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案

11-18

老师会将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写教案是一项不能马虎对待的工作。教案在教育教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管理组织工具的角色。希望这份"三年级教案"能对您的工作产生帮助,来啊,有需要的朋友们快来查看一下!

三年级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能够积累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

二、教学重点:

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三、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

安排设计意图

一、赏图入境,激发兴趣1、用幻灯片呈现赵州桥的近远景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什么?

2、噢,有的同学已经把赵州桥的一些建筑特点看出来了。但是我们接下来还能在课文里学到赵州桥更多的特点。1、激发学生的对桥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活动引路,读文识字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桌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适当引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1、激起学生互学生字的积极性。

2、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读书方式随文识字。

3.初步感受自豪的感情,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三、巩固认字,指导写字1、“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2、“写”字。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写字本上先描后写。

3、“查”字。同桌互相查写的字。

4、“评”字。四人小组评评谁写得好,展示。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字的特点。

2、互查生字激发学生把字写好。

四、品读课文,初次赏桥1、通读全文,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板书)

2、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

3、交流: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你发现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板书)

1、引导学生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交流阅读所得。

五、设疑提问,铺垫下文据我的了解,赵州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都是一个创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桥梁的资料,在书中找出能够说明赵州桥是一个创举的句子。1、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资料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分辨所收集信息的可用性。

2、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时间 历史悠久

结构

赵州桥

用途

美观

三年级教案 篇2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清楚的观察蚂蚁的外表特征也有一定的难度。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就是随着学生观察蚂蚁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学生带着“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这一观察任务,在不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达到观察的目的。

设计理念

让学生对习以为常的小蚂蚁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带着“小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的观察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的观察中,不改进观察方法,获得对小蚂蚁的丰富的直接认识,实现学习、表达的多元化、自主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出蚂蚁的身体特点。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指导。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 具:

放有蚂蚁的杯子、白纸、放大镜、昆虫观察盒、小木块、小塑料泡沫块、纸条、画笔、毛笔、水槽、烧杯、小红纸等。

教学过程实录

一、揭示课题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生:捉到了。

二、引导探究

师:你们是怎么去捕捉的?

生:我用饼干来引诱。

生:用糖块来引诱。

师:看来同学捕捉蚂蚁的方法真不少,也捕捉了许多小蚂蚁。现在教师请你用笔画一只小蚂蚁,你行吗?

生:行。

师:好,我们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得小蚂蚁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

(学生画蚂蚁,然后到黑板贴蚂蚁)

师: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

(教师这一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们捕捉来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促使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

师:那么我们看看捕捉来的小蚂蚁?

学生观察小蚂蚁

师:哪位同学代表小组来说说。

生:小蚂蚁有八只脚。

生:不对……

师:看来,小组间同学出现分歧了,是不是在观察中碰到困难?

生:是的。

师:什么困难呢?

生:蚂蚁很小,看不清楚。

生:蚂蚁还要爬来爬去,很难看清楚。

(教师板书:太小、乱爬)

师:怎么办呢?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想出一种方法就在纸上打一个“☆”,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而且好。

(问题不是老师给的,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究)

师:你们小组得几个“☆”

生:得了三个“☆”

师:有没有比他们更多一点的组?

生:我们组得了八个“☆”

师:比他们得到还要多的组有吗?没有,那请你们小组来介绍一下最好的三种方法,其他的组听仔细,有没有说到你们的方法,如果没有,一会儿你可来介绍。

生:一种方法是拿食物来引诱它,不让它乱爬。第二种方法是用毛笔上的毛夹住蚂蚁,然后用放大镜来观察。第三种方法是用胶水粘住蚂蚁来观察。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小组说说。

生:把小蚂蚁放水中的泡沫上观察。

生:把放大镜直接盖住杯子来观察。

(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从实际看,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象是很丰富的,不可限量的,这是教师意想不到的)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这里就有这样的观察器具(出示)它叫昆虫观察盒,中要把小蚂蚁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观察了。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观察方法。需要的器材请各组小组长选择领取,看看蚂蚁到底是怎样的?它有多少节?多少脚?脚长在哪里,观察到的结果可以图,可以用物体或用语言等来表达。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师:谁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小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生:蚂蚁身体分三节,而且有三对足,头上还有触角。

生:是四节。

生:(多数同学)三节。

师:师:其他组呢?

生:我们认为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他们把观察中画的画贴到了黑板上。

师:有意见吗?

生:触角太多短了。

生:不对,3对足应该长在胸部。

师:那你来替他们改一下。

(学生改画,全班注视)

师:有没有用搭火柴的方式来表示小蚂蚁的?[合同范本网 M.JhT868.com]

(指点)请你们到幻灯上来摆一下。

(学生搭蚂蚁,全班注视)

(学生经过探究,设计出许多观察蚂蚁的方案,教师适时提供 “自助餐式” 探究材料,各小组在尝试中找到了比较好的观察方法。在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多元化、自主化。)

三、课外延伸

师: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你们想不想再继续去研究?

生:想。

师: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然后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把课外研究的结果填在《我们的研究》报告单里。下一节我们举行一个“蚂蚁研究信息报告会”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蚂蚁现在在干什么?

生:爬来爬去。

生:很着急的样子。

师:小蚂蚁在想什么?

生:想家。

生:想同伴。

师:怎么办?

生:送小蚂蚁回家。

师:噢,那小蚂蚁家在哪儿?

生:在大树下。

生:在墙角边?我经常看见小蚂蚁在墙边的缝隙中爬 出。

师:那我们一起送蚂蚁回家吧。

课后反思: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氛围轻松,丰富材料——张扬学生个性。在整个探究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贯穿始终。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探究观察小蚂蚁的方法中,学生围绕解决初次观察中生成的问题,老师给学生了较多探究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地、自主地展开讨论和交流,针对当班额大的实际,教师适当增加小组人数,以解决教师面向全体的问题。从现场来看,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在老师的激励评价之中,讨论非常热烈,许多同学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从他们的汇报来看,他们的确设计出了许许多多观察蚂蚁的方法。据统计,最多的一个小组想出八种观察方法,有的方法真有一定的创造性,这是老师原先所没有想到的。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进程中,教师适时提供 “自助餐式” 探究器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实现了学习的多样化。在观察结果的表达上教师同样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任务驱动、问题激励,教师指导——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画蚂蚁后,教师提出: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这促使每个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小蚂蚁,教师安排了学生第一次对蚂蚁的观察。结果同学们不但没能观察清楚蚂蚁,而且把蚂蚁给放跑了。观察中生成了新的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组在教师提供自助餐式观察材料中选择器材,进行第二次观察尝试,学生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中也完成了对小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蚂蚁》这一堂课,虽然得到了章鼎儿老师和与会其他老师的肯定,但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实施新课程还必须从我们的教学语言改起.

三年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理解字义。

(2)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除了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爪子、眼睛和嘴;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三年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竟、匆”等8个生字,会写“唾、沫”等15个字,读准“绊倒、瞬间”等词语。利用“汉之星”教学平台,学会多音字“咽”“累”,理解“焦渴而死、喜出望外、干涸、干枯”含义,区分“干涸”和“干枯”这对近义词的用法,能用“喜出望外”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致描写中体会爱的神奇。

3、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童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难点:

围绕爱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和(二),第二课时完成目标(三)。

教学方法:

教法:

1、谈话法。

2、多媒体应用。

学法:

1、半独立练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抓住课文的关键词,体会“爱”的主题,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3、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想象感悟发挥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爱”

谈话导入: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请看大屏幕,看到这些熟悉的句子,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多媒体出示: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献爱心”四篇课文的题目及、课文重点句及导语:

爱是什么?

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爷爷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

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

爱是向遇到困难的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

这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导语,你还有印象吗?爱还可以怎样表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七颗钻石》,品味爱的味道。

(二)扫除障碍,感知“爱”

1、利用“汉之星”,讲解预习中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字词障碍。利用汉之星软件查学功能,重点指导多音字“咽”“累”。利用汉之星软件重点记忆“舔、唾、沫、渴、罐”的字形;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焦渴而死”的含义,区分“干涸”和“干枯”这对近义词的用法,能用“喜出望外”说话。

2、听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三)品读课文,体会“爱”

1、谈话导入:“文章中的人物是怎样表达爱的?爱的结果是什么?请用笔画一画,读一读,标上序号。”

2、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我会读书

爱的表达

爱的结果

爱是为生病的母亲找水

爱使水罐里装满了水

爱是为了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

爱使掉到地上的水罐依然装满了水

爱是关心小动物

爱使木头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疼惜

爱使银头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爱是对陌生人的帮助

爱使金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以水罐的变化为线索,体会爱的神奇,并想象当时的情景,入情入境地朗读。

(四)复述课文,传达“爱”

布置作业:以水罐的神奇变化为线索,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概括“爱”的童话

1、整体感知。指定四名同学每人一段朗读。

2、概括课文内容。

出示半独立练习。

地球上(起因),一个小姑娘

,使水罐(经过),最后。(结果)

3、学生先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想象训练,感受“爱”的博大

1、谈话导入: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下面让我们用心去阅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情节、紧扣语言环境,抓心理和动作描写,对课文的空白处进行想象。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你能看到她梦见了什么吗?小狗喝了小姑娘赠与的水后会对小姑娘说什么呢?它可能会怎么报答这个小姑娘呢?课文结尾说“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你能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吗?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社会都有什么变化?

3、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二分钟交流想象,选择最精彩的片段,深入研讨,互补完善后,用优美的语言全班交流,展示爱的博大,体会想象的妙处。

示例: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她梦到自己找到一条清清的小河,母亲捧着自己找回的水,开心的笑了!

“小狗用头顶顶你的腿,摆摆尾巴,绕着小姑娘的脚转来转去,好像在表示感谢。”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水罐里就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天空立即变的黑沉沉的,不一会儿变乌云密布,遮住了火球一样的太阳,顷刻间下起了倾盆大雨。人们在雨中欢快的唱歌,跳着快乐的舞,欢呼着,雀跃着,庆祝灾难结束了。地球又变绿了。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所有的动物、植物、干涸的河流和水井都在享受着这场大雨带来的滋润。这场雨一直下了几天几夜才停下来,直到地球变得像以前那样生机勃勃,小草变的绿油油的,树木也都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树叶,花儿也都开得五颜六色,异常鲜艳。人们又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三)课后作业,履行“爱”的诺言

1、谈话导入:《爱的奉献》这首歌中这样唱:“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学生听歌曲,默读歌词,说出自己的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组成了大熊星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爱心就会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这不仅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愿望,也是全人类的愿望。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献出爱心,行吗?

教学板书:19七颗钻石爱心感天动地涌

母爱似金出

爱心如银水

孝心感天(经过)流(结果)

发生旱灾

极度缺水(起因)

三年级教案 篇5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靠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此处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作顺序。学生越是兴致盎然,越是聚精会神,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生1:我觉得 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 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以师生竟争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自留作业,自行设计,使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权力,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而超越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翠鸟》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一.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互相认识了,现在来认识一个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叫西门豹。(出示图片)他姓什么?对,他姓西门,名豹。[边说边板书:西门豹]

西门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诸葛、上官、司马、欧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0课,齐读课题。

西门豹距离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了,直到今天他的故事还广为传诵。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故事?想不想了解这个人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近距离接触他。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来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

(1)两字词语。排火车领读,全班跟读。

(2)两个字的会读了,再来看这两个四字词语会读吗?①(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把理解读出来吗?

②那这两个词会读吗?(出示:提心吊胆面如土色)你想到了什么?谁能将理解带进去读?

③一起读这四个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词读得很好,再来看课文读得怎样?请三位同学接读课文。

1- 9自然段。 10-15自然段。 16自然段。

读的同学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猜一猜为什么这样读?

2.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四.学习重点部分。

(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0-15自然段,你能感受到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这个办法如何?

2.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描写西门豹语言的句子,请同学们划出来。(出示句子)

(二)具体分析。

1.我们就先来看这一处。(出示11自然段中的“不行……”)

自读,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①找这个借口的目的是什么?(1.救下姑娘2.惩治巫婆)结:真是安排周密啊!

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还读出了西门豹的言外之意呢。

②那这个借口应该怎样读?

③我也想读读。你听出什么来了?(重读“麻烦”)为什么这样说?(是真客气?他想干什么?)

结:一个麻烦,读出了西门豹腾腾杀机暗藏其中;一个麻烦,读出了他让巫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一个麻烦,读出了西门豹表面客气,实则智慧,这就叫不动声色!

④自己再体会着读读西门豹的话。

2.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出示12自然段中的语言)

①老师这儿还有一句话。(出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

——不是询问,是命令的口气。

②谁想再读?(读得好的,留下当西门豹)

3.最后该轮到惩治谁了?(官绅)(出示13、14自然段)自己读读,体会体会,看你有什么问题向西门大人请教吗?

重点:

①为何对待巫婆、官绅头子和对待官绅态度不一样呢?

结:严惩主谋,从犯从轻,区别对待,讲究策略。

②西门大人,你的目的达到了吗?(读出官绅害怕的句子。)

小结:西门豹就是这样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

4.渲染气氛,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合作,再现一下那天的精彩场面,好吗?(出示10-14自然段)

(师读黑色字,生读红色字。)

5.看到这儿,老百姓都明白了吧?明白什么了?

(出示:设想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站在岸上的官绅、书生、老大爷、小孩……其中的一个,你会说些什么?

6.大家说法不同,实际都在赞扬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你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叫什么?(出示填空:西门豹用( )的办法,

既()又()还()。

7.利用填空小结:西门豹用将计就计的巧妙办法,既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又教育了官绅,还帮老百姓明白了真相,彻底破除了迷信。这也为他后来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打下了基础。表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

五.拓展。

类似这样的历史人物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阅读。

〖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战略

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三年级教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年级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