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9篇

11-02

我会全力以赴制作一份让您满意的“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提起作者,大家一定都读过其所写的作品吧。 阅读之后,我们应该在读后感中分享我们对书籍的新鲜认识,这些文件和信息供你参考和使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 篇1

最近读了史蒂芬.柯维所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感觉受益匪浅。

作者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和欲望的结合体。共同的理解是知道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并且愿意去做。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为个人做事的习惯。俗谚曰: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的确,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行事做人的方式,左右我们的成败。

何为高效能?高效能就是掌握一定的做事原则和方法,比别人更快更好的完成既定的任务,《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恰恰就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原则和方法,他告诉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年代,要完成最渴望的目标,战胜最艰巨的挑战,你必须发挥并应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因为它们恰好左右着你苦苦期待的成功。任何努力或成功都离不开正确而容易地运用某些原则,而这些原则对成功是必不可少的。

本书主要阐述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七个习惯,这些习惯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积极主动”,作为个人愿景的主要原则,是贯穿七个习惯的重要因素。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它既能被动地选择反应,又能主动地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并不意味着被强迫,恼人或咄咄逼人。这并不能逃避为自己创造未来的责任。每个人的本能反应是在遇到困难是逃避,但由于他们的责任,我们学会了承担和面对困难。积极主动的原则是因导我们学会控制自己,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但前提是自愿,这就是习惯。

当我们一个自觉的行为坚持二十一天之后就会自觉的形成习惯,所以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逃避,当然,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选择是具有决定性的,只有接受了之后,才会继而想出解决的办法,这是后续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前提条件,那就是积极主动的接受事情,不畏惧挑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工作,生活才更有激情和斗志。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他们必须积极实践、学习、交流、现场思考,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以终为始”,是自我领导的原则。史蒂芬·柯维曾经说过: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经常脱离轨道,但它们会一直进行修正,最终到达目的地。

个人、家庭或组织也一样,关键在于“以终为始”,大家齐心协力,不断给对方回馈,导正前行的航道。人生也是一次航行。起飞前,你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如果目标是对的,你会得到一半的结果。如果目标错了,即使我们充分发挥主动性,也只会离原来的目的地更远。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真正使命和愿景,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当太多人成功时,他们感到空虚;当他们获得名利时,他们发现他们牺牲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把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走到最后,使生活充满意义。身外之物和内在力量相比,便显得微不足道。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只是一个过客,不是一个仰慕者吗?这就是舍本逐末,我们奋斗的成功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获得我们心灵的或者是物质的慰藉,我们为了目标奋斗不错,可是很多人一旦达到了目标之后就会有空虚的感觉,感到寂寞,所以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同时达到目标之后要有继续奋斗的动力,不能感到迷茫,这就需要我们找到那份使我们坚持的动力,那份纯真的目标,并且单纯的为之努力。

“要事第一”,学会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急所当急、掌握重点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当我们面对的是众多繁杂的事情时,我们不能被他们所羁绊,首先认真分析事情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然后做出合理的安排,由重要的事情顺序一件件的解决,即使有的事情完不成,我们也保证了工作的质量,那就是我们保证了结果的最大化,我们保证了自己时刻处于做重要的事情的状态,不会被繁琐的事务打扰,不仅成功的完成了工作,也是我们自己不会被羁绊,不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困扰。

“双赢”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它强调双方的利益兼顾,即所谓的“赢者不全赢,输者不全输”。双赢将生活视为合作的舞台,而不是斗争的舞台。

从组织的角度看,现代经济济是竞争经济,又是合作经济。企业之有在竞争中团结合作,共同创造价值,才能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实现最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学生的角度看,这种习惯要求我们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为自己着想,不要忘记为他人谋取利益。班集藏书是一个整体,整体的发展有赖于个体之间的密切合作。

《易经》有云: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诚然,企业的晋升制度、奖惩措施可能会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但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提倡惠民利己的双管齐下政策。

“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重要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仅要懂得倾听,还要充分表达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观键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人,而是倾听他人的想法,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双方才能相互理解,达成共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我们需要学会在一个地方思考。

要耳到,更要眼到、心到。

“统合综效”,是在知彼解己前提下的集思广益。敞开胸怀,旁征博引,集众家之所长。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个人的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别以为分歧就是敌意。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接受不同的意见,进一步思考别人的长处,从而改进自己的缺点。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只有经过热烈的讨论和质疑,我们的观点才能更加完美。

“不断更新”,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才能向高效能人士迈进。生活中最值得投资的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和服务群体都要依靠自己,这是最宝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保障,具备良好的思维、学习、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经济独立。只有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真正可靠。简单地拥有财富是不可羡慕的。学会创造财富是令人钦佩的。同样,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是最终目标。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不被别人超越,才能有无穷的动力。

我见过这样一句话,对个人来说,习惯即使不是最好的仆人,也是最坏的主人。抛却旧有观念,把良好准则化为好的习惯。

如果我们能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已”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 篇2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做事都要有重点。为了生活更加平衡,有些事情不做也是可以的。必要时也可以拒绝。

但首先要做什么,可以推迟什么,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有些人喜欢先做着急的事情,倒也在情理之中,史蒂芬·柯维曾说“大部分人花了太多时间在应急的事情上,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重要的事情。你应该知道,我们总是拒绝一些事情,比如现在不急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即使现在是好事,如果你不能拒绝,它也会让你远离最好的,减少你花在最好的上的事间。”在以目标为导向的时代,当两个目标乃至数个目标同时存在时,我们应该怎么抉择呢?当然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也有我自己的看法,举个普通的例子,我有个朋友要考研,马上要考试了,可是还要准备学校的期末考试,学习压力和任务特别大,他问我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考研是个大目标,而目前的考试保证能通过就好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肯定要舍弃一个。”书中说要明确事情的重要程度,分清主次。

作为管理者的话就是在一定的事情上适当授权,不一定万事都要自己去做。

习惯之四是“双赢思维”。双赢思维是人类在交往中始终追求互惠互利的一种思维框架和思维意图。双赢是指双方达成的协议或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双方的需要,造福双方。

为了实现双赢,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感到满意并愿意付诸行动。在双赢思想的框架下,生活是一个合作的阶段,而不是非此即彼的舞台。第六个习惯是“协同增效”,我觉得只有先合作才能达到互利共赢。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独特的例子。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在赵国工作。赵王夸奖蔺相如功德时,廉颇把蔺相如的官位弄得比自己大了一点,他想以某种理由羞辱蔺相如。最后便发生了“负荆请罪”的故事了。在现实生活中,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时,总是比别人好,还是合作互助?

实际上这不单是人际关系,而是道德修养问题。同事之间关系和睦融洽,办公室氛围健康向上,对你个人来说,是莫大的好事,对公司的运转和创益也会产生良性影响。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单纯的竞争只能导致关系恶化、增长停滞;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理解为先,谈论在后”。“用心聆听是心灵沟通的重要途径,它能让你获得真实的信息。你需要面对一个人内心真实的状态,而不是去展示自己的身世也无需呈现你的意见、感觉、动机或做何解释。

你聆听他内心的声音,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你只需集中精力去享受这样深层次的交流,去触摸另外一个灵魂”。不仅领导需要了解员工,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相互了解。

理解是一种高贵的语言,是心灵静默的一种升华。理解不仅是一种换位思考,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或是一种透彻的理解。只有胸怀坦荡的人,只有敞开心扉的人,才会用人性的善良,才会用火热的爱心去理解别人的痛楚,理解别人的需求,也理解付出的内涵与本质。

有时候我们不能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不能仅仅从表面上看别人。作为领导者更不能这么做,欣赏员工的优点,用合理的方法引导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才是对员工,对公司的上上策。说到底谈论别人首先就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书里的七个习惯我最喜欢的还是“自我完善”。如同作者所说:“这是我们一生中所能做出的最简单而又最有力的投资--自我投资,我们自身是应对生活和为社会贡献的唯一值得信赖的人。

”大学毕业只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束,学校所能教给大家的也只是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每天都有新的知识和新的事物出现。因此,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充实学习;通过学习,完善自我。

这是一个艰难的升级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创造新的自我。事实证明,“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目标”是古今中外优秀企业家的成功之道。一是要勤于从书本中学习。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无数圣贤和智者思想和实践的结晶。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有效地提高理论素养,拓展视野。二是要善于向身边的同志学习。你们在工作中会发现,身边的许多同志有着丰富的阅历与经验,有着过人的长处与能力,要善于把自己融入组织之中,融入到群体之中,虚心向周围的人们学习,学习他们做人的态度和原则,学习他们处事的方法和技巧,从他们升上吸取有用的营养。

三是要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多听,多看,多思考。注意总结提炼规律性原则。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尤其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对组织文化的了解、认同与接纳,更是一种浸润过程,既要专心,还得恒心,更要有热心。

虽然学了一个学期的《领导艺术与科学》,但是我们毕竟不是领导,我还是无法真正站在领导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这门学科还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只有事业上的成功才算成功的一半。只有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时刻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避免受到偏见和情绪的影响。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两人意见不同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

因此,当我们学习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时,重要的是要一天一天地练习和努力工作,以提高我们的成功率。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 篇3

老师、同学们:

这里,先说点题外话。开学时,接到董老师的作业后,我在网上搜了一些关于自我管理和效率管理的书,然后找到了这本书。10月16日,董老师在群共享里上传了《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这篇文章,相信在座的同学都看过。

当时,我有点纠结,怎么跟老师推荐的文章重复了呢?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呢?后来一想,索性豁出去吧,既然书已买,也大致上看了看,还是稍微讲讲吧!

我着重用浅显的语言来讲。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言归正传,现在正式推荐这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是《福布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在全球70个国家以32种语言畅销发行,全球销量超亿册!在美国,此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是美国公司员工、**机关公务员、军队官兵装备书。

普京曾建议“每一位俄罗斯公民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李开复也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被《时代周刊》评为“美国25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得到美国**奥巴马的特别接见,是前**克林顿特别倚重的顾问。同时,他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培训和管理咨询的公司franklin covey的创始人。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上千家中小企业和**职能部门建立了建设性合作关系。

总而言之,从以上的概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本书是非常强大的,他的作者更强大!那么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七个习惯是什么?

首先,我想问你几个问题:在你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有以下困惑和苦恼?

你的事业很成功,但却牺牲了你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

◆你对下属有很高的期望,你尽力去对待和激励他们,但你就是感觉不到他们的忠诚。

◆有太多事情要做。你总觉得时间不够,压力大,整天忙,一周七天,天天忙。

◆你想好好教育孩子。但每次要孩子做点什么,都要时时刻刻在旁监督,还得忍受他们不时的抱怨,结果还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简单。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遇到的一些共性和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但书中的七个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习惯一:积极主动

所谓“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也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人生和选择负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之努力。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要主动,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一切。机遇时刻存在,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抓住。主动推销自己,是“打工皇帝”唐骏取得成功的秘诀!

习惯二:以终为始

所谓“以终为始”,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也就是说,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要认清方向,确定目标,记住自己的目标,每天都要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目标,他就像没有舵的船。他只能随波逐流,最终迷失方向。

汉高祖刘邦在年轻的时候看到秦始皇出巡的车驾,就立志“大丈夫生当如此”,之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习惯三:要事第一

有效率的人必须是有秩序的人。他懂得选择,注重分析事物的重要性,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合理安排日常事物,不让琐碎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举个例子,我们工作中,上班第一件事可以对当天需要处理的事情进行罗列和分类,按照书中方法画一张图表:分为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既不紧迫又不重要的事情,然后对照图表规划自己一天的工作,排定事情的优先顺序,清晰工作目标。

当一天工作结束时,检视当天的图表,可以发现哪些工作还没有完成,哪些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从而使个人的积极能动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习惯四:双赢思维

我们知道,人际交往有六种方式:利己、利己、自我牺牲、伤害双方、独处和准备好聚在一起。这里讲的“双赢”就是第一种模式。

我们现代人经常把这个社会比喻成“竞争的角斗场”,看事、做事通常是“非强即弱、非胜即败”的简单二分法。双赢的人把生活看作是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双赢意味着双方共享同样的幸福和快乐。这个结果将使每个人都愿意接受这个决定并完成这个计划。

那些伤害他人、造福自己的人看到的是短期利益。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挫败的方式。对方在受到损失后必然不想再与你合作或者相处,甚至会寻机报复,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损人利己其实就是损人损己。实世上,世界如此之大,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点。其他人的所得不必视为自己的损失。

同学们觉得呢?

习惯五:知彼解已

对于我们的年轻同志来说,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史蒂芬博士教给了我们最关键、最基础的原则:知彼解己、换位思考。

所谓“知彼解己”,即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办公室里,和谐的气氛最重要。

只有处理好与领导、同事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

所谓“统合综效”,这里说的是组织和集体的智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毛主席也说:

“人多力量大”。每个人都是老师,每个人都有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统合综效”即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一根钢管、一块石头,这两者都是最简单的东西,单独每一样的作用都很有限,但是如果用这块石头作一个支点,两者结合就变成了一个杠杆,足以撬动千斤巨石,这就是统合综效的作用。

习惯七:不断更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像池塘里的水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不断更新自我,提高自我。同时,这四个方面要均衡发展。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其他方面的能力下降,导致整体效率下降。

由此可知,不断的平衡更新对于一个人的持久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所以要想成功,这七个习惯是关键。但是习惯不是一天的事情,它必须有一个开始,开始就是现在!

这就是我的读书心得体会,很肤浅、很粗糙,还请各位多多谅解。谢谢大家!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 篇4

培养好习惯,作高效能人士

最近才抽空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给看完。我看书的习惯是拿红笔画线,也就是看到比较精彩、有意义的语句,为了以后好找、为了加深记忆,就在下面划一道红线。而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几乎没画几条线,因为他没有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都很朴实,通俗易懂,从“精彩角度”没什么可划的;但是,每一句话又似乎都值得记住,都可以细细品味,从“有意义角度”又需要划很多,但划太多了就没法划了。

看完之后真是真是受益匪浅,不仅仅it运营这些工作上可以运用到,平时生活上更需要这样的人性兼科学性的合理化安排。

书中一开始就强调着任何举止活动都必须以人的品德为优先考虑因素。通过学习运用这七个习惯,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圈中的事情,因为这些习惯不仅让你用技能去考虑事情的优先顺序,而且让你时刻考虑自己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来详细谈谈七个习惯:

习惯一:主动性——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好习惯

这本书强调积极主动不是鲁莽,而是基于人类道德和对自己行为的责任而采取的行动。主动性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取决于自身,理性有助于更好地理清情感,人有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主动履行劳动义务,不要等到领导安排好了工作。这种指导性工作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没有创新效益。

由此我们的it运维更需要的是积极主动性工作。

习惯二:以终为始-----做到有计划、有规划

从结尾开始提醒人们先确定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根据结果计划实现。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第二次创造。首先,你可以在头脑中构思出你的最终期望,然后第一个创造就是构思出计划,第二个创造就是按照计划付诸行动,从而达到最初的期望。好比it运维的工作中,先将一个需要实现的一个效果或者目的描述出来后,然后根据具体的效果或目的去制定计划,然后再由it人员来实施的话相信可以事半功倍。

习惯三:要事第一------凡事分轻重

有效的管理是掌握密钥管理,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自主性和身份角色的重要影响者(领导、妻子、孩子的父母等)决定什么是关键点,然后依靠自我控制来把握关键点,并是重把他们放在第一位,以免受到感情、情绪或冲动的影响。要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就得排除次要事物上的牵绊,此时要有说"不"的勇气,但是说“不”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下文中的第四第五个习惯,尽量聆听尽量去沟通以达到了解对方需求,表达自己意愿,从中取得一个双赢办法。

it运维中尤其需要区分各种事务的轻重之分。

习惯四:双赢思维——换位思维的理解与人际沟通的良好桥梁

试着抛开双赢或双赢模式,考虑双赢模式。这样,双方都很积极地处理事情,达到目标一致、行动一致的效果。这和习惯一有很大关系。毕竟,从道德角度考虑,双赢才是最好的结果。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很多努力。无论哪是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相处,项目洽谈等等场景事件上,能够以这个为目标的话将会使得事情推进得很顺利。

习惯五:知彼解己------理解别人同时让别人理解自己其实书中一开始便有例子说明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去了解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的角度的时候我们看问题、处理事情的时候视野跟整体概念就会达到一个新的认知。这也提倡人们应该倾听,思考,然后表达。

无论工作或者生活都需要知彼解己不仅是让别人觉得你可靠同时也可以让你去了解别人,了解不同的观点,从而完善自己的视角的盲点。

习惯六:统合综效------众人合力远大于个人之力

1+1可以大于2甚至更大的效果,综合效益是应对增长和变革障碍的最有力方式。助力通常是积极、合理、自觉、符合经济效益的力量;相反地,阻力多半消极、负面、不合逻辑、情绪化、不自觉。如果你不想消除阻力,只要增加推力,就好像你把力放在弹簧上,总有一天会引起反弹。

如果配合双赢的动机、同理心的沟通技巧与统合综效的整合功夫,不仅可以破解阻力,甚至可以化阻力为动力。

习惯七:不断更新------防止停止不前的脚步

不断更新,强调着人生在世任何的下一个计划、下一个学习目标、下一个工作计划都在不断的更新人生才过的有意义,并且知识不断的积累,自己所期许的目标结果不断的实现的话,不久的将来,自己所努力去改变的现状将翻天覆地的改变。

本书中所强调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提高效率的工具,而更重要的是提倡如何的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如何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如何去规划目标;如何合理的辨别分析重要与次要;如何去避免只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动;如何去了解别人并且让别人了解自己;如何去结合大家来实现更高的效益。一切都是以道德为基础,以人性为初衷,有效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实现双赢。我仍然需要不断更新我的计划和提高自己。正如做事必须拥有主动理性,要根据实际情况以最终期望、目标效果来策划计划,然后才付诸行动,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不会背离最初的目标去发展事物。

掌握事物的要点,懂得了解别人,让别人了解,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实现双赢。最后还要更懂得去善用公众资源,合作的效应,让事物发展得更好。这所谓的七个习惯其实都是相互补充的,密切相关的。

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很难坚持下去。很难不断更新和学习。

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和工作靠自己,所以他们是最宝贵的财富。工作本身不能给人们带来经济安全感,但有了良好的思维、学习、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有了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教师。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 篇5

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蔡鸿强

正如一个人的卓越并不需要完美的人生,一本书的卓越并不是因为他所表达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为他的某些部分表达了可能被忽视的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带有侵略性和战斗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

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民众也渴望追求“拼搏”与“成功”,一扫先人的儒雅之风。本书在国内风靡一时也不难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 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赖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通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不断更新涵盖了前六个习惯,促使我们从身心的改善入手。其中让我启发最大的是“要事第一”这一种习惯。

“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会使每一个人走向世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渴望成功的人给出了方法,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要按照书中所写去做还是很难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想改变你的命运,你必须首先改变你的性格。

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有意愿去做,这三者的结合构成了做事的习惯。

通过改变个人习惯,改变个人性格最终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就七个习惯具体谈一谈感受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意味着采取主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行动负责,并根据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情感或外部环境做出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如果你不向前走,谁又会推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 主动积极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作者认为:

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并且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积极回应;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选择的自由”,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个体拥有选择的自由。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潜规则是不妨碍他人的选择自由。接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当外界有刺激时,积极的人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给出自己的回应。

这种自由被视为“人类最终的自由”,即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回应方式。这给广大没有做出选择的人提供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我们经常说:“我不小心忘记了……, “我迟到,因为……”、“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找借口或是抱怨,其实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创造未来、实现梦想。所以,有效能的人士为自己的行为及一生所做的选择负责;他们致力于实现有能力控制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忧虑那些没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事情;他们通过努力提升效能,从而扩展自身的关切范围和影响范围, 同时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

习惯二:以终为始

高效能的人懂得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仔细地计划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想拥有什么,并清楚地写下来作为决策指导。因此,“以终为始”是实现自我领导的原则。

这将确保你的行动符合你的目标,不受他人或环境的影响。

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许多人在埋头苦干时,尚未发掘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为忙碌而忙碌着,未曾洞悉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也不曾审视过自己的人生信条:你到底要做什么?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

你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起意志力,用全部的力量和毅力去实践,才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在制定任何计划时,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都应首先制定愿景和目标,然后以此为基础塑造未来,并致力于他们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和目标。对于个人、家庭或组织来说,使命宣言是最高形式的愿景。它是主要的决策,支配着所有其它的决策。

领导的核心是在共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一种文化。

实际中的创造是由心智来创造的,远期目标决定的是未来,而不是到了未来我们在做什么?书中提到了创造的顺序:第一步是规划预期的结果,二是实现预期的结果;区别只在于一个是规划,另一个是实现,但人往往缺乏的是规划,没人去想很远,所以目标管理是很重要的,看了书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得不到他们想要的?

不是因为机会,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又怎么能得到呢?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所以说,活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是很悲惨的,这也让我明白了,当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的时候,问问自己要过吗?有多么强烈的想要?

目标都可以设定,会写字的人都会,但〖以终为始〗说的是“以结果为目标”,因为目标有可能得不到,但结果是一个人一定得到的,所以你希望自己的结果如何,用此来刺激自己,调动自己的主动积极性,这才是好习惯、高效能习惯。

在过去的工作习惯中,我总是问自己工作中是否有明确的目标?但也仅局限在做单件事情上,缺乏系统的目标,对事情过程控制不好,经常有头没尾;〖以终为始〗讲了一个“个人宣言”,我认为很好,我太缺乏与自己沟通了,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这只是事实。很多事情都偏离了目标,我们还在拼命地学习常识,效率很低。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顺位。

〖要事〗是我们前一阶段讨论很久的一个概念,多么的好我就不说了,我认为〖要事〗是目标事情,是符合宣言中“以原则为重心”的目标,这样的事才应该被称为〖要事〗,如果弄不懂什么叫〖要事〗,就难以把时间管理好,〖要事〗也做不好。

每个人的“重要事情”都是不同的,因为“重要事情”是由使命和价值观决定的,所以“重要事情”是由人决定的,事情的重要性大于时间,所以紧急情况是时间管理的问题,“重要事情”的完成是“从头到尾”的延续。

有效率的人会花一小部分时间处理紧急和危机事件。他们将把重点放在重要而非紧急的事项上,以保持效率与效率之间的平衡。

“有效管理”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的重点管理。领导者在决定了什么是关键点后,要抓住关键点,时刻放在第一位,避免受到感情、情绪或冲动的影响。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患不足的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和家庭成员需要考虑相互依赖(“我们”,而不是“我”)。

“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帮助个人找到互利的解决方案。它是信息、权力、认可和奖励的共享。

〖双赢思维〗我认为把人引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是做人的境界,似乎更高于佛家学说,既现实又大爱,这一点很难做到,又很容易做到。

大多数人的性格是做不到的,少数性格类似的人努力后会做到,所以〖双赢思维〗是我成熟所追求的目标,是对自己、社会了解的更深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七个习惯中最难作到的,也直接影响着“统合终效”。

在〖双赢思维〗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维上都提到了人际关系,我也这样认为,双赢是人赢,而非物赢,那么要不伤害自己还要让双方都好,就必须有两好的人际关系,而书中的“主要流程”的第一点也说了“在勇气与体谅之间实现平衡,以需求共同利益”,双赢还要需要勇气和体谅,所以要学会双赢的思维。

具有双赢思维的人通常有三个性格特征:正直、成熟和富有。他们忠于自己的感情、价值观和承诺;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够以开放和体贴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想法和经验;他们相信世界上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供大家分享。

自利观的形成是建立在正直、成熟、豁达的人格基础上的。开放的胸怀源于崇高的个人价值观和自信的安全感。因此,它不怕与他人分享名利,所以它愿意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广阔的选择空间。这本书提到相互依存。我认为相互依存是一种长期的合作方式。如果有短期合作,我认为互补性更好,可能更实际。

习惯五:知彼解己

当我们放弃回答,用理解去倾听别人的话,我们就能打开真正的交流,增进彼此的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流畅自然。了解对方需要仁慈;了解自己需要勇气。能够平衡两者可以大大提高沟通的效率。

在有了〖双赢思维〗的基础上,人就会耐心的去倾听,才会有合作产生,如果没有〖双赢思维〗的思想,就谈不上了解对方和解放自己,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别人的话是听不进去的,所以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的意图,只是一味的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就不可能协作好,

〖知彼解己〗需要的是主动,如果单方面去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了解到此习惯的人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毕竟大多数人还是使用过去的观念去处理问题。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

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能获得广泛准确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 篇6

拿到这本书之后,从吸满水的海绵的缝隙时间里终于把它读完了,断断续续的最大坏处就是对书的整体认识有些模糊,有时候难免会像盲人摸象,摸到的都是“零部件”。不过,这本书的条理实在是太过清晰了,还有一副异常强大的图例,想模糊都难。当然,如果真正要完全实现这本书的价值至少要做到:

理解之,践行之。

人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理解和不断进步,是基于自身观念的,人生来就是戴着主观眼镜的,而且随着岁月流转,度数越来越深;而真正的成功,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基于内心力量的成功。因此,要想成长并取得真正的成功,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修养,降低眼镜的度数,在世界、社会和自我价值观之间寻求共识。书中提到的以我为中心,设定目标,掌握重点,利民利己,自立,集思广益,均衡发展的七个习惯,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到相互依存,从个人成功到人际成功的过程。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从思考到技巧的方式。片面追求前者会成为僧人或哲学家,片面追求后者只会是一种虚伪的表现,没有思维技巧,它只会是一种强迫的表现,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力量。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七种习惯分为三个时期:依赖期→独立期→依赖期。

依赖期是大多数人看不到这本书的时期。家庭、事业和爱情都有这样的不幸和烦恼。

独立时期是我读完这本书后决定改变的时刻。在这个时期,有三个习惯能帮助你走向个人领域的成功:一是主动积极;二是以终为始;三是要事第一。

在这个阶段,我关注到的书中闪光点有:

①品德魅力>个人魅力

各种关于个人魅力的速成书什么时候成为主流。《个人成功的五十条魅力》,《你该这么说话》,《个人魅力大集合》......仿佛只要掌握了人际领域的各种技巧,你就是战无不胜的。

巧舌如簧也成了褒义词。

然而,这本书的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于个人魅力相比,诚实、谦逊、忠诚、节制、勇气、正义、耐心、勤奋、简单和其他看似老式的美德是成功的基础。花言巧语也许能迷惑人们一段时间,但只有这些美德才是永远闪耀的金子。

②不急迫但很重要的事儿才是第一位的

在要事第一这一章里,作者把围绕于你身边的事儿分为紧迫且重要,紧迫但不重要,不紧迫但重要,不紧迫也不重要。

大多数时候,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第一位,即紧急和重要的事情上。但在笔者看来,最重要、最不紧迫的事情是第一位的,因为这些事情往往是战略性的,具有长远的影响和意义。

以我自己来说,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紧迫且重要的,但是一周读一本管理类的书籍充电就是不紧迫但重要的。很多时候忙完一天的工作,脑子已经乱糟糟的了,诸如“今天不看书了,脑子乱”这样的借口就会不由自主出现在脑海里。于是读书计划耽搁也就耽搁了。

然而这些不紧迫但重要的事儿却是以后发展的基石。缺少了这些基石,我的职场就没有积累,永远像是不停歇的陀螺,围着一个原点转。

相互依赖的时期是在三个独立点之后在公共领域取得成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下面这三个习惯至关重要:

·双赢思维

·知彼解己

·统合综效

在这个阶段,我关注到的书中闪光点有:

①理解不是口头说说的

在知彼解己这章里,作者主要探讨了人和人之间怎么才能相互理解,你真的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吗?你能对对方说的话感同身受吗?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试图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些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初衷和立场,只有沟通,才能事半功倍地得到事半功倍的结果。这就要求你是真心实意的,不需要什么谈话技巧、秘籍,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对方说的话。

算算,好像只有六个习惯嘛,那最后一个是什么呢?

这个习惯不属于这三个时期中的任何一个,因为它贯穿于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时期——不断更新。一般来说,它意味着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进步,随着学习和进步的螺旋式上升。学了一点、进步一点,再学习一点、进步一点。

所谓“人生就是不停地学习”。

对于这本书的七个习惯,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我们常常听别人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史蒂芬.柯维在这本书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其实这两句话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习惯决定命运。人的性格本质上是人的习惯的综合。习惯决定了我们做事的基本方法,所以有好习惯的人会有好的命运或结果,而有很多坏习惯的人会受苦。

习惯决定命运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我们经常听别人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史蒂芬.柯维在这本书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其实这两句话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习惯决定命运。人的性格本质上是人的习惯的综合。习惯决定了我们做事的基本方法,所以有好习惯的人会有好的命运或结果,而有很多坏习惯的人会受苦。

习惯是什么。斯蒂芬·柯维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能和意志交织的结果,这更为深刻,我们不必去理解。

简言之,习惯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我们都知道养成好习惯很难,而坏习惯很容易学会。这本书说的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效率的人,我们应该养成一些好习惯。

史蒂芬·柯维提出人是逐步成长的,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依赖、独立到相互依赖。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逐渐成熟。成长的过程就是习惯培养的过程,好的习惯培养好了,人自然也就成长了、成熟了。

新的思维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斯蒂芬·柯维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他强调:

要由内而外,循序渐进,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通过改变思维模式,培养新的习惯来谋求人生的成功。这与时下比较流行的速成论、个人魅力论是完全相反的,也是我们真正应该提倡的。在速成论的心态之下,人往往急于求成,一心想去做速成的事,对其他的人或事都缺乏耐心,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很多时候还会坏事。

关注圈和影响圈。史蒂芬.柯维提出关注圈和影响圈和理论。

关注圈就是你关注的范围,影响圈是你可以直接或间接发挥影响的范围。一般关注圈大于影响圈,也就是说你关注的范围中总有一部分你是无法施加影响的,我们都关心国家大事,但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是无能为力的。如果关注圈过大,而影响圈过小,人会感觉到无奈、失落,这时首先要想办法减小关注圈。

然后,要想办法扩大影响圈。史蒂芬.柯维强调产出/产能平衡原则,过犹不及,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

我们可以逐步扩大我们的影响圈,当你的影响圈扩大以后,你就可以做更多的事、做更大的事。

以原则为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每个人生活的中心也是不同的。史蒂芬.

柯维认为除了原则以外,以其余的任何东西作为自己生活的中心都是有缺陷的。原则就是真理,原则是人类共有的准则和财富,原则不受现实当中人或事物的影响,它始终在那里,恒久不变、历久弥新。所以以原则为中心、从原则出发可以使你在遇到难以抉择的情况时仍然有明确的方向。

我认为,影响我生活的五个最重要的原则是:

1.诚实。我确信人应该诚实地生活,虽然会有很多困难,但无论如何也要坚持;

2.自律。我确信自律是人获得幸福的几由之路。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但结果必定是快乐的;

3.善良。我确信善良是人与人相处必须遵守的法则,害人之心不可有,不以善小而不为;

4.勤奋。我确信勤奋是的成功的必由之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也许耕耘很艰苦,却没有收获,那是因为时候还没有到;

5.坚韧。我确信坚韧是成功的基础。不坚持无法获得成功,尤其是在困难面前,无论如何不能轻言放弃。

重要不紧急事务。行动比什么都重要。但行动要分清轻重缓急,要做到要事第一。那么什么事情最重要呢?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最为关键,一定要马上行动。

授权。授权是提高效能的重要手段,可惜一般人大多不肯或不会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其实把责任分配出去,自己才有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不放手,就没有高效。

授权代表成长,不会授权,工作不会进步。授权基本上或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等于没有授权,而只是吩咐别人去做。责任型授权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授权人提出预期结果和指导方针,明确可用资源和责任归属,之后由被授权人开展工作,最后授权人随时做好检查和考核,以确保授权的任务能够被妥善地执行。

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提出的七个习惯中,自我提高的有三个,合作共赢的有三个,最后一个是可有可无的,叫不断更新。先把七个习惯列在这里: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积极主动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思维方式。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 first)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这七个习惯的关系,用史蒂芬.柯维的话来说就是: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类事务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长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六和习惯四);越是改善培育独立性的习惯(习惯

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通读完全书,我对这七个习惯的认识是:首先要转变思维模式,以积极主动的思维来思考工作、生活和学习;然后要想清楚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根据自己的角色不同,为自己确定目标,

为自己建立使命宣言;第三根据使命宣言,着力关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以谋求长远的利益。养成这三个习惯后,个人就可以成长,进入独立阶段。然后,要

主动和他人共赢,先理解别人,再让别人知道自己,最后发挥集体中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集体共同的目标。

七个习惯中,我比较认同前三个习惯,这三个习惯是关系个人成长的,比较容易控制。至于后面的几个习惯,则和你所处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前三个习惯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可以概括为:

主动、目标、行动。对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行动,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做到知行合一,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行动中,授权是当前最为重要,也是最可有所作为的工作,要学习授权、学会授权、善于授权,最终成为一名合理的管理者。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change,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转自在下的三真阁:更多读书记录——100多篇书摘及20多篇详细读书笔记,请访问三真阁“读万卷书”——

用了这个名字,其实看的书名字不是这个,虽然是同一本书。此书的英文名字是《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restoring the character ethic》,我看的是96年三联书店出版的第一版翻译,中文名字定为《与成功有约——全面造就自己》,其实与其后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同一本书,连翻译者都是一个人。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读后感了,看来,酒香也怕巷子深,而且名字起得不要太俗,西方国家出版业起名字确实有一套,有悬念又切中主题。

本书总结论述了七个习惯,其实更应该说是七个信条,不仅仅对于高效能人士有价值,而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七个信条。一本好书,但是却没有想象那么好。可能是因为,虽然书中提到的七个信条真的都是非常精粹和正确的人生道理,但实际掌握和融合进自己信念的过程要远比书中提到的方法复杂得多,尽管书中反复论述这些信条的重要性,实际上,对这些的体会和认可,是需要人生中不断摸索和反思才能得到的。

而且,大言不惭一点,其中每一个信条,我都接触和思考过了,以往的感想总结已经几乎涉及到了七个习惯的每一点,所以,这本书没有能够给我新的启发和特别的感触。

人生,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理解和不断进步,是基于自身观念的,人生来就是戴着主观眼镜的,而且随着岁月流转,度数越来越深;而真正的成功,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基于内心力量的成功。因此,要想成长并取得真正的成功,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修养,降低眼镜的度数,在世界、社会和自我价值观之间寻求共识。书中提到的以我为中心,设定目标,掌握重点,利民利己,自立,集思广益,均衡发展的七个习惯,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到相互依存,从个人成功到人际成功的过程。

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从思考到技巧的方式。片面追求前者会成为僧人或哲学家,片面追求后者只会是一种虚伪的表现,没有思维技巧,它只会是一种强迫的表现,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力量。

虽然,这本书没有给我什么震撼,却也是印证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并且也给予了一些额外收获,但不能算是使得我的想法更系统,因为,尽管书里画了一个图,但是,我觉得,本质而言,这七个习惯只能是七个习惯,并不能够成为某个系统。

零星收获,记录如下:

1、人的求知有一扇“自内开启的改变之门”,除非自己敞开心灵,抛弃旧有观念,否则没人能够为你开门;

2、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亚里斯多德

3、人生有三种价值:经验价值;创造价值;态度价值。

4、爱是动词,不是感受。(不要说没有爱情了,要说你主观要不要爱)。

5、推诿责任的话语和行为会强化对宿命论的认同,说者会自己洗脑。

6、努力做事,插手“关切范围”之事,可以逐渐扩大“影响范围”,使得影响范围愈加接近关切范围,无能为力之感会逐渐降低。

7、人生面对三类问题:可直接控制的问题,改变自己的行为去消除问题;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发挥影响力去消除问题;无能为力的问题,微笑接受问题。

8、操之在我不是强出头或者无视他人反应,而是更敏锐、理智,不受表象影响而分析实际、掌握问题症结。

9、不怕错只怕不改过。

10、借拟定目标的过程,澄明思虑,凝聚继续向前的力量。

11、以原则为生活重心指导行动,行动会发过来加深对原则的认识和坚持的力量。

12、心灵演练,在脑中模拟各种情况下的反应,会有助于形成实际的处事习惯。

13、撰写家庭使命宣言,让全家参与,过程与结果并重,加强全家的沟通,共同信守一个目标。

14、充分信任的授权,教导下属提高能力,起初会比自己完成工作更加费时,但绝对值得。

15、授权者必须出自管理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效果;授权的原则不能改变,但权限可以因人而异。充分信任的授权要对这些事情有所共识:预期的成果,应守的规范,可用的资源,责任的归属,明确的奖惩。

16、时间管理:选择目标,安排进度,逐日调整。

17、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了解自己才懂得分寸。维系人与人之间情谊,最要紧不在于言语或者行为,而在于本性。

18、能增加感情帐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这是被人信赖的基础。

19、六种增加感情存款的方法:了解别人,注意小节,信守承诺,坦诚相待(阐明期望),诚恳正直,勇于道歉(并非勤于道歉)。

20、发生问题可能是增加感情存款的契机。

21、表达自己并非自吹自擂,而是根据对他人的了解来诉说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甚至会改变初衷。因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你也产生新的见解。

22、三个沟通层次:自我防卫,彼此尊重,集思广益。

23、自我修炼包括身体、精神、心智与待人处事四方面,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于团队。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 篇7

习惯四:双赢思维

读完 “双赢思维”,一扇亮堂的门窗打开了。史蒂芬柯维说:“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双赢要具备:

“诚信、成熟和知足”。 成熟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它是一种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信念,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际交往、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精髓。只有温柔、坚强、善良,才能实现互利。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双赢。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的沟通特征:行为的主动性、对象的多样性、过程的互动性、目的双赢性;还要具备一颗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当我们在沟通时改以理解心去聆听别人,才是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的关系。

了解对方需要善良,了解自己需要勇气,能够平衡两者可以大大提高沟通的效果。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能获得广泛准确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解能够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将同理心倾听养成自己工作中的一种习惯,我们的人际关系就会丰富起来。

沟通还必须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进、正念出发,才能取得一致有效的成功合作。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才能众志成城,所向披靡。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统合综效”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大家要有团队合作精神,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比自己各自奋斗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无徒;鱼龙混杂,粗枝烂叶,才是形成江河湖海的“统合综效”。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事日毕日高。人生最有价值得投资是学习和培养自己,这是最宝贵和最有力的工具。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沟通、善于学习、善于创造、善与适应,不断更新自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七个习惯系统融合,相辅相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不知不觉地影响我们的思想和命运。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思考和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努力成为一个有效率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 篇8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里,我把它作为了我qq的座右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没有参透读懂这句话,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自己离它还很遥远,故删除了该条签名,至今也一直没更新。

长期以来,我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这是很难改变的。这两年参加小孩的早教课程较多,很多老师都把0-3岁,当成孩子大脑智力发展的关键期,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慢,5岁以前即完成整个人脑发育的80%,到7岁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接近成人,故7岁以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而以3岁以前更为关键。同样性格塑造关键期也是在该时期内。

正因如此,一个人的命运在你还是孩童时期都已有了大致的定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坚信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也坚信,只有通过自身品德的修养,才能真正体现个人魅力,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成功和持久的幸福。

有人说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命运的书。我相信这是真的,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养成改变自己命运的习惯。

不断更新取,知彼解己,作为已过而立之年的我需要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在有了目标以后同时还需要正确的方向,这样的努力才有意义。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什么都没做好。我也经常总结,想改善这种局面,但自己目前储备不够,许多事情需要循序渐进,速成与捷径这种方法终究还是有弊端。

由于我没能改变,我离我的目标还很远,但我坚信,只要我的方向是正确的,我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书中反复提到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再到相互依赖期,充分说明了个人发展与群体的关系,这也是公司双赢的经营理念。

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自己突然开悟了,我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我需要为自己制定每周计划,我需要倾听更多人的意见,我需要了解自己,我需要。在写读后感的前几天,我爱人问我“我看你也看了不少书,怎么就没发现你有什么变化?”。

当时我自己也在纳闷,也沉思了片刻。我发现自己以前读书基本上都是泛泛而读,没有对哪一本书真正读懂过,很多理论不久就忘的差不多了,隔了一段时间,当我再翻开本书时,觉得它有时那么新鲜,与许总的深度、广度结合差得太远了。正因为如此,我希望现在我能从内而外,发自内心,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让这种变化从此发生。

高效能人士的习惯读后感 篇9

浏览一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总体的感觉是,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关于人类潜能启蒙“圣经”。书中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带有侵略性和战斗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这本书讲述如何成功。核心是由内而外通过自我修养逐步养成七种习惯。

由此,不禁联想到两千多年前中国《礼记·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安天下的类似说法,“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同时如“杀鸡取卵”、“磨刀不误砍柴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我国的典故在本书中也有相似论述,由此看出中西方价值观的相同点,以及古今中外人性的共同点。

从这些角度看,东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在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上是如此相似。因此,研究和实践本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式是现个人成功和企业成功的可行途径。

笔者认为七种习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愈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掌握人生的方向(习惯二),有效管理人生(习惯三)。能够不断砥砺自己的人(习惯七),方懂得如何了解别人(习惯五),寻求圆满的解决之道(习惯

四、六)。同理,一个人愈独立(习惯

一、二、三),就愈善于与人相处(习惯

四、五、六)。不断地磨炼自己,则可以提升前六种习惯的境界。我认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建立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和保证。在瞬息万变、充满机遇和**的社会环境中,只有树立和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才能在自己的发展中有明确的目标,区分主次,不断前进。

公司在业务迅速发展扩大的同时,在各项规范体系和制度的建立上,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足与遗漏。从公司员工的角度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人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不洗牌、不抱怨,积极与同事和部门合作,相互理解,努力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和成功,做正确的事。相信会取得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认同。

相信这样的情况对个人的成功是一个更好机遇。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发掘个人潜力、管理领导企业成功的理论书籍,同时在每章后都附有实践落地的方法和工具,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可以反复研读、实践,相信我们可以按照本书的原则,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和组织,取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