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沉思录读书笔记

07-28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深入分析“沉思录读书笔记”的不同面向和角度,不要忘了将我的回答收藏下来以便你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查看。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的收获一定都不少。此时需要用读后感将阅读过程中的想法记录下来。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对某种事物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或者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其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没有好坏、高低、大小之分,全都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产生的好坏、高低、大小,而这些评价也会对我们自己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能量朗读里讲了:“我也知道,世界是我心灵所投射出的影子,就像电影是光碟投射的影子一样,我生命的一切好坏顺逆,都是我心中的业力所呈现出来的假象,我才是真相,我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

是的,我们对事物或者人的印象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而它们都是个人心中的想法,事情的本身其实并没有伤害到我们,反而伤害到我们的就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比如说,有些人觉得考试很无聊,很讨厌考试,但是有些人却很喜欢考试,因为有成就感。因此,世界上没有好坏之分,就在于人们自己觉得好或者坏,每个人对同一种事物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跟别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反对别人的看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尊重别人的看法,尊重人之常情,要是人们都是一样的话,这个世界将会有多么单调啊。我们也不要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随意评论某个人或事,就像人们通常认为小偷很坏,但是这是小偷自己要选择当小偷的,因此我们不要对坏的事物下定义。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是那些长处和短处也都是个人认为的,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是自己认为的)。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2

沉思,让灵魂如此富有魅力

国贸20140240424姚丹

时光倒流了。当经过公元121年时,时间被吸引了,它匆忙地停止了!令时光老人迷恋的不是造纸巨匠蔡伦的以自尽的方式了结了生命,也不是汉安帝刘沽内忧外患、百事多艰的窘境,而是马可.奥勒留.

安东尼呱呱坠地,降临这纷扰的世间。从他醒来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他的生活注定是非同寻常的!奥勒留的卓越、伟大,并不在于他在战场上的所向披靡,或许在于他爱民如子,励精图治,但真正令奥勒留永远活在人间是他的《沉思录》,是他写给自己的那本书。

奥雷利乌斯出生于罗马帝国。我不知道是他的好运还是噩梦!虽然罗马帝国曾经繁荣昌盛,但奥雷利乌斯被迫成为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有人说奥勒留全身充满了煞气,他克死了他身边的人,罗马帝国是因为奥勒留而灭亡的,但有谁肯花那么一点点时间,用那么一些些精力,去了解奥勒留的苦痛?

奥勒留虽出身王室,但他的一生过的并不顺心如意。他在位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国内战乱不断,灾难频繁,天灾人祸迫使他不能和父母妻儿常呆在一起,只好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军营里和士兵一起度过。

辉煌的罗马帝国太过偏爱奥勒留,它刻意地用各种形式考验奥勒留。罗马帝国有意无意的内忧外患,扮成了染上艾滋病的病人,身体的防御系统逐渐土崩瓦解,经济、政治状况日渐衰落,致使罗马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大厦将倾,任他奥勒留有千般本事、万般能耐,夙兴夜寐地工作,也无法阻挡罗马帝国的颓势。

胸有壮志的奥勒留,无奈之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罗马这座大厦轰然倒塌。

在大部分人脑海里,一个常年征战的人形象会是杀人不眨眼的嗜血狂魔,但奥勒留是个例外,他有战士的刚毅,亦有学者的哲思。战争不仅玷污了奥勒的纯洁心灵,也奠定了他成为哲学家的基础。战乱开启了奥勒留心里属于哲学的那扇门,奥勒留便开始默默地思索生命,拷问灵魂,即使别人认为他是神经病,因为在世人的认知里只有疯子才自己与自己对话,他也从未停止思索。

奥勒留在第一卷提到“从我的老师那里,我明白了不要介入马戏中的任何一派,也不要陷入角斗戏中的党争;我从他那里学会了忍受劳作,清心寡欲,事必躬亲,不干涉他人事务和不听信流言蜚语”

如果说奥勒留成为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是他这一生的悲哀的话,那么有这样的一个老师是他缺憾人生一片绚丽云彩。不争不显不露正是在皇家能平安生存的必要守则,老师给他的影响不仅仅只是在为人处事,更多的是在他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面。 如果没有恩师对奥勒留的影响,或许他早已经被这常年战乱麻痹了内心,何来《沉思录》之谈?

在现世中存活的芸芸众生们,整日里为了蝇头小利狗苟蝇营,为了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殊不知,灵魂先于身体早衰是一件多么让人羞愧的事情!浮生若梦,一切的虚名甚至身后的名声都将不复。

别以为你能活一千年。死亡在看着你。当你活着的时候,当你的行为在你的控制范围内的时候,想想什么才是真正值得你努力的。佛陀说涅磐,上帝说你可以上天堂,真的有所谓的灵魂吗,人死后变得光明和超然?

“如果灵魂继续存在,大气怎么无穷地容纳它们呢?地球怎么能容纳那些埋葬在过去和现在的人的尸体呢?在此正像这些尸体在保持一段时间之后变化一样,不论它们变成什么样子,它们的分解都为别的尸体腾出了空间,那移入空气中的灵魂也是如此,在继续生存一段时间之后便被改变和分解了,通过融入宇宙的一种再生的智慧而获得一种如火焰一样的性质,以这种方式为到达那里的具肉的灵魂腾出地方。

”这是马可·奥勒留对灵魂继续存在的这种假设给出的回答。

当无法改变的现实使我们裹足不前,我们仍要做的是遵循自己的本性,“使自己保持朴素、善良、纯洁、严肃、不做作、爱正义、崇敬神灵、和善、温柔、致力于所有恰当的行为吧”,自我道德的完善,不为他人的行为所左右,这是奥勒留应对的措施,退回到内心中沉思。他的功过也许要历史学家做更系统的论述,然而面对现实的压迫,一个高尚灵魂的深深思索仍足以令千年后的人们动容。

躲也没用,跑也没用,心情不好没用,抱怨也没用,不如干脆安下心来,慢慢地走在雨中,看每一滴雨掉下来的样子,打在身上的样子,溅到泥土的样子,闻闻真正的雨的味道。湿都湿了,还怕透么?战乱激发了奥勒留关于哲思的斗志,千年前的他,就已经懂得了若岁月静好,那就颐养身心; 若时光阴暗,那就多些历练。

生活中最让人困惑的不是没有人认是你,而是你不认是你自己。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然而,反省自己,与自己交谈,绝非易事。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和和和的勇气。

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书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证。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令奥勒留常常感到奇怪的是:“这世间的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其他所有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但是不论你多么真诚,遇到怀疑你的人,你就是谎言。

无论您多么简单,遇到复杂的人时,您都有计划。不管你有多天真,当你遇到真正的人时,你就是个笑话。不管你有多专业,当你遇到一个你不理解的人时,你是一片空白。

所以关键不在于别人怎么看你,而在于你对自己有多了解。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花时间解释;不懂你的人,即使他们有长篇大论和充满真情实感的解释,在那个人眼里,你只是假装在玩。所以做最好的自己很好。太多别人对你的看法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无聊。

过度渴望被别人关注是很累的,要努力去习惯独处,要用淡然和从容看待世间万物。人生匆匆几十年,如果你总是爱自己胜过爱别人,那就是虚度此生。你一定是个非常自私的人,你肯定不会有知己。

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值得你不顾一切的爱和关心。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携手还是分手,爱情都将是完整的。当你爱一个人胜过爱自己的时候,你便会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的缺点不足,你会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你会知道怎样去爱别人才是最好的方式。

这世上我们最应该感谢谁呢?也许是那个背叛你,伤害你最深的人。因为他让你知道恨,让你知道怀疑,让你知道想哭而不流泪,让你知道人。

只有受伤和背叛才能让你重生,坚强和更好。我们的生命伴随着这样的泪水和鲜血。也许,我们所谓的共同幸福,说到底,与爱情无关,与心底的人无关。

但是在匆匆生岁月里,我们必须敞开心扉,至少不顾一切地去爱一次,哪怕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也要去爱。只有当我爱过,伤害过,伤害过,我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

即使你能活3000年,甚至30000年,你也应该记住一个人失去的只是他现在的生活;一个人所拥有的只是他正在失去的生命。因此,生命的长短没有什么不同。

此刻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那正在逝去的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失去的不过是单纯的片刻。一个人不能失去过去和未来!----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怎么可能被拿走?

因此,请记住两点:第一,万事万物根本上都是一样的,在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我们在一百年、两百年或是无限的时间里看到的景象,都是同一回事;第二,长寿者和早逝者失去了同样的东西;因为只有此时此地才能被夺走。如果一个人只有礼物,他就不能失去他没有的东西。

奥勒留对于“得失”的看法可谓是犀利至极。古语有云“有得才有失”。此话与奥勒留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没有得到,何来失去?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没有,他就是最富有的人,因为他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同样,世界首富会是这世间最贫穷的一个人,因为他这一刻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刻通通失去。

生命里有门功课叫接受:接受爱的人离开,接受亲的人离世,接受喜欢的人无论如何也不喜欢自己,接受喜欢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在一起…以及接受自己的出身、相貌、天份。无论活多大,每一次在“接受”面前,我们依然像个只会嚎哭的孩子,区别是,长大的自己会对自己说“接受,是变好的开始”。

凡事顺其自然,不要强求,要配得上心。此身乃如草芥微尘,世事转头已成空。淡然的面对,坦然的度过。

不要想你得到了什么,时时上,人们总是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财富,失去更多的机会。不要抓得太紧。你握得越紧,失去的就越多。只有看淡得失,懂得接受,才会把长度一定的生命无节制的拓宽。

要尊重你的判断力。你的思想里没有出现不合乎自然和理性的想法,正是多亏了它,你才不至于做出草率的判断,正是它使你对人友善。”当你纠结于是否承认自己对于某事毫无头绪的时候,你应该相信你理性的判断,不要因为你的虚荣心而去怀疑。

承认自己的弱点并不羞耻。你不是一个完美的怪物。只有面对自己的能量正在下降并且在需要帮助时勇于寻求帮助这一事实,您才能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会对自己的判断微笑。

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浮沉,对一个人来说,只是练习而已。

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我们必须坦诚谦虚,乐观进取,向前迈进。

所有你看到的事情都将迅速的衰朽,那些目击其分解的人们不久也将逝去。活得最久的人将被带到与早死的人相同的地方。”

斯人已逝,沉思不止!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3

《沉思录》

在网络上搜索《沉思录》,首先出现的标签是“总理天天在读的书”。我不禁好奇,是什么样的书可以让总理天天去读。印象中,有一本书是许多人天天在读的,那就是《圣经》。

想必这本书也有其哲理的魅力,来与《圣经》媲美。作者是著名的斯多葛哲学家、古罗马皇帝马库斯·奥雷利乌斯·安东尼。而此书的译者说《沉思录》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可以说,这本书记录了古罗马皇帝对生命和人性的理解。

马可·奥雷利乌斯年轻时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作为一个贵族,他在很多方面都有涉猎,在哲学方面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天赋。

之后,他从老师那里熟悉了斯多葛哲学。马可·奥莱年轻时因其良好的性格而深受亨德里安皇帝的喜爱。

161年叔叔去世后,他成为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尽管马可·奥雷利乌斯是一位善良而尽责的皇帝,但他未能阻止古罗马帝国的衰落。

在他统治的20年里,天灾人祸不断,罗马人口锐减,经济日益衰退。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边境或军营里度过。在鞍马劳顿中,他不停思索,并写成了《沉思录》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

马可·奥勒留是著名的思多葛哲学家,他的思想必须遵循斯多葛哲学。我认为,要想更为深刻的理解《沉思录》,势必要先了解斯多亚派哲学。

斯多葛学派的哲学主要是一种伦理学,其目的是为伦理学建立一个理性的基础。它把宇宙论和伦理学融为一体,认为宇宙由火演变而来,并趋向一个目的。现在它似乎有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含义。

斯多亚派哲学主张人要让理性统率自己。因此,斯多葛主义的要求是按自然生活,或按自然生活。

他们重视整体、重视义务的。他们认为个人美德和个人解放比社会道德变革更重要。毋庸置疑,斯多葛主义是一种引导人们理性和德行的哲学。

然而,尽管它的精神力量巨大,但仍没能将劳苦大众解救出来。窃以为,是这种认知,这种意识的先进性,使其无法与落后的生产力,社会相适应,以至于无法取得实践上的成功。

这本书共十二卷。第一卷的作者主要总结了他从身边人身上学到的品质和美德,以及从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和同龄人身上学到的美德、仁爱、勇敢、朴素、义务、自制等品格。此外,这十一卷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己和他人的告诫。

仔细品读,似乎这所有的文字都变成了来自内心深处的低语。声音低沉,确有其不容置喙的威严。这位作者告诉我如何看待周围的事物,如何对待我遇到的人。

在半夜,当我们梦回的时候,我们总时告诫自己,这也是对我们这些还在摸索世界的人的忠告。

马可.奥勒留对于生与死都有其特别的认知。对于生,他教会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

他教会我们谦卑。“不论我是什么人,都只是一小小的肉体、呼吸和支配部分。”如果这句话由别人说出,我想我不会有这么深刻的印象。

他是古罗马的皇帝呀!他拥有广阔的国土,视他如天神的子民。难道他不认为他是与生俱来的高人一等吗?

不,他是不同的。他不同于那些自认尊贵,视他人为蝼蚁的王。他的高贵在于他血液中流动的谦卑和平等。

他教会我们珍惜。他说,“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

”初读这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仔细又读了几遍后,我似乎有所体会。我们正在生活,同时,也正在失去生活。

我们不必对未来的生活感到好奇。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生活还在继续。他不正是想让我们珍惜现有的时光吗?

他教会我们自信。“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不管任何人做什么或说什么,我必须还是善,正像黄金、绿宝石或紫袍总是这样说:

不管人们做什么或说什么,我必须仍然是翡翠,保持我的颜色。”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而现在,很多人做人处事都有所顾忌。

我认为,最好的方式便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他教会我们仁爱。“对于那没有理性的动物和一般的事物和对象,由于你有理性而它们没有,你要以一种大方和慷慨的精神对待它们。而对于人来说,由于他们有理性,你要以一种友爱的精神对待他。”

而他对于死亡的感悟简直已经凌驾于那个年代。“死亡像生殖一样是自然的一个秘密,是同一些元素的组合与分解,而全然不是人应当羞愧的事情,因为它并不违反一个理性动物的本性,不违反我们的结构之理。”“很快,你就将化为灰尘,或者一具骷髅,一个名称,甚至连名称也没有,而名称只是声音和回声。

”“我猜想,你不会因你体重只有这么些利特内而不是300利特内而不满。那么,也不要不满于你必定只活这么些年而不是更长时间,因为,正像你满足于分派给你的身体重量,你也满足于分派给你的时间长度。”每个人都怕死。

古人因其落后的医疗技术,普遍的较低的死亡年龄,更渴望可以活得久一些,甚至永生。因此,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国的皇帝便是很好地例子。

为了永生享受荣华富贵,坐拥江山美人,便渴求长生。但同为皇帝的马可·奥雷利乌斯(marco aurelius)更早地看到了生死之谜。

人是原子的集合。除了有思想,人和桌子的区别只是原子的类型、数量和结构的区别。即使死了,也只是回归了创造万物的自然。真正羞愧的不是死亡,而是当你的身体还没有衰退时,你的灵魂将在生命中首先衰退。

沉思录中教会我们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仅选出这些做出了我的理解。它值得我们天天去读,天天去想。每多读一遍,对人生便有了更深的感悟。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4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是一本记录自我与自我对话的书,也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沉思录》的词句不显华美,却词词打动人心,句句发人深省。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感受一:修身养性,笑对人生。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善待与你相处的每一个人,以善抑恶,修身养性,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做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遇事坦然应对,不受干扰,勇于承担。正所谓知足常乐,不抱怨,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乐观生活,笑对人生。

感受二:看清自我,常常反省。“待人宽,责己严”的古训人人都明白,可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却不容易做到,所以马可·奥勒留说,“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别人上”,因为,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忽略观察我们自我的缺点和行为。在当今,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不断膨胀的时代,这是一曲清凉剂,让我们清醒,少埋怨社会,多想想自我为社会做了什么。

感受三:换位思考,学会谅解。《沉思录》强调,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所以,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或管理人员,我们待人处事还是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教条,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忙、相互促进,学会换位思考,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自发地产生回归感,自然而然地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总之,《沉思录》中关于人应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灵焦灼的良药,因为简单所以欢乐。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5

这本书,由近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皇帝、西方历史上唯一的“帝王哲学家” 马可奥勒留所著,内容多为作者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一个帝王的内心独白和人生絮语。也可以说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们通过双眼可以看清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

才能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然而,反省自己,与自己交谈,绝非易事。它需要绝对的真诚、平和和和和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

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

” 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作为学生,我又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

一、首先要热爱学习,正确看待学习这件事,学习既是权利也是义务,要以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和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已的学习,不要将学习视为任务。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赋予每个人学习的权利。我认为学习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提升自己,才能更好的报答祖国。

思想决定行动,所以只有积极培养学习热情,才能学会学习,用一半的努力提高自己。

二、无论何时,明确自己的目标。既要制定学习的目标,又要注重培养自身修养;既要勤奋苦学,又要真诚坦率为人。只有当有学习的计划和目标时,才有动机。因此,只有为自己制定计划,明确目标,才能逐步提高。

另外,要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学习,既能相互学习提高,又能增进感情,学会人与人的相处。

三、必须勤于思考,我是一名医学生,人体是奥秘的,许多生理现象还不能解释原因,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医生,为了不出差错,为了解决患者痛苦,我必须努力学习,并不断思考,要灵活应用知识,解决患者的疾病,而且还要在医学领域做出贡献。

4、 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学习党和团组织的先进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思想觉悟。我们要在党和团的领导下,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人。

2011年7月1日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6

读书报告p>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消失了。”这是2007年1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访问,会见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道出的值得回味的话。这句话出自《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帝国的“帝王哲学家”,他的“沉思录”名副其实,是思想的沉思,是灵魂的低语。它是鞍马劳顿中记录的所思所想,所以也称为《马上沉思录》。原书用古希腊文写就,由一个个片段连缀而成,本来是奥勒留自己写给自己看的。

我们今天读它,我们可以零碎地读它,只要我们冷静下来,我们就能清楚地听到它。那声音多么朴实,多么宁静,有时甚至是喃喃细语。渗透千年的一切思想力量,都属于静水深流。

嚣张只能张扬一时。有了细语,就不一定要呼喊。

奥勒留是斯多亚派哲学家最杰出的三人之一。根据斯多葛哲学,人生的最高理想是按照宇宙和自然的方式生活。所谓“自然”,不是任性放肆之意,而是“宇宙自然”。

人生除了美德以外便无所谓善,除了罪恶之外便无所谓恶。所谓美德,有四个方面:智慧、正义、勇敢和节制。

外界之事物,如健康与疾病,财富与贫穷,快乐与苦痛,全是一些无关轻重之事。凡事有属于我们能力控制范围之内的,有属于我们不能控制的,例如爱憎之类即属于前者,高贵尊荣即属于后者,总之在可能范围之内须要克制自己。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他对整个宇宙负有义务。他不应忘记自己的责任,献身于全体人民的利益。

如果生存下去无法尽到做人的责任,有时自杀也是正当的p>

《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一生的读书计划》的作者、美国的费迪曼教授说: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和高贵。”高贵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崇高;忧郁与作者身羁宫廷、心处乱世不无关系;而甜美则源于作者心灵的自由、安宁和静谧。正如作者在书中说:

“不要让琐碎的事扰乱你,不要让外在的事物占据你的思想,而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和自由。”作为哲学著作,《沉思录》是人学著作,是人的哲学。事实上,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哲学的本原是生活、生活、生活。

奥勒留在书中沉思个人伦理、社会伦理、精神信仰、国家与人民、灵魂与死亡……我很喜欢奥勒留说的这句话:“太阳从来无意担负下雨的责任。”真是哲理箴言。

其实太阳和云雨是有关的,在水的三形态变化中,没有太阳就不可能将地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中化为云朵;但太阳并不直接承担下雨的责任,这也是“太阳的归太阳,下雨的归下雨”。

奥勒留说:“我接受了一种以同样的法对待所有人,实施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的政体的思想,和一种最大范围地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观念”。这不仅是对一代帝王政治伦理的深刻诠释,也是他们身为人民、爱为人民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沉思录》的字里行间,我们很难找到其对“帝王身份”的所谓认同感。因为作为哲学家,他在这部旷世奇书里,始终是以“人”的身份来思考人生,以至于其帝王身份倒像是一个“业余的兼职”,这对一个身居皇位的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思想家罗素认为,奥勒留的这本书“表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且还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这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判断。

尽管他总是摆脱不了想引退去一个宁静的乡村度过余生的愿望,但他直到死也未能如愿。

书中曾提到:“宇宙是流变,生活是意见”。这句话是作者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完美体现。他认为,宇宙在变化,时间在飞逝,生命和一切都是短暂的,名利是易逝的,所以人们的首要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珍惜和把握当下的生命。

他把“生活”视作是人对外物的一种体验或判断。他说:“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它的判断”。

作者认为,人应该按照自然来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幸福。作者认为,生活必须像成熟的小麦穗一样收获。一个出生,另一个死亡。死亡被认为是自然界的有益活动。他时刻告诫自己要观照内心,不仅行动要高贵,而且动机要纯正,认为“一个人退隐到何处,也不如退隐到自己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作者就像一个非常严肃、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在镜子里警告自己。在这样一个战乱不断、灾祸频发的时期,反省、感叹、沉思的意义不亚于展望的意义。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时刻反省,达到内心的平衡,摒弃一切无用的、琐碎的思想,诚实地思考。

思想决定人生,思想决定命运。奥雷利乌斯很难用他的王位改变他统治的世界,但他最终用他的思想改变了人类世界。《沉思录》并非时髦之书,但它是经久之书。

奥勒留从那么远的地方送我们一本《沉思录》,真的不可不读、不可漏过。奥雷利乌斯,沉思的声音,穿透了几千年,到达了我们今天的心;它也可以穿透几千年,到达未来世界的人的心。

沉思录读书笔记 篇7

从容而活,“守得住”真我。“不管任何人做什么或说什么,我必须还是善的,正像黄金、绿宝石或紫袍总是这样说:无论一个人做什么或说什么,我一定还是绿宝石,保持着我的色彩。

”在马可·奥勒留看来,人为己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自我,找准定位,自信自立,从容淡定,保持真我风采。冯玉祥曾写下一首诗《我就是我》:“我,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阅;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

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人生要有随遇而安、稳如泰山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无论顺境、逆境,都要保持自信、淡定的自我,达观进取,有如“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情怀,才能轻松潇洒、仰俯无愧天地。

马可·奥勒留还告诉我们,“如果外部事物让你烦恼不安,那么请你注意,使你心情烦恼的并非事物,而是你对事物的看法,只要你愿意,你是很可以把它打发掉的。”《红楼梦》中有言,“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说到底,一切都是意见,一切事物都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你在生活中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生活。作为党员干部,面对**甚多,进退难免,我们只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就能如海边峙立的礁石,巍然不动间,让狂风巨浪驯服于脚下。

喜欢《有关沉思录读书笔记》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沉思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