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读后感5篇

11-23

小编为您详细介绍“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的相关内容请看下去,作品一书令无数读者感慨万千。简单的介绍你所看的书或是课文是什么内容,看后写总体感受,你是否在网上搜索过作品的读后感怎么写呢?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让你更加快乐地学习和工作!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1)

1990年4月7日夜晚,有一场十分特殊的婚礼,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在万众瞩目中送入太空。那一刻,全中国沸腾起来了—大国,崛起了!

在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中记录了“长征三号”将“亚洲一号”送入太空的辉煌时刻以及背后的辛酸史。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就开始探索宇宙,而被称为“火箭的故乡”的中国,却要花重金买外国的卫星,高价请外国人发射。西方人也为此嘲笑中国。就在这时,中国也开始了探索太空的路。

而这一切,都是在西昌一个称为“水帘洞”的大山沟里进行的。这里最大的特点便是“原始与现代同构”。航天人们的工作场所会发生泥石流,居住房子也恒简陋,饭有时还吃不上,书中写道:“公路上,‘解放牌’与老水牛互不想让,‘桑塔纳’与毛驴车比肩同行;既有手持钢枪的解放军,又有身披‘查尔瓦’的老彝族。”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依然不放弃。

除此之外,虽然发射场不是战场,没有你死我亡,但依然有牺牲,依然有惊心动魄。发射场的自然环境恶劣,随时都会夺走工作人员的性命;科学家们不分昼夜地研究丶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了生命;外交人员更是紧张,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每一场谈判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每一次发射,都有着英雄的流血和牺牲,都有着航天人才毕生的心血。

航天人们凭借着不屈不饶的精神,使得他们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飞天梦才会实现而现代的我们正是缺乏这种精神。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享受这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应该勇担重任丶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这本书中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的:留着贺龙式小胡子的乌可力,为了美国证实“长征三号”的实力,一次次失败后没放弃,看到辱华漫画也控制了愤怒,可见他的爱国情怀和道德修养;孙家栋。一个谈判专家,工作时一点不懈怠,平易近人。还有春节难得打电话的任新民,亲自上阵驾驶叉车的美国人维科特……

在全体航天人的努力下,才迎来了1990年4月7日那个辉煌的夜晚,这不仅象征着中国也加入了探索太空的队伍,更意味着大国崛起了!

现在的祖国已经强大了,但只有我们学习前辈们那些宝贵的精神,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2)

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飞向太空港》时,并没有对它产生太大的兴趣,我以为它就是一本,科普宇宙的书,但我发现我大错特错,当我恹恹地翻开,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

当长征三号运载着亚星成功发射时,我和书中那些观看的人一起,感受到了血脉偾张。心中早就感动不已。

本书刻画的就是两个字困难。改革困难,谈判困难,拥有发射订单困难,建造发射场困难,送卫星困难,发射卫星困难,而且,当时的中国被许多国家并不看好,再加上还有多年的屈辱没有洗刷,民心低沉。

不过即使是难,华夏子孙却依旧没有放弃。当卫星的发射场地即将完工时,却被一场泥石流给摧毁了,基地建设者们愣是在废墟上,用落后的工具,重新建造出了一个新的基地。当运载亚星的工具遇到了阻碍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希望渺茫时,运输团队却硬生生的用火药炸出一条道来。

书中的专家们,都怀揣着一个中国飞天梦。而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每个人都为此无私地奉献了许多。当他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成功实现了飞天梦后,每个人的情感都是那么真实,这并非只是一个让国家有质的飞跃的存在,而是在那一刻开始,国家就已经洗刷了曾经的耻辱。

遇到困难,不要想着如何躲避,如何退缩,应当直面它,书中的人恰恰很好地表达了出来。正是如此,他们才能创造出一个奇迹。我相信,只要我去传承这种精神,我就能创造出一个奇迹。

几年后的一天早上,我穿着沉重的宇航服,艰难地走向发射台,我边走边看见许多人正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因为我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以前还没有尝试过探索太阳。过了一会儿,我走进了火箭,准备发射。

5,4,3,2,1点火!总指挥大声喊道。

顷刻间,发射平台火光顿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笼罩了大地,大地也微微颤抖,火箭徐徐上升,以一秒十千米的速度直冲云霄。

过了几个小时,飞船降落到了太阳上,我走出飞船,虽然穿着用非常抗热的材质做的宇航服,但身体还是感觉有些热。这时,走来了一个外星人,满脸疑惑,问我:你应该不是星球的人吧。我是地球人。我回答道,这里就是太阳吧?地球人?哦,真是稀客啊。我是太阳上的居民,我叫阿飞。

我们交谈了好久,接着,阿飞对我说:我带你去些地方玩。然后,他拉着我的手向一个地方走去。突然,一道强光闪到了我眼前,我连忙捂住眼睛。阿飞见了,拿出一个眼镜给我带上,说:现在没关系了,睁眼吧!

我睁开眼,眼前一下子暗了许多,我刚想问阿飞,但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花儿五彩缤纷,大树顶天立地。这是我们星球最著名的植物:太阳草、太阳花、太阳树。阿飞介绍道:你们那的向日葵只是我们这里太阳花中的一种。我们不禁赞叹到太空的神奇。阿飞又带我去了动物园,博物馆,科技馆

过了几天,我告别了阿飞,乘着飞船返回了地球。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3)

上世纪,在一片大山环绕的地方,有一群人在做一件事。那个地方叫西昌,那件事叫发射卫星。

西昌,是同步卫星的故乡。当时,中国航天还未被世界所承认。《飞向太空港》就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运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力神—34D”火箭,“德尔塔”火箭,法国“阿丽亚娜”火箭都未发射成功。而世界上又有许多卫星等待发射。这就形成了一个火箭发射的真空期。所以当时有人说,中国火箭走向世界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抓住这个契机又何谈容易呢?为了抓住这个契机,中国外交部艰苦奋斗多年。在许多国家之间来回,参加了一场场谈判。西昌的火箭发射人员日夜不停的工作,为了让卫星发射成功,政府不远万里运来了升降平台。在书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乌可力,任新明,谢光选,吴传竹……他们不眠不休,废寝忘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卫星发射进了太空。

尽管航天工作者废寝忘食的努力,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困难。外国人的猜忌,外国政府的限制,恶劣的环境……其中最让人气愤的,是美国人认为我国的发射架是啤酒瓶,火箭是小孩子玩的鞭炮,不保险。就是顶着这样的困难,我国的火箭将士们以惊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发射的那一天,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中国,随着“点火”的命令响起,“长征三号”火箭腾空而起,标志着中国航天从此走向了世界,中国人民从此挺直了脊梁。

望从前,在群山环绕的西昌,火箭一瞬飞天;看今朝,在山河秀丽的中国,人们展望星辰。为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先烈们,你们是艰苦而伟大的。捍卫领空,发展航空,飞向太空,一起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努力前行!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4)

“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这是《飞向太空港》中关于火箭升空的描写,读到这里我仿佛可以看见每个西昌市民脸上激动的表情,听见指挥大厅中一片片的掌声与欢呼。火箭成功升天预示着发展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的又一次成功,但是你可知所有科技人员,广大家属以及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少的艰辛?无数个日日夜夜坚守岗位,牺牲小我,顾全大局,都是为中国的明天能升起更耀眼的太阳。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语言表达,在那个年代中美合作举步维艰。饮食文化的差异,我们尽量满足他们;文娱活动的枯燥,我们开展多种活动;生活方式的国际化,我们便按要求行动;语言文化的不同我们就尽力弥补……如此,中国科技人员“紧勒裤腰带”,终于渐渐改变美国科技人员对中国人乃至中国的看法。“由争吵变成了欢笑,由‘NO’变成了‘YES’。”

可是,每一次的红日东升前,必然要度过的便是无际的漫漫黑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界航天的咄咄逼人,和国内的重重矛盾,对当时才刚起步的中国航天和中国航天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为了火箭,也为了中国此后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们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打入世界市场,终于让外国接受,理解,信任。终于,要度过了那漫漫长而又要命的“长夜”了。

……

在为第三级火箭加注时,气氛无疑是紧张的。

“这种零下200多摄氏度的低温材料具有危极大的危险性。加注时,受一粒沙子从一米空中掉在地上所产生的能量或头发是摩擦所引起的静电,都有引起爆炸的可能,虽然绝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但是他们为这一刻的到来付出了多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云层聚集着,雨毫不吝啬的下着,阵阵响雷轰炸着,加注继续着……

“雨水、汗水早已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但所有人员只有一个信念,加注!加注!”

“加注,终于顺利结束!”

即将发射,每个工作人员依然在确定着每个细微的地方是否完美,有无错误。一切备好!穆山立即抓起话筒,发出了一个气吞山河般的声音:“点火——起飞——”

火箭腾空而起,向空中飞去,越飞越快,越飞越远。“底部熊熊燃烧的火焰横空蹚出一条血路——那是人类通天的轨迹!”

那也是中国逐渐走向世界前列的轨迹!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对啊,初生的太阳光也是会普照大地的,但午时的太阳一定会更加耀眼,更加明亮!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篇5)

一次中学考试上。试卷问:爱因斯坦是谁?学生答:是美国的当代著名歌星。

读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我为这段话感到纳闷了。这本书讲述的是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时候的故事,在当时,爱因斯坦已经是一个很著名的人物了,中学生怎么可能不知道爱因斯坦?这……这是一种什么奇怪的事情?问爱因斯坦是这样,如果问长征三号是什么,他的设计师又是谁,那知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掩卷深思:一个在上中学的学生,他的学习目标不应该是努力学习新知吗?既然是学习知识,怎么会不知道爱因斯坦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现在的幼儿园学生都知道了。他们只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美国歌星,难道是因为当时科技消息不流通?不会吧。难道是因为接触了过多的“歌星爱因斯坦”而导致了不知道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还是他们太少的了解科学?

我又想到,生活中,也常常有人,知道玩游戏的东西,知道许多的歌曲,追一堆的明星,但却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科学界的新闻,去关注那些科学家的事情。

前几天,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我看到新闻后,非常兴奋。那天,我上补习班回来,遇到了同班同学小刘,跟他聊了几句天,便说起了这件事。

我兴奋地说:“你知道吗,前几天中国发射了天问一号火箭!”

小刘说:“是吗?这有什么稀奇的啊。你知道吗,第五人格又出新的版本了,改了好多东西,越来越好玩了!”他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愉悦的表情,但我的心中,却有一种惊讶:他竟然不关心这事!

我跟他分别,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另一位同学小赵,也跟他聊起了这件事。我说:中国自己发射了天问一号火箭,明年我们就能在火星上有自己的火星探测器了。他脸上充满着激动地说:啊,这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消息?我可能没关注。最近华晨宇又出新歌了,非常好听!我觉得,小赵好像大部分关注都在歌星上,并没有对科学有很多的关注。

我突然觉得,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同学都在关心自己想关注的东西,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啊?回到家,我想了想,作文这一些同学,好像在只关心娱乐、游戏,而不关心科学界的事物。我们不应该更关注科学吗?我突然想到了小成,他虽然在学校里面只是埋头苦学,但在休息的时候,他也经常跟我说一些科学时事。

前几天,我与他在操场上相遇,他跟我说,北斗3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了!我答道:是吗?我竟然没有看到这个事情的新闻!当时小成脸上露出了惊讶,是不是在他的眼里,我也是像小刘小赵一样,不关注科学时事的人啊。

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学识丰富、有卓越成就的的科学家才是真正值得崇拜的人物,我们应该了解科学时事,懂科学的“深奥”原理的。直到那一天,我看到网红李子柒和“水稻之父”袁隆平站在一起,受聘担任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我才注意到,我们生活的需要科学,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娱乐明星,需要各种游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我们埋头读书的时候,应该专注于知识的学习,屏蔽生活中的各种杂音;当我们抬起眼看世界的时候,应该了解是世界的精彩,除了科学,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快乐。

事事关心,爱科学的人关心科学时事,爱艺术的人关心艺术作品,爱娱乐的人关心电影和游戏……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关注的地方,是每个人的不同,才能构成这多彩的社会。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