的小朋友上课声音比较轻,我就会鼓励他们,你们的声音很好听,希望不仅仅让我听见,还能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美妙嗓音。以后他就大胆多了,回答声音也很响亮,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外师生心灵的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交流,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如: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诸如此类的话,或是到了小朋友生日的时候,对他说一声生日的祝福,也会让小朋友感觉老师心里是想着他,关心着他的,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尊重、友爱,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又如:有时,校外偶遇学生,这是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不仅在校做好学生,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会上要做个好少年。如“你去哪里?星期天过得快乐吗?”,“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

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教师人文读后感(篇10)

在学校的组织下,假期里东校的教师们纷纷借阅优秀书籍,浸润在这种读书的气氛里让我觉得心灵得到了回归。先介绍一下我读的这本书——《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是由王栋生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xx年7月出版,内设八个部分,分别是:独立精神与人格理想,教育者应当是思想者,以平等的教育实现平等,责任与操守,生命在于精神追求,爱的歌唱,修炼你自己,直面中国教育。只是读这些标题,我就已经被深深地打动了,思绪立刻开始了延伸。翻开书页,我立时觉得自己走近了那些文人学士哲学家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读书是一次精神之旅。

读王彬彬的《心中的先生》一文,我悟到了独立之人格对于人的意义,再次深切地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伟大;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按时看日出”一句警醒我无论何时都不要忽略生命的意义;读朱自清先生的《教育的信仰》,让我认识到他作家、学者外的一面,即作为教育者的身份他的严肃、端正和理想化的追求。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校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对于教育的目的,他说“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他认为,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说:“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先生特别反对功利化的教育,因此对某些人将教育作为取得利益的手段的行为和思想更是嗤之以鼻。朱先生做人清正廉洁,做学问和搞教育也是如此。我以为,这是教育者的立身之本,为师之道。联想起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办学现象,不禁让人摇头。正本清源,才能给学生真正良好的教育。

说到“信仰”,我想起一位当代著名的语文教师,为我们熟知的教育家,他是魏书生。他的故事,广为流传。最动人的莫过于那100多封申请做教师的信了。我曾数次聆听他的讲话,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撇开他的教育经验、教育方法不谈,我深深感受到他内心中充满了对教育的崇敬、对教育的尊重和热爱。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讲话没有提及“信仰”,但他的'讲话没有一处不让听者产生激动的心情。“唯有源头活水来”,具有对教育的忠贞信仰,才促使他这般坚持不懈地走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吧。

朱自清对教育者发出的警示是切实而必要的。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教育的信仰是如此的重要(包括我在内)。身为人师,面对众多稚嫩而充满渴求的目光时,惟有心中保有那份纯正清洁,拥有积极热情的教育追求,才能担当得起“教师”二字。在平常工作中,可能遇到许多反复的情形,工作中难免产生消极情绪,然而我们不会忘掉最初的理想,这也许才是普通教师的真实状态。也许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人群中平凡的那一些,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目前的唯一。始终保持对教育的忠贞和热情,做孩子们的陪伴者和领路人,这就是我——一个普通教师的教育信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