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材课件(必备10篇)

06-05

在教学中,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编写教案课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老师而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来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教材课件”,供参考借鉴,希望对有需要的读者有所帮助!

教材课件【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完善我校教材选用、使用及管理,对全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开展一次专项排查,为保证此项排查工作有序进行,按上级精神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一坚持五体现”的总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我校全面开展全学科、全学段、全语种教材内容意识形态排查,进一步规范我校教材工作规范化管理,确保我校教材领域的意识形态安全。

二、成立教材排查工作专班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人:

经办人:

三、排查重点

全校内所有年级的课程教材、校本教材及教辅,学校图书室所有图书,师生自带的课外读物。

四、排查方式

采取地毯式排查方式。由教材排查专班人员统一对图书室、班级教室进行逐室逐人排查。

五、具体安排

1、根据教育局精神,制定学校排查工作方案。

2、学校对各室进行排查。

3、迎接上级检查。

六、工作要求

1、按照学校制定的方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排查任务。排查时要做到细致,不流于形式。

2、根据排查的结果,对在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报告上交镇学区。

3、排查工作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教材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感情朗读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作者用对比、反语等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初步了解白鹅的特点。

学习叫声和步态体会白鹅的高傲。

1、出示课件白鹅,背诵路宾王的古诗《咏鹅》。

2、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漫画家和作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

1、独立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难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说说白鹅给你的感觉。(高傲)理解“高傲”

出示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1、自读第3自然段,找找鹅的叫声怎么让你感到它高傲了。

“凡有生客进来……不亚于狗的狂吠。”――如果鹅会说话,你们猜猜它会厉声呵斥什么呢?

生客进来,它厉声叫嚣。

篱笆外有人走路,它引吭大叫。

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尽职,难怪主人喜欢它呢。谁来读读,让我们从它的叫声中进一步感受鹅的高傲。

那么它的步态又怎么高傲了呢,模仿刚才的方法,找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鸭的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1)把鹅的步态和鸭的相比,的确更显的的高贵傲气。

你为什么把“步调从容、大模大样”读得慢呢?

大家试着读一读,读出大白鹅从容的步调。

2、“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别的小动物见人来,走逃走了,鹅非但不让,竟咬你,真够大胆,足够傲气。

看了白鹅,让你感受到它的高傲,下面的这些事物,又让你感受到什么了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小白兔、小丑、鲜花等画面)

教学目标:

学习白鹅吃相,体会它的高傲。

体会作者运用反语的方法表达喜爱之情。

从叫声、步态中体会高傲。

对于鹅的叫声、步态也许大家熟悉,但吃饭方面未必有丰子恺爷爷观察那么仔细了。

1、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它是怎样吃饭的。

指名回答,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填空:鹅吃饭时,一日三餐必定有、、三样东西下饭。先吃再吃最后,总是这样。

鹅吃相多么可笑,可笑在它。

“这样从容不迫的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理解“堂倌”作者这样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出鹅的尊贵。

教材课件【篇3】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丰子恺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感受丰子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反语的写法,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1、由鹅身上的傲气引导学生回忆复现鹅的姿态和叫声的描写:

丰老先生是从哪几方面写白鹅高傲的特点?用波浪线划出过渡句,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觉得哪句最有趣,就读一读。(出示课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1. 自由读,感受步态的高傲:鹅走来了。自由读第4自然段:有没有感受到高傲的步态。

指名分别读──评“鸭小姐”“鹅先生”的朗读。

(2)、视频突破“净角”难点:

有不明白的吗?(净角) 谁知道?(课件出示) 指名说感受。

师:丰老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

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3)、朗读体会对比写法: 谁能通过朗读表现鹅步态的从容、大模大样,那股傲气?

2、默读感受:“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这回请你默读第5、6、7自然段,为什么使我们

发笑?你感受到他的高傲了吗?(可以划出有趣的词句,把感受写在旁边。)

①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师:真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会变通啊!令人发笑。

师:吃东西也是慢悠悠的,不怕耽误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

②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因为它太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高傲吧!)

③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师:喜欢“鹅老爷”这个词吗?(太形象了,它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因为它总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狗来偷吃,饭被狗吃净了,它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

师:说得多好!这鹅真是有股傲气,架子十足!怪不得丰老赞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再次出示咏鹅课件,感受白鹅的可爱。

2、感悟写法:感受拟人手法及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味喜爱之情:

小结:作者用这种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有许多好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声声地说我喜欢它。

3、请同学们回味课文后,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的白鹅。 试着用我们发现的写法,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

教材课件【篇4】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本课所在单元教学要求是“”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在高一时我们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据此,我们本课的鉴赏目标有以下三个:(投影显示)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明确课堂目标,学习主体有充分准备,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可能。)

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反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两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

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投影显示)

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b.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c.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d.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教师要注意相机点拨。

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品味。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

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节,是文章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文章。可以给学生设置以下的问题:(投影显示)

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主题。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

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简洁的板书,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目标。)

设计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最后教师总结:

A、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这一点与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

B、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

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在课堂上分发《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关于王小玉说书的片段材料,学生还可去找描写音乐的文章和诗歌,如《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让学生课外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在作业的安排上,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育思想。)

《琵琶行》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其实在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已经具有了这种用文字去解读其他艺术的意识和高超技巧。《琵琶行》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在高一时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

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再加上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讲的过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所以我觉得采用诵读法和学生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

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应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尤其是让学生听《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有个感性的认识。

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真正把学的权利交给学生,讲台不再是讲坛,而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和提高,是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的追求。

教材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二、教学过程:

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2.猜读标题,明确重点:

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

3.自读课文,养成读书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梳理疑难字词,理解诗歌大意,最后交流重点字词。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概括每段内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诗的对应部分。

5.抽读课文,赏析音乐描写: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插入朗读指导和评价(学生互评与师评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句子进行赏析。

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①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来可以说明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二来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②理清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的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的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声终止时的特点。急速的收尾,让人一时还不能走出乐曲,仍然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③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有什么作用?

(3)归纳总结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6.齐读第二段,力争背诵。

再次突出方法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情调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但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稍微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教材课件【篇6】

【教学目标】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海底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特别是3,4自然段),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三),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海洋中的鱼类都会有所了解,但由于年龄及知识面的关系,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基本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特别是对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及海底的丰富矿产更是知之甚少.为此,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教学策略】

充分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来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多功能作用,把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光,色,声再现,使学生乐学,爱学,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为主,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理解掌握海底世界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并配以音乐,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优美的意境中美文美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

【教学媒体设计】

海底录像

综合字理识字幻灯片

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录音

朗读配乐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提纲

朗读课文,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

思考: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重点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面思考题

完成下面表格

动物

活动方法

例:海参

伸缩爬行

查一查资料,看看海底动物还有哪些活动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启发学生说一说大海给自己的印象

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能说说大海给你们的印象吗

学生说

师:好,就让我们戴上潜水镜,穿上潜水员的衣服一起到海底世界去旅游吧

师:到海底世界去旅游,你最想了解什么

学生说

学生观看海底景色录象并说一说观看后的体会

三,检查预习提纲一(课件:结合字理识字幻灯片

老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检查生字(出示课件

学生看屏幕上的字,以不同的方式认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归纳整理能力,弄清句与句的紧密关系以及学会分析句子逻辑,争取能运用到写作中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去

多媒体运用意图:通过录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景的体验,感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多媒体运用分析:多音字:参的记忆主要通过象形字来了解.峡谷用会意字了解.这些生字的教学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的第一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幻灯片,学生口头造句,老师描述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体验词语的魅力,培养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四,课文学习,实施问题教学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后检查预习提纲二

研读课文(学生喜欢哪部分教师就相应先教学哪部分

一)学习景色奇异部分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海底是不是完全黑暗

深水鱼为什么会发光

这些深水鱼还会发出哪些光亮呢

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同桌对读,想想同桌读的和你的理解一样吗

②,检查朗读,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理解词语窃窃私语

③,师生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呢(课件出示声音,学生听

⑤,你想象海底动物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吗

课件演示

二),学习物产丰富部分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检查预习提纲3并结合课件演示

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活动方法吗

教师小结

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简结转新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配乐朗读.(音乐课件

七,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海洋的图片或实物,写一段说明文字

读一读《海底漫步》.(音乐课件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波涛澎湃宁静

景色奇异黑暗光点闪烁

动物窃窃私语

动物种类多

物产丰富植物多

矿产丰富

教学流程图

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声象效果,学习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总结课文,配乐练习朗读和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采用让学生与自己的同桌配合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再结合书中的句子指导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悟

多媒体运用意图:学生对海底动物发出的窃窃私语声是一个难点,为此,课件设计的数十种声音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为下一个环节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口头造句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学不应只拘泥于教材,要将教材适当拓展,延伸,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文本对话的平台,将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进一步提升课文的内涵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意境中美美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学生的感情在朗读中进一步升华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通过阅读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海底世界的认识

教材课件【篇7】

以一本教材作为一个单元,从中抽取相关的篇目,然后和与之相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部分文章进行整合,也是我们在进行整合性写作训练时常用的整合方式。如王坤老师设计的案例:《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莫怀戚《散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张之路《羚羊木雕》

七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1.掌握并能运用一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如何适时地在自己的文章里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即用“景语”表达“情语”。

图片导入:

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片(展示图片),它们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第二幅图片,蓝天白云、黄绿点染的空旷原野,一个明丽的少女轻提裙摆,在这辽阔的天地间轻快奔跑,一如她明快的心情,令人不禁被感染,无比的赏心悦目;而第一幅图片则是一片黑色,显得沉闷、压抑。

我们发现,人物还是那个人物,给我们感受不同在于她身后景物的不同。在文学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也是一样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点明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最常见、最常用和最能为文章添彩的莫过于景物描写,因此,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展示学习目标)

一、美段入景: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个片段,如此美段,让我们一起来读。

1. 出示两个语言片段: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同学们,这两段属于什么描写?

景物描写又称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景物描写,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2.调动视觉、味觉、听觉等感觉器官。

(二)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上面文字中加粗的字词感情色彩非常鲜明,想一想,有何作用?

明确: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我”变得坚强、勇敢。

(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这首诗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表达情感?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抓住景物特征。“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三、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诉我们,写景的终极目的是表达感情。情景交融是景物描写的关键所在。

(一)下面两段文字中,加粗的词是每段所选的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段文字分别用这些景物抒发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明确:

第一段是“明丽、欢快、充满生机”的“乐景”,第二段是“清冷、孤寂”的“哀景”。 朱自清在《春》中用乐景抒发了喜悦之情,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中用哀景抒发了伤心之情。

由此可以想到情景交融的文章选景的一般方法是在有情的前提下,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也就是“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

请同学们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小树林的一切都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

星期日下午,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秋天又来到了山沟,小树林的叶子变得殷红殷红,好像里边藏着一个发出红光的太阳。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一)看看下面景物描写有什么错误?

“来到公园的假山上,我依然很郁闷,并觉得有点累,便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举目四望,天上漂浮几朵悠悠的白云,阳光虽不太热情,却也因此更明媚。一阵风吹来,竹叶轻吟,杨叶欢唱。我苦恼极了,于是闭上了双眼。这时妈妈的叮嘱声在耳边回响起来:“竞争的年代,英语至关重要,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你一定要……” 可现在,我这66分的成绩,怎么有脸见父母呢?”

明确:环境描写与人物心情不相符合。(注意要点:情与景要和谐统一)

景、物:太阳(阳光)、星星(星光)、月亮(月色)、云、树(树叶)、小草、花、路、小鸟、蝴蝶、蜜蜂、虫子、猫、乌鸦

心情或感受:烦燥、苦恼、昏昏欲睡、悲伤无助、温暖、感动、快乐、欢喜

例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似乎在嘲笑我的天真无知,我的心冷到了极点。

2.A题:今天水平测验,我经过认真复习,上学的时候充满信心。

B题:由于昨晚看电视,我没有充分复习,上学的时候满心懊悔。

根据以上提示,写一段上学路上所见景物的环境描写,借所写景物来表达出文中“我”的特定心情。

②景物描写要有序;

③描写要生动具体,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④80字左右。

结语: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美景,以我心写我情,让景物描写点缀你的文章。

七年级学生,对于景物描写这一描写方法并不陌生,但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尤其是其对七年级的训练体裁——记叙文来说,对于环境渲染、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结合主题阅读教学,我尝试着将七(上)课本上涉及的景物描写选取典型例子系统化,形成知识点,然后由《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篇目拓展,最后重点是学习写景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以我景抒我情。层层递进,先归纳学习,后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从课文的经典写景语段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美文中,学得情景交融技巧,在写景记叙文中能有意识地大胆尝试运用。

情景交融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景物描写语段,给学生以“景语”表达“情语”的意识,感受其魅力。再由主题阅读加以拓展,“赏景析情”,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在互相交流、碰撞中,自然引入下一环节的写作训练。

课堂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有些知识要系统呈现,尤其对于刚升入七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所以第一环节“美段入景”对于景物描写的定义,我考虑了很久还是保留了。有些地方生成比预设的要好。比如我让学生回顾学习《春》时学到的写作手法,孩子们说的的确很好,如:使用修辞、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都在我的预料之中,甚至意料之外的好,这对于写法指导就更容易生成。所以本节课的这几个环节在时间上用时多了一点儿。

这次主题写作训练,让学生学得写景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要点,学会情景交融,有意识地去尝试,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选取适合情境的景物描写,让景物描写能够在作文中起到精彩的点缀作用!

教材课件【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的第十二单元第一课。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本课是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归纳总结,并进行实际应用。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学习单词和短语。

(2)能力目标:在探索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团结友爱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单词和短语;熟练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教学难点: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运用。

四、说学情:

初二(4)班的学生是初二年级里的平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方法欠缺。由于这是一堂新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五、说教法:

1、讨论法

2、合作探究

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电脑形象的演示,加强印象,提高兴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六、说教学内容:

1、由一首说唱歌曲和三位名人的图片引出课题,调动学生情感,营造学习氛围。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前面学过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对明星的外形的比较,使学生有效地复习了前面学过的描述人、物的形容词,及其比较级、最高级的形式。

2、展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规则,学习并应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句型。

3、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合作学习,训练他们的口语,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4、听录音,深入学习形容词的最高级句型。因为学生听力较差,所以降低听力难度,让他们树立信心,感受成功。

5、通过抢答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

6、以讨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拓展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课件【篇9】

高一新教材Unit 4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总目标的定位及其实现途径和目标具体描述,结合高一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我们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

1) 语言知识:

单词:理解、内化、运用以下生词:seismograph; iceberg; King Tut; // roar; fright; crack; // bookworm; couch potato; workaholic;// Buddha; agent等,扫除听读障碍,重点掌握一些传神动词:advance; seize; sweep; swallow; drag; pull; flow; shake; strike; struggle等。

词组:get on one’s feet; tree after tree

2) 语言技能:

听:听懂一个关于不幸经历的小故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

说:能用得体语言描述人、物、事件,并且有一定的逻辑。

读:Scanning, skimming, careful reading, generalization; inference等阅读微技能训练。

写: 能运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简要且富有逻辑地描写自己的一次难忘经历。

3) 学习策略:学生一定程度形成自主学习,有效交际、信息处理、英语思维能力。

4) 情感态度:学生能在多种英语学习情景中分享自己的幸与不幸,体验用英语交流的成功与喜悦,以及培养合作精神、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动词,如:advance, seize, sweep, swallow, strike, struggle, drag, flow, shake, 及词组 get on one’s feet, pull oneself, tree after tree etc.

2. 用关系代词who, that, whom, whose等引导的定语从句 .

3. 用副词 first, next, then, finally 来描述一场难忘的经历.

难点: 能用得体的英语表达自己,描述过去的难忘经历。

根据我们几年来二语习得论、“整体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当前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先进理念,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我们英语课堂设计采取“P---T---P”自主学习立体模式:(Pre-task----Task-cycle----Post-task)。

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规律,学习阶段的侧重点以及高一学生的发展,我们把本单元划分为6课时:听力、口语、阅读(2课时)、语言(0.5课时)、写作、评价(0.5课时)。下面请看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

Period I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本课处于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听’的技能,它的掌握有利于以下几课的‘说’、‘读’和‘写’的技能训练,并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本课的听力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主要讲述Hank Stram在地震前所做、地震中所见、所闻和所感的令人难忘的经历。通过完成练习,学生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听懂故事、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而且学生能掌握较好的听力方法,如积极预测、注意抓关键词、善于跳跃难点、学会做笔记等等。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复习定语从句以及学会正确使用指人或物的关系代词.

A. Warming up :

Task 1 Matching competition (group work)

1、 Fu Jian Province a、a cartoon maker

2、 San Francisco b、the electric lamp

3、 Alexander Bell c、the first telephone

6、 Walt Disney f、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Question: Why do you think so ?

Task2: Looking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 Do you know who or what they are ?

2) What made them unforgettable?

3) Can you describe each picture using one sentence( with the help of the words under the picture)

Task 3: Let the students describe each picture with Attributive Clause.

eg: Zhang Heng is the man who made the earliest seismograph in 132.

Task1: Before listening , let the Ss guess the possibl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group work)

1) When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

2) Where was the man driving when it happen?

3) What was he going to do?

Listening(Part 1):

Task 2: Listening to the tape to get the correct answers to the above questions.(for the first time)

Task 3: Listening to the tape to put the following into the right order.

( ) 1. I stopped the car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road fell onto the cars in front of me.

( ) 2. I was hungry so I started to eat one.

( ) 3. I saw the cars in front of me start to move from side to side.

( ) 4. I had finished work and then gone to the Post Office.

( ) 5. I slowed down ,then my car started to shake.

( ) 6. I stopped off at a shop in order to get some fresh fruit.

( ) 7. I drove even slower, then the road above started to fall down.

Task 4: Letting the Ss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then try to retell the story simply, using their own words.

Task 5 : Discussion (Group work)

What would happen to Hank Stram finally?

Task1: Listening to the second part to choose the best choices(for the first time)

1. Which part of his body hurt badly?( C )

B. The bottom parts of his hands.

C. The bottom parts of his legs and feet.

2. What could he hear below him?( B )

A. Nothing B. Shouts and noise C. The noise of cars

3. How long had he been in the car?( A)

A.14 hours B. 40 hours C.4 hours

Task 2: Listening to the tape again to write the words in the spaces.

1. I ________ myself in the dark.

2. Then I remembered what______.

3. It was clear to me now that I ______ in an earthquake.

4. Then I ________ people________ towards me.

5. A team of people______ to see if anyone _____ under the broken road.

C. Post-listening:

What made him survive in such a terrible accident?

本课着重培养学生‘说’的技能, 通过复习、学生自我介绍、解说图片、自编对话等手段来巩固定语从句中指人的关系代词who or whose 的用法,达到能有条理地描述个人体验和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象、能传递信息并就熟悉的话题表达看法、能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它的掌握是一个很好的过渡阶段―――进入‘读’和‘写’的技能训练.

Pre-task: 活跃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思维, 通过复习引出本课的重点---定语从句中指人的关系代词who or whose 的用法 。

Task: Talking about Hank Stram and 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Ask some Ss some questions about Hank Stram and 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irst, then write down two sentences on the Bb:

1. A man whose name was Hank Stram was caught in the earthquake on October 17th , 1989 in San Francisco.

2. Hank Stram was a lucky man who was rescued after he had been in his car for 14 hours.

2、通过复习引出本课的重点---定语从句中指人的关系代词who or whose 的用法 。

Activity 2 Chain Games (Group work)

As the Ss don’t know each other very well in the same class when learning this unit, let one of the group introduce others in his group to let the other groups to guess, the introduction must be a sentence, using the Attributive Clause—who or whose

(Game Rule: Each introduction will only be guessed once ,if no one get the answer, the introducer should declare the student’s name.)

Purpose: 1、用游戏的形式能刺激学生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2、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Activity 1. Describing the pictures ( group work)

Task1: Describing the pictures in the book----Pictrue1、Picture5、 Picture6、 Picture3 ( group leaders report, using who or whose)

Task 2: Describing some pictures about the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Fire、Earthquake、Typhoon and Flood.

( In task 1, after the student finish talking about Picture 3---- Betty’s parents have been married for more than 25 years who live in New York, their hobby is watching TV. The teacher ask the Ss :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they like to watch best?” Then present the pictures about the natural disasters. )

Purpose: 1、培养学生积极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发挥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从而提高‘说’的技能。

Activity 2. Creating dialogues (pair work)

Task: Each pair choose two of the pictures and create their own dialogues.

(using at least one Attributive Clause)

Purpose: 1、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丰富想象力和独到的'见解。

3、了解英语国家与中国的生活方式的不同。

This video is about the most terrible disaster this year----SARS, some doctors are treating patients, struggling against SARS)

Task 1: To enjoy the video, finding out something that moved you deeply.

2、能有条理地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想象, 从而提高‘说’的技能.

Task 2: Interviewing--- group work( suppose one is the doctor, the others are going to interview him)

2、能用恰当的方式在特定场合中表达观点,从而使‘说’的技能的训练进一步提升。

这是新教材高一上第4单元的阅读课型。本课围绕难忘的经历这一主题,描写洪水来临时的凶猛及Jeff与Flora在这次经历中的体验。本课词汇量大,尤其在描写发洪水时,文章运用大量的动词及一些原汁原味的表达。另外文章中还出现许多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本单元的语法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及高一学生的知识、语言能力水平,我们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Ⅱ、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些新词汇如:roar、mass、fright、rack、boom、advance、seize、destroy、sweep、swallow、drag、struggle、flow、strike,etc.

2、 理解定语从句,如:

1) Before she could move, she heard a great noise, which grew to a terrible roar.

2) She looked at Jeff who waved his arms.

3) There she saw big mass of water that was quickly advancing towards her.

4) Flora, whose beautiful hair and dress were all cold and wet, started crying.

尤其是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及间隔性定语从句。

3、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微技能和用英语思维、推理、判断的能力。

4、能用First、Next、Then、Finally来口头陈述事件。

A. Warming up:

Task 1:Talking about natural disasters

1. What natural dters did you talk about yesterday? Do you know some others?

2. 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one of these disasters? Can you describe what it was like and how you felt?

Task 2: Looking and guessing:

1.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 What happened to them finally?

3. What words will you use to describe this disaster?

Questions:1.What natural disaster did Flora and Jeff suffered? (Flood)

Task 3: Dividing the whol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places.

Question :What was the house like? ( B )

A、a flat B、a house with two floors

Task 6 Imaging the end of the story

E. Practi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word study

Task 7、Retelling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diagram:

1、 Will the disaster change Flora and Jeff’s life? How?

Expanded reading: The Day That Changed My Generation

Read the material and do some exercises.

Period 5 Language study & Grammar(half period)

I. Find out ten words that describe the flood and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n the puzzle. One of them has been found out.

Task 2. Word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Word study about “advance” and “strike” (individual work)

Judge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advance” or “strike”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The hunter advanced toward the bear carefully.

2.A month has passed but the project has not advanced.

3.He worked so well that his boss advanced him to a higher position.

4.The date of the meeting was advanced from June 10 to June 3.

5.The boy struck the pig with a stick.

6.The workers were striking for higher pay.

7.Typhoon Swan struck Hainan, killing 20 people.

8.On New Year’s Eve, we waited for the clock to strike.

Task 3.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the text.

Task 4. Talking about people and things, using Attributive Clause

First, let students find out some words about things quickly like clock, homework, coat, chocolate, bag, flood, fire, etc from the exercise of word study and describe them as the following example: (pair work)

A clock is a machine that/which tells time.

Second, let students find out some words about persons quickly such as teacher,

parents, doctor, mother, child, soldier and thief and describe them like this: (pair work)

A teacher is a person who/that teaches you how to learn.

Third, finish Exercise 2 of Grammar orally. (individual work)

1.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bout fire and find out the Attributive Clauses in it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 use of the relative pronouns. (individual work)

Task 6. Finish Exercise 1 of Grammar. (individual work)

Preview the next reading material and find out the Attributive Clauses with who, whom, that, which, whose, where and the linking words and and but.

Period 6 Writing & assessment(1.5 periods)

学生通过学习一篇四川之行的游记范文,能根据写作步骤提示,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组织材料写一篇自己亲身游记(unforgettable trip),并能写出一两个含定语从句的句子。

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写是输出的过程,是在前面多方式、多渠道的足够可理解输入的情况下,而达到的自然输出。根据我们前面提出的P----T----P自主学习立体模式,我作如下设计。

Pre-task:激发背景知识,明确写作要求,主题目的、写作步骤

Activity 1. remind of the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In our daily, many things are unforgettable. They are worth writing down. For example, (显示画面)a disaster; a war; a match; a speech; a film; a famous person; a talk with somebody; a trip; etc.

Activity 2. travel around our country.

For me, going on a trip is really unforgettable because it is exciting and there are a lot to see in our motherland.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guess where it is.

Beijing; *The Great Wall; *Mount Huangshan *Mountain Emei; *Hainang Seaside; etc. (Or local places of interests.)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May, the three boys went on a holiday to Sichuan. Read and find what made the writer unforgettable. (Buddha in Leshan; Monkeys on Mount Emei.)

Read agai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y did they choose to go to Leshan and Emei?

2. How did they ge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s?

3. What did they do before the trip?(First, Next )

4. What did they see and do on Leshan?

5. What did they see and do on Mount Emei?

Pair work: Retell the trip to Sichuan, with the help of the following: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May I went on a holiday to Sichuan. First….Next….

Finally…

Task-cycle: M-M-C practice ① mechanical practice

Find the sentence with the following meaning:

1) 我找出一些成都附近名胜的照片。

2) 我接着打电话给一旅行社,我在报纸上发现它的号码。

3) 我们带了几瓶水,一些苹果和橘子,装入我的包里。

4) 我们先去乐山,在那里我们一直爬到山顶看佛像。

围绕Unforgettable trip主题用which; whose; where等造句。

1. First, students quickly write down 20 short sentences about their trip, with the help of questions in the text.

2. Next, students try to put the sentences in order, using “First, Next, Then, Finally”

3. Then, students write the story, using linking words and relative pronouns.

Post-task:作文展示、交流评价(同伴评价,课堂集体评价,教师评价)

同伴评价实际上是合作形学习的一种形式,其重要理论基础就是考卡夫(Kafka, K)最早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group dynamics)。

1. — A ship makes me unforgettable after I saw a famous movie.

— Do you mean the ship, Titanic, ______ sank after hitting an iceberg?

A. who B. which C. whose D. where

2. — Do you know Zhang Heng?

— Is he the man _______ made the earliest seismograph in 132?

3. Flora, _______ garden was swallowed by the flood, was crying.

A. who B. that C. whose D. where

4. On the top of Leshan, there is a really big Buddha, in front ________ Wei Bin took photos of us.

A. its B. on which C. from which D. of which

5. — Three young school boys were ______ by the water when swimming on a hot afternoon!

— What a bad accident!

A. swallowed B. swept C. got D. caught

6. The lamplight ______ out through the heavy fog, which gave travelers a light of hope.

A. struggled B. dragged C. turned D. found

7. On October 17th, 1989 a strong earthquake _____ San Francisco and killed over 100 people.

A. advanced B. took place C. struck D. seized

8. Look, the baby lion, which was just born two days ago, is trying to ______ its feet.

A. get on B. get onto C. get up D. get in

9. Trees ______ badly during the terrible storm.

A. pulled B. shook C. destroyed D. flowed

10. Tree after tree was ______ by the water, which must have been three metres.

A. cut up B. cut down C. cut off D. cut in

What an unforgettable day! At the moment Flora was so surprised at the big _11_ of water which was advancing quickly towards her in her garden that she couldn’t move. Jeff rushed to seize her arm and they ran together to the house. _12 they got to the house, the waves _13_ them down twice. Jeff pulled Flora up with a lot of difficulty, _14_ onto a tree that grew against the wall. The water, _15_ was cold as ice and flowed faster than a river, was above her knees. They looked into each other’s faces, _16_.

The chance of being rescued was slim. They opened the door to the hall and got the chance to climb _17_ to the second floor. The water moved up like a sea. Flora started crying. The house would fall down!

They had to find the 18_ because it would stand. Jeff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Tree after tree _19_. The garden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swept away by the wild water. A terrible noise went through the house. Before the whole house went down in the _20_, they saw the chimney.

11. A. group B. collection C. mass D. crowd

12. A. Before B. After C. Until D. Once

13. A. cut B. swept C. pulled D. went

14. A. cracking B. flowing C. holding D. catching

15. A. which B. it C. that D. where

16. A. frightened B. surprised C. relieved(松口气) D. excited

17. A. downstairs B. upstairs C. above D. under

18. A. tree B. hall C. tower D. chimney

19. A. swept away B. swallowed C. went down D. pulled down

20. A. storm B. flood C. earthquake D. fire

Ⅲ. Translation. Put the Chinese into English to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21. The climat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的科学家们在担心的)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

22. We feel as if the earth were in the greenho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玻璃做成的).

23. The scienti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研究是关于温室气体的) is doing an experiment.

24. We find it hard to find an interesting pla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里天气不

会太热的) in Africa.

25. Peop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沙漠地区的)lead a hard life.

26. Pollu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的), is said to be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global warming.

Key:

21. (that/which) scientist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worrying about

23. whose research is about greenhouse gases

26. which brings man terrible disasters

教材课件【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

2、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知识链接:

堂馆: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堂馆在过去地位低下。

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预习任务:

1、认识8个生字,自学12个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

2、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并进行组词。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互相抽读8个生字的读音。听写12个生字,组内的同学之间互改。

2、互查多音字的完成情况。

3、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然后进行交流: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4、自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后,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5、通过多种形式读一至三自然段 ,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6、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B、“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在 全文中属于( )句。

C、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幼师资料《2023教材课件(必备10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材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