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读后感(汇集5篇)

06-26

尽心做人,立志追求真正的品格;努力读书,全力深究知识的秘密。一本真正好的作品,不仅仅只是让人阅读一遍便心满意足了,而是经久不衰的留存在读者心里。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呢?针对这一问题,编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地理读后感”的研究报告,以期对大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地理读后感【篇1】

亚洲的东方有一个文明的国度。她是谁?她就是我们的中国,这里有悠久的文明历史,早在17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居住了。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有963.4643万平方公里,大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亚洲的1/4。这些祖国母亲的数据,都是《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这册书告诉我的,我倍感自豪地记住了它们。

中国的首都北京,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在本册书的第二册中有完整的阐述。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每一个来北京的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天安门广场领略首都的风采。如果你去北京,记得一定要早起,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带给你的光荣和自豪。

《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第二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北京,看完其他几册,我最感兴趣的是油田、火山、草原和高原。在众多的油田当中,克拉玛依油田、大庆油田、玉门油田让人印象深刻:克拉玛依油田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挖掘出来的、大庆油田是在沼泽地里探寻出来的、玉门油田是在戈壁腹地被建设者们发现,它们为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火山分为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种,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最为奇妙的休眠活火山,它为我国东北地区创造了神奇的“火口湖”、奇异的“长白温泉”和气势恢宏的“长白瀑布”。草原中最让我神往的是内蒙古大草原,那里有118。3万平方公里,草原上牛羊点点、水草丰茂,是祖国的`天然牧场。高原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描写的黄土高原,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不仅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河西走廊,还有河谷、盆地、丘陵交错的“陇上江南”和“西出长安第一城”的丝路重镇。

《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对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旅游景点、重大工程都做了一一介绍。看完了《刘兴诗爷爷给孩子讲中国地理》以后,我非常想再详细地了解那些关于地理、自然与科普的知识,希望长大以后自己能当一名像刘兴诗爷爷一样的科普学家。

地理读后感【篇2】

《地理中国》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地质资源和地貌景观,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地理·中国》栏目,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热爱自然,珍惜自然,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据统计,现在全球已知的活火山大约有一千五百多座。活火山在大多数时间里,是平静安详的,火山专家把这叫做休眠。可是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说不准什么时候,它们就会喷发。而火山专家最关注的,就是它们的喷发时间。是明天?明年?还是更久的以后呢?虽然活火山大部分位于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毕竟还是有一些活火山,一旦爆发,就会危及人类的安全。要使人类免遭火山爆发时带来的伤害,就要准确的预测火山的爆发时间。那么,如今的科学家们能否做到这一点呢?这些疑问,身边的人却无法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于是,我观看了《-火山密码》来解决我的疑问。

以前的时候,我对火山的了解也仅仅停落在地理课本上那句“火山爆发时能瞬间改变地质面貌”上,我还知道日本的富士山也是一座暂时休眠的活火山,除此之外可谓是一无所知了。记得,还曾与他人争论地震和火山谁的危害要更大一些呢。

通过看这个栏目,我才知道即便都是活火山,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给科学家的探查带来许多不便,但根据一些特征,历史上也是有不少预警成功的案例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火山也不例外。火山活动有着自身的生命密码,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解读这个密码。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应该努力学习,早日-这个密码,并更好地利用,实现人与火山的和谐相处。

地理读后感【篇3】

我最近正在看一本叫作《希利尔讲世界地理》的书,这本书主要是讲希利尔游遍世界讲这个地方的地理故事。

我觉得希利尔有些优点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希利尔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把那儿的资料查个遍,再把那里主要特点都写出来,比如哥伦比亚河的河渠、科罗拉多大峡谷周围的样子,还有它的深度;希利尔还会把当地的文化习俗写出来,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印第安人对神灵的仪式,和他们民族专有的篝火舞,我觉得印第安人好好笑,因为跳舞时不管男女都要穿裙子,但更有趣的是在沙漠的舞蹈,他们跳舞是学鸭子走路的。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美国一部分人的习俗,他们把老鼠视为神明,是不是只有我第一次知道有人把偷吃东西的老鼠当神,他家的谷仓没有事情吧;希利尔写的一般是我们不知道的事,比如俄罗斯的标题是“熊的国度”、科隆大教堂是德国人用了整整七百年才建成的。希利尔写的这本书是按照我们这个年纪的思维拓展了我们地理知识,也让我们像海绵一样吸收了更多的营养。

希利尔说:“欧洲就像一个矮小的婆婆,她有着大大的头,驼驼的背,伸出一条长长的腿,要把一只足球踢到海里去。”还有书中描述到:“老婆婆的头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比利牛斯山脉是她的衣领,法国在她的衣领下面,长长的脚是意大利。”这些形象又生动的描述也让我对世界各地更加的向往。

当然也不可能全是优点,一定会有一些不足:希利尔有很多的国家都没有写到,我开始觉得希利尔根本没有环游世界,只是在看资料而已,如果希利尔在场,我真想问他到底有没有环游世界,真想让他给我一个答案。而且走得也不规律,一下子南美洲、一下日本、一下又回到了美国,希利尔到底多有钱能买那么多机票。

但我想知道为什么希利尔不写中国呢?难道中国就没有地理故事了吗?这本书打开了我对世界的向住,我现在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有能力,我也想到世界各地去看看。我还想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地理的书,把这本书中没提到的中国给补上去成为一本真正的世界地理。

地理读后感【篇4】

通过观看《地理·中国》,是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更加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祖国建设有用之栋梁才的理想信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事实上,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虽然人类同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的物质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特别具有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而且始终同自然之间保持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m.Yjs21.Com

二、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认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强,是因为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的习常过程所作的干预所引起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是人类力量的源泉,也是人与其他生物最本质的差别。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只是注意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近的后果,而对较远的后果缺乏认识;等到这种较远的后果经过积累而变得相当严重时才引起关注,最终造成巨大损失,甚至难以治理和挽回。这个问题在近代社会已经暴露,欧亚一些地方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就是如此。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富有远见的关注,告诫人们要学会预见和控制生产行为干预自然所引起的较远的后果。联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重温恩格斯的教诲和告诫,人们应当有所启示和感悟。

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头顶的天空不像以前那么蔚蓝了,脚下也再不是一方净土了。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自然妈妈她太慷慨了!我们习惯了索取,一旦这位慷慨的妈妈无法提供给我们生活的资源,或者我们的行为激怒了她,她要给我们颜色瞧瞧!那我们的下场只有是灭亡!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人类的'生存须要依赖自然,我们是否该给她多一点关心,爱护呢?我们和自然必须平等对待,必须和自然结成一体! 马克思说过:“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有人说“人类创造和发现科学,最终毁于科学”!这句话说的也不无道理,想一想,我们天天想者要怎么来更好的利用自然,拿自然来做实验,这样是生活的好了,那——咱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呢?

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就得和身边的朋友打好关系,以前欠别人的,要赶紧还一还。而这种事情光靠一人是绝对不够的,这是你我的责任。最后,还是记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吧: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地理读后感【篇5】

《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读后感400字:

你知道怎么通过蚂蚁的窝来辨别方向吗?想知道太阳距我们有几公里吗?这些答案全在我暑假里看的一本书中,这本书的名字叫《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它的作者是郑利强。

这本书讲了许许多多的地理知识,它告诉我:在太空上是看不见长城的,布满青苔的地上是潮湿的等等有趣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可以解决许多的问题。

有一次,我和妈妈坐在咖啡厅中等待妈妈的同事,过了一会,同事打了个电话过来,说:“你们在哪,我没看到你们。”“我们在星巴克里面。”可是过了好久,同事也没来。“怪了,他怎么还没找到我们?”妈妈十分疑惑。突然一个妙计在我脑海里一闪,正好运用了《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上的知识-设置标记物。我对妈妈说“你的同事找不到你,你就应该给他一个标记位置啊!”于是妈妈给同事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我们的地理位置。果然,妈妈的同事很快找到了我们。妈妈的同事夸我真聪明,我开心极了。

你看,就因为我看了这本书,让我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知识,我希望大家都来看这本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