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范本十篇)

11-30

期望您对我所推荐的“课件”感到满意,同时希望本文能够引发您一些新的想法,促使您深入思考。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工作,可能需要每天进行更新。上课时,老师必须按照教案课件来进行教学实施。

课件(篇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也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她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

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

本课二、三段为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地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读)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画)画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赏)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析)课文如何把这些栩栩如生的彩塑串联成一段的?通过学生自读合作等形式,找到(有-----有-----有-----还有------)排比句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抓住卧佛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抓住“长达”、“侧身”、“眼睛”、“神态”等词语,再来看看相关图片来感受卧佛的惟妙惟肖。③

(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已开始习作了,多数学生对文章结构、写作顺序、如何过度衔接等方法缺少了解,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即日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教师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龙兴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让指导学生课前欣赏龙兴古镇的“华夏宗祠”“龙藏宫”“龙兴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3、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

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模仿写作:

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思考:

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的浪_________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第二,意蕴之美: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第三,表达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媒体展示: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六、布置作业

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点评

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本设计抓住这一特点,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听读感知──品读欣赏──美读体验──模仿创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而教师在其中引导有方,能够激起学生解读文本,参与体验并创造的热望。整堂课的设计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件(篇3)

牐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牐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牐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牐4.学生质疑。

牐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3、小鸟话,进行语言训练。

牐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牐(1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牐牏俟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牐牏诔鍪荆骸芭笥眩别说大话了!”

(2)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牐牏佟澳敲丛丁笔侵付嘣赌?

牐牫鍪荆骸耙话俣嗬铩焙托∧穹晒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牐牏谘≡裾确的意思:

牐牫鍪荆呵嗤苋衔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牐犌嗤苋衔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牐牏壑傅级脸鲇锲。

牐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牐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牐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牐牏傺生使用学具,

1、青蛙 跳出井口,他看见--,心想--,于是他对小鸟说--

2、有一天,这只青蛙碰到了另外一只也坐在井底的青蛙,它们会怎么说呢?

牐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牐(1)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坐井观天 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读课题,质凝: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谁?

二、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全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三、交流

1、请学生指出自学过程中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全班正音。

2、请班上朗读最好的学习分段读课文,老师用“我为你们骄傲”我句话来评价,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为他们骄傲,铺垫“骄傲“在文中的意思。

3、解决课题问题:

根据学生回板书:老奶奶“我”

送报的孩子“你”

四、默读课文,学习词句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自己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

3、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五、指导书写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璃”的右下部分是“撇折”“点”,不是“人”。“碎”的右边要注意“十”字要写在两个人字的下面,竖不能伸到两个“人”的中间。

“继”的笔顺是先写“幺”,再写“米”,最后写“”

3、练习书写四个字、四个词。

4、点评反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新词。

2、用投影出示一些句子,指名朗读。

二、自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思考:

1、是什么事情,使老奶奶写了“我为你骄傲”这句话?(指导学习生有条理地说说事情的经过)

2、老奶奶为“我”的什么品质感到骄傲?(引导学生懂得做了错事,要勇敢地承认并及时弥补)

二、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分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是怎么解决的。

三、练习书写

听写生字词。

四、积累语言

1、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得最好,用横线画出来。

2、读读抄抄课后词语。

3、交流评议,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鉴赏水平。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课文,在教学时着重抵住体会“我”的心里变化,让学生借“我”的角色来抒自己的情感,学生感悟得全面又深刻,最后让学生对老奶奶的话提出质疑来感受“骄傲”一词在这儿的深远意义。

课件(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凡卡的信的内容。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凡卡

2、课文中的凡卡·茹科夫是凡卡的姓名。

二、检查预习

1、《凡卡》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是凡卡写信的内容。

4、把凡卡写的信连起来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

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除了凡卡写的信的内容外还写了一些什么,如果给课文分段,应该怎样分。

2、学生按要求阅读思考,教师辅导答疑。

3、讨论交流:

⑴课文中除了凡卡写的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

⑵这篇课文可以怎样分段?

4、指名按分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学后讨论:

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什么?凡卡是偷偷写信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来的?

2、练习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自学第二段,理清第二段的层次

1、提出自学要求:

第二段比较长,凡卡写写停停,边写边想。大家认真读一读,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

2、学生自学后讨论,将第二段分成三层。

3、请同学们注意,第十、十一两个自然段都没有后半个引号,这是因为第十、十一、十二这三个自然段是第三层。

三、逐层朗读,理解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这一层讲了哪些内容?

3、指名朗读第二层。

4、这一层讲了哪些内容?

5、指名朗读第三层。

6、这一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重点讨论,加深对第二段的理解

1、根据信的内容,说说凡卡受了哪些苦。

2、在写信的过程中,凡卡想起了哪些事?他为什么会想起这些事?

3、把凡卡写的信的内容和他写信时想到的内容对照读一读,你们有什么体会?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1、各人自己练习朗读。

2、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可以自由选择朗读某个部分。

六、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收不到?

3、读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们有什么体会?

4、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二、读句子,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1、出示课后第二题,让学生体会。

2、指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凡卡的内心活动。

三、巩固生字词

1、抄写词语。

2、听写词语,同座互相批改。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和价值观:感悟镰刀头羊自我牺牲、不屈反抗的精神。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来通过复述重点段落。

3、过程与方法:在多媒体课件中感受斑羚光辉形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猜一猜,老师开始上课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之后怎么样呢?

3、动画呈示:老斑羚坠崖,小斑羚获得新生。

4、自由朗读课文9至倒数第三段,要求自己勾画出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如:蹿跳斑斓骚动娴熟悲怆。

5、检查朗读,请一位同学朗读9-10段。

6、问:读了,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一次怎样的飞渡?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次飞渡?

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一谈。如:“成功的飞渡“,是因为小斑羚获得新生,并以“成功的飞渡”作为

两段的小标题。(要求学生自己拟一个小标题)。

7、要求学生复述飞渡过程。示例:

请大家自己选用课文中词语,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斑羚飞渡的过程,并且以自己拟的小标题作为复述的题目

成功的飞渡

示意后退飞奔纵身一跃娴熟略胜一筹

在老斑羚的示意下,一只半大斑羚作好准备,一老一少先后退,然后开始飞奔,到了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小斑羚也蹿跃出去,老斑羚跳跃技巧娴熟,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

8、要求同学自由准备后,请同学起来复述,在复述过程中,注意请同学围绕题目来展开,并且询问如何使用合适的词语来体现题意,如“成功的飞渡”中的“成功”。

9、师提示:故事的结尾怎样呢?多媒体画面呈示;镰刀头羊走向彩虹,走向悬崖。

朗读课文最后两段。

问: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令你感动的语句是什么?

明确: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的身上所体现的可贵

的整体精神。

10、本课小结。

11、作业:

谈一谈你对镰刀头羊的看法。

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揣摩语句,感悟文章主旨。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探究课文内涵,把握作者情怀。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谈谈你对大雁的了解.(交流)如果你想对大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一起来学课文,作者对大雁是作了一番观察和了解的.

二、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三、检查字词

(读一读,写一写)

指名上黑板默写,注音,造句

四、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

1、作者对大雁做了哪些描写?表达他怎样的感情?

2、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研读研究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小组交流,教师学法指导。

六、拓展延伸

本文的作者对大雁是那样的有感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人类应该爱大雁。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物怀有如此的感情?从中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

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七、延伸作业

观察了解你所喜爱的动物,也介绍一下它的习性,表达自己的感情。

课件(篇8)

教材分析

动物与人一样,也是有情有义的。这是沈石溪《斑羚飞渡》给我们的启示。文章成功运用了细节描写、反衬等手法,讴歌了自我牺牲精神之伟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词语的理解、积累(预习完成);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和景物(彩虹)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感悟文章主旨。

2、情感目标:

感受斑羚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求生意志之顽强,从而得到启迪,陶冶情操,磨炼意志。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速读感知能力、比较阅读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情节曲折,情感浓郁,教学时拟以“情”抓住学生,引导学生感受大气磅礴的自我牺牲精神之美,体会文章主旨;同时,结合几何、物理知识画图,多学科渗透;在课文教学基础上比较阅读、说话写作,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设计四步:披情入文、整体感知、分析理解、实际应用。

教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比较阅读材料,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披情入文,故事导入

“有一群大象生活在一片旷野上,它们赖以生存的水源自一个四四方方、深不可测的潭。一年天大旱,潭水急剧下降,最后,连象鼻子也够不到水了,一天、两天……大象们总是满怀希望而来,又失望而去。当它们又一次艰难地来到潭边时,望着深深的潭水,成年大象用长鼻子摩挲着小象,好象在举行庄严的仪式。然后它们排着队向小潭冲去,落水的声音惊天动地。当一切沉寂后,小象们再次来到潭边时,终于吸到了清洌甘甜的生命之水……

大自然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斑羚群,去倾听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同样动人的故事,《斑羚飞渡》的故事。”(点击课件,显示题目、作者)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相关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很重要的影响。精心设计开场白易于打开学生情感之窗、激起学生情感之浪、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在教师的娓娓讲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引导到课文氛围中。

二、带疑阅读,整体感知

感情导入,已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及时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

由于本文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不少学生早已读过,故布置预习时学生群情激越,其实已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思考题可让其纷乱的思维凝注到文章要点上,使阅读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投影显示思考题:

1、斑羚群被逼到悬崖上,已置身必死境地,是什么启示其飞渡求生的?(试画环境示意图)

2、斑羚是怎样飞渡的?画出年轻斑羚飞渡简图。

3、详写“飞渡”之际,为什么要加进“我”的猜测?找出有关句子体会作用。

4、头羊具有怎样的品质?齐读12~14段,谈谈本文的主旨。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触?试谈谈。

三、主动学习,深入理解

速读毕,让学生积极思维,利用课文具体内容解决问题。主动学习,理解内化。教师作适时点拨。

题1抓住了彩虹在文中的特殊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其特点及蕴含的深意。画环境示意图,可加深对“绝境”和彩虹作用的直观感受,有助于理解飞渡壮举。(课件显示)

题2设计体现了多学科渗透教学,融语文、几何、物理知识于作图中,正确理解并再现飞渡情形,体会飞渡之艰险、悲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主旨,完成认知、情感、能力诸目标。一人板演,众人评议。(课件显示飞渡弧线)。

“好花还须绿叶衬”,课文利用“我”的猜测来达到对斑羚崇高飞渡目的和献身精神的有力反衬,从而产生出人意料、惊心动魄的效果。题3设计抓住了课文这一要点。

题5答案不求划一,放开让学生自由谈,以肯定、鼓励为主。

以上各题,由易及难,体现了序进原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机会,因材施教,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教师适时点拨,让“跳起来的都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思维由“愤”“悱”过渡到“启”“发”阶段,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层。

四、精选材料,比较阅读

“面对死亡的威胁。老年斑羚甘愿垫背赴难,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一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多么崇高的精神!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又是何种表现呢?阅读《古老而又永恒的丰碑》(摘自初一自读课本)节选,找出答案。”(出示问题2)学生自行解决。

问题:潘天琪、贺艳文夫妇面临死亡时是怎样做的?文中又列举了几个典型事例?揭示了什么主题?

叶圣陶认为:“教课文本意并非教讲一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自己观其它类似文章。”本题据此而没。同时,让学生体会父爱、母爱之伟大,从而培养热爱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美好品德,充分发挥语文的情感熏陶功能,完成情感目标。

五、实际运用:说、写结合

承接《古老而又永恒的丰碑》显现的父母之爱,请学生回忆最令自己感动、体现父母爱子之情的一件往事,先同桌互述,再指名交流。据此布置课外作业:写成250字的小作文。

这一环节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感知━理解━应用,“感知”为开端,“理解”为核心,“应用”为目的,环环相扣,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提高。

教学后记

由于本设计由易及难,层层推进,学生跟得上节奏,教师借课文之“情”和自己流露的真情紧紧抓住学生之“情”,故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积极、投入,思考题能迎刃而解;板书与问题衔接紧凑、自然、重点突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把握;比较阅读、说写训练扣紧中心,学生有话说,也乐于说,参与度高,教学目标完成较好。

板书

斑羚飞渡

沈石溪

老斑羚:死亡

小斑羚:新生主旨:讴歌自我牺牲精神

头羊从容赴难

彩虹(天桥)生命之桥

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理清情节结构;

2、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感悟斑羚的群体意识、自我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神奇的自然界中,动物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被狩猎队追杀,被逼到了戛洛山的伤心崖上。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它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去感悟那撼人心魄的惨烈与悲壮。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1、检查预习,积累生词:

根据拼音填空,并解释整个成语。

⑴chéng(逞)能:显示自己的能干。

⑵恍hū(惚):本文指神智迷乱不定的样子。

⑶甜nì(腻):甜得发腻,这里指声音过分柔和。

⑷xián(娴)熟:熟练。

⑸苍qióng(穹):天空。

⑹悲chuāng(怆):非常悲伤。

根据下列解释抢答出相应的成语:

⑴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进退维谷)

⑵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略胜一筹)

⑶借指环境非常清洁。(一尘不染)

⑷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迥然不同)

⑸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眼花缭乱)

⑹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儿勉强。(甘心情愿)

2、播放幻灯片,走近斑羚:

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体大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喉部有一块白斑。斑羚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3、听读全文,回答: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此时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4、选点细读第9自然段,复述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

半大斑羚朝前(飞奔),同时,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悬崖边缘,半大斑羚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去,老斑羚(紧跟)在后面,头一(钩),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也再度(升高),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则笔直(坠落)山崖.

5、速读全文,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斑羚身陷绝境。第二部分(5—8)头羊组织飞渡。第三部分(9—15)斑羚飞渡成功。第四部分(16—17)头羊献身。

6、欣赏幻灯,二人组复述故事。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是怎样说清楚的?

作者给群体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群体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

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3、画出文中写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文中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头羊牺牲时,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四、赏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1、品味镰刀头羊三次叫声的含义:

(1)第一次“悲哀地咩了数声”,作为斑羚群体的主心骨,当群体面临陷入绝境时,它深知自己的身上的重任,但无能为力。

(2)当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就要一脚踩进深渊时,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它在提醒那头母斑羚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它在指挥整个斑羚群

迅速分成老幼两拨,决定让老斑羚以自己的身体为跳板协助小斑羚顺利飞渡山涧。

(3)当它看见两拨队伍中,老斑羚的数量比小斑羚少十来只时,“它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在它以身作则的带领下,“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多么可贵的团队精神,多么震憾人心的自我牺牲精神!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镰刀头羊在危急关头,沉着、镇定、果断、临危不乱,迅速组织这场有序的尺渡,它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同时,它以能以身作则,勇于牺牲,由于它的带头作用,才保证了种群的保存。

2、镰刀头羊的形象在文中有什么意味?

(1)作为群居动物的首领,它的出色表现,也代表团了群体的风貌;(2)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什么角色?怎么评价这种角色?

人充当的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人类自诩是高等动物,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则是轻视它们,任意屠杀它们,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

人类应当牢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在灾难降临时,我们会有什么举动呢?学习斑羚那种宁死不屈的意志,那种临危不乱的勇气,那种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那种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课件(篇10)

2014——2015学 第二学期达标课

《20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滕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琳 2015.5.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等,感受泼水节欢乐的气氛。

3、了解泼水节所表示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等,感受泼水节欢乐的气氛。

2、了解泼水节所表示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跟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泼水节。

指生齐读读题:20欢乐的泼水节。

2、师:傣族人民喜欢爱学习的孩子,他们想考一考我们的小朋友上节课学习的情况。你敢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男女生分组读。你们读得真棒!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课件出示图片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西双版纳看一看,这里有美丽的村寨,浓绿的椰树,清清的湖水,悠闲的孔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指名读。

3、理解“一年一度”

师: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生:一年只有一次。

4、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和我们过新年一样热闹,猜猜他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快乐)你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第一小节吗?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高兴之情。还有谁也非常高兴,来读读!师:很有感情,你的朗读感染了我!让我们一起来迎接泼水节吧!齐读第一小节!

生: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 感受泼水节前的快乐。

(课件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1、师:孩子们,傣族人民为了泼水节,作了哪些准备呢?请你先自由快速读一读这一小段。

生:提着桶,端着盆。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师:泼水节用的清水和我们平时用的清水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说 师小结:滴上的是香水,撒上的是花瓣。

2、①师:从哪里能够感觉到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

生:早早地。人们一大早就来到大街上了。内心太高兴了,高兴地都要睡不着了,所以早早地就来了。

②师: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心里想着是么?为什么来这么早?

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要到了,激动地睡不着,一大早就来了,生怕错过这个盛大的节日。③师:你能通过朗读把人们早早的心情读出来吗?

师:心情很急切!我们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呢。还有谁也来试一试?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感觉到了人们的迫不及待!

④师:太好了,我为你的朗读感到骄傲!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3.师: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啦!

课件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指名学生读

①师:开始泼水了,四面八方的人都涌来了,人们是怎么泼水的? ②师:什么叫“互相追赶”?(你追我,我追你。)

生活中,我帮助你,你帮助我,叫——互相帮助。学习上,我向你学习,你向我学习,叫——互相学习。

傣族人民是用什么东西“灌水”的呢?(瓢)你知道瓢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吗?(最先的瓢是用瓜做成的,所以是瓜字旁。)

③什么是“灌”呢?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生动作演示“灌”和“泼”字。师:像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直浇下去,这就是灌!

④师:泼水的动作不只有“灌”和“泼”,你还会想到哪些泼水动作?

你往我头上(),我向你身上()。你往我衣领里(),我向你身上()。你往我头上倒,我向你身子上撒。你往我衣领里倒,我向你身子上浇。师:大家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精彩的动作!

⑥师: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再看看人们个个身上——生:湿淋淋 师:什么样子才叫“湿淋淋”?衣服完全湿透了。衣服全沾在身上了。⑦师:人们都穿着漂亮的服装来参加泼水节,现在衣服都被淋湿了,怎么脸上还笑开了花呀?指名回答

4、课件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评价:真会读书,可以从文中找出答案呢!清水不是一般的水,而是象征着吉祥、如意。泼出去的水越多,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也越多。①“意味”是什么意思?表示、表明 你能不能在这一段里找到“意味”的近义词? 象征。

师:意味和象征都有表示表明的意思。②现在你能用上“因为···所以···”句式来说一说为什么人们脸上笑开了花? ②指名学生回答。③指名学生读。

这是祝福的水,谁来读?

这是象征幸福的水,谁再来读?

师:这清水传递着祝福,表达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祝愿。

④孩子们,如果你也在泼水节的现场,你最想把这代表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在谁的身上?给他送上怎样的祝福?

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老人很乐意接受你的祝福)我想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相信这些孩子会越来越聪明)④师: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的,让我们拿起书通过朗读再来回忆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示第二小节:指名学生读。

师:泼水活动真是高兴又热闹,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他活动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来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①指名学生读。

②师:人们除了泼水以后,还举行什么活动呢?指生回答 ③师:为什么到了深夜,你都不肯离去呢?

生:泼水节一年一度,要等上365天才能再过,我要玩个够。师:是呀!这么多丰富多彩的节目,人们怎么舍得离去了!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齐读第三小节。

三、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1、师:在本学期的《识字1》中介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用三个词语来连接,我们称“词串”!如果请你来当小作家,编写有关傣族泼水节的词串,你打算选用哪些词?为什么? 分组选词串。红黄蓝三组,每组一个自然段,从中选择词串。(讨论)生:我选“泼水”,因为泼水可是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生:我选“凤凰花”,因为凤凰花开,泼水节就到了。傣族人还把凤凰花的花瓣铺在地上呢!

生:我打算写“烟火”。生:我选“幸福”,因为泼水给人们带来幸福!

师:真是一个个出色的小作家!老师从三个自然段中各选了一组词串,我们一起来读读!

2、孩子们,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已经结束了,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出示图片)

四、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中的生字:桶、幸。

2、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

3、师: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4、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

5、反馈、展评。

相信《课件(范本十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动物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