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课件汇集

09-09

小编从各个方面搜集和整合资料,使这篇“咏华山课件”更加全面。阅读一篇好文章可以让我们更加聪明,赶快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优秀的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咏华山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跟老师写课题(师生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诗是介绍华山的,你们想念念吗?

出示:《登华山》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一、出示多媒体

1、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学生自由练读。(读出华山的高)。指名读。

3、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4、(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分别读第一和第二句。(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这两句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练习背。指名背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指名说一说。

这首诗把华山的高和美都写了出来,我们应该怎样读好它,自己练练。

加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这首诗写的怎么样?谁来学学先生夸夸他。

2、谁能加上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3、我们一起学着先生夸夸小孩儿。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给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称:左右结构,教学禾木旁

4、描红、临写

咏华山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⒉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⒉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味华山的高。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⑶了解叙事方法。

⑷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⑸齐读第一自然段。

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②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③指导朗读.

④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⑤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指名读句子。

b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味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齐读句子。

⑥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情不自禁

⑦学习古诗:

a指名读。

b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出。(师巡视)

c指名读句子,点评。

d质疑问难:

e诗文分组对照对应朗读。

f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竞读古诗。(评价)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点评),表演读。

②延伸: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⒊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育

三、课中休息。

四、齐读全文。看板书、总结课文。

五、课中巩固

⒈竞背古诗。

⒉课外延伸:

⑴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⑵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⒊指导书写生字:沿、顶、除

附板书:

22咏华山

白云低

红日近

高除了都

艰难地爬登

咏华山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咏华山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17个生字,会写“真、间、与、首”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3.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咏华山》。

教学难点:

读写绘结合的方式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准备:

课件、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字词

自己 真高 山间 云朵

2.复习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诗文对对碰

1.课文有些句子和古诗的'意思一样,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

3.这些的说明了华山的——高。

4.读好这句话:华山真高啊!

学习生字“真”

用真啊!说句子。体会感叹号的用法。

三、我也来描绘

1.华山怎么高呢?说一说。

2.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用图画画出来吗?再配上几个句子。

3.自由完成绘画。

4.展示并介绍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随机教学“间”

5.我们只是读文看插图就都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小寇准身临其境更有自己深刻地体验了。我们一起来跟着小寇准来吟诵这华山的高吧。

四、学写生字“与”“首”。

咏华山课件 篇5

一、虚假的写字

张老师在课尾安排的书写与、齐两个生字的教学,得到了广大专家的认可,认为他把低段的写字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我则不以为然。纵观张老师第二节课的教学,基本上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词;二是理解课文读好课文;三是学写与、齐。

有了张老师在第二节课的教学,我猜张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做了什么?张老师在第一课时应该

是学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这从第二课时的第一环节可以看出来)和读了书的(读好书,写好字是传统第一课时最基本的

教学任务)。那么学了生字新词的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生字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音、形、义,本课共有生字七个,我们可以认定张老师在第一课时彻底完成了其他五个生字(华、间、称、代、岁)的音形义的教学。

可为什么独独留两个生字的书写在第二课时呢?教师是想体现低水平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还是如人们所说,低水平词汇的每一个课时都需要有写作环节?我们知道生字的教学除了新授还有复习和巩固,按照张老师的课时安排,理应是在第一课时完成字词的书写任务的,而第二课时要体现写字教学的话,也应该是巩固式而非新授式的。

如果像张老师如此的课时安排还需要在第二课时进行生字的新授,那么

他无法在两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书本的真正教学。由此可见,张老师此环节的安排是刻意而为,是想给评委和教者看看,他是非常重视低段的写字教学的!

二、零碎的分析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

除了蓝天,远近的群山都在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是正文第二自然段的前几句话,描述了寇准和先生的登山过程,以及他登上山顶时的所见所闻。

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却被孤离成这样几个片段(分别是老师的幻灯片):啊!华山真高哇!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除了蓝天,远近的群山都在脚下。远远近近的山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使整段文字显得支离破碎。正因为教师零碎的分析,学生的朗读虽然读得不错,但却不是来自对于文本的真正理解,而是来自于老师的范读以及说话的语气等等。要不就不会出现后面进行诗句教学时,无水到渠成之感。

三、文本的忽视

此处文本的忽视是指教者在进行这课书的教学时,学生由始至终好象就没有打开过书,一直把头抬着看着大屏幕进行课文的学习。所以我们不得不问,学生不低头读书吗?还要不要捧起书来读书?

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都有这么一个经验,有些孩子虽然有时说得头头是道,但真让他捧起书来读时,却还会读得结结巴巴。可见,对文本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上,

还需要我们教者尊重文本,时常让学生能捧起书来,真正读起书来。

咏华山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去过紫金山吗?今天,老师想再带领大家来认识一座山,它的名字叫“华山”。(板书,齐读)这个“华”字是个多音字。(板书)

2、你们去过华山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图片,简要介绍)华山在我国的陕西省,它又高又险,被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登华山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曲折难走。

3、古时候,7岁的寇准登上了华山,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咏华山”。(板书,齐读)这首诗,大家都会读吗?试一试吧!(齐诵古诗)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分行带读

3、再次自读课文 ,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二)分段学习

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

2、是呀!课件出示:华山真高。(指名读)

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或者说,要600多层楼才有华山那么高。课件出示:华山真高哇!(再指名读)

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读一读?(理解“艰难”)。(指名读词、句子)

5、虽然难爬,但华山顶上却是别有一番景色,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

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读,指名说它们的位置)相机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在头上、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

9、看到的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做动作)

10、你们读得真好!老师比原来更喜爱这这雄伟的华山啦!我想要赞美它一下!师朗读第一节。

11、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赞美华山吗?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12、站在华山顶上,小寇准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已经--情不自禁了。(出示词卡,指名读)

13、小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课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齐读

14、你读懂了那一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其实课文里就藏着这首诗的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15、配乐朗诵诗歌,加上动作。

16、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写出了华山的高和美,怪不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谁能学着先生的样子来夸夸他?

17、7岁的寇准已经能写这样的好诗了,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8、再次配乐朗诵诗歌。

19、小朋友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华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华山吗?(通读全文)

三、学习生字

1、小寇准的诗得到了先生的赞扬,小朋友们,你们想和他一样吗?那么,老师要看看今天哪个小朋友写字时最认真,姿势摆得最端正,老师也会对你连连点头称赞的。

2、看与、齐、称三个字的笔顺。

3、这三个字,你用什么好方法可以很好的记住它们?

4、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笔画。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咏华山》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华山真高啊!”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壮丽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孩子之前也有过接触,所以想尝试用一课时上完,部分生字的书写留到写字课进行。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孩子年龄小,本身的登上经验也很少,所以无法想象登上高山后的感受。再加上我班学生调皮的`较多,上课注意力坚持不长久,易走神,所以教学时我采用了图片、画简笔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和难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

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含义。四、说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情境图等手段再现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华山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

(二)读中感悟

语感的形成重要途径就是读,因此在本课中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读为主,并以情导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这几句话时,应充分发挥多谋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画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简笔画的展示,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自主参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新理念。在阅读华山风光的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读、找、议、悟,体现华山的高而美,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生字教学

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它的笔顺应该怎样,凡是学生能说、能讲、能懂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解决笔顺和部首时,利用动态演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突出一个高字,配以简笔画,理清课文脉络。

咏华山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意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古诗。识字,写字。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华山的资料。教师:课件,图片。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趣

1、师:小朋友们,人们经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课件1五岳图

2、师: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寇准还有他的先生去游览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岳华山吧!课件2华山图和简介

3、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是以高和险出名的,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称,直到上世纪90年代,华山才有了第二条登山路。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呢!同学们说说华山怎样?(高啊)!

板书:高

4、师: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课件3古诗

5、板书课题:《咏华山》。

6、齐读课题。

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指读华,多音字组词。

7、你们知道是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让我们认识一下他吧?课件4寇准

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要是现在还活着就应该1000多岁了呢!

8、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座词语山。咱们现在就比一比吧,谁敢来爬一爬词语华山。课件5复习生字词

二、导读课文,体验文本

1、师:同学们昨天学的真棒,所以爬词语华山很简单,可是爬真正的华山可就没呢么简单喽!真正的华山可高啦!2.品读句子。

同学们知道华山到底有多高吗?

课件6华山图,瞧!这就是华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最高,大约20xx多米,相当于800多层的楼房高。

课件7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朗读

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我们课文里的老先生和寇准跟你们一样,也爬得好辛苦好困难。

3、课件8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艰难还可以怎么说?相反呢?你能想象他们爬山艰难的样子吗?

师: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粗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

课件9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他们一边喘着气,一边说(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课件10两个感叹号,一个“真”。指名读,你从这两句话中还能找到什么表示高的意思呀?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好不容易登上这么高的华山,我们可要好好欣赏一番周围的风景,一定很迷人。

⑴课件11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啊,华山不仅高,还很

---------!板书:美

我们跟着他们一起爬上山顶,此刻也只有谁敢和华山比高?试着用”除了

都”练习说话。看远远近近的山原来比我们高的`多,可都在我们的——(脚下)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能再说几个“远远近近”这样的词吗?引导编写小诗。重重叠叠山,弯弯曲曲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有了这些重叠的词,句子更美了。朗读: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瞧,太阳原来离我们那么远,可现在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练习说话: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真的离我们近吗?(用显得说话)。白云原来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弄清山腰,山脚,山顶。想象白云缭绕的美丽景象: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就像什么。真的是白云变低了吗,那是怎么回事?朗读: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山,太阳,白云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山真高哇!再读:课件12啊!华山真高哇!

5、师生共同创作美丽的华山风景图。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么高大美丽的华山画下来呢?

教师先画出“华山主峰”图,请学生画出“太阳”、“白云”以及“远远近近的山”。边画边讨论“太阳、白云、远远近近的山”应该画在哪里最适当,教师引导学生边画边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以便来确定图所画的位置。

6、课件12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感情背诵:

突出华山的美与高。

7、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课件13出示:小孩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情不自禁就是(不由自主)

你能找到哪个词是题目中“咏”的意思?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说什么?但他咏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课件14出示古诗《咏华山》。

2)、指名朗读,读出停顿,重音,找出对仗的词。

3、)发现秘密,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个秘密呢?读读这首诗,再读读这两句。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15“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让你想到前面课文中的哪句话?(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课件16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想到了哪一句?什么叫“举头”?什么叫“回首”?谁来表演一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两句话说的内容就是这首诗的意思。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华山怎么样?可古诗中没有一个“高”字,你怎么看出来的?寇准可真聪明,他用远远近近的山,太阳,白云写出了华山高。你有办法帮老师把花变香吗?把水变清吗?

9、师生接对朗读,教师读描述的语言,学生接对古诗中的有关诗句。可以加上动作。(课件17配乐背诗。)

10、好听吗?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听的诗?

(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

你敢挑战寇准吗?请你来夸夸华山。(课件18练习说话,积累成语:

顶天立地

高耸入云恋恋不舍)

三、学习生字

1.寇准七岁就写出了这么一首有名的诗。同学们帮老师夸夸他吧!果真是英雄出少年,你还知道哪些像寇准这样小小年纪就了不起的人呢?(司马光,王勃,骆宾王,曹植,曹冲等)

2.了解文包诗,仿照课文口头说话:咏鹅

四、课外延伸

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带给诗人不少灵感,课件20、21杜甫登泰山后,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佳句,苏轼看到庐山的千姿百态,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等脍炙人口。同学们回去找一找描写山的诗,读一读,再比一比看谁背得多吧。

五、作业:课件22

1背一背:背出《咏华山》。2画一画:画出自己心中的华山。

3写一写:可以在自己画的画上写几句赞美华山的话。

板书:

咏华山

华山图(简笔画)

咏华山课件 篇8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采用了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这篇课文叙述了寇准跟着先生登华山时赞美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教材特点,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充满兴趣地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评评,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片段1]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随着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看。

(出示句子: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读完后把你看到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师:谁来把你刚才交流的告诉大家?

生:我在华山顶上看见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看见了远远近近的山都像在自己的脚下。

生:我看见了白云在山腰间飘动。

师:小朋友读了这两句就看见了蓝天、白云、太阳和远远近近的山,你们真会读书。

师:你觉得华山的景色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美丽。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迷人。

生:我觉得华山的景色很奇特。

师:是啊,华山的景色真美啊!老师这儿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组合画成一幅画。

(请学生自由画图,一生板演)

师:你们觉得他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太阳画在小孩的头顶上很好。因为华山很高,太阳看起来离我们很近。

师:你说得真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觉得他把山画在小孩的脚下很好。因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

师:那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很高,高得山都在自己脚下了。

生:我觉得他把白云的位置画错了。

师:那你觉得白云该画在哪里?你来画给大家看看。

(生重新画)

师: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吗?

生:因为山腰是在山的中间,所以要画在山的中间。

师:你不仅看得仔细,也很善于思考。

师:小朋友画得真好,那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奇特的景象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画画、学生评议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受到华山美丽景色的熏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片段2]

师:请小朋友自由练读这两句话,看看谁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

(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试?

师:老师听了你的朗读,感受到华山真的很高。

师:谁能读得比他还要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华山真高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体会一下华山的高。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这雄伟美丽的华山景色。如果此时你也在华山上,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会做动作的还可以做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说)啊,真是太美了!

生:华山真高啊!

师:是啊,华山的风景多美啊,小朋友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发出了赞叹,有的还做着动作,这就是情不自禁。小寇准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做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华山的?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如与亲。只有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蕴意。情不自禁一词是文与诗的联系点,教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学生换位体验,自悟其情,体会词语意思,也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古诗的学习上。]

[教学片段3]

师:寇准才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所以先生听了---

生:连连点头称赞。

师: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互相合作,来演一演小寇准吟诗和先生称赞的情景。小朋友在表演时还可以配上动作。我们来比比看,哪组同学表演得最好。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师:哪组小朋友来表演给大家看?

(一生演寇准,边吟诗边表演举手、回首等动作,一生演先生,边听边说边点头。)

师:你们觉得他们两个表演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把小寇准的举手、回首都表演出来了。诗也念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先生边说边点头称赞表演得很好。

生:我觉得老先生还可能会捋捋胡子,翘翘大拇指。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我们一起表扬表扬他。让我们一起来吟吟这首诗,来赞一赞小寇准吧!

(师生共同吟诗表演)

[评析:通过感悟、表演、评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表演课文情境。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议,在反馈过程中,有机捕捉学生评议中的亮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大胆地发表创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成功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各种画面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比赛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的实践体会,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学科间整合,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咏华山》一文将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集于一体。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知华山语言美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读读、画画、评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才能,在音乐中感受画面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从而将音乐、美术、语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学,使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三、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同的创新见解,无不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咏华山课件 篇9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

咏华山课件 篇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齐读课题。

师:昨天我们借助拼音读了课文,这些生字,还会读吗?

华间与齐称代岁

师:第一个字,在文中读什么?

生:华。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华字。

师:把生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读准吗?谁来读,你来。

生读:

华山称赞宋代七岁

山腰间更无山与齐

师:能够坚持读完,这就是勇气,你再来读一遍。

生读。

师:也不错,也能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课文,知道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字叫――

生:寇准。

师: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华山――

生:真高哇!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华山真高哇?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看一看,哪里地方看出华山真好啊。

师范读。

师:哪些句子看出华山很高?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

师:找准了,谁再来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

师:你们找的一样的。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找得不错,你又补充了一句。

师:同学们,课文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华山很高,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接下来,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华山的美丽景色,好吗?请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生读。

师:华山真高哇,知道有多高吗?

师:老师告诉大家,华山有2200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我们这个体育馆的礼堂,很高吧!告诉大家,华山大概有150个这么高。[

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你一定好像看到了这么高的华山。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生读。

师:你让我看到了华山的高。

齐读。

师:这么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觉得怎样呢?

生:我会觉得其他山都在我脚下。

生:我会觉得华山很高,很有力量。

师:你能轻松地爬上去吗?

生:不能。

师:这句话中有个词告诉我们华山很难爬上去,是哪个词?

生:艰难。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练读。指读。

师:2000多米能爬上去,很不容易,很艰难,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有进步,谁还想读?

师:老师好像看到你爬山时非常艰难的样子。

齐读。

师:华山很高,很难爬上,但爬上去,就会看到美丽的景色,那是怎样的呢?请女生读。

女生读。

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远远近近的山。

师画图,先画些小的山。

师:那近处的山,该画在哪里呢?

生上黑板指出。

师画。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高啊,谁能读好这一句。

生读:远远近近的山。

师:这么多的山,怎么读,张老师读给你听,你的头脑里就想,这么多的山。

师范读远远近近的山

师:请你再读。

生:读。

师:头脑中已经出现了山。

生读。

师:山越来越多了。

生读。

师:我想这些山一定会出现在你的头脑中了。

生读。

师:这些山原来也很高,可到这儿为什么变得矮小了?

生:因为华山太高了。

师:哪里告诉我们华山比所有山都高?

生: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说明其他山都没有他高,除了蓝天,高高在上。

谁能用朗读,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生读。

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站在了高高的华山顶上。

生读。

师:你读得这么快,我们好像还没爬上去

生读。

师:听老师读,爬山很难的,很慢。

师范读,生读。

师:小朋友们,现在他读得好吧?(鼓掌)这就是进步。

生读。

师:这些山,不但多,而且美呢!

生齐读。

师: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什么景色?

男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景色太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画在哪?

画在这行不行?

画在这行不行?

画在这行不行?

师:那为什么要画在这呢?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能再近些吗?

生读。

师:更近了,好像就在我们头顶。

生读。

师:谁能让太阳更近些。

生读。

师: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

齐读。

师:我还想画白云,白云在哪?

生:山腰间。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腰,摸一摸。那山腰间在哪?

谁来指一指。

生指。

师:这就是山腰间,师画。

师:画一朵云行吗?两朵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书上怎么说的。

生:朵朵白云。

师:这儿有,那儿有,那就是朵朵,华山都在白云的上面了,它太高了!自己感受一下读一读。

生自读。

齐读。

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还有谁来读?

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你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生:很美的景色。

师: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

生读。

齐读。

师:书上有一幅画图,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

师:站在山顶上,抬眼望云,只见蓝蓝的天,红红的太阳,低头望去,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都变得很小了,山腰间一朵朵白云轻轻飘荡。你觉得这景色怎样?

生:很美。

师:那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不看文字,只看图画,谁能把景色说出来呢?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多美的白云,多高的华山,难怪小寇准要激动地赞叹――[

生读:啊,华山真美哇!

师:看清楚再读。

生:啊,华山真高哇!

师:听出来了,你比刚才更激动了。

生读。

师:了不起,你把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

生读。

师: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我们一起读。

师:同学们,看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除了对华山的赞叹,你还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爬一爬这座山。

师:其他小朋友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夸一夸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你更是一位小诗人啊。古时候的诗人寇准看到这样的景色,吟诵了一首诗,就是这位小朋友吟诵的,我们自己读一读。

师:谁想吟诵?

生读。

师:字字正确,句句连贯。m.yJs21.com

生读。

师:又正确,又熟练。

师: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首诗吟诵了这么多遍,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生:就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天高。

师:是吗?

生:是天比什么都高,没有山比过天。

师:更无山与齐,这些山都没有谁高?

生:没有华山高。

生:举头红日近的意思是他们抬头都能看见红日了,回首白云低是回头能看到白云。

师:这首诗讲的就是在山顶上看到的景色,我们读的句子你们都找得到吗?在课文中,谁找到了?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让我们再次欣赏美景。

生齐读: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读懂诗的内容。可张老师有些不太明白,你们会帮我吗?举头是什么意思?

生:把头抬起来。

师:那回首呢?

生:是低头的意思

师:这下我明白了,听我读。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鼓掌)

师:我吟诵得好吗?

生:好。

师:我为什么能吟诵得这么好?

生:因为你知道华山很高很高,所以你才读得很好

师:是的,我在读的时候,心里想着一幅华山很高很高的画。你们能一边吟咏,一边想画面吗?

生:能。

齐读。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师:小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7岁,难怪先生要连连点头称赞呢!谁能学着先生,来夸一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他读得时候翘起了大拇指。

生读,

师:他读的时候,摇头晃脑。

师:两位同学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动作,这就叫――

生:情不自禁。

师:我们一起学着诗人来夸夸他。

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美丽,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一起来读课题。

齐读课题。

师:学到这,我忍不住想和大家再一次来吟诵这首诗,好吗?

生:好。

师:吟诵的时候要边读边想画面好吗?

生:好

师:已经能背出来的,可以不看书。

生读诗。

师:好诗,好诗!

师:寇准这么小,就可以写出这么好的诗,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我来看一看,谁最会学习,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

出示与。

学生说笔顺。

师:你怎么知道它的笔顺?

生:我自己想的。

师:无师自通!

生:只要把写的宝盖头去掉。

咏华山课件 篇11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循文明像,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我设计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读了以后,你就懂了(板书)

请大家翻开书p135页,自己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先拼拼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2.同桌相互检查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像这位、这位同学读得可认真了,他们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反反复复的读,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词,就请他教你)(生互相练习)

3.检查。

我瞧瞧,哪位小老师教了同桌(请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

老师还发现,有几个词语也很难读,谁能来教教老师读。(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这回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比上次好。

三.品读。

1.导语。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我们课文里的老先生和小孩跟你们一样,也爬得好辛苦好困难。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

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他们的感觉和你们一样

3.品读句子。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

你们读得都很高,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高的。齐读

4.品后两句。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顶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5.品古诗

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对,那小孩的心情-开心了,激动了,幸福极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快乐。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

C、练习读诗

a自读。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用手指表示出来!

他和谁一般大呀?

4.总结。(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喜欢《咏华山课件汇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华山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