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课件(优选4篇)

08-07

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文的课件”,请注意这些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进一步了解。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用教案课件可以保证重点内容不被漏掉。

散文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兴地散步(背景画面)。

教师朗诵:诗歌《散步》(多媒体显示)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

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

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2—3名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择地朗读课文语句,教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3、复述内容

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线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劝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探讨质疑,感受亲情

1、“在散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可以说每个人都做得好,因为爸爸孝顺奶奶,奶奶慈爱亲切,妈妈温柔贤惠,“我”聪明乖巧。)

(“我”家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我”听爸爸的,爸爸听奶奶的,奶奶听“我”的,妈妈听爸爸的,大家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互亲互爱。)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晚辈来说,是“尊老”;对长辈来说,是“爱幼”。

(2)在面对分歧时,爸爸为什么“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现在“我”与奶奶发生了“歧路之争”,大家都听爸爸的,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爸爸会“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文中说“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表明爸爸不爱儿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较来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见,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奶奶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4)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我”走小路,那么,奶奶会怎样想?

(5)第七段描写奶奶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它写出了春的气息,是春天在召唤我们,生命在呼唤我们,表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学生集体朗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它实际含蓄地写出了在一个家庭中我们父母的责任,他们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世界”,很有象征和比喻意义,突出了我们父母那种深沉、庄严的感觉,生活的使命感,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3、教师小结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道德就会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四、品赏语言,学习写法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学生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特别提示)课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对称美。

(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有的浓,有的淡。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师生共同品赏“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你能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回答)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阐释)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3、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可以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责任、深沉的爱、和美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

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符合文章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本文用“散步”作标题很好,一是朴实,二是题目不太大,三是不过于直白地点明中心。

五、联系实际,提升亲情

1、生活中亲情的体现,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润着我们的生命。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故事(某个细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谈。

2、假如有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想一想,你该怎么办?

吃完晚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剧,父亲想看新闻,母亲想看连续剧,而你想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的手中,而全家人都听你的。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播放背景歌曲《人间第一情》)

1、教师总结

世间有爱,家中有情。亲情是人间第一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成为避风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成为幸福的摇篮。今天,我们一起用心灵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做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散步,他们一家使我们懂得了,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多媒体显示)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牵手相依偎

横批:互亲互爱

2、课外作业(任选2~3题)(多媒体显示)

(1)比较阅读

A、本文与《羚羊木雕》有相似性,又有区别,试比较阅读。

B、读《三代》这篇短文,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2)美文推荐:《牵着母亲过马路》

(3)搜集20xx年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5)请以“感恩父母”为主题,拟写一段6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你的父母。

散文的课件 篇2

一.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 教学重点、

难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 教学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2.“严”表现在哪些方面?“慈”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概括)

明确:严(1)学习方面(第5段)(2)做人方面(第6.7段)慈 (第7段,用舌头舔我的眼翳)

3.文章除了些母亲对“我”的管教之外,还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a.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b.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c.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合作探究: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1.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2. 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这对母亲的形象塑造有什么帮助?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重点探讨:1.朗读最后一段,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插入胡适简介,引导学生从“混、如果、一丝一毫、一点点”等词思考)

2.文章主要写母亲,却写了大哥,大嫂,二嫂,五叔等人,他们对母亲的品格呈现有什么作用?

品味语言: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拓展延伸:你们的母亲在你成长道路上给了你那些感动呢?你是否也能像胡适那样读懂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呢?(学生讲故事,交流)

课文小结: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

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同学们,掩卷遐思,我们不能不说:是母亲,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丽日;是母爱,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是母德,塑造了我们的顶天立地。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天下游子的念母之情。让我们带着浓浓的母爱奋力前行!

布置作业:推荐阅读书目: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丰子恺《送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2、领会作者在《送考》一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3、了解丰子恺的人生态度和为文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导入新课:上到了高中,同学们当然有过多次参加考试的经历,我们回忆自己的考试情形,何人送考?当时情景给你留下最深的一点是什么?思考三分钟,口语表达。(这样的话题,学生有生活基础,大部分觉得有话可说,很多学生能细致入微、情真意切地再现当时情景。)咱们看看丰子恺《送考》中所写三十年代的学生参加考试的场景与我们的经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整体概括:浏览文章并思考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场景,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的内容。

投考途中见闻:村民与自然的奋斗,学生只顾埋头读书。

考前考后旅馆小憩:考试之前气氛紧张,谈论考试内容 心存顾虑。

出榜前茶饭不思:顾虑重重 心存侥幸 看榜时坐立难安:神情专注 精神扭曲 得知结果后茫然若失:神情各异 手足无措 精神麻木 录取时的忙忙碌碌:几家欢喜几家愁

上学时无限的期望:行程艰难 无限后望

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场景的,把不同的考生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的神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合作探究,体味人物形象

1、划出描写人物的神情举止句子,仔细体味,谈谈你喜欢哪个场景,为什么?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愁容满面,精神焦虑——看似如释重负,实则心事重重——寝食不安,茶饭不思——异常紧张精神扭曲——晴天霹雳,茫然若失

整个过程可以说考生的情感是跌宕起伏,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倍感心情沉重,让我们感受不像是十二三岁的小孩普通的考试,而是让人心惊肉颤的梦魇式的经历。

教育扼杀了他们的童真童趣,使得他们本该在无忧无虑的年纪里体味到了竞争的残酷与无情,过早得承受了生活的压力。

2、作为送考者之一的丰子恺先生在文章里对孩子态度怎样? 闲散的心情

恼羞不成怒 笑着 管自看踏水 ——无奈;看了有些可怜——同情

觉得看榜时心情紧张想出调剂紧张的办法,我抽了口大气想法子安慰哭的人——安慰 关心他们的疾苦,同情他们遭遇,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3、对于这种考试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这些考生和送考着的观念中,都把杭州的学校这样的排列高低省字仿佛对他们发散着无限的香气。

考取省立学校的人尤加起劲,跑路不嫌劳苦,置备入学的用品也不惜重金。仿佛考进去,便有无穷的后望,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用不尽似的。 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地一个学校。

散文的课件 篇3

一、教学构想: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饭后出去散散步吗?和谁一起散过步?如果你和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出去散步,你要走小路,因为小路风景优美。而父亲选择走大路照顾体弱的奶奶。此时你会怎么办。”

……

我接着介绍说:“《散步》中的情况跟刚才设想的类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长大后的你们。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2、放声朗读课文,(4分钟)借助工具书 ,掌握如下的生字词,利用投影学习一下

熬 过( áo ) 嫩 芽(nèn ) 分 歧( qí ) 波光粼粼(lín lín)

词语的解释: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多音字:

累 lèi 劳累 铺 pū 铺盖 散 sàn 散步

lěi 积累 pù 商铺 sǎn 散文

léi 累赘

3、交流我们的初读收获:

2分钟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提示: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①明确: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事情。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书上的语句)

4、初读感悟:

师:祖孙三代有说有笑,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着步,多惬意啊。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岔路”。面对“岔路”,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知道他们选择了什么?

5、交流你的收获:

母亲:走大路 平顺 风烛残年 (她老了,身体不好)

儿子:走小路 有意思 好奇心强 (美的风的风景)

我: 走大路又生变故:母亲变主意了,走小路。附带着条件 “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你能读懂他们的“选择”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地方写一写,画一画。

说说你对每个人选择的理解,你看出了什么,请大家说一说。我看出了家庭的和谐,家人之间的互相体谅与爱护 。

我看出了“我”的孝道

我看出了妻子的贤惠

我看出了儿子的聪明

我看出了母亲的慈爱

我看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看出了我们应该尊老爱幼。

引导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老是第一位的。

师小结:其实,对一个人来说,父母和子女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全部,也是他的唯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尊老 )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6、品读重点段落

师:在这条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温馨的乡间小路上,家庭的小矛盾解决了,但爱的故事却在继续延续……“这样,我们在阳光下,……我蹲下来,……”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你懂得这段话的含义吗?再读一遍,写下你的感悟。

感悟角度:

我和妻子、背着的一老一小,就是我们的世界。

每一个家,都是有老、中、青三代人组成。

我们要老吾老,幼吾幼。

家是组成社会的单元,是民族的希望。

我,妻子——中年人,作为一个成熟的生命,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生命不息,爱与责任就这样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成熟的生命对幼小生命的呵护,对衰老生命的敬重。

7、结合板书,提升自己的认识。

让我们静心沉思自己的经历,说说生活中,你是如何看待“亲情”与“生命”的。(考虑2分钟)抽学生谈一下吧。(在班得瑞的《春野》中交流我们的感悟)

三、课堂小结:(家庭的重任,是我们甘愿承受的。香港作家张晓风就说过“家庭,是一种甜蜜的负荷”,为了这个甜蜜的负荷,我们含辛茹苦,努力付出,我想在我们同学十几年的生命旅程中,肯定有这种让你感动,让你回味的幸福。

所以今天晚上回家,让我们用行动表达爱: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者为父母洗洗脚……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板书:

| 幼小的生命 | | 衰老的生命 |

| 呵护 关爱 尊重 善待 |

责|任

使 | 命

成熟的生命

五、作业设计

真情行动: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为父母洗洗脚等,感受一下自己的背和父母的背有什么不同。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散文的课件 篇4

⑵ 掌握本课的作家作品常识。

⑶ 掌握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分析两首写景诗的意境及其各自特点。

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济慈、叶赛宁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分析学习济慈的《蝈蝈与蛐蛐》,第二课时分析学习俄国诗人叶赛宁的《夜》。

不同的诗人面对大自然,总是有不同的感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就捕捉到了两种很平常的昆虫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而俄国田园诗人叶赛宁则给我们描绘了宁静、美好的夜,那么这节课就向大家来介绍一篇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蝈蝈与蛐蛐》。(板书)

1、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⑵ 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⑶ 理解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诗。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来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3、简介作品: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作者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这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味浓郁。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的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照又十分和谐,反衬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那草茸茸的山上鸣叫结尾,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让冬天蛐蛐的歌/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这首诗的意境既精微优美又广大深邃,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读完了这首诗,请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本文的构思非常巧妙。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2、首诗注重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优美,情味浓郁。这首诗的意境既精微优美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3、本文语言平易,通俗易懂:

作者为什么把昆虫的叫声称为大地的诗歌?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后,明确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1、朗读全诗。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但它们欢快的叫声却显示了 。

3、请你找出这首诗中的两种修辞手法并分别举例。

4、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5、请你也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开头,写一种昆虫的的声音。

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从小生活在野花杂树和歌谣祷词的氛围之中。他家附近的米歇拉森林、美丽的奥卡河给了他幼小的心灵以诗的熏陶。十九岁时,他的一本诗稿得到当时著名诗人勃洛克的称赞,称他为天才的农民诗人。他的诗以纯朴的浓郁的农村生活情趣和色彩绚丽、想像力奇特的语言引起了诗坛的惊奇,诗歌的主题大都是讴歌或哀叹俄国农村和美丽的大自然。诗集有《亡灵节》、《天青色》、《乡村祈祷书》、《玛利亚的泉水》等将近十本。

读完了这首诗,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首小诗主要写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本文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虽不言静而静自现。这里既有听觉,又有视觉,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第二节接着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增熠生辉。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诗人所描写的夜景,是多么静谧,又是多么美丽,像优美的图画,像轻柔的音乐,像迷人的梦境,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作者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入自然。全诗虽是纯然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渗透着生命的底蕴。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1、朗读全诗。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找出这首诗中的两种修辞手法并分别举例。

2、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散文的课件(系列5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散文的课件(系列5篇),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散文的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其优美的语言,体会其丰富的想象和散文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诗,大胆想象推理,在感受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编。

3、感知梦姐姐的形象,体验快乐、美好、多彩的梦境。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知道每个人都会做各种不同的梦,梦是在睡眠时才会产生,欣赏过田野、河塘、秋色等美丽风景。

2、物质材料:各类图片,各种颜色的花,字卡,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形象,激发兴趣

1、出示梦姐姐的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做过梦吗?什么时候会做梦?还有谁做过哪些甜美的梦吗?

2、观察梦姐姐的形象

师:白天,梦姐姐是很少露面的,到了晚上,梦姐姐就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的飞出来,猜猜她会去做什么呢?

过渡:让我们来听听,梦姐姐去做了什么。

二、欣赏散文,发现规律

1、欣赏散文第一段

(1)出示图片:小黄鸡做梦

师:梦姐姐晚上提着花篮到底出来做什么的呢?她是怎样让小黄鸡做梦的?小黄鸡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它梦见了什么?(认识新词:金黄)

(2)完整朗诵第一段

过渡:小青蛙正在小草边静静地睡着,梦姐姐飞来了,在它身边撒下一朵淡绿色的花,你觉得小青蛙会做什么颜色的梦呢?

2、欣赏散文第二段

(1)出示图片:小青蛙做梦

师:小青蛙做了一个怎么样的梦?你们听!(认识新词:碧绿)

(2)完整朗诵第二段

师:为什么小黄鸡做一个黄色的梦,小青蛙会做一个绿色的梦呢?

小结:对呀,梦姐姐在小黄鸡身边撒下一朵黄色的花,小黄鸡就做了一个黄色的梦,在小青蛙身边撒下一朵淡绿色的花,小青蛙就做了一个绿色的梦。这次梦姐姐撒下了一朵红色的话,她会洒在谁的身边呢?又会使它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3、欣赏散文第三段

(1)出示图片:小鸟做梦

师:小鸟用脚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来了,在它身边撒下一朵红色的花,于是,小鸟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梦见了什么呢?(认识新词:火红)

(2)完整朗诵第三段

4、看图、配乐完整朗诵散文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三幅图上的内容有感情地说一说。

三、创设情境,自由创编

1、播放音乐,幼儿大胆创编

师:梦姐姐温柔美丽又善良,给大家带去了许多美好的梦,今天她带来了五颜六色的花,让我们也来做个美美的梦。

2、幼儿讲述创编内容

小结:梦姐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美梦,让我们小朋友梦见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所以我们都喜欢梦姐姐。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梦也送给周围的人,送给更多的人,好吗?

散文的课件 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渔人在美丽幽静的湖面上,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趣。

2。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3。学习本课5个生字,8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注意积累材料,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当中,了解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即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

教学难点

了解鸬鹚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湖面的变化,以及湖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鸬鹚吗?(板书课题:鸬鹚)鸬鹚又名水老鸦、鱼鹰,是以鱼为食的水鸟。在我国一些地方,有的渔民把它驯化,用来帮助捕鱼。那么渔人是怎样在美丽幽静的湖面上,指挥鸬鹚捕鱼的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思考: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说完整话。即:课文记叙了渔人在美丽幽静的湖面上,指挥鸬鹚捕鱼的情景。

2。教师交待本文作者是郑振铎。

三、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2。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3。借助拼音字典,读准字音,并想想下列字是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鸬鹚 抹 囊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鸬鹚一望无垠船舷竹篙一抹喉囊水痕夕阳悠然甩进逐渐恢复

2。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鸬鹚”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右半部都是“鸟”。

“抹”字的右半部上横长下横短。

“囊”字笔划较多,教师引导记忆。

五、标出自然段序号(共七个自然段)

六、练习自读课文,纠正读音

七、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1。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湖面的气氛有什么变化?初步认识。

八、看书上的插图

1。同学们,你们看站在船舷上的是什么?鸬鹚,鸬鹚羽毛灰黑色、嘴扁而长。

2。你们看图的近处,远处还有什么?柳树、稻田、夕阳。

3。“夕阳”是什么意思?傍晚的太阳。

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美丽的图画。要求说话完整、连贯。

九、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同学自读课文并讨论

1。请你找出课文中描写湖面的句子,想想湖面有什么变化?

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像一面镜子。(平静)

②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不平静)

③天色逐渐暗下去,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恢复平静)

2。根据湖面变化或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顺序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捕鱼前。

第二段(2~4自然段)捕鱼时。

第三段(5~7自然段)捕鱼后。

景物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读思考:渔人在什么地方捕鱼?周围的环境怎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关键词句谈体会。(渔人在平静幽美的湖面上捕鱼。)

①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想想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重点理解这句话。

什么像一面镜子?为什么这样比喻?

把湖面平静的样子比作镜子,因为没有什么风,突出了湖面又平又静的特点。

其次学生会谈到柳树、稻田、渔人、鸬鹚等,教师综合:岸边杨柳依依,远处稻禾青青,几只窄长的渔船点缀在绿油油的湖面上。这是秀丽的水乡景色,是渔人捕鱼的良好环境。

②找出描写渔人神态的句子,体会渔人的心情。

渔人坐在船尾,吸着烟显出悠然自得的神态。

③找出描写鸬鹚样子的句子,体会比喻说明了什么?

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严阵待命的样子。

2。根据刚才的理解,请同学谈谈这时湖面为什么这么平静?

①湖面平静;②渔人悠闲;③鸬鹚像士兵。

3。指导学生用缓慢的语速朗读这段。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看投影欣赏读——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二段

1。读第2自然段,“一抹”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一抹”?

竹篙在船上一擦,这是渔人的一个动作,打破湖面的平静。这时鸬鹚接到冲锋的命令,扑扑地钻进水里。

读读描写湖面的句子,可以体会出以水动来衬托水下鸬鹚正在奋力捕鱼的情景。

这时的湖面已不平静了,那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2。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

找出描写渔人和鸬鹚动作的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

渔人:抓住脖子,把鱼挤出来,把它甩进水里。(说明渔人动作干脆、利索。)

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说明鸬鹚捕鱼动作敏捷、熟练。)

3。联系上下文想想: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忙不过来了,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一幅繁忙欢乐的画面,体现出渔人与鸬鹚之间的默契,以及湖面的活跃气氛。

4。看图,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图的内容。

5。指导学生用紧张高兴的心情朗读,体会湖面热闹景象。

6。练习背诵。

二、学习第三段

1。自读思考:“天色渐渐暗下去,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恢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用“恢复”一词?

恢复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湖面又变得平静了。渔人喂鸬鹚小鱼,可以体会出繁忙紧张的劳动即将结束,渔人划船回去,所以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2。湖面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怎么能说平静呢?

3。指导学生用轻慢的语气朗读课文,读出捕鱼后喜悦而归的心情。

4。练习背诵。

三、总结全文

《鸬鹚》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记叙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这是作者身边的事物,他认真细致地观察,并积累了材料。希望同学们也要留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积累更多的材料,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在练习本上完成课后第3题。

散文的课件 篇3

知识与技能:

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感知亲情。

方法与过程:

掌握文中的写作技法--如开门见山、细节描写等,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重整体感知、品味。

2、学以致用、课堂迁移。

[教学设想]

力图以此文为例,教给学生学习此类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内容、美点追踪;而且,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教学平台展示]

一、话题谈说,导入新课。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露,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来;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

你有过如此“爱的感动”吗?请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动的爱的镜头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学生自由谈说,时间在2分钟左右)

当然,如此之镜头,定然不胜枚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2、能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的或理解的角度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

(二)明确

1、字音认读

熬ǎo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让学生自由重拟标题,并让学生点评。

如(1)亲情 (2)三代 (3)温馨的家庭 (4)一家人

……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点拨:美点寻踪即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给人以有力感染,给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文章自身语言、结构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说话)

2、示范: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3、学生讨论、美点寻踪

4、学生发言,加以明确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你看,这里其实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福”:一家人散步是多么轻松、多么惬意,甚至可以说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这初春的美景:那有浓有淡的大块小块的新绿,那树上逐渐显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着春天即将来临的冬水……一切构成了美丽而温馨的图画,可以说就不止是一个家庭的世界了吗?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家庭。

四、学法实践:感知内容、美点寻踪

要求:速读《三代》一文,试着实践(1)重拟标题;(2)美点寻踪

1、让学生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中加以评点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重 ①交叉路口

拟 ②家

标 ③感人的画面

题 ④责任

⑤迟缓的背影

……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稍加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点寻踪

你看,那感人的画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拿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觉得“家”的伟大的力量。

……

五、小结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由地谈了家里最令你心动的镜头;又在课文的指引下,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以及对美点进行了寻踪--其实,对于一般的美文,我们一般要这样去学习:先感知内容,再寻踪美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学们今后能按此方法进行美文欣赏学习。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摘录或记诵其中令你感动或心动的地方。

示例: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亲的大学的一段感人的话:

……我身在城市,心却总是不由自主地飞回属于我和母亲的田地里,飞回母亲育我养我的那两间茅屋里,飞回母亲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车回来时,天还未亮,不顾路途的疲劳,心急火燎地赶着山路,进入我祖居的村子。母亲不在,茅屋的门锁着,我的泪顿时流出来,那是热辣辣的泪,那是滚烫的心……

希望同学们今后养成搜集、摘录或记诵的好习惯,习惯养成的话,一定对你们的写作会大有益处的。那时的你们,一定“文采飞扬”!

散文的课件 篇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初步学习诗歌。

2.借助图片欣赏散文诗,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仿编。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磁性图片: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夜空、金色的秋天、红色的玩具橱;小鸟、小鱼、星星、石榴娃娃、布娃娃和家的图片。

2.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散文中"家"的含义,理解学习并仿编散文诗。

2.指导要点:通过观察图片、谈话等方式,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仿编诗歌。

四、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家"

(1)有序地出示小鸟、小鱼、星星、石榴娃娃、布娃娃、小朋友图片教师:这是什么?它们的家在哪里?(启发幼儿说出大海、森林、夜空等)。

(2)教师出示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森林、金色的秋天、红色的玩具橱图片;请幼儿上来给图片找"家",并将家放在相应的图片前面。

2. 理解散文内容

(1)提问:蓝色的大海.是谁的家?绿色森林,是谁的家?..........(随着幼儿回答,教师指到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朗读散文诗给幼儿欣赏

(3)再次朗读引导幼儿重点发现散文中用了一样的问句:你能给××找家吗?甜甜是用画画的方法帮它(他)们找到家的。

(4)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提问:为什么说蓝色大海是小鱼的家.?为什么说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教师采用相同方法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含义)

3.学习朗读散文诗。

(1)模仿跟读散文诗。(使用幼儿用书)

(2)完整朗读散文诗。

4.尝试仿编散文诗。

(1)蓝色的大海,除了是小鱼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如鲨鱼、海龟、水母、轮船…)教师把幼儿讲述的内容花画在小鸟的后面。绿色的森林,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小猴、蘑菇、老虎…….)

(2)教师采用相同的方法提问,相同方法记录,并带领幼儿看图完整的念一念仿编的散文诗。

五、评价要素

能否积极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从家的颜色等多角度展开大胆仿编。

六、活动建议

1.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各种家的兴趣。

2.继续巩固各学科,渗透和运用,如美术学科《美丽的家》等。

3.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有感情的朗诵散文,引导幼儿仿编散文,并通过书面绘画和文字记录(教师记录或家长记录)的方式仿编散文,制作小书,并投放在阅读区。

附:散文诗找家甜甜有盒五彩笔,爱画啥就画啥。

宁宁问:"你能给小鱼找家吗?"甜甜拿起蓝色笔,刷刷刷,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

洋洋问:"你能给小鸟找家吗?"甜甜拿起绿色笔,嚓嚓嚓,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

奇奇问:"你能给星星找家吗?"甜甜拿起黑色的笔,唿唿唿,黑色的夜空是星星的家。

东东问:"你能给石榴娃娃找家吗?"甜甜拿起黄色的笔,哗哗哗,金色的秋天是石榴的家。

"呜呜--"谁在哭?

噢,布娃娃没有家。

甜甜拿起红色的笔,轻轻一描,红色的玩具橱是布娃娃的家。

咦,我们的家呢?

甜甜拿起五彩笔,刷刷刷,嚓嚓嚓,唿唿唿,我们的家是海南!

活动反思:

我班的孩子思维很活跃,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他们愿意、乐意、也渴望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展现自己。整个活动幼儿的兴趣较浓,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松的语言情境,鼓励幼儿大胆的将自己的诗句念给在场的所有人听,以此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语言活动的乐趣、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对诗歌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将幼儿的原有经验提升,让幼儿愉快的、大胆的表达,达到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我深深的体会到,在语言创编活动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对于较抽象的知识,应该多提问,用语言慢慢去引导,才能拓展幼儿的思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语言创编能力。以后一定要处理好教材中的细节部分内容,要做反复思考、体现细节。

散文的课件 篇5

一、教学构想: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饭后出去散散步吗?和谁一起散过步?如果你和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出去散步,你要走小路,因为小路风景优美。而父亲选择走大路照顾体弱的奶奶。此时你会怎么办。”

……

我接着介绍说:“《散步》中的情况跟刚才设想的类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长大后的你们。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2、放声朗读课文,(4分钟)借助工具书 ,掌握如下的生字词,利用投影学习一下

熬 过( áo ) 嫩 芽(nèn ) 分 歧( qí ) 波光粼粼(lín lín)

词语的解释: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多音字:

累 lèi 劳累 铺 pū 铺盖 散 sàn 散步

lěi 积累 pù 商铺 sǎn 散文

léi 累赘

3、交流我们的初读收获:

2分钟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提示: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①明确: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事情。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书上的语句)

4、初读感悟:

师:祖孙三代有说有笑,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着步,多惬意啊。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岔路”。面对“岔路”,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知道他们选择了什么?

5、交流你的收获:

母亲:走大路 平顺 风烛残年 (她老了,身体不好)

儿子:走小路 有意思 好奇心强 (美的风的风景)

我: 走大路又生变故:母亲变主意了,走小路。附带着条件 “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你能读懂他们的“选择”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地方写一写,画一画。

说说你对每个人选择的理解,你看出了什么,请大家说一说。我看出了家庭的和谐,家人之间的互相体谅与爱护 。

我看出了“我”的孝道

我看出了妻子的贤惠

我看出了儿子的聪明

我看出了母亲的慈爱

我看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看出了我们应该尊老爱幼。

引导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老是第一位的。

师小结:其实,对一个人来说,父母和子女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全部,也是他的唯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尊老 )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6、品读重点段落

师:在这条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温馨的乡间小路上,家庭的小矛盾解决了,但爱的故事却在继续延续……“这样,我们在阳光下,……我蹲下来,……”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你懂得这段话的含义吗?再读一遍,写下你的感悟。

感悟角度:

我和妻子、背着的一老一小,就是我们的世界。

每一个家,都是有老、中、青三代人组成。

我们要老吾老,幼吾幼。

家是组成社会的单元,是民族的希望。

我,妻子——中年人,作为一个成熟的生命,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生命不息,爱与责任就这样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成熟的生命对幼小生命的呵护,对衰老生命的敬重。

7、结合板书,提升自己的认识。

让我们静心沉思自己的经历,说说生活中,你是如何看待“亲情”与“生命”的。(考虑2分钟)抽学生谈一下吧。(在班得瑞的《春野》中交流我们的感悟)

三、课堂小结:(家庭的重任,是我们甘愿承受的。香港作家张晓风就说过“家庭,是一种甜蜜的负荷”,为了这个甜蜜的负荷,我们含辛茹苦,努力付出,我想在我们同学十几年的生命旅程中,肯定有这种让你感动,让你回味的幸福。

所以今天晚上回家,让我们用行动表达爱: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者为父母洗洗脚……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板书:

| 幼小的生命 | | 衰老的生命 |

| 呵护 关爱 尊重 善待 |

责|任

使 | 命

成熟的生命

五、作业设计

真情行动: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为父母洗洗脚等,感受一下自己的背和父母的背有什么不同。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散文课件(通用9篇)


这篇“散文课件”是我经过精心整理的。教案课件不仅涉及教学步骤,还涉及教学课程标准,所以准备教案课件非常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教案设计。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提供相关内容!

散文课件 篇1

一、教材简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1、从家中收集一些有关花卉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一些养花的常识或经历。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检查预习,掌握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交流资料,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养花的种类。

1、出示花卉图片,说说花卉的名称。

2、交流养花的知识和乐趣。

1、指名认读生字词,纠正错误的读音;说说难记、难写的字。

2、说说预习课文之后对老舍先生养花的经历有哪些了解。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画出能概括全文的中心句)。

2、由中心句回顾全文,理清课文脉络,说说课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交流。

(四)理解作者养花的原因及种类。

2、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

(五)自由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老舍先生总结出养花有哪些乐趣呢?他又是怎样把这么多种乐趣写具体、写清楚的?

(二)理解3—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种种乐趣写具体的。

1、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细读,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每一种乐趣写具体的。

2、分组(根据选择的相关段落)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习作者言之有序、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3—6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由读,体会其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作业:

1、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2、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一种乐趣,注意写具体。

本学期,我校语文课题组正式启动了《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侧重于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抓住一些精读课文在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老舍先生的这篇《养花》真实地叙述了他养花的乐趣,而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养花的见识。因此,在课前,我着重布置了他们回忆或向家长了解一些养花的常识和经历;上课之初,带领他们交流,因此,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了,他们读起来也觉得兴味盎然,理解作者养花的乐趣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体会到了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的益处,真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散文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练习册第6课

散文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3、能从课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中心的。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以及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中心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散文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上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其中本课《散文诗二首》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除了在主题上两篇散文诗都表现母爱外,创作风格也有相似之处,但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特点。因而,比较阅读适宜作为学习本课的基本方式。另外,这两首散文诗小巧、凝练、空灵、优美,具有浓烈感情,是学生练习朗读非常好的范本。

二、学情分析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把握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方面的朗读技巧,但是如何通过“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朗读技能还需要继续学习。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受制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往往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感知理解散文诗中的形象,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散文诗情感的理解。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散文诗描绘的画面,理解文章对母爱的赞美。

三、教学目标

(一)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感情基调,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二)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出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和思想情感。

(三)通过对比阅读,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阅读,用表格列举出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五、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1、朗读品味,2、比较阅读,3、情境体验

(二)学法:1、自由朗读,2、自主阅读,3、小组交流展示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自主朗读,感受情感。

热爱朗诵的小芳同学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栏目“朗读者”一期以“母爱”为主题的节目录制。她将要朗诵的篇目是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从感情基调、语气、节奏等方面为她提一些朗诵的建议,并且为她示范朗读一段。

1、具体要求:

(1)首先,自由朗读,在文中批注朗读的感情基调,用符号标注朗读的停顿、语气、节奏等,并能说明理由。

(2)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接着,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建议,教师补充、指导。

(4)最后,全班齐读。

2、预设: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明确:要用轻快的语气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明确:读妈妈的问句时要将声音延长,读出妈妈的焦急惦念。

(3)“我不告诉你,妈妈。”

明确:用轻快活泼的语气,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明确:用温和亲切的语气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二)描绘画面,感知形象。

“朗读者”栏目组需要为小芳的朗读配上几幅电视背景图片,你认为应该配上怎样的画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调动想象,将自己脑海中的一幅画面描绘出来,旁批在课文对应的位置上。

预设:

1、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孩子想陪伴妈妈,为她做点事,因此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孩子就在新叶上笑嬉嬉地玩耍,快乐地跳舞,悄悄开放花瓣,妈妈叫他,他却一声不吭,与妈妈玩捉迷藏。

2、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母亲沐浴后做祷告的画面。母亲披着长长的秀发,穿着漂亮的长裙,优雅地走在院子里的林荫道上,抬头望着树上的金色花,不禁陶醉在金色花散发出的淡淡的香气里。

3、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母亲在窗前读书的画面。母亲端坐在窗前,翻开一本书聚精会神地读着,她的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笑容,仿佛是被书中的诗句打动了。而书页上却分明投映着一朵金色花的影子,影子还随风摇摆着。

4、我认为应该配上一幅黄昏时金色花变回孩子出现在母亲面前的画面。远处的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晚霞笼罩着整个世界。母亲提着灯走到牛棚的门口。金色花忽地从树上跳下来,变成了一个活泼的孩子。孩子走到母亲的跟前,撒娇地牵着母亲的衣角,抬头朝着母亲嘻嘻笑着,而母亲则抚摸着孩子的头发,脸上满是对孩子的爱恋。

(三)倾情朗读,评价总结。

1、如果我们也能有幸参加“朗读者”的录制,请同学们带着对文章的理解,满含情感为大家朗诵《金色花》全文,希望能够打动各位观众。

2、如果我们是节目主持人,我们需要在朗读者朗读结束后说一段话作为节目的结束语,表达自己听完朗诵后的感受,你会说些什么?

预设:金色花,芬芳美丽的花朵!就像孩子纯真的笑脸,它开放在每个母亲的心间,这是世上最温暖的爱恋。让我们以小小花朵的感恩来回报母亲,关爱她,理解她,陪伴她!

第二课时

(四)介绍作家,了解关联。

教师出示泰戈尔和冰心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引起学生对比探究的兴趣,为对比阅读作铺垫。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

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泰戈尔对中国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闻一多称冰心是“中国最善学泰戈尔”的女作家,徐志摩认为,冰心是“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而冰心自己则说:“我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自己平时写在笔记本上的三言两语—这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

(五)对比阅读,分析异同。

1、自读《荷叶·母亲》,找出文章与《金色花》的异同,将自己的对比分析记录在下列表格里。

比较维度相同点不同点

《金色花》《荷叶·母亲》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交流,提出有疑惑或有争论的地方全班讨论。

(六)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1、教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吉檀迦利》,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

2、作业布置(二选一):

(1)学生自主阅读推荐书目,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利用班会课或自习课开展一个班级的朗诵诗会。

(2)任选两篇以上的诗歌篇目,自选角度进行对比阅读,写一个简单的读书报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散文课件 篇5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初一第一学期语文一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qí()xìnfú()chāisàn()

霎()时水波粼粼()嫩()芽

熬()过

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

⑴分歧信服拆散shàlínnènáo

⑵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加粗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

⑴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⑵祖孙三代人;

⑶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⑷老年人、中年人、少年;

⑸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

⑴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⑵爱是桥梁,爱是纽带;

⑶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⑷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⑸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

⑹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

⑺幸福家庭;等等。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散文课件 篇6

1、领会托尔斯泰墓朴素美激起人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2、领会乡村冬天自然美表现作者的朴实而高尚的精神追求。

1课时

一、导入:

今天一起来学习第十二课《外国散文两篇》:《世间最美的坟墓》和《冬天之美》(幻灯片1)大家发现两篇文章的标题中都有一个什么字?(美)是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吧!

先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齐读):

1、领会托尔斯泰墓朴素美激起人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2、领会乡村冬天自然美表现作者的朴实而高尚的精神追求。

1、瞧一下茨威格的模样(幻灯片4)

2、看一下作者简介(幻灯片5)

补充:

茨威格的主要作品有小说《焦躁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传记《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肆基)《罗曼罗兰》等。1942年2月22日,他携妻自杀于巴西,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想法西斯注意的罪恶发出了无声的控诉与抗议。

3、简单了解一下文中提到的坟墓主人托尔斯泰。(幻灯片6)

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列宁曾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鲁迅说:“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巨人”。

4、请快速阅读文本,筛选出直接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幻灯片7)

5、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幻灯片8)

6、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儿时的故事?

(托尔斯泰儿时听到关于幸福的古老传说,就和哥哥在庄园里亲自种树,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富有童趣。叙述这个故事,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7、“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这新的、更美好的启示指什么?

(饱经忧患、历经磨难的托尔斯泰在晚年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他觉得自然、宁静、远离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将自己埋骨于此处,希望死后在这样朴素的坟墓中灵魂获得幸福。)

8、将托尔斯泰与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士兵相提并论有何用意?

(说明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士兵一样在世间消失。把他与流浪汉、士兵相提并论,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

9、“夏天,风儿……;冬天,白雪……”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没有奢华的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景物描写好渲染出墓地宁静肃穆的气氛,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沉睡是幸福的。同时,景物描写的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人感到一颗伟大的灵魂永恒不变。)

10、文中哪两个句子侧面烘托了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敬意?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11、“这个特殊的日子”,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怎么知道的?

(列夫·托尔斯泰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12、朴素的托尔斯泰墓被作者视为世间最美的坟墓,请看该墓的图片(幻灯片9)

13、请筛选文中评价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句子。(幻灯片10)

14、托尔斯泰墓到底美在哪里?(幻灯片11)

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中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与伟大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所在,普通中蕴涵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

15、请看拿破仑的墓穴和莎士比亚的石棺图片(幻灯片12、幻灯片13)

16、将托尔斯泰墓与其他几位伟人墓作比较,用意何在?(幻灯片14)

(从这些坟墓迥然不同的风格,更反衬出托尔斯泰墓逼人朴素。以伟人比伟人,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我们感到托尔斯泰墓不仅外形有一种朴素美,墓中人亦有一种人格美。)

过渡:

茨威格的散文《世间最美的坟墓》告诉我们,惟其崇高,最朴素的亦是最美的,它给我们强烈的思想震撼。那么,乔治桑的散文《冬天之美》又会怎样展示冬天之美,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愉悦呢?

1、认识、了解一下乔治桑(幻灯片16、幻灯片17)

2、筛选课文中描写城市冬天与乡村冬天的关键词,思考:为表现乡村冬天之美,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幻灯片18)

(城市:阳光惨淡、臭气熏天、永无干燥;)

(乡村:阳光灿烂、空气清新、地面干爽)

(对比)

3、作者将乡村冬天与城市冬天作鲜明的用意何在?(幻灯片19)

4、“可怜的城市工人对此十分了解……无可奈何”表明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情城市工人)

5、“我们的富翁所过的……毫无生气”,透过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神追求是什么?

(作者厌恶虚荣和“奢侈挥霍”的所谓大都市生活,向往那种朴实而又和谐自然的田园生活,只有回到乡间的田野,才可以远离虚荣与名利的追逐,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乐趣。这是作者赞美乡村风光、赞美冬天的真意所在。)

6、从文中筛选出表现乡村冬天之美的几种景物,思考:作者描写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幻灯片20)

(八种景物:阳光、麦田、地面、常春藤、花儿、鸟儿、白雪、冰凌)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作者笔下的乡村冬季,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有着缤纷迷人的色彩,极富诗情画意。)

8、罗列各种美的事物就一定能引起人们美的共鸣吗?(幻灯片22)

(“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

(在作者的眼中,乡村冬天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更在于“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大家亲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时间似乎也听从我们使唤。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

9请概括文章主旨。(幻灯片23)

10、结尾的反问句很有力,与开头什么话紧密呼应?结构上的这种处理,反映了作者详明的思想倾向。这与文中流露的什么思想感情是一致的?

(“我无法理解富翁们的情趣同情城市工人)

11、两篇有关“美”的散文学完了,我们对“美”有何看法呢?让我们做一个拓展迁移的练习。

托尔斯泰墓如此朴素,作者却说它是“世间最美的”。因为它和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强烈地感动了作者。作者又将自己自己被剧烈震撼的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了出来,使文章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和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见,美不仅仅是指给人们带来享受的东西,它还包括那些强烈地冲击心灵的,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力越是强烈,审美的效果便越好。另外,美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四、作业:(任选其一)

1、谈谈你对“美”的认识。

2、片段描写你感受到的美的事物。

散文课件 篇7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还能给人们带来乐趣额,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内容通俗易懂,层次清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

教学目的: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3、能从课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句子,并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中心的。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以及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中心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1、出示各种花,让学生们感受花的美丽。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谁说说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样看待养花的?

2、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4、齐读课题,自主设疑。

作者围绕养花讲了哪些内容?

作者为什么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什么乐趣?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比比看谁写得漂亮。

2、引导学生回顾问题:

1)作者围绕养花讲了哪些内容?

2)作者为什么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什么乐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及时做出批注。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回顾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2、自编题:请你根据学习情况编写1-2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加强知识运用。

学生自编习题,自主解疑。

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试题。

3、教师补充:同学们,学习了本课,请你根据学习方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把养花当作乐趣。

3、总结养花的乐趣。

散文课件 篇8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

2、使他们了解小雨滴与环境以及人们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通过散文给幼儿以美的陶冶和享受。

4、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

2、幼儿结伴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鼓励幼儿进行讨论,要求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观察讲述、表达表现。

1、观察课件,大胆讲述。

a、顽皮的雨滴娃娃离开了云妈妈的怀抱,跳到了树上,落到了屋顶上,挤进了草丛里。

b、提问:你听到顽皮的雨滴娃娃到了哪里?(引导幼儿表达表现跳、落、挤等顽皮的动作)

c、小雨滴还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伞当成了什么?把池塘当成什么?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车开过会发生什么事?小雨滴落进沙滩后,到哪里去了?

2、结合课件、欣赏散文诗的内容。

引导幼儿学习用不同的动词,如:滚、跳、溅、躲等,描述表现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调皮的情形。

(三)、续编作品。

小雨滴还会到哪儿去?又做了哪些调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结合生活经验,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

三、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欣赏散文的同时,感受到语言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

四、活动反思: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的顽皮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本次活动,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运用视听结合欣赏教学,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通过动作练习法,培养幼儿对动词的理解能力。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如:“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启发引导——分段理解;激发愿望——大胆创编”的学法,让幼儿听听、看看、讲讲、议议、做做,让幼儿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活动中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云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躲在路边的土坑里,落进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通过感受、体验,从动作到动词(跳到树上,落到了屋顶上,躲进了草丛里)既丰富了他们的感性经验,又巧妙地引入了重难点,使幼儿在体验迁移中学习讲述,动静结合既轻松又快乐。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安排了续编这一环节,请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小雨滴,又会去做哪些调皮的事呢,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老师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了顽皮的小雨滴,把许多动词都配上了用场,(落、淋、撒、浇、洒、滴、跳、跑、蹦、滚、滑、抱、、、、、、)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行续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

散文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3、感受父子情深,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教育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佳统美德。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父亲送“我”去上学,并在月台艰难地爬上爬下为“我”买橘子这件让人感动不已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

新的课程理念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人文化的要求,使得我们必须“博采众家之长”,大胆吸收借鉴更先进的文化元素,生活元素,丰富语文课的内涵,让学生吸取更多、更人性化的知识。在人情日益冷漠,代沟日益加深的今天,引导学生学好本课,陶冶他们的情操,增进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会关爱他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佳统美德,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难点:体味父子情深。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理解及分析文章的能力。就这篇文章而言,学生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学中应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阅读为主,找出刻画最生动细致的地方,集中在买橘子的背影上,细细地揣摩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前文给出的背景,进入特定的情境,亲身感受体验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艰难,从而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的父爱。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1、结合背景音乐,让学生阅读《儿子眼中的父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音像文件,调动学生多重感觉器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拓展迁移,让学生谈谈自己亲身经历中所体会的父母对自己的爱及自己对别人的关爱,从而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爱,懂得感恩与回报,并且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

朱自清背影课文原文欣赏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然后他颠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欣赏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与《悼亡妇》,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他能够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特别是《背影》,表达了作者对其父朱鸿钧的深情和丝丝的怀念,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读者,并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现代经典散文被收录在中学、大学语文课本中。

但是,近来,有些人在网上对先生的这篇美文大加指责,并斥之为病态文学,叫嚣应当把斯文从中学、大学的语文课本中裁掉等等。看罢这些人在网上发布的文字,我心中不免有些凄惶,也有几番哀叹,眼前也不由得浮现出一群赤膊叉腰,张口唾沫四溅,闭嘴白沫满唇,翘足延颈,当街谩骂的泼妇形象来。如果按照这些人的说法去衡量,中国五千年来的璀璨文化艺术几乎无不是病态的文化艺术,都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了。而他们自己却又拿不出一篇,或者一件,他们自己的非病态的作品来供人们一饱眼福,这又是为什么呢?于是,我不仅联想起鲁迅先生“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战士和苍蝇》)的话来,并以此馈赠那些当街叫嚣的泼妇们。

一、写作背景:

《背影》一文,写于一九二五年。斯文乃追忆其八年前的一件往事。讲述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期间,得知祖母去世后,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老家奔丧。办完丧事后,其父到南京找工作,而作者则回北京念书,父子俩在今南京市浦口区惜别的情景。此文后来收在了开明书店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中。它是自清先生早期一篇极为有名的文章,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杰作。作者仅以一千五百字描写了一个生活片断,却能感人至深,脍炙人口,自清先生的写作技巧,焉不敬服人哉!

二、思想主题: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百般的怀念。

本文作于1925年,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的一段经历。而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作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以自己的家庭为例,讲述了其家庭因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写出了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三、文章分析

《背影》是记实散文。它描述了在家庭遭受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背影》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背影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乃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即从“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泪又来了”。以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然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旨在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其主要交代此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

第二层:自“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始于“我说道”止于“……又来了”。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即最后一自然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三、艺术分析

《背影》记事颇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吏送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是极平常的事,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述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虽早已不存在了,但其记述的情景,对我们来说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

其写作特点:本文通过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的命题以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然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则是一脉相承。第一次,在文章开头,旨在开篇点题“背影”。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以笼罩全文。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此为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在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本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又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神情、音容笑貌等,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作者这样处理,主要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一、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二、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三、当时父亲的心境不好,儿子的心境也不好。因此,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具体说来,

1.民族化。《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2.简洁。本文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3.朴实。《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4.感人。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夹杂。文中出现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础,当时的语体文中常有夹入文言词句的情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词句,可能也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有关,例如不说“失业”或“丢了差使”,而说“赋闲”,似乎“赋闲”不象“失业”那样刺耳和使人难堪,有失体面;最后一节既因父亲来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见真实,也因所表达的尽是家庭和父亲的困境和沧凉的心情与复杂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许多文言词句,这也笼上了一层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殊语言色彩。在写法上,《背影》的主要特点是白描,作者写父亲的背影,描写那买桔子时过铁道的场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所谓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

6、白描的技巧极高。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再如作者写父亲当时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文件课件优选


请看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集的有关“文件课件”的资讯。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重要工具。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文件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常用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和图标,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本节内容操作性强,重点给时间让学生多操作,内容简单,容易掌握,有些基本操作如复制删除很多学生都已经掌握,但每项操作又有多种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方法也不容易。除了复制删除文件等基本操作外,查找文件或文件夹属于重点也是难点内容,接触过的学生极少,应该重点讲解,而格式化磁盘属于了解内容,学生了解并懂得格式化的作用就可以了。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一切都感到陌生与好奇,比较喜欢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心理特征表现为好奇、容易兴奋、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比较配合,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知识方面,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经常接触电脑,游戏玩得多,经常上网,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较为熟悉,接受较快,而有些学生很少接触电脑,连鼠标的使用、文字输入都有困难,两级分化较大,故教学难度要适中,尽量照顾到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文件的命名规则和文件管理形式;认识常用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和图标。

技能目标:

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有条理地管理计算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将枯燥无味的操作知识与具体情境、实例融合,增强知识的趣味性与有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先展示同学们很熟悉的,一篇文章、一张图片、一首音乐、一段视频、一个网页等等都可以叫文件,计算机中的各类信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夹的作用是管理归类文件,一个文件夹中既可以包含文件,也可以再包含文件夹,它们称为子文件夹。有些同学没有进行分类保存,所有的文件都塞在同一个文件夹或磁盘里,非常之乱,一旦查找起来就相当困难了。所以我们要学会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这就好比我们房间里要存放各种东西,首先要确定好规定的存放位置,这样每次存取东西就方便很多了。

引入概念

1、在计算机中,程序和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的。

2、分组存放文件的工具叫做文件夹,也可以存放文件夹。

那我们在给它们命名时是不是可随意起呢。

3、文件或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使用字母、数字、符号和汉字;

不能超过256个字符;

不能用?/:*”lt;gt;九个符号;

不区分大小写(FILE。TXT=file。txt);

见名知义;

同一文件夹下:不可重名;

1、资源管理器的作用:

来管理电脑资源(硬件资源包括电脑的各种设备,软件资源则是存放在电脑中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2、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

右击[开始]按钮,选择[资源管理器]

右击[我的电脑],选择[资源管理器]

让学生打开资源管理器,展示资源管理器,给同学们介绍资源管理器

练习操作结合实例,确定具体任务,使学习内容实用化,浅显易懂

任务

1、在E盘建立自己的文件夹,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让学生上台演示

做小结

1、什么是文件和文件夹?怎样给文件和文件夹命名?

2、什么是资源管理器?它的作用?

通过幻灯片展示新建文件夹、选定文件、

移动文件、复制文件、重命名、删除文件

动手试试

资源管理器中新建文件夹、选定文件、

移动文件、复制文件、重命名、删除文件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总结:

认识了常用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和图标,学会了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中的文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这次的教学不足:虽然在备课时我多次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进行,但在实际上课时才发现,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为了照顾程度差的学生而打乱了环节的进行,使学生的目标有了模糊,耽误了整体进度。虽然他们的收获差不多,但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

由于环节的打乱,这样就使学生探索的时间变成了我讲课的时间了。这种老师讲出来的东西往往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再加上我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没有了神秘感。

为此,我以后会加以改正,努力学习,争取更好地带学生去完成任务。

文件课件(篇2)

一、引入

师:(面朝老师)我们每天都整理自己的书包,我们为什么要整理?

生:为了方便找到。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也要好好整理?生:书,衣服,文件……

1、提出分类

师:老师也有一些小物品需要管理,你们打开自己的电脑找到老师发的文件,完成这些小物品的分类。(完成的请把手放桌上坐正)

2、生操作完成

3、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师:请第一个完成的上台演示。请你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你的分类方法。

二、新授

师:看屏幕,这是大雄和多啦啊梦,每次大雄遇到问题,多啦a梦都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这次不行了,因为多啦啊梦在飞行中撞坏了,大雄又遇到问题了,这可怎么办?我们看这次遇到什么问题,静香问大雄能不能把这学期老师发的文件给我呀?大雄说,没问题。但后来一想,我的文件太乱了,还没整理好,要不找个同学帮帮忙。找了同学,说,同学你能不能帮我整理一下文件,我要给静香的,但同学说我没空。这可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帮帮他管理文件。

板书课题:管理文件。

师:每次多啦a梦帮助大雄都一个工具,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就叫做“资源管理器”。

板书:资源管理器

师:我们看一看资源管理器的界面,(看多媒体)大家看看这个资源管理器的界面和我们的电脑窗口有哪儿不同。

指名学生回答。

师:直接上来指。左边变成了文件夹栏目了,那么资源管理器怎么打开的呢?老师演示一种方法,我们学习卡上还有很多其它方法,现在大家看大屏幕。(师演示)

右击我的电脑,选资源管理器,打开了,在文件夹栏里面,文件夹前面的加号,可以展开,减号可以收缩(师用手势表示展开和收缩)。你们可不可以用老师的方法或是其它方法,打开资源管理器以后,找到大雄的文档,并把它展开,我们看谁最快。我要找一个自己研究学习的方法,因为大家都会老师教的方法。

师:谁用的其它方法,你来试试看。你右击开始,找到了资源管理器,太棒了,这是你自学的方法。

师:我们来看一看,大雄的文档里面有什么。D盘大雄的文档。找到了,我们来看一看这里面有些什么文件,请同学依次说说每一个文件是什么内容。(其中会出现不知道是什么内容的文件)像这种文件为什么不知道是什么内容,这是因为在取名没有取一个有意义的文件。

板书:取名

师:像出现这种没有意义的文件,我们可以怎样做呢?板书:打开师:可以先打开看看,比如说这个是没有写完的文章(图画),我们来问问大雄这些文件有什么作用,我们来问问他,(动画出示大雄)他说这可能是没有用的文件吧,他说请帮他删了吧。哪个同学能帮他删了,请你来,请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大家仔细,待会你们也要操作的,太棒了,一下就帮大雄解决了问题。

板书:删除

师:我们看看,大雄的文件夹里还有三个文件夹,(板书:文件夹)剩下的文件能不能放到三个文件夹,就像我们刚刚给小物品分类一样。老师演示一个,像作文就可以放到作文文件夹,那我们怎么把它放进去呢?在我们的电脑里,有一个很有用的操作,(板书:移动)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首先在作文文件上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作文到作文文件夹,我们看看,作文到哪儿啦?方便吗,你们会吗?你们帮帮大雄把不要的文件删掉,其它的文件分到这三个文件夹,方法是移动,目标是它对应的文件夹。

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请完成的同学帮帮其它的同学,不会的同学虚心的请教会的同学。停,眼睛看前面。请最快的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完成的。生演示。

师:太棒了,这样整理的,当大雄要看图片时,我们只要打开图片文件夹,就可以了。移动很方便,用移动来管理文件夹,又方便又快。现在大雄的文件整理好了,我们赶快告诉大雄吧!(找到大雄)但是,大雄,你为什么是这副表情,糟了,刚刚删除的“新文档.doc”是明天要交的作业,这下可怎么办呢?

师:这可怎么办呢,有没有后悔药可吃?生:有,可以到回收站把文件还原。板书:还原

师:还原,你会吗?老师也会,但老师有一个要求,能不能在资源管理器中找到回收站,还原这个文件。谁来试试看。你来。

生操作。

师:找到了这个文件,怎么还原呢?好了,那么我们怎么检查还原了吗?为什么要在大雄的文件夹去找啊,回收站的文件还原到哪?在哪儿删除,就还原到哪!

师:下面,我们看看,大雄还有没有其它的要求,(出示大雄)太好了,谢谢你们!这下好了,我们终于帮大雄整理好了文件,他答应静香的事情可以做到了。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师:刚刚为了帮助大雄管理文件,我们……(帮学生把上课内容理清思路)

师:下面,胖虎,我听说大家会用管理文件,请大家也帮我管理下我的文件吧。胖虎说,其它的我都会,但不会用文件夹管理我的文件,我们先来看看胖虎的文档,我们帮他管理一下吧,我们会不会,(会)这么有自信,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胖虎的文件)

师:我们先不要急着建文件,看一看胖虎有些什么文件,可以怎样分类。……

直接上来操作吧。直接指名学生演示。

师:给同类的文件拖一块,并说说可以怎么命名文件夹。板书:

三、巩固练习

师:文件夹管理是自己认为有道理就怎么管理。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理解来帮胖虎管理文件……大家都会建文件夹吗?(会)好,现在大家开始动手。

学生独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有同学建文件夹还有困难,问一问旁边的同学吧。师:有问题的同学待会再会,已经完成的同学坐正给我看。我们来看一看12号是怎样来建文件夹文件的,他把它们分成语文,数学,其它,请起立,我来考验考验你,如果我给你一个圆规的图片,放哪?(数学)配音朗诵?(语文)直尺?(数学)三角板?(数学)数学里图片太多了怎么办?(再那个文件夹)如果某一个文件夹里的文件太多了怎么办?(再建)

师:还有其它方法?好,你来。如果给你一个三角板,放哪?(数学)你的应该是图片里吧。我再给你一个作文,放哪?(作业)再给你一个作文,放哪?(作业)作业里的作文太多了,怎么办?(新建一个文件夹)太棒了!

师:大家看,文件夹里面的文件太多了,就再建一个,有一个支干,多了就有一个分杈,多了就有一个分杈,像什么吗?像不像一棵树,树干树枝树枝,我们的文件夹像不像树,所以我们的文件夹就是树型结构。管理文件还有很多方法,看一看我们的书,找到你认为最重要的,说一说原因。

内容:管理文件小贴士

一、文件夹结构要合理

二、里面文件别太多

三、取名注意有意义

四、文件删除要慎重

五、复制一份可保障

六、坚持不懈是关键师:跟老师一起来一遍。

四、课堂小结

你们看,今天我们通过管理文件中的任务操作帮大雄和胖虎管理他们的文件,你们学会了吗,你会不会自己管理文件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管理文件,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也能坚持不懈的管理自己的文件,做一个会管理生活,会管理自己电脑文件的人。同学们下课!

文件课件(篇3)

一、说教材:

文件的下载是教科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学习目标就是要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重要属性,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对象:

其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及日常生活中,有部分的同学会经常到网上下载自己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所以有不少的同学对文件的下载应该是不陌生的,只是能真正使用下载工具进行高效的下载的同学可能不多,而且很多学生知道某个基本名,但要他说出文件名的具体构成可能他就说不出来了,还有就是对于文件一些属性及文件类型,有大部分的同学可能是懵懵懂懂。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有效的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2)简单了解文件的不同类型及其属性(3)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尝试多途径、多方法、高效率的查找和下载文件,了解文件资源的获取途径:不同性质不同类的网站、不同的下载软件(断点续传、多线程、定时下载等),领会、掌握利用网络合法获取(下载)信息的方法。(2)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初步归纳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文件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学习、任务的实践,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2)在网络文件的下载和使用中,尊重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网络资源。(3)培养学生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

四.说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文件下载的途径和方法

五.说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六.说教学方法

探究法和实践法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复习:让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搜索引擎的知识搜索《大长今》的主题曲。

2.导入新课

由于目前在电视剧上很流行《大长今》这部电视剧,相信同学们对这部戏的主题曲也很熟悉,所以在上课之前播放这首歌曲迎接同学们的到来。然后上课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任务一:下载这首主题曲,然后再慢慢的深入到课程中的其他内容如:下载的途径、下载的方法、文件名的构成、文件的类型等等。

课前准备:(在等待学生进教室时播放《大长今》的主题曲,等上课后在关掉)

过3分钟后,请两到三个学生起来说说他们是去哪个网站下载的,所使用的下载方法是什么?介绍几种常见的文件下载途径。专题网站下载,FTP下载和商家网站下载。

师:好,刚刚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都表现得不错,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把《大长今》的主题曲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了。那现在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起来给大家说说他的下载经验呢?(要是没有学生主动起来的话,老师可以邀请)

生1:我先是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目标另存”的方法存到自己的电脑上。

生2:我先是到百度上搜索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

生3:我是在搜狐上找到歌曲,然后用“网际快车”下载。

师:好,这三位同学说得都很不错。我们给点掌声奖励他们一下好不好?(全班同学鼓掌)

师:刚刚同学们在下载的时候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到百度上搜索到这首歌曲的,有些同学是到一些专门的音乐网站下载的,如华纳唱片等等。其实这些呢都是属于下载途径。文件下载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因人而异也可以因任务而异。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文件下载途径。

(展示幻灯片)

师:刚刚同学们找到所需要的歌曲后,有的同学是将歌曲以“目标另存”的方式存到自己的电脑上,有些是通过“网际快车”来下载。那么,这些方式是属于下载的方法。那么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别的下载方法呢?

生:有!

师:好,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下载方法呢?(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定。)

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音传送带、迅雷等下载工具来下载。

(待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展示“常见下载方法”的幻灯片)

师:下载文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既可直接点击下载,也可利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而利用下载工具进行下载可达到高效下载的目标。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网际快车、网络蚂蚁、网络吸血鬼、影音传送带、迅雷等。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下载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

生: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很不错,而且看的出来,这位同学对这些下载工具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说一下?

生:批量下载指的是同时可以下载多个文件;断点下载指的就是比如我今天下载的东西还没有下载完,但是下次我可以继续下载而不需要重新下载;多线程下载指的就是一个任务可以分成多份来完成。(当然,关于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含义这个问题不一定只是由一位学生来回答,教师也可以做补充,也可以找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下载软件的这三个特点)

师:刚刚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那些下载工具就是具有了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所以才实现了高效下载的目标。所以老师希望要是有哪位同学你家的电脑还没有安装有下载工具的话,那就赶快回去安装上吧。它会成为你下载时候的好帮手的。

以安装FLASHGET为例:演示FLASHGET的下载、安装以及利用FLASHGET来进行批量下载

师:好!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文件名是由哪些部分来构成的吗?你们可以看看自己刚才做下载的那首歌曲,看看它的名字是由哪些部分来组成的。(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主动回答)

生: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后缀名也叫扩展名。文件名有点类似于我们姓名中的姓和名。所不同的是文件的姓(扩展名)在后,名(基本名)在前,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如这样的一个文件名:(展示幻灯片)大长今.mp3。小黑点前面的大长今是基本名,而小黑点后面的mp3呢就是后缀名也就是扩展名了。

师:现在我们下载了一个文件,那么如果想要了解一下这个文件的属性的话应该怎么做?

师:在我们电脑上的文件,无论是哪个文件,只要你选中该文件,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就可以查看该文件的属性。

P24表:

①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

②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位置。

URL路径: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

举例:

UNC路径: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

举例:

本机路径:f:my music童话.mp3

③内容文件中实际包含的数字化信息。

举例:文字书稿,工资表格,电脑游戏,卡通动画等。

④其他属性:修改日期,只读,存档,隐藏,大小等。

师:刚刚同学们下载的歌曲有的是mp3格式的,还有的是wma格式的,这些都是属于一些声音格式。那么我们常见的文件的格式有哪些呢?好,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以前的分组情况,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把你们组所知道的文件类型写在纸上,老师看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快又多?(2——3分钟时间)(学生完成后老师进行简单的评价,并利用幻灯片展示常用的文件类型)

师:好,接下来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第二个任务:合理下载网络中的文件(展示幻灯片)

实践:

请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完成如下任务

(1)选择某一类或某位歌手、词曲作家的音乐并下载。

(2)下载与所选择的音乐相关的图片、文字说明。

(3)然后访问教师机,在里面建立小组文件夹,把所下载的内容传到小组的文件夹。

(提醒学生可以进行分工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

师:好,同学们表现得都很不错,有不少小组的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都知道,网络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好处,网络的共享功能让我们在查找或是下载某个资料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我们在实际应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展示幻灯片)

(一、文件中有时会包含不健康的内容,我们应自觉抵制它们,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在使用文件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黑客的破坏.

二、将下载文件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的时候,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相应的出处。

三、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播,但未付费注册的用户多受到时间和功能上的某些限制。自由软件允许自由传播,但也要尊重版权,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本节课总结: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主要是学习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还了解了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等等。老师刚刚也讲过了,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

八.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所准备的一节。通过几个班的教学,我觉得教学效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

本节课通过电视所热播的《大长今》的主题曲来引出任务,能够很好的调动起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致马上提高。平时有大部分的同学在下载的时候并不知道怎么利用下载工具来进行高效的下载,所以对所介绍的下载的途径及方法都和有兴趣,而且通过学习,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掌握。而对于老师所布置的任务,由于都比较感兴趣所以也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文件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了解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就是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新建、重命名、移动等;掌握文件新建、重命名、移动的基本操作和各种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新建、重命名文件夹

(2)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3)学会撤销错误操作

2.能力目标

以具体的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实际动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系列实践任务,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和规范有序整理文件和文件夹的习惯。

三.课时

1课时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1)新建、重命名文件夹

(2)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3)学会撤销错误操作

难点:掌握移动文件或文件夹的各种方法

五.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房

软件准备: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教学用幻灯片及相关练习文件(文件夹)。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讲练结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

播放动画1:随着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圆满成功,人类逐渐实现了探索太空的目标。大飞鸟博士邀请图图去太空旅行,出发前图图遇到了他的烦恼:不知道如何收拾杂乱无章的太空舱。我会问学生:“如何帮助图图快速的整理好?”学生通过思考对物品要分类摆放有了一定的认识,体会到不良习惯会对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

播放动画2:图图的电脑中文件太乱导致飞船能量不足无法飞行,我会问学生:“电脑中的文件能不能像物品一样分类整理,可以分为几类?我分类的文件电脑里没有抽屉也没有柜子,我要把文件放在哪里呢?”学生意识到要建立一个文件夹。这一环节既加强对文件的分类概念,又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新建文件夹

2新授

一、新建文件夹步骤如下:

(1)在指定的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出现一个菜单。 (2)选择新建。

(3)把鼠标移向文件夹。

(4)在空白处单击鼠标。

二、重命名文件夹步骤如下:

(1)把鼠标移向需要重命名的文件夹。 (2)单击鼠标右键。 (3)输入文件夹新名字。 (4)在空白处单击鼠标。

三、移动文件

在这里主要介绍单个文件和多个文件的移动方法。 1.单个文件的移动

关卡1:图图在太空站为大家带回了好多礼物,有外星球的照片还有培育的花草和农作物,请同学们把“百日菊”文件放到“花儿”文件夹,也就是移动,顺势解释移动的概念。

由同学上台演示,再请同学总结步骤,学生自主练习。由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 2.两个文件的移动

3关卡2:请同学们将“大麦”、“生菜”文件同时移动到“农作物”文件夹。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学生一般会使用上面介绍到的“选定、拖动”的方法,我会提问大家:如果需要移动的两个文件在位置上不连续有间隔或者需要移动几十个文件时,这种方法好不好?学生意识到这种方法的缺点:只能移动连续的文件且数量较少。这时我会提醒大家大飞鸟博士不是这么做的,请同学们听语音。

学习了“Ctrl”键的使用,请同学们使用新方法完成此关卡,但是现在“大麦”、“生菜”已经移动到“农作物”文件夹了,怎么办?同学们在上学期画图软件中已经学习过撤销快捷键Ctrl+Z的使用,这里作为复习。 3.移动多个文件

关卡3:请同学们将“火星”、“水星”、“土星”、“木星”同时移动到“外星球”文件夹。

此环节我会先请同学们用Ctrl键来移动这四个文件,提出关键问题:使用Crtl键时,每点一下鼠标选中几个文件?(一个)

用微视频的方式演示使用shift键移动文件的方法,提问同学发现了什么?选中4个文件点了几下鼠标?学生发现首尾之间的文件被全部选中了,而且只点了鼠标两下,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用Ctrl键和Shift键选取文件时,被选取的文件在排列顺序上有什么特点?对比Shift和ctrl移动文件的方法,

4这两个功能键在哪种情况下更适用?小结

1、ctrl:不连续(间隔)的文件

2、不管在学校还是家庭都要养成分类整理的好习惯。作业:课后练习5板书设计:

《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一、新建文件夹

二、重命名文件夹

三、移动(选定拖动)

四、ctrl:不连续

shift:连续

文件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

2、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掌握设置文件或文件夹

4、了解库和回收站

(二)能力目标

1、观察能力

2、思维能力

3、实践动手能力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能够通过自己主动的分析与判断在众多的操作方法中,找出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1、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2、设置文件或文件夹难点: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演示教学法

2、问题导入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设计及时间分配

1、提问,导入新课(3分钟)

2、讲授新知识(20分钟)

(1)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

1)文件2)文件夹3)路径

(2)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1)创建文件和文件夹2)重命名

3)选择文件或文件夹4)复制文件或文件夹5)移动文件或文件夹6)删除文件或文件夹(3)设置文件或文件夹(4)使用库和回收站

3、小组练习巩固(15分钟)

4、问题测试(4分钟)

5、课堂小结(3分钟)

五、自评

1、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软件,老师与学生互动好。缺点:有时候缺少掌控时间,往往出现一节课没讲完情况

优课课件(锦集4篇)


在教学中,教案和课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正是撰写它们的时候了。一份经过精心设计的教案能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相信您一定会找到最好的选择,而这篇“优课课件”就是不错的候选,希望它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

优课课件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社戏》,它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社戏》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文中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人情,它所描绘的实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图景。“我”在事隔三十多年仍然难以忘怀。“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淳朴真挚的感情和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之前在鲁镇这个“大市镇”所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学习阅读分析小说的方法,能根据小说的特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圈划和朗读的方法,归纳人物形象,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对农家朋友间诚挚的情谊,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品读和圈划文章的关键语句,了解人物形象;感悟作者对美好童年的真挚追怀和对故乡的眷恋、热爱。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体会文中人物间的真挚情感。

四、说教法

《社戏》课文篇辐很长,这对于第一课时的要求很高,必须在一节课的时间做到重点讲解清楚、难点有所突破。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第一课时到底上什么?通常的上法是按照小说的三要素,首先朗读课文,理清结构和情节发展。然后评人物、赏风景。这样的环节我在一个班上的效果不好。在曹老师的建议下,我经过反复的挣扎和思索之后,我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人物的评读上。把突破口放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上,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把握文章主旨。即对故乡质朴淳厚的人们的热爱――“人情美”,和对美好童年的真挚追怀――“童年美”。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经历。所以我认为从小伙伴们人手可能会更能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体验,这对于初一同学来说是容易办到也很愿意去找的。

从内容上说,按理说文章主要内容该写戏,但文章真正写看戏的内容并不多。作者用大量篇幅写了我对平桥村这片“乐土”的热爱,和因看不成戏的焦急心情,写了赴赵庄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归途中“偷”豆、剥豆、烧豆、吃豆和事后谈豆等事。这样花笔墨写,非但没有离题,而是紧扣主题的。因为《社戏》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写看戏反映“我”与农民孩子的美好友情,歌颂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这一点要让学生在对人物形象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找关键句的方法了解可以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这两个角度来表现人物。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圈划、讨论、理解关键语句,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目标2:引导学生通过圈划和朗读的方法,归纳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圈划人物描写的语句,围绕“文中的我(迅哥儿)最喜欢哪个人物?”让学生走进文本。再围绕《学习建议》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让学生走进生活,拓展延伸。通过回答:“文中的我或者你这位读者最喜欢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落实到具体的文本之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理解“人情美”“童年美”的真正含义。

目标3:通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优课课件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鱼游到了纸上》,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精讲课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随着作者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目标确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词的意思。

2、让学生从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3、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难点为: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及两者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离不开水。”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却游离了水,游到了纸上。(揭题,板书)对此,你一定会有所看法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创设自主读书的情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读前导读,导自读方法。“告诉老师,你准备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营造自学思考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指导读书的方法,明白读书的要求,鼓励学生潜心读课文。

2、读中导读,导自读习惯。

①导读正确。指导学生读准“花港、清澈、鱼缸、厂徽”等正确的读音。

②导工具书的运用。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工笔描写、速写”的意思。这种习惯的养成就渗透在读书的过程中。

3、读后导读,导自读感知。让学生感知聋哑青年的形象,以及周围的人是怎样评价他的画的。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自读课文,自己去读懂课文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针对三次对青年所作的画的评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点击课件出示空白表格)然后,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并划出这三次评价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最后,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完成表格,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整理如下(点击课件——填满的表格),这样“鱼游到纸上”出现的次数和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次”是女孩惊奇地赞叹。(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女孩惊奇的赞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青年人“鱼画得逼真。”

“第二次”是作者的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的方法找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画得专注、逼真”的句子。(点击课件)在这里我让学生当文中围观的人、老师当记者,用采访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采访学生:1、看到栩栩如生的金鱼画,你有什么话想对青年说呢?2、联系上下句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工笔描写?什么又是速写?通过这个“记者向围观人采访”的情景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青年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也为解决课文重难点作好铺垫。

“第三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对于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理解词语。(点击课件)然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聋哑青年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同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积淀。

(四)巧作对比,情感升华

让学生把课前画好的金鱼画拿出来,然后我说“今天,我把那位青年的金鱼画也请到课堂上来了”(点击课件出示金鱼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由此感悟到青年的画得如此的逼真和他本人的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这个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心里——纸上)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了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五)拓展延伸,展示风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开始潜移默化地渗透写作指导,观鱼时的神态描写,画鱼时的动作描写,及作者对青年的外貌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挖掘材料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6、7、8三个自然段和文中的插图想象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等来描写,并把它写下来,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的有机统一:

27、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心里——纸上

观鱼——爱鱼——画鱼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优课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优课课件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春酒》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春酒》。希望各位老师多指教。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我所说的《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

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教学过程这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第一,说教学目标。我自己会遵循本课特点,将教学目标分为3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我设计的是学生能深情地朗读课文(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因为语文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正确、流利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

(2) 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注重朗读时的情感体验,加强积累,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对整体把握全文有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 布置课前预习

(因为只有让学生们在上课前做好了充分准备,比如浅知课文大意,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收集和了解民俗资料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时对课文有更深入的学习)

(2) 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

(因为语文课的性质特殊,它需要学生去研读、去理解、去体会;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意见互相交流,达到知识的互补和提高,有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气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用自己的视角看世界,观察事物,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语文课标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朗读和理解课文

(本单元要求课文要反复诵读,本课是又一篇诗化的散文,需要学生去朗读感知,明确全文主旨思乡)

难点是:研读,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这篇课文而言,它充满童趣而略带淡淡的乡愁,有很高的品位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内涵与素质)

三、说教法

我自己选用的是读书指导法和美点寻踪法。

1、读书指导法: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们在朗读前,老师先提出要求。各段按照文意和其他具体情况去处理阅读效果,或轻,或重,或强,或弱并同时指导学生会去扫清阅读文字障碍。

(本文的朗读为学习的重点,只有保障了顺畅的阅读,才使学生能更轻松、更深入地掌握课文。)

2、美点寻踪法: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朗读,在把握全文概要后,对学生选择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老师再点拨、指导。

(这样不但在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使教学的实际意义更大。)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法: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要自主、独立地预习,并收集有关民俗的资料,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为上课作好准备。

合作学习法:我将此环节安排在赏析探究中。由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的意见进行交流、比较,并提高学习积极性。从我翠屏外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他们的思维灵活,独具个性,并有共同讨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选用合作学习法。

五、说教学手段

1、运用配音朗读

由于本文内容蕴涵着思乡之情,采用思乡类的音乐配朗读,更能读出这种愁绪,让学生更能进入角色,辅助教学。

2、异乡风情的图片

运用图片,可让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使教学更具实际性,扩大知识面,并增加说服力。

六、说教学评价

主要用语言和软件对学生进行评价。

1、从语言上评价:采取这种评价相对及时,以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优点作出肯定,如:我们班又多了一位文学家!你的回答有创意!大家鼓掌欢迎,希望你再接再厉!对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加以提点和修正,使其能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学习。

2、软件上评价:我将《小组擂台积分榜》的评价软件放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小组答辩评比,这样不仅使小组间产生竞争意识,并带动了学习积极性。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各地奇异的民俗图片,激发兴趣,再举同学们身边关于民俗的例子,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主要作品。

(让学生了解背景,增加文学常识。)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全文,并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2、思考:

(1)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

我用列框架的方式展示此题答案,显得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本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朗读效果,并理清全文脉络,帮助理解课文。)

(2) 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这道题其实考的是本文主旨。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再加以引导,使学生从中找出除了写春酒的其他事物,分析用意,延伸出答案。

(我将这2题放在一前一后这样设计,可让学生有浅入深地把握文意。)

(三)研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明原因。

我的具体做法是:(a)本题我采用小组合作,各小组内的同学选择喜欢或感受较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并和组内其他同学展开探讨。

(b)请各组同学派代表将他们认为最好的语句赏析读出来分析,与全班同学共享。老师就语气、语速、轻重等对学生进行调整,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及时的评价。

(c)讲解时,可以顺势分析作者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以及八宝酒的诱人,思乡愁绪等要点在研析时得以体现。

(我把本题设为本文的重难点。此题的设计实质上是精读和研讨课文,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语句,将学习主动性放在学生的身上,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探讨。由于本题的普及性较大,所以我设想学生将会提出细节问题,如:课文最后一句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的意义,以及关于当地特定俗语十二碟、分岁酒的理解等等,作好充分准备。)

(四)课堂反馈训练

以填空的方式对生字词和文学常识进行检测和巩固。

这个题由当堂课的学生反映来定,或全班一起回答,或抽个别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看他是否答对。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原因是由于我在本课前段的环节中都没有涉及到对生字词预习的检查,所以将本环节设计在课堂反馈训练中)

(五)拓展

回忆乡愁诗篇,如床前明月光、独在异乡为异客等,同学们试着背诵,并做简单比较。

(可以巩固以往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养成比较鉴赏的习惯与能力)

(六)教师小结

对本课内容作概要回顾,并再次点出主旨,并点出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诗意,还有普通百姓内心中散发的那种人性的光辉。

幼儿园防火课件优选4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幼儿园防火课件》。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制定好教案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失误。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幼儿园防火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森林防火的粗浅知识,激发幼儿环保意识,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2、能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强化教育,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引导幼儿与家长为维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大森林与城市的背景图、插入桌面教具一套、环境保护的VCD、录音机、磁带、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图书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幼儿环保意识,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自然。

森林防火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防火期就是从每年3月15日到6月15日为春季森林防火期,9月15日到11月15为森林防火期内,森林防火期,秋季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

二、观看森林防火环境保护的VCD课件。森林防火知识——《森林的作用》。

1、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经济发展之基。森林是人类最早的故乡,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人与森林的关系史、人与森林的变迁史,没有森林就等于没有人类。

2、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提供大量木材以外,还能生产松香、栲胶、紫胶、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森林中还拥有大量的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更是不胜枚举。

3、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雨,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如同一层松软的海绵覆盖在土壤表面,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庞大的根系纵横交错,对土壤有很强的粘附作用。另外,森林还能抵御风暴对土壤的浸蚀。

4、森林是庞大的氧气制造厂。所有生物(包括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氧气。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地消耗大气中的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这样才能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人们才不会受到缺氧的威胁。

5、森林是巨型蓄水库。降雨落到树下的枯枝落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会被蓄积起来,就像水库蓄水一样。雨过天晴,大量的水分又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森林对于减轻旱涝灾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森林是良好的吸尘器。携带各种粉尘的气流遇到森林,风速就会降低,一部分尘粒降落地面,另一部分就被树叶上的绒毛、粘液和油脂等粘住。

7、森林是绿色的隔音墙。噪声是一种物理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枝叶茂密的树冠,表面粗糙的树干,对噪声有很强的吸收和消减作用。

8、森林是自然界的保健医生。每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滤毒器。在光合作用中,叶面上的气孔敞开着,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随着空气进入叶组织,储存在植物体内;而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气体则是纯净而无毒的。

三、创设情境师:(出示城市背景图)有一只猴子,从森林来到大城市,小猴子非常开心,它为什么很开心?

1、讲述故事、启发提问、讨论:

(1)师讲述第一、二段。提问:小猴子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幼:小猴在大森林里从来不生这种病)

(2)医生说最好的药是什么?

2、继续讲述。提问:

(1)小猴子想什么办法让城市里的那些人也吸到森林的空气?

(2)生病的那些人想怎么让城市的空气变新鲜?(启发幼儿讨论,想各种办法)(幼:烟囱冒烟怎么办?汽车后面排出的尾气有毒怎么办?城市里的人还是这么拥挤,又应该怎么办?)

四、完整讲述

师:(桌面教具)城里的人到底怎样让空气变新鲜呢?让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放录音>)。

五、指导幼儿看《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图书。

幼儿对森林防火的粗浅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如:《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森林火灾的扑救》

幼儿园防火课件【篇2】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实物具体形象的展示给幼儿,使幼儿产生深刻的印象。

2、谈话讨论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问题,启发幼儿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和总结安全消防知识。

3、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幼儿通过亲生参与消防演练巩固安全消防知识和掌握消防技巧。

【课件内容】《火灾案例》 火灾的处理方法 消防安全儿歌

【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火灾的威胁以及火灾带来的危害。

2、让幼儿懂得逃生自救的基本技能。

3、让幼儿认识消防设施设备,提高防火意识。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1、《火灾案例》录像。

2、人手一块湿毛巾。

3、"安全出口"指示牌,灭火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围坐,谈话导入活动主题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火吗?火有什么作用?"幼儿:"火可以用来煮饭;火可以照明;火可以烧烤……"教师小结:火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如果我们用火不当,就会发生火灾,危害我们的生命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用火。

2、教师:"下面请小朋友观看《火灾现场》视频,看看片里面都说了些什么"。教师播放视频片段,引导幼儿进行观看。

3、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火灾的视频,那你们说说,火灾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幼儿:"大火会把人烧伤;会把楼房烧掉……"

4、引导幼儿说说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并逐一出示以下幻灯片:

(1)出示幻灯片3师:"如果发生火灾了,该怎么办?"幼:"赶快拨打119"教师小结图1:发生火灾时要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并讲清楚你的详细地址、姓名及电话号码(告诉幼儿切记不能随便拨打火警电话)。

(2)出示幻灯片4、5师:"如果家里起火了该怎么办?"幼:"用水把火扑灭"幼:"用灭火器把火扑灭"教师小结图2:家中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家中的灭火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救。

(教师出示灭火器,向幼儿介绍其结构,教幼儿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一摇、二拔、三喷,并让幼儿模仿练习)。

(3)出示幻灯片6师:"如果火势很猛,浓烟很多,我们有什么办法逃到安全的地方?"幼:"披上湿被子冲出去。"幼:"还可以披上湿衣服冲出去。

教师小结图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湿衣服、湿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师:"湿毛巾要折叠6-8层才能防止浓烟呛入鼻孔,然后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猫着腰走。"(让幼儿练习折叠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猫着腰走)。

(4)出示幻灯片7师:"发生火灾了,可以乘坐电梯吗?"幼:"不能乘坐电梯。"师:"为什么?"幼:"火会把电线烧断,人就会被困在电梯内更危险。"教师小结图4:遇到火灾时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5)出示幻灯片8、9师:"如果所有的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了,该怎么办?"幼:"跑回房间里,等消防员叔叔来救。"幼:跑到窗口大声叫"救命!救命!"教师小结图5: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室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千万不能盲目跳楼。

(让幼儿练习挥舞衣物、呼叫等求救方法)。

4、教师:"好了,刚才小朋友都知道了当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脱离危险,现在我们来复习一首学过消防安全儿歌的儿歌"。

小朋友,不玩火,消防安全第一条,不玩火,不碰电,自我保护是关键,关键时119,发生火灾不乱走,心不慌,意不乱,镇静冷静快疏散,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邻地,逃生术,要记清,孩子家长都放心。

5、模拟逃生演习(布置好场地)教师:"我们现在来进行消防逃生演习"。

当助教点燃铁桶中的助燃物时,现场响起警报声,教师立即拿起"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并指挥幼儿拿湿毛巾折叠8层捂住口鼻,猫着腰,有秩序地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在撤离的同时,"消防员"赶到用灭火器把火扑灭。

6、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个人反思:

对于大班幼儿的教学,我们不仅仅是让幼儿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自己去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时还能明白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方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样,幼儿们的思维非常清晰,他们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们非常投入,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关演习话题的讨论是幼儿们熟悉的,所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其次是分组的游戏体验方式幼儿们特别喜欢;最后就是对幼儿们说的方法教师没有简单地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不断鼓励他们自己来体验感受适宜和不适宜。

还有,在活动中教师能适时地运用"图示记录"帮助幼儿们记录、总结、提升过程中的方法,很有效。

如果在过程中能运用录像的形式帮助幼儿来观看当时的现状,对幼儿的教育引导作用会更大。

小组合作反思:

参加人员:刘燕、肖延红、成勇、杨意、吴燕利、姚艳、李卫芳、蔡静、李佳、朱继宏、朱金岭。

主要内容:

1.教师能抓住孩子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延伸出新的内容来开展活动,这一点非常好,而且非常适宜。在活动中教师能通过体验、游戏、讨论等丰富的形式,始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在学中思。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想法不是简单地给予肯定和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想、去感受、去做评价,这对于培养幼儿们形成爱思考的习惯非常有帮助。

3.对于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的活动,在以前教师采取的更多的是说教的方式,后来通过学习《纲要》,我们已经在组织形式上注意到孩子的亲身体验和参与,但在思维上还是容易以教师为主。但这个活动,教师不仅在组织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思维和想法上注重了孩子的体验、参与,真正地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自己。

4.本次活动教师采用的记录方式非常好,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把散在的观点与经验进行整理,并支持他们的讨论,使幼儿能很好地形成新的经验。

综合评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老师,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主见,所以,他们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的放手、放权,不仅是生活方面,还要在学习方面,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给予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机会。本次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而且,在内容的选择上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在组织形式上充分利用游戏,特别注重幼儿的自我体验,使得幼儿不仅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而且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结束

幼儿园防火课件【篇3】

学情分析

火灾是常见的灾害,如果幼儿在事故中不会保护自己,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让幼儿学会在火灾中保护自己的方法尤为重要本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知道在平时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培养幼儿的防火意识,让幼儿学习拨打119火警电话的正确方法及几种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能。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获得防火的初步认识,并形成自救的能力。

2.培养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想法的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课前让幼儿收集火灾的案例及录像;写有1和2的牌子;红色、黄色、蓝色的小旗子各8面;白纸、记号笔每组一份;大班所在楼面的平面图3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播放消防车的声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老师以前录过一场火灾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幼儿观看录像)

请小朋友讲一讲引起火灾的原因是什么。(幼儿讨论)

2.学习如何避免火灾的发生及自救的方法

师:假如我们遇到火灾了,我们该怎么做呢?

(拔打火警电话119;赶快离

开现场,到邻居家呼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浓烟熏倒;走安全出口)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们想到的方法按照次序画下来。

(小组合作,幼儿绘画)

请每组派一名幼儿上来把画中的方法讲给其他幼儿听。

师:刚才每组小朋友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打火警电话“119”,那应该怎样正确地拔打“119”呢?现在老师扮演消防员,你们谁来打电话试试呢?

(幼儿试打电话)

师:(小结)拔打火警电话时一定要讲清楚你家的正确地址,这样可以让消防员们迅速赶到。

3.游戏“今天谁会赢”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今天谁会赢”的游戏。我要考考你们,假如发生火灾,小朋友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

将幼儿分成三队,红队、蓝队、黄队,每一队有5位小朋友。

每一队的第一位小朋友是1号,第二位小朋友是2号,第三位小朋友是3号,依此类推。

游戏规则:

桌上有两个牌子,分别写着1和2,选择题就是在1和2两个答案中选择一个。

谁答对题目,所在的队就能拿到一面小旗子。

(1)判断题

现在每一队的1号请听题:油锅着火,可以直接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吗?

师:(小结)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其不能再继续燃烧。烟气重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离开火灾现场吗?

师:(小结)火灾烟气温度高,有毒,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起到降温、过滤的作用,以免被浓烟熏倒。

(2)选择题

遇到火灾时,采取什么办法离开火灾现场又快又安全?

(①乘电梯;②走楼梯)

师:(小结)烟雾、热气很容易涌入电梯,电梯很可能会出故障或变形而不能使用,所以走楼梯离开火灾现场是又快又安全的。

火灾烟气重时,用什么姿势赶快离开火场?

(①一般跑;②弯腰前进)

师:(小结)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面,因此要弯腰,尽量贴着地面前进。

假如小朋友有一件喜欢的玩具掉到床下了,用火柴照明来寻找玩具好不好呢?(①好;②不好)

师:(小结)小朋友使用的工具不当,很容易引起火灾,这个方法不好,那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3)抢答题

火警的电话是多少?(119)

电线冒火时,该怎么办?(先关闭电源总开关,或通知供电部门断电后再进行补救)

每队派一名小朋友画出幼儿园的逃生路线。

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孩子们去实地观察幼儿园的安全通道。

4.延伸活动

让幼儿将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以及他们平时积累的防火及自救的知识画

成宣传画,向幼儿园的其他幼儿宣传,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得到启示。

幼儿园防火课件【篇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火,以及火灾的危害。

2、让幼儿学会基本的逃生本领,记住火警119。

3、让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准备蜡烛和打火机;

2、为幼儿准备湿毛巾;

3、有关火灾的录像。

四、活动过程

1、拿出蜡烛,引起幼儿的兴趣。

点燃蜡烛让幼儿想办法熄灭。

2、小朋友在家玩火吗?例如爸爸的打火机?

请小朋友观看影片,影片里的小朋友怎么样就引起火灾了呢?

3、小朋友都不能玩火,发生火灾后果太可怕了,房屋都被烧毁了,还有那么多的人受伤。

火灾发生了,我们怎么去救火呢?

影片里的小朋友怎么样救火的呢,他们做的对不对呢?

小结:火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开窗,用水、沙子、湿棉被、灭火器等灭火,火很大的时候,我们拨打119电话,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把嘴巴、鼻子捂上,以最快的速度跑出烟火区,学会保护自己。

4、怎样避免火灾?

请幼儿自主的讨论,不玩火,在家听家长的话。

本次活动以幼儿实际生活中有过多次体验的事情——着火为主题,对幼儿进行灭火、防火教育,带有普遍性与典型性。

五、活动延伸

我们现在知道了不能玩火,我们也要出去宣传,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不能玩火,知道火灾的害处。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优选4篇)


教师的一项工作是制作自己的授课教案和课件。这能够挖掘教学思路,实现教学目标。但如何写好一篇教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找到了一篇标题为“送东阳马生序课件”非常有趣的文章,相信会对您有所帮助。记得收藏哦!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篇1

1、了解序与赠序的不同。

2、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3、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1课时

同学们,在我们上新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回一下从初一到现在学过的特殊的文言文体。

(书,表,记,疏)

1、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文体:序

2、以前,你看到过“序”吗?它都写些什么?

3、师生比较后小结:“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赠序”和“书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面赠序与书序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4、请一学生读课文,正字正音

5、全班读课文,思考:

(1)本文“序”的目的何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2)透过文字,我们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作者少年时求学的艰辛?并用自已怕话说说。

(3)作者记写“太学生”的目的何在?(对比)

(4)文中除此对比外,还有对比吗?

(联系《为学》可让学生背背,并从内容上比较)

1,以衾拥覆。(介词,“用”)

2,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身份)

3,家贫无以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4,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拿”)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同学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

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布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高人一等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前功尽弃,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

叩(kòu)问 叱(chì) 咄(duō) 俟(sì) 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 容臭(xiù) 烨(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

强调同学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三、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解词析句

教师指导同学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天大寒,砚冰坚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 主人日再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

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主人日再食,鲜肥滋味之享。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

无从致书以观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走送之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门人弟子填其室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五、翻译课文

在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六、朗读背诵

要求同学大声地诵读,切实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篇3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

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 怠(dai4) 叩问(kou4) 绮秀(qi3)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七、拓展探究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

八、布置作业

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

2.背诵课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反思

上完了《送东阳马生序》,感想颇多。让我真切体会到,只有做了,才会认真的思考,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应该说,这堂课还是按照我原先的设想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也突出了我预设的重难点,但在抓住两个特点方面,对文章特点还把握得不够,对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做得不够好。如在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和细节描写及对比的表现手法没有体现出来。

自认为具体存在以下的问题:

1、文章特点还没有分析到位。

在本节课中,计划是要体现出文体特点和文章特点来上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注重了文体的特点,即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而将这篇文章的特点没有体现出来。这篇文章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选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但有些地方适当的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同时也有议论和抒情;二是文章细节描写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文中将自己的生活和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形成鲜明对比。这些细节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不仅渲染了当时求学的种种苦况,也反衬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和其求学精神的顽强。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考试的指导意义也很大,可惜在教学中将之忽略了。

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

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很多同行都有这样的感叹: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不爱在课堂上发言了。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七年级课堂热热闹闹,九年级课堂静悄悄。但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发言,总像缺少了点什么。这学期一开始,在九(1)班上课,学生也不怎么发言,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启发、鼓励。还有一点效果。后来到九(4)班上课,学生可以说是启而不发,他们似乎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刀枪不入。仅管如此,我还是应该好好反思自身的问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要加强学习。比如在八年级听吴老师的课时,课堂气氛就非常活跃,九(1)班吴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比在开学之初就要活跃多了,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3、练习处理得有点粗糙。

对于这节课的练习,自认为处理得有点粗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进行精心设计;二是讲评得也很马虎。

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上周末才定下来,本来按我的计划,我是准备上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后来因为学校规定要搞同课异构,和本年级组刘老师一起商量确定了上课内容。本周一,感冒得严重,所以在准备上匆忙了些。在讲评上,我原来没计划安排学生上黑板演板。但后来感觉学生完成得比较快,有时间,加之对学生还是不是很放心,所以还是指名了学生上台演板。在演板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由于已经下课,讲评的时候有些细节没有关注到。比如对“以心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这奉不若人也”这个句子,当时只发现学生把“以”字翻译掉了,却没有发现,其实这个句子还应补充一个主语“我”。

认真做一点事,静下心来做一点思考,总会有一点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序的有关知识

2、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书序”和“赠序”的区别

2、学习文章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的手法

3、掌握重点实词的用法,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

三、教学难点

1、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2、教育学生勤奋治学,不怕吃苦

四、教学计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时,经常会用孟子的哪些话来安慰并鼓励自己?学生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老师总结:古今中外在逆境中成就事业的人不胜枚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了解他的成功之路

(二)作者简介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三)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四)听录音,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自主完成以下内容

1、学生自渎课文后,分组活动

①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讨论解决

②回忆学过的文言常识,积累常用文言词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①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3)

嗜叩问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

②重点的实词

无从:没有办法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以是:因此

患:担心,担忧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叱咄:训斥,呵责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穷冬:冬末

沃灌:浇洗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绲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③通假字(出示幻灯片4)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⑵四支僵劲不能动

④古今异义词(出示幻灯片4)

⑴媵人持汤沃灌⑵右备容臭⑶走送之

相信《散文的课件(优选4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散文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