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南巡讲话读后感5篇

08-11

 出色的语言能为我们带来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公众场合,有机会自愿上台发言的时候。撰写发言稿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为将来的职场发展打下基础,这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南巡讲话读后感”网络文章推荐给大家,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会为您提供优质的内容!

南巡讲话读后感 篇1

长期沉默的邓小平来到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时,几乎不停地讲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

官方文件: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登上深圳国贸大厦53层俯瞰深圳。指出:我们将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通过这一步,我们可以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时间不多了!

1月23日从蛇口港乘快艇抵达珠海。离开深圳前,我再次对市委领导说:你们要加快速度。

1月25日,他视察了珠海亚洲**系统工程。在听取情况介绍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你认为站得住脚吗?我相信这是正确的。

1月29日,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时,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巡的讲话摧毁了“左”倾思想的残余毒害,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农意识。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认识进一步提高,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样一句布尔什维克式的话语,提醒了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

如果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不以“解放生产力”为其宗旨之一,那么无产和赤贫状态的延续,无疑将使得革命本身失去意义。不知道摧毁一个旧世界旧世建立一个新世界。贫瘠是一种需要的状态,而不是骄傲。

他还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摆脱了无谓的争论和清议,看清楚实际上我们生来不过是要求更快乐、自由和富足地生活时,我们才能走得从容些。这“三个有利于”一出,可能比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长篇大论更为清晰地推动了中国,毕竟中国从穷困跃升为人均收入接近900美元的中低收入国家了。

1992年,由于南巡讲话,我们试图告别计划经济,这使中国在管艰的转折点上,尽管困难重重,但选择了正确的前进道路。1992年的讲话,使得我们走上了我们心存畏惧的前路,一条摆脱了计划经济,但却必须承受市场经济痛苦起伏的前路,并且此后一走就是义无反顾。

3.1992后的中国

十四大以前,我国商品的市场度,以**放开不放开为标志,以商品的价值量计算,大概只到一半左右;十四大以后不长的时间里,消费品95%进了市场,生产资料85%左右进了市场,基本解决了商品市场的问题。

南巡讲话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知识经济,使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延安整风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

关于留学生“都可以回来”的表态,促使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海归派”。

门户**网易的创始人,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丁磊接受**采访时说,我考上研究生后,最后还是放弃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处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下,我觉得机会很多,不如到社会上闯一闯。

南巡过后,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下海经商也随之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

邓小平南巡讲话时说:“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数字显示,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

此后,中国保持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一称号,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万亿人民币,约合1.08万亿美元,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4.个人感想

中国,一个拥有着13亿人口,960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的泱泱大国,她的发展与崛起,令世界为之瞩目。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改革成就具有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90年代大陆的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改革将走向何方等重大问题

们没有统一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前往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当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共产党普遍认识到,南巡会谈清除了当时困扰中国人民的各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不出所料,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式。

南巡谈话的实质是与时俱进,把改革发展作为硬道理。内地这十几年来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不断推向更高水平,并顺利加入世贸组织,夺得奥运举办权,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地位,无可否认,正是基于不断坚持创新,与时俱进。近20年来,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的确比以前要好得多了。

我们打开了大门,让人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让各种各样的呼吸从外面来。21世纪的中国,改革开放不再是简单地像当年搞经济特区那样,打开几扇窗户看风景,而是打开了大门,这显然需要更决然的勇气去告别我们仍然留恋的单一所有制的经济体制,去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今日的中国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需要国民永远和自己抗争,和外来竞争抗争,也和命运抗争,永远地抗争下去,才有赢的希望,而不是赢的把握。

春天的故事呼应着中国人民走向春天的精神步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任重道远,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传承和推动。我们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懈地追求和奋斗。

听春天的故事,你会尊重老人的眼睛和心灵;听春天的故事,你会听到一个民族不断自强的声音;听春天的故事,你会感受到一个国家奋勇向前的信心。正是江南好风景,东方风来满眼春。让我们聆听春天的故事,感受春天的脚步,走进新时代的大门。

南巡讲话读后感 篇2

摘要: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了,同时还解答了许多困扰人们多年的问题。小平以其坚定的政治信念,超人的雄才胆略,缜密的理论建构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经济腾飞、政治稳定、文化昌明的坚实基础,引导中国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词: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发展社会主义

邓小平南巡讲话是指他1992年1月18日之2月21日对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的访问。当时,无论国内还是海外**普遍意识到南巡讲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不出所料,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呈现出新的发展方式。

这些都说明他的理论和思想是合理的、正确的。

小平同志的谈话概括起来有六点:一。革命是生产力的解放,改革是生产力的解放;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3、发展才是硬道理;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5个。正确的政治路线取决于正确的组织路线;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当读完邓小平南巡时的讲话,我想起了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民族,是饱经风霜的名族,我们的政党,是经过血的洗礼的政党。

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政党要想在世界上崛起,就必须有一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说:

只有一个最难的哲学问题。了解你自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邓小平的谈话,首先让国人认识了国内外当今的形势,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也有重大的显示意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①这句话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小平的南巡讲话也明确解决了姓氏资姓会的问题,这是一次思想的大解放。

小平说得对。不要纠结于对资姓族社会问题的讨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邓小平在姓资姓社问题上一锤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的步伐。

他号召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③人们不敢闯,不敢冒,原因何在呢?

邓小平以极其敏锐的眼光,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指出:“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④正是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这个“怕”的问题,邓小平才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并依据这个标准,做出了深圳特区姓“社”不姓“资”的判断。

此后,中国的民营经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到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一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展现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此外,小平的谈话还回答了其他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

比如说: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等。南巡讲话,摧毁了极“左”思想的余毒,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生产者意识。

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在巡视中得出了科学论断,精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困惑人们多年的问题。这20年来国家以他的论断,各省市经过实践,我国经济由1978年gdp3645亿元,到2011年我国gdp的397983亿元,30多年中我国gdp真的翻了110倍。这是我国坚持小平同志实践理论和不断改革的结果。

总而言之,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

在今天看来,小平的南巡讲话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均、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等问题,在前进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可以预见和无法预见的挑战。

特别是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效应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应对未来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和挑战,值得思考!

注: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南巡讲话读后感 篇3

海洋油气工程2012级2班

1201030216

陈兵摘要:

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是最后一句话。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

正文:我们90后一代人,享受着中国史无前例的幸福时代,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饥饿的折磨,没有动荡带来的恐惧,更没有束缚自由的陈条滥框。在自由和平的环境中成长的我们,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接受更高等教育、接收更多知识的机会,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有完备的生活条件,还有许许多多以前的人们认为奢侈的、不敢想象的东西,我们都拥有了。

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与30多年前的贫困年龄相比,我们生活在物质的天堂。

这一切都是由于改革开放。“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这两位让亿万国人仰视尊敬的伟人,给予了中国太多太多。

学习了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我感触良多。

讲话背景:

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和世界从一开始就不太平。刚刚经历了“**”风波的中国,许多事情尚未理顺头绪,接连又遭遇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顷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问题,各种各样的人相继出现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1992年初,邓小平访问南方,发表了震惊中外的南方谈话。

我读南巡讲话:

邓小平的讲话之所以震惊中外,引导中国这艘大船往正确的方向行驶,我看来是因为其抓住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人是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人民的政党的存在是空谈。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支持,国家才能稳定,政党才能继续。

邓小平的发展思路,不仅能使国家的生产力提升上去,更加使人民得到实惠,只有人民富足了,国家才会强盛,社会才会稳定。单纯的依靠国防军事实力存在的政党,只能是穷兵黩武,最终走向死路。东欧剧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读了南巡讲话,我对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表示由衷的敬意。诺大的中国百废待兴,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先辈们在泥浆中摸爬滚打,最终建设出一个强盛的新中国,这是世界史上的奇迹。中国之前,从未有过哪个国家在三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在温饱边缘挣扎的贫穷落后国,成长为一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这要归功于改革开放和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中国人民。改革开放是指路明灯,勤劳的中国人民是主力军。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争议的热点围绕姓“资”还是姓“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使一些人敏感的认为是资本主义,这些观点的出现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巨大的挑战,这是对中国走的道路的质疑,在这个时候,邓小平站了出来,他的“三个有利于”解开了疑惑。“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的发展,离开这三个方面根本不可能前进,原地踏步,相对而言就是在倒退了。

我的体会:

当我读到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时,我意识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是历史性的,没有人可以质疑。没有这位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中国社会在黑暗中摸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时间还得延长半个世纪乃至更长,才有可能达到今天的发展水平。

也许还会步东欧各国的后尘,半个世纪都是奢望。另一方面,我钦佩邓小平同志的思维方式。一个时代对人思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及其稀少的,而成功的思维方式更是在几十亿分之一的概率以下。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经的几个思想大转变的时代也就屈指可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这些都是挑战一个时代的惊天巨变。挑战一个时代的思想,在提出的时候就注定倍受争议,因为其与已经形成的惯性思维相冲突了,纵使其思想是先进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也是进行了上百年。邓小平的主张,虽不能和前两者作比较,但立足中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是惊鸿一笔,“三个有利于”直接堵住悠悠众口,三十年的发展成果也进一步证明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

被称作总工程师,是因为邓西平同志的目光看到了一百年以后,一个世纪的发展战略,足够中国从弱小走向强大,再将重担交给后来者,为国家做到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启发:我辈当自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得更稳,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我们这一代90后是时代的宠儿,是祖国未来的脊梁,是下半个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的主人。建设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家园,我们必须要有能挑起大梁的肩膀,让中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不管思想如何转变,自身强大方能屹立不倒。

屈辱的过去给了我们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警告。历史决不能重演。

南巡讲话读后感 篇4

多计划、多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如说,87岁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指出了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道路。确实,我们的国家按照这条路坚定的走了二十多年,这也是我们发展最快的二十多年,跟种各样的经济成就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当我们应记住带领我们走上这条路的老一辈改革家们。

第二,发展的平衡,人民收入的分配

资本主义一大诟病便是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我们社会主义力求构建人人平等的社会,但是在新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沿海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内陆地区很难跟上发展的步伐,地区发展不均衡,人民收入不平等势必会造成社会的不稳的。从邓小平当年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他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解决办法。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概念就是这样提出的:有的地区有先发展的条件,有的地区发展缓慢,先发展的地区带动后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如果富起来穷起来,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制度应该也可以避免两极分化。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在先富起来的地区多点创利、多点征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

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研究。可以想象,当我们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时,应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突出解决。当时,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大力扶持欠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一句话,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贫富差距问题。

如今我们看来这是多么伟大的构想啊,但是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社会并没有像当年所期待的那样均衡的发展下去。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差异、收入分配不均、社会阶层固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问题。我不认为这是邓小平20年前没有想到的。这也是改革开放20年来最大的错误。

究其原因,我想是后来的继任改革者没有坚持当年所定下的计划——在某些区域发展的一定程度后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然而这些年我们的策略却是发达地区尽可能的吸收一切优秀资源最大化的发展,对

它对我国其他地区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很小,积累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一个重点,也是今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

第三点,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把握机会

还有一个关于机遇的观点,我和邓小平同志有着深刻的共同点。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要勇于抓住眼前的机遇,有紧迫感,错过可能是一生的遗憾。他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啊,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也是一条永恒的真理。俗话说得好: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机会一向是稍纵即逝的。

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那个时代的中国没有人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真正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个世纪**十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纷纷产业升级,大量的制造工业被人力资源丰富的中国所承接,这也正好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大力吸引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结合我们自身人力低廉,市场庞大的优势,很快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一步踏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这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没有当时把握机会抓紧时间埋头苦干的领导精神,这些机会很可能被当时距离国际市场更近的东南亚和印度抢走。

必须说,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一个漂亮举措。

1992年初,87岁的邓小平在南方发表的一系列讲话,驱散了改革过程中的阻力,使中国人民重新对改革充满信心,确保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提升不用再次强调,而它的出发点,它的构想如今我们可以在《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看到,这绝对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去细细品味,认真思考,这不光是国家的历史,更是国家的未来。

南巡讲话读后感 篇5

1992年12月,邓小平被英国《金融时报》推选为“1992年风云人物”。这项荣誉授予邓小平,是因为他88岁,没有任何官职,但它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相当严峻。国际上矛盾错综复杂,风云变幻莫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世界的巨大变化和重组对中国产生了令人震惊的影响。

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

中国今后怎么办?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起来,推开共识,理顺船头,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引向了光明的彼岸。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访问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俗称南巡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至今时髦的话也出自南巡讲话。邓小平说:“要注意济经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姓“资”还是“社”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姓资姓社问题上一锤定音,不但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步伐,也加速了对内开放、对民企开放的步伐。

“一个中心”即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谈话的灵魂所在。只有有扎实的路线和政策,才能快速正确地发展。

邓小平也指出:“当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

南巡讲话关于法制的问题更是之得我们去思考。试想,想发展,想发展,没有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前景如何?邓小平说:

“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的来说,这次南方谈话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是没有出路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改革开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丑恶的现象,比如吸毒,**和经济犯罪。所以很多老一辈很是不满小平的改革,可在严打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有所好转,而且在开放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也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很多事情需要实践来证明,当然实践证明小平的理论和实践都是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人民的。

南巡讲话,针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思想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中国的实际,总结了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市场经济论、“三个有利于”论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大向前推进。这实际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

小平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他还说:

“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小平也说了:“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还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小平的话总是有前瞻性和致命的准确性,这些既实在,又精辟的话,让我听出了这位老人决心,也让我感觉到了国家对改革开放的信心。

现在的我们正享受着小平改革带来的好处,从温饱到小康,从初级小康行进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我们正一步一步的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前进着。经济的崛起,地位的提升,那个现代化的建筑标志着小平的远见卓识。

都说小平是总设计师,不错。但我觉得他更像是大船上的舵手。他打破了一艘刚刚经历过灾难、不久因海上恶劣天气而迷路的船只的原始航道,驱车驶离大雾。他看到了能带来光明和指引的太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