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学习计划(汇集5篇)

08-17

你需不需要搜集一些范文呢?处理文档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学术界对范文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篇“地理学习计划”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独家推荐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地理学习计划 篇1

1.概念 2.优点 3.数据分类 4.工作流程 5.基本构成 6.主要功能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GIS )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1)空间数据:反映事物地理空间位 置的信息(如城市的经度、纬度)

(2)属性数据: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反映事物其他特征的信息(如城市人口、经济总量)

4.工作流程:信息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输出→模拟结果和决策方案

7、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模拟结果等

①、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城市防灾减灾:

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

①同心圆模式:特点: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②扇形模式:特点: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分布;③多核心模式:特点:城市围绕不同核心发展,形成多个核心模式 ④“田园城市”模式

地理学习计划 篇2

一、研读考试说明,明确高考方向

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分析,“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理念不变。对比往年考试说明基本相同。因此,推知今年文综地理试题大体的趋势和特点:

(1)题型、难度保持稳定。学生备考时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例如基本概念辨析、地理基本原理、地理事物成因分析、区位特征等。

(2)试题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知识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融会贯通。

(3)强调试题形式的多样化和时效性。学生要留意热点问题,贴近生活。

二、知识重组,掌握主干知识

区域地理和地图,是命题出发点和归宿,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

(1)自然地理主干知识:

① 地球概论知识(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等);

②大气(垂直分布、热力原理、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气候等);

③海洋与陆地(盐度、洋流、板块构造理论、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水循环、自然带等);

④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矿产、能源类型与分布、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2)人文地理主干知识:

①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模式、再生产类型、人口迁移、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等);

②城市(城市区位、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各功能区等);

③农业(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粮食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④工业(工业区位、工业区、产业转移等);

⑤交通(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的点和线区位条件)。

三、重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区域地理从三个方面学习:

(1)地理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交通位置、范围);

(2)自然地理(地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等);

(3)人文地理(人口、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旅游等)。

世界地理有十三个分区,中国地理有四个分区,每个区域都覆盖了经纬度定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关知识,滚动式学习,不间断重复,可更好提高复习效率。

四、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加强解题针对性训练

(1)回顾错题本,做好查漏补缺环节。反思错题的原因,熟悉相关知识点,回归教材,提高相应考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材是高考试题的母题,无论高考试题如何创新,地理最基本的原理不变,因此要熟悉教材,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复习。

(2)学生答题技巧的具体指导:

学生做主观题时:

① 规范书写,注意答题的顺序,要有关键词,确保陈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②语言要精练,简明扼要,紧扣中心,直奔主题;

③明确地理概念,清楚试题考查内容,是避免答题方向出错的前提;

④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材料和图形、图例、注记,提取相关信息;

⑤模糊答题,回答问题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可以适当模糊,避免丢分。

(3)熟记答题模板(特征类、原因类、评价类、比较类、判断类、措施类、意义类模板等)。提高得分率,认真审题,寻找题目中心词,回答内容词,对接相应模板。

(4)后期复习要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相结合。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知识结合;雾霾与环境知识结合;一带一路与区域开发相结合等。

总之后期复习除了比对知识掌握和应用外,还比心态和综合素质。一份高考试卷知识覆盖面是有限的,不可能包含所有知识,因此高考考场更重要比的是细心,谁的失误更少,谁就是考场上的黑马,调整心态,轻松面对高考。

地理学习计划 篇3

1.能利用地理数据、图表之间的互相关系去发现相同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去把握不同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重视“图文转换”的思维训练。

2.高三文综地理第一轮复习能阅读、理解、选择和使用地理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和解释相关问题。

3.能通过地图、图表、各类景观图、示意图、曲线图等直观知识载体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寻找规律,探究原理。要能应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4.能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不仅要了解是什么(地理事象),更重要的要懂得为什么(探究原因),还得研究怎么办(改进措施)。

5.高三文综地理第一轮复习能根据地理事实材料出科学和有效的判断、归纳和推理,重视思维个性的培养和逆向思维的训练。

6.能正确评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增强现代人的意识,顺应“知识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时代要求。

7.能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重视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和世界的前途命运。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若:①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968OK.com OK语录网)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为纬度数)。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

地理学习计划 篇4

地理学习计划

地理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中较为受欢迎的学科之一,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社会环境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在现实中给我们提供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你想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那么以下的计划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概述

本次地理学习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步了解、深入研究、应用实践。在每个阶段,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二、初步了解

在初步了解阶段,我们主要的目标是熟悉地理基础知识和各种专业术语,并了解地球的形态、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内容。在此阶段,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地球的形态,掌握经线纬线、地图、地球仪的使用方法等。

2.了解地球上各大洲的位置、面积、人口、文化历史等信息。

3.掌握自然资源铁、石油、气体、水、土地等的产量、分布、利用、现状等情况。

4.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天气现象、如洪水、干旱、地震、火山喷发等的成因和影响。

三、深入研究

在深入研究阶段,我们将持续探讨地球、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内容。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深入研究各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经济条件,了解人口增长、就业、贫富差距等问题。

2.研究各国家的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其环境和社会问题,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3.探讨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和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4.研究城市规划和环保方案,了解城市生态和文化发展,探索未来城市的设计和建设。

四、应用实践

在应用实践阶段,我们将学以致用,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地理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设计并实施一个环保项目,探究环保措施的成效和可持续性。

2.以某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调查和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

3.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环境、人口、文化及经济,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4.以电子地图或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为基础,制定一份综合分析报告,分析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五、总结

通过这个地理学习计划,我们将学习到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希望大家能够享受学习过程,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地理学习计划 篇5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相信《最新地理学习计划(汇集5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地理学习计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