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课件8篇

07-22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显微镜课件8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显微镜课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因为本章(观察细胞的结构)内容比较抽象,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胞的结构。而且,能够熟练地显微镜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生物学基本技能。所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课,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练习使用显微镜。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学生能够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是必须具备的生物学能力。

2、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物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依据:这是个“习惯养成”问题,需要反复强化练习,所以是难点。

二、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刚刚升入中学,他们还没有上过生物实验课,本节课是他们首次进入生物实验室,虽然生物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差,但是上实验课的热情却很高。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阅读第二单元开篇语。

(2)、利用生物教学挂图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4)、小组竞赛。

(5)、练习。

(6)、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法。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挂图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进新单元:

指导学生阅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提出问题、引出主题:生物是细胞构成的,要了解生物就必须了解细胞。

(二)、导入新课:展示生物挂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三)、讲授新课:

1、取镜和安放: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37页,了解取镜与安放的步骤,并明确取镜和安放的要点: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在取镜时,教师要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在这一步时,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记忆并能说出要点。教师再进行演示,取镜和安放的过程中故意做出一些错误,让学生找出,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分组(课前分组时要注意每组人数不能太多,太多则没法保证在实验课上每个学生动手做一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在学生学习认知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忆的顺序,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便于学生认知和记忆。教师要随机抽测学生,达到人人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为练习使用显微镜奠定基础。

(2)、显微镜的使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同时,引出显微镜的使用。教师首先介绍四种观察标本:A、写有“上”字的玻片;B、印有数字的透明纸;C、动植物的玻片标本;D、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动手观察。

学生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补充对光、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2、对光:左眼看,右眼睁(不做强调,哪只眼睛能看清楚就用哪只眼睛)。

教师强调并演示:A、对光时,要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当对准时,手能感到咔哒一下)C、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睁开。D、转动反光镜时看到明亮的视野,对光完成。演示时动作一定要慢,让学生上来看并说出对光结果,可边对光边讲解,方便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教师的操作。

3、观察

教师强调:E、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F、镜筒先下降后上升。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物镜与玻片相撞。镜筒下降直到接近标本。G、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学生再次动手操作,观察。教师巡视,帮助。

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A、物像是倒像。物像偏左,往右移玻片。要想物像往左,往右移玻片。B、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也不同;要让学生能说出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细胞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多,细胞越小。C、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薄而透明)原理不做强调

归纳:请学生讨论归纳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

小组竞赛:教师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

随机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其他同学按着操作规范指出问题,进行评价。

练习:教师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应怎么办?

学生思考,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

小结:学生自主总结,教师给予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板书设计:

走进新单元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认识结构)

1、取镜安放2、对光3、观察

练习

小结

显微镜课件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结合我对本课的理解以及昨天的课堂教学我来说一说这节课: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的第五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首先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洋葱的内表皮是由细胞组成的。利用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洋葱的内表皮细胞。

过程与方法:

分别利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洋葱的内表皮,并且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记录所观察到的,意识到利用不同的观察工具我们会有不同的.发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观察,及时记录是很重要的,同时能够懂得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对人类认识自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内表皮细胞,难点是如何正确得使用显微镜。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洋葱内表皮的观察,先是用肉眼和用放大镜观察,之后再教学生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对比不同的观察方式记录所看到的洋葱内表皮有何不同。从而使学生能够去发现和认识细胞,同时意识到观察工具的改进,可以让我们发现更多的秘密。

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是六下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是以前面的四课内容为基础的,因此课前与学生进行了一定的交流,发现同学在很喜欢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而且对于显微镜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之前在三年多的科学课的学习中,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对于细胞他们听过但是却没有自己去观察过,所以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和观察欲望会很强,鉴于这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上。

教学过程:

教参上是将这节课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第二部分是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第三部分是观察记录洋葱表皮细胞。考虑到这样的三部分的活动量较大,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钟课堂上可能学生每个活动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体验,而且制作洋葱表皮装片的某些步骤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有些小组做的可能不能作为观察的材料,课堂上也无法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反复尝试着做。因而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认识和使用显微镜。这样可以给与学生更多时间去观察和使用显微镜。现在我来简单的说说这个部分: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洋葱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肉眼和放大镜去观察洋葱的内表皮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怎么会去留意的细节,学生会发现洋葱的内表皮有条纹有小点,他们会想知道这些条纹和小点是什么,从而使他们有进一步去探究的想法,之后就引导到第二部分利用显微镜去观察。在这里有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使用显微镜呢,书本中呈现得是长长的七个步骤,而且光看文字的话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掌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并且将每个步骤简化成两个字,分别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和观察,之后边讲解边演示,这样的话我想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会有一定的掌握。然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四人一个小组,一位同学观察时,其他同学在旁参照7个步骤进行评价,当有错误时,及时提出指正,比单纯等教师去解答要节约时间,也给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由于显微镜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的接触都不多,大家起点相同,就可以没有任何顾忌,没有谁肯定对或者错,一切都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进行。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提供给学生观察的材料是已经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目的是把重点放在使用显微镜上,让学生又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记录。为下一节课自己制作玻片标本提供足够的时间,不用将时间浪费在调试显微镜上。

学生操作后,再展示一些细胞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不断的观察。

显微镜课件 篇3

1、目镜盖:保护目镜,以免将灰尘、油污、尖锐物件进入目镜,操作镜片,影响观察。

2、目镜:观察物体之用。如有油污、灰尘等,可用镜头纸沾上乙醇,做圆圈状清洗。千万不能用手去触摸镜片。

3、调焦手轮:用手轮来调整镜筒的上下位置,以便得到清晰的聚集来观察物体。

4、反光镜:有两种光源:a可用反光镜借助自然光源或灯光的折射,将光束从载物台中心的通光孔中通过,并通过角度的变动来获得自己满意的光强度,使观察物更清晰。B装上电池,将灯泡向上,调节光源至满意的效果。

5、载物台:是用来置放所观察物体的。载物台上的两个金属压片是用来固定载玻片的。

6、镜座:取下底垫就可以更换电池,注意电池的正、负极。

7、转盘:轻轻的用手旋转转盘,听到清晰的咔嗒声,则表示定位准确。转盘上有三个物镜,通过变换物镜的倍数,可以获得不同的放大倍数,以便清晰地观察物体。

建议:先用最小的倍数的物镜来观察,然后逐步放大倍率。

显微镜课件 篇4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许多探究性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现在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实验题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且通过实验教学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和兴趣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积极的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渐形成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法的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感性过程,我采取的教学是指导操作法。通过点拔、及时纠正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师生平等交流、探讨、恰当的引导。使学

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本实验要学生由浅入深,先认识高倍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先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达到:熟悉、操作、规范、熟练运用高倍显微镜,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的亲和力要强,有的学生甚至要手把手的去操作、演练。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到熟练

运用高倍显微镜。

二、实验教学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1,这节课安排学习,“细胞的多样性”之后,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楚:①、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与科学实验紧密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有关中学配备的生物实验工具的使用,才能学好生物课。②细胞等细微结构是通过显微镜等科学仪器观察到的,显微镜是观察微观领域的工具,它对学生扩展视野,培养唯物观点是极其重要的。③我们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应该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④满足学生对显微镜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欲望。⑤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有序的科学实验行为习惯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显微镜的使用”这节教材包含两部分内容,即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练习使用高倍显微镜。显然,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是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但认识结构毕竟比练习操作容易的多,况且,在练习操作过程中还能加深和巩固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因此,给练习使用显微镜以较多的时间是十分必要的。不让学生充分练习,记住的知识(结构与功能)也会遗忘。

学情分析:“显微镜的使用”这节课对学生而言:是进入高中学生第一次上的生物实验课;所以这节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以后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和认识,因此要创设好情境,认真备课,诱发学生的对生物微观世界探究的兴趣,争取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特点:对于有些第一次刚接触显微镜的孩子来说,会使他们产生兴奋,以至注意力分散,忘记教师课前叮嘱的话,还可能发生不注意听讲、说话、出现各种小动作、摸这碰那等有碍学习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另一个极端,对贵重的仪器因第一次接触而不敢动,怕弄怀。无论哪种情况,都需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

学生第一次操作显微镜很难做到准确,要么不到位,要么越位,因此会产生急躁情绪,影响练习;学生还会把模糊的影像或灰尘当作所要观察的内容,但经过多次练习一旦成功,看到视野中显现出的清晰的倒像,又会惊叫和嘻笑。当然,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去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显微镜的操作要领时要让学生大胆地去实践,使其养成良好的上实验课的习惯。

教学条件:每两位同学可以用一台显微镜,并有教师提供易观察的玻片标本(e字玻片标本,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叶的保卫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及教法和学法

教学的重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的难点:高倍显微镜的规范操作,特别是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先低后高,观察的是倒像,如何把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的中央。镜筒的升降、对焦等内容,在使用高倍镜时注意的问题等。

教学方法:以点拔、指导、设问为主,附以其他的教学形式。学法指导: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动手能规范的操作显微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实验目标设计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学会高倍显微

镜的规范操作及注意的事项。

2、教学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拔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及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显微镜的规范操作练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教师耐心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遵守科学实验纪

律的行为习惯。

五、实验准备:高倍显微镜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等。

六、教学设计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执教人:王建军 科 目:生 物

课 题: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课 型:实验课

1、课前准备:

① 组织准备:老师把全班学生分成24个实验小组,每组2-3人,每组指定小组长,各组的组员都编排序号,实验室的桌椅、实验用具也相应地编号。便于学生进入实验室对号入座,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实验设备的责任心,也有利于

教师组织教学。

② 物质准备:教师在上实验课前对实验用具做一次细致的检查,便于学生因

用具的故障、短缺影响教学效果。

③ 思想准备: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实验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性,强调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设备,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先让学生预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的内容,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位置,为进一步认识和操作显微镜奠定基础。

学生进入实验室按编号就座后,老师再次宣读实验室规则,然后让学生根据物品清单清点实验桌上的实验用品,并注意摆放的位置,便于实验后恢复原状。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学生明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特别强的学科,要学好生物学,就要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科学仪器和实验工具。显微镜是学习生物

学的重要仪器。

3、认识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① 正确的方法取出显微镜,并放在实验桌上的规定的位置;

② 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了解各部件的功能。让学生动手触摸,转动有关的部件,但不得拆卸。

③ 然后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实质上是一次再认识。反馈内容如下:有目镜、物镜、及放大的倍数,以及相配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认识载物台、反光镜、遮光器及作用;规程怎样使镜筒上升和下降?教师通过提问后,了解显微镜结构和功能,是为了正确的使用显微镜。只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去做,才能清晰的观察到物像,否则,不仅看不到所要观察的物像,且会损坏显微镜和玻片标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正确掌握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④ 当转换到高倍镜下切记再不能用粗准焦螺旋,以免损坏镜头。

4、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在此过程中可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注意的事项(严禁用手提擒

拎显微镜)。

②对光:物镜定位(教师示范)学生按要求操作练习、调节光圈(教师示范)

学生按要求操作练习

③观察:包括放置观察物、注意的事项:观察物的正确放置在通光孔的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切记先低后高,观察的是倒像,如何把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在那就向那个方向移动,如在左下方就向左下方移动就可移动到视野的中央。)调节焦距、镜筒先下降再上升,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载玻片0.5CM时立即停止下降;然后双手紧握粗准焦螺旋,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当视野中出现物像是停止转动;最后再旋转细准焦螺旋做轻微的调整,等看到清晰的物像时,调焦便完成。选定目标:是指把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用双手的食指与母指夹住载玻片两端,在载物台上轻轻移动载玻片,同时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当观察的目标正好进入视野的中央时,移动停止。然后让学生学习使用高倍镜来观察对象(切记当转换到高倍镜下切记再不能用粗准焦螺旋)。

④观察过程中注意当你移动载玻片时移动的方向与物像运动的方向是否一致?你所看到的物像与实物是否一样?(学生练习)使学生明确在显微镜下成的是

倒像。

5、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要做的工作:

① 取下玻片标本,擦拭显微镜外表面;

②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朝外偏向两旁;

③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物台为止;

④ 旋转反光镜,使其竖立;

⑤ 按取显微镜的要求,将显微镜放入箱内,上锁;

⑥ 擦拭实验桌面,将实验用品放回原处。

八、问题研讨:

① 使用显微镜有几个严禁的动作?其理由是什么?

② 显微镜的使用规则有哪些?

③ 使用高倍镜应注意哪些问题?

九、教学后记:

① 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第一次操作显微镜难度较大的特点,把全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分为若干步骤,并采取“教师示范一步学生练习一步”这种稳妥的方法,具有扎实、规范、到位的特点。

② 教师安排细致周到,课上严格要求,因此,课堂教学紧张有序,赢得了较

多时间用于学生练习。

③ 注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等。

④ 不足之处是学生练习的次数较少。

显微镜课件 篇5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进行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玻片标本的准备与显微镜使用方法技能的培训;第二部分是分别利用不同观察手段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一方面感受工具的先进对观察发现的促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建构细胞的概念。

首次使用显微镜,学生会非常兴奋。但由于显微镜是较精密、复杂、昂贵的光学仪器,要想看清楚镜头下的玻片标本更需要误差极小的多步操作,所以不宜先放手让学生尝试使用显微镜,而应该加强显微镜使用的指导力度,只有学生切实掌握了显微镜使用的正确要领,后面的观察活动才能更大发挥自主性,才能获得镜头之下更准确的信息,从而顺利建构起单元的主要概念——工具发展推动人类认识世界的不断深入,顺利建构有关细胞与微生物的事实性概念。

至于玻片标本的制作,如果教学条件允许,建议教师可以带领孩子进行亲手制作,这样会更增加学生对显微镜下看到的景象的可信度,并真切体会肉眼观察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巨大差异。而且学生会很乐意进行这种动手操作活动。如果教学条件有限,建议教师播放制作过程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再直接提供现成的玻片标本让学生观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洋葱表皮的细胞结构。

2、过程与方法:会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动物表皮玻片标本,会用图画记录观察到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微观世界的精彩,发展研究生命世界的兴趣。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点:

1、同一观察对象,利用不同观察手段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建构单元核心概念:人们设计、发展不同的仪器和工具,为了更全面、真实、深入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如:生物的多样性)并将获得的认识服务于自身(如微生物技术的利用)。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能准确获取玻片标本的信息,初步建构细胞的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a.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每两人一份)

b.文本材料:显微镜结构图说明,观察记录单。(每两人一份)

c.视频资料:《超视觉世界》片断(放大身边的物体)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出示图片,科学史教育: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x胡克有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师:这是一个洋葱,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细胞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它的`细胞?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课件演示)

1)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在洋葱内表皮用刀片划出一个约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

4)将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展开。

5)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酒,然后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多余的碘酒,使洋葱表皮细胞均匀染色。

2.学生根据活动指导说明以组为单位制作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

(三)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

2.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四)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3.师指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4.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和动物表皮玻片标本,每2人一台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的细胞,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记录单上。

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和感受。(洋葱表皮在显微镜下像“砖墙”一样,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格子中间还有小圆点,有的在中央,有的在格子边缘。)

(教师可以在学生发现基础上,利用PPT出示洋葱细胞图片,并规范讲解细胞壁、细胞核,多个细胞的构造像小房间,里边“住”着小人“细胞核”。

(五)感受显微镜为人类带来的视觉延伸

视频资料:超视觉世界节选自《国家地理》光盘,大致内容是一粒沙、一滴水,一张纸的表面,居室的沙发上,肉眼与显微镜下的迥异现象,其间也展现了普通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观察出的对象越来越微观。

(六)回顾与反思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科学知识?

2.说一说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3.试着说说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步骤。

学习评价:

一、填空

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3.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液泡等组成。

二、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三、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步骤方法?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洋葱表皮玻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显微镜课件 篇6

高倍显微镜使用

2013.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巩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②掌握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①独立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②归纳总结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认同高倍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②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①规范使用高倍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课前准备】

准备显微镜,逐个检查(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擦镜纸,纱布,载玻片,永久装片。【教学方法】实验;小组交流;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谜语】不怕细菌小,有它能看到,化验需要它,科研不可少。【谜底】显微镜

一、熟悉显微镜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讨论目镜和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4)装片移动与物像移动间的关系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光学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步骤(1)、一般步骤:取镜安放→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收放。

对好光的判断:视野光线明亮、均匀(2)、低倍镜使用时如何调焦:先粗后细,由远及近进行调节

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

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2、高倍镜的使用

(2)操作步骤:

①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偏哪移向哪)②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光圈使亮度适宜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问题: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观察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到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3.使用高倍镜应注意

(1)使用物镜转换时,由低倍镜慢慢的向高倍镜转换(先低后高)(2)调焦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只细不粗)(3)注意光度的调节(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回答问题:

1.上述细胞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2.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

【板书】(略)【归纳】

回顾操作方法,课件展示: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转换低倍,来对光。

放上玻片,粗慢降。

缓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收片整理,后归箱。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有了一些收获,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

显微镜课件 篇7

童第周留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不留恋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了祖国,在四川一所大学教书,课余时间继续从事胚胎学的研究。

研究胚胎学,离不开实验,而最重要的实验仪器是显微镜。但是,四川当时是国民党统治地区,当官的只想升官发财,根本没人重视科学研究,要想找到一台显微镜可太难了。童第周急得吃不下、睡不着,全家人也都替他发愁。

一天,童第周兴高采烈地从外面回来,夫人很奇怪:是什么事情值得丈夫这样高兴?

童第周忍不住高声说:我看见了一台显微镜,还是双筒的!

夫人一听,也激动起来!的哪儿?快带我去看看!

在镇上的旧货摊上。童第周一边回答,一边拉着夫人往外跑。两个人高高兴兴地来到旧货摊前,果然,一台旧的双筒显微镜摆在那儿。可一问价钱,夫妻俩大吃一惊:两万块I这相当于两人两年的工资!夫妻俩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去了。

经过一番思考,夫妻俩下定决心:为了搞科研,这台显微镜一定要买!他们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东借西凑,终于凑够了钱,捧回了这台显微镜。

显微镜课件 篇8

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从物质与能量的观念,认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特点,加深对叶绿体和线粒体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观察实验,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思维,进一步巩固装片制作方法及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3.能够根据叶绿体及线粒体的分布特点,制订观察试验计划,画出两者的形态图片,提高探究能力。

4.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难点:相关实验材料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细胞内的能量转换车间指的是什么?(线粒体、叶绿体)两者的形态及功能特点是什么?(两者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内部有光合色素附着在类囊体薄膜上,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追问:两种细胞器主要分布在什么细胞中呢,它们真实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呢?引入新课《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二)新课教学

1.制定计划

教师提问:叶绿体和线粒体本身是否有颜色,需不需要染色观察?(叶绿体本身含色素不需染色,线粒体本身无色,需染色观察。)教师讲解线粒体的染色方法:用1%的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追问:能否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所需的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观察线粒体用动物细胞,比如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及器具:提前处理的黑藻,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等。引导学生回顾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制订并完善实验方案。

以提问的方式回顾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找学生代表演示讲解。(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反光镜,直至物象清晰。)

2.实施计划,开展实验

提供黑藻、菠菜、葫芦藓叶片以及大白鼠胰腺的铁苏木精染色玻片标本等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并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结果

学生小组间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总结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及分布特点(叶绿体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呈椭球状;线粒体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细胞中,呈短棒状或杆状)。

(三)巩固提升

教师提出疑问:有些同学在显微镜没有看到线粒体的原因是什么?(1.染色时间较短,现象不明显。2.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操作不标准,导致细胞死亡,而健那绿是活性染料,故不能染色。)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叶绿体和线粒体更加微观的结构特点,总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喜欢《显微镜课件8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显微镜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