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读后感

粉笔读后感 09-08

粉笔读后感(推荐4篇)。

作文占语文成绩的比重不小,通过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注重对优美句子的日积月累,写作能力能较快提升。是否还在构思作文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粉笔读后感(推荐4篇) ”,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粉笔读后感【篇1】

读《苹果与粉笔灰》有感

一个苹果里有多少种子可以数,但一个种子能结出多少苹果呢?我们却无法预测。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和培育学生心中的神奇种子,尽可能地开发学生的一切潜能。

《苹果与粉笔灰——献给老师的心灵咖啡》是美国著名的教育顾问和作家维基·卡露娜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书中的一个个充满温情、智慧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探讨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内涵和教师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例如如何发掘学生的潜力,如何对待调皮学生,如何处理书本知识与人生道理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学生、同事、上司和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等,并就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提供了真诚而有效的建议,从而从积极健康的心态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入手倡导了一种真正卓有成效的教育理念。

一、赞美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马克土温说过:“一句赞语可以让我多活两个月”。先人精辟的话语,寓于哲理之中。

读了《苹果与粉笔灰》,使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使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今后应怎样很好的溶入到现今的社会这个大集体当中去。当今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我应该看到更多的发展事物,不要局限于狭隘的思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相信吧!

真诚的赞扬具有巨大的力量。我们人人都需要真诚,真诚的赞扬你周围的人,你将得到真诚的友谊与快乐。

2、 我热爱教育,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有意义的乐趣。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应该负责任地、完美地履行我们的职责。事实上,全心全意的奉献比不情愿的奉献更能让我们快乐,更有可能取得成果。就像书中的两个例子:艾伦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梦想成为一名教师。虽然老师的待遇不高,但因为热爱这份工作,她总觉得自己身体很丰满,而且上课让她由衷的高兴,所以她做得很好。

总是愁眉不展的罗斯基先生遭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抱怨,最终选择了提前退休,逃离尴尬的境地。只有我们爱上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快乐。“把一个人置于快乐的环境就想让她快乐,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自己首先快乐起来。

” 你快乐吗?我很快乐。我总是自问:

“我为什么快乐呢?”或许是因为学校里的一件小事,也或许是某个孩子、家长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他们的肯定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幸福。在快乐的环境中工作是一种享受。

即是你现在还没有意识到,我相信这种快乐和享受会继续下去。

学生也是具有个性和丰富情感的个体。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意图和对他们的教诲,但有些学生却敏感易懂;有些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抗拒。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付出,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们也能理解我们的意图,理解我们,信任我们。

期望我们播下的那些“苹果种子”可以生根发芽、开花最后。这杯馨香的心灵咖啡,这份小小的礼物就像那些甜美的红苹果一样,咱喔娓述说:“谢谢你感动了我的生命。”

下面摘录一些与大家共享:

“因时施教,环境会帮你上好课。”

“把理解和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会有天才出现。”

“有些孩子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等待机遇,记住给他们时间,不要急于把那些本来可以自行调整的事情看做问题。”

“为学生代言是你的职责,你的沉默只会被视作默认。”

“每年都向学生家长们证明一下你的能耐,因为他们都乐于知道你可以担当起重托。”

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教育好每一位学生,“苹果种子”才能得到最好的灌溉,才能结成最好的苹果,反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那我们的一节课40分钟留给学生的,仅仅是那充斥着教室的粉笔灰而已……

我希望我的那些“苹果种子”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期待着那丰收的季节,而不是让我的教学生涯只留下粉笔灰……

粉笔读后感【篇2】

《苹果与粉笔灰》读书心得

临海小学王振望

这是一篇教育**。人物自然清新。一个接一个,都是真实生动的故事。他们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教师,一种生活,一个人和一件事。这本书充满了作者的光辉思想,展现了一位教育家的敏锐洞察力,给我们以启迪和指导。读这本书强化了我内心的教育信念:

用我的善心去呵护童心,在教育百花园里,勤耕不辍。遂将它放置案头,有空翻开品味,各种多味“咖啡”,时时萦绕心头。

苦咖啡:《失败的教训》警示着我,有了难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师善自省;《得益于犯错》要记得善于研究环境法则从而适应它,相处求和谐;《谴责》之中得忠言,抛弃抱怨,面对现实,改变自己就能解忧烦。咖啡虽然苦涩,品味其中神清气爽:

一个人的自省力决定了他能到达的高度。

“努力成为一个有滋味的老师”,是“需要将你的教学回归到生活中去。”《赞扬》别人也会使自己赢的称赞,《平衡》又会让宽严之间有一架精确的天平,用仁慈和善意支撑的教育生活,如给咖啡加了糖,我们会得到无比甘醇的回报。甜咖啡带来的是我们对教育理念的深思考。

教育是艺术,是心心相润泽的艺术。完美的艺术需要熟练的基本技能打下基础。不懂得教育方法,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得教育。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一杯原汁原味的咖啡,让我们回到教育的起源;这是作者给我们的美味水果,教育人的方法和技巧都是可用的。

《你的园子里种着什么》考问我们“你的校园是一个生长繁茂的地方吗?”回答“可以是”,那就是从课堂开始,为孩子们营造魅力空间,使孩子们徜徉其中,享受快乐。《教师也是学生》中说“当他们(学生)能够向他人传播知识的时候,他们已经掌握了所学的本领。

让孩子们有机会在课堂上体验讲师的乐趣和意义。”我们高效课堂的境界也在于此,教育真谛中外相通。《要事》提醒我,当务之急的重要事情---改变课堂是否真的是最重要的事?

我有没有被各种各样的案头“任务”扰乱了思维,疲惫了身心,而没有了创造力和积极性?一味的忙于任务的下达、完成,会枯竭思想,桎梏思维。让自己做幸福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共成长,创造生命力的课堂为第一要事。

《家长见面会》使我更加坚定了建设好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决心,坚持与家长朋友们真诚沟通,有效合作,让家庭、学校的教育凝聚力再大,再强。《所见即所得》告诉自己看到就是收获:你看到学生的一切,学生也看到你的一切,老师收获着,学生也收获着。

多想想“你的学生今天收获了什么?”佛教有“善护念”,就是保护自己认定的信念,只要它是你的强项,就要恒久坚持。每天和学生一起收获,每天“绽放笑容”,就是我的“善护念”。

感谢维基·卡露娜!《苹果与粉笔灰》的确是赠送给老师的心灵咖啡。

粉笔读后感【篇3】

在你心中的特级教师是什么样的呢?前几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感受了一位特级教师的风采。

一个乡村学校请来了一位特级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谁也没有想到,她,竟然进了一个后进班……其中,她的那一个动作更是让我记忆犹新。特级教师下了讲台,转过身去,轻轻吹去了桌上的粉笔灰。这让我想起了一年级时班主任老师一个对我的小动作,那天上语文课,我在想着下节课是体肓课,玩点什么呢?我还在梦境中哩!只听见一声响亮的:“全茹一!”我立刻瞪大了眼睛,怀里像捧着一只小免子,而老师她慈祥地看看我,又对我笑了笑,又说了一遍问题,我这下回答出了,老师又摆了摆手,示意我坐下,我急忙坐了下来。班主任老师和特级教师的身影在我眼前同时浮现出来,特级教师几个简单的动作,平淡的几句话语,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她的不同寻常,对陌生学生的关爱。

特级教师吹开的不仅是粉笔灰,而且吹开了乡村小学教师心中对特级教师的疑惑,更是吹开了特级教师高大的形象。

读完文章,我深深懂得了: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应该在教肓方面有独特之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有可能就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粉笔读后感【篇4】

青春是活力的象征,它蕴涵着智慧,勇敢和意志力.有了这些,我们便有了克服怯懦的勇气和冒险的魄力p>

初到美加的时候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而且那么听话有礼貌,想象给他们上课肯定很容易,可是后来发现事实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我一到教室,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出现了:他们显得特别活跃、吵闹,每个人都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的书,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花了所有的努力让孩子们冷静下来,排好队,开始上课。

记得我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一到上课快速而又整齐的站队,我们的学和练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完成教学任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我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上好课,后来我又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出发,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反复研读这篇文章,向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学习,并在教学工作中慢慢探索和尝试。渐渐地,我发现我对如何上好课有了新的认识。

有一次,在一节仰卧起坐的教学课中,学生们正在认真的听我讲解动作要领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老师,我会这样做?”,原来他做的是立卧撑,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们各种各样的模仿。

“这不是捣乱吗?”我纳闷了,循声望去,一个男同学正满脸骄傲地看着我。

后来我忽然灵机一动,有办法了,说道:“同学们这位同学给我们做了一个新的动作叫做立卧撑,这正是我们接下来继续要学的内容,我们先请他给我们做一下示范。”大家鼓起掌来。

这个学生走出队伍开始示威。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模仿他的动作并练习。就这样我这节课不仅学习了俯卧撑,学生更是主动学会了立卧撑。这样,我才能巧妙地化解问题,让我知道,教学除了勤奋,还需要智慧和智慧。

操场是我们上课的主要地点,器材也是我们共同使用,经常多个班一起上课,体育组的老师都相互谦让为他人提供方便,如果有你在这片区域上课,我就会换到另一块,你用这种器材,我就用另一种,从来没有因场地器材发生冲突,同课研究时集大家意见达成最佳方案,争取上出优质的体育课。下课后,我们将组织篮球比赛,摆脱在球场上工作的疲劳,尽情挥汗,增强球队的凝聚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学会了珍惜和努力,获得了友谊。同时,我也找到了一些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我的教育思想也成熟了很多。我深深地感到,虽然岁月无情,青春易逝,但我所经历的每一天和第一次都是珍贵的,因为它记录了我青春的足迹,我正在青春的道路上前进。

小编推荐

幻城读后感推荐4篇


阅读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读后感书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它让人们认识了之前不知道的知识。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想法写入读后感,仔细品味并反复阅读。请随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一起来看看这本名为“幻城读后感”的书籍,相信这篇文章一定包含您所需的信息!

幻城读后感(篇1)

“哥,请你自由地……”故事就是由这句话拉开了序幕。

冰族,火族,幻雪神山。生离,死别,在生命繁华的尽头命运如同交织了一张大网,网住了悲伤后那多硕大的花。卡索,幻雪帝国的王,在游戏之后只剩下怅惘,命运关上了生命之门,最终,只带走了那个幻灭的梦。释,卡索的弟弟,为了哥哥那个永不可得到的自由梦,最终死在了哥哥的剑下。血如红莲般盛开,那句叹息:“哥,请你自由地……”在长空中蔓延着。书的结尾是卡索对释说:“释,原谅我,没有等到你。”

卡索,樱空释,岚裳,星旧……他们被命运开了玩笑,年华葬泪。亲情,友情,就在繁华后沉沦……

《幻城》是以亲情为主题的小说。同生共死,并肩作战,追寻自由。不过,结局终究是个遗憾。我在《幻城》里遨游,发现时光飞逝得那么快,每当看到释和星轨的梦境时,我总是哭得一塌糊涂。《幻城》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有阴谋的,善良的背后是一场悲伤的葬礼。惟有亲情这朵美丽的花,在生命的最终章上依旧盛开在巅峰上。

《幻城》,一部旷世之作,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凤凰的挽歌,还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心灵上的洗礼。彼岸边那中孤独的霰雪鸟还在悲伤的绝唱。

卡索,你还在樱树下叹息吗?释,你还在为王追寻那不可得到的自由吗?饕餮早已停止了哭声,天空已不在变蓝,曼佗罗蔓延着死亡般的黑色,鸢尾已折断了前世的缘,悲伤即将上演。

迷离的月色中,是一场华丽的游戏,游乐园里,旋转木马早已停了下来。夜的尽头是无尽的黑暗。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命运开了个玩笑罢了……

幻城读后感(篇2)

跋山涉水,经历了很多的磨难,要经过东南西北四大护法的阻拦,这其中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读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敬佩郭敬明的这种大幻想,大支架的填充近乎完美,亲情和爱情的把握令人泪垂……最后,一行人终于找到渊祭,得到隐莲,救活了弟弟和爱人梨落,岚裳!不得不说,她起的名字还是很有诗意的,落花飘落,梨花飞逝,终是梦幻。

话回主题,虽然复活了,但是一定要见面才能恢复记忆!樱空释的这一世,就是火族的王子,有无限的灵力,当他攻破雪城之时,卡索却自尽而死,那一年,眼睛里面,满是樱花味道的少年,那么的飘忽不定,笑声如银铃般,哦,那樱花好美,像雪一样磅礴,却诗意了那个幻城……终是幻觉,泡沫的樱花逝去后,他看不到日思夜想,此时抱着他的樱空释了……

这篇充斥着无奈的幻城,有着很多泪点,让人感叹惋惜的是,亲情。自私是人的本性,但是面对你至亲至爱的人的时候,我们是否能澄澈的没有杂念?当中的卡索,曾经是那么的疼爱自己的弟弟,误会面前他没来得及问清,凭借自己的空想杀了自己最亲爱的弟弟,后悔却又追悔莫及。人生并不是要等到逝去了才补救,要在失去之前好好珍惜!

幻城读后感(篇3)

《幻城》是我在小学时期就已经读过的一本玄幻类型小说。它同时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幻城》的作者是郭敬明,书中的主题是爱,同时也夹杂了一些关于自由的语句。人物之间的爱不禁让每个人都潸然泪下,卡索和他的弟弟樱空释的爱,蝶澈和他的小哥哥迟墨之间的爱,星旧对星轨的爱,皇板对月神的爱。他们之间虽然不都是亲情,但他们的爱是相同的,浓烈但又绝望,就像书中说的,一切都像是天空中的星象图,但没人能参破里面有多少绝望。樱空释对卡索的爱最为浓烈,卡索的快乐是他生命中的信仰。卡索也是他生命中唯一的神。不过,他爱得太惨烈,尽管他拥有成年男子最完美的外表,但他的内心仍旧像一个未成熟的孩子,他想让他的哥哥快乐,所以他做了许多过火的事情,他为了给哥哥自由,不惜牺牲一切。他的第一世,为了他哥哥的自由撞死在炼泅石上,第二世,同样为了卡索的自由献出了生命,不过这次,是卡索亲自结束了他的生命,尽管如此,他仍爱他的哥哥,就像红莲的花语:绝望、破裂,不惜切的爱,他是个可怜的人,他共活了三世,都为他的哥哥而死,不禁让人震撼。

他所最爱的有三个,他的弟弟,妻子以及自由,我听过一首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它好像说明自由是最重要的,而卡索也这样认为,不过他不能义无反顾的为自由献出生命,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他爱以及爱他的人,还有他的子民,他没办法为了自己的自由而丢下他们不管。所以他在某种程度上很可悲,他的灵力绝顶却永远孤寂,他高高在上,却永远被禁锢,不过到了结尾,他还是自由了,他用一把冰剑洞穿了自己的胸膛,以身殉国,他是写刃雪城伟大的国王,也是最后一位国王,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一个悲剧。

《幻城》以悲伤的语调讲述了爱的伟大,使读者在为书中人物落泪的时候,也不禁体会到爱和自由之间的关系,令人回味无穷。

幻城读后感(篇4)

“哥,请你自由的……”这是樱空释对他的哥哥:幻雪帝国现在的王卡说的话,樱空释对哥哥的爱是惨烈的,是悲哀的,为了哥哥得到自由,他竟然去学习火族的幻术,但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这是卡索与樱空释的故事……

“我是个不应该出生的孩子。”星轨出生时,他的母后为他占卜星象时,并发现他只能活200岁,他的身体很虚弱,但他有一个十分爱他的哥哥星旧,星旧总是告诉他说,他会在星轨250岁是死去。星轨为了不让哥哥失望、难过,并答应了渊祭,成为了西方护法,最后却因为哥哥而自杀,只有为他被自己最爱的哥哥误会。

这是星旧与星轨的故事……

“有蝶澈,我永远都不会寂寞。”这是南方护法蝶澈的小哥哥迟墨对他说的话,尽管两人兄妹情深,但没想到迟墨的母亲竟是火族人,因此迟墨也将在200岁恢复火族的模样,在蝶澈的父王宣布他将成为下一任王时,幻雪帝国的王发现了迟墨,并要求用酷刑啥死迟墨,也就是必须在墙上被五把剑钉上14天,然后等待血液流干才可以慢慢死去。而蝶澈为了不让哥哥忍受那么打的痛苦而直接杀死了他的哥哥。引来王的大怒。

这是蝶澈与迟墨的故事………

郭敬明在故事中插入了那么多兄弟情,虽然这些爱最后都是惨烈的,但依然令人十分感动……

书中除了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亲情,还写了爱情,比如:皇柝为了月神而死;比如:梨落对卡索的等待,岚裳对爱情的忠贞…都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

故事的结尾是个悲剧,一个悲惨的结局,所有人都死了。而释的转世都是自杀,释在见卡索时,恢复了所有记忆,但却晚了,卡索已经自杀,没有办法挽回了……

第一次看,我哭了,为那些惨烈的爱所感动……

论语读后感推荐4篇


写好作文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写作文可以加强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要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注意很多的方面,大家会因为作文写的不好而担心吗?你也许需要"论语读后感推荐4篇"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论语读后感【篇1】

我喜爱看书,是班里有名的“小书虫”。什么《百万英镑》、《童年》、《城南旧事》都是我的最爱,可让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还得数《论语》,因为它蕴含中华千年的智慧,让我受益无穷,从中我读懂了更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方法。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生活上不也是这样的吗?在学校,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问出来,不懂装懂,这样反而会害了自己。一次,老师在讲大课堂作业本中的星号题,我不懂装懂,向别人借来大课堂作业本抄,结果考试时,题型根本没变,知识换了一下数字,我就不会了,我真后悔啊!这件事不是正好说明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从此,我再也不敢自己欺骗自己了,学习也变得越来越愉快,也就“是知也”了。

在论语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多。”意思是:子路问孔子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自己要率先去做,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做”。我以前当代理组长时,这句话帮了我大忙呢!记得有一次,在中午扫地的时候,一开始我吊儿郎当的,别的值日生也都学着我,随随便便,搞得地面越来越脏,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忽然想到了……感觉羞愧不已。于是,我立马一本正经地扫起了地。其它值日生有我为他们做榜样,也一个个认真了起来。5分钟过去了,地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尘不染,犹如一面镜子,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要经常读《论语》,我能从中知道更多的道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道理、知识渊博、聪慧的孩子。

论语读后感【篇2】

于丹老师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又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论语读后感【篇3】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们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寒假里,妈妈要求我读他有关交友的论说,以便对我今后的交友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她又向我推荐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以帮助我理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在这段话里,孔子教育我们两点,一是要交好的朋友,正直、诚实和见多识广的好朋友值得交往,对自身有益。二是不要交坏朋友,溜须拍马,不诚实和夸夸其谈的坏朋友千万不能交往,否则害处很大。

怎样和朋友相处呢?孔子曰“侍君有三愆:言末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论语》的原文和于丹老师的心得后一致认为:朋友之间需要互相尊重和真诚,更要把握分寸,不能要求对方一定要怎么做。

今后,我在交友时首先要注意礼仪,比如当我提醒同学脸上有点墨迹时,要很有礼貌地个别跟他说,不要说很多次,也不要冒失地去摸他(她)的脸,更不要讥笑他(她),这样,在一个友好和平的环境中,我会交到很多的好朋友。

论语读后感【篇4】

每年暑假,妈妈都会给我补习很多课,比如说:数学、语文、英语。可是,今年暑假只给我报了个小灵童国学班,学的是两千多年前的《论语》,我开始以为没有什么用,可是学了之后,我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论语》这本书,是根据孔子和他的学生的对话来编写的。老师教书的方法也很特别,以盖笑脸让我们互相比较,在竞争中学习。老师并不强求我们背诵,只是让我们大声朗读,用多种形式去读,所以,我们心里没有压力,感觉很轻松。所以,在不知不觉中,许多内容就能熟读背诵了。在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选出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句子,让我们独立思考,可以相互讨论,然后讲讲意思,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补充、总结。

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国学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说我变得开朗多了。上课的时候,我们经常进行一分钟演讲,我感觉这对提升我们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演讲能力很有帮助。我上台也由非常紧张到比较自如,不再像以前那么胆怯了。下课的时候老师会带我们玩一些健身小游戏。

《论语》里好学的颜回,我最喜欢,因为回也闻一以知十,就是说颜回能够举一反三。如果同学们都能做到这样,学习肯定会容易得多。这本书里的许多道理、方法,对以后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所以,我觉得学习《论语》非常好。

蒙田随笔读后感推荐


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蒙田随笔读后感”的相关资料下面请您查看,写作是展示学生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写作是提高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好方法。写作文前最关键的是确定好选材,想好标题,写作文你会借鉴范文吗?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1】

读了《蒙田随笔》后,心中感悟很多,细细反思,慢慢领悟,觉着书中有许多的观点可借鉴到教育教学中去,在书中,蒙田充分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鲜明地提出了他的教育原则。

蒙田以“我知道什么?”这句具有怀疑精神色彩的名言来说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是的,在人类有限的认识范围内,教育的价值,学生的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认识这种教育的价值?教育能否为人安身立命?能否关注人的内心?能否关注学生的心性?蒙田也非常喜爱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一句名言、“我爱知识,也爱怀疑”。

蒙田曾说,我们的心灵确在随别人的意志而行动,被迫听从别人的幻想,服从别人的权威、被迫屈从别人空洞说教的引诱,同时又不得不重弹老调,我们没有自由走自己的道路:我们的活力和自由全都消失了。蒙田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正是自己。他引证西塞罗的话说:“教者的权威常常阻碍着要学的人。”如果没有怀疑精神,人就不可能自由。蒙田不迷信权威,反对传统的偏见,倡导人运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事物,“绝不能仓促地下判断”,而要经过理解,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意义。

的确,他的态度又并非怀疑一切,在他的行文中,一再引证古代名哲的名言佳句,借以说明他所要讲的道理。他反对的是盲从而不求甚解。他说:“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蒙田曾以蜜蜂为例,蜜蜂采花酿蜜、采的是花,但后来生产了蜜,蜜是他所有的。因而就不再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2】

蒙田在中国算得上大名鼎鼎,那句“我知道什么?”大凡读书人应该都听过。

《蒙田随笔全集》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蒙田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品之一。蒙田以博学著称,作者将自己的生活、阅读和旅游见闻等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集结为随笔集。日常生活、传统习俗、生活哲学等,尤其引用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名言。

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有“生活的哲学”之称。蒙田以智者的眼光,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反思探索人与人生;他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张扬人性自由,崇尚科学精神。随笔共3卷,语调平和、通俗易懂,论述深入浅出,是16世纪欧洲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

该书语言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情趣,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出版400多年来,该书已被翻译成世界上数十种语言,成为文学史上一部深刻的经典之作。蒙田的人生观、社会观、宗教观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蒙田经历了一个人可能经历的各种生活形式,所以他写得越多,写得就越精彩和深刻。他认为一切主义与主张,都是建立在个人偏见与信仰上的,这些知识都是片面的,只有返回自然中才能恢复事物的真理,有时不是人的理智能够达到的。蒙田的思想总是在变化,我们对他的理解也不一样。

蒙田的性格完全与时俱进,在处理人性问题上有很强的自制力。蒙田以个人为起点,写到时代,写到人的本性与共性。他的伦理思想不是来自宗教信仰,而是来自古希腊温和的怀疑主义。

他把自己作为例子,不是作为导师,认为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保持内心自由,通过独立判断与情欲节制,明智地实现自己的本质,那时才会使自己成为“伟大光荣的杰作”。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

”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3】

《蒙田随笔集》这本书,用平易通畅、不假雕饰、亲切动人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也必将使我们的人生得到启发而受益匪浅。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蒙田散文的读后感受。如果你喜欢,请与更多的朋友分享!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1 蒙田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不认识蒙田,但是读过他的书后,才发现他的文字如丝丝清泉滋润着读者的心。认真地读上几章,就能让你浮躁不安的心逐渐安静下来,一切的杂念都抛之脑后,仿佛这些文字拥有神奇的魔法。

蒙田的作品特别耐读,一边读一边仔细地思考文字中的哲学,且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一本书足够能读上好几周。虽然这篇随笔是在16世纪完笔,但是他的文字就好像穿越了时空隧道,读起来完全没有令人感到生涩、难懂,甚至有些亲切感以及认同感,让我对生活、对现实又有了跟深层次的了解。

我的记忆力并不好,常常为这点而苦恼,认为记忆差简直糟透了。碰巧蒙田也是个记忆力差的人。他在书中写到记忆力差的好处。随着记忆力的衰退,他身体的其他功能也会增强;若得到记忆的好处,就会记住其他人的创造与意见,自己思想与判断力就会跟随别人的足迹而人云亦云,毫无活力。这让我顿时豁然开朗,原来的记忆不是坏事!

蒙田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是因为在写作中,他的思想引出句子,句子又产生思想,往往无意中说出的句子里包含了自己原来不曾注意到的想法。他有什么想法随即写下来,随后整理,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写得越多,他就越富有,越宽广,他对自己的理解也越深刻。

他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别人,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

蒙田酷爱读书。他随时从书中摘录他最喜欢的格言和名言,不是为了记住它们,而是为了在书中使用它们。无论在这里还是在源文中都不是蒙田自己的原著。

他说:“我们不是依靠过去的也不是依靠未来的,而是依靠现在的知识才做上个有学问的人。”

平时,我们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翻上一两本书,这样就能在有限的时间中汲取无限的知识,若看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摘抄下来,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时间,又得到了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跟蒙田一样爱读书、有学问的人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2 曾经听人说过,读书也要讲缘分。若是你读了某本书,必是与它有缘。我很是赞同,因我之前是从未听过蒙田这个人,更是不知道有《蒙田随笔》一书。

机缘巧合地,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读到蒙田的一句语录,颇为震撼。“那些明了丧失生命并不是件坏事的人,肯定会坦诚自若的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后来,我便开始了解蒙田,开始读《蒙田随笔》。

我不敢说我能看透蒙田的思想,但每次读到一些读到的见解,我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蒙田是一个智者,一个思想家,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类的种种感情。

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无法抗拒名利、金钱。有多少人愿意静静地捧着一本书,慢慢地读,慢慢地理解它?我想,很多商业人士更愿意分秒必争地去应酬,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一分钟可能就会是一百万的交易,就可能为自己或者公司提高声望。

因此,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腾出如此“宝贵”的时间去看一本书呢?而《蒙田随笔》中谈到论荣誉,其中是这么写道的:“自以为是者的名声看起来多么美好,这动听迷人的声音,不过是一曲回声,一幅影子般的虚无缥缈的梦境,微风一吹,它就销声匿迹全无踪影。

”所谓名声,荣誉,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太多的价值,只会成为一种束缚,赚不掉,也放不下。若人的一生都在追逐这些徒有虚名的东西,那么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人或情感都会被忽略了,也许等到走到人生的尽头时,回头一看,才发现其实这一生过得太匆忙,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那些虚名。

《蒙田随笔》中还谈到无所事事。原文是这样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

”作为大学生的我,实在感到羞愧,因为我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我经常让大脑空虚,而不是寻找让我的大脑做的事情,所以它常常迷失了方向。其实,我相信如今的很多大学生也是无所事事的,因为他们坐在电脑前,刷着微博,又或者看着电视剧,大脑里面又在想些什么呢?

我想答案应该是没有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时间思考,却懒得思考,以一种逃避的方式去面对问题,面对世界。世界越嘈杂,我们就越要克制自己,腾出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找一些事情,给大脑做一做。

它可以是静静地阅读一本书并获得一些见解;又可以是反省一下自己,“三省吾身”,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样,生活就丰富了,也就不会无所事事了。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4】

一首《生命的歌唱》荡气回肠。它显示了经历了生死考验的汶川人民的力量。生命被汶川人民演绎的如此高亢。

今天要讲授蒙田的《热爱生命》,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学生还小,还不适合接受关于生命之类的沉重话题。但这篇文章真的很经典,短小精悍。

文章开头,蒙田变亮明自己的观点: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然后,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恩地对待个人生活。

他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这就进一步告诉世人,人生并不存在什么不能承受的重,到处都是色彩斑斓,时时都是阳光彩虹,只不过我们还没有修炼到这重境界罢了。

文中,蒙田还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名言:“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似乎是在说宗教的消极性,因为宗教往往认为此生的痛苦是合理的,是人类在赎罪,赎罪结束了,人就可以在来世进入天堂。

看来蒙田对这一观点持怀疑态度。

“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文章的结束,作者告诉了读者怎样去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不是简单地享受生活,而是努力创造,充实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人们的生活才不会平庸。

我不禁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人们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

蒙田随笔读后感【篇5】

人到中年,这样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阅读时,没有明显的感觉或沉默。现在想来,也并不是莫明的。它时而是源于看到的某一个事件、时而是源于听到的某一个人、时而是由于读到的一段诗词文赋,那怕是点滴感动都会浮想联翩一番。

近两年修身养息,总算有了一点闲暇时空,做我想做、做我爱做。于是,我学会了漫步,也有空闲懒懒地翻阅起过去买了却一直放置着的书籍,不经意间会为自己、为他人、为那些自己内心觉得值得的东西而波动、惆怅、感叹!跟随着那些睿智哲人们,跟随着那些煽情作者们体味人生。

最近,当我看一本书的时候,我经常翻到一页,好像里面总是有一个书签。这是篇题为《热爱生命》[1]的小短文,作者是法国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米歇尔·埃康·蒙田(1533~1592)。于是我莫名了,我为什么会几次在这里逗留?

文章字数不多,数了数也就

五、六百字,但是越读越觉得文章富有逻辑、思路也是那么地清晰和严密,几次想一扫而过却又都被紧紧拽住了。我读了又读,读又想,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比。我对照自己、对照他人、对照一切可以想起的事物,**如何才能安慰自己,更好地勉励自己。

《热爱生命》是米歇尔·埃康·蒙田的代表作之一。它很短,几句话,却脱离了生命的真谛。如果说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谈“生”,那么在后半部分作者要解决的就是“死”,但归根到底还是要说如何地“生”。

“生与死”是人类历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有人说“生的本质在于死”。我是凡人,总是达不到伟人般胸怀的,但我想即便是“伟人”也和我是一样求“生”的,只是他们更懂得如何地“生”,还能够勇敢、坦然地面对“死”。这倒让我想起一个人来,他算不得“伟人”,在我眼里也不应该是“凡人”了,他的名字叫***,该是我一个已故的亲戚,让我深感敬佩。

在他晚期的癌症中,他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和坚强的外表。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段,每每看着他与病魔抗争时的坚韧和乐观,看着他在生命流逝时刻的坦然和理智,看着他在匆匆光阴下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没有消极、没有颓废、没有抱怨、没有暴躁,有的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给予过我的不断鼓励。

对于那些生活富足忙碌的人来说,死亡是遥远的,也许他们根本不想提起它。但是当我们面对衰老或长期的痛苦时,有很多人害怕死亡。一个人免不了对人生进行思考,而年轻时未免流于肤浅,只有在年老时才会渐趋睿智。

这篇暮年之作中所充盈的深邃思想,正是让我浮想联翩的所在!每每读到这篇短小的文字,我看到了蒙田所展示出来的他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和最终态度。

对于蒙田来说,他曾经在欧洲长时间的旅行,这无疑开拓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思想,锻炼了他的意志,陶冶了他的情操,归隐田园后的潜心研究和思考使他看透了“既有其生,必有其死”的玄机,正如他在文中说的那样“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这不正是我们要热爱生命、积极人生的辩证思想观?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核心内涵。

从物质不灭的角度来说,“生”和“死”只是展示了我们存在的不同形式,但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就大不一样了。

我以为热爱生命,就是要热爱现实的生活,能与人为善、充满乐趣、精神饱满地生活,思想根基要设立在不寄托于他人、不寄托于未来,更不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来世做“糊涂人”[2]。垂暮之年的蒙田就说“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真正沦落到了自责、自叹、自怪的时候,我们的生命还有意义么?

诚然,生命中确实充满了许许多多不可知、不可控的因素,那么应该怎样面对它呢?在像蒙田一般的睿智者面前,这个问题是容易回答的——那就是把握住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因为消极的态度产生消极的人生,积极的态度必然产生积极的人生。

因此在《热爱生命》的文中蒙田说“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如果我们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可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俯察人生。我们不会因生活中的烦恼而焦躁不安,也不会因生活中的烦恼而沮丧;我们不会因生活中的烦恼而害怕,也不会因生活中的困难而阻碍。

因为我们已经可以自由地阐释生活,细细地享受生命之水的甘醇香甜,心也就释然了。

我不只是为蒙田的《热爱生命》感慨,凡是对生命的礼赞和感悟,都会引发我的感动。过去常去阜外医院看病,总能在候诊楼道的墙壁上看到几幅无名小诗,记得其中有一幅的标题也是《热爱生命》,我曾将它记录了下来。这首小诗这样写道: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得到爱情

既然忠诚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谁?是不是专写给心血管患者?是不是也是舶来品?

我没必要去考证了,但觉得很有意境。与蒙田《热爱生命》相比,感觉散文比诗歌更加直白和透彻,不藏不掖、不虚不幻。我想小诗的作者也许比不上蒙田在世界文坛的名望,但他们却从各自的视角,用不同形式的文体表述出同一个命题,那就是坚定的热爱生命之情,同样值得感慨。

我感慨,不是因为我消极了,也不是因为我失去了生活目标,而是及早地提醒和鼓励自己,希望我自己能继续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和生活热情,并能劝导别人也能行动起来。不仅如此,我还希望我的亲人们也能如此,希望所有有着健全思维的人们都能如此,这样我们才能共处和-谐社会、快乐人生。

感慨多日,终于有一天我豁然发现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短文,不过是高中教材中的一篇范文时,我时时在想我高中毕业前真地读过吗?想必已有数以千百万计的年轻学子们读过了,于是也就怪不得人称“80后”、“90后”的人们,现在生活的那么快乐和自信。

悲夫(叹惜)!“廉颇老矣!”。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年轻的活力,为快乐生活加油吧……,我们都没有来世!我们都不要做“糊涂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