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08-16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小学语文教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  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篇2

在教师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一个学习钓鱼的儿童的天真、自然、快乐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这个儿童的喜爱之情以及愉悦的情感。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一切又都是新鲜的,还记得你们初次学习事物的场景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同学积极发言)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你们学习的精神也是旺盛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看这位小朋友,他呀,也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小孩儿。(板书:小儿垂钓,胡令能)

(1)同学们翻开书本,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

(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稚”和“蓬”两个字检查读音并强调结构书写。

(3)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同学们归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

明确:一个学习钓鱼的孩子,向路人遥招手,怕惊吓了鱼儿。

(1)诗中极力塑造了一位儿童的形象,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1、仔细阅读诗歌前两句,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儿童外貌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明确:蓬头――不打扮的自然形象;稚子――天真的孩童(同学举手发言)

2、那儿童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圈点勾画关键词语。

3、出示书中的配图,进行想象,用词语概括儿童形象。然后同学大生齐读前两句。

(2)我们都能亲切感受到儿童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大生齐读最后两句诗句。

明确:怕路人惊吓了鱼儿,远远的打招呼给路人,让路人小点声。

(3)那同学们觉得那个字用得好啊?为什么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遥”,将儿童小心谨慎的样子十足的展现了出来。

(4)那路人又因为这个而不高兴吗?(没有)那路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5)那位同学能够读出这种感觉,请同学进行朗读,并进行表扬。

(6)在一起大声读课文,然后进行联想想象,结合图片能够诵读诗歌。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儿童的诗歌,虽然说唐诗很多,但是描写儿童的还是很少的,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首描写儿童形象的诗歌,我们下节课做分享。

整首诗歌的教学中,深刻把握了学生的直观特点,在解决了笔画和结构比较难的生字词后,通过老师范读,进行初次感受,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刻把握了朗读、诵读、配图诵读的多种方式,能让同学们能够尝试初次在课上进行诵读。另外我也将整首诗歌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形象上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在这方面讲解的比较细致。但是可能是因为课上过多的时间留给朗读和诵读,导致后面的小结比较仓促,使得整个教案头重脚轻,这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使得本课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所积累的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粉笔》这首诗。

学习重点:

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粉笔》这首诗。

(根据儿童喜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在猜测中体会一种会读诗的成就感)

1.出示五幅图画:①老师在课堂上;②老师在办公室备课;②老师给后进生补课;④老师走进了小朋友的家;⑥老师和学生一块做游戏。

2.引导看图说话。图画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现出来,争取说得跟别人不一样。

3.句子浓缩成诗。比较、评价哪位同学写得更有诗的味道。

(运用画面把教师工作的情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记忆。接着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画面,并相机引导形成诗歌语言,在此过程中促进思维的“诗化”。学生在创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诗”的语言)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一位可敬的老师。(穿插讲解我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教师节就要来临,请大家帮助我作完一首诗献给他。

咱们选择其中一小节填写诗句,准备献给我的那位可敬的老师。

1.引导: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或学生上讲台书写)

2.为什么这样比?看三分钟内谁写得多。

3.反馈交流评价。

4.把散乱的内容拼成组诗。

(组合创诗的设计,极具开放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力,用“诗性”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合诗时,合作者必须考虑前后内容是否相连,朗读起来是否合拍等,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对话韵的敏锐感觉极有益处)

2.摆擂台自由解读诗,如果觉得自己已学懂了,可以上讲台做解诗的小老师。

3.由座位上的同学向解诗的小老师发问。

(教育的本质回归意味着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设置多元解读这个环节拓宽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刺激学习主体自身弹性思维的持续发展,促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突破,不断创造,以彰显个性。摆擂台这种形式挑战性极强,相信学生为了成为“擂主”,会调动所有感官去品诗)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 尝试用诗歌的言语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2. 用个性花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所积累的诗。

3. 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用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 .粉笔》这首诗。

学习过程:

猜猜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你们怎么猜出来的?(板书课题:献给老师的歌)

(根据儿童喜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在猜测中体显会读诗的成就感。)

二、看图说诗。

1.出示四幅图画:①老师在课堂上课;②老师在办公室办公;③老师给后进生补课;④老师走进了小朋友的家;⑤老师和我们一块做游戏。

2、引导看图说话。图画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现出来,要求说得跟别人不一样。

3、句子浓缩成诗。比较、评价哪位同学写的更有诗的味道。

(运用画面把教师工作的情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回忆,接着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言语表现画面,并相机引导形成诗歌语言,在此过程中促进思维的“诗化”,学生在创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诗”的语言。)

三、选择填诗。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这么一位老师,(穿插讲解我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教师节就要来临,请大家帮助我做完一首诗献给他。

三、创作组诗。

1、引导: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或学生上讲台书写)

……

2、为什么这样比?看三分钟内谁写的多。

3、反馈交流评价。

4、把散乱的内容拼成组诗。

(组合创诗的设计,极具开放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学习个体充分调动联想与想象,用“诗性”的言语发表自己的见解。 组合诗时,合作者必须考虑前后内容是否相连,朗读起来是否合拍等,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连贯性、对语韵的敏锐感觉极有益处。)

四、多元解诗。

3、由座位上的同学向解诗的主人发问。

(教育的本质回归意味着尊重与发展个性生命。设置多元解读这个环节宽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刺激学习主体自身弹性思维的持续发展,促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突破,不断创造,以彰显个性。摆擂台这种形式挑战性极强,相信学生为了成为“擂主”,会调动所有感官去品诗。)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所积累的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粉笔》这首诗。

学习重点:

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黑板・粉笔》这首诗。

(根据儿童喜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诗兴趣。在猜测中体会一种会读诗的成就感)

1.出示五幅图画:①老师在课堂上;②老师在办公室备课;②老师给后进生补课;④老师走进了小朋友的家;⑥老师和学生一块做游戏。

2.引导看图说话。图画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现出来,争取说得跟别人不一样。

3.句子浓缩成诗。比较、评价哪位同学写得更有诗的味道。

(运用画面把教师工作的.情景展现在大家眼前,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记忆。接着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画面,并相机引导形成诗歌语言,在此过程中促进思维的“诗化”。学生在创造中感悟到什么是“诗”的语言)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一位可敬的老师。(穿插讲解我们之间感人的故事)教师节就要来临,请大家帮助我作完一首诗献给他。

咱们选择其中一小节填写诗句,准备献给我的那位可敬的老师。

1.引导: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或学生上讲台书写)

2.为什么这样比?看三分钟内谁写得多。

3.反馈交流评价。

4.把散乱的内容拼成组诗。

(组合创诗的设计,极具开放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充分调动想像力,用“诗性”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合诗时,合作者必须考虑前后内容是否相连,朗读起来是否合拍等,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对话韵的敏锐感觉极有益处)

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观察顺序来观察人物,并用一段话写出来。

2.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3.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重难点

把自己想说的话比较清楚、明白地写出来,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乐学善思办法

学生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关系,为铺垫。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上一节课,希望我们合作愉快,首先请欣赏老师带来一首小诗歌。(播放音乐)诗人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老师的爱,歌手可以唱歌,那么,我们却可以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来描绘心目中的老师,对吗?今天我们来完成语文七色光六的一写人的《我的老师》。(板书《我的老师》)

二、指导

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到了哪位老师?用一两句话来他(她)。

2.生读本次习作要求。(课件打出要求)

(1)你的老师长的什么样?

提示词:鼻子、眼睛、嘴、皮肤、头型等。

(2)你的老师身材怎么样?

提示词:高、矮、胖、瘦、苗条等。

(3)你的老师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

3.教师指导学生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5.教师读《我的老师》,和大家共同欣赏。

6.教师提示学生文时要加入自己的感情,会使有声有色。

7.刚才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赛说会,你们个个说的精彩,接下来,你们就拿出笔,把你们说的工工整整写下来,但一定要注意。

生齐读:抓住人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表达你的情感。

三、学生

抓住一方面或几方面写下一段话,然后共同欣赏。

四、欣赏

一名学生读全文,两名学生读片段。

五、教师

同学们,通过此次课,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同时也写出了很的作品,下节课,我们还是以“我的老师”为题,开一个展览会,希望同学们课后将你的反复朗读,仔细修改。然后展示,好吗?

板书设计:

抓住人物特点

按照一定顺序

表达你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 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 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在你们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的老师?

2. 学生畅所欲言。

3. 揭示课题。

4. 学生读题后,就题质疑。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开课导题,尊重学生,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释放学生表达的愿望,为学生就题质疑做好铺垫,让学生的思维发展从问题开始。】

二、 携问会文,走进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1. 学生带着问题放声自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这位好老师,并圈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2. 读后汇报交流。

(1) 小组交流圈画的词语。

(2) 指名学生把圈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 读读写写,熟悉词语。

4. 考查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程度。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你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3)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携问入文,引领学生切入主题,让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感悟课文内容,初步走近怀特森先生这个人物。】

三、 精读会文,走近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1. 多媒体出示:(xd63.cOm 心得体会大全)

当我读到( ),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位(

)的老师。

导语: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问题,再次细细品读课文,真真切切走近这位好老师??怀特森先生。

2. 学生尽情读文,并做批注。

3. 个性表达,燃情导读。

(让学生畅意表达,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灵活展开教学,努力使课堂充满灵动。)

4. 提炼文本,升华理解。

(1) 课件出示:

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都不会忘记( )。

(2) 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走近课文,走近主人公,让学生换位体验,对比感悟,读评析渗,让情感态度和价值感渗透到潜心会文中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读书中、辩议间自然产生涓涓流淌。】

四、 延续话题,赞美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1. 这位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的老师?为什么?

2. 真情表白。

(1) 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

(2) 二十年后,你或许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想起怀特森先生当年的教诲,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3. 课件播放:伽利略挑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

(1) 你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吗?看了故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 生谈感受说启示,师相机介绍伽利略,以增进学生对他的了解与崇敬。

4. 你有过挑战,挑战教材,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情到真处本自流,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及时进行提示、指导,让学生语赞怀特森先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努力实现个性化阅读。】

五、 真情感言,情洒的老师

1. 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颇深,请为此写几句学习感言。

2. 学生展示真情感言。

【设计意图:让读与写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六、 激情延伸,感怀自己的老师

回忆教过自己的老师,哪位最令你难忘?是他的循循善诱,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是他父母般的爱心?……课后请你自拟题目,也写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激发对生活情感的认识,提笔感恩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很好地实现了一次历练文笔的情感表达,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追求。】

七、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零分?

怀特森先生 的老师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看就知道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喜欢《小学语文教师教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语文教师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