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察日记12篇

12-04

周记是我们向外界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形式,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写周记。那么如何在周记中充分展现自己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在大量阅读中挑选出一篇非常有用的科学观察日记。相信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将会对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

科学观察日记 篇1

今天是我们班的一节课外观察活动课,观察地点是校园大门口的李园和桃园。跟随者科学老师来到楼下,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按组观察起来。

忽然,我看到草丛中挂着一张蜘蛛网,便好奇的观察起来。

这张蜘蛛网好像一个小“渔网”,又像一个用无数根“银线”绕城的“八卦图”。你看,那几个交叉的“银线”是这张“渔网”的基本骨架,在交叉点上,由里到外,布满了许多多边形的圈,我想数数这个网有多少圈,数着数着,忽然我发现一个现象,蜘蛛网上怎么没蜘蛛呢?后来,我发现了它,原来,它在同学们手里。

这是个非常大的蜘蛛,伸开腿有一个常见的酒杯杯口那么大。它的脸和人脸一样,有眼,有鼻。它的`腿前半部分为黑色,它那黑黝黝的嘴巴里,有一种黄棕色的液体,这可能是它用来保护自己的液体。

蜘蛛非常聪明。它知道自己被捉拿到大地上,感觉有一些危险,便躺在地上“装死”。让大家放松警惕。正当我们想弄它时,它却如“死里逃生”一般地爬上我们的小卡片,可惜,还是没得逞。

“叮叮叮”下课了,我们也都回到教室。

科学观察日记 篇2

科学小实验:制作弹力鸡蛋

我一直非常喜欢自然科学,也很愿意自己动手做科学实验。最近,我看到科学书上讲了如何做无壳弹力鸡蛋,就想自己动手照着做一个。刚开始,妈妈觉得做这个试验有点浪费鸡蛋,说书上已经有结果了,没必要自己再做一次。不过爸爸就很赞成我自己动手做一做的观点,爸爸和我投票2比1,所以妈妈只有同意我做鸡蛋实验了。

于是,我挑选了家里最大的一个鸡蛋,按照书上说的找了一个玻璃杯和一瓶白醋。具体做法是:把鸡蛋轻轻放进杯里(千万不能把蛋壳弄破,不然会影响实验效果),然后慢慢倒入白醋,这时,鸡蛋表面出现了许多气泡。书上说过一两天把鸡蛋从白醋里拿出来清洗后,弹力鸡蛋就完成了。刚开始,我老忍不住去看泡在醋里的蛋,看蛋壳是不是已经溶解了?弹力蛋是不是已经变成了?每隔几分钟又去看一看,不过蛋还是老样子,表面看也没什么变化。爸爸说做实验要有耐心,到时候自然就会成功的。

科学观察日记 篇3

今天,我放了学就在家里观察可爱的蚕宝宝。

你们不知道吧,我家养了许多蚕宝宝,可能有一千条呢,现在望上去每个大盒子里都是白茫茫的。每天我都在观察它们。比如说怎么吃,怎么爬,怎么脱皮。

今天,我先从一个大集体里抓来了几条蚕宝宝做实验。我把它们单独放到一个盒子里,喂上桑叶。它们软软的身体白白胖胖的,共有十节,前面有三对小脚是用来夹住食物,使自己好吃一些,后面有四对大脚是爬行的。只见它们身体不停的一拱一伸迅速地爬向桑叶。有一只直接在桑叶下面开始吃起来,不一会儿就开了个小天窗,有的沿着桑叶的边吃,一只吃到中心,留下桑叶的茎。有的比较厉害的连茎都吃。

我观察了一会儿正想把它们回归大集体,发现有一只小点的蚕宝宝正在脱皮,只见它先把身体紧缩,接着尾部一挺,嘴巴的壳就脱落了,它就这样不断而缓慢地做着这个奇怪的体操,啊,一对金黄色的小脚首先从肚子下露了出来,慢慢地其余的脚都露了出来,最后它尾巴一缩,终于完成了一次脱变,脱下土黄色的皮,换上嫩黄色的皮,身体也变得柔软而又有光泽了。这次脱皮大约用了4分钟呢。只见它昂头挺胸地一动不动,我想这是它正在炫耀自己吧

现在我家的蚕宝宝大多数都已经又白又胖,白的发亮。吃起桑叶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听起来还以为在下雨呢。妈妈说它们快结茧了,我真想它们快快结茧啊!

科学观察日记 篇4

洋葱是一样很寻常的蔬菜,大家都吃过,有的可能还仔细观察和研究过。现在,我就来给大家先容一下我用不同的仪器观察到的洋葱吧!

首先,我是用眼睛观察的。用肉眼看去,洋葱是个近似球形的物体。切开一半,便可直接观察到它的内部结构。取其中的一片,就可直接看到洋葱那清楚的“纹路”。用手摸,感觉是湿湿的、光滑的。用鼻子嗅,嗅嗅的是一股刺鼻的、难闻的味道。

其次,是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放大镜,可看出在“纹路”间的,那些一点一点的小点儿。小点儿有的是黑的,有的是半透明的,还有的是黄色的。

最后,用的是光学显微镜。但光学显微镜也分两种,一种是普通光学显微镜,一种是高倍光学显微镜。两种差别甚大!

普通显微镜: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在那些长方形的细胞间,都有紫色的经脉相隔。刚才在放大镜下的半透明的小点儿,在显微镜下看得异常清晰,我这才发现它原来是一个小气泡。而那些玄色、黄色的小点儿,则是被虫子“糟践”过后留下的印记。

高倍显微镜:洋葱在高倍显微镜下把缺点、长处完全“暴露”了。在高倍显微镜下,我还发现了,在普通显微镜下的长方形的细胞中,还含有一些或大或小长方形的“小细胞”。

科学观察日记 篇5

今天傍晚,我向王老师要了一瓶培养过的池塘水,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显微镜观察起来。经由好长一段时间的观察,目标总算泛起了。

它在水藻中缓缓地“活动”,一看到这小家伙,我喜出望外,这不就是科学书上先容的变形虫吗?

变形虫跟草履虫一样,都是单细胞生物。变形虫糊口在淡水或泥土中。它可以变形,所以在观察时不能正确无误的找到它,以至于对它不甚了解。

变形虫在显微镜下就似一摊水在缓缓地“活动”。

实在,变形虫也没有“天大”本事,不能挣脱它的基本外形。也就是说,不能从变形虫变化到草履虫。变形虫就似一摊水,往任何地方都可以伸出伪足,而伪足的方向也就是变形虫所要前进的方向。

变形虫和草履虫一样,都对环境很敏感。爱到刺激后,也会形成一个膜壳,和草履虫一样不食不动。

在我猜想,变形虫在碰到“食品”时,可能会举起伪足,向“食品”喷射一种不明液体,从而把“食品”疑惑在原地,而自己则缓缓地前进,直到把“食品”吞进“肚子”里。而那不明液体,可能只有一会儿的时间可以疑惑住“食品”吧!但这些只是我的预测。

科学观察日记 篇6

科学实验作文:摩擦起电-观察日记400字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方圆教育培训中心六年级谭卓颖

你知道吗?碎纸会被塑料笔吸起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天,我们正在上科学课,老师正在讲关于静电的原理,还说静电可以把碎纸给吸起来。大家听到这话,就起哄,都叫老师来示范怎么做这个实验。老师只好答应我们,老师从袋子里拿出一张纸巾,接着将纸巾撕成许多碎片,从讲台上的笔筒里拿出一支塑料笔,并对我们说:拿塑料笔在书上摩擦,或者用塑料笔摩擦头发也行老师说完了实验过程后便自己做了起来。同学们都挠有兴趣地看着老师做实验。老师全神贯注地做着实验,不受外界的影响,同学们则都在目不转睛地看着。

老师的实验很成功。老师看着那支碎纸的笔松了一口气。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都用难以置信的眼神望向老师。可能老师觉得要我们自己体验体验才能更好地向大家解释清楚这个实验原理,所以老师叫我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科学观察日记 篇7

种菠菜的科学观察日记

7月13日晴

今天下午,我突发奇想要种菠菜,于是我把这想法,告诉了爸爸和妈妈,并且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说干就干,爸爸和土,我来撒种,我按照劳动书上的方法,先用手指在上面按些小坑,再把种子放在坑里,每个坑里放23粒,然后盖上一些细土,最后浇上水。(一定要注意不能浇太多,会把种子淹死的)一切OK了,接下来就是耐心的等待它发芽了。

7月16日晴

盼呀!盼呀!经过两天的等待,我的菠菜终于发芽了,一根一根的小嫩芽从泥土里苏醒过来了,它们穿上了大自然给予它的绿衣,戴上了大地给它的出生礼物泥巴帽。

7月17日晴

经过了一个晚上,我发现菠菜苗又长高了许多,它们陆陆续续的脱下了泥巴帽,戴上了绿芽帽,我用尺子量了一下,高的有4cm,矮的有2cm。

7月18日晴

今天我依旧和往常一样,去看我的菠菜,我的.心情真是一半欢喜一半忧。欢喜的是,我发现菠菜已经开始长叶子了,而且最高的也有9cm长了。忧的是,有的菠菜苗长的太高,站不稳都倒下了,怎么办?我赶紧叫来妈妈,妈妈告诉我可能是没晒太阳的缘故,就像人缺钙一样,于是我赶快把菠菜苗挪到太阳地里,希望明天它们能像士兵一样,威武的迎接我。

7月19日晴

今天是个吉利的日子,为什么呢?因为又有许多小生命在盆中诞生了。仔细观察我发现,那些刚发芽的菠菜苗没有取掉泥巴帽,有的被种子壳夹在里面,没有见光的部分开始发黄,我采取的措施是,轻轻的把壳取掉。

7月23日晴

今天是个好天气,可是我的心情却糟透了,因为我的菠菜有许多都夭折了。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找到原因,不过我还是希望夭折的菠菜在天有灵,能够保佑那些幸存的菠菜茁壮成长。

7月25日晴

虽然我的菠菜们,没有如我所愿坚强的活下来,让我能品尝到自己亲手种的,绿色的无公害的有机菠菜,但是我却学到了很多有关菠菜的知识,古代中国人称菠菜为红嘴绿鹦哥,《本草纲目》中认为,食用菠菜可以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古代阿拉伯人也称它为蔬菜之王。菠菜不仅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和铁,也是维生素B6、叶酸、铁和钾的极佳来源。

如果你的脸色不佳就请常吃菠菜吧。

科学观察日记 篇8

我的外公是一位老农民。春天到了,我爱种西瓜,我向外公要了一些西瓜的种子。

我把种一子埋在土里,经常去看望它,还学着外公的种一子浇浇水,施点肥,给西瓜种一子增加营养。每次去看,我都会说:“小西瓜,快快发芽吧。”下了一场小雨,西瓜苗探出了小脑袋,绿油油的,可爱极了,我高兴坏了。

西瓜苗一天比一天高,慢慢地长出了叶子,西瓜藤爬满了地,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夏天快到了,西瓜花开了,花谢了,结了小西瓜。我和爸爸数了数,一共有五十几个。不久,小西瓜变成了大西瓜。

望着我的劳动成果,我真开心。

科学观察日记 篇9

穿着雨鞋,伴着雨滴,踏着水洼,走在奶奶家的田埂上。我希望捉只蚱蜢。走着走着,我们在一片草丛里捉到了一只枯叶色的小东西。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蚱蜢吗?我把它装进一只罐子里,带了回家。

车停了,到家了。我迫不及待地爬上楼梯,打开家门,跑上露台,把蚱蜢放出来。爸爸找来了五个高度不一的罐子,说是要看一看蚱蜢能不能跳出这些罐子。我一听,觉得这个想法很妙,便同意了。

试验开始了,爸爸先将蚱蜢放进了第一只罐子里。这个罐子才5厘米,蚱蜢后腿一蹬,就轻易地跳出了这只罐子。第二只罐子高10厘米,蚱蜢先是在罐子里走来走去,好像在恢复体力。可就趁我不注意时,这只蚱蜢“扑通”一跳,跳出罐子,然后跳到了离起跳点相差60厘米的地方,真实出乎意料!第三只罐子高15厘米,蚱蜢也轻易地跳出了。第四只罐子高20厘米,蚱蜢后腿一蹬,马上就跳出了。第五只罐子是最高的,高30厘米,蚱蜢第一次没跳出,第二次也没跳出,第三次它鼓起勇气,跳出了这只罐子。

一只蚱蜢竟然能跳出比自己的身长高15倍的罐子,真实动物世界里的“弹跳冠军”!

科学观察日记 篇10

你看到这个题目,肯定会在脑海里冒出一个问号:植物怎么会听音乐呢?别急,别急,让我慢慢告诉你这个奥秘吧!

那一天,我正坐在椅子上悠闲地晒太阳,收音机里还放着音乐。忽然,我看见地上的影子动了一下,连忙关了收音机,害怕了起来:不会有什么妖怪吧!过了好一会儿,我见没有什么事,便大着胆子继续晒太阳,过了一会儿,我又把收音机打开,可刚打开,影子又动了起来,这次我被吓得心惊肉跳,不过很快镇定下来,决定看看谁的影子在动。我把收音机开着,奇迹发生了,离收音机最近的一盆吊兰把叶子向它伸过去,我去把收音机关了,叶子又自动恢复原形。我心里很疑惑:为什么叶子会向收音机那里伸过去呢?难道植物也喜欢听音乐?

带着这些问题,我问了妈妈,可是妈妈也说不太清楚。不过,我每天都会给吊兰听一个小时音乐,一个星期后,那盆吊兰长得又高又大,还结了一个花苞,那时可是夏天呀!难道音乐能帮助植物生长吗?我换了一首激烈的歌给吊兰听,可不到三天,它就枯萎了。这奇怪的现象使我更好奇了,决心找出这个秘密。经过我的努力,终天从一本《百科全书》上知道音乐中悠扬的旋律能使植物体内的植物细胞活跃起来,促进它的成长,有时还能使已枯的植物起死回生。我国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苹果树中的养料输送速度是每小时平均几厘米,在和谐的钢琴曲刺激下,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一米以上,科学家还发现,适当的声波刺激会加速细胞的分裂,分裂快了自然就长得快,长得大。但过份激烈的音乐会使植物细胞分裂过快,导致植物疲劳而死。

原来,植物也会“听音乐”,这个发现真让我兴奋不已!

科学观察日记 篇11

鸡蛋小实验

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是关于鸡蛋的实验,但是我只看了后半截,只看到了鸡蛋在水里变白了,而且还很软,很有弹性。我觉得很有趣,也想做一下试试。

我准备了一个鸡蛋和一杯清水,把鸡蛋放在清水里。

一天过去了,鸡蛋没在变化;两天过去了,鸡蛋还没有变化,这是怎么回事?【m.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妈妈说:“是不是用醋啊?”

我说:“是清水啊!”

妈妈说:“你先试试在水里加点醋。”

于是,我在水里加了点醋。两天过去了,鸡蛋还是没有变化,但是水面上有一层像油一样的漂浮物,看起来脏兮兮的,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妈妈说:“是不是用的白醋啊?”

我有点不太肯定了:“我看见用的是清水啊?”

妈妈说:“白醋看起来和清水一样的。我们可以再做一个实验:用清水、加醋水和白醋分别来泡鸡蛋,看看有什么反映。”

于是,晚上7:00整,我把三个鸡蛋放在了不同的液体中,这时,奇特的现象出现了:白醋里的鸡蛋全身密密地沾满了小泡泡,还不停往上冒气(冒了几分钟之后就不再冒气,只有满身泡),并且浮到了水面上。加醋水里的鸡蛋身上也沾有泡泡,但是却比白醋里的鸡蛋少很多,而且不怎么冒泡。清水里的鸡蛋没有任何变化,它和加醋水里的鸡蛋都是沉在水底的。

过了一会儿,(大约有一个小时),我又去看,白醋杯里的水面上浮着一层泡沫,鸡蛋身上的泡泡更大了,颜色好象有点发白。加醋水里的鸡蛋还是和刚才一样。清水里的鸡蛋身上有了一层雾蒙蒙的小泡泡(可能是水里的氯气,我没跟孩子解释)。

晚了,我要去睡了,明天再看它们的变化(我实在是太兴奋了,做了几天的实验终于有了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中午12:00,17个小时之后。

白醋杯里的鸡蛋身上有很多均匀的泡泡;泡在水里的部分颜色发白,并且看起来毛茸茸的像长了毛;水面上还是浮着一层泡沫,拿筷子捣了捣,有点软,拿出来摸了摸,确实能捏动,但是还不够柔软,没有弹性。加醋水里的鸡蛋上半部分有气泡。清水里的鸡蛋没有变化。

晚上7:00,24个小时过去了。

白醋里的鸡蛋沉到了水底。表面变成了白色。加醋水里的鸡蛋上半部变成了白色(原因是我先放水,再放鸡蛋,接着,把两勺醋直接浇着鸡蛋放进去了,没有把醋和水调匀)。清水里的鸡蛋没有变化。

把三个鸡蛋拿出来,白醋里的鸡蛋白白地,柔软有弹性,扔到盘子里还会弹跳,但是鸡蛋的一个头没有完全变过来,原因是它一直露在水面上没有被白醋泡到。加醋水里的鸡蛋依然是硬的,只是因为我的失误,一半变白了。清水里的鸡蛋没有变化。

这是什么原理呢?我请教了爸爸,爸爸说,是白醋里的醋酸和鸡蛋皮里的钙起了化学反应,把钙质融化掉了,只剩下了鸡蛋的内膜,所以,鸡蛋就变得很柔软,富有弹性,和电视里的一样。

科学观察日记 篇12

我先抓来几只蜗牛放在一个盒子里,饿上一天,然后把白菜、馒头、猪肉等食物放在抓来的蜗牛那。它们大概都饿坏了,马上爬向有食物的地方。只见蜗牛都选择了白菜,对其他的食物闻都不闻。一顿饭的时间,那些蜗牛就把白菜吃的精光了。由此,我断定:蜗牛对于农民伯伯来说是害虫!

在实验的时候,我还观察到蜗牛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亮晶晶的线。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去查找了一些资料,资料上说:蜗牛足里面哟个叫“足腺”的小东西,那粘粘的像胶水一样的东西就是足腺分泌出来的。爬行时,这种粘液不断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的爬行。原来是这样啊,以后大家顺着一条亮晶晶的线就可以找到蜗牛啦!

通过这一连串的观察和查阅资料,我真是受益匪浅!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发现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