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时间教案汇集

08-18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计算时间教案”,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还请收藏本网页网址与他人分享!

计算时间教案(篇1)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1) 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2、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1)学生尝试练习。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

3、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4、教学例2。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1)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5、生生互动:

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的学生帮忙算一算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 ,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8时40分再加上( )就是9时。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4、下面是小明周末下午的时间安排表。

2:30-2:50做作业 2:50-3:30 看电视 3:30-5:30 画 画 5:30-6:00 吃晚饭

2)画画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吃晚饭后还可以玩2小时才睡觉,他应该什么时候睡觉?

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计算时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2、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2、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或商的方法。

学生准备: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出示主题图及题目: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12×25”中,我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数进行改写。

……

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是了不起!

师:计算“12×25”时,谁有妙招教给大家?谁能帮忙解决刚才同学们遇到的难题?

小组1:我们组能帮忙解决第一个难题。只要记住以下几组常见凑整的数就容易了:5×2=10,25×4 =100,25×8=200,125×8=1000……

计算“12×25”时可以为25找朋友4凑整,就是把12改写成3×4,即:

师:集体的力量真大,把这个难题解决了。真羡慕你们的小集体!

小组1: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把12改写成4+4+4:

小组3:我们组也还有一种方法,把25改写成5+5+5+5+5:

……

师: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同学们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打倒了学习上的“拦路虎”,个个都是好样的!

师:光学不练假把式!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计算这两道题。

计算时间教案(篇3)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1、出示例1: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

(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⑴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

计算时间教案(篇4)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目标:通过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及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数学思考: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解决问题: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体验具体时间的长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

4、情感与态度:通过时间的计算,了解经过时间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要点扫描

1、课标解读

数学教学活动是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加以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中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本节课是学生对时间的知识已有所了解,但要求某一段经过的时间确实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2、内容分析

本内容在教材的第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例1及“做一做”第1题,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再通过例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例2编排的是学生早晨上学的情景,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离家,7: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时间单位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难点是时间单位换算。教学关键是理解时间单位进率。

3、学情认识

学生已认识了时、分、秒之间的60进制关系,为本课学习例1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因为学生以前学习的内容中大部分是十进制,从来没有接触过60进制的互换,所以在单位互换及计算某一段经过的时间出错较多,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应用教材提供的多种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时间的计算。

4、学法点拨

在教学时应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交流换算方法。这样既使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的基本方法,又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从7:30到7:45分,过了多少时间,就是钟面上从几走到几,走了几大格,可以推算出走了几分钟。

其次,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平时上学的时间,看图说说你平时的上学时间,更能体会到某一段时间的长短。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1、课件一只,内有例1、例2教学时的有关内容。

2、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自制的针面。

教学途径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呈现信息。

工人文化馆前面贴着这样一只广告

今晚电影:智力大世界

放影时间:晚上7:30-8:40

票价:35元

从这只广告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能提出哪些问题?关于时间的应该是哪一条?放影的时间是多长?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计算。

【设计意图: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引入一则学生富有兴趣的广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探索 形成算法

1、复习。

小朋友,时间单位的进率非常特殊,那么你能说说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1小时=60分,1分=60秒。

2、教学例1。

小朋友,既然你已经明白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那么2时=( )分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先请你独立算一算,再集体交流。

交流算法:

(1)因为1时是60分,2时是60加60,等于120分。

(2)2时=60分+60分

(3)2个60是60×2=120(分)(如果有这样的说法,教师要表扬)

3、试一试。(课件出示) 3时=( )分 2分=( )秒 4分=( )秒,

做完后交流算的过程。

4、教学例2。

(1)初步感知算法。

用课件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上学过程,然后用钟面上时间说说这段时间的经过。

(2)教师在钟面拨出:7:30~7:45两个时刻。

(3)小组合作计算“7:30-7:45”的这段时间的长短。

(4)交流。

①因为这段时间都是7时多,只要45-30=15(分)

②因为7:30是时针过了7,分针多了6大格,7:45分时针也过了7,分针多了9大格,分针从6到9经过了3大格,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所以3个5相加就是15分,即:5+5+5=15分。

③分针从6走到12刚好是一小时的一半,是30分,从6走到9又是30分的一半,所以是15分。

④可以是续数法:31、32……45是15分钟。

5、得出求某一段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小朋友,要计算经过了某一段时间,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1)先读出或写出开始的时刻,再读出(或写出)结束的时刻,然后把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2)先看开始时间的分针、时针,结束时候的分针、时针看看走过了几大格几小格,然后根据1大格,1小格表示的时间,再算出这段经过的`时间。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同学生们,你喜欢用哪一种呢?

6、试一试,计算下面时间。

(1)从3时15分到3时35分,经过( )分。

(2)从5时35分到5时50分,经过( )分。

(3)从7:50分到8:00分,经过( )分。这一题你是怎样算的?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因为8:00我可以看作7:60,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是7时多,所以计算方法是:60分-50分=10分)

7、复名数的换算。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计算了某一段的瞬时时间,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换算复名数的时间单位呢?2小时36分=( )分,你是怎样想的?(先算2小时是120分再加上36分,就是156分)

3分36秒=( )秒,先请你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的插图,课件的放影,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培养学生从所提供的资料中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掌握求某段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知识 实践应用

1、填一填:

1时=( )分 2分=( )秒 60秒=( )分

60分=( )时 75分=( )时( )分 180秒=( )分

2、从8时15分上课,到8时55分下课,上课的时间是( )分,你是怎样计算的?

3、李叔叔去火车站乘火车,火车开车的时间是9:35,他路上要乘15分钟的公交车,请你算一算,他最迟应该( )时( )从家出发?

4、书上“做一做”第二题。出示图:

(1)请看图说一说,图上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算一算,她要等多少时间?

(3)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练习,特别是第2题的练习,建立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的,反过来数学知识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错例点击

错例:9:50到10:10经过了( )分钟。许多学生会在括号上填1小时40分钟。

错因分析:

(1)在计算从9:10至9:50分时,一般学生采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来求某段时间的经过,本题因为都是9时多,学生只要把50分减去10就得到了40分,结果正确,然后计算9:50至10:10这题与9:10至9:50是两题完全不一样的题目,但部分学生还会采用原来的方法:10时减去9时是1小时,至于10分减50分减不够,就把前后的数掉换一下就减,所以得到错误的答案。

(2)出现这样的错误时,要求教师多用60进制来计算,使学生掌握时间的换算。

五、精彩存盘

1、写出下面每个钟面上所指的时间。

时 分 时 分

2、说出下面表面上所显示的时间。

6:42:56 8:54:30 45:35:12

3、先看钟面上的时刻,再在 里填数。

(1)这个钟比正确时间快20分钟,

(2)再过 分就是4时。

正确时间是 时 分

计算时间教案(篇5)

【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预设流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1时=?(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提取已有的知识概念:1时=60分,再通过合作探究得出2时=120分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时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反思:

从一开始用猜谜语的游戏作为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铺路石。并从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并很自然地过渡到复习旧知识里。紧接着抛出问题:1时等于多少分?充分地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出2时等于120分的计算方法。例2为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情境,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充分地讨论,集思广益,想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教学完后让学生做练习题,使他们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要懂得珍惜时间。

计算时间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时间观念。

2.在时间单位换算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

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用具 :演示钟、钟面模型,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口答:1时=( 60)分,1分=( 60)秒。

2.5时=(300)分 120分=(2)时 3分=(180 )秒 180秒=( 3)分

3.(1)教师报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

9时48分 12时25分 11时5分 23时00分

(2)在11时5分的基础上,再加15分,分针应拨到什么地方?4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学习“时间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授新课

1.教学例1。

(1)提问:1时等于多少(60)分? 2时就是几(2)个1时?是多少(120)分?

(2)2时是120分,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说出: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相加,60加60就是120分。

(3)试一试:3分=(180)秒,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教材第62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题目要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第一、二个钟面图。

①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②讨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6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③教师重点讲解数大格的方法。分针从7时30分开始走到7时45分,一共走了3个大格,一个大格是5分,3个大格是15分。

4.练习: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出示图片第2题,学生思考后口答。

课堂练习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10)分 ,1时比45分多( 15)分。

(2)一节课是( 40)分,课间休息(10 )分,再加上( 10)分,就是1时。

2.练习十四第4题。

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重点学习了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

2.时刻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时刻是表示一天内某一特定的时候,如10时25分上第三节课。时间是表示两个日期或者两个时刻的间隔,如一节课上了40分。

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2,3,4题。

计算时间教案(篇7)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每个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和大家一样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多媒体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①我知道了明明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从8:00—8:30经过了30分钟,就是半个小时

②我还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最长?……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3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习时间的计算。

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2)“时”和小时“的区别。

②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因为几时表示的是某个时刻,(如:教师说出现在时间是几时几十分)而几小时表示的是段时间(如:从几时到几时所经过的一段时间)8:00—7:00中的8时、7时分别表示某个时刻,而8时—7时表示的是经过的一段时间,所以要用1小时表示。

师: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1小时或者几时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③请大家算算到少儿图书馆借书用了多长时间?

(分钟部分相减,小时部分相减)。

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学生说说怎么算小结:

(从11:50到12:30)进行线段图类似,讲述11:50—12:30、在11:00—12: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看吃饭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吃饭所用的时间。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11时50分到12时经过了多少分钟?(10分)从12时到12时3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10+3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4)练习:

算算明明做作业和看电视用了多长时间?

(3)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师:小明星期天过得真充实,既玩了又学习了,星期一的早上6:30起床了,请你算算他睡了几个小时?

三、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师:通过对一些经过时间计算的学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找一找、算一算的方法学习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板书中课题),学会了运用了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的经过的时间,明白了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5、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计算时间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中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用具:挂图、钟面模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

1时等于( )分 1分等于( )秒

2、教师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问:1时等于多少分?那么2时呢?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通过类推得出结论)

1时 = ()分 1分 = ()秒 5时 = ( )分

180分=( )时 120秒=( )分 240分=( )时

3、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投影出示小明上学的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的补充、引导。

小精灵要求我们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小组讨论: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怎样想呢?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嘴优化的方法。(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2、出示商店营业时间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帮助图中的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三、练习巩固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6时至6时2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3、63页的第4题。学生独立填写,并说明理由。

4、64页的第5题,师生共同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5、65页的第8题,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总结。

四、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新知识?你认为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最好?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3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45-30=15(分钟)

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幼儿园教案《计算时间教案汇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计算时间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