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读后感

12-05

精美的读后感应该如何写?这篇作品是作者精心创作的,读后让人深受感动,引起了许多触动和思考。读后感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的体现,栏目小编为您精心挑选和编辑了这篇高质量的“《安妮日记》读后感”资讯。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

《安妮日记》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兰克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为什么呢?那就跟我来吧!

《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实记录。安妮最初住在德国法兰克福。由于外国人的入侵,她的家人来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从这时开始她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个名字——吉蔕。

也从这时开始,她用她的笔以一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了在密室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写下了关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种种问题。

他们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也用日记恢复了原来的镇定。虽然她写的每一本日记都很短,但我们可以看出安妮想要自由。

我想:在密室里那么泛味、苦闷,安妮也面对着种种恐惧、不安,可是她怎样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写日记来消除这些呢?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记》里的日记很简短,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这本书之所以可以选为世界名著,也因为它的真实和朴素,而也是它的真实、朴素,安妮的坚强自信把我给感动了。

你大概也有记日记的习惯,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

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姑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安妮写了一本日记,从13年到15年。安妮父亲经商,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一个大她三岁的姐姐——玛格特。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全面实行共产主义统治,对犹太人的统治十分猖獗。1933年,安妮一家在荷兰避难,但德**队入侵荷兰。希特勒视犹太人为劣等民族,想要将犹太人赶净杀绝。

八个人在密室呆了两年。尽管有朋友的帮助,他们仍然每天生活在恐惧中。秘密后屋里本来善良的人变得自私,外面原本忠厚的人也被逼的去偷去抢。

然而有人告密,八人中除她父亲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玛格特最终被转移到伯根-伯森集中营,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几周前)因伤寒而死。

我同情安妮。她写日记的时候和我一样大。她在秘室里的生活很艰难。我和她比真是天壤之别!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想想现在的生活,回忆安妮的生活,你就知道现在有多幸福,多快乐!安妮在秘密后屋里并没有绝望,她坚持读书,写日记,希望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当一位作家和记者,施展自己的才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安妮在日记中写下了她对友谊、种族、军事等的看法。

在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世界里,我们总是担心被人发现和抓获。他们经常被空袭警报吓坏,并受到飞机轰炸的威胁,安妮在日记中仔细观察,文章写得很流畅,描写得很生动,真是太神奇了!

战争只能说是一场悲剧。它会毁掉我们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安妮漫长而痛苦的等待和平只会带来痛苦和死亡。像安妮一样苦苦等待和平的不止一个,让我们大声说出:“和平万岁!

团结万岁!”

我看了这《安妮日记》后才发现,原来以前的德国党卫军是那么的坏!他们为什么夺走了年仅16岁、善良可爱的安妮的生命呢?读了这本书,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可怕的年代,感受到安妮那颗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纯朴善良的心。

《安妮日记》是从安妮13岁生日那一天开始写到15岁,后来由于被抓到在德**营才停笔的。

主要是关于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母亲伊蒂丝·弗兰克和妹妹马

弗兰克,凡.丹夫妇,彼得,阿.杜瑟尔医生和安妮一起躲进了安妮爸爸公司大楼后面的一些房屋里面,他们叫做“密室”。

他们早上先用木板钉住,然后在用厚窗帘挡光,白天他们不能出一点声音,以免被楼下的德国人发现,因为安妮他们全都是犹太人,德国人抓到犹太人后会把人毒死,闷死,病死和饿死。晚上才是他们的自由时间,不过所有人都要规定时间冲凉和上洗手间。“密室”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没有自由,只有伤心和恐惧。

安妮在“密室”里唯一的朋友就是日记,她向日记说出了心中的苦闷,讲述了身边的故事,记录了成长中的好奇和期待,同时也控诉了法西斯的战争,还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让人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是危险的。让我们的世界充满和平与幸福。别让战争来找我们。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很高兴生活在一个和平、美丽和充满活力的国家。我会珍惜生命和时间,用自己的力量让世界更加美丽。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2】

董颜铭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安妮日记》。读完后,我佩服安妮的乐观精神。

德国法西斯成立33年后,他们开始肆意投票给犹太人。安妮一家只好躲到安妮父亲公司后面的“密室”里去生活。安妮每天在密室里听收音机、看书、写日记。她生活幸福,每天都乐观地思考:

“我比那些已经被送到集中营的犹太人幸福多了”。然而,安妮一家终于在1944年8月4日被抓获并送往集中营。最后,除了安妮的父亲,其他人都死在集中营里了。

安妮很不幸,但她没有屈服于不幸,而是乐观地过着每一天。比起安妮,我们比她幸福多了。当安妮一年四季都住在没有阳光的密室里时,我们可以在操场上玩耍;当安妮每次偷偷摸摸地去买菜时,而我们却能开着车下着饭店吃着美味佳肴;当安妮在一个秘密小房间里读自学习时,我们都在一个干净宽敞的教室里读书,唱歌和画画。

安妮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快乐、开心的活着、学习着,而我们在这么好的条件下,还整天抱怨作业太多,不想上学……。我们比起安妮差的太远了,我们一定要学习安妮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今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积极面对,努力克服,乐观地度过每一天。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3】

这个暑假我读了《安妮日记》后深有感触。这本《安妮日记》是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女孩,她在日记中吐露了自及对性的困惑和好奇,而这正是她与母亲不断冲突的地方。

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篇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后,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实现女儿的梦想,出版她的日记。

读了这本书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当时的社会和生活是多么黑暗!犹太人只生活在无尽的痛苦和苦难中,他们的生命自由受到限制,幸运的人还在逃亡,不幸的人被困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等待死亡的到来。事实上,犹太人很聪明。例如,爱因斯坦是犹太人,为什么他们还喜欢被这样对待?原因是希特勒是一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

他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的来源,就因为这样,这么一个荒唐的原因就要大批厮杀犹太人,这是一个多么无辜的民族啊!

《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

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人能想象。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但事实上,如果真的发生战争,那将是一个更痛苦的深渊。

悲剧就是撕碎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让人们看到。战争是一种悲剧。它将摧毁我们在生活中熟悉和习惯的美好事物。也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是令人兴奋的,但是在激动之后,等待和平将是漫长而痛苦的。有人做过统计,人类社会历史上,绝对和平时期还不到200年。

人类为了征服和反对征服,往往忽视了人类存在的本义。

犹太民族的历史注定是悲剧。2000年的颠沛流离,他们被驱逐、被**、受尽屈辱、历尽磨难。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民族的头上,他们不分男女老少,统统像羔羊一样被塞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看着营中那堆积如山的各色毛发,听着幸存者用颤抖地声音控诉令人发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灵都在震颤。

纳粹,人类本性的赤裸裸的表现,感觉和动无异样。到处充满死亡的气息,到处是惊恐无助的眼神,到处是绝望的哭喊。为什么连生存也不允许呢?

谁规定犹太人是老鼠,纳粹是猫?

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成批的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们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

正如欧思斯特·斯赫纳贝尔所说:“几百万人的声音被压制下去,这个低低的声音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悄悄话……它比杀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时代的一切声音更响亮。”

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孩子像安妮一样,在法西斯疯狂怒吼中,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也许他们所说的善良只能在天堂看到了。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4】

《安妮日记》真实记录着安妮弗兰克作为一个成长少女从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四日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的的情感困惑、与父母的矛盾冲突、思考生活、自我反省、对生活的态度。

阅读与感受:日记是人们语言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安妮的日记记录了安妮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写日记的过程也是安妮的自我理解、自我理解和自我呈现

想想生活的一个过程,当安妮陷入某种情绪时,写日记来发泄她的情绪。我们可以从日记中了解的安妮弗兰克,从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的日记中,我们得知作者的十三岁生日是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那天作者很开心,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五日的日记得知,作者的好朋友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日的日记中得知作者把日记当成朋友,并且给日记取名为基蒂,其写日记的原因是“我没有像日记一样真诚的朋友”,可见作者觉得其内心是非常孤独寂寞的,其写日记是为了倾诉,我们还得知作者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作者与父母和姐姐住在一起,他们是德籍犹太人,由于他们是犹太人的身份,一九三三年移居荷兰,当时希特勒的反犹法使很多犹太人家庭遭了殃,他们的生活充满艰辛,一九三八年的大清洗也使安妮的亲戚被迫背井离乡,真正的是从一九四五年开始,战争不断,德国最后占领荷兰,各种反犹法令在荷兰接二连三,犹太人必须带黄色的大卫星,必须缴上他们的自行车,不可以开车,乘电车,只能在三点到五点到挂有‘‘犹太商店”’招牌的店买东西,犹太人到晚上八点必须进屋,犹太人不许去剧院等娱乐场所,不得参加公开体育活动和运动场地,上学只能去犹太学校等各种反犹规定。1942年7月9日,日记得知安妮和彼得在一起?

凡?达尔恩一家为了躲避法西斯的**来到安妮爸爸公司的大楼密室秘密居住下来,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密室生活。

十三岁女孩本应该自由无虑的玩乐、和闺蜜看电影、逛街、去公园赏花、上学……现在却因为战争甚至是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而失去了这些权利,被迫困在阴暗的密室里生活,她甚至不知自己是否能活着走出密室。在这么压抑是状况下,安妮在日记里这么说道“你一定想听听我对躲起来过日子的想法。这个嘛,我只能说我还不是很清楚。

我觉得在这房子里我永远不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讨厌它。我们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里度假。”“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的确很难:

理想和珍贵的希望也出现在我们的心中,但只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压垮。我没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抛弃,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来那么荒谬,那么不切实际。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

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所以,我非常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用这个天赋来成长和表达我心中的一切。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把我们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次有趣的冒险,充满了危险和浪漫,每一次的艰辛和匮乏都是充使我日记的素材。”安妮的让我感动不已,我希望在面对困境时能像安妮一样乐观的面对,能不忘记自己的最初梦想,仍能生活给予我的一切。

13岁的安妮比同龄的普通女孩想得多、想得多、想得深。她对生活的思考让我印象深刻,令人深思。如安妮对战争的思考“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安妮对幸福的思考“我们全都活着,但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活着,不知道去向何方,我们活着的目的都是享受幸福,我们的多姿多彩,本质上却没有两样,我们三个人都生活在普通的家庭,我们都有机会学习,都有取得成功的可能性,都有最求幸福的理由,可是……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来争取,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想快乐,你必须努力工作,做好事,而不是懒惰和赌博。懒惰看似容易,但工作能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安妮对良知的思考“平静的良知让人坚强”。

日记于1944年8月1日结束。书中没有提到安妮的命运。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得知,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因一份秘密通知被德国**逮捕。数日后所有人被转送到荷兰的威斯第包克集中营,一个月后隐秘之家的八个人被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安妮和她的妹妹被转移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3月,两姐妹在营区内死于伤寒,距离英军解放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不到两个月。

而其他隐密之家的成员除安妮父亲之外,都死于集中营之中。我想《安妮日记》的这本书之所以这么有名,当然这并不仅仅是讲述了一名成长少女的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当时二战法西斯对人民的破害的目击报道。这本书的意义在于让我们铭记历史,铭记战争对人民的危害,避免将来发生这样的悲剧。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5】

《安妮日记》是安妮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录了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以及安妮对这些事的看法。我是经过同学的推荐去选择了这本《安妮日记》的,我只有在读完这本《安妮日记》,才能深切的感受到我们能够生存在这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社会里是多么的幸福了。也许有些人应该停止抱怨上帝对你的不公平。你应该明白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我最喜欢主人公安妮,在她身上实在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安妮的坚强和勇敢让我不得不佩服她。因为安妮身为一名藏匿者处在危险时刻却十分的乐观,继续向自己的梦想前行并希望战争可以早点结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同时,安妮的坚强和勇敢使她在黑暗中不退缩,反而变得更加自信。与安妮相比,我觉得自己弱爆了,不但没有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也不为自己的将来规划蓝图,真像一个无知的小孩子。但我相信通过对安妮的理解,我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会有更好的改变。

除了安妮,那些为藏匿者送东西并提供帮助的人更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是无私的,伟大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这种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精神永远留存。我想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安妮一家两年内就不能住自己的房子了。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有爱心,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出一份力,也是为自己找到更多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快乐。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德国法西斯是残忍的,是**的,他们不近人情的种族歧视,促使他们扼杀一个又一个正直青春的生命。无情的轰炸,残酷的**让无数的家庭无法团聚。这种漠不关心被世人所鄙视。我们应该尊重种族差异,公平对待,和平共处。

只有充满爱的世界才是人们最喜欢的世界。小心不要让冷漠蒙蔽你的双眼,让爱永远活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读完《安妮日记》之后,安妮的坚强勇敢和永不屈服的精神给我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我将以一颗永不灰心、永不放弃的心面对生活中未知的困难和危险。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6】

《安妮日记》是妈妈推荐给我读的一本书,据妈妈说她小时候读完这本书很受震撼。我在寒假也读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很震惊。我还想把这本书介绍给更多的读者。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德国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它记录了周围环境、人和事物的考验、磨练和成长经历。

她期待世界和平,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强烈的幸福感鼓舞身边绝望的成年人,让他们重拾信心和勇气。

也许我们经常因为一些小挫折而放弃,抱怨一些小困难。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灵感和启发。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在困难中前进,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

西工大附小五年级:崔皓为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7】

一本日记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路历程;一本日记目击报道了二战期间在德军占领下,人们的苦难生活。这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弗兰克,犹太女孩,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崛起后,她与家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避难。1942年,13岁的安妮收到一本笔记本作为生日礼物,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犹太人的危机,安妮的家人在朋友的帮助下躲在父亲陪伴的密室里,开始了长达25个月的黑暗生活。1944年8月,8名被举报藏匿的人被关进臭名昭著的集中营。

这个花季少女由于希特勒发动的一场**的战争,死于纳粹集中营。

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感触便是“战争”。安妮笔下的文字,无不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对自由与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

‘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为了什么?

’”由于黑暗**统治,由于种族歧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开始了。这让我想起日本侵华,想起南京大**,30多万同胞遇难。这起**案似乎与纳粹杀害犹太人相似。这些侵略者对这些无辜的人有深仇大恨吗?为何要疯狂地**,这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真是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鄙弃战争,向往和平。“战争”,一个多么可怕而又熟悉的字眼啊。是战争摧毁了人们美好的生活家园;是战争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是战争带来了鲜血,夺走了每一个活着的生命。

而“和平”应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保护和平、维护和平。

还有令我很震动的是安妮的坚强乐观精神。在密室25个月里,他们生活的艰苦常人难以想象。密室与外界是封闭的。

白天,他们拉上窗帘,看不到太阳,晚上也不开灯,每天只能走路和低语。食品和生活用品只能让安妮父亲的同事帮忙供给。密室的生活是无聊的,他们每天的娱乐活动仅仅是听收音机、聊天、阅读。

密室的生活也是恐惧、紧张的,人们整日担惊受怕,上空一架架飞机掠过,炮声不断,人们随时会被德军发现。在这种压迫和严酷的环境中,我想如果是我,我的精神就会崩溃。但是安妮仍然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尽管她有时很沮丧,但她从不绝望。

她在日记中吐露自己的心声:“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掘出来的能力。我年轻强壮,生活在一个大冒险中,所以我不能整天呻吟。

我有许多优点:快乐的性格和坚强的内心。每天我都感觉到自己的心灵在成长,感觉到即将到来的解放,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到身边人的善良。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绝望呢?”是啊,为什么要绝望呢,青春才刚刚开始,美好的未来还在后面。安妮坚定信念、积极学习。

“我必须努力学习,以免变得愚钝,我要坚持上进。”她也有着自己的愿望,希望能成为一名记者或作家,她也在为着自己的愿望努力着,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不断与命运和困境作斗争,真是令人敬佩啊!在密室生活中,安妮也经常和母亲发生冲突,但她也积极调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纠正错误,终于和母亲“和平相处”。

可是真正的“和平”何时才能到来呢?安妮是多么地希望自由,渴望和平啊!可是就是这样一支含苞待放的花朵还没有展现她的美丽与芬芳时便在纳粹集中营默默地凋零了。

比起他们,我们实在是幸运得多,活在一个幸福、和平的年代,不用整日提心吊胆、担惊受怕,我们的生活很快乐。可是一些同学却整日埋怨,认为学习太累,不珍惜时间和机会,浪费了,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然而,在那个时代,虽然人们想上学,对学习充满热情,但没有人给他们机会是不公平的。

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学会努力工作,不要让未来当他们回顾过去时后悔。

最后我还要借用安妮的一句话“我希望死后还能继续活下去。” 是啊,她做到了,她的精神永远地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8】

我是一个即将升入五年级的女孩,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中曾特写过战争,而我暑假读完的第二本书——《安妮日记》也是有关战争的。

它是由一名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写的。这本书记载着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7月21日之间的66件事,从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便收到了盖世太保给玛戈特(安妮姐姐)的传票,这使安妮一家不得不开始密室生活……安妮曾多次在日记中提到她渴望的蓝图:“很久都没看到这么明媚的阳光了,湛蓝色的天空是那么宁静,迎面吹来的微风是多么凉爽宜人,就连窗台前的小树也努力地伸展着枝丫……”和“我渴望放学后迎着风,在草地上飞快地骑车;我渴望舞池里有灵活优雅的舞步,每个人都陶醉的表情;我渴望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安妮一家为了生存在密室里生活,躲避战争。现在地球上许多地方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子弹这个不速之客仍在催促催毁人类家园。我希望世界和平,战争永远不会中演。希望战争中的孩子们能像和谐地区的孩子们一样,自由地享受生活,感受和平与爱。我也希望在这个文明社会中,对某一种族没有具体的限制。

与此同时,我希望无论是山区还是城市的孩子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教育,快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行使祖国的花朵欣然怒放,使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美好、充实的童年!国家应该重视山村教育。比如,让山村的孩子上信息课,让山区的孩子了解电脑、技术和现代社会。让他们通过电脑和网络走出大山,了解壮丽的建筑、豪华的公寓、好玩的游乐设施和梦想中的新世界。

让山村的儿童有一间间雪白的,坚固的教室,给他们一个优良的学***,使他们专心学习。再如要让孩子们上**课,使他们在闷闷不乐时能用**来陶冶情操,让孩子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细细咀嚼**之美,用**去滋润一个个稚嫩的心扉,使他们能像花儿喝露似的吮吸着**甘甜的蜜露。让他们有一个宽敞的操场,这样他们可以像苍蝇一样奔跑,玩快乐的足球,用手挥动球拍,射出第一支飞向太阳的羽毛球,也许它不会飞得很远

这些都是我的梦想,一个中国梦,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中国梦!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9】

有一本书让我感动不已,思绪万千。那一本关于“美好生活”的书,精妙绝伦的书。由一个年轻的、勇于揭露事实的女孩子所写。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战争及其对人类影响的最明智和最感人的书。这本书就叫做《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作者安妮·弗兰克也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主人公吧。弗兰克,名安妮,是德籍犹太人。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十三岁生日,那天她收到了许多的礼物,其中一个就是爸爸妈妈为安妮精心选购的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她非常喜欢这个礼物。从那时起,她把日记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取名为吉蒂。

接下来,让我向你介绍他们隐藏的生活。

安妮·弗兰克刚刚过了13岁生日,为了躲避纳粹的袭击,她和父母、姐姐以及父亲的朋友凡登先生的家人搬进了阁楼。隐匿生活是艰辛甚至残酷的。为了确保安全,他们不能再出去了。他们白天不能走动,不能大声说话,甚至不能上厕所。

在这间拥挤狭小的阁楼里,在头顶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轰炸声的日日夜夜,在缺吃少穿、生命时刻受到威胁的每一天,这一群人安静地读书、日常起居有条不紊、孩子们一丝不苟地继续学业……每天生活在这种坏境中的安妮只有靠写日记来诉说自己的痛苦,每次写完日记像没发生过这事一样,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被德国**逮捕。他们从此辗转于各个集中营之间。1945年3月,安妮和妹妹玛戈在集中营死于伤寒。

可喜的是,安妮的日记被保存了起来。1947年,它作为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消灭犹太人的宝贵第一手资料出版。如果安妮看到自己的日记被保存下来,甚至出版,成为世界名著,受到世界的赞誉,她会很高兴看到这样的一幕。

假如她还在世的话,她看到世界和平一定会很高兴的。

《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一个花季少女,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却因为一场战争,于妙龄之际惨死于纳粹集中营。安妮日记坦率、透明,没有一点儿装腔作势,没有无病呻吟。

在这个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这个女孩的内心成长起来了,并在日记里将自己的成长丰富地展现了出来。安妮这名在15岁花季就不幸去世的少女因日记中表现出的惊人的勇敢、毅力一直让人们深深感动。我认为我们都应该以安妮·弗兰克为榜样。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10】

二战时期,一位叫安妮的犹太少女和父母,朋友们在一座房子的隐藏房间里生活了两年多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二战时犹太人的生活吧。

安妮。弗兰克这个德籍犹太小姑娘,家境富裕,有素养还如花似玉的她,本因像任何一户犹太家庭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生不逢时,恰恰遇上了希特勒执政,过上了苦不堪言,危机重重的生活。我不禁反思,相比之下,我们过着多养尊

处优的生活啊!而却有多少人不知足啊!而又是什么让做她挺过这种乏味无聊的生活呢?

是耐力和信心。

耐力在任何时候都很有用,操场上,考场上,家里,一切地方都用得上。让敢说毫无用武之处呢。耐力让她懂得忍耐,让她在这种痛苦的生活中熬过来,让他愿于面对名叫“死亡”的魔鬼。她们一家能活那么久,耐力功不可没。

信心,让安妮鼓起勇气,愿意接受一切困难,让她对她以后从来没有的光明生活有期待,也就是有活下来的希望。曾经有人说,对自己没有信心,又怎么成功。我想,正是如此。

《安妮日记》这本书,无论何时都能让我得到深思和启发,而且日新月异。这真是本好书。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