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课件5篇

11-17

笔者特意整理了一些“光合作用课件”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之用。以下是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在教师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和课件,但其中的知识点需经过精心设计。透过学生的反应,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状况。

光合作用课件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一课时,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习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科学史、物质和能量转变、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三个角度进一步学习光合作用,包括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希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实验设计的智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本节与其他章节有密切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前面学过的细胞代谢、后面将要学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技能目标: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

(3)情感目标:

体验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及规范的操作程序,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及主动与人交流。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

通过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让学生分析色素带,归纳出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2)教学难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学、探究、亲自操作及观察分析等方法完成。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的生物学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实验法:以实验说明结论。生物学的教学就是实验的教学过程,实验的展示形式有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示范实验、动画和图片演示实验等,让实验现象说明问题,而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

2)问题探究教学法:以问题引发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要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

四、说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万物生长靠太阳”,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将光能转变为细胞能够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植物又是怎样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这是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因此,我们先来学习捕获光能的色素与结构。 说明:此导入方式先导入到节再到课时,用情景加问题的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习的主题-----光合作用,即明确了本节要掌握的目标,又清楚本节课的内容。

2、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教学内容包括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1) 叶绿体的功能:

学生阅读P100资料分析(恩格尔曼的实验),思索以下问题:

①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②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从实验材料、实验条件方面考虑)

③资料2可得出什么推论?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其功能。

2)叶绿体的结构:

从功能过渡到结构,以简笔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结合前面学过的细胞器的相关知识,与学生一起归纳叶绿体的一些重要结构组成。

3、捕获光能的分子-------光合色素

教学内容包括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的种类与作用

从捕获光能的结构过渡到捕获光能的分子,采用实验法和问题探究法来突破此教学重点。实验法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原理、材料、操作步骤。本实验相关的药品和实验注意事项较多,故采用问题探究法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含自学、实验、演示、谈话、讨论、讲授等)来突破。可设置以下问题:

①如何提取色素?用到什么试剂?各有何作用?

②为什么要画滤液细线?在画线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如何分离色素?利用什么原理?

④观察到的色素带中有哪几种颜色?色素的分布顺序及宽窄说明什么?

4、小结及课堂练习 :巩固所学内容

光合作用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

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

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题

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 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

二。教授新课

(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1。学生四人一组

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

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

(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

(2)在光照下,普利斯特莱让一只蜡烛在内有薄荷枝条的玻璃罩里燃烧至熄灭。十天后,薄荷枝条仍是繁茂的。当普利斯特莱重新点燃熄灭的蜡烛时,蜡烛又重新明亮的燃烧起来。

(3)希尔巴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起提取出来。他把这些叶绿体和叶绿素与不同的铁化合物相混合。当他把光照射在这个培养的混合物上时,出现了气泡。当光照停止后,氧气流也停止了。

3。归纳每个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并在书上图6—4中用文字或符号表示出来。

(由学生自己归纳)

(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由学生自己归纳)

三、练习(思考题)

上新课前,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叶片的哪些细胞含有叶绿体?

回答: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师:很好,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那我们如何去验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证明。

(一)解疑导拔,合作探究

实验指导:

1、剪取你所喜欢的形状的黑纸片(小于叶片),从上下两面将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遮盖起来,然后放于光下照射30分钟。

2、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的变化),把黑纸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3、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液。

4、稍停片刻,用自来水冲洗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

3、加碘液后,叶片变为什么颜色?能否判断叶在光下制作的是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

回答1: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将用于实验的植物叶片中的淀粉除去。不至于影响实验想象。

师:很好,在黑暗处叶片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一部分通过叶脉运输到其它部位,还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掉。

回答2:水浴加热后,叶片变为白色。

师:为什么变为白颜色呢?

回答:略。

师:由于酒精溶解了叶绿素,从而去除了叶片中的绿色。

回答3:加碘液后,叶片四周变为了蓝色,而被纸片遮住的地方颜色没变,从这可以判断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

师: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我们判断淀粉存在的有力证据。那为什么有上面现象产生呢?

回答:因为叶片被黑纸片遮住后,就不能接受光进行光合作用了产生淀粉,所以加碘液后四周显蓝色,而中间不显蓝色。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师:很好,从今天的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回答: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师:淀粉是一种贮藏大量能量的有机物,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

(二)引深探究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呢?

回答:1、二氧化碳和水是怎样形成淀粉的?

2、光合作用能否产生其它有机物?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去思考,并查找有关资料去探究。

我们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那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什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T:光合作用需要光,那我们来想一想,在植物中哪一部分能吸收大量的光呢?

S:叶子在植物体中能吸收大量的光。

T:那光合作用应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S:在植物的叶子里进行的。

T:哪我们就知道叶子中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绿色植物一般具有叶,中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我们来看一下几种植物的叶子。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让学生看几种植物的叶子。

S:它们都有一个长长的柄和叶片。

T:我们反长长的柄叫做叶柄。

T:同学们,你认为光合作用是在什么地方进行的呢?

S:光合作用是在叶片地方进行。

叶片是叶子和主要器官,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叶片和结构。

学生实验:

请大家来练习一下徒手做切片,并且识别一下

叶片的结构。

1、学生4人一组,先观察绿叶。

2、制作叶片切面的玻片标本,

把绿叶放在载玻片上,用手把绿叶按平。

用刀片慢慢的切绿叶,绿叶切的越薄越好。

把切好的绿叶放入有水的培养皿中,使叶片的切片散开。

在培养皿中选择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好盖玻片。

3、将制好的玻片标本,入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观察,说出叶片和结构如书上P71图

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表皮位于叶片的最外层,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的外壁常有一层角质层,可以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的水过度散失。表皮上有一种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叫做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叫做气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叶肉位于上表皮与下表皮之间,一般分为栅栏层和海绵层。栅栏层的细胞排列比较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细胞里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叶脉分布在叶肉之间。叶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还具有支持叶片的功能。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绿叶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很多。

学生实验

观看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学生4人一组,把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细胞中的绿色部分。

讨论:叶片为什么呈现绿色?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叶绿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绿钯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只有在地定强度的光照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来源。叶绿素也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产韭黄。

五、小结

植物的叶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叶中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使叶子呈现绿色。

六、社会实践

1、在生活中寻找不是绿色的植物。

2、到农村菜农家学习如何生产韭黄。

七、答案

一、思考题的答案

1、判断 (1) ╳ (2)√

光合作用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第五章第1节内容。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因此,这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课时的实验学习、探究 ,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

事项等比较熟悉。学生愿意也渴望重复科学家们曾经走过的探索之路。他们有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有自主分析的基础,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加。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绿色植物园的'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分析---本课时小结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六、评析

光合作用在教材中无疑是重点和难点,这个实验做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教师要注意在课前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光合作用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七年级《生物学》中继“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之后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之前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教材编写及知识结构中起者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绿色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2.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掌握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和产物的判定方法及其原理,从中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

1.探索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淀粉。

2.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法;探究法;

五、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

置疑:“植物体由一棵小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自身营养物质的积累从何而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导学生联想小学自然课的内容,自己找出答案:植物体内有机物来源于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第二部分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审视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变量,如何控制变量,怎样设置对照实验。然后,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最后,对照课本上的方法步骤,分析每一步操作的原因。

播放实验视频

分析试验结果

1、同样是天竺葵,叶片见光部分变蓝了,说明了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一种使碘液变蓝的有机物——淀粉

2、遮光部分未变蓝,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

第三部分归纳总结

1、从实验题目中体会光合作用的三个重要因素——绿叶、光、有机物

2、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要讲的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结构和组分,以及它作为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开放性(即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生命系统开放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它是本学段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试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学课本则为学生提供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两个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

2)尝试探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教师讲授、总结归纳与比较法相结合

2)训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养成勇于质疑合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二.说教法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笔记本、书

2.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问法、自读课本、观察法、讲授法

3.重难点突破:

以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通过自读课本大致建构光合作用具体过程,再辅以教师的讲授点拨,细化知识结构,突破思维误区和难点。

三.学法指导

1.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自读课本回答教师提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

二)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1)复习初中所学光合作用概念,同时板书光合作用概念式

2)问:能不能从该式看出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生答:不能)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4)演示光合作用的总过程动画,得出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2.新课进行

1)光反应

①观察光合作用课件

②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照课件自读课本光反应的相应内容

③师生以课件为载体共同完成光反应过程学习

④总结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暗反应[同光反应]

3)幻灯片出示光反应、暗反应比较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该表

3.课堂小结

1)总结光合作用实质

2)拓展得出影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并分析各条件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有何影响

4.练习

幻灯片出示选择填空,由学生完成

5.作业布置

完成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表

6.板书设计

幼师资料《光合作用课件5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光合作用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