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合集4篇)

09-05

学习工作过程中写作文是很平常的,借助作文可以表达内心看待人、事和物的想法和感情。一篇成功作文的背后离不开大量的心血去揣摩。你知道你的作文需要注意什么吗?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合集4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

看完这部影片,我感受到片中有很多例子, 诸如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父母坟前祭拜献花、与非洲妇女行曲膝礼、因腿疾目送代表退席、骑马昆仑、豁达生死等等鲜活的故事,让我们既钦佩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又体味到他的随和、幽默。此外,影片中的许多细节,特别是点烟、戴口罩等生活场景,都不拘限于形式的大胆运用,让人觉得领导人亲切可爱。毛主席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我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和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13亿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像一部鲜活真实的人物“写真”,以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对领袖的生活、工作等情况,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手法予以再现,还我们一个真实、亲切的伟人形象。看完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对毛主席的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和自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我们都应该把握住现在的光阴,好好学习。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2)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我们将永远记住他!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毛泽东这个光荣的名子并不陌生,但我们对他的了解实在太少了。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幼年的毛泽东就有了反抗意识,带着求知的愿望,他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青年的毛泽东和千千万万爱国学子一样,从小就看到中国因为贫穷与落后,人民愚昧与无知,外受列强的蹂躏,内部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从小立志要解救中国,使中国强大起来。

革命之路是用荆棘铺成的。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毛泽东“逼上梁山”。人民的疾苦,使一个从未想过要带兵作战的人,背负了人民的信任。

在2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策划了他的战略,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山。他的前半生是革命的一半,是斗争的一半,是解放中国的不断努力的一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蓬勃发展,但毛泽东仍然过着革命时期那样艰苦朴素的生活。在电影中,毛泽东的办公室是一座简陋的房子,光线很暗。他床下只有三双鞋,一双饱经风霜的皮鞋,一双布鞋和一双破旧的拖鞋。

毛泽东的一生是一个坚强的人——爬过雪山,翻过草地,翻过风雪雨雪,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的成就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信革命会成功,在胜利的时刻,他不会被成功压倒。

毛泽东的另一大优点是雄心勃勃。他从小就愿意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志愿军而战。曹操也说过:“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人需有大志,有大志,才能成大器。”试问,如毛泽东不想救国救民,他能成为伟大的革命领袖吗?

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华民族,他操劳公务常常是夜以继日。毛泽东同志参加辛亥革命以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国家和民族,为人民解放,日夜辛勤工作。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

毛泽东不但雄才大略,而且在文学方面才华横溢.他的草书豪迈传神,气势磅薄的风格,是一般书法家所不能达到的。他的诗篇气势豪迈,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个伟人,他不屈不挠的个性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前进。

毛泽东的一生是勤俭节约的一生。他的生活节俭而独特。从1953年到1962年,毛泽东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毛泽东还喜欢游泳,打乒乓球,听戏曲音乐等。

体现出一代伟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时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和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

毛泽东,一个我们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伟人;一个为了民族和人民而拿起“枪杆子”的英雄好汉;一个建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功臣。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民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为他,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的国家屹立在东方。

看完《走近毛泽东》,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作为一代90后,我们真的应该以毛主席为榜样。首先,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为这个理想奋斗一辈子。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今天觉得这个挺好玩,明天又觉得那个不错。

同时,要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爱好,如爬山、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如今,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命运,也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毛泽东在外交场合不拘小节,谈笑风生,给朋友们递烟送菜。但他坚持原则,无私帮助西哈努克,坚决抵制苏联的无理要求。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不仅给我带来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和我自己的信仰。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未来,带领人民解放新中国,发展工农业,一步一步走到了这条战线上。

晚年时代的毛泽东,最值得令人敬佩。在他人生的晚年,毛主席在接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的时候已经体力不支,不得不将头靠在沙发上,但他依然努力地做好一个东道主的本职;还有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因为腿疾无法起身,只好目送各位代表离场。在这些场景中,我看到了岁月的无情,岁月的无奈和感慨,**为人民辛勤工作,一辈子游历。

《走近毛泽东》,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毛主席的真实形象,让我们走近毛毛主席,走近他光辉的一生,去**他的光彩照人一生。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思想成就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与豪迈,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他一生都喜欢游泳,想享受世界上的河流。他热爱祖国的山川,想探索黄河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看完这部记录片后,在我看来毛主席慈祥的面容深深的打动了我,他接见外宾的时候永远都是最自然的表情,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面对人民时总让人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我感到毛主席的形象又真实生动地展现在眼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毛主席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奔波的一生,为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在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是谁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解放,一步步建设新中国。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他的事迹感动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我们为了新中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4)

毛主席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从革命开始,到革命胜利,到新中国建设,毛主席从未停止过,始终以自己的热情战斗。

毛主席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亲临战场而不惧,面对危机而不乱,凭着一支笔杆子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总揽全局,作出了“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赢的了农民,谁就回赢得全中国”的英明决断。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

影片不仅展现了毛主席的伟大才华和思想,也展现了他平凡的一面。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了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了一个更加亲切的毛主席,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仰慕主席,崇敬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

观看了《走近毛泽东》之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毛泽东。“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名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物,他是全中国的恩人, “毛泽东”这三个字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以他为榜样!

扩展阅读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经典4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准备好了“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相关资料,请查收。如何从何角度来写好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观看电影带给我们宝贵的快乐,观影过程中我们又得到了之前未曾有的启迪。观后感是我们对自己情感、思想和观念深入反省和总结的一种方法,也是供大家借鉴和使用的,请大家分享!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看过《走近毛泽东》,我深切地感到毛泽东主席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浪漫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看完这部记录片后,在我看来毛主席慈祥的面容深深的打动了我,他接见外宾的时候永远都是最自然的表情,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让人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我感到毛泽东主席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进毛泽东》这部记录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记得纪录片中的一个场景,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是怎样一种豪迈啊,1959年毛主席重回韶山冲时写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主席三十二年重回故园,父母都已不在,独自面对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已经成为景点的家该是何等的心情啊。

毛主席曾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可见毛主席的豪情和胆略,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冒着被中央革职的危险,毅然决定转战井冈山,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井冈山成就了毛主席。最后才会出现农村革命根据地,才会有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才会有新中国。不愧毛主席是新中国的伟大导师啊,尽管晚年有一些错误,仍是瑕不掩瑜,他的伟大人格魅力永远照耀中国人民。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2

评价一个领袖,一个事业的带头人,我们当然要以成败论英雄。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如果来进行一下客观的评价,大概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伟人。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参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为这个党的建设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农民占人口80%以上的国家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两个先锋队”,这个不容易。为此,他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提出反腐倡廉的问题。

第二,他创建了人民军队,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要求支部建在连上,主张打人民战争,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战术。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和巩固的国防。他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军事家。

第三,他通过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为后来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历史的基石。

第四,他确立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这里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打掉了斯大林的怀疑,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可小视。有人说如果没有抗美援朝就可以解放台湾,这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美军第七舰队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就立即开进台湾海峡的,而不是中国宣布抗美援朝以后才开进去的。

二是两弹一星。如果当初没有下决心搞,今天我们还搞得起来吗?人家还会让你搞吗?

三是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体系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能够循环,什么都能够制造,有螺丝钉,也有机床,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需要依靠别人过日子,不用看人家的眼色行事。当然,这种独立是无奈的,也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其次,他是影响中国文化的大家。

第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也充满了虎气和猴气。如早年的《咏蛙》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

离开韶山冲的时候,他改写的诗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到了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于是又写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论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到陕北,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是“换了人间”!

这些还不是虎气?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3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努力去解决的问题。邓主席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大会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毛泽东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因为他生在农村,对农民的疾苦最为了解。早年他做过农村调查,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阶级状况,对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蕴藏的革命性的认识也最为深刻;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在哪里,最为清楚。正是在农村的环境里,他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同时又把农民成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共产党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毛泽东这一辈子,对农民,对这些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是怀着深深的感情的。他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弱者,是真正需要去帮助、去解救的人。因此,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是贫苦农民的代言人,当成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言人。也可以说,毛泽东最大的原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努力避免两极分化,使他们不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特别担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权以后会脱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要让他们去“洗洗澡”,去接受群众的改造,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党整风,包括三反五反,他都抓得很紧。特别是下决心枪毙张子善、刘青山,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被认为是了杀了两个人,管了20年。

毛泽东改变中国历史

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问题是,我们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要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平台,来看待毛泽东。

中国人常说两句话,“不以得失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我认为,恰恰是这两句话,给了我们三个评价体系和认识标准。

第一个,就是“以得失论英雄”。这里的得失,有很多种,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评价主体个人的得失”,也就是指我们评价者从自身的得失、切身的感受、个人的好恶去进行评价。不以得失论英雄,也可以理解为不以我们本人的、自身的得失来论英雄。

说是不以得失论英雄,但又有多少人不是以自己的得失、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去评价别人呢?

比如说中国的老百姓,他们为什么感念毛泽东?还不就是因为毛泽东创建了新中国,让他们翻了身,当家做主人,政治上有了话语权,经济地位有了改变。这种朴素的感情使他们永远缅怀毛泽东。

从个人的得失、个人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这个东西错不错?我个人觉得不错。因为一个人如果完全超出自己的感情来评价,第一不真实,第二很难做到。

但是如果仅仅从个人得失、从自身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全面不全面?肯定不全面。因为这样的认识毕竟是个体的、感性的,很容易碎片化,很容易偏颇,很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所以时至今日仍会出现有的骂毛泽东、有的赞毛泽东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第二个评价标准,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这里的成败,与个人得失相比,更多的是强调客体的成败,或者说我们评价对象所领导的事业的成败。成败是事实,这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基于事实的评价,相比起前面的“以得失论英雄”,要客观得多。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4

每当面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知道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美好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着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么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么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应该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应该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美好,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希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我们一定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最新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精华4篇)


如何去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写作文本就是一种缓解自身情绪的优质手段,写好作文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写作文要从那些方面入手?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精华4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1)

在课下看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之后,其中影片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我认为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坚韧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与精神让毛泽东在革命道路上,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还有一个片段让我很感触,那就是毛泽东离开家乡时,他写下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在外餐风露宿,毫不退缩。也许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会找老师,找同学,找父母。而不是自己真的去自己努力解决,平时的一些学习中也许我们口头的会去说我要减肥,我要背单词,我要早起,但我们却从没有坚持过下去。毛泽东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全中国人民最为之骄傲也是我们的最大收获。我认为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现在他实现了。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说实话以前对于毛泽东的事迹有爱也有恨,但看过了《走近毛泽东》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想法,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一观点十分赞同,现在我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明白了更多的道理,知道了更多他的思想,事迹和种种。同时也更加尊敬我们的伟大领袖。这部影片真的给了我不少的震撼。希望以后老师还可以给我们更多的优秀影片的推荐。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2)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电影叫《走进毛泽东》。

周末,我观看了一部描写毛主席的影片《走进毛泽东》。该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希望大家能观看这部影片,看了这部影片之后,你对毛主席一定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3)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努力去解决的问题。邓主席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大会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毛泽东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因为他生在农村,对农民的疾苦最为了解。早年他做过农村调查,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阶级状况,对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蕴藏的革命性的认识也最为深刻;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在哪里,最为清楚。正是在农村的环境里,他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同时又把农民成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共产党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毛泽东这一辈子,对农民,对这些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是怀着深深的感情的。他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弱者,是真正需要去帮助、去解救的人。因此,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是贫苦农民的代言人,当成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言人。也可以说,毛泽东最大的原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努力避免两极分化,使他们不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特别担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权以后会脱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要让他们去“洗洗澡”,去接受群众的改造,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党整风,包括三反五反,他都抓得很紧。特别是下决心枪毙张子善、刘青山,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被认为是了杀了两个人,管了20年。

毛泽东改变中国历史

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问题是,我们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要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平台,来看待毛泽东。

中国人常说两句话,“不以得失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我认为,恰恰是这两句话,给了我们三个评价体系和认识标准。

第一个,就是“以得失论英雄”。这里的得失,有很多种,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评价主体个人的得失”,也就是指我们评价者从自身的得失、切身的感受、个人的好恶去进行评价。不以得失论英雄,也可以理解为不以我们本人的、自身的得失来论英雄。

说是不以得失论英雄,但又有多少人不是以自己的得失、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去评价别人呢?

比如说中国的老百姓,他们为什么感念毛泽东?还不就是因为毛泽东创建了新中国,让他们翻了身,当家做主人,政治上有了话语权,经济地位有了改变。这种朴素的感情使他们永远缅怀毛泽东。

从个人的得失、个人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这个东西错不错?我个人觉得不错。因为一个人如果完全超出自己的感情来评价,第一不真实,第二很难做到。

但是如果仅仅从个人得失、从自身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全面不全面?肯定不全面。因为这样的认识毕竟是个体的、感性的,很容易碎片化,很容易偏颇,很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所以时至今日仍会出现有的骂毛泽东、有的赞毛泽东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第二个评价标准,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这里的成败,与个人得失相比,更多的是强调客体的成败,或者说我们评价对象所领导的事业的成败。成败是事实,这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基于事实的评价,相比起前面的“以得失论英雄”,要客观得多。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篇4)

评价一个领袖,一个事业的带头人,我们当然要以成败论英雄。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如果来进行一下客观的评价,大概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伟人。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参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为这个党的建设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农民占人口80%以上的国家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两个先锋队”,这个不容易。为此,他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提出反腐倡廉的问题。

第二,他创建了人民军队,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要求支部建在连上,主张打人民战争,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战术。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和巩固的国防。他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军事家。

第三,他通过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为后来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历史的基石。

第四,他确立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这里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打掉了斯大林的怀疑,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可小视。有人说如果没有抗美援朝就可以解放台湾,这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美军第七舰队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就立即开进台湾海峡的,而不是中国宣布抗美援朝以后才开进去的。

二是两弹一星。如果当初没有下决心搞,今天我们还搞得起来吗?人家还会让你搞吗?

三是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体系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能够循环,什么都能够制造,有螺丝钉,也有机床,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需要依靠别人过日子,不用看人家的眼色行事。当然,这种独立是无奈的,也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其次,他是影响中国文化的大家。

第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也充满了虎气和猴气。如早年的《咏蛙》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

离开韶山冲的时候,他改写的诗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到了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于是又写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论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到陕北,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是“换了人间”!

这些还不是虎气?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精华15篇


恭喜您,您搜寻的“走近毛泽东观后感”已经提供了,那么如何撰写一个令他人产生共鸣的作品名观后感呢?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此次内容的目的是为您提供有益的信息,感谢您的阅读!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

作为一个美国人,特里尔先生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毛泽东,将他放在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大气候中,放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土壤里,进而揭示了一个“历史之谜”——毛泽东何以成为毛泽东?

如果真要追根溯源,探寻历史的真相,只有返回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也惟有在这样的国度里,才可能产生毛泽东这样的历史伟人。

毛泽东是20世纪一位富有魅力的革命家,他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是乌托邦理论的一支插曲,而是对中国社会的重建,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毛泽东作为一位管理者比作为一位传统观念的反叛者、导师和斗士远为逊色,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这位魅力超群的政治家“支配了一个需要‘超人’的时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如果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毛泽东将被视为一个新的黄金时代的奠基人。

历史的引力无处不在。毛泽东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但他和他的同志们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给20世纪的中国和世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投下了自己巨大的身影。当代中国人必须明智地对待毛泽东的历史遗产,因为毛泽东已经与中国历史融为一体了,不可分割,难怪有人这样说:毛泽东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代史;读懂了毛泽东,也就读懂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懂了中国人和中国的事。

“青史如鉴耀千秋!”在一篇访谈录里,新华社记者曲志江、李术峰说得好:“谁也无法否认,毛泽东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和影响;谁也无法抗拒,毛泽东拥有的强烈而长远的个人魅力和精神力量。”

毛泽东生前曾经多次点名批判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但在毛去世后,铁托却称赞毛是一位“巨人之中的超级巨人”。对此,连特里尔先生也感到大惑不解:“事情总是这么奇怪,50、60年代诋毁他最多的政府,1976年却对他的赞辞最多。有些领导人说他是人类历史上一千年才会出现一个的天才。美国《新闻周刊》当天发表的社论标题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巨人》。”

没有任何崇拜者会比他生前的对手和敌人,更知道毛泽东存在的意义和分量,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对于毛泽东,今天的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疑问,我们也许可以从这本《毛泽东传》中找到答案。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2

每当面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知道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美好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着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么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么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应该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应该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美好,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希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我们一定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3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打天下的。”

前段日子,我观看了一部描写毛泽东的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我看了这一系列关于毛主席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使我一直不能忘怀。想想自己,真是感到惭愧:自己平时做事犹豫决,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一时之快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

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他是共和国之父,现代中国的灵魂。他开创了今后一千年我们民族兴旺发达的历史局面。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位伟人,永远铭记毛爷爷的教导,为祖国的未来努力。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有这样的责任和使命,肩负毛主席为后人留下的重任,好好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未来祖国和人民以及自己的美好生活不断努力前进!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他!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4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努力去解决的问题。邓主席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大会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毛泽东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因为他生在农村,对农民的疾苦最为了解。早年他做过农村调查,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阶级状况,对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蕴藏的革命性的认识也最为深刻;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在哪里,最为清楚。正是在农村的环境里,他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同时又把农民成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共产党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毛泽东这一辈子,对农民,对这些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是怀着深深的感情的。他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弱者,是真正需要去帮助、去解救的人。因此,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是贫苦农民的代言人,当成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言人。也可以说,毛泽东最大的原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努力避免两极分化,使他们不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特别担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权以后会脱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要让他们去“洗洗澡”,去接受群众的改造,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党整风,包括三反五反,他都抓得很紧。特别是下决心枪毙张子善、刘青山,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被认为是了杀了两个人,管了20年。

毛泽东改变中国历史

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问题是,我们要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要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平台,来看待毛泽东。

中国人常说两句话,“不以得失论英雄”“不以成败论英雄”。我认为,恰恰是这两句话,给了我们三个评价体系和认识标准。

第一个,就是“以得失论英雄”。这里的得失,有很多种,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评价主体个人的得失”,也就是指我们评价者从自身的得失、切身的感受、个人的好恶去进行评价。不以得失论英雄,也可以理解为不以我们本人的、自身的得失来论英雄。

说是不以得失论英雄,但又有多少人不是以自己的得失、从切身的经历和感受去评价别人呢?

比如说中国的老百姓,他们为什么感念毛泽东?还不就是因为毛泽东创建了新中国,让他们翻了身,当家做主人,政治上有了话语权,经济地位有了改变。这种朴素的感情使他们永远缅怀毛泽东。

从个人的得失、个人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这个东西错不错?我个人觉得不错。因为一个人如果完全超出自己的感情来评价,第一不真实,第二很难做到。

但是如果仅仅从个人得失、从自身的情感来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全面不全面?肯定不全面。因为这样的认识毕竟是个体的、感性的,很容易碎片化,很容易偏颇,很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所以时至今日仍会出现有的骂毛泽东、有的赞毛泽东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

第二个评价标准,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这里的成败,与个人得失相比,更多的是强调客体的成败,或者说我们评价对象所领导的事业的成败。成败是事实,这是一种客观的评价,一种价值的判断。这种基于事实的评价,相比起前面的“以得失论英雄”,要客观得多。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5

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美好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xx,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现在,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己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面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起。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己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面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知道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美好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么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么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应该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应该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美好,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x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希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我们一定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6

看完《走近毛泽东》,一篇篇走近毛泽东观后感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做起,团结周围的同学,争取早日成为党组织的一员.我深知,我的目标很远,这就需要我从点滴做起,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说到了也要做到。这才能使自己拥有党员的品质,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努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7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李克强、李成玉、王全书、陈全国、张建中、孔玉芳、李柏拴、张世军和省人民代表大会、省政府、省政协、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同志、担任副省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省委各部委负责同志、机关干部、崇敬之情,集体观看大型文献纪录片《接近毛泽东》,怀念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丰功伟绩,回顾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造辉煌发展历史。

靠近毛泽东以毛泽东同志一生的革命经验为背景,立足于挖掘毛泽东同志与人民之间的感情交流,在历史中断的再生中,生动地展示了伟人的个人风貌和人格魅力,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好作品,是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历史教育的好教材。

看完电影后,许多同志说,在毛泽东同志诞生110周年之际,看《接近毛泽东》是有意义的。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为我党和军队的创立、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革命精神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有些老同志动情地说,毛泽东同志生前非常关心河南的建设和发展,相继去河南20多次,我们要永远记住他老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贡献,深刻关心我省人民。李克强指出,围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缅怀他的伟大成就,学习他的辉煌思想。目前,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最重要的是不断推进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个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努力实现中原崛起。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学习、继承、发扬毛泽东同志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心大众的痛苦,全心全意为人民寻求利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记住两个必要,始终坚持党为公众、执政为民,始终保持与人民大众的血肉联系双节即将到来,各级领导干部在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今年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总是把大众的安危冷温挂在心上,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入基层,深入大众,深入灾区,认真解决与大众有关的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确保全省人民度过快乐和平的节日。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8

评价一个领袖,一个事业的带头人,我们当然要以成败论英雄。毛泽东的一生,成败得失都有,如果来进行一下客观的评价,大概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他是一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伟人。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参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为这个党的建设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农民占人口80%以上的国家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两个先锋队”,这个不容易。为此,他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提出反腐倡廉的问题。

第二,他创建了人民军队,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要求支部建在连上,主张打人民战争,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战术。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和巩固的国防。他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军事家。

第三,他通过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创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为后来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历史的基石。

第四,他确立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这里有三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打掉了斯大林的怀疑,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不可小视。有人说如果没有抗美援朝就可以解放台湾,这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美军第七舰队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就立即开进台湾海峡的,而不是中国宣布抗美援朝以后才开进去的。

二是两弹一星。如果当初没有下决心搞,今天我们还搞得起来吗?人家还会让你搞吗?

三是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体系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能够循环,什么都能够制造,有螺丝钉,也有机床,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需要依靠别人过日子,不用看人家的眼色行事。当然,这种独立是无奈的,也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其次,他是影响中国文化的大家。

第一,我们知道,他是一个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也充满了虎气和猴气。如早年的《咏蛙》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出声?”

离开韶山冲的时候,他改写的诗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到了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于是又写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论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到陕北,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是“换了人间”!

这些还不是虎气?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9

看过《走进毛泽东》这部纪录片以后,我对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和佩服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像我们这一代80后,已经对开国领袖了解的少之又少。因此,了解我们伟大领袖的一些事迹,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我们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更好的报效祖国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看完《走近毛泽东》以后,我觉得他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究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吧!

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毕生反对剥削压迫,为工农兵争名争利争自由的人。

他是一个历经二十八年艰难险阻,硬是把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牛做马的亿万奴隶托为新主人而把骑在奴隶头上作威作福屙屎屙尿的原主人打翻在地的人。

他是一个造就千百万治党治军治国的英才,带领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终身的人。

他是一个把火柴称为洋火,铁丝称为洋丝,棉布称为洋布,水果糖称为洋糖,却把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改变为能够制造两弹一星,工业门类齐全让世界刮目相看,令欧美又恨又怕的东方巨人。

他是一个手不释卷而又不唯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孜孜探索理想社会发展模式,为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人。

他是一个虽然在人们心中贵为天子却身穿补丁衣服补丁鞋的,以辣椒红烧肉为佳肴却又三年忌肉与人民共度艰难的人。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

看完《走近毛泽东》,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作为80一代,我们的确应该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首先,我们应该像毛主席一样,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为这个理想而奋斗一生。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今天觉得这个挺好玩,明天又觉得那个不错。同时,我们应该培养一点高雅的兴趣,比如爬山,游泳,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陶冶情操。当今时代,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人生命运,更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兴旺发达与繁荣昌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向毛主席敬礼!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0

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看过《走近毛泽东》,我深切地感到毛泽东主席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浪漫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看完这部记录片后,在我看来毛主席慈祥的面容深深的打动了我,他接见外宾的时候永远都是最自然的表情,视察工作的时候永远都是面带笑容的,让人感觉到无比的亲切,我感到毛泽东主席的形象真实又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进毛泽东》这部记录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记得纪录片中的一个场景,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是怎样一种豪迈啊,1959年毛主席重回韶山冲时写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主席三十二年重回故园,父母都已不在,独自面对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已经成为景点的家该是何等的心情啊。

毛主席曾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可见毛主席的豪情和胆略,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冒着被中央革职的危险,毅然决定转战井冈山,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井冈山成就了毛主席。最后才会出现农村革命根据地,才会有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才会有新中国。不愧毛主席是新中国的伟大导师啊,尽管晚年有一些错误,仍是瑕不掩瑜,他的伟大人格魅力永远照耀中国人民。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1

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性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2

从历史教训中汲取智慧和前行的力量,从伟人身上学习优秀的品质和精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农发广饶县支行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靠近毛泽东,让新老党员感受到毛泽东的优秀品质,学习留下宝贵的精神。

根据纪录片,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先驱。首先,他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为了追求理想,决不放弃斗争,决不满足现实,总是迫不及待地提出下一阶段的任务。其次,他是战略家,他熟悉历史,谈论古今,对现实有良好的大局观,有人没有的国际视野,世界视野,对未来有优秀的预判能力,可以制定战略,决胜千里。再次,他有挑战精神,对现实有批判精神。他立足于现实,不满足于现实。为了实现理想和战略,他将挑战传统,包括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的传统。

历史永远是我们生活的镜子,今天也永远是前进的镜子,这两者互相映照,产生了参考和启发。纪录片《走近毛泽东》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于,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的事件、行为、动作、对话、细节上感受到第一中国革命领导人的点滴作为,也可以想象我们今天如何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

看了纪录片后,党支部委员成龙同志对这次看纪录片发言:百年风云激动,创造盛世伟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必修课,我们要把党史学习融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3

在课下看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之后,其中影片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我认为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坚韧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与精神让毛泽东在革命道路上,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还有一个片段让我很感触,那就是毛泽东离开家乡时,他写下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在外餐风露宿,毫不退缩。也许我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会找老师,找同学,找父母。而不是自己真的去自己努力解决,平时的一些学习中也许我们口头的会去说我要减肥,我要背单词,我要早起,但我们却从没有坚持过下去。毛泽东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全中国人民最为之骄傲也是我们的最大收获。我认为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现在他实现了。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说实话以前对于毛泽东的事迹有爱也有恨,但看过了《走近毛泽东》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想法,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一观点十分赞同,现在我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明白了更多的道理,知道了更多他的思想,事迹和种种。同时也更加尊敬我们的伟大领袖。这部影片真的给了我不少的震撼。希望以后老师还可以给我们更多的优秀影片的推荐。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4

《走近毛泽东》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少年、青年、中年、晚年的一些感人的事情、伟大的政策和果断的决定。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久违了的毛泽东的真实形象,让我们真正地走近毛泽东,去探究他的光辉一生。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毛泽东。充满感情的领导。毛泽东用他特有的聪明才智和他那犀利的笔杆子,依靠最广大的劳动人民,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克服常人难以想向的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走过了草地,爬过了雪山,战胜了国民党蒋介石有精良武器装备的800万军队。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勉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永住直前。一天,他和几们工作人员登山,太阳快下山时,身边的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你累了吧,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只走到半山腰,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也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建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起的作用和地位。土地战争时期,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找出在中国怎么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

毛泽东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在毛泽东一生他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片中毛泽东总喜欢到全国去考察,喜欢和群众接近。

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将使我打开思考的空间,对中国共产党了解得更多,对毛泽东思想了解得更深入,很感谢老师给我们放的片子。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5

这部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摄制的纪录片,时长九十分钟。其资料来源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及其前身延安电影团的新闻工作人员,跟随毛泽东的足迹整整六十五年,所拍摄和珍藏的一大批宝贵文献资料,该片选用了其中许多未曾公开过的珍贵历史画面。诸多专家在审评该片后,用的最多的词语就是:新颖。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最大特色是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它简化了一些过去人所共知的大场面、大事件,而是从“情”的角度,以更形象化、生活化、平民化的角度去解读毛泽东的个性、毛泽东的伟大、毛泽东的普通,解读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该片导演艾辛告诉记者,《走近毛泽东》不是面面俱到的人物船记片、功勋片或资料汇编。影片风格不仅是回忆和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细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毛泽东给人让烟点烟、为避免引起群众围观而不得不戴大口罩等等。

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镜头,是毛泽东在接见非洲夫人的时候看到对方手上戴的手镯时,很好奇地抓着非洲夫人的手问这是象牙做的吗?当对方向他行非洲的礼节,即屈膝礼时,毛泽东十分幽默地也略一屈膝以示还礼。当时,毛泽东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推荐8篇)


这篇文章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走近毛泽东观后感”的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实用的建议和方法。我们通常在闲暇时间观看一些影视剧,优秀的作品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我们思考完之后,想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需要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是一种将我们的情感与影片剧情进行整合和梳理的方法。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1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我们将永远记住他!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毛泽东这个光荣的名子并不陌生,但我们对他的了解实在太少了。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幼年的毛泽东就有了反抗意识,带着求知的愿望,他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青年的毛泽东和千千万万爱国学子一样,从小就看到中国因为贫穷与落后,人民愚昧与无知,外受列强的蹂躏,内部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从小立志要解救中国,使中国强大起来。

革命之路是用荆棘铺成的。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毛泽东“逼上梁山”。人民的疾苦,使一个从未想过要带兵作战的人,背负了人民的信任。

在2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策划了他的战略,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山。他的前半生是革命的一半,是斗争的一半,是解放中国的不断努力的一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蓬勃发展,但毛泽东仍然过着革命时期那样艰苦朴素的生活。在电影中,毛泽东的办公室是一座简陋的房子,光线很暗。他床下只有三双鞋,一双饱经风霜的皮鞋,一双布鞋和一双破旧的拖鞋。

毛泽东的一生是一个坚强的人——爬过雪山,翻过草地,翻过风雪雨雪,最后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的成就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信革命会成功,在胜利的时刻,他不会被成功压倒。

毛泽东的另一大优点是雄心勃勃。他从小就愿意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志愿军而战。曹操也说过:“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人需有大志,有大志,才能成大器。”试问,如毛泽东不想救国救民,他能成为伟大的革命领袖吗?

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华民族,他操劳公务常常是夜以继日。毛泽东同志参加辛亥革命以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国家和民族,为人民解放,日夜辛勤工作。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

毛泽东不但雄才大略,而且在文学方面才华横溢.他的草书豪迈传神,气势磅薄的风格,是一般书法家所不能达到的。他的诗篇气势豪迈,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作为一个伟人,他不屈不挠的个性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前进。

毛泽东的一生是勤俭节约的一生。他的生活节俭而独特。从1953年到1962年,毛泽东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毛泽东还喜欢游泳,打乒乓球,听戏曲音乐等。

体现出一代伟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时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和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

毛泽东,一个我们中国几代人为之骄傲的伟人;一个为了民族和人民而拿起“枪杆子”的英雄好汉;一个建立以人民为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功臣。是他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民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为他,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的国家屹立在东方。

看完《走近毛泽东》,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作为一代90后,我们真的应该以毛主席为榜样。首先,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为这个理想奋斗一辈子。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今天觉得这个挺好玩,明天又觉得那个不错。

同时,要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爱好,如爬山、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如今,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命运,也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毛泽东在外交场合不拘小节,谈笑风生,给朋友们递烟送菜。但他坚持原则,无私帮助西哈努克,坚决抵制苏联的无理要求。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不仅给我带来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和我自己的信仰。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2

“在历史发生的时候,你站在那个点上是看不清的,时间是试金石。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的必然性,合理性,还有它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也应该能想象“在历史发生的时候,你站在那个点上是看不清的”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应该要有一种宽容。

过去了的解毛主席的资料都是文字、**之类的静态的描述,更多的是毛主席在打仗时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重大历史时刻决策时的英明果敢等形象,绝少有生活场景的描述,在文字中对毛主席的描述也仅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诗人之类的很概念化的东西。在《走进毛主席》的纪录片中我看到了中大量生活场景和考察的画面,让我了解了另一个视角的毛主席,一个更生活化的毛主席,而不是神龛上的毛主席。他懂得自己的洒脱、幽默、坚忍不拔,被自己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亲切感。

影片中的一些场景也深深地打动我。

毛主席离开家乡时,他对父亲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那是怎样一种豪迈,一个17岁的少年背负着梦想出去闯荡,可能那时候的毛主席也不谁想到他的这个决定足以改变整个中国。

1959年毛主席重回韶山冲时写下“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主席三十二年重回故园,父母都已不在,独自面对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已经成为景点的家该是何等的心情啊,是否也会有古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悲凉的感受,这一走一回就是大半个人生。

毛主席在接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的时候已经体力不支,不得不将头靠在沙发上;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因为腿疾无法起身,只好目送各位代表离场。在这些场景中,我看到了岁月的无奈和感慨,**为了人民,将离开我们一辈子。

毛主席的一生是为理想奋斗的一生,在前期,他和一批革命先烈为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而奋斗,后期一直领导全国人民做一个造天堂(著名学者李敖先生曾经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和理想描述为“造天堂”的运动, 由于急于想看到天堂,为了想保住革命成果做了一些急于求成的事,但毛主席的一生始终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

毛主席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从一开始参加革命,到革命的胜利,到建设新中国,毛主席一刻也没有停歇,始终用自己的热情在奋斗,尽管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实现“造天堂”的梦想。

毛主席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亲临战场而不惧,面对危机而不乱,凭着一支笔杆子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总揽全局,作出了“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赢的了农民,谁就回赢得全中国”的英明决断。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

影片不仅展现了毛主席的伟大才华和思想,也展现了他平凡的一面。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了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了一个更加亲切的毛主席,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仰慕主席,崇敬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3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毛主席一直是我们心中的伟人。他耀眼的光环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甚至会将他像神一样的崇拜。但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

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让我作为观众,把对主席的仰慕变成对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片子一开始就出现了毛主席老年的画面,那般的头发斑白,步履蹒跚,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交谈时无力地倚靠着沙发,当时我感到无奈。我叹息着岁月无情不饶人,一生为国为民的他—一代天骄,曾经叱咤风云的他老去了!英雄垂暮,风华不再,总是让人感到格外惋惜吧。

可他说话却仍然语惊四座。一句“我长着一张大中华的脸”既体现了他一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也体现了他的豁达乐观。

他的感情也和常人一样。他的故乡是湖南韶山,对于故居他满是怀念。1959年回韶山时,他写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展现出了他对故乡深深地怀念。

他有登山的爱好,更有“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的个性”。当地村民给他做了一根拐杖,他把它当作宝贝。当有人提出要和他交换拐杖时,他礼貌地拒绝了,表示对人民的尊重。

正如毛主席曾宣称自己是:“有个性、有猴性、有虎性。”影片中毛主席的率真、无畏让我们印象深刻。

率真:他不仅是一位威严的领袖,还是一位坦率而可爱的长者,与我们的爷爷没什么不同:游泳之后光着膀子同群众见面,吃饭的时候也会“咂吧”嘴,给客人让烟、布菜,累了也会坐到土坎和铁轨上;无畏:

他不畏国民党,敢说“两个太阳”,不畏苏联,主权问题决不让步;不畏美国,“papertiger”既幽默又一语中的。一个连“咋不劈死毛泽东”都不放在心上的领袖,此等博大的胸怀古往今来又有哪位领导者能相提并论?听到农民吃苦就流泪,他又是何等的善良?

真实的情况是不论在解放前还是建国后,毛主席都是一位廉洁朴素,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民公仆。

毛主席自少年便热爱读书,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励志诗句。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从经、史、子、集、到稗宫野史、笔记小说,他几乎无所不读,他这种孜孜不倦的求知欲,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看到“他逝世前一天晚,手里还在拿着党刊阅读时”,我不禁泪下,对这位领袖,肃然起敬。

正是读书才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后来的功绩。

《走近毛泽东》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就令人惊叹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如何学习、生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正如他对青少年所说: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很好,所以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握每一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好时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4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

他是战士,又是统帅;

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

他缔造任命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泽东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泽东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影片充满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巨大的人格魅力,以及过去和未来的高尚情操。

毛泽东喜欢游泳,而对于人生来说何尝不是在大江大河里逆流呢?只有不断的向前才能冲破逆境;更有无畏的精神才能、也才敢迎着重重困难前进;毛泽东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精神:“务实”。

这在他的军事战略上尤为体现;无论是在抗日战争中主张的以游击战为主导的军事战略上认识到自己的实力的薄弱,来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备厚积薄发,一举把敌人打倒;还是在之后的跟国民党军队的军事较量上气势磅礴的大手笔。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创做豪放诗的诗人。他的思维放诗具有广阔天空的浪漫特征。他一旦有了相当的实力,就可以轻易地让思想自由驰骋,这反映在国民党后期辽沈、淮海、平津三次战役中。我还记得,三大战役胜利后,毛泽东的卫兵发现他头上有一头白发,就把它拔了出来,毛泽东拿在手里说:

“打了三场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毛泽东给今天的中国人留下了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有着重要工业基础和强大军事力量,因而具有相当国际地位的现代中国;但他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整套僵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留下了许多因这套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及其由此产生的政治运动,或因传统断裂而形成的后遗症。当然,今天我们要了解毛泽东是如何通过五关,切断六位将军的。我们也要明白,像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会有走过麦城这样严重的历史悲剧。注意到毛泽东早年的成功和后来的错误,我不禁想:

一个人在困境的时候总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因为知道自己的渺小和柔弱,不容许犯任何错误;因为犯任何错误都会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是,当一个成功后就很可能得意忘形,听不进他人对自己错误的直言;没有那种小心翼翼我们就很容易犯错,而且当我们自己足够强大后别人对我们所犯的错误也不敢提出,生怕被打倒;而当真有人说出我们的错误的时候,我们也很有可能刚愎自用。

毛泽东在新中国建国后,这种情况尤为体现。彭德怀公开写信给毛泽东说,他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被毛泽东打成右倾机会主义者。即使像王稼祥等人一样,按照党的组织原则,机智地提出不同于毛泽东既定政策的政策,毛泽东也会不留情面地站出来批评罢免。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把战争时期的“群言堂”变成了“一言堂”,使本来可能避免的问题和错误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会愈演愈烈,乃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

毛泽东虽然犯了错误,但他在我们心中仍然伟大,因为他在我们的土地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使数以百万己的中国人站起来,成为自己的主人。毛泽东一生热爱红色。红色也是那一代人的象征,也是新中国的象征。正如电影结尾所说: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他最伟大的做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他是一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5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p>

前不久,毛概老师给我们看了影片《走近毛泽东》,看完之后,我颇有感触。这部影片用了短短90分钟的时间,将毛泽东伟大而又平凡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电影也是毛泽东作位伟人和普通人的代表。

影片以毛泽东一生的点滴,展现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性格、人格魅力和人生历程。影片中有三个片段十分吸引我。

1973年基辛格访华时,毛泽东会见了他。突然基辛格问道:“我听说阁下正在学习英语。”。主席听后立即风趣地说,是呀,只会几个单词,比如“*****tiger”(纸老虎)之类,引得众人开怀大笑,其实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用*****tiger来形容国民党反动派,后来又用来指帝国主义。这一段不仅体现了毛泽东的幽默性格,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示。

片段二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对随从的**们说:

“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继续前行。在革命道路上的毛泽东亦是如此,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致力于为中国人民开辟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他的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和勇敢的精神最终成就了他的伟大人生。

第三节毛泽东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的河流。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游泳时遇到了大风。他不仅迎浪畅游,还对人说:

“七级台风,我在北戴河的大海里游泳很舒服。”他诗兴大发,在《浪淘沙-北戴河》词中写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这种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尽管晚年犯了大错,但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他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奠基人,对他的评价应该是辩证的。我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却不当大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6

毛泽东是一个笔杆,但在指挥战场和军事战略上,他不亚于战略家的称号,即所谓的枪杆子。从指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指正左倾错误,反围剿,过雪山,渡河,走草地,长征。解放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有着高超的用兵之道,我想这应该也是源于年轻时博览群书,史记的结果吧!

在各种条件都不利的共产党员队伍中,在破旧的房子里,有全景,有命令书,每一句话都是革命战争胜利的座右铭。

毛泽东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反对一切权威,坚持从实际出发,打破教条主义,有勇气、有知识、有创新。这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它会迷惑敌人,使一切不符和中国的实际和国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都反对误解的时候,我们坚持正确的观点,走正确的道路,取得成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成为世界第一,那种霸气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毛泽东是个睿智的智者,在老年,正确的看待中国的国际情势,与多国建立有好的外交,幽默风趣,活泼开朗的性格,即使年老也保证着年轻的心态。在关键问题,在涉及中国国家主权的问题坚决不退让,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保全了国家的尊严。在处理国际问题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创造了条件。

总之,毛泽东的一生是伟大而传奇的一生。为此,我们的青年一代大学生要从自己做起,坚持艰苦奋斗,不怕苦,开拓视野,提高能力,立志成才,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7

生活在21世纪,我们可能不得不佩服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伟人。那就是仍然活在人们心中的毛泽东!

看了《走近毛泽东》,才发现原来毛主席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他的精神已载入史册,已成为史书里的一行行深刻的文字,一直潜行在我们的生活中,若隐若现。

那是1893年后的日子,毛泽东在家乡湖南开始念书,他白天劳作,晚上再等下夜读,很年轻时就有着与众不同的理想与抱负。他立志要“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人”,当时被称为“毛奇”的他,身边已聚集着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十七岁就离开家的他,从马日事件中悟出了“没有枪杆的悲哀与被动”,于是原本决心当个小学教员的他也不得不开始思考中国的革命道路,他开始领导农民运动,秋收歧义里漫步着他的足迹,正是这位被逼上梁山的年轻教员,走了别人不敢走的路,走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新中国!

这位位大的革命家的贡献是毋庸质疑的,他早期的军事战略技术是无与伦比的。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万里长征,彰显了这位伟大领袖的坚韧。

他曾说“打了三次打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他这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得不让人叹服!

而新中国成立后,他并没有忘记理解人民,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治国方针。在对外谈判方面,他很冷静,平易近人。他对所有非洲人的尊重赢得了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宝贵选票,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们的新一代,享受着革命先烈们用血肉换来的幸福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思考我们能为社会和祖国做些什么吗?前有古人为我们做好了榜样,作为后人我们更应该迎面而上,我们应该学习毛主席留给我们的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相信我们一定不负众望,能肩负起见着祖国的重任!

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篇8

看了《走近毛泽东》系列**,让人不得不钦佩毛泽东的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朴实的生活作风以及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走近毛泽东》表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电影中的这样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们说:

“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一、学习毛泽东思想内涵

看了《走近毛泽东》有了深刻的了解,毛泽东对新知识、新思想认识,在曲折中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具有一种更执著、更实在、更富于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在探索中勇敢地剖析和自我否定的精神。一步步走向成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毛泽东的很多思想,包括政治上、军事上的思想都是在实践中一点点积累,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理论联系实践,他琢磨、**、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革命生涯生命几起几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历经多少风雨才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毛泽东的一生是积极参与革命和社会实践的一生,是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理论创造的一生。他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之后,从思想的本质和源头上得到了升华和充分发展。紧紧扣住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具体实践,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重要思想理论观点形成发展的脉络,集中反映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他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目标,为中华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毛泽东的生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关心人民,维护人民,实现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毛泽东以“实事求是”汲取中国文化中精神食粮,从中国的社会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思索中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吸收了全党和群众的智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军事战略。

他忧国忧民、不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使毛主席的一生焕然一新。

二、学习毛泽东求学的精神

通过**《走近毛泽东》,使我们找到了学习实践的道路。毛泽东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为了在新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革命能力,毛泽东带头读书学习。特别是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他强调要努力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读书伴随着毛泽东度过了一生,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很多人不知道,毛泽东在年迈时期,仍然以极大的精力学习英语,这对一位日理万机的领袖,是需要多么大的学习热情和毅力啊!直到临走的前一天,他仍在读书。我们党员干部向毛泽东那样“活到老,学到老”!

党员干部应该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做一个积极思考的人。只有多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合格的党务工作者!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带头读书学习。他始终强调认真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他除了工作,其它时间都是看书本,不断收获知识。

他光辉的一生和不懈的精神追求始终激励着我们学习,向毛泽东学习始终是不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毛泽东的学习精神。关键是要始终坚持不断学习的态度、反思的态度、进取的态度。

毛泽东是一个擅长思考、勤于思考的人。他老人家几乎是走到**就思考到**,是个不停地思索的人。毛泽东是实践的人,有奋斗的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始实现。

我们为今天的党员干部和青年树立了好榜样。毛泽东毕生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那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从毛泽东的历史中学习,可以学到很多读他的奋斗历程,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迪和帮助。

毛泽东博学而有思想。他一生都爱读书,从小到大陪伴着他。毛泽东心中的人民思想,通过不断学习,加强了对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

看《走近毛泽东》有一种很强的感触,特别是对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有这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党员干部从书中吸取有利益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深厚感情化成工作能量,充分发挥自己智慧,去影响和带动群众。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继承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纯洁的人、聪明的人、爱国的人、有前途的人和对国家有用的人!看《走近毛泽东》以学习伟人思想,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受熏陶、受启迪的目的。

毛泽东酷爱读书,孜孜不倦地读书生活伴随着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在书山和书海中漫游。他学习马列著义著作、中外哲学著作和古今文史著作。他勤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从阅读中获的灵感,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的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繁荣富强,他勤勉工作,废寝忘食,日理万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不辞辛劳,调查研究,勇于探索;为了人民的幸福,他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毛泽东倡导艰苦奋斗,毕生保持朴素节俭的生活作风。作为人民领袖,他一向严于律己,自私自利,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亲友谋取私利。

他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后代。

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惩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是共和国之父,是现代中国的灵魂。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阅读一篇极有用的“观赏电影时的感悟”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电影,让我们的思绪不断涌现,深深地留在心头。同时,将这些感悟用笔写下来,写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并加深我们对电影内容的认识。在众多阅读资料中,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挑选了一篇特别有用的“观赏电影时的感悟”文章,请不要忘记将这个网页加入收藏夹,方便随时查看!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名字。在那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中,他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角色,铸就了无数英勇事迹,留下了无穷的思想遗产。因此,我很幸运地有机会走进毛泽东的内心世界,领略到他一生奋斗和创造的精神面貌。

我走进毛泽东故居,首先看到的是他那个小小的书房。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很多书籍和文具,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许多手稿和笔记。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崇高的思想和创造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坚定意志和不畏艰难的勇气。

进入另一个房间,我看到的是毛泽东平时生活的样子。照片墙上挂着许多他照着拍的照片,那是一张张普通而又真实的脸。床上叉着毛巾,墙边挂着他爱人的照片,一切都显得非常简单和普通。而正是这份普通的生活,铸就了伟大、坚定和积极的精神。

走到了毛泽东生前常住的房间,看到了一幅大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悬挂在墙上。这四个简单的字眼,却道出了他不懈奋斗的目标和人生信仰。毛泽东不仅对国家和民族有无限热爱,对人民生活和幸福也怀有深厚感情。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自然不是机缘巧合和幸运,而是靠着这样的信仰和毅力支撑。

整个毛泽东故居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他一生坚定不移、纯粹无私的奋斗精神。他相信只有把个人奋斗与国家和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创造力。他相信只有勇往直前、不怕挫折,才能够取得胜利和发挥独特的作用。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勇敢而又谦虚的英雄,他的影响力不仅止于个人,更拥有不灭的历史价值。

在毛泽东故居里,我不仅仅领略到伟人的精神风范,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程。从毛泽东的故居,我明白了逆境与挑战才是伟大领袖真正磨练精神的的力量。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在困难时刻必须有勇气向前,并且把影响他人的地方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正如毛泽东所说,“只要脚踏实地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以后的事就会越来越好。”带着这份信念和劲头,一个人才能不断迎接更大的挑战。

通过我的这次走进毛泽东故居,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伟大领袖的精神和思想。他的革命精神、人民情怀、坚定意志的内涵,让每一个人都有最深刻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毛泽东故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历史价值,更是精神的指引和前行的动力。这正是伟大领袖带给我们无尽宝贵财富的一部分。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2

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忙,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我的信仰。

当这位以前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此刻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能够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应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齐。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我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就应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就应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我,我们必须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3

近日,我有幸走进了毛泽东故居,看到了伟大领袖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场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为中国的独立和强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故居中,我深深感受到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巨大贡献。

故居内部的环境布置非常朴素,显然毛泽东一生都非常谦虚,不留私人财产,为人民奉献了全部心血。走进书房,我发现书房极其简陋,但会见重要人物时,毛泽东总是坐在书房的一个简单的木椅上,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书架上,有许多毛泽东手书和手稿,非常独到,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毛泽东的著作包括《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思想万岁》,这些书包含了毛泽东50多年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化珍品。

进入毛泽东的起居室,我看到了一张老式办公桌和一张红木床。毛泽东一生都是过着艰苦的工作和生活,他的家具非常简单,但却富有纪念意义。重要的历史文件都保存在这里,这表明毛泽东非常重视历史记录和反思。

另外,在故居内我看到了毛泽东的革命徽章、手绘水彩画和手工陶瓷制品,这些物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毛泽东的特殊情趣和兴趣。这些物品都象征着毛泽东的思想和政治意味。有一件手工陶瓷器,是由毛泽东亲手制造的,它是一个非常稀有的收藏品,也是世界非常珍贵的物品之一。

总的来说,漫步毛泽东故居,我不仅学习到了历史,也学到了毛泽东伟大思想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信只有通过学习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和其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这也同时告诉我们,当我们了解到自己身处的时代,我们才能真正做出自己的贡献。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故居是历史的见证。我们需要沉浸在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中,特别是要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和核心。通过了解这些,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毛泽东倡导的社会主义构想,并且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而努力。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4

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

这一位“他”让我倍感好奇,“他”到底是谁?尽有如此高的评价。正在我思考时一个响亮的的名字“毛泽东”顿时传入我的耳膜内。之后,一个场景映入眼帘:此时,毛泽东已是八旬老人了,和友人的交谈还需将头靠在沙发上,看上去体力明显不支,这一画面足以证明他的“生死顺其自然”的真理。。但一句“我生着一副大中华的脸”这让我感受到这位老人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傲。

毛泽东八岁启蒙,对《四书》、《五经》不大感兴趣,反倒对当时比较进步的古典小说颇感兴趣。表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读书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习的。

他不求名利,不当元帅。有人问起:“主席不想当元帅吗?”毛泽东的回答很干脆“帅、将、校统统不要。”他只是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就是解决新中国。他的很多直系亲属也在这次革命中壮烈牺牲。现在社会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又有多少呢?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让中国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发展。

美国某人曾这样说:“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美龄号”总统座机,可以飞来飞去的指点部下作战,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的毛泽东,却是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土“司令部”里,用手写电文指挥着一场世界上罕见规模的人们解放战争。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发了190多作战电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战争指挥艺术的高下,不是外在物质条件有多么优越,关键是看指挥员本人有没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这就好比我们当今社会的某些常见现象。举一个现象:两个人都是学生,同样吸收着老师给予的知识,也同时参加高考,只是一位身在有钱的家庭,物质条件相当优越,教育条件好;另一位身在贫穷的家庭,经济困难,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孩子,教育业就可想而知了。最后贫穷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有钱的孩子却名落孙山。这个常见的现象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做事不是看你的外在条件有多好就能成功,而是要看你自己本身是如何去奋斗、努力、思考和学习的,在柬埔寨危难贫困时毛泽东毫无回报的帮助,让人为之钦佩,为之感动;但对苏联一系列破坏领土主权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让人敬畏;这都是毛泽东率真自然的性格体现。

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志悼念;在他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受血吸虫困扰的村庄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他处处体现了关爱人们的态度。

毛泽东是平凡的,但也更是伟大的,他作了一个平凡人做不出的一系列伟大的壮举,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勇于探索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性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 …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5

在我的心里,毛泽东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因此,在我有机会去参观毛泽东故居时,我非常兴奋和期待。走进毛泽东故居,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想认真感受毛泽东的大气和历史的沉淀。

毛泽东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岳阳楼街道毛泽东路。这是一条很繁华的街道,路上的店铺琳琅满目,仿佛一座小城市,但是当我进入毛泽东故居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平静下来,仿佛时间都在这里静止了下来。故居总面积约为5.64亩,建筑面积约为1483平方米。故居的建筑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毛泽东的童年故居、文化展示馆和附属建筑。

我首先参观的是毛泽东的童年故居。在这里,我看到了毛泽东生活的场景和生前使用的物品。墙上贴满了许多图片和文字,有关于毛泽东童年的故事,有关于毛泽东家庭背景的介绍,有关于毛泽东成长过程的克服和困难。这些内容让我更加了解了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家庭背景。

接下来,我进入了文化展示馆,这里陈列着许多与毛泽东有关的文物和图片。展馆内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毛泽东的个人生活区、毛泽东领导战争和革命的历史照片、毛泽东文学和艺术成就展馆。展览极具技术含量,让人印象深刻。

最终,我准备参观“毛泽东纪念花园”。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园内种有各种各样的花和树木,景色秀丽,又有极具像征意义的雕塑和展馆。在这里,我感受到毛泽东精神的凝聚、党心民心的融合和时代的变迁,真正了解了毛泽东对革命、文艺、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贡献。

参观过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毛泽东是一个极富历史感与现实感的人物。用功业绩,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观,不仅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更是我们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课堂。走之前,我默默地感叹:“感谢毛泽东先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6

上周日我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他就是毛泽东!”这的确是对毛泽东最精辟的概括。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浏览了伟人的一生,从伟人的各个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不仅认识到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同时又明白了创建新中国的艰辛,并且领略了伟人的风采。观看完这一纪录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不断地回味片中的一些情节,感慨万分,不由的对毛主席的聪明才智、作风胆识与他对人民的那一份始终不变的情怀充满了敬意。

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000”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他是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毛主席他把一生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了中国人民。他的影响不仅在中国,不仅在亚洲,不仅在东方,他是世界伟人!我们永远记得他这个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他!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精品4篇)


当我们观看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电影时,我们内心便会涌现出各种复杂的情感和思考。为了将这些心理活动具体地表达出来,我们需要用观后感的方式来呈现。观后感应该是由内而发,情真意切。那么,关于观后感的格式规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栏目小编经过持续的努力和磨练,最终完成了最新的“走进毛泽东观后感”格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您需要,不妨马上将本页收藏起来!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着中国,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应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齐。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我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就应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就应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我,我们必须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2

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如果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将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句话是对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由此看来是毛主席让我们提前走到了黎明,提前结束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他拥有经天纬地之才、鬼斧神工之力,他的功勋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的英名必将流芳万世、永载史册。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神灵的象征,被人们顶礼膜拜。这是我在看过《走近毛泽东》之前对毛泽东的一个大概的认识。

本来我自己也是个毛泽东迷,我崇拜他,特别喜欢读他的诗词,从他的诗词里面常常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恢宏气势、宏图大略和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我想没有什么更能够比他的诗词更能表现他的鸿鹄之志的了。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词句中就可见一般:“孩儿立志出乡关,学部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

今天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之后,顿然感到原来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他是那样的朴实、亲近,他总是走在人民大众之中,跟人民群众情浓意浓,在他的身上从来不存在任何的刻意遮掩,总是那样的真诚、坦荡、随和、率性、自然、豁达。在听到人民群众正在受苦时他就情不自禁的流泪,在听到人民群众战胜了病毒时他就高兴得彻夜不眠,在接触不到人民群众时他就郁郁不乐。一句“年青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到出了一代伟人对年青一代的殷勤期望。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悲哀与不舍,表现出的是旷达。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但是自称具有几分猴气毛泽东,从来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上是那样的随和令人感到亲切,却又从来不放弃原则和国家民族的尊严与利益。

我想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特别是在时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向毛泽东以及老一辈革命家们学习的是,他们那些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简朴、清廉、唯人民的利益马首是瞻的优良作风。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吸取有益的营养,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把毛主席生前想做而又没有来得急做事情或者是想做而又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始终信仰的两个字那就是“人民”,他相信只要把人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民族就能兴旺富强。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儿就不能生存。因此他始终相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不仅仅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踏踏实实的实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论体系再先进,旗帜再鲜明,口号再响亮,一旦离开了具体的实践行为一切都是空谈,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把所学到得东西同具体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的造福于人民。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3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打天下的。

前段日子,我观看了一部描写毛泽东的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我看了这一系列关于毛主席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使我一直不能忘怀。想想自己,真是感到惭愧:自己平时做事犹豫决,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一时之快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亿万人民满怀深情,眼含热泪,无比怀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为他的亲民、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4

我们这一代90后,已经对开国***了解的少之又少。因此,为了让我们了解伟大***的一些事迹,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为主席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我觉得***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他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他不但是一位军事战略家,也是一位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大、寓意深刻,被人们千古传颂。

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是: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幕幕令人回首的片段,是我不由得想到,***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远激励我们,鞭策我们,永远指引我们前进!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明天,它引起了我无限美好的遐想,它使我编织起五彩的花环,让我插上了金色的翅膀......没有今天,就没有明天,有了脚踏实地的今天,才会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们新一代青少年一定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写作文可以加强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写作文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还在为写作文的问题发愁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9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1)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说的一句话,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时刻,那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时刻!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领导着中国,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应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齐。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我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就应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就应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我,我们必须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2)

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看见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相貌,还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深为感到敬佩的是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我有读不完的书,一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与书卷结为伴,腹有诗书自华。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现在生活环境改观了,学习条件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3)

毛泽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人,既好像了解他,又好像不了解他,知道关于他的大概,但又不了解其中的细节。走近毛泽东,加深了我对毛主席的了解,也使我领悟到了一些道理。但是我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想要真正走近毛主席,需要去研究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他的诗歌,甚至是他的朋友。这样才能全面客观的了解毛主席。

走近毛泽东,简要讲述了毛泽东传奇的一生。少年时的他就立志成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想要成为一位奇人,“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并且他也做到了。青年时期,他勤奋刻苦。个性鲜明,一条道走到黑,坚决不走回头路。他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生活中的毛泽东是一个幽默风趣而又亲切自然的人,他喜欢到群众中去,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常常乘坐列车到全中国视察。晚年的毛泽东,对待生老病死十分旷达,他戏称:“人如果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罢了”。他一生都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是中国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评价自己说:自己的性格不好束缚,追求一种真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由于常年在丛林里战争,毛泽东养成了登山的爱好。有一次,毛泽东在杭州附近登一座山峰时,登到半山腰已是傍晚,有人提出下山往回走。毛泽东说:“你们是累了吧,不能累了就不干了,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往前走,绝不下山,不走回头路。”这就是他的个性。毛泽东还有一个爱不释手的竹杖,是他的同事给他做的,当有人提出与他交换时,毛泽东毫不客气的拒绝了他。然而就是这样固执的一个人,却可以为了人民百姓而改变自己。他不喜欢握枪杆子,也几乎没有握过,有一次也只是端起枪瞄准就放下了,这里令我十分感动。通过这一点,我认识了一个善良慈悲的毛泽东。握枪杆子,就代表着战争、杀戮和牺牲。善良的毛泽东多么热爱群众,向往和平,看见流血他该有多么的痛心,所以他不愿意看见任何人流血和牺牲。然而事与愿违,他本来的心愿是成为一个文化人,奈何生在一个战争的年代。后来他常常被问起是如何成为战争大师的。毛泽东淡淡地回答了四个字:逼上梁山。他进一步解释说,我没有准备打仗,我的愿望是当一个小学教师,干革命后也没想到会握枪杆子,没有想到蒋介石那么厉害,到处抓人杀人,不要我们活了,一下子把我们打入地下,这七逼八逼,把我们逼上了梁山。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一个固执又善良的领袖。

在以前,我对毛泽东的印象是富有智慧、质朴节俭、无私奉献。如今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又看见了他执着、善良、幽默和豁达的一面,他幽默的打趣让人着迷,他质朴的装束令人感动,他坚毅的品质令人振奋。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传奇人生,认识一个更完整的毛泽东,相信我会从他身上学习到更多。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4)

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忙,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我的信仰。

当这位以前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此刻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能够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应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齐。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我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就应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就应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我,我们必须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5)

我们这一代90后,已经对开国***了解的少之又少。因此,为了让我们了解伟大***的一些事迹,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我为主席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我觉得***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他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他不但是一位军事战略家,也是一位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大、寓意深刻,被人们千古传颂。

影片中最激动人心的片段是:1949年10月1日,***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幕幕令人回首的片段,是我不由得想到,***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远激励我们,鞭策我们,永远指引我们前进!今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明天,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明天,它引起了我无限美好的遐想,它使我编织起五彩的花环,让我插上了金色的翅膀......没有今天,就没有明天,有了脚踏实地的今天,才会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我们新一代青少年一定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6)

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

这一位“他”让我倍感好奇,“他”到底是谁?尽有如此高的评价。正在我思考时一个响亮的的名字“毛泽东”顿时传入我的耳膜内。之后,一个场景映入眼帘:此时,毛泽东已是八旬老人了,和友人的交谈还需将头靠在沙发上,看上去体力明显不支,这一画面足以证明他的“生死顺其自然”的真理。。但一句“我生着一副大中华的脸”这让我感受到这位老人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傲。

毛泽东八岁启蒙,对《四书》、《五经》不大感兴趣,反倒对当时比较进步的古典小说颇感兴趣。表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读书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习的。

他不求名利,不当元帅。有人问起:“主席不想当元帅吗?”毛泽东的回答很干脆“帅、将、校统统不要。”他只是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就是解决新中国。他的很多直系亲属也在这次革命中壮烈牺牲。现在社会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又有多少呢?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让中国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发展。

美国某人曾这样说:“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美龄号”总统座机,可以飞来飞去的指点部下作战,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的毛泽东,却是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土“司令部”里,用手写电文指挥着一场世界上罕见规模的人们解放战争。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发了190多作战电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战争指挥艺术的高下,不是外在物质条件有多么优越,关键是看指挥员本人有没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这就好比我们当今社会的某些常见现象。举一个现象:两个人都是学生,同样吸收着老师给予的知识,也同时参加高考,只是一位身在有钱的家庭,物质条件相当优越,教育条件好;另一位身在贫穷的家庭,经济困难,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孩子,教育业就可想而知了。最后贫穷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有钱的孩子却名落孙山。这个常见的现象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做事不是看你的外在条件有多好就能成功,而是要看你自己本身是如何去奋斗、努力、思考和学习的,在柬埔寨危难贫困时毛泽东毫无回报的帮助,让人为之钦佩,为之感动;但对苏联一系列破坏领土主权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让人敬畏;这都是毛泽东率真自然的性格体现。

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志悼念;在他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受血吸虫困扰的村庄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他处处体现了关爱人们的态度。

毛泽东是平凡的,但也更是伟大的,他作了一个平凡人做不出的一系列伟大的壮举,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勇于探索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性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 …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己的信仰。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7)

影片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

这一位“他”让我倍感好奇,“他”到底是谁?尽有如此高的评价。正在我思考时一个响亮的的名字“毛泽东”顿时传入我的耳膜内。之后,一个场景映入眼帘:此时,毛泽东已是八旬老人了,和友人的交谈还需将头靠在沙发上,看上去体力明显不支,这一画面足以证明他的“生死顺其自然”的真理。但一句“我生着一副大中华的脸”这让我感受到这位老人以自己是中国人为傲。

毛泽东八岁启蒙,对《四书》、《五经》不大感兴趣,反倒对当时比较进步的古典小说颇感兴趣。表现出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热爱阅读的他,床边床上放满了书,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阅读。他说“不读书,不看报的领导就不是好领导。”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读书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大学习的。

他不求名利,不当元帅。有人问起:“主席不想当元帅吗?”毛泽东的回答很干脆“帅、将、校统统不要。”他只是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了就是解决新中国。他的很多直系亲属也在这次革命中壮烈牺牲。现在社会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又有多少呢?就是他的这样一种精神,让中国得到了解放,得到了发展。

美国某人曾这样说:“蒋介石有铺满地毯的总统府和“美龄号”总统座机,可以飞来飞去的指点部下作战,漫步在乡间小道上的毛泽东,却是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土“司令部”里,用手写电文指挥着一场世界上罕见规模的人们解放战争。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发了190多作战电报,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战争指挥艺术的高下,不是外在物质条件有多么优越,关键是看指挥员本人有没有眼观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胸怀。这就好比我们当今社会的某些常见现象。举一个现象:两个人都是学生,同样吸收着老师给予的知识,也同时参加高考,只是一位身在有钱的家庭,物质条件相当优越,教育条件好;另一位身在贫穷的家庭,经济困难,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孩子,教育业就可想而知了。最后贫穷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而有钱的孩子却名落孙山。这个常见的现象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做事不是看你的外在条件有多好就能成功,而是要看你自己本身是如何去奋斗、努力、思考和学习的。

在柬埔寨危难贫困时毛泽东毫无回报的帮助,让人为之钦佩,为之感动;但对苏联一系列破坏领土主权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让人敬畏;这都是毛泽东率真自然的性格体现。

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志悼念;在他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受血吸虫困扰的村庄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他处处体现了关爱人们的态度。

毛泽东是平凡的,但也更是伟大的,他作了一个平凡人做不出的一系列伟大的壮举,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勇于探索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8)

说起毛泽东,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丰功伟绩,但在《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中他的形象却使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其中没有宏大的场面,强大的阵容,而夺人眼球的却是毛泽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畅游长江,骑马游昆仑,挥拳打沙包及向非洲女客人行屈膝礼等等这些场景都向我们展示了他生活中鲜为人知的颇有情趣的一面。种种此类亲切,朴素而自然的画面把毛泽东的形象体现的更加丰满,更富有人性化。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理论,毛泽东思想及艰辛的探索过程被概括的非常精彩。而且把其性格特点,人格魅力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从他一生中平凡的细节小事,让我们以平民化的视角和生活化的态度去进行理解与体会。从而展现了一代伟人的革命成就与革命意志,还有他的人性与个性。

因此,对于伟人毛泽东,我们对其不仅仅只有怀念之情,还有对他所创造的的历史的感悟。他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值得我们骄傲与崇拜,他的精神永垂不朽。而真性情的他更是让我们多了一份亲切与崇敬,真实而又深刻地活在我们心中。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9)

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如果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将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句话是对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由此看来是毛主席让我们提前走到了黎明,提前结束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他拥有经天纬地之才、鬼斧神工之力,他的功勋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的英名必将流芳万世、永载史册。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神灵的象征,被人们顶礼膜拜。这是我在看过《走近毛泽东》之前对毛泽东的一个大概的认识。

本来我自己也是个毛泽东迷,我崇拜他,特别喜欢读他的诗词,从他的诗词里面常常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恢宏气势、宏图大略和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我想没有什么更能够比他的诗词更能表现他的鸿鹄之志的了。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词句中就可见一般:“孩儿立志出乡关,学部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

今天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之后,顿然感到原来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他是那样的朴实、亲近,他总是走在人民大众之中,跟人民群众情浓意浓,在他的身上从来不存在任何的刻意遮掩,总是那样的真诚、坦荡、随和、率性、自然、豁达。在听到人民群众正在受苦时他就情不自禁的流泪,在听到人民群众战胜了病毒时他就高兴得彻夜不眠,在接触不到人民群众时他就郁郁不乐。一句“年青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到出了一代伟人对年青一代的殷勤期望。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悲哀与不舍,表现出的是旷达。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但是自称具有几分猴气毛泽东,从来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上是那样的随和令人感到亲切,却又从来不放弃原则和国家民族的尊严与利益。

我想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特别是在时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向毛泽东以及老一辈革命家们学习的是,他们那些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简朴、清廉、唯人民的利益马首是瞻的优良作风。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吸取有益的营养,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把毛主席生前想做而又没有来得急做事情或者是想做而又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始终信仰的两个字那就是“人民”,他相信只要把人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民族就能兴旺富强。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儿就不能生存。因此他始终相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不仅仅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踏踏实实的实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论体系再先进,旗帜再鲜明,口号再响亮,一旦离开了具体的实践行为一切都是空谈,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把所学到得东西同具体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的造福于人民。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本五篇)


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可不是个简单的事,作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表达某些情感。一篇好的作文可以感染人们,打动人们,比较实用的作文一般要到哪里去找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本五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1

新一代总是与革命时代的一切相矛盾。似乎那个时代只有黑白,没有其他颜色可以欣赏。但是,自从**了《走近毛泽东》后,我对革命的理解多了几分肯定,那是源于毛泽东的人生。他不是天上的神,乃是有血有肉的人。但他不能用几张纸来形容。我们要用一生去体验他。

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电影《走进毛泽东》通过珍藏半个世纪的珍贵镜头,展现了这位开国领袖的至性真情,用平视的角度撷取片段,以生动真实的瞬间影像,把毛泽东的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展现于世界。这部纪录片既不是传记片,也不是功勋片,也不是资料汇编。《走近毛泽东》展现给观众的不再是一个概念化、政治化的毛泽东,而是一个真实可信的毛泽东,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毛泽东,一个有真性情、中国心、大智慧的、可亲可敬的毛泽东。

17岁时,毛泽东告别父母,离开了韶山冲。临行前,他改写了一位日本人写的言志诗,悄悄夹在了父母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诗里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十七岁,那时我在读高中,每天为了高考而拼搏,不为什么,只是为了自己能上个舒适的大学。现在想想,我实现了又怎么样,与毛泽东相比,我就像温水里不断加热的那只青蛙,太舒适了以至于“死于安乐”之中,孟子有曰: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人的一生在奋斗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闭了眼也无悔。

“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资治通鉴》读了17遍,《红楼梦》读了5遍,通读了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他的诗书见解独到,他的字迹纵逸豪放,他的语言生动形象,他的讲话妙趣横生……也就是说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不喜欢摸枪,就喜欢文书。

要知道,在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他对人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最终,身为全军统帅,他一生不曾发过一枪,但却用笔杆子加枪杆子打败了对手。

此时此刻的毛泽东,少了几分威严, 多了几分浪漫,我从原来的尊敬转变为现在的敬爱了。

1972年,尼克松访问了北京。离开时,尼克松给了不喜欢喝酒的毛泽东一个白宫高脚杯。1976年2月,尼克松再次访华。当时毛泽东病了,但他仍有兴趣与尼克松交谈。

为了表示对尼克松上次送酒杯的谢意,毛泽东做了这样一个“拿茶杯与尼碰杯”的动作。对此,尼克松感动地说:“离任以后,我才发现谁是真正的朋友。

”毛泽东的处人处事是最让人佩服的,尼克松离任虽不是“患难”,可也是一颗明星黯然的事实,而毛泽东却是格外珍惜这份友情。

毛泽东这个伟大而神圣的名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他是诗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依旧鼓舞人心;他又是革命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豪迈依旧正义凛然;他又是统帅,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不曾开过一枪。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激起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努力奋斗……难道只有这些吗?不是的,他的人生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2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片中的许多细节,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智慧、抱负、激情、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而且在片中多处表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智慧。

毛泽东强调走群众路线,因此他第一个喊出了“人民万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他本人乃至全党的行动宗旨,他也因此会对不能接触人民群众,调查时要戴口罩表现出无奈和孤独,他也才会作出“水中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的生动比喻。毛泽东强调独立自主,因此在“一边倒”时期对苏联的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果然拒绝。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在盖棺定论之时,以七分功劳三分过失评介毛泽东,是恰如其分的。尽管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

错误地发动了“*****”,过分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家遭受了十年浩劫。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

看完**后,我们从过去仰视这位伟人变成了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平视而看到了他的内心,更体会了他的伟大与不凡。特别是在这四句令人难忘的结语之后,在灿烂的灯光下,人们看到,毛泽东虽然走了,但他的目标和理想正在一代一代地实现。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了电影《走近毛泽东》,使我们了解了毛主席,受益匪浅。

毛主席,近百年来,就是中国的骄傲,他的每件事都使人们不能把他忘怀。其中,毛主席的博学、智慧、胸怀、淳朴、平凡中的伟大,令我深感恐惧。

想想看。一个伟大国家的**有很高的生誉和地位,但他的生活不如我们现代的普通人!?

首先,来看看片中毛泽东爷爷家的祖墓,除一块简陋而又不能再朴实的墓碑,又有些什么呢?有的只是那一坯黄土和山上的碎石落叶。一个普通家庭的祖坟是否比主席的祖坟更豪华?

再看看毛主席的卧室,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但唯一引人注目的是主席父母的遗体。床上,几乎有一半都放了书,这才真正得知了毛泽东爷爷的学问从何而来,这才应实了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

现代,更别说是国家主席,就连某个单位的局长、部长、股长都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坐的是“奔驰”骄车,随身还带着小灵通、带摄相头的彩屏手机,和毛主席的生活相比,岂不是天壤之别?

联系一下现在实际,就说读书这方面,又有谁及得上毛主席?

先说我自己,最严重的陋习就是没有毅力。上个月,爸爸从网上好心好意为我找来了《红楼梦》,要我学习它的写作方法,想想为什么四大名著流芳千古?我听了,可高兴了,打开收藏夹就看,可才看一个自然段,我就随着动画片把看书的事抛到九霄云外,此后也再也没看过《红楼梦》。

但,今天得知,毛主席竟把《红楼梦》看了5遍,同时在书上写满了自己的感想,把书上不当的地方也改了过来。我为什么不赞扬主席的伟大,赞扬他的精神?这是不是形成了小和高的鲜明对比?

毛主席,他不需要人们大作文章,赞颂他。因为他像一只永恒的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飞翔,甚至在世界上的人!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3

面对纪录片开头的现代化场景,毛泽东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印象在我们的历史上确实走得越来越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历解,只是从政治课的学习、老一辈人的发言、一些书籍和电影。但是这部纪录片,让毛爷爷成为了我们鲜活的记忆。

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的一户普通人家。幼年的他在母亲的熏陶之下,就关心贫困家庭的同学。年轻时,他勤奋好学,野心勃勃,不愿沉浸在落后腐朽的封建文化中。他积极接受和吸收新思想,不断参加各种社会运动。

壮年时,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担当主要领导者的位置,留下了遵义会议的英明策略;领导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顾全大局促进国共合作;认真分析中国国情,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了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至今日,仰望天安门城楼,我们仍隐约听到那响亮有力的话语,宣告着世界,‘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立!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领袖,他的成就永远不会被忘记。

毛主席是一位思想家。他第一次把中国国情同马列主义结合起来,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深刻地分析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最需要的东西,于是土地革命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他又深切明白中国要建立怎样的政权国家,只有权力属于人民,才可以使老百姓过上安心幸福的生活,所以他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将想要一权独裁的统治者赶出了中国大陆。作为一名军事战略家,他领导了许多起义,指挥了无数次战争。他有着深刻的军事战略,但从未开枪。

中国人民领导者的他,毛主席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豪情壮志,他的理想希望,都流露在那篇篇诗词和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中。他博览群书,他宽厚和蔼,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我们歌唱《东方红》来颂扬他,来铭记他。他说我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着希望。

我们要牢记使命,学习毛主席优秀的精神品质、坚忍不拔、勤勉努力、团结一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中国历史和当代思想。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实自己成为最亮的光,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发展的伟大使命。

《走近毛泽东》记录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的大部经历,为了革命,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毛主席付出了心血,即使后来面临许多历史错误的决断,我们还是应肯定毛主席的成就,以及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的伟大贡献。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将牢记历史、使命和使命,认真学习思想理论,为民族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毛泽东。充满感情的领导。毛泽东以其独特的聪明才智和犀利的笔触,依靠最劳动人民带领解放军克服了普通人无法想向的困难,坚韧不拔地走过草原,爬上雪山,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的800万军队。

他不愧是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和政治家。革命胜利后,毛泽东经常鼓励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险。

一天,他和几名工作人员爬山。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旁边一个人对他说:“主席,前面没有路,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们回去吧!'毛主席对他说:

“你累了。人们走出马路。我们只走到山腰。我们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听完这些话,他们羞愧的同时更明白了主席话中的深刻含义,他们奋力前进,直到顶点。从这些小事中,不难看出毛泽东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性格。

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建设新国家。

在中国第一次革命战争中,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地展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地位。土地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以井冈山为根据地,成功开辟了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找出在中国怎么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和建国后,毛泽东多次提出,同志们要继续谦虚、谨慎、不傲慢、不急躁,要继续努力,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

毛泽东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在毛泽东一生他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片中毛泽东总喜欢到全国去考察,喜欢和群众接近。

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将使我打开思考的空间,对中国共产党了解得更多,对毛泽东思想了解得更深入,很感谢老师给我们放的片子。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4

毛泽东在外交场合不拘小节,谈笑风生,给朋友们递烟送菜。但他坚持原则,无私帮助西哈努克,坚决抵制苏联的无理要求。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是自我的信念。

当这位以前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此刻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能够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经历了人生的坎坷,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在痛苦中挣扎,退缩,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是下一次!

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

但他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就在那一刻,泪水从他的脸颊滚滚而出,我们看到了一个热血男的,他又站了起来,我们很惊讶,但更佩服!

所以每当我们处理水晶珍珠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蛤蜊和毛主席。当一粒沙子不经意地进入蛤蜊体内时,它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蛤蜊鲜嫩的生命。它在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含着那粒沙子,最后把沙子变成了身体最亮丽的部分,于是它就成了一只高贵的蛤蜊。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

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人生最深刻的内涵。它能使你经历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巨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

我们应该像蛤蜊,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应该像种子,把痛苦诠释成抵抗!

它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的彩虹,就像黎明时的日出。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

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要有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最美的生命。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5

大多数时候,我们通过毛泽东的文章和诗歌认识他。我们认为他是一位具有思想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中国现代伟人。他离我们很远,肤色神秘。

可以看到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看到他在党校上的讲话,他穿着睡衣悠闲地坐着,看到他在干部中间,人民群众中间,还可以看到他在长江里游泳的样子。我觉得很熟悉。他就像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当我看到他给朋友、客人和战友抽烟时,我觉得他就像是县里的一个小干部,自由而自然。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一个真诚而自然的毛泽东永远与中国人民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

一时间,毛泽东耀眼的光环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眼睛。我不知道,如果一代伟人把他供奉到神龛里,是否会让我们敬拜,而不是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让我作为观众,把对主席的仰慕变成对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

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大的贡献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揭示了一个革命者的宽广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了诗人的性格。

他很自然,不守规矩。他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向朋友们提供香烟和蔬菜。但他坚持原则,无私帮助西哈努克,坚决抵制苏联的不合理要求。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上的河流。他热爱祖国的山川,想探索黄河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这部电影没有邀请特别演员,也没有写剧本台词。它只是把一些关于毛主席的片间视频用某种叙事方法连接起来,使之像以部纪录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看见他的音容像貌,言行举止。

走近毛泽东不仅给我带来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和我自己的信仰。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6

进入毛泽东后,我们感到毛泽东耀眼的光环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眼睛。

我不知道,如果一代伟人把他供奉到神龛里,是否会让我们敬拜,而不是信仰。

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

它用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情,用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让我作为观众,把对主席的仰慕变成对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

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很自然,不守规矩。他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还向朋友们提供香烟和蔬菜。但他坚持原则,无私帮助西哈努克,坚决抵制苏联的不合理要求。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

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喜欢游泳,想欣赏世界上的河流。他热爱祖国的山川,想探索黄河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

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不仅给我带来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和我自己的信仰。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二看过《走进毛泽东》这部纪录片以后,我对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和佩服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像我们这一代80后,已经对开国领袖了解的少之又少。

因此,了解我们伟大领袖的一些事迹,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我们的远大志向,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看完《走近毛泽东》以后,我觉得他的一生是辉煌而有意义的一生。

究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我心中,他是一个反对剥削和压迫,一辈子为工农兵争取名利和自由的人。

他是一个历经二十八年艰难险阻,把数亿在水深火热中做牛马的奴隶托付给新主人的人,把骑在奴隶头上**的“原主人”打翻了。

他是一个培养了上百万人才来管理党、军队和国家,带领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的人。

他是一个把火柴称为洋火,铁丝称为洋丝,棉布称为洋布,水果糖称为洋糖,却把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改变为能够制造两弹一星,工业门类齐全让世界刮目相看,令欧美又恨又怕的东方巨人。

他是一个摆脱不了卷的人,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实践和认识,探索理想社会的发展模式,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

他是一个虽然在人们心中贵为天子却身穿补丁衣服补丁鞋的,以辣椒红烧肉为佳肴却又三年忌肉与人民共度艰难的人。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

看完《走近毛泽东》,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作为第80代,我们真的应该以毛主席为榜样。

首先,我们要像毛主席一样,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为这个理想奋斗一辈子。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今天觉得这个挺好玩,明天又觉得那个不错。

同时,要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爱好,比如爬山、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陶冶情操。

如今,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命运,也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今天13亿人民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向毛主席敬礼!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篇7

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1310586姓名:吴彦峰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他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人物。《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让我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了这位伟人的一生。

影片的开头以这样一句话粗略地概括了毛泽东的一生:“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了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影片结尾也同样运用一句话来描写:

“他最大的目的,是实现中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最大的创造,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最艰辛的探索,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最伟大的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开头和结尾,我们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究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事业奋斗着。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毛泽东。卸下主席的光环。他和我们一样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是个乡下人。他小时候的生活和其他农村孩子没有什么不同。

或许,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志存高远,这从他给父亲的离别诗中可以看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这样的志向激励他努力前行,实现自己的抱负。

远大的志向需要渊博的学识作为基础才能实现,毛泽东深知这一点。他从小就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当他生病时,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读书使他有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和文学素养。

这在他的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意境宏大壮阔,表现出作者的文采;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引经据典,显示出作者渊博的历史知识。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并未想过自己日后会带兵打仗,他只想做一个老师,教书育人。然而,残酷的现实打醒了他。反动派对爱国人士的屠杀,激起了他内心的怒火。

他悍然领导农民发动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的战略方针。从此,他走上了武装对抗反动派的道路。可以说,是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毛泽东“逼上梁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当外国使节来中国,他们都会问毛主席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站起来领导中国革命?每每这时,毛主席都会回答:

我也是被逼的,那些反动派到处杀人!人民的疾苦,使一个从未想过要带兵作战的人,背负了人民的信任。在2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策划了他的战略,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山。

他的前半生是革命的一半,是斗争的一半,是解放中国的不断努力的一半。

在这期间,毛泽东的军事才华被彻底挖掘出来,形成了著名的“毛泽东军事思想”。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系统地论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以及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仅成为了我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制胜之道,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更为国外的军事家所推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蓬勃发展,但毛泽东仍然过着革命时期那样艰苦朴素的生活。毛泽东一生就是一个壮汉——爬雪山、过青草、过血雨,终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的成就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坚信革命会成功,在胜利的时刻,他不会被成功压倒。

这部影片,还讲述了一个真性情的毛泽东。

他酷爱游泳。他年轻时经常用特殊的方法锻炼身体。在寒冷的冬天,他用学校水井里的冷水擦身。大雨使他在野外奔跑。当河水汹涌时,他去游泳与风浪搏斗。他甚至想出了一套运动体操来增强自己的身体,并把它推广给朋友和同学。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喜欢冬泳。他一直坚持冬泳,甚至到了晚年仍然坚持冬泳。喜欢游泳的毛泽东还渴望到国外的其他河流中去游泳。

他热情好客。他在会见各国外宾时,往往不分形式、肤色、地位、地位,一视同仁。他总是真诚的。他把客人领进接待室,有时让他们坐在主座上,坐在副座上。

他给客人让烟,自己也抽上一支。虽然毛泽东平时不喝酒,但他参加外交宴会时,有时会如此直率地和客人喝一杯。

他实事求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会场突然遭雷击,延川县副县长被雷击身亡。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

保安部门听说后极为震惊,要把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连忙制止。他说:“你应该调查为什么人们骂我们。”。调查结果是,边区军政人员过多,公粮收缴过多,人民负担过重,人民群众出现不满情绪。

这件事促使毛泽东反思党的政策,决定实行“精兵简政”。他亲手书写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毛泽东,他是一个领导中国人民翻越“三座大山”,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个真性情的普通人;他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却也犯过一些错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中国革命的无可争辩的功献远远大于他的错误。他的成就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他逝世五年后,中国共产党以中央决议的形式,对他的一切革命活动和思想进行了全面评价。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正如毛泽东所写的《纪念白求恩》文中所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正是毛泽东人生的座右铭。他总是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他时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走近毛泽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毛泽东的窗户,尽管透过历史的缝隙,我已经看见了他闪耀的光环,但是这只是毛泽东千万转身中的一个侧面。毛泽东像一个历史迷,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