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案6篇

06-09

教师在进行新的授课时,通常都会精心准备教案和课件,这也需要同学们认真地编写每一份教案和课件。教案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将知识点简洁明了地传达给学生。因此,我们为您提供了一篇名为“教学内容教案”的文章,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种混合运算的不同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1、说说下面这些题目先算哪一步?用线划出来

87-180+21(90+70)80

100-51332(47-17)

42060154774(27+16)

(45-26)3398+563

230-73535181-(109+43)

在交流的时候,可有选择地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算一算,比一比

480-180+6031+230240420

480-(180+60)(31+2)30240(420)

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数一样,符号一样,括号不一样。)

猜:得数会一样吗?

算一算,交流。指出:由于运算顺序的不同,计算结果是不一样的。

3、算一算、比一比

28052160(48)

280(52)16048

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猜:结果会一样吗?

算一算,交流。指出:得数是一样的

想:这题类似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一题?

(p.35第7题)

说一说:前面的第7题是连减可以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结果是一样的

这一题是连除题可以和除以两个除数的积得数是一样的

分别比一比两个组,哪个题你在计算的时候比较容易?

(前面的是有括号的容易,后面的是没括号的容易)

指出:正是因为算式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更方便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补充:24038根据上面的关系,你能写出和这个算式结果一样的别的算式吗?

说说看。

老师板书:24024240(38)240(46)24046

小结:除以两个数的积是24,那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4、刚才我们发现算式之间是存在一些联系的,现在我们用联系来判断,注意不能计算,说说下面的算式结果哪个大哪个小

注意要说清楚你是怎么想的?

405+3○40(5+3)

72-2412○(72-24)12

120-(75-5)○120-(75+5)

54095○540(95)

(比如第1题,可以想后面的算式表示的是8个40,而前面的算式只是5个40稍微多一点)

5、思考题:

欢欢在计算20+□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500。你能帮她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尝试,再交流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倒推法,最后得出□里的数应该是80,最后的结果是420

6、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3、9题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混合运算,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第1-3题,要让学生对已学过的三条混合运算顺序进行整理,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养成计算前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在算一算,比一比中蕴涵着一条运算规律,教学时先让学生计算,再比一比上下的异同,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是一样。在比较大小中,要求学生不通过计算直接比出大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课后反思:

教学中通过讨论、比较,学生能体会到小括号的功能,知道在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有与无,小括号括的位置都会影响到运算的顺序。但有些学生说归说,做归做,真正计算时又不看顺序,怎样好做就怎样算,也由于学生的减法、乘法计算的遗忘,总之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教后反思:

本课是对《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总的练习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运算顺序,但在计算时仍有部分学生犯错。此外,在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中的错误率较高,如有的学生分布计算是正确的,但在列综合算式时是错的。特别是要用到小括号的,很多学生忘记加括号的情况很多。有时不用加括号的,有些学生也去加。很多结果是对的,但综合算式是错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重点训练了混合运算的计算部分,通过第2题的对比训练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七题的算一算,比一比学生计算比较之后学生明确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是一样。并且通过观察发现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能使计算简便。第八题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通过计算,采用多钟方法进行大小的判断。

虽然是复习课,但是令我们郁闷的是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仍是一个问题。

教学内容教案【篇2】

课题:单元评价

评价目标:

1、能否联系分数和除法的知识理解比的意义,是否掌握比的读写发,是否会求比值;

2、是否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是否会化简比;

3、能否应用比的知识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评价内容设计:

一、填空22%

1、在a:b=c中,比的前项是(),比的后项是(),比值是()。

2、2/3=():()=()()

3、9:()=3/8=()32=24/()

4、小明家养了9只鸡,7只鸭。

①鸡和鸭只数的比是(),比值是()。

②鸭和鸡只数的比是(),比值是()。

5、a除以b的商是5,a与b的比值是()。

1、白兔和灰兔只数的比是4:5。灰兔只数是白兔的,白兔只数是灰兔的,灰兔只数是兔子的。

7、从甲城到乙城,快车要6小时,慢车要8小时,快车与慢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比是(),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

8、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3,则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9、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2:3,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度和()度。

二、选择题5%

1、糖占糖水的,那么糖与水的比是()。

A.1:20B.1:21C.1:19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3.3:5的后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

A.加上10B.乘3C.加6D.都不对

4、甲班人数的1/3等于乙班人数的1/4,那么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

A.3:4B.4:3C.1/3:1/4D.1/4:1/3

5、两个正方体棱长总和的比是3:2,那么这两个正方体体积的比是()

A.3:2B.6:4C.9:4D.27:8

三、化简下面的比8%

32.5:0.152/9:1/31:3/480/15

四、求比值8%

16:202:1/44.5:63/7:6/11

五、判断题6%

1、10: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5。()

2、a是b的1/3,b就是a的3倍。()

3、在5:9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7,比值不变。()

4、如果a除以b等于4比5,那么a就是b的4/5。()

5、篮球只数的2/3等于排球的只数,篮球只数与排球只数的比是2:3。()

6、小红的身高是1米,她妈妈的身高是158厘米,小红和她妈妈的身高比是1:158。()

六、操作题6%

下面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请你沿着方格线画个周长是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2的长方形。

七、解决实际问题45%

1.用72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3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2.建筑工地原有黄沙35吨,用去了5吨,写出用去黄沙与剩下黄沙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3.一根钢材,用去3米后,用去的和剩下的长度比是1:4,这根钢材原来长多少米?

4、消毒酒精是由纯酒精和蒸馏水配制而成的,纯酒精与蒸馏水的比是3:1。

⑴1.5升消毒酒精中含纯酒精多少毫升?

⑵用500毫升纯酒精配制消毒酒精要加蒸馏水多少毫升?

⑶用8升蒸馏水,可配制消毒酒精多少升?

5、左图中,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

面积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多少?

6、商店运来一批电视机,卖出18台,剩下的与卖出台数的比是5:3,商店共运来电视机多少台?

7、两地相距64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4小时相遇,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9:7,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课前思考:

高教导设计的单元练习评价内容基本涵盖了本单元所学内容,题目的难度也适中,能让大多数学生通过练习,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考虑到班中还有一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还有一定发展空间,所以再增加以下练习,供同年级组老师选用。

1、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4:3: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那么,甲数比丙数多()。

2、从甲堆煤中取出1/8给乙堆煤,两堆煤重量相等。原来甲、乙两堆煤重量比是()。

3、一块合金中含铁和铜两种金属,铁和铜的重量比是3:2。现在加入8克铜,这块合金共重53克,这块合金中含铁多少克?

4、家电商场新购进三种型号的电视机共460台,A、B两种型号的台数比是2:3,C种型号比B种型号少20台,C种型号购进多少台?

5、学校美术、舞蹈、合唱三个课外小组共有140名学生,美术与舞蹈小组人数的比是2:3,舞蹈与合唱小组人数的比是4:5。这三个小组各有多少人?

6、妈妈到菜场买了一些青菜和芹菜,青菜和芹菜的单价比是3:5,重量比是4:3。一共用去9元,买芹菜用去多少元?

课前思考:

通过本次单元练习基本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应用题的最后一题,学生最容易出错,与此类似的还有这题:一块长方形菜地周长40分米,长和宽的比是3:2。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通过练习要让学生明确:已知两个数量的比,要求这两个数量分别是多少,必须要求出这两个数量的和是多少。

课后反思:

今天组织学生就第五单元进行了单元练习,从练习情况看,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仍是解决不同类型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总体情况:六(1)班3人不及格,21人优秀;六(4)班3人不及格,25人优秀。两个班中不及格的这几名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存在较大问题。

具体情况:

填空部分的第7、8、9题错误率较高;选择部分中第4、5题的错误率较高;化简比与求比值这两题还有部分学生存在问题;判断题的第4、5题错误率较高;操作题正确率较高;解决实际问题部分的第1、6、7题的正确率较高,而第4题的错误率最高,另外几题学生的错误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读题,还没看清问题就解答。

改进措施:明天进行单元练习讲评,重点讲评学生感到有困难的题目并进行相应的补充练习;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教学内容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情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禹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服洪水为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⑴多媒体出示:滔滔制服千辛万苦无家可归

察看安定千山万水代代相传

⑵指名读,齐读。

⑶指名学生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2、词语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一样读得很棒。

二、学习课文

过渡: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禹为什么要治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师:(板书禹,齐读)禹是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写大)为什么称他为大禹呢?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师:说得对,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板书治水,齐读课题。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禹为什么要治水呢?

2、提问,讨论。

(1)让我们看一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

(2)大家,刚才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样?滔滔的洪水来了,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大水淹没了农田,意味着什么?大水把人们的房子也冲毁了,这又意味着什么?人们没有家住,就叫

(3)师: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人们只好到处流浪,过着痛苦的生活。看到这滔滔的洪水使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自己先练练吧!(自读、指名读)

师: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生活可苦啦。禹看到这么许多的老百姓无家可归,他怎么想。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他是怎么治理洪水的呢?

1、自由朗读。

2、提问,讨论。

(1)禹先做了什么?

(2)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都数不清。谁来读好这个词。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这么多困难,都能被禹克服。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呢。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

3、引导探究。

(1)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它们是真正的九吗?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2)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3)指导朗读

(4)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什么?

㈢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xx年。其间,传颂着一个非常有名的小故事。

1、指名朗读

2、能找出其中表示数量的词吗?

3、提问: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家吗?(不是)是他没机会回家吗?(曾经三次)为什么一次也不进去看一看,他心里想什么?

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6、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这就是()的故事。

㈣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xx年,结果怎么样了?让我们来看一看。

1、指名读。理解:制服、安定。

2、提问: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对他说什么?什么叫代代相传呢?

3、齐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越多越好。

2、有兴趣的话,想办法找一找,问一问:历史上还有哪些为治水做出贡献的人?

教学内容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四个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资源

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预习设计

1、预习课文。

2、完成课后第四题填空。

3、收集一些大禹的故事,了解禹。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读准禹。

2、交流对禹的认识。

(禹是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是鲧的儿子。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领导人们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据传,治水xx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后被选为舜的继承人,他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敬和景仰,并给他抹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3、读题。读准治,说说治水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听课文录音,口头填空。

2、检查自学效果。

读词语

(1)说说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2)交流词语的意思。

洪水: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常常造成灾害。

滔滔:形容大水滚滚。

地形:指地面起伏的形状。

(3)齐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小小组读、同桌交换读。

读课文

3、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洪水危害老百姓。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大禹xx年治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三、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看画面感受洪水之大。

2、读课文感受洪水之大。

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3、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生字

1、读生字。

2、交流记忆方法。

3、扩词。

4、描红、临帖。板块一

1、小朋友,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就叫大禹。

出示生字禹,读准字音。

2、简介禹。

3、禹究竟做了什么好事,到今天人们还是念念不忘他的名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大禹治水》

板书:大禹治水

板块二

1、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2)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洪水治理害老百姓滔滔淹没

冲倒地形挖通仔细劈开引导

被制服伟大英雄感激

(指导多音字)

(2)这些词语,你们已经读懂了哪些?(3)齐读生字词。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准。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读了课文,你能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吗?出示小黑板:

板块三

1、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1)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

(2)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好大的洪水,多么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板块五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说说字形记忆方法。

(3)学生描红、临帖

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15、大禹治水共几课时第二课时

共三课时课型讲读

第几课时

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点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2、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源挂图、小黑板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1、读题。

2、朗读词语。

说说相应的故事内容。

二、精读课文

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听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1)假设自己是禹的儿子会怎么想。(比如:妈妈,别人都有爸爸,为什么我没有呢?妈妈,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妈妈,爸爸到哪里了,为什么他老是不回家呀?)

(2)读句子,感受禹的决心。

3、齐读第三小节。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禹治理洪水的。

2、划出体现大禹治水艰难的词语。

3、想象说话。

4、齐读。

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想象人们会怎样感谢大禹。

3、理解代代相传

4、交流人们称大禹是伟大的英雄的原因。

(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5、齐读。板块一

1、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那就是(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故事。

2、我先来考考大家,这些词你能读好么?(出示词组,一组一组出示)

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治理制服千辛万苦;

安定感激伟大英雄。

指生一组一组地读,相应地让学生用上每一组中的词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板块二

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故事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的决心有多大呢,指名读第三小节。

4、周末,你是怎么度过的?

你几岁了?每年的生日你还记得么?

是的,我们生活得很幸福,我们是家里的小太阳,爸爸妈妈疼我们爱我们,但禹的儿子呢?(引导学生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5、现在你就是禹的儿子,你十多岁了,你有什么话要问妈妈吗?

在中国历史书中,这个故事叫《三过家门而不入》,来,跟着老师读:三过家门而不入。再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生又读:)

6、禹作为一位父亲他不想他儿子吗?

一次禹路过家门,他多么想看一看他从未见过面的儿子,多么想看一看在家辛勤劳作的妻子,多么想看一看自己年迈的母亲,但一想到自己立下的誓言,心想我不治理好洪水,我决不回家!

再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的决心真大)

一次,禹又路过家门,他想孩子有多大,长得有多高了,自己作为一位父亲是多么不称职呀!他多想去看一看呀,可是为了大家过上安定的日子,他只能丢下自己的小家。他想起自己立下的誓言不治理好洪水决不回家。

再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的决心十分大)

一次,他又路过自己的家门,他多想去看一看呀,十多年了,孩子长得什么样子作为一个父亲内心是怎样的酸痛啊,但是,禹还是没有进去,他想,孩子,相信你的父亲一定会治理好洪水的。

再读: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非治理好洪水不可,决心非常大)

7、禹在外治水十三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禹思念家人,但更多的想到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齐读第三小节。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禹决心这么大,那么禹是怎样治水的呢?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禹治理洪水的呢?

1、出示第二、三句话,自由读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再读两句话,划划词语)

4、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在沿着水流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持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5、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6、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指导读好)

7、面对凶猛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四段

1、在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之后,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出示第四段)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曾经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洪水终于像野马一样被制服了,老百姓耕种、收获,再也不用四处流浪,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4、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5、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6、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

7、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作业

设计1、背诵课文。

2、想象洪水退后,大地呈现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发挥想象,说给父母听一听。

★★写下来。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15、大禹治水共几课时第三课时

共三课时课型讲读

第几课时

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剩下的生字,认识1个偏旁。

3、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完成《补充习题》一、四、五。

点1、流利地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完成《补充习题》一、四、五。

源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

2、口头扩词。

3、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巩固读音。

2、学习新偏旁。

3、交流记忆方法。

4、描红、临帖。

三、完成练习。

板块一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害()()()

理()()()

伟()()()

3、交流校对。

4、指名分段背诵。

板块二

1、出示生字卡片(害、形、通、被、制、伟)

2、学习偏旁衣字旁

3、用什么办法记住?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临帖。

板块三

1、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关练习

2、交流校对。

作业

设计

完成《习字册》

教学内容教案【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个课题是教师培训教材《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三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旨在使老师们明确新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如何正确设计和实施。所以,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分析,学员们了解教学目标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要求。

2、把握好如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这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员们的认知规律,即通过分析、探究,进而得出结论,获得能力。根据学员们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

1、把握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2、掌握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我们知道,师训课程面对的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是以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为目的,以为老师们提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全面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为重点的特殊课程。尤其是本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定,虽是备好一节课的关键,却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又鉴于上述之培训目的,我认为实现目标的最好方法就是以实际案例来带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通过老师们相互合作、探究、发现,进而生成新的教学理念,让老师们认识到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地位,并把握好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新课程积极倡导有助于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节课面对的学员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如果照本宣科,会让他们有一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感觉,所以我以教学案例为纲来安排这节课比较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能使老师们主动参与进课堂教学,而且用案例来实际操作,更能达到直观、明晰的效果,也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研究学习目标而著名的美国学者马杰曾指出:教学设计依次应由三个基本问题所组成:首先是(展示课件)

1、我要去哪里?

2、我如何去那里?

3、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

这三句话不难理解,它很形象地概括出了设计一节课的三大过程。不用问,第一句话“我要去哪里”指的就是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二句“我如何去那里”关乎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第三句,则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我们今天将要探究、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展示课题)

课题: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马杰先生把教学目标比作“我要去哪里”,这很形象地指出了教学目标的地位。的确,我们不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如果目标不明,会使我们的工作陷入盲目或被动,纲举则目张、但是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教案时,我们往往并不看重教学目标,或照搬教参上的,或照搬优秀教案上的,反正教案上只要有这一项就行,更不注意自己下面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照应了教学目标,从而导致教学目标架空现象,为教学评价带来麻烦,也使教学陷入盲目、无序状态。

请看下面一则案例(展示课件)

《咏鹅》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作者。

2、记住诗中的12个生字。

3、理解体会诗中的意境之美。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咏鹅》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那么,这个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这些方面?

教学内容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的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第二自然段讲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经过。第三自然段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百姓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英雄。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的有关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课文篇幅短小,选材精当,作者从治水艰难和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两个方面表现了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献身精神。文中九条.九座.xx年.三次.十多岁等数量词的运用,对表现大禹的精神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读准2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1个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过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能读通每个句子。

重点难点:

把长句子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课题:14.大禹治水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要求:碰到生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碰到难读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努力读通。

2.检查自读情况。

3.范读课文。

讨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第1节

1.指读讨论:

1)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从哪儿看出洪水很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看图说说洪水的疯狂。理解:滔滔.淹没

3)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很久很久以前,古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四、过渡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老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劳苦.想方设法制服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学生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语言,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教案教学设计精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喜欢《教学内容教案6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学内容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