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愁课件(精选5篇)

06-21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最新乡愁课件(精选5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乡愁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二)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w286.cOM 迷你日记网】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谈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2注意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感情。

(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3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他是不是把乡愁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你们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讨论阐述,教师归纳概括:作者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叫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4(意象是一种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教师解释: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抽象的感情可知可感,具体形象。)

5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读想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点评概述: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

6同学们,你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这还只在心里,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

(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自己的感觉。)

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就必须注意停顿,把握节奏,突出重音。如“小小”二字就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小”重读)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这”“那”重读)

(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7学样道理,其他几个小节该怎么读?哪些词要重读?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引导:一张船票,虽然窄窄,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一方坟墓,虽是矮矮,却将慈母与“我”天人相隔,其间无限酸楚,谁能体会?一湾海峡,虽是浅浅,却将两地分隔多年,可这浅浅的海峡又怎能割断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绵绵思念?)

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自己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们把握节奏,突出重音,自己朗读体验,感觉一下是否读出了诗歌要表达的感情。

(学生将重音停顿标出,朗读体会。)

(三)课堂小结

(集体朗读全诗。教师评点。)

同学们理解了诗人在诗中蕴涵的感情,朗读时抑扬顿挫,感情投入,这首情文并茂的诗就显得更美了。通过朗读训练,我们对这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了一个整体感受:作者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寄托在一个个特殊的具体的物体上,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感情明朗、集中、强烈,让人具体可感,同时又能激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可播放音乐配乐集体朗诵。)

(四)课堂练习

如果你们要表达思乡或思念亲人的感情,会创设怎样的意象呢?选择一个具体的可以寄托你的情感的事物,模仿这首诗的结构,写一节大家交流。

(学生思考、创作,朗读交流;教师鼓励性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备据“思考与练习二”,感知本文的构思特点。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创设意象一枚——(小小的)——邮票

一张——(窄窄的)——船票

一方——(矮矮的)——坟墓

一湾——(浅浅的)——海峡思乡之情

第二课时

(一)背诵复习

(点名背诵、集体背诵。教师侧重对感情表达效果进行评价,自然导入本课。)

(二)具体感知

(体会这首诗的构思巧,形式美。)

同学们的背诵准确流畅,抑扬顿挫,感情真挚。这首诗之所以这样琅琅上口,便于记忆,除了诗中意象的内涵具体形象、真切感人的因素外,这首诗本身的构思精巧、形式优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感知本诗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教师概括归纳:诗歌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表时间的词语,形成时间顺序来结构全篇,构思完整,结构严谨。)

2内容上是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是诗人的生活经历,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这三节顺序有先后,内容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最后一节与前几节相比,顺序相连而内容似乎有所变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概括归纳:这些表时间的词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前三节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如同汹涌而进的情感波涛,层层推进,到了最后一节,感情推向高潮,集中表现出诗人身居孤岛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前三节是最后一节情感的铺垫,最后一节是前三节情感的升华。)

3再朗读一遍,仔细品味诗中情感层层迭进的特点。

4本巧的构思,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层层铺垫,节节蓄势,最后轰然汇成情感的巨浪,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爱国之情、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正如诗人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而诗歌本身的形式美更赋予这首诗感人的力量。

乡愁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 体会诗中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走近作者

三、学习过程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扫除生字障碍。(出 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下面请4个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一个同学读一节,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词最清晰。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听示范朗读,背 诵课文。(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体会朗 读的语气和诗歌的感情,听完 后模仿朗读。

1、学生听读,有感情朗读。

2、抽生读,有感情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同学们试背诵课文,6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背得最好。

(提示:自己先一节一节反复背诵,再和同学相互抽背,并在背得不熟悉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第三 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8分钟 后看男生女生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课文原文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 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 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能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七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使学生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我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确定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五、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进行教学。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和配乐诗朗诵《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例如由家愁到国愁的升华。

联想法: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六、说学法。

古人云: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本诗则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美”。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听读、朗读、品味、迁移,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

七、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

八、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3分钟播放佟铁鑫演唱的歌曲《乡愁》,营造氛围。

我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叫《乡愁》,是根据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所谱的曲子。余光中是中国台湾现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早年定居台湾。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大陆与台湾阻隔了50多年。他身居孤岛,对大陆对祖国的思念与日俱增,难以排遣。于是,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他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一诗。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乡愁》,走进余光中,共同聆听这位沧桑老人的心声。

(设计意图:歌曲《乡愁》是根据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所谱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同时,导语的设计也起到了简介作者的作用。)

(二)诗歌赏析

这是本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环节与学法相对应,即: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第一个环节:美美地听——领会诗歌。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这时我将带领学生进入诗中美妙的境界。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

第二个环节:美美地读——感受诗歌(本节的教授重点)

读诗更是很高雅的事,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也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在美美地读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范读一遍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的韵味。再请一学生朗读,最后齐读。接下来以第一节为例,分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节奏、重音、语速、语调四个方面来处理这四个章节。(一生试读,师生评价、明确)然后齐读三遍。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把感情加进去。

三读:在二读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争取读得更美。

第三个环节:美美地品——感悟诗歌。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我将引导学生从诗的语言、结构、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说一句品评诗歌的句子。(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品析这首诗的意象,进而使学生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第四个环节:美美地说——挥洒诗情

品味了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美美地说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着仿句练习,以“乡愁是……”的句式说一两句或一段有诗意的话。

例如:乡愁是一轮皎洁的明月

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

(设计理念:进行能力训练。教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意象物化成形象的东西,掌握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深情朗读,课堂小结。

我将这样总结:同学们,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充分表现了一个身居孤岛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余光中是爱国的,他曾这样说:“只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只要唱起‘万里长城万里长···’我就会禁不住泪流满面。”他还说:“我以身为中国人自豪,更以能使用中文为幸”他曾在文章中这样写到: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同学们,你看到了吗?这分明是一颗赤诚的心,这分明是一颗强烈的爱国心。下面,让我们再饱含深情,一起诵读这首诗吧!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课后搜集古今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

九、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邮票

船票 思家思亲

意象

坟墓 升华

海峡 思国

乡愁课件 篇4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表达了他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乡愁形象具体,有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根据学情分析,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第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和配乐诗,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法:可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情感的变化。

联想法:培养学生想像能力,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第三,说学法。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香港组/澳门组/台湾组/大陆组,分组交流、讨论。符合以生为主、自主探究的方针。

第四,说教学程序。

利用FLASH歌曲《乡愁四韵》导入,营造出浓浓的乡愁氛围。

了解作者有助于作品的理解,接着介绍作者,导入主题:乡愁。

本节课以读为主,设计了四读,即“诵读”、“品读”、“解读”和“联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感情。

1.诵读:

先让学生试读课文,指出诵读这首诗的三点要求:①要读出节奏;②要读出重音;③要读出感情。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接着播放flash范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朗诵方法,对《乡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入品读阶段。

四个小组分别讨论、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引导。概括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找出四个时间序词,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对作者的乡愁深入理解。

第三个问题,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魅力。

接着,教师设计一个打比方,相当于一个小训练,可以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验。

各小组分别板书主要内容,教师完善,展示板书,让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记忆,可以达到快速记忆的效果。

解读环节。

要求各小组展开想象,进行联想,把每一小节形成生动清晰的画面,然后推荐代表描述出来。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展开学生的想像,利用想像法理解诗歌内涵,展现诗歌意境,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联读环节。

教师推荐席慕蓉的《乡愁》诗,学生也可以展示自己熟悉或搜集到的其他作家的乡愁诗,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发现余光中乡愁中深沉的爱国情怀。

学唱歌曲《纸船》,《纸船》也是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诗。通过学唱歌曲,达到三个效果,一是调整学习情绪,消除学习疲劳;二是使整个课堂贯穿一种乡愁的氛围;三是利用歌曲和诗歌在节奏、重音、感情上的通性,引起学生共鸣,巩固教学重点。

通过四读一唱,学生对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产生了共鸣,再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表达出来。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乡愁》用自己的感觉唱出来,或者画成连环画,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为了有效拓展诗歌内涵,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推荐给学生选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有更多的发现和更深的理解。

最后,说一下对本节课设计的反思。

电化教学的应用,可以营造出乡愁的氛围,生动的声像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一是围绕“四读”,层层推进,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二是歌曲和诗歌的巧妙结合,让学生对作者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产生强烈共鸣。

不足之处是受条件限制,学生在资料搜集方面还不能满足课堂需要。

说课完毕,谢谢!

乡愁课件 篇5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希望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个人修养、科学研究、人生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的重要作用。几篇文章运用了不同的文体,“诗歌、小说”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我们体会到了昂扬的爱国激情。

二、单元学习要点:

1、读诗:感受诗歌凝练的语言,把握诗歌生动而意蕴丰富的意象,体会诗人敏感的内心感受和充沛的情感,并掌握一些朗读自由体诗的技巧。

2、两纲教育点:充分运用课文所渗透的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朴素感情,激发学生献身祖国、建设家园的志向。

(3、读小说:深入文本,力求对小说主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4、知识点与能力点:进一步巩固初一所学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等,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三、课程资源分析:

余光中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在诗中,诗人刻意选取的四组意象:“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无一不深深地刻有中华民族的印记,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敏感性,对生活感受的深度和传达感情技巧水平的高超。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学生们刚刚学习过了一个诗歌单元“我为少男少女歌唱”,对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已经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能,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涉及这些以前的知识点,更要加深对诗歌主题的深入分析。

五、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2.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

3.培养学生展开联想领悟诗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感情及诗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愁”,树立爱家爱国意识。

六、教学关键把握: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主要意象的文化含义。

喜欢《最新乡愁课件(精选5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乡愁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