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

11-20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加强学习效率,我们一般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鸿门宴教案,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鸿门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整理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把握特征,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表演、讨论和分析,对文学形象或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积极思考人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落实;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和思考。

【授课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鸿门宴》一文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谜面是“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大家猜,这是说得谁?对,是司马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选自其“信史”的《鸿门宴》,由此来领略司马迁用生命铸就的《史记》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字和文意

1、听《鸿门宴》一文的朗读,整体把握文意。

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进一步疏通文字和文意。

注意解决两个问题:

⑴ 识记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成语。

⑵ 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一百个字以内)。

三、研读课文,解决重点、难点

1、概括《鸿门宴》一文的故事情节。(此题开放性较大,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附本案设计者看法:

宴前:欲杀刘邦断绝后患;鸿门营中战云密布。

宴中;杀刘保刘险象环生;鸿门筵席刀光剑影。宴后:刘邦逃脱后患无穷;鸿门营帐空余怒恨。

2、检查重点字词句的落实。

多媒体展示:

1、下列各句加横线的字读音、意义有错误的是:(CE)

A、如今人为刀俎(wéi,是)

B、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wéi,做)

C、为击破沛公军(wéi,替)

D、大王为人不忍(wéi,做)

E、且为之奈何(wéi,对待)

F、吾属今为之虏矣(wéi,被动)

G、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

2、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道芷阳间行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素善留候张良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属宾语前置句的是:(A)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贪于财货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勿内诸侯纳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早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隙

⑤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座

⑤张良出,要项伯邀

5、辨析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含义:

①约为婚姻

古义:古: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今义:山东省。

③将军战河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6、找出文中的成语:

附学生回答: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四、布置作业

1、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成语六个个方面来整理本课重点的字词句。

2、查找相关材料,了解课本剧的写法,将史记中的《鸿门宴》改写成话剧《鸿门宴》。(注:必须是古文版,不允许戏说)

3、通过网络等方式搜集关于刘邦、项羽的诗词名句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评论英雄人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琵琶曲《十面埋伏》的音乐背景下,循环播放关于鸿门宴的故事情节的'图片。

二、导入

铿锵有力的琵琶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四面楚歌中,英雄仰天长啸、拔剑自刎的古战场。下面,再让我们跟着由本班同学改编、表演的课本剧《鸿门宴》,走入刀光剑影、险象环生的鸿门筵席,重温楚汉相争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三、学生观看自编自演的课本剧《鸿门宴》;直观感知主要人物的形象。

四、分析讨论主要人物的形象。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于刘邦、项羽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描写,并在旁边做点评。

2、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演员表演是否准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3、学生畅所欲言。

(注:此步骤目标,在于通过对演员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进一步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当然,此题时间可长可短,如果时间允许,可让评价学生把认为演员演的不好的地方用自己认为应该有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从而达到文学作品欣赏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默雷特”的效果。当然,人物形象也越读越鲜明。即本部分要尽量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反复品味。)

4、“演员”与学生一起探讨他所表演的人物性格。(还是要结合课本,具体到每一句话来分析评价)。

附最后基本达成的共识:

刘邦:是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应变;敢于决断;能屈能伸的智慧君王形象。

项羽:是一个年轻气盛;骄傲自满;寡谋轻信;不善用人的勇武英雄形象。

五、学生讨论关于英雄的话题

1、分别调查一下认为刘邦是英雄的人数和认为项羽是英雄的人数。

双方就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辩论。(注:可结合提前发放的史实资料。)

3、给心目中的英雄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投影提示:

可以是对英雄的钦敬之情;

可以是对英雄美中不足的惋惜;

可以是对英雄进行富有创意的个人评价等。

六、结合新时代,老师进一步补充英雄内涵

鲁迅在七十年前就曾说过,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而他们正是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不灭的“脊梁”。

历史上我们有许多“脊梁”;新时代,英雄人物亦是层出不穷、,在抗非典战役中谱写了华美生命乐章众多医护人员;刚刚驾驶神州一号成功返航,创造了国家航天史上新纪元的杨利伟;除恶爱民的任长霞;在雅典屡屡让国旗升起的奥运健儿……哪一个不让我们心生崇敬?哪一个不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又冲来了多少英雄?谁才是彪炳史册的真正英雄?只能留于后人评说。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阶级有每个阶级的英雄,每个人有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就让我们努力做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吧!

【设计说明】

本案设计集中体现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参与的一个个活动中提高语文素”的新教改理念。

首先,我把这篇文章的整体学习,用改编《鸿门宴》,表演《鸿门宴》,观看《鸿门宴》和评论《鸿门宴》的人物的一系列学生活动穿起来。从而实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求发展”的山东版教材教改的理念。

其次,文言文知识点的落实,我也摈弃传统的串讲法,而是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获得认识。老师只是精心设计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独立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在设计中我也有意识摈弃传统的灌输法,而是把更多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评点,去判断,去争论,去思考。在讨论探究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是本案设计的总的指导思想。

鸿门宴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大纲要求,高中语文要在指导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基础上,进入文学鉴赏的层次。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于其中的《鸿门宴》,可谓“史圣”司马迁的典范文笔。本文是史传文学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谲云诡,读来扣人心弦。它一直被中学选为文言文教材,是以鸿门宴为特定舞台,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其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尤其主要形象项羽,以其独特的风采成为千百读者们欣赏与品评的话题。

2、说学生情况

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具有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但还不具备古文学习的主动性,所以着力培养他们古文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3、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情节概述法 2、讨论质疑法 3、人物品评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学习司马迁身遭侮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2. 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教训。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

(学生在第一单元刚刚学过小说的顺序,这重点的设置就是对旧有知识的回顾,也是 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故事总是引人入胜的。)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文言文的学习古文知识一直是重点,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内容及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必须加强积累和掌握文言词句)

3、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就要培养学生客观的多元化的评价,人物可以开放性地让学生自由点评,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能自圆其说既可)

难点:1、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鸿门宴如同一个舞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最能体现其人物性格的优在其中的斗争,但学生并不掌握古时的礼仪,要教师简介才能使他们明白。这也是理解项羽这个人物的一个方面。)

2、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别就体现在词语的区别上,所以能有效的区别词性和词义就尤为重要,而且其数量大,范围广,学生难以掌握。所以将其设为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针对学生学习古文能力尚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文的教学方法,即“以情节带语言”,就是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也就是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营造作品的现场感,本课主要的教学手段。这就需要情节概述法。

除依据文本强化情节的感知外,我还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人物挂图、诗词卡片及书中插图,努力创设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氛围。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转变。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质疑,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这就是讨论质疑法。

2、说学法

(1)根据高一第二学期学生的古文素养情况,着力培养他们古文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2)本课主人公项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也是历来有争议的人物,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本课将采用讨论式学习法,让学生立足文本,从不同的视角见仁见智,对主人公给予政治、历史、文学及心理学等等多元的评价。

3、教具

收录机、朗读带、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是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投影显示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

(目的是:以诗激趣,用二人成败不同,功业相反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让作品中的项、刘出场,教者在说明时,倾向于对项的评说,让学生带着遗憾的心理,进入课文,解读项王。

二是简介作者,了解背景。鉴于学生已在初中接触了司马迁作品,本课由学生先行总结,教者最后明确和深化,讲析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人格特征。在张挂陈涉起义和楚汉相争图片后,简要介绍时代背景。

目的:创设课文学生情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三是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在感知全文框架前,先检查学生对本文的注音和重要实词的解释,以及通假字的掌握。请学生复述情节,并用四字格来概括从开端至结局的情节,要以主谓短语出现,且主语系文中的人物。这样,时刻突出人物形象、情节进程和性格冲突。

目的是:学生有兴趣自然就会找寻他还不懂的内容,来进一步丰富他心中的人物形象

四是发散思维,分析人物。分析人物时的内部层次首先从课文插图,讨论人物心理和性格。其次从人物对项与刘的称呼,品析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进一步分析项王的地位和他的心理和性格。再者由项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引出发散思维。比如可能的几种观点:情意绵绵的伟丈夫、气盖一世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豁达的男子汉等。

目的:用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可从是否成就帝业、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是否表现出人性美和人格美等视角,展开讨论。既培养了学生评价人物的能力,又适当地加强拉价值观的培养

五是分析技巧,理解借鉴。分析人物描写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目的: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为以后自己作文提供了借鉴

六是虚拟历史,训练想象。用一个“假如项王一怒杀了刘邦”的设想,让学生尽情想象和推断。

这一环节的设置,即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又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是自主总结,强化古文知识。

1、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使动等)

2、句式(省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被动、固定等)

3、古今异义(婚姻、非常、今人、细说等)

4、为的用法

5、成语识记(人为……、大行……、秋毫……、劳苦……)

6、一词多义(因、 如、举、意、谢等)

目的是:学习这篇既要把握文学性,又要强调知识性,为以后的古文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鸿门宴教案【篇3】

一、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师:项羽是一个英雄,但却彻彻底底被刘邦打败了,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出生高贵,是个贵族;项羽的能力很强,他力能扛鼎,力大无比,而且非常勇敢;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被称为西楚霸王;作为霸王的项羽,又有着英雄难得的柔情,自刎前仍恋恋不舍他的乌骓zhuī马和虞姬。项羽是一个具有着很强个人魅力的英雄。

二、抛出问题,激发思考

在充分激发起同学们对项羽的同情的基础上,向全班同学抛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并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

师:项羽的失败,《鸿广门宴》是一个转折点。在《鸿门宴》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项羽集团被彻底打败了。在这场两大集团的巅峰对决中,双方的军事力量悬殊,但双方的人物构成基本是一一相对的:

主帅:项羽——刘邦

谋士:范增——张良

武将:项庄——樊哙

内奸:项伯——曹无伤

应该说在军事上占有强大优势的项羽集团没有任何理由失败,最终的失败一定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原因。原因是什么呢?责任到底在谁呢?我们将根据责任到人的原则,用排查的方法,一一追查下去。因为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此问题一抛出便激起同学们的不平之气,同时也使同学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下来同学们便展开了热烈的小组讨论,老师巡视于课堂间,指导学生要学会.扣住文本,从文本中找依据,要做到既有理又有据。很快,同学们就把目光集中在范增、项庄及曹无伤等几个人物上。得出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理由,而几乎每一个理由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辩驳。在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中。同学们对文中的人物越来越熟悉,思考也越来越深刻。

1.责任在于范增?

理由可能分别在于以下几条:

生1、因为范增不能适时地向项王进言。

生2、在项王不纳雅言的情形之下,范增为什么不运用亚父的身份,命令士兵,杀掉刘邦呢?

生3、不能明争还不能暗夺吗。想个方法,“不小心”杀了他也行啊。

生4、虽然他刘邦安然脱身,逃回刘营,又怎么样呢。带领大军,踏平刘营,不也是一件快意之事?

针对以上加在范增身上的“罪名”,一些“正直”的学生站了出来替他打抱不平,他们有根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理由。

生5、范增其实是不失时机地在向项王进行明言和暗示:

课文第一段中范增就曾直接劝说项羽,说刘邦“其志不在小”,“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有“天子气”,要项王“急击勿失”。课文第三段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珊以示之者三”,眼眶差点就睁裂了,可是项王就是“默然不应”。

生6、范增虽然贵为亚父。但在项氏集团中。等级还是森严的,规矩还是严格的。项营士兵们不能也不敢听从一个谋士的命令.去杀掉一个大王邀请来赴宴的“贵客”。要是纪律真的那样松散.那项王不是给下人留下了谋反的机会了吗,这在别人也许有可能。但在西楚霸王的营中。这样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生7、其实范增也真的进行了这方面的思考,还真找着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项庄。可惜项庄未能圆满完成任务。

生8、至于说“带领大军。踏平刘营”。那也只能是痴人说梦了,因为堂堂项王既已放了刘邦,再去攻打,那岂不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这哪里是我们伟大而英武的项王所做出的事情?项王既不会带兵亲往。更不会让范增带兵前去。

2.责任在于项庄?

生9、你项庄舞剑,本意就在沛公。不过你项庄也忒无能了吧,连一个“坐”以待毙的人都杀不了。责任不在你项庄还能在谁呢?

有同学们提出了异议:

生l0、项庄下不了手,是因为出了一个项伯,这个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弄得项庄是有力无处使。他总不能先杀了项伯再去杀刘邦吧,那项伯可是项王的叔父啊!这个事情搞不好不但立不了功,而且要掉脑袋的。

师:(追问一句)那项伯为什么要保护沛公呢?(用这个问题可以串起文章的第二段,同时也于有意无意之间引导学生将刘项二人进行了比较)

3.责任在于曹无伤?

生11、这种提法未免太不近人情了,人家曹无伤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将刘邦在关内的所作所为,将刘邦的勃勃野心告知于你,只不过是想助你项王早成大业,也让自己在项王的霸业中立上那么点小小的功劳,也算是个地下工作者吧,谁想那曹公是投入不当,项王轻轻一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就要了他的卿卿小命。

师:一个曹无伤倒下去了,千百个曹无伤也就死心塌地地倒向了刘邦集团,成为项羽的死敌。

三、结论

师:通过对以上三人的分析,同学们发现,把过错强加给任何一人都是不合适的,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最高统帅,在于项氏集团的“第一责任人”项羽,是他直接造成了放虎归山的不争事实,是他直接把掘墓的铁锹交到了刘邦的手中。为自己将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四、追问

师:项羽在哪些环节处理失当、出了问题?如果你是项羽,你会抓住哪些机会,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学生讨论热烈,气氛相当活跃,思想火花不断闪现,出现了以下一些想法)

生12、第二段中,当项伯恬不知耻地替亲家公说好话,充分暴露出其吃里爬外的丑恶嘴脸时,我会怒火中烧,但丝毫不表现出来,而是“答应”项伯,诱敌深入,调虎离山,趁刘邦前来赴宴,后防空虚的大好时机,重拳出击,一举消灭刘氏集团,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将刘氏营中大量军队整编到光明而伟大的项氏集团中来。

生13、第三段中当“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珊以示之者三”时,我应该猛然醒悟,发出暗号,让刘邦一行瞬间毙命于刀斧手的乱刀之下。

生l4、第三段中当项庄拔剑舞,意在沛公,而项伯从中作梗时,我可以轻而易举地找个理由让项伯离场那么一会儿,让项庄很方便地解决问题。

生15、当樊哙不经同意带剑拥盾闯人大帐时,我完全可以勃然大怒,大喝一声“拿下”,从而借此完成大事,干掉刘邦,绑了樊哙,再来慢慢收服樊哙。

生16、当刘邦一行成功地逃脱。亚父拔剑撞破玉斗时,我也应该幡然悔悟,犒赏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他个措手不及,使自己成为天下唯一的王。

师:可是这一切都只是假想。同学们以上的想法都堪称是金点子.项羽只需采用其中的任何一条,就可立即消灭刘邦,为自己日后登上皇帝宝座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可惜他没有这样做。项羽就是项羽.他身上有着刘邦永远都无法奢望的高尚和优越。但他的失败也毋庸置疑地昭示了他身上的弱点和缺憾:他尽管处于优势,但他恃勇骄横,毫无远虑;沽名钓誉,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而相比之下,刘邦虽然暂处劣势,但他能做到忍辱负重,保存自己;又能采纳意见,随机应变。所以,出现最终的结局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教学反思

与以前翻译文言字句、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旧的课堂模式相比,本课融人了下面的思想:通过对项羽这个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评判来设计课堂.用问题来串起课堂,笔者知道,只有“投石击破水底天、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设计”才具有点燃思想火花、撞击思维闸门的功效。本课通过“项氏集团的失败责任在谁”这样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充分激发起了同学们的学习执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要越俎代庖。同时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对于最终结论的形成,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力求水到渠成。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力求得出更合理、更深刻的结论。自始至终紧扣文本,处理好“用教材教”与“脱离文本”的矛盾。进行对话教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之间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鸿门宴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二、教学设想: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

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二)导入新课:

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项羽的《垓下歌》,要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要点:

(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关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ō)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③“成五采”、“为(wéi)龙虎”,“成”、“为”都有“变成”、“化作”的意思,“龙虎”是龙虎的形状。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土,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①古今歧义: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公岂敢入乎?”“敢”,能够。

“固不如也。”“固”,本来。

②通假: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③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用,编造名册。

“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④特殊句式: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介词“与”、“从”后面的宾语省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主语“为大王为此计者”与谓语“(是)谁”倒置。也可以说不是主谓倒置,那么“者”就是语气助词。

“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作说明、解释的对象。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①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②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提示: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就是说,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反之则为“不义”。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世的准则。

3.学生自读课文一、二两段,教师行间巡视,释疑解难。

小结:课文一、二两段记述了“”前发生的几件事,由矛盾的挑起,形势一触即发到出现转机,由项羽的“大怒”到项伯之言产生效果,故事情节逐步展开,井为后来事态的演变作了必要的铺垫,留下了必要的伏笔。

(四)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有樊哙 目 目眦 按剑而跽

卮酒 彘肩

②试译下列语句: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③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上的斗争。

2.思考下列问题:

①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试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②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张良?

鸿门宴教案【篇5】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说课课件鸿门宴,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鸿门宴》节选自鸿篇巨著《史记》,是《项羽本纪》中极其精彩的片段。鲁迅曾高度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确,司马迁不但是伟大的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和语言巨匠。他善于在激烈的矛盾的斗争中刻画人物。本文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通过生动的对话描写、精彩的动作描写以及对剑拔弩张、危机四伏的气氛的渲染,使读者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了历史脉搏紧张的悸动。其次,作者运用对照烘托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走进《鸿门宴》我们不但认识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和“威加海内”的汉高祖刘邦,而且谋士“范增”与“张良”,勇士“项庄”与“樊哙”,奸细“项伯”与“曹无伤”,也都写得个性鲜活,与主人公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可以说在司马迁的如椽的大笔之下,一个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跃然之上。这样激烈的政治斗争,这样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再加上文学家无与伦比的技法润饰,怎么会不吸引同学呢。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第一学期已经学习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所以对《鸿门宴》这样文不甚深,个别语言还流于口语化的文章,读懂还是不成问题的。另外当代的中学生特别是我们一中这样重点校的学生,阅读面较广,见识也很多,对于这样传统的历史故事不可能不知道,并且他们的思维也较活跃,表现自我,抒发个人主张的欲望也较强。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运用传统的串讲方法,很可能就扼杀了同学们对著名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兴趣,另外文章较长,我们也可能讲得支离破碎,而体现不出这部千古名篇的“疏奇”之气。为此我尝试把历史故事改编、排演成课本剧,采用自主探究、自主鉴赏的教学方式。

采用改编、排演课本剧的形式借鉴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他们都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其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排演活动,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活跃思维,做中学,学中做,学做合一,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基于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选择,我把教学目标几重难点设置如下:

(1) 通过改编,排演课本剧,掌握本文重点的实词,虚词几文言句式的有关知识,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鉴赏历史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关于课本剧的知识——改编、排练——观看、演出——分组讨论,鉴赏人物——作剧本,写感想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自主合作的改编剧本,排练外、,还有演出后的分组讨论法,此法的设置有助于学生认识的加深和思维的发展。分组讨论,可以通过优化整合,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与沟通,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为群体的智慧,从而便于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有激发起竞争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的认识领袖若物性格对事业成败的影响,对项羽、刘邦作出客观的辨证的评价。

项羽的自衿功伐和妇人之仁预示着他在楚汉斗争中的失败,但他的诚实坦率在人格上是高尚的;所以他是失败的英雄,活在我们心中;刘邦的能屈能伸和坚决果断预示了他最后的胜利,但他虚伪,狡诈的人格却是不可取的,这一点要让学生有清醒的认识。

改编、排演课本剧,让学生走进历史,认识历史人物,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5、 教学难点:

改编、排演课本剧,能客观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这是重点也是难点,改编、排演、演出毕竟需要学生有一定文学、表演、听说读写、艺术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对他们有一定的难度。而辨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就需要把读史和文学结合起来,需要大量课外知识的结合,所以这也是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挑战。

多媒体设施的运用,本课学生根据剧本和辩论的需要,自行设置多媒体,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

本课由于内容的需要,大约要用一周的准备时间操作步骤如下。

(1) 学生利用一节课自渎课文,疏通问意,找出难懂语句,互相交流,扫除文字障碍。评论文章,提供较有影响的教育网站名,教给学生查找、处理网上信息的'方法。

(2) 在利用自习、晚课期间播放《祝福》《项链》《雷雨》《茶馆》等课本剧录象片段,发放关于课本剧的常识知识,让学生有个初步认识。

(3) 采用教师参与,学生推荐,成立剧组。招募导演、编剧、演员、舞台设计、道具服装等剧务人员,要尽可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的积极性,参与性,除了七名演员外,剧组人员应以组为单位。而没有参与剧组的人员也根据搜集的材料对剧中人物作出评价,以便参与剧评

(4) 剧组排练。首先剧本编好,既要求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又必须有大胆的发挥,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形体动作,这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想象能力都是一个锻炼,而演员的演出更是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考验。

(1)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音乐,出示背景材料,由一位同学有感情的诵读,引领大家走进历史,走进剑拔弩张的鸿门宴。

(2) 课本剧上演。教室空间有限,但舞台设计必不可少,美术设计体现在黑板上,道具虽有限,但宴会坐席上的陈列必不可少,服装也要适当,观众也按楚汉两派,分为两大组,教师提示让观众对剧中人物进行评价,准备进行对抗辩论。

3、讨论。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生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不盲从别人的意见,对各种问题总有自己的见解,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培养,促进他们的这种思维能力,要因势利导,把学生对原文,对剧本,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引向深入。当然,教师要提出一些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意见,为此此环节分为以下几部分。

这主要由观众点评,给剧本,演员和剧组的综合水平打分。

a、对剧本的编写作评价,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

b、对演员的评价,深化同学们对人物形象的 把握。

c、对剧组整体水平的评估,见证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主要分为:编剧,对原著的处理进行答辩;导演,对演员的演技,把握性格方面进行总结,汇报。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

(3)、教师总结。教师不去轻易评判,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观点中的合理性与不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奖赏方面存在的差距,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以楚汉两个政治集团全班分成两大组,教师引导讨论:多媒体出示项羽的《垓下歌》与刘邦的《大风歌》,以此为切入点设置讨论题:

a、当力能扛鼎,破釜沉舟的英雄殒命乌江时,你为之感动了吗?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回看课文,联系史料谈一谈你对项羽的认识。

b、“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威加海内的英雄,一代有作为的君主,你认为被奉为汉高祖的刘邦,是个怎样的人?

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兴趣,支持与反对楚汉集团同学又自然会形成相矛盾的看法,从而达到辩论的效果。

总之,通过表演与讨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又演出时的具体经验水平上升到抽象概括的水平,并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如何鉴赏历史人物等都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3、 写作。

此项留做作业。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训练,促使学生把对课文的认识,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感想等进行梳理,并清晰地、系统地把它表达出来,同时也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写作时可以自拟题目,写自己感触最深,最想表达的东西。

鸿门宴教案【篇6】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

实处。

【教学步骤】

1、背诵第三、四段 。

2、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例句活用类型释义

1、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

9、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使……跟从,率领

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 小事

2)古今词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3)句式(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

4)名句积累

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5)一词多义

①因

例句 出处 释义

a、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 依靠、凭借

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顺着、根据

c、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乘机

d、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梦溪笔谈?雁荡山》 因为、由于

e、因合纳斗盆 《促织》 于是、就

f、陈陈相因 成语 沿袭

h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孔雀东南飞》 原因、理由

②如

例句 出处 释义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如同、像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比、及

鸿门宴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整理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把握特征,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表演、讨论和分析,对文学形象或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积极思考人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落实;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和思考。

【授课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鸿门宴》一文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谜面是“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大家猜,这是说得谁?对,是司马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选自其“信史”的《鸿门宴》,由此来领略司马迁用生命铸就的《史记》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字和文意

1、听《鸿门宴》一文的朗读,整体把握文意。

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进一步疏通文字和文意。

注意解决两个问题:

⑴ 识记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成语。

⑵ 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一百个字以内)。

三、研读课文,解决重点、难点

1、概括《鸿门宴》一文的故事情节。(此题开放性较大,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附本案设计者看法:

宴前:欲杀刘邦断绝后患;鸿门营中战云密布。

宴中;杀刘保刘险象环生;鸿门筵席刀光剑影。宴后:刘邦逃脱后患无穷;鸿门营帐空余怒恨。

2、检查重点字词句的落实。

多媒体展示:

1、下列各句加横线的字读音、意义有错误的是:(CE)

A、如今人为刀俎(wéi,是)

B、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wéi,做)

C、为击破沛公军(wéi,替)

D、大王为人不忍(wéi,做)

E、且为之奈何(wéi,对待)

F、吾属今为之虏矣(wéi,被动)

G、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

2、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道芷阳间行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素善留候张良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属宾语前置句的是:(A)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贪于财货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勿内诸侯纳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早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隙

⑤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座

⑤张良出,要项伯邀

5、辨析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含义:

①约为婚姻

古义:古: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今义:山东省。

③将军战河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6、找出文中的成语:

附学生回答: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四、布置作业

1、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成语六个个方面来整理本课重点的字词句。

2、查找相关材料,了解课本剧的写法,将史记中的《鸿门宴》改写成话剧《鸿门宴》。(注:必须是古文版,不允许戏说)

3、通过网络等方式搜集关于刘邦、项羽的诗词名句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评论英雄人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琵琶曲《十面埋伏》的音乐背景下,循环播放关于鸿门宴的故事情节的图片。

二、导入

铿锵有力的琵琶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四面楚歌中,英雄仰天长啸、拔剑自刎的古战场。下面,再让我们跟着由本班同学改编、表演的课本剧《鸿门宴》,走入刀光剑影、险象环生的鸿门筵席,重温楚汉相争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三、学生观看自编自演的课本剧《鸿门宴》;直观感知主要人物的形象。

四、分析讨论主要人物的形象。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于刘邦、项羽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描写,并在旁边做点评。

2、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演员表演是否准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3、学生畅所欲言。

(注:此步骤目标,在于通过对演员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进一步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当然,此题时间可长可短,如果时间允许,可让评价学生把认为演员演的不好的地方用自己认为应该有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从而达到文学作品欣赏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默雷特”的效果。当然,人物形象也越读越鲜明。即本部分要尽量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反复品味。)

4、“演员”与学生一起探讨他所表演的人物性格。(还是要结合课本,具体到每一句话来分析评价)。

附最后基本达成的共识:

刘邦:是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应变;敢于决断;能屈能伸的智慧君王形象。

项羽:是一个年轻气盛;骄傲自满;寡谋轻信;不善用人的勇武英雄形象。

五、学生讨论关于英雄的话题

1、分别调查一下认为刘邦是英雄的人数和认为项羽是英雄的人数。

双方就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辩论。(注:可结合提前发放的史实资料。)

3、给心目中的英雄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投影提示:

可以是对英雄的钦敬之情;

可以是对英雄美中不足的惋惜;

可以是对英雄进行富有创意的个人评价等。

六、结合新时代,老师进一步补充英雄内涵

鲁迅在七十年前就曾说过,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而他们正是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不灭的“脊梁”。

历史上我们有许多“脊梁”;新时代,英雄人物亦是层出不穷、,在抗非典战役中谱写了华美生命乐章众多医护人员;刚刚驾驶神州一号成功返航,创造了国家航天史上新纪元的杨利伟;除恶爱民的任长霞;在雅典屡屡让国旗升起的奥运健儿……哪一个不让我们心生崇敬?哪一个不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又冲来了多少英雄?谁才是彪炳史册的真正英雄?只能留于后人评说。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阶级有每个阶级的英雄,每个人有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就让我们努力做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吧!

【设计说明】

本案设计集中体现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参与的一个个活动中提高语文素”的新教改理念。

首先,我把这篇文章的整体学习,用改编《鸿门宴》,表演《鸿门宴》,观看《鸿门宴》和评论《鸿门宴》的人物的一系列学生活动穿起来。从而实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求发展”的山东版教材教改的理念。

其次,文言文知识点的落实,我也摈弃传统的串讲法,而是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获得认识。老师只是精心设计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独立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在设计中我也有意识摈弃传统的灌输法,而是把更多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评点,去判断,去争论,去思考。在讨论探究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是本案设计的总的指导思想。

【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参与的一个个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的理论指导方针下的课堂教学,最大优势在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演完《鸿门宴》的课本剧后,主动要求再改编《赤壁之战》。由此可见,课本剧这种直观的解读经典的方式学生还是乐于接受。

文言字词句的落实也不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传统的填鸭式灌输。但在一些规律性指导上,老师必须高屋建瓴。从练习的设计,到最后规律的归纳,到作业的布置,老师的指导必须到位,思考必须全面,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此外,本案在实施过程中,有一点处理的不够恰当。就是对英雄的定义讲的不清楚;未能讲出时代英雄的局限性;结合现实进一步谈英雄又结束的太仓促。致使听课者最终也未能明白是么是真正的英雄。

鸿门宴教案【篇8】

 第一课时

关于背景介绍(略)

师:本节课是一堂听读课。请同学们先听录音,注意听清字音和句读,听出语气。(教师放录音,约十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开始读。根据有无声音,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效果要大大优于默读--它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许多字、词甚至句子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朗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比如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破音异读等;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重点朗读前四段,特别是第三、四两段,最好能熟读成诵。(教师巡视几圈后,板书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

师:(询问几位同学读的情况)好。请同学们停一下,我们请两位同学起来朗读一下第三、四两段。注意朗读的时候能体现出作品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也请在座的同学评论一下这两位同学朗读的水平。

生甲:(略)

生乙:(略)

生丙:评论(略)

师:总结(略)

师:本文篇幅较长,但语言用的基本上是古白话,因此较为浅显,课堂上我们就不串讲了。课下请同学们认真梳理字、词、句,找出本文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双音词以及成语,用特殊标志标出来。同时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二、三,下节课检查。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检查同学们的作业情况;第二是分析一下项羽这个形象。好,先找5位同学说说作业。(师生共同解决并落到实处)

生甲:通假字有:距通拒、内通纳、要通邀、倍通背、蚤通早、谷阝通隙、奉通捧。

生乙:异义词有:山东、非常、河北、河南;双音词有婚姻、出入、竖子、吾属。

生丙:活用词有:军、王、善、活、兄、近、籍、从、目、翼、止、邢、道、间。(活用情况解说略)

生丁:成语有: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生戊:“思考和练习”二、三(略)

师:作总结(略)

师: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生:复述(略)

师:评价学生的复述情况(略)

师:这篇文章虽然是史传文,但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够反映项羽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语句,并用准确精练的词语在旁边评点。(教师巡视指导)

师:(视学生完成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项羽这个形象。哪一位同学先说?生甲:项羽是一个年轻气盛、轻敌自大、寡谋轻信的人物。

师:很好,请你具体说一说。

生甲:比如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就勃然大怒,一心想消灭刘邦。等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又洋洋得意(“料你刘邦也不敢”),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

生乙:项羽还有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面。师:请解释一下。

生乙:这集中表现在宴会上,范增多次示“玉块”,他都置之不理,觉得刘邦已谢罪,不必再追究了;还有他听说刘邦逃走,也仍然泰然处之。

生丙:项羽还有妄自尊大的一面。宴会上的座次就表现出了这一点。

生丁:……生戊:……

师:刚才,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从不同角度评论了项羽的思想性格特征,这说明同学们朗读课文起了作用,分析人物动了脑筋。关于另一个人物刘邦,请同学们课下讨论。

第三课时

师:(上课前发下作文纸)上一节课我们集中分析了项羽的性格特征,对这个人物的定位和把握已经有了眉目。这一节课我们就写一篇人物评论,副标题是:浅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刻画(板书)。也就是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要求不少于600字,35~40分钟。最后拿出一点时间,找两位同学起来读一读,再简单讲评。(写作时间略)

师:(学生读作文略)刚才,两位同学的评论都比较准确,思路开阔,并且持之有据,分析能自圆其说,还是很不错的。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评论,我们可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也可以评论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还可以评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等等。角度很多,但都必须做到叙议结合、评析结合(板书这8个字并简单解释)。通过这次作文练习,同学们可以有个大体认识了,今后在写文学评论的时候,就不会再感到陌生了。

师:课后作业是背诵下面三首诗,领会三首诗的作者对项羽的不同态度和感情。也可以跳出课文,站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上,写一篇人物评论,题目是“另眼看项羽”,写在周记本上。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附:生动形象 栩栩如生--浅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刻画

山东师大附中 高一(1)班 许上

项羽,是司马迁成功刻画的一个“失败英雄”的形象。虽然他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英勇让人自叹弗如,垓下之围时自刎乌江的悲壮令人荡气回肠,但是他在鸿门宴上刚愎自用性格的表露无遗,却暗示了他最终的失败。

鸿门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那种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项羽的轻敌自大、优柔寡断,更是被描绘得穷形尽相、入木三分。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首先,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项羽在鸿门宴中的语言动作并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征。项羽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击破沛公军”,充分体现了其纠纠武夫的直率性格。可是当他听到项伯所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时,又立即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并且告诉刘邦“此曹无伤言”,以至后来樊哙闯帐,礼遇有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其沽名钓誉、寡谋轻信,在虚伪的“仁义”幌子下轻易妥协的软弱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视若无睹。到樊哙闯帐,怒目而视,他不但没有暴跳如雷,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生彘肩,赐坐。这又充分展现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

其次,出色的细节描写。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表现了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古人言:骄兵必败。果然,鸿门宴上刘邦的一席谎言,竟使得他洋洋得意,失去了杀刘邦的最好时机。

此外,鲜明的对比描写。一方面表现在项羽在杀不杀刘邦这件事前后不一的态度上,反映了他的有勇无谋和优柔寡断;另一方面是项羽与刘邦的对比,反映了项羽的盲目自尊和夜郎自大的心理;再次是项羽与范增的对比,如结尾对刘邦所送礼物的不同表现:项羽安然收下,范增摔在地上,并用剑剁碎。范增的坚决果断,反衬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自命不凡;范增的老谋深算,更体现出项羽的幼稚轻率、不善权谋。

司马迁用传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波澜起伏的鸿门宴,更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西楚霸王。

鸿门宴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整理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把握特征,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表演、讨论和分析,对文学形象或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积极思考人生,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落实;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和思考。

【授课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落实重点字词句,概括《鸿门宴》一文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谜面是“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大家猜,这是说得谁?对,是司马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选自其“信史”的《鸿门宴》,由此来领略司马迁用生命铸就的《史记》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字和文意

1、听《鸿门宴》一文的朗读,整体把握文意。

2、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进一步疏通文字和文意。

注意解决两个问题:

⑴ 识记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成语。

⑵ 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一百个字以内)。

三、研读课文,解决重点、难点

1、概括《鸿门宴》一文的故事情节。(此题开放性较大,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附本案设计者看法:

宴前:欲杀刘邦断绝后患;鸿门营中战云密布。

宴中;杀刘保刘险象环生;鸿门筵席刀光剑影。宴后:刘邦逃脱后患无穷;鸿门营帐空余怒恨。

2、检查重点字词句的落实。

多媒体展示:

1、下列各句加横线的字读音、意义有错误的是:(CE)

A、如今人为刀俎(wéi,是)

B、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wéi,做)

C、为击破沛公军(wéi,替)

D、大王为人不忍(wéi,做)

E、且为之奈何(wéi,对待)

F、吾属今为之虏矣(wéi,被动)

G、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

2、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A、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道芷阳间行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素善留候张良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属宾语前置句的是:(A)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贪于财货

D、若属皆且为所虏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勿内诸侯纳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

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早

④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隙

⑤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座

⑤张良出,要项伯邀

5、辨析下列加横线词的古今含义:

①约为婚姻

古义:古: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今义:山东省。

③将军战河南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

6、找出文中的成语:

附学生回答: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四、布置作业

1、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成语六个个方面来整理本课重点的字词句。

2、查找相关材料,了解课本剧的写法,将史记中的《鸿门宴》改写成话剧《鸿门宴》。(注:必须是古文版,不允许戏说)

3、通过网络等方式搜集关于刘邦、项羽的诗词名句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评论英雄人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琵琶曲《十面埋伏》的音乐背景下,循环播放关于鸿门宴的故事情节的图片。

二、导入

铿锵有力的琵琶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四面楚歌中,英雄仰天长啸、拔剑自刎的古战场。下面,再让我们跟着由本班同学改编、表演的课本剧《鸿门宴》,走入刀光剑影、险象环生的鸿门筵席,重温楚汉相争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三、学生观看自编自演的课本剧《鸿门宴》;直观感知主要人物的形象。

四、分析讨论主要人物的形象。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关于刘邦、项羽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描写,并在旁边做点评。

2、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演员表演是否准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3、学生畅所欲言。

(注:此步骤目标,在于通过对演员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进一步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当然,此题时间可长可短,如果时间允许,可让评价学生把认为演员演的不好的地方用自己认为应该有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从而达到文学作品欣赏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默雷特”的效果。当然,人物形象也越读越鲜明。即本部分要尽量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反复品味。)

4、“演员”与学生一起探讨他所表演的人物性格。(还是要结合课本,具体到每一句话来分析评价)。

附最后基本达成的共识:

刘邦:是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应变;敢于决断;能屈能伸的智慧君王形象。

项羽:是一个年轻气盛;骄傲自满;寡谋轻信;不善用人的勇武英雄形象。

五、学生讨论关于英雄的话题

1、分别调查一下认为刘邦是英雄的人数和认为项羽是英雄的人数。

双方就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辩论。(注:可结合提前发放的史实资料。)

3、给心目中的英雄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投影提示:

可以是对英雄的钦敬之情;

可以是对英雄美中不足的惋惜;

可以是对英雄进行富有创意的个人评价等。

六、结合新时代,老师进一步补充英雄内涵

鲁迅在七十年前就曾说过,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而他们正是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不灭的“脊梁”。

历史上我们有许多“脊梁”;新时代,英雄人物亦是层出不穷、,在抗非典战役中谱写了华美生命乐章众多医护人员;除恶爱民的任长霞;在雅典屡屡让国旗升起的奥运健儿……哪一个不让我们心生崇敬?哪一个不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又冲来了多少英雄?谁才是彪炳史册的真正英雄?只能留于后人评说。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阶级有每个阶级的英雄,每个人有每个人心中的英雄……就让我们努力做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吧!

【设计说明】

本案设计集中体现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参与的一个个活动中提高语文素”的新教改理念。

首先,我把这篇文章的整体学习,用改编《鸿门宴》,表演《鸿门宴》,观看《鸿门宴》和评论《鸿门宴》的人物的一系列学生活动穿起来。从而实现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求发展”的山东版教材教改的理念。

其次,文言文知识点的落实,我也摈弃传统的串讲法,而是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获得认识。老师只是精心设计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独立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在设计中我也有意识摈弃传统的灌输法,而是把更多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评点,去判断,去争论,去思考。在讨论探究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是本案设计的总的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案《鸿门宴教案》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鸿门宴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