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心情日记

12-05

大家都有写周记的经历,通过写周记,我们认识到它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您知道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周记吗?这份特别定制的“回家的心情日记”非常适合您,感谢您的光临,希望您能获得丰富的收获!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1)

亲爱的妈妈,我就可以回家了!

好多年在外“求学生活”总是你想念着我,但现在我也会想你了!

小时候,也许你恨不得抛弃我,很多孩子见了爸爸妈妈就害怕,可我知道你见到我就紧张。其实我也只是要得到一些什么才去见你的,可能我实在是太贪心了!繁重的家务不会让你觉得心烦,但我却是你无法摆脱的苦难……往事不堪回首!向您致歉!

初中你明智的决定让你摆脱了苦难,而那时种种迹象意味着我的苦难人生将要降临!说严重点,那时可让我感觉恐怖啊!把我送到学校去我的生活基本和你隔绝了;可以肯定我将失去往日的自由!曾经似雄鹰的我不会随意展翅了,曾经很有脾气的我即将变得沉默!……

我不会怨你的,事实_你的决定有战略目光。我没有陷入苦难,而是重生了,完全改变了,后来认为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新的美好的人生开始了,谢谢您!

高中时,我的生活基本和你隔绝了,学校寄宿制、老师监督制、姐姐照顾制、你的视察制。而你就渐渐的远去了,家庭生活带给了你无比的压力,可以肯定的是从此开始给你带来更多的压力很麻烦;你快速的老去,我加速的成长。家里的负担,我的需要要求.....成年人的事太难解决了!这时你慢慢的想念起了我,盼望着我能多回家,但我真还不够懂事。我知道我需要怎么做,可我却没那么做!请您谅解我的年少!

终于我上大学了,我上大学在你眼里是那么的光耀,那时你无比的高兴是我记忆中你最轻松愉快的日子。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你,再想见见只会是一年一次了。孩儿渐渐的长大,你不要太多的担心,剩下的就是极度的想念了!在大学生活了两年,那潜意识性更强了,知道大学的可贵要好好珍惜,意识到社会人生越发清晰,我才深深的感受到您的思念。三年后我将没有寒暑假了,要为新的生活奔波了。再回首,我却为你而深深的感动,不必述说你的付出,但真的深知你伟大。现在我也会想您了!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2)

常回家看看

10月23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在这一天,我们有着登高、插茱萸、观赏菊花的风俗习惯,也有着关心老人的习惯,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老人节。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将王维的孝顺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他身处异国他乡却仍然不忘自己的父母,仍然思念他那年迈的双亲。

然而到了现在,有些人的孝顺品质也在慢慢地消失,社会上不断出现啃老族、空巢老人等刺眼的字眼,这反映出,现在的人们正在因为种种原因而逐渐疏远着自己的父母。那么,当我们渐渐长大,而父母们渐渐老去后,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YJs21.CoM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孝为先。不管我们长大后的事业有多么繁忙,我们都要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没有父母的关爱呵护,我们就无法成长到现在,而我们长大后却漂泊在外,将父母丢在一边,这样能说得通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长大后好好照顾养育自己的父母,用感恩的心回报自己的双亲。

这些天,新闻联播中有一个栏目我的父亲母亲其中,有一位老奶奶在接受采访时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3)

曾经的岁月,我总是一个人在迷失的路上行走,无人伴行,每天的感觉,身在漂泊,心在流泪,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之时,那莫名的忧伤,那孤独的惆怅,那满腹的心酸,不知向谁倾诉?

今夜,我坐在荧屏前听着肯尼德·G的萨克斯名曲《回家》,那悠扬婉转的音符,那优美安宁的旋律,那声声深情的呼唤,催人泪下。唤起我内心对家的渴望,激起我内心痛苦的挣扎和呐喊。

好想有个家,好想回到家中得到爱人的呵护,享受家的温馨和幸福。

家,在我的心底,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每当黑夜来临,那盏灯火总会引着我走上归家的路。无论我在外面晚间应酬多迟,我都会戴月披星迫不及待的踏上归家之路。回家真好!

在家没有工作中的那种纷繁的忙碌和面对商场残酷竞争的压力,以及许许多多的迷茫和无奈,只是尽情地享受人间最纯真的亲情和关爱,无忧无虑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向亲人诉说,和亲人攀谈,让你感到在家是那样的舒心和放松。

那怕在异国他乡的大漠深处,只要办完事我就会归心似箭踏上了回家之路,万里迢迢地在幸福的挣扎中挤上了飞机、列车,声声响笛载动着我沉重的渴盼与期待。

身在他乡,每当寂寞时、欢乐时、受挫时、成功时都会想起家,想起那一张张亲切的面容。于是,想家的感觉便悄悄从背后升起,直冲头脑,再传遍全身,觉察时已是满面泪痕。流浪后归家的感觉,是那么地亲切,又是那样紧张。

多少个未眠的夜晚,多少次梦萦魂牵,将孤独的我带回温馨的港湾。无论是仰面黎明的晨曦,还是俯首夜晚的露珠,想到家,想到温暖的家,我的心中都是声声急、声声催,回家。夜越黑,灯越明,思念也越浓。

人总是要回家的,过年过节想回家,回不了家就想家。家,对于我来说,它是牵挂,是希望。是落叶的根、归航小船的温馨港湾。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家的路有多远,心中的思念就有多深。回家的感觉真好,每次回家都有无比的喜悦。

家是什么?家就是天伦亲情,回家便是找回亲情。有家会使你感到温馨,有家会使你感到欢快,有家会使你感到无比的幸福!当送走一个个春秋,迎来一次次冬夏,踏平坎坷,走遍了慢慢天涯,望断遥远的云和树,终于等到了心爱的你,是你带我走出了孤独和痛楚的森林。

从此,我那漂泊的心有了停靠,有了归宿,我心中有了美丽的晚霞,有了远方的眺望,有了梦中的牵挂,有了长长的守候。在有朝霞的清晨想你,在有夕阳的黄昏想你,在宁静的夜晚想你,你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你成我永远的等待。那刻骨的相思,把我悠悠思念拉成了长长的情丝,围绕在你那遥远的城市,围绕在你的梦里,也有了我回家路上对你的这般低语。

今夜星光灿烂,今夜月儿圆圆,为了这一天我等的太久太久。天黑了,我想让你一起结伴回家!如今我不孤独,如今我不寂寞,只因有你相伴而行。有你才有家,在我的歌声中,在我的快乐里,我看到了你脸上温柔的笑容。

就让我陪着你,就让我牵着你的手,走过千山万水,踏过岁月春秋。就让你我相伴回家,回到你我共同的家。就让你我一起走在这漫长曲折的人生之路。

看,我们的家,就在前方等着你我。在属于我们的那扇窗户,有着明亮的灯光,透射出爱的光芒,透着家的温情,为你我照亮着回家的路。就让我们心手相牵,一起走向我们心爱的家。当你我打开每一扇门,一束柔情的光照来自心灵。当你我打开每一扇窗,一片纯情的草地馨香四溢……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4)

今天下午,妻又要回池州上班了。对她来说,那座城市里虽然还有她的房子,还有她的工作,但是已经不再是家。她的女儿,她的丈夫,她的牵挂和向往,都在上海。而上海在她的心里,也不再是晨风里高耸的明珠塔和夕阳下蜿蜒的黄浦_,而是林立的高楼深处,一盏属于她的温暖的灯火。

然而,说到去池州,妻还是说回家。女儿在睡梦中呢喃,也将那座生她养她的_南小城,称为她的故乡。毕竟,那里是我和妻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经营起来的一片天地。房子虽小,却很温暖。屋子里残存着我们的粗茶淡饭的香甜,记录着我们的喜悦和悲伤,变了_的实木沙发上,凝固着我们流逝的时间,并且,那段时间还有一个美妙的名字,叫做青春。我们的青春在池州开出了花朵,那就是我们花朵一样娇美的女儿。

像我女儿这么大的时候,我天真地认为,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1996年,我大学毕业,只身来到池州,住在单身宿舍里,我十分渴望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羡慕那些在腰上挂一串钥匙的人,因为每一根钥匙,都能打开一扇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静谧的空间,拥有房子的人就是幸福的。后来,有了爱人,有了房子,我就有了自己的家。

离开池州后,我在异乡漂泊多年。每次回池州,我也是说回家。家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房子,还有房子里的妻子和孩子,以及一家人聚在一起的绵密繁琐的生活。女儿想我的时候,总是在电话里问我,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这个时候,家就在女儿呼唤我的稚嫩的童声里。我一直喜欢德沃夏克那首有名的思乡曲,不过,也只有在女儿催我回家的时候,我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乐曲里那湿漉漉的乡愁。

我在合肥工作的时间不长,当我离开合肥的时候,用几只纸箱就装下了我的所有家什,就像一个戏班子,戏演完了,拆台转场一样。不过这台戏只有我一个演员。我把这几箱道具搬上长途汽车里,几个小时后就回到了池州,回到了家。这个时候,我仍然坚定地认为,我的家,就在这里。

虽然我不再迷信家就是房子,然而,建立一个家,似乎又总是从房子开始的。来上海后,我先是住在10元钱一天的地下旅馆里,后来又住进一间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屋,再后来就住进了月租一千多元的套间,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不过,我每次进门都没有家的感觉,出门也没有家的留恋。女儿和妻子每次过来小住,总是背一个很小的包,带着几件换洗的衣服,跟外出旅游一样简洁。我对她们来说,跟一个地接社的导游差不多。当然,我也总是尽力让她们在驻沪期间,生活得愉快一点,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毋庸置疑,不管家在哪里,房子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在上海买下房子的时候,就开始了一个让我们忧伤的行动:搬家。我们像蚂蚁一样,一点一滴地转移我们觉得必要的东西。开始是搬书,然后再搬小家具,再后来把女儿也接过来了。池州的家,就剩下一所房子和一个女人。很快,妻把房子出租了。她在池州花了十来年经营的家,就只剩下随身携带的那只红_的提包。黄_的灯光,绿_的大门,楼下蓬松的杂草和密匝的冬青树,都将注定在她的梦境里反复出现。

再过几天,女儿将开始她在上海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在这里,她交了很多新朋友,老师们也十分喜爱她。上海的菜,上海的方言曾经让她很不适应,但她还是别无选择地全部接受了,然而,她仍挂念池州,挂念她的实验小学,以及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像她的妈妈一样,她也固执地把去池州叫做回家。睡梦里她时常朗声地笑,醒来时我问她笑什么,她说她梦见跟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一起玩,说着说着,泪水就顺着她的脸庞滑落下来;有时候,她也在睡梦里哭,醒来时我问她哭什么,她说她梦见跟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一起玩,说着说着,泪水又顺着她的脸庞滑落下来。

对女儿来说,在上海,有了宽敞的房子,有疼爱她的爸爸妈妈,而且可以预料还有一个理想的未来,因为她能够像上海本地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享受一样的待遇。然而,上海于她,还不能轻言是自己的家,更不会说她是一个上海人。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下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要未有个死去的亲人埋在地下,那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毕竟,我们的根不在上海。这里的一切,对我们一家来说,还很年轻的,依然有着陌生和隔膜。

今天,妻就要回池州了,她虽然只是提走一只红_的包,然而,她却把我和女儿的家带走了一半。我们的思念,也将躺在她红_的提包里,回到池州,回到德沃夏克的音乐里,回到忧伤的梦里。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5)

自从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离开了老家,去了外面上大学,毕竟还是在本省,放长假,一年回去一两趟。

父母常年在外面做生意,过年才回去。我放暑假也是在父母哪里。

毕业了,在外省工作,回去更少了。6、7年的时间,在外漂流,觉得很累,就想着回去。

工作累了,经常想着回老家工作。买一辆自行车,找一份轻松的工作,每天早上和晚上骑着自行车搭载着清风快乐回家,路上的风景,有着欢乐的鸟虫声,这样的伙伴在身边才惬意。

每当我在动态里看到小时候吃的食物的照片,家乡的味道,似乎能闻到。

上次我刚买的鞋子脱胶了,听说街道就有缝鞋子的。坐在老奶奶傍边看她用钩鞋底那种工具,我又想家乡了,老家有一条老街,已经淘汰了,还是有些老奶奶做这活的。

小时候在老家,每当有个拖拉机来的时候,我们都会跑到村头看看,是不是压空心糖,俗称(majitang)。然后回家从米缸里取米,去压,他们只收取加工费。那时候家里穷,压出来了,都慢慢吃。吃的时候,会一节一节掰开套在手上,每个手指都有,一点一点吃。想想以前的事,就很快乐。

前些时候,我住的小区,来了一对夫妻,爆糯米泡子,黑乎乎的铁工具,下面炭火烧着,需要人不停地转动。砰地一声,一粒粒雪白的米泡子散发出浓烈的米香味。我就在那看着很久,想着家乡很久。

去年的时候,无意中看到网上有卖南德方便面,熟悉的字,熟悉的包装,把我带回了从前。那时候家里不是很宽裕,5毛钱一袋的南德方便面,偶尔才买。买的时候,总是从小店到了家才会打开吃,把作料放在里面,揉碎,慢慢吃,不会狼吞虎咽,要是那样一会就没有了。在网上看到,就买了一箱,家里人都吃了,都很高兴,都抢着吃。熟悉的味道,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你知道吗?我老家的油炸大饺子,狮子头(小麦面做的),豆腐,糍粑等等,很好吃。过年回去,天天早上喝着茶吃着。不过现在做的人少了,买的时候很拥挤,不过很快乐。这几年,家乡变化太大了,以前玩耍的田野变成房子和水泥路。门前的小溪没有了清澈的流水,门前有我亲手种的花,早已草木丛生,门前的毛桃树,长的太茂盛了,没有人为她修剪。还有门前一口井,以前都吃里面的水,很干净的井水,现在枯叶落在井盖上,长满了青苔。还有……,以前已回不去,现在就算过以前生活,也不是小时候的味了。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6)

时间无法倒流,过去了就只能永远过去了。孩子能呆在身边的日子是多么难得与宝贵。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3岁,他去上幼儿园了,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得奔跑过来,扑在你的怀里。跟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了整个世界。

6岁,他上小学了,孩子终于走进校门,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没想到,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了,而且他喜欢每天去学校,这是他更喜欢的生活。甚至,他有时还会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12岁,他上初中了,甚至有的开始上寄宿学校,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回一次家,见上一次面。他们开始不再依赖你,甚至,他们喜欢和你对着干。你想帮他们做点事情,他们说:妈妈,我自己来吧。突然觉得这句话让我们觉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

18岁,他离开你去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回来的好几天前,家里的冰箱就装不下了,为他准备了各种各样他喜欢吃的东西。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从此,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大学毕业后,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的回来一次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几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希望,孩子对你说一声:妈妈,我很好,你保重身体。这样就足够了。

孩子结婚了,回家的时间有一半匀给了你的亲家,孩子回来的更少了。你已经习惯就老两口在家了,但是,你最希望听到孩子对你说:妈妈,今年过年我回家过啊!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7)

回家时天已有些暗了,风贴着地面徐徐掠过,几个被人丢弃的塑料袋随着风做着无力的挣扎,最后消失在莫名的拐角。小巷是那么单薄,只剩下个年久失修的路灯勉强放出一点儿清冷的光,微弱地喘息着,跳跃着,在高墙楼宇间苍白得吓人。看着这条小巷,我有些头疼。但小巷的另一头,是家。

小巷已在多年,见证了一段喧嚣变为沉寂的岁月。不知何时,这条小巷竟成了我心中的'一堵墙,每次见着它,总是梗得慌。就在这时,一声叫卖一下撞开了这寂静的小巷。

“卖豆腐脑儿哎!”这一声叫卖就像铿锵的戏文,兜兜转转,在幢幢楼宇间此起彼伏。一瞬间,我仿佛感觉路灯亮了些。

我不由加快脚步寻声而去,在巷子的拐角处竟有一点儿橘黄的灯光。呵,竟是一个小小的豆腐摊儿!守着它的是一位头发稀疏的老人。他围着白色的围裙罩着藏青色的大棉袄,有些佝偻地站在那个足有他半高的豆腐桶边,手指搭在锅盖上,一上一下轻轻地点着,他的头发也随之在空中摇摆着,嘴中还吆喝着,“卖豆腐脑儿哎!”

一种带着酸涩感的熟悉涌上心间,不由快步上前:“老板,来一碗。”

“好嘞!”老人应得很爽快。

老人麻利地拿起一个白色的碗,套上一个小塑料袋放在一边,然后掀起锅盖伸手拿起那个比手心还大的锅铲,舀起一大块白白嫩嫩的豆腐脑儿,一股热气升起,老人另一手托碗,一伸一滑,行云流水间已是皓月独揽。接着,盐、麻油、小葱,如跳舞一般在老人来回的手中跃进碗里。我不禁有些愣神,仿若当年小小的我坐在摊前,对着这一碗美味垂涎。不一会儿,豆腐脑儿被摆在我面前。

“丫头,回家啦?”老人用抹布擦了擦手,坐到我对面。

“嗯。”当第一口豆腐脑儿滑入口中,瞬时一种久违的温暖一下子袭了上来,在清香盈齿间慢慢暖着这个世界。

“晚上走着巷子怕吗?它以前可不是这样的!”老人的目光似乎又飘回了那个小巷繁荣的年代,他顿了顿,“我在这支了个摊,就想让这巷子多点人气,也就不那么冷清了……”

我不禁抬头看向那些灰白的建筑,一股窒息感涌了上来。这是一座座用钢筋水泥浇筑的囚笼,囚住了人,也囚住了心,让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被阻隔在看不见的牢笼里,却依旧高傲如斯,不肯低下头,看一看身边的脉脉人情。

我静静地吃完了这一碗豆腐脑儿,品尝着这一晚豆腐脑中的人情味,寻找着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悸动。

“爷爷,谢谢。”我放下钱,老人拍拍我的肩,“丫头,当心啊!”这一声叮嘱如雪山清泉,滋润着我的心。我背起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再步履匆匆。我看着那斑驳的墙面和楼上亮起的灯光,背后依旧传来一声:“卖豆腐脑儿哎!”

在这高楼林立间,只求这一份温暖不湮没在这钢筋水泥所浇筑的囚笼里,可以静静闪烁……

路灯似乎又亮了些。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8)

从单位走路回家,整整花了一个钟头。

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节约一块钱,浪费一小时,又苦了自己。其实,对我来说,不是一块钱的问题,而是在乎自己的心情。

刚开始,我想,从人车稀少,景_宜人,空气清新的滨海大道走走,对我这样多坐少动的人来说是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况且还可以减肥。于是,我就满怀兴趣地走路回家。

我是这城市的新居民,感觉这个城市是新兴的滨海城市.路宽道阔,山青水秀,空气好,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还能体会到另一番风味。走到滨海路,还要经过友谊路。在友谊路口,三、四家大排档摊位已陆续摆开了架势,它们是这城市的夜行者,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看满架的青菜,鲜活的鱼虾,新鲜的猪肉、羊肉,不由得让人想到晚上热闹的情景;在一单位的大院里,一群少妇围坐在石桌边聊天,那悠闲的神态与坐在路边等活儿的民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亭边三三两两的人在看书,客人稀少的零食店里麻将“哗哗”作响,而私_摊边却很拥挤;路边的广告也很有特_,一柱子大的瓶子撑在屋檐下,令人“触目惊心”。想想这就是生活吧,既丰富多_又有很多无奈,有苦,也有乐,看你怎么过。

走上滨海路,不由得更加放慢脚步。傍晚,太阳的余晖洒落海面上,渔帆点点,游泳的人在沙滩上做准备活动,松树挡住了斜阳,走在椰树成排的人行道上,我总认为自己是在散步而不是急着赶回家。这时,脑子可以纵横八百里,上下五千年,也可以想想自己的开心事、伤心事,自由自在。走着走着,不由地羡慕起住在这里的人们。看,年轻的妈妈牵着小宝宝在草坪上学步,年老的太太三五成群在放声说话,还有骑赛车的中学生,骑摩托车的情侣,都在草坪上或说或唱,热热闹闹的,这地方真是城市中的一个休闲去处。甚至我还想,我是跟他们一样休闲了,在如今普遍以车代步的年代里,自己走这么长的路是在找一种生活的乐趣呢!有时,走累了,我也会坐在草地上歇一会,听人们说话,感受他们的一份快乐,或者看看海,看看远处的归帆,想着海那边的山上的故事,感受着凉爽的海风吹送来的阵阵惬意,然后再起来继续往回走。

回到家,虽然身体有点累,但心情是很愉悦的。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9)

心情随笔:这一树繁花,是否在催我回家

南国的天空

云淡风轻

曾经的麻木成僵

被这一树繁花唤醒

嫣红的脸庞

迷人的身影

原来麻木

是因为

没有你的踪萍

原来成僵

是因为

缺了你暖和的深情

回家

快回家

你看看

这一树繁花

就是

我让春风

给你的苏醒

这一树繁花

就是我

展现给你

最美丽的风景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10)

回家的路途并不遥远心情日记

“越长大越不想回家,”一次与语文老师的谈话中,她感伤地对我说道,“趁你现在还能回家,多回家看看吧。“

在那个稚气未退的年纪,这样的感叹似乎完全不能引起我的共鸣。直到高三,当自己被困于无尽的题海而无法脱身时,才突然发觉,家的距离已在无形中变得如此遥远。此时,脑海里语文老师的话再次浮现,仍是那句话,只是听的人心境却是完全不同了。

家的距离就像她所说的来自两个方面:客观的——现实决定我还不能回家;主观的——我不想回家。

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我们注定不能百分之百自由,我们的行为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约束。在学业、工作、生计……的压力下回家都成了很大一部分游子的奢侈品。即使内心渴望或是心生不满,最终都将化成无奈而咽进腹中。

可是“回家不是回家的唯一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有了两个伟大的发明:电话和互联网。一通电话能滋润你思乡的干渴,一段视频能温暖你孤寂的内心。即使身处异乡,家也在身边。

许许多多的人流离于尘世的灯红酒绿,斑斓的城市生活霸占了内心,于是家的意识渐渐隐退,于是社会上空巢老人的呼声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一阵阵对游子的谴责。但是,请不要过分指责,他们只是迷失在陌生城市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摸索着回家。

家,这个简单的字却有着许许多多的含义:

在奋斗的时候,家是舒适的栖息地;

在孤寂的时候,家是温暖的壁炉;

在任性的时候,家是那辽阔的草原;

……

家是如此的美好,多回家看看吧!回家的路途并不遥远,你低头便能够看见。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11)

小的时候,妈妈是太阳,是月亮,是我们心目中的神,她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她的爱滋润着着我们。我们总是仰视着看妈妈,我们总是喜欢跟在妈妈的后面,我们总是喜欢听妈妈讲故事。那时的妈妈在我们心目中是高大而又完美。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喜欢有自己的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口里总是呼喊着“自由万岁”!这时的妈妈在我们眼里就像是个老太婆,喜欢在我们面前唠叨,喜欢对我们指手画脚,我们的心生不满,也不再愿意和妈妈分享我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妈妈虽还和我们住在一起,在我们心灵的位置却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

我更是叛逆,年少轻狂的时候就巴不得离开妈妈远远的,这样我就可以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终于我在大学毕业以后,义无反顾留在了异地他乡。妈妈听到后,沉默了很久,这是我的选择,妈妈无权干涉。

后来我有了男友,我们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男友的妈妈问我是什么时辰出生的,她想给我们算算八字。虽说我不迷信,可是还没进门,可不能得罪了未来的婆婆,只能抱歉地说不知道。他妈妈埋怨着说:“你这孩子,从来都没听人说起过你的生辰吗?问你妈妈吧,你妈妈一定不会忘记的。”

我不敢肯定,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经历了那么多的人生变故,何况最近我听弟弟说妈妈总是丢三落四,她还会记得我的生辰吗?

我犹豫了很久,还是打给了妈妈,妈妈听到我问她这个问题,很是诧异,不过很快就给了我清晰的答案,我甚至惊讶妈妈怎么把生我前前后后的事情都记得这么清楚。我挂断电话,兴奋地跑去告诉他妈妈。我对她说出了我的疑惑,二十多年过去了,妈妈怎么还记得我是几点生的呢?他妈妈幽幽一笑,“傻孩子,哪个母亲忘得了刻骨铭心的那一天呢?”我当时一愣,眼泪不争气地留下来。

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真正体会到做母亲的艰辛和不易。妈妈怕给我添麻烦,执意没有来我这里住,我只能每周给妈妈打电话回去,在电话里头我经常问起我小时候的事情,妈妈也就很开心地和我聊起那些尘封的往事。一天在饭桌上,看到自己的孩子吃饭磨磨蹭蹭,我很想教育他一番,就讲起了自己像他这么大时的故事。坐在一旁的老公满脸狐疑,忍不住问我,你那时那么小,这些事都记得吗?

哪里,是妈妈告诉我的。童年我是没有记忆的,可是妈妈记得。在妈妈的记忆里,收集了我童年里的点点滴滴,什么时候我会叫“妈妈”了,什么时候我长第一颗牙了,什么时候我学会了写第一个字,妈妈一辈子都记得。

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长大了渐渐忽略的母亲。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生日,忘记了自己吃过的苦,可是他们不会忘记子女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他们把这些存放在心灵的最深处,洒上“爱”的干燥剂,这记忆就一辈子都不会受潮,一辈子都不会模糊不清。

回家去问妈妈吧!趁妈妈还健在的时候,能和妈妈一起分享,一起聊聊我们小时候那些调皮而让人啼笑皆非的往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回家的心情日记(篇12)

中秋节,我不能回家-心情不好的日记

没想到五十年后的这个中秋节会是我一个人在渭南度过的。八月十三那天,我回家陪母亲度过了很长时间,本想着中秋节这天我一大早回家,和母亲和家人团聚。无想昨天早晨的一场车祸,让我不得不断了这个与亲人团聚的念想。

昨天早晨本想着和朋友办完事早早返回渭南。无想,我们的车行至小什北不远处,一辆从东将要上公路的小车突然而至。朋友一下慌了手脚,来不及刹闸。就在那一刹那,我只好闭上眼睛心里说了声:完了。车子像一头发疯的犍牛一下子撞到了公路左边的大树上。我离开车子后,嘴里顿时鲜血直流,朋友吓得赶忙一边拿出纸巾让我拭擦,一边问我要紧吗。我感觉其他地方没什么大碍,心里就感到踏实了许多。另一位朋友派车把我接到渭南,本想着打瓶点滴,觉得没事就吃了一些药。

但今天早晨,我看到自己的嘴唇肿得很高,我就决意取消回家和亲人的团聚的那份念想。窗外,淅沥沥的秋雨还在使劲地下着。坐在阳台,望着窗外的雨丝,听着雨滴的声响,我不由吟咏道:秋雨秋风秋煞人。联想到昨日惊心动魄的一幕我在想: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假如当时有一辆迎面而来的车子,我和朋友的生命就会在那一瞬间逝去。和四弟一样,他还在出事的先一天用电话向家里报平安,没想到就在第二天的黎明时分,正在睡梦中的他和他的八十一位兄弟就被碎石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一向坚强而又善谈的老母亲那能忍受老年失子的痛楚,整天偷偷地以泪洗面,在人面前变得寡言少语。我了解她的个性,她不会在人面前流泪的,更不愿让人看到她伤痛的一面。

本想着在今年的这个花好月圆特殊中秋陪母亲一起度过。可昨天的那场车祸给我带来的形象,让我无法也不能回到老家面对母亲。即使善意的谎言也无法面对。我不愿意母亲看到我的形象有一丝丝伤痛。我也知道母亲再也无法承受一丁点伤痛了。行文至此,我只能含泪祝福老家的母亲:节日里,别再伤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