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热门十三篇)

12-02

当我们受到某件事情的启发时,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总结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写下我们的心得和体会是提高自我修养和提升自己境界的有效方式。在写心得体会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通过持续的努力,最终整理出了今天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请注意,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供您作为参考!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1】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

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为了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让他们依靠现有的知识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这样他们在听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有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积极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综观全书,关于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可把作者的建议归纳成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第二,一个学校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

第三,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第四,必须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第五,必须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

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把《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2】

最近,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学》。越读,我越觉得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十分先进,并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越读,越觉得他的教育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读完之后,感觉倍感振奋,一些埋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死结似乎正在逐渐地解开,象一团凌乱的毛线,忽然找到了线头,正在一丝丝地理顺。

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每天几乎都只看到后进生:今天早上迟到了2分钟,昨天晚自习总是要讲话,值日工作做的不到位,作业没完成,忘记订正了……所以,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有气。每天脸都拉的老长,时不时发一顿火,训斥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果学生也产生了逆反心里,做什么都觉的没劲,一副上课死气沉沉,下课生龙活虎的反常现象。

现在,反过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试想;处于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哪个学生没有一点爱玩的心思呢?哪个学生不爱做梦呢?在学生的头脑里,要学的东西那么多,每位老师都说那是重点要牢记,那么他要记的的东西就不是一点点了,还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点懒(人的天性),那么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疲惫也不奇怪了。如果所有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和工厂里的机器还有什么不同呢?那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还谈什么生机和希望呢?

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仅要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的过程。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仍然熠熠生辉,闪耀着教育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实践。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3】

【1】还记得许多年之前,我也在老师的指引下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次重拾这本书,感觉既亲切又陌生。再次品读之后,所思所想已大不同于当时那个懵懂的年纪。

当年我看的那本《爱的教育》一直保留至今,时隔十余年,看着已经泛黄的书,心想:“就算全当回忆儿时,也是相当不错的。”翻开书籍,回忆历历在目,酷暑,蝉鸣,衣着清凉的那个夏天,我用小手翻开了第一页,身旁的妈妈在为我扇扇子来赶走炎热,为了让我静下心来好好看书。

也许我听不懂,也许我看不懂两页,我就跑去玩,也许太多了。谁知道,当年还年幼的我在一个暑假的时间里还是读完了整本书,并把书中的人物当做学***样。时光飞逝,这么多年过去,书里得内容我几乎都已忘记,不怕丑地说,我连主人公的名字都淡忘了。

有善必有恶,所以有纯真善良的安利柯、富有正义感的卡隆、开朗活泼的代洛西就会有欺负弱小的调皮鬼费兰谛,同样会有励志人心的泼莱克西以及可怜的略有残疾的克洛西。但是这本书并不是要诉说邪不胜正的故事,而是围绕一个字:爱。

爱是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却又很难回答。每个人心中都有爱,但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佩莱西,一个铁匠的儿子。他很瘦,脸色苍白,心地善良,但有点悲伤。因为他父亲是个酒鬼,他经常无缘无故地在他喝醉的时候打他、骂他。他总是有伤疤,但他从不在外人面前说他父亲的坏话。多好的孩子啊。俗话说,父亲必有儿子,但普莱西不像他父亲那样堕落。

相反的,他非常懂事,十分刻苦努力地学习。就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候,因为他的努力,学校给了他一枚奖章,他的父亲也被感动,重新开始了铁匠的工作,不再喝酒。正是因为佩莱西的努力,他才改变了父亲的幸福结局,这也是一种爱,一种对父亲不放弃的爱,一种对知识不断追求的爱。

爱情没有定义。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当我们不断地寻找、寻找、给予时,爱才是幸福的根源。我想等洲妍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会给她的孩子看看这本《爱的教育》吧。

【2】儿子班主任王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任务,寒假要完成《爱的教育》亲子阅读心得。虽然有同班同学家长组织网上**《爱的教育》,而我想利用这机会带儿子逛一下新华书店,让他切实感受一下书本海洋的气息和自由阅读的氛围,于是就决定到书店独买一本。

由于缺乏识字能力和有限的阅读能力,我儿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仅限于漫画书。如每次《幼儿画报》刚寄到家时,他就迫不急待地拆开包装,久旱逢甘霖般随地就座,入迷似地看。新书刚到头几天对《幼儿画报》几乎是手不释卷,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我喜欢在每天睡前躺在床上拿本“闲书”看一会儿,儿子也受影响,睡前也会把他的《幼儿画报》(偶尔也有《科学探索》《快乐语文》《科学幻想画刊》《赛车》等带有**漫画部分的书刊)搬来一堆在小床头翻看一番才能入眠。

我屡次想提高他的阅读“档次”,但一想起有人说过“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就不敢拔苗助长。除了对不健康的读物进行控制外,我想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果不然,儿子一到新华书店,就选择在**漫画类书籍前流连忘返,全然不顾而实际早已忘记的《爱的教育》!好在这次他对书店儿童区的玩具和玩具似的教辅工具也只是强调看看,声明决不会要求买,我觉得已经有所进步。

当我选了书店里能找到的两个版本的《爱的教育》,回来在儿童文学区时,见他盘腿坐在书架间的地板上,拿着一本漫画书埋头仔细阅读,专注程度可与自己小时候到小伙伴家看***时有得一拼。为不影响他的阅读积极性,这次我对他选择的书本全部答应买了下来,其中包括《父与子》。

全是文字的《爱的教育》儿子显然看不下去,德国着名漫画家plauen(卜劳恩)的《父与子》却让甩暂时忘了他还有《幼儿画报》,家里不时听到他边看边爆发出的大笑声。有时他还强拉着我同看其中的某则漫画故事,并在边上快速地讲解,没等我听明白他就早已经笑得前仰后翻了。也许《父与子》中那个善良正直、宠溺小孩而又不失童真的父亲为孩子干的“傻事”特别能让儿子“感同身受”.

我先翻看封面上标示着(意大利)亚米契斯着精华版的《爱的教育》,越看越觉得内容矫揉造作,说教直白,味同嚼蜡,实在看不下去。赶紧查看作者情况,原来是国内人改写的山寨本!封面上居然还有“小学生一步读名着”字样。

一步?坑爹一步!

拿起另一本《爱的教育》,已无心情从头看起,便随意翻到中间。这下才觉得找到本尊正版!因为我翻到的正是《佛罗伦萨小抄写匠》,原来孩提时留给自己很深印象的一篇课文《小抄写员》正是改编于《爱的教育》中的一个章节,这下终于感受到了儿子班主任王老师的用意。

“尝一脟而知一镬之味”,《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匠》就是大锅中的那一小块肉。小时候没有多少课外书可以看,常把教材上的没教的课文先睹为快,说实话有时还舍不得看掉全部,以给日后老师的上课留点悬念。《小抄写员》在那时却是被我一次性看到结尾的,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小朱利奥被他父亲一直误会冷漠下去,因为他是怯怯地默默地帮父亲分担家庭负担的那么懂事的小孩。

现在我给儿子读这个故事还没到结尾时,儿子也一个劲地问,朱利奥为什么不早点跟他爸爸说真话呢?急死人了!

最后真相大白的那一晚“几个月来他第一次睡得这样香甜和安稳‘,我和儿子终于如释重负。而”朱利奥早上醒来,忽然发现白发苍苍的父亲把头埋在自己的胸前熟睡着,那种艰辛度日中的人性温情特别动人,译者前言中提到的“洋溢全书的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指的就是类似这些的细小的情节和细腻的感情吧。

【3】假期徜徉书海,我有幸读到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的重点是爱情。它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着我,震撼着我,把我融进爱的海洋。

本书是一部日记体**,记载了意大利小学生恩里克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书中爱仿佛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河,静静地绕过整个村落。作者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是平实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省。

**他用一个小学生最不俗气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丑、善恶。文中有让恩里克深以为傲、侠义之举的卡隆,有品学兼优、助人为乐的班长德罗西,也有虚荣狭隘的沃蒂尼,傲慢无礼的诺贝斯,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莱蒂……他们完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藏卷沉思:书中生动的人物让我觉得爱是教育的源泉,而爱又与教育息息相关。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此诗把父母之爱写的淋漓尽致。父母的深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微妙的部分显露出来的。

朴实、自然、善良、感人,这里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但一份纯真的爱从这平凡的场景中溢出,拨动着心弦。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也许这就是爱与教育的力量。

由此,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联系到自己。自从我出生,爸爸妈妈爱我,爷爷奶奶爱我,我在他们的爱中快乐地成长。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

然而,让我感到最感动的还是老师的爱。我们的语文老师徐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而且关心我们的生活。上学期有一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我灰心丧气的胃又疼了。

徐总轻轻地搓着我的肚子,小心翼翼地跟我说话。我的心被潮水般的感动,感动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我偷偷地哭了。突然想起,徐老师今年教我的,给了我无数的爱和温暖。

我努力学习以报答老师的爱。不知不觉间,“师生之爱”的分量已经直逼“父爱”、“母爱”的分量。这岂不就是“爱的力量”!

爱是滋润心灵的露珠。爱是冬田的一缕阳光。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生活中处处有爱,真爱无声,至爱无痕。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4】

《教人幸福的生活》感悟

根据学校安排新的读书任务,我在学校借阅了《教人幸福地生活》一书,刚题目时我的理解是这本书是写了一些如何让人生活的快乐、幸福的书,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才发现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这本书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写了如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和自己感受到幸福。

本书作者刘畅,美国教育管理硕士。她曾在美国和日本学习。现任北京市海淀校区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断断续续的阅读中,我开始渐渐理解作者的思想。比如:

围绕三个“真正”,书中给出的答案是:

真正的教育:让孩子在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骄傲自满,在遇到挫折时不要气馁,要学会客观、乐观地看待成败,为他们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真正的成功教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自主行为,只有唤起“人”自主成长意识并培养其自主成长的能力,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教育。

真正的素质教育: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平等、尊重、谦逊、礼貌和许多生活规则。

因此,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是做人的教育,“做人”永远是教育的重心。

总结刘校长的三个“真正”,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自主成长。**是成材的前提。

要让学生投票,首先要引导他们健康、文明、美丽。从根本上说,一切成功都是人生的成功,一切失败都是人生的失败。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按照县教体局的相关要求,我最近拜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原来,我很少读书,但我也从头到尾读书,我想多读几遍。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这样说到:

“从教20余年,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李镇西老师无疑也给我指出了一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捷径” 。《做最好的老师》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

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李镇西老师强调自己和自己比。不断超越自我,就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努力达到最好的水平。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得不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的矫治不能立竿见影,那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捧起爱的明灯,用心灵的光芒引领前进。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在书中,李镇西先生还介绍了许多教育实践中的好做法,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吗,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

《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这本书,首先它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读过之后细细品味,感受颇深。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支持人们的生活,促使人们努力奋斗,促进人们的进步。正是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教师,教师的信念是什么?

笔者认为,教师信念是教师所信奉和坚持的理念,是教师自觉行动的指南,是克服职业倦怠和无意识教育行为的动力。其中还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教育本身是一种需要信仰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

其中还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教育本身是一种需要信仰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信念是教育情景中应坚持的基本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

作为有思想的教师,他必须有信念;作为有品位的教师,他必须坚定自己的教育信念。

我们必须要有教育信念。积极向上、正确的教育信念会激励我们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不堕落、不迷茫、不迷失自我。在走上讲台之前,我常问自己:

对自己的职业如何评价?准备对学生持什么态度?我便会想起孔夫子的教学态度。

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念的人。

信念足以保持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教育的热爱。

因为这一个信念,选择了这个职业。我想,为信念去投身辛苦的、繁琐的教育工作,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只有有了自己的信念,才能真正点燃生活的激情,因为生活本来就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努力做一个有信念的老师,在不断充实自己的思考过程中,我想没有人能给别人他们所没有的。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研究探索,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更优秀的教师。

我们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将决定孩子们的明天。观点决定行为,信念决定态度。而我们作为一个教育集体的一员,我们的教育观念和信念不仅决定着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也影响着整个集体的方向,最终影响着孩子们明天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教育观和教育信念,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着清晰智慧、高尚勇敢的心和一双灵巧的手的人,使他们成为明天的人才。

有人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学生永远都说“你能行”!

给与学生的是切心的理解、充分的信任、无间的亲密。学会分享,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蹲下来看着他们。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苦恼。

用真诚的语言赞美,用美丽的心情对待。学会宽容,用开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度对待孩子,敞亮自己的心智,灵活自己的头脑,活泼自己的思想,阔宽自己的眼界,学会合作,对于不同能够理解,对于差异能够尊重,对于另类能够接纳。妥协与坚决并存,隐忍和张扬共处,退让与坚持同行,放弃和追求共振。

学会选择,让教育走向民主化,走向个性化,选择正确的教育内容,选择正确的教育机会,选择最佳的教育方适合方法。学会创新,从新的角度解释司空见惯的事物,以新的视界审读理所当然的的事物,对那些似是而非、一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开放头脑、积极进取、主动探究,将教育的智慧变成信念和教养,落实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中。

读《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有感

《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是《改变教学的36部教育名著》中的一部,由阿莫纳什维利编写。有《孩子们,你好!》《孩子们,你们生活的怎样?

》《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这部书是三部曲的第三部,书中反映了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学习生活。

最近读了《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一书中的第二章,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关爱每位学生,就是幸福每一个家庭,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爱护。作为一名教师,这几年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班级有多少学生,牵扯到多少家庭的幸福。

培养孩子需要很多人多年的努力。有时,老师的言行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切,让无数家庭幸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心关爱每位学生。

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老师眼中最重要的,让学生树立信心。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学生存在着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好、思想品德不健全等诸多缺陷。与好学生相比,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教师不能排斥他们。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做不好任何事。从长远来看,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失去信心。

所以,我们要有意安排他们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在课堂上以简单问题有意多提问他们,有意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觉得这个班集体需要他们,在老师眼里,他们同样很重要,从而对自己有信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点燃学生的火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健康成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每个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当他们听到老师表扬他们做的很好或答对了一个问题时,他们会继续做,以便做的更好。

因此,当一个好老师,要有善于表扬孩子的心态,舍得夸孩子,特别是感觉缺点很多的时候,很多时候,就需要带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加以表扬,加以鼓励,让学生得到一种信心,得到一种被关爱、被肯定的感觉。我相信,真心夸赞能焕发一切生机。

尊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彻底转变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平等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尊重学生不仅仅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当学生怕你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放开手去探索、去创新吗?因此,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做什么、想什么,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教师应该知道。

另外,学生喜欢玩什么活动,喜欢唱谁的歌,喜欢看什么书、什么动画片,老师也得知道一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有共同语言,学生才会觉得你什么都懂一些,你批评、开导他们,他们才能接受,才会上你的课,完成你布置的作业。这种融洽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最终会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关爱每位学生,包括树立其信心,点燃其学习热情,挖掘其聪明才智,并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幸福每一个家庭。

读完这一本教育著作,更加坚定地我当一名好老师的信念,我想,如果当我如愿走上讲台,我一定会把自己也当作与学生们一样大的孩子,想他们所想,做一名称职的“孩子王”。为此,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我一定要努力地做到最好。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今年寒假,我认真阅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深感受益匪浅。在这里我看到了蔡校长经过20多年探索实践、在洋思中学开花结果、又在永威不断丰富创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呈现的“另类”课堂风景,我领悟到蔡校长之所以能创造教育奇迹的真谛所在。

读了这本书我有如下几点体会:首先,教学观念必须革命。蔡校长提出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坚定地树立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观念。

我认为这个理念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只有树立起这样的教育观念,我们的基础教育才会实施大众教育,而不会实施精英教育;才会实施成功教育,而不会实施淘汰教育。周国平先生说:“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

”蔡校长说:“一般传统的课堂,至少有50%的时间是无效的,而80%的学生对教材要求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另外20%的学生对80%的教材内容也可以通过互教互学,或教师点拨学会的。结合本校最近一段“共享课堂”模式的构建,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在教师靠船下篙的自学提示下是可以自学的,学生最终知识习得是靠自己自学,而不是老师告诉的。

以往的课堂上学生大多时候学不动,老师一味叫苦,是因为教师很少站在学生这个主体角度出发工作。

其次,教学方法必须革命。经过多年实践,蔡林森和洋思初中抛弃了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练”压到课外的做法,普遍灵活地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他们把学放在了首位,辩证地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辩证地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要先学后教,辩证地处理了知和行的关系,明确要求当堂训练。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所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但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越俎代庖,这些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我们学习的时候要会合理的扬弃。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5】

二、联系家长

薛老师很注重让家长配合教育。她很坦率,“教师只要说服自己接受差距和层次,说明自己不强求一致就行。对于教师,班级才是一个整体,好中差存在距离是正常的,有一批成绩优异的不ok了,就可以也应当放过自己和吃力的学生了”。

一看,我觉得薛先生有点不负责任。我认为薛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如果家长不配合,老师的效果如何?薛老师展示了她的睿智:

苦口婆心的劝慰——“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煞费苦心的提醒——“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培养孩子的静气,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教师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和问心无愧,希望家长也一样。

”语重心长的告戒——“爱读书的父母,最容易带出爱读书的孩子。”“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

只要他读书,只要他本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欢呼和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不容置疑的要求——“孩子需要你的扶助。”“先做读书人,然后谈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应当追求的幸福。”“做孩子的同窗,跟孩子一起学吧!

不是为了帮助孩子。这是为了保护你作为父母的尊严和威望。”

终于,家长主动来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点滴的成长;在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时,支持、配合甚至赏识起教师的工作来。薛老师非常成功地通过家长的配合,酌定阅读量,进行初步检查,引导孩子学会课外阅读。宋人黄庭坚认为“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阅读,原本就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穿衣吃饭一样属于必然的事情。据说在西方,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的孩子每晚都会在父母读书的声音中入睡。身教大于言传!

我们饶有兴趣地阅读,这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好的示范。是的,如果家长和老师以身作则,是知识渊博、心平气和的人,读书自然会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教育是一件漫长而美好的事情,一份努力就会有收获,冷静的态度对我们很重要。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6】

小故事大启示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的《学生第一》,真是获益匪浅。

读李校长的书,让我惊叹不已。书中除了充满教育智慧的文字外,还以清风明媚、鸟语花香的教育画面温馨和谐,让读者耳目一新。生活在临沂二小这一片沃土上,每一位学生都像路边的野花一样自由地成长,任其发展,教师随时都可以嗅到一种清新的花香,漫步其中,作为教育者肯定感到无比荣幸、无比自豪,也绝对能领悟到每一个生命成长的快乐与艰辛。

在书的第一部分,每个故事都展示了如何搭建一个舞台,为学生提供空间。比如,书中提到的学生出版社,让学生自己收藏、编辑、出版同龄人的优秀作品,甚至把出版物管理的环节也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一件原本局限于语文学科的事情,已经成为一项既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综合性工程。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但他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体现了学校的“学生第一”。注意学生的个性。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展示自己。舞台上的主角永远是学生,这是我的感受。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老师要因人而异,给他们搭建不同的展示舞台,如名师大讲堂、名生讲堂模拟国际新组织、世界文化艺术节、学校奥林匹克运动会等等在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帮助下让学生拓宽领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真真正正成为学生自主成长和发展的沃土,真正的实现“学生第一”。

学校还允许学生参与学校个方面的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英雄意识。比如,让学生设计开学典礼、设立校庆、参与班级命名、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场所和活动等,让普通的学校生活变得光明、有意义,让教育事件值得学生长期记忆。学科博物馆和科学实验室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他们在社会上开设课堂,是为了弥补普通课程无法达到的课程目标。

学生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锻炼也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该学校也注重文化建设,因此他们有月度人物的评选。每当新一期的人物月刊出现时,都是口口相传,所以主流文化受到尊重和弘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将逐渐转变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原则,学校文化的塑造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也可以从书中得到启示: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指向学习,为学生和成长中的学生。总之,学生是第一位的。让我们树立“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塑造自己的高尚品质,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7】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

暑假,陪儿子去图书馆看书,我也顺便看一看,在挑书的时候就被猩红的封皮吸引了,再是对书目《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有所怀疑,一直觉得现在的孩子已经幸福的不得了,一路看下来,却觉得这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这本书是由被称为“上帝给孩子和父母的福音”的李跃儿写的。她用最明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解读孩子的幸福观,通过190多个生活和教学中的故事,演绎了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为父母、老师和孩子快乐交流建立了一个合乎人性和理性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教育者配合。

作者不仅精通教育,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讲故事的人。书中列举的在教育过程及生活当中,不同的实例:生动有趣的解读孩子内心世界的声音和叙述、分析、客观地评价教育者的各种状态,深深地把我吸引进去,因为自己教了十几年书,同时身为孩子的母亲,还真的从来没有想过“孩子在我身边幸福吗?

”这个问题。书中的字句真的触动了我的心弦。

翻阅时,我不禁萌生了丝丝酸楚和歉意,因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观念、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始变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无助、恐惧、孤独、愤怒。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似乎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给予孩子幸福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必须要清楚“幸福的根源”,这绝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引用周弘老师的一句话,我们只有“用心赏识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给予孩子幸福。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启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一开始是没有棱角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这张白纸上按照自己的意愿画上一个方框后,从此它就成了一个永恒的矩形,这时,除了在方框中发挥定格的形态外,再也没有其他发挥的余地了。这是教育的失败!

只有当孩子的情绪不固定时,才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将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拉成平行线,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么、想什么,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能获得有益的发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此外,她还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快乐,我们不仅要对孩子有爱和责任,还要让这份爱充满智慧。所以我们首先要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和行为,学会“等待孩子”。

当这本书的作者李跃儿发现自己错误的教育行为时,她花了几年的时间等待孩子们的自然成长,回报他们的纯真。事实上,这正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所缺乏的。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了孩子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会采取这几种方式:

大声呵斥指责批评、立即上前加以制止、亲身上去帮助完成,我们缺少了耐心和对孩子的信心,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等待”。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在平时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恼之事,难免会有不如意或心情差的时候,当看到孩子**闹情绪时,有时就会发脾气。这是一个缺点。每个老师都必须改变它。

周弘老师有句话讲得好:“当你改变不了社会,你就学会改变自己。”孩子的任性、顽皮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改变自己,自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

我们与孩子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空间,就如盒子里的两个肥皂泡,当一方压力大时,另一方就会不攻而破,只要我们能够细心琢磨孩子的心态,顺着孩子的意愿,善意引导,用心去赏识孩子的对与错,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引导孩子逐步走向成熟,才能使孩子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以不变应万变,茁壮幸福地成长!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时就像在一面光洁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虽然距她的教育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我会向着“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的方向去努力。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8】

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收益匪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笔者可以说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满怀信心地与我们探讨教学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细心地帮助每一位读者从问题的角度分析平时的管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我们似乎也在经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和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事实上,我们在教育课堂管理中更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件。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特色鲜明,描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帮助教师整合各种经验,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更清醒,透彻的认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

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很简单,主张教师大部分时间应关注学生自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教育中寻找教育的出发点。特别是笔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使读者能够潜移默化地理解,只有帮助特殊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一书通读,“用爱团结集体,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中收益非浅。

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师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育者的尊严”。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优秀,就是这样教出来的》一书是专家结合日常家教的具体问题深入细致剖析教育优秀子女的关键,将科学教子的精髓理念,核心重点和有效方法,轻松、活泼、通俗专家结合日常家教的具体问题深入细致剖析教育优秀子女的关键,将科学教子的精髓理念,核心重点和有效方法,轻松、活泼、通俗、实用地示范在父母面前。

优秀,就是这样教出来的

作者: 闻言,李彦芳编著

孩子是否有问题,孩子是否优秀,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做。

目录编辑序:父母教育决定孩子成败

关键一教会孩子做人和处世——把培养孩子优良品德放到第一位

善良——让人性之花在孩子心中绽放

仁爱——仁者爱人,大爱无敌

宽容——让孩子拥有大海一样宽广的心胸

责任感——培养孩子成为社会一员的基本品德

诚信——打造孩子人生的立身之本

孝顺——奠定孩子良好道德修行的基础

文明礼貌——让孩子明白人际交往的起码要求

分享——让孩子体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第二个关键是放手,给孩子一片自由飞翔的蓝天——拒绝依靠,让孩子自力更生

拒绝溺爱,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从小事做起,磨炼孩子的意志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你的孩子从小爱上劳动

帮助孩子,而不要事事代替孩子

给孩子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

关键三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好性格成就孩子的好命运

自信——支撑孩子辉煌人生的“铁脊梁”

坚强——增强孩子的耐挫力

乐观——轻松送给孩子一生笑颜

勤奋——让孩子从小拥有“铁杵磨成针”的信念

谦虚——铺就孩子人格大厦的基石

专注——让孩子专心致志学,认认真真玩

细心——莫让孩子在“细节”上跌倒

机智——让孩子学会相“机”而动

关键四呵护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及时化解孩子的不健康心理

让自卑远离孩子的心灵

帮助孩子驱散焦虑的阴霾

莫让自负捆住孩子的双脚

警惕孩子妒忌的“红眼病”

引导孩子克服暴躁的情绪危机

为孩子驱逐心中的恐惧“怪兽”

孤独的困境这样走出来

莫让虚荣心腐蚀孩子的美好心灵

关键五:让孩子释放智力潜能——重视早期教育为孩子奠定智力资本

把握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期

让孩子释放出他们的大脑潜能-

开发记忆力——让孩子成为记忆超人

开发观察力——打造孩子的“火眼金睛”

开发想象力——拓展孩子的心灵天空

开发创造力——让孩子勇敢开创新天地

开发思维力——培养孩子缜密的思维

关键六告诉孩子钱该怎么花——让孩子当家,从理财抓起

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

帮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

用零花钱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

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

让孩子明白钱是靠劳动“挣”来的

爱惜财物,教孩子学会节俭

这些金融知识,应让孩子“早”知道

关键七让孩子自觉主动学习——把孩子培养成学习高手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这样为孩子“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效学习方法轻松掌握

科学地预习让孩子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父母请走开,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及时复习,让“遗忘”无机可乘

玩转考场,考取高分有技巧

减少功利阅读,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

关键八: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

借“机”告诉孩子“性”知识

不要和青春期逆反的孩子较劲

告诉孩子和异**往的注意事项

和孩子一起直面早恋

告诉你的孩子这样应对性骚扰

孩子网恋了,这样引导他们最有效

在刚刚拿到《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的时候,坦诚地说,我对于“优秀是教出来的”这句话,是持保留意见的,甚至在我的心中有这样的思考:优秀真的是教出来的吗?但在读了克拉克先生的书并思考了其中的一些经典之后,我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

也许卓越不是教出来的,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承担起让学生变得更好的责任。

一、《优秀是教出来的》让新人从教师职业本身进行再思考

对于教师的职责之所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概括起来,教师是“传道”、“授业”以及“解惑”的人。那么怎样的教师才算得上这样的“师者”呢?在我看来,最基本的判断是教师能否使自己所教的学生成熟、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使他们更加优秀。

《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迪就在于,对于学生而言,同时也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所谓的“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分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名学生在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素养和水平,同样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而尤其显得十分重要的是良好的修养,其中包括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等。因此,对于我而言,应该始终牢记这一点于心中,并坚定不移把它贯彻落实在我的日常工作当中。

二、《优秀是教出来的》真正开拓了一名新人的思路

通过学习《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最让我受益的内容就是克拉克先生在学生发生问题时的处理的思路,既有十分常规的思路,当然也有些“不寻常”思路。对于一名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而言,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地学习克拉克先生所提供的一些具体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上,而不是思考为什么他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的做的话,收获远不如通过读书,汲取一名优秀教师在处理问题上的思路,这其实也就是我平时所要求自己的“做事情要有大局观、全局观”。《优秀是教出来的》在工作思路上给我有所开拓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师工作要成功,离不开家长(家庭)的配合教育。当学生在某些方面遇到问题时,有时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显得微不足道(有时即使能招架,也会感到筋疲力尽)。为什么不在这个时候寻求家长的合作呢?当然,我不赞成一有问题就找家长,也不赞成批评家长找学校。

这里,我所认为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告诉家长:

●作为教师,你想要怎么办?

●作为家长,你能否接受老师的做法?

●作为家长,你应该怎么办?

其实我觉得,家长其实十分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只是他们不知道他们应该怎么做罢了。那么,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家长出谋划策,这既是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对家长的帮助,当然更是对自己的帮助。

第二,作为教师,问题应该想得多一些、远一些、细一些。作为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应该多做些准备工作,做到“未雨绸缪”,那么这到了面临问题的时候,也就不显得“手足无措”了。作为教师,应该把自己的要求,十分明确地、在学生有机会犯错误之前,就对全体学生进行说明,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明白,作为教师的我,想要求我的学生怎么样,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告诉他们违背了这些要求可能会受到的惩罚。

当然,在我看来,这些惩罚至少应该有四个特点:

●具有威慑力。

●学生可接受。

●有可操作性。

●具有长期性。

这有四个特点,惩罚性措施能真正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三、《优秀是教出来的》为新人的今后职业发展和探索铺路

这本书为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无论是从班主任的工作还是从学科教学的工作中,更好地发展和探索指明了方向。不可否认,《优秀是教出来的》是一本浅显易懂并能发人深思的好书,对于新人而言,这本书更可以成为指导自己工作的一本圣经,值得我一读再读。从克拉克先生的成功中寻找灵感,找到克拉克先生思想的答案,从克拉克先生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真的可以帮助我避免许多弯路。

《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支塘中心小学徐春花

教师被人们称为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这光辉的职业背后,需要我们教师付出的是无尽的爱和无悔的青春。作为一名教师,为自己培育出的优秀学生而感到自豪,也曾为一些“无方可施”“无药可救”的所谓“差生”而遗憾。正当遗憾徘徊的时候,我阅读了《优秀是教出来的》一书。

全书介绍了罗恩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也教我们如何去教育学生,使我们所教的学生能感受到我们给他们的无限的关爱,同时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惊喜和快乐的55个教育细节,使孩子们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遵守了老师定下的“规矩”,而其实在学生遵守“规矩”的同时,就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读了这本书,不禁一阵惊喜,这本书能够教会我们很多在教育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的解决方法,也为我们做好一名优秀的教师引领方向,全书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罗恩先生在教育中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对这些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与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读了这本书,我对如何教育学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人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不注意、不及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话,那就会贻害学生一辈子。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创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些话似乎是绝对的,但良好的习惯对生活真的很重要。习惯不仅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节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比不养成良好习惯和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能。一个人的一些行为习惯是在一定年龄形成的。如果你错过了这个年龄,然后培养或纠正他们,这将是很难工作。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可塑性阶段,施教学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把握这一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文明礼貌习惯,有利于身心发展,终身受益。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优秀学生”。昨天的习惯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今天的习惯决定了明天的我们。

但开始新的认识,养成好的习惯是永远也不会迟的,对于教师,应该在我们的教育中时刻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培养出更多的“好学生”。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9】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鮮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和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念。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站直的教师的追求所在。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10】

前几天我就把《爱的教育》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我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这本书是作者记的日记,在这很多篇日记里,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尚的行为”这篇文章,它主要讲的是:几位学习很不好的同学在捉弄一个红头发、一条胳膊残疾、妈妈是卖菜的克罗西,其中一位学生侮辱他的母亲,在一起嘲笑他,克罗西用乞求的目光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希望能发他一马,他们越闹越起劲,一脸坏相的弗兰蒂站到一把椅子上,学着克罗西的母亲来学校接儿子时手上拎着菜篮子的样子,惹的许多同学大笑起来。克罗西气极了,抓起一个墨水瓶朝弗兰蒂丢去,他一闪,正好砸在刚进门的老师头上,老师询问着是谁干的,加罗内出于对克罗西的同情,站起来坚定地回答:“是我!”老师在他身上打量一番,说:“不是你。”这时老师又提高嗓门:“是谁干的站起来,老师绝不惩罚!”这时克罗西站起来哭着把事情讲了一番。老师让招惹克罗西的同学站起来,那四个同学站了起来,低着头。老师说:“侮辱一个没招你们没惹你们的同学,捉弄一个残疾人,欺负一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弱者,这是欺软怕硬,是人世间最卑鄙、最可耻的行为!”说完,老师走下讲台,来到低着头的加罗内面前用手托着他的下巴,让他抬起头,注视着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孩子!”

在这篇文章里,能看得出加罗内是多么富有同情心,我从心底里佩服他的正义与勇气。我也要学习他的品质,帮助弱小的同学,关爱残疾人,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呵护!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还有一个想法在我脑中油然而生,这个想法就是:我也要介绍班里的情况,以同学为写作对象,自己编写爱的教育系列文章,我相信,我编写的爱的教育系列文章一定会成为我的美好回忆!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降临这个世界,不,更加确切地说有更多更多的人对于我们的降临充满期待。现在有很多人会说自己没人爱,整天“可怜兮兮”的,其实真的是没有人爱你吗?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是被爱的,只是我们没有像《爱的教育》中安利柯那样善于发现、记录爱罢了。

在《爱的教育》中,安利柯记录的是他在四年级中父母、同学以及其他人对他表现出来的爱。“爱”这个字眼贯穿了整篇小说,成为了文章的主旨。在安利柯的描述中,字里行间都渗透出浓浓的爱意,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同学之爱......

现如今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理解了何为老师的爱,自问:身为一名四年级教师的我能做到书中那样吗?刚刚踏上教育岗位的我对于这份工作还有很多忐忑和不安,不知道怎么和学生相处;不知道怎样对待“气人”的学生。我希望我能在课上成为他们的老师,教授他们知识,而课下成为他们的朋友,无话不说,分享小秘密。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课上成为了他们的教师,但是课下没有成为他们的朋友,有很多时候他们有问题并没有向我求助,这让我很苦恼。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如果想要让学生们信任我,和他们成为朋友,更多的是需要付出耐心和爱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先去思考,然后再与学生交流。正如文中安利柯记录的一件件小事那样,虽然事情很小很小,但是对于安利柯来说带给他的震撼却很大。我希望作为一名老师,通过身边的小事来教育孩子的行为、处事,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如安利柯那样善于发现爱,感受爱,而我能够带给学生爱,教会他们如何去爱。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11】

长江路小学房建兵

案头摆放着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闲暇时,随便翻开几页看看,汲取营养,充电加油;困惑时,按图索骥,查找翻阅,寻求解决问题的妙计良策。打开这本书很有帮助。这些名著引导我们探索教育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教我们寻求科学管理班级的措施和方法。

《教育智慧从**来》中有一个教育案例《秘密约定》,读完这篇短文,我很受感动。多么睿智的老师,因为有了他的秘密约定,有了他的精心呵护,有了他的别出心裁的妙招,学生的缺点摇身一变,成了优点。

细想起来,这真是一件小事。但就是着小小的约定,可能会成为这个学生成长的转折点,分水岭,可能会使这个学生的成长轨迹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这小小的约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这个学生从此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育无小事,事事育人,时时育人。”突然想起校长开会时说过的这几句话,真是至理名言。教师的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应该“细”字当头。

“细心”的观察,才能发现问题,才能防范于未然:“细致”的工作,才能防止疏漏,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简直就是我的班主任工作教科书。看他们的班规班法:一类是以空间为序的,制定的原则是:

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另一类是以时间为序的,制定的原则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岗位责任制,从班干部到科代表到普通同学,从思想到学习到纪律到体育卫生,从一日常规到一周常规到每月常规再到学期常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规定得多么细致,考虑多么周到,分工多么细密!学生的工作非常细致,不仅便于学生开展工作,也便于班级管理。恰如魏老师自己概括的那样:

班级管理靠的就是民主、科学。

读这些名著,其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实行“拿来主义”,直接用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更重要的是:激励我们在工作中更有独创性,引导我们开动脑筋,创造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班级管理的方法。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12】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一个益友。”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教育著作,感受颇多。

在所读的这些教育专著里,专家们都建议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不论什么孩子,他们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继续走上成功之路。曾有一位大学生回忆他的老师时说,他的启蒙老师从来不批评打击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碰到每个同学成绩不好时,总是说自己没有教好,请同学原谅。

看到这些,我感到非常羞愧和不安。我只是粗略地读了几本书。我读得越多,就越感到烦躁不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确实需要彻底改变。

读教育名著,让我感觉收获了很多,他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担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上我们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识。我们应该多读好书,用知识塑造自己,不断进步!

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会读好书。同时,我会倡导和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书、行万里路,做一名称职的教师。“辛勤的园丁,渡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

"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 ?

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也应该像斯大林所说:

"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

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无暇照顾他,他便自我放纵,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做,和同学打架.当了解到这情况后,我立即向他伸出关爱之手,找机会与他谈心,时常抚摸着他的小脑袋问寒问暖,鼓励他学习.慢慢的,他对学习不再马马虎虎了,一天天进步起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

面对着不成熟的少年儿童,面对着正处于动态发展中的他们,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 的为师之责。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篇13】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他提出的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应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我们的课堂令人向往,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和谐积极,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呢?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第三:把学生当成朋友。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功课,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一起活动,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真诚,让学生喜欢我们,进而喜欢我们的课堂。

第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们要从课堂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都要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相信《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热门十三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