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学教案必备5篇

08-12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写好一份优质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做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进小学教案必备5篇》,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走进小学教案 篇1

首先,题目村居意境。学生接触到的首先是题目。一个村居会令孩子们浮想联翩。会想到青山、绿水、树林,会闻到花香,会听到鸟语、泉声有了这个情感体验,对于走进辛弃疾所要描绘的世界是大有帮助的,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孩子在读时更多的是一种比较,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读来则更多的是一种向往。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便形成了。

其次,无赖中真情。

无赖二字应该说是这首词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表面上的贬义却恰恰显示了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在对这个词的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达到对词的理解。但是词人到底是喜欢小儿的什么?他的可爱、天真、无忧无虑(这可以结合辛弃疾的心境来看),还有剥莲蓬的专著(因为在孩子的眼中这也是他的工作)。

再者,对最的关注。我们注意到词人对小儿的喜爱,往往会忽视词人对大儿、中儿的情感。大儿、中儿都在劳动,按照我们传统的看法,他们应该是值得赞扬的,其实辛弃疾对他们感情已经通过一个最字展现了出来。词人是喜欢大儿、中儿的勤劳的,但是他们和小孩来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稍加点拨学生就会理解。这样就不会产生误解了。

最后,醉中的多角度理解。在教学参考中,醉的解释是喝醉的意思。但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学生却给了我不同的答案。学生认为醉是陶醉,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这样的理解未尝不可,因为诗歌本来就有自己的不确定性。

诗词歌赋中的许多字眼往往是作者反复推敲所置,蕴涵着作者的无限情思,不妨我们也来推敲一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走进小学教案 篇2

课文《半截蜡烛》(苏教版)描绘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紧张。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中的两个小片断: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蜡烛越烧越短,秘密即将暴露,伯诺德夫人的心情紧张到了极点。成功的心理描写渲染了可怕、恐怖、紧张的气氛。

那什么是心理描写呢?像课文中这样,直接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活动的方法,就叫做心理描写。

其实,我们也有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能够刻画好人物的心理,敞开他们的心灵。下面请看黎黎同学写的《第一次播音》(片段),看看播音前的我:

今天就第一次播音了。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不知怎么搞的,我忽然紧张起来。呀,这里真静啊,静得仿佛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能读好吗?千万要读好啊!

这一段是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人物内心的真实独白:忽然紧张七上八下我能读好吗千万要读好啊等词句,生动细致地描述了一个刚刚走进播音室的小播音员的紧张心情。

走进小学教案 篇3

活动内容:教科书p48走进乡村。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2、通过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从中能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3、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学生间要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材与学生:

教材设计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图画中绿划茵茵、解花盛开的小村庄,一条小河静静地从那流过,孩子们开心地玩着,处处流淌着大自然的美。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同时,在生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教学重点:

会看图提出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潺潺的河水从那儿流过,一片片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翻滚,几只欢快的小鸟在树林的上空自由地飞来飞去,真美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就随淘气和笑笑一起走进乡村,去看看吧!(板书:走进乡村。)

二、结合图中情境,进行探究学习。

(一)方向与路线。

1、观察挂图,理解图意。

师:仔细观察,小村庄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小村庄里有果园、文化站、学校、小树林、小桥、苗圃、麦地、商店、还有小华家和养鸡场。

师:真能干,他观察物体非常有序。

2、说相对位置关系。

①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个景物,自己说一说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老师最喜欢)

②师:和你的同桌小声、流畅地交流。

③组织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

3、小桥的八个方向。

师:我和他一样,也很喜欢小桥。因为小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它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你能说说它的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景物吗?

4、小华上学的路线。

①师:小华家就在小桥的东南面,小华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她可能干了,每天都自己背着书包去上学,请你们猜一猜他从家到学校是怎么走的呢,也就是说他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什么呢?请打开课本48页,自己小声地指一指、说一说。

②师:把你的想法小声和同桌交流。

③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全班汇报,学生说)

生1:小华先从家向西走到养鸡场,再从养鸡场向北走经过小桥到文化站,最后从文化站向东走到学校。

师:你还有不同的吗?

生2:小华先从家向东走到小河边,向西北方向走,经过小桥,再向北走到文化站,最后从文化站向东走到学校。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两条路线找得很好,但是小华为了安全,上学都是走的这条路。

5、去果园和养鸡场。

师:淘气和笑笑参观完小华的学校,为了节约时间,准备去先去果园,再去养鸡场。(课件)

你能说说他们的参观路线吗?请小声地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小结:刚才小朋友们在游览小村庄的时候,运用方向和路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真不错!

(二)、参观果园。

1、我们随淘气和笑笑来到果园,看!果园里的苹果都熟透了,装好箱正要运到城里去呢。

①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每辆车最多运8箱,机灵狗调查得出每辆车最多运8箱。一共有22箱。(板书)

师:真好,算得真快!请把算得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同学们用巧妙的算法得到一共有22箱苹果。

②师:那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A、生:至少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归纳:实际上都是求22里面有几个8?那该如何列式?228=2(辆)6(箱)

答:至少要3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师:为什么要3辆车,而不是2辆车呢?

B、师:除了这,还可以怎样提问?(一辆车至少几次才能运完?)又该如何列式?

228=2(次)6(箱)答:一辆车至少3次才能运完。

(三)、参观养鸡场。

走出苹果园,淘气、笑笑和机灵狗高高兴兴来到了养鸡场。一到养鸡场,他们的眼睛都睁大了,哇,养鸡场的鸡真多啊!

①淘气作了一次小调查,他调查发现了什么呢?

生:淘气调查发现这个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1040只。

师:根据这个调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这个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1040+120

生2:母鸡比公鸡多多少只?公鸡比母鸡多多少只?1040-120

②师:不仅如此,他们还对四天的产蛋情况还作了一个详细的记录。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和鼓励他说完整的话。)

生1:我知道了21日产蛋908个

生2:我知道了22日产蛋最多,23日产蛋最少。

③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一生提问。其他孩子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其中很多你们都会自己解决,对吗?

④师:那好,现在我来考考你们,请准备好铅笔,只列式,不计算。(听明白,再列式)

⑤师:(常识的加入)好了,现在我要请小朋友们根据淘气和笑笑他们的调查,估计一下,这个养鸡场一天最多可能产多少个鸡蛋,说说你的理由。

三、总结。

今天,我们和淘气笑笑一起游览了小华美丽的家乡,小朋友们不仅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而且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真能干。其实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只要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相信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四、和父母交流。

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小朋友一定很想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在学校有哪些收获。现在就请小朋友走到家长面前说一说:1、你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2、最喜欢的一次数学活动;3、运用已学的知识你解决了生活中的哪些数学问题。

走进小学教案 篇4

一,背景分析:

随着六一节的来临,孩子们离开幼儿园的时间也是越来越近,许多的家长在为孩子入学做着各种准备。受到家长的影响,孩子之间的谈话也会围绕着这一点。有些话题是围绕着将来要进什么小学:有六师附小、有洋泾试验学校、还有罗山小学等等;有些话题是围绕学习用品的准备:我的书包买好了,是粉红色的、我的铅笔盒子是椭圆形的、还有些话题是关于上学之后究竟要带什么,这个话题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议,可以带的.不能带的..大家七嘴八舌,究竟可不可以带呢?上小学究竟要带写什么呢?围绕这个问题,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走进小学。

每一个孩子都要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也将成为他们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大班幼儿的学习应该是在自然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而《走进小学》是幼儿人生必经之路,也是他们应积累的生活经验,况且班中有部分孩子的哥哥姐姐已经是小学生了。他们有了相关的经验,因此,我们开展这样一个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活动对小学生活有所了解,使幼儿自然的于小学教育有所衔接,激发他们入学的情感体验。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对新的生活充满向往和好奇,并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入学的心理和生理准备。

2,知道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了解小学生所必须准备的各种用品,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3,体验幼儿园的快乐以及对老师、阿姨、小朋友的情谊,并用各种形式表达。

三,主题活动内容、要求和方法

活动

内容活动要求活动方法特别的参观初步认识小学的环境,了解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内容。

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神秘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心里准备。

1,与洋泾试验学校进行联系,请小学配合做好相应准备。

2,集体活动一样不一样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我眼中的小学,表达成为小学生的向往,能大胆表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

1,收集有关小学生活的图片。

2,集体讨论

3,总结离园

话别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小朋友等感激之情。

懂得身边的人曾为自己的成长默默奉献,应该把他们铭记在心。

1,事先准备各种不同的材料

2,小组活动。

3,送感谢友谊互联网对毕业离园后与同伴保持交往充满渴望。

知道与同伴保持联系的常用方法,并互留联系用的信息资料。

1,事先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地址,电话号码等。

2,集体活动。

3.相互赠送亲亲密密全家福。

1,用绘画的方式,夸张的表现自己或他人的外部特征。

2,体验和大家在一起的亲密感,增加集体归属感。1,美好的会议

2,绘画所用的工具

3,集体活动毕业诗感受诗歌中对幼儿园、对老师、同伴的依依不舍的情感。

把记忆最深刻的人或事编入诗歌中,并能有感情的朗诵。1,准备一只挂钟

2,倾听毕业诗

3,忘不了

4,说句悄悄话。毕业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抒发与老师、小朋友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感受乐曲A,B,A的曲式结构,用不同的情绪表现不同的乐段。1,有感情的朗诵毕业诗

2,学习歌曲

3,分段跟唱

4,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毕业

典礼参与筹备和组织毕业典礼的活动,增加小主人意识。

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以及与老师,同伴之间的情谊,并用各种形式表达。1,师幼,家长共同布置会场

2,园长,幼儿,家长代表发言,并请家长代表向幼儿园赠送锦旗

3,幼儿用各种形式表演

四,主题活动评价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教师能按照幼儿的兴趣调整环境和提供的材料,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不断探索,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

(一)评价要素

1,幼儿对了解小学生活的探索兴趣

1)参观了小学,知道一些小学生活;

2)能区分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之处;

3)学会运用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并能说服他人;

4)学会按照各类用品的不同功用进行简单额分类。

2,能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对老师、阿姨、小朋友的情谊。

1)运用歌曲、诗歌、舞蹈等形式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2)学习使用科技产品对自己所留恋的人和事进行留影;

3)运用绘画、小制作等方法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情感;

4)能较好的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事先预定的目标。

(二)评价方法

1,激励评价观察幼儿的活动,适时地给予幼儿一些鼓励,肯定幼儿的发现,推动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2,图片、资料、作品展。幼儿收集并制作的各种作品,使幼儿获得成功得体验,增加自信心。

3,文艺会演。在毕业典礼上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阿姨、小朋友的情谊。

五,附录: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一:文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二:入学用品

目标:1,通过讨论知道学生需要准备的各种用品及其名称。

2,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准备:相应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游戏用品等等。

相应汉字卡

在桌面上划分相应的格子,预备划分条

过程:一、选择入学用品。

小朋友们马上要上学了,爸爸妈妈早早的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用品。现在请你们来挑选一下,哪些用品是你上学后必须准备的?

1,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挑选,并把它们放在桌上。

(提醒幼儿爱护用品,能轻拿轻放。)

2,请小组代表发言:哪些用品是上学需要的,为什么?

(请幼儿大胆的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3,幼儿把剩余用品放在桌子底下

二,学习各种用品的归类,并给予恰当的名称。

1,上学要准备这么多用品,请你们根据它们的相同之处,来分分类。

2,每组幼儿合作对不同的用品进行分类。

3,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

4,铅笔、橡皮等都是什么时候使用?(学习时),

所以我们称它为学习用品,那么,其它用品什么时候用?称为什么用品呢?

5,幼儿讨论,并给予其它用品恰当的名称。

三,活动延伸

1,这么多的用品如何放进书包?

2,大家都想说,那么我们下一次再来讨论。

活动三:离园话别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小朋友等感激之情。

2,懂得身边的人曾为自己的成长默默奉献,应该把他们铭记在心。

活动准备:数码照相机、录音磁带、各种彩色纸,纸盒、本子、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上次活动我们已经讨论出各种感谢幼儿园、感谢老师、阿姨、小朋友的方法,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准备了所需要的材料,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去做一做、说一说

二,幼儿操作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给予适时帮助。

三,请各组代表介绍你们的方法。

四,送感谢

鼓励幼儿能运用真挚的语言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走进小学教案 篇5

走进小学

活动目标:

1.观察和发现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常规。

2.积极向往小学生活,萌发要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事先先联系大荆小学谈妥有关事项。

活动地点:

大荆镇第一小学。

活动过程:

1.幼儿从幼儿园走到大荆小学,教育幼儿要遵守纪律,过马路不要东张西望,做个守纪律的好儿童。

2.幼儿进入大荆小学,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如:(1)在参观过程重要仔细看,不离开队伍。

(2)不能大声说话,影响小学生学习。

(3)爱护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踩草坪。

3.带幼儿参观学校的环境:认识与了解教室、操场、厕所、图书室的具体位置,知道这些地方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4.参观一年级的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让幼儿对小学生该怎样学习有所了解,激发幼儿进入小学的愿望。

5.与小学的老师、哥哥姐姐们告别,安全回到幼儿园。

延伸活动:

1.表达与交流:

(1)你在小学里看到了什么?

(2)该怎样做个小学生。

2.表达与创造把自己在小学里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最深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走进小学教案必备5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走进小学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