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9篇

12-05

创作文章是一项深入了解和发掘更多思想的探索过程。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思考能力。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生动和内容具体的表达。那么,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被称为优秀作文呢?我推荐您阅读一篇名为“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的作文,相信它会给您带来很多启发。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不要忘记收藏它!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篇1)

记忆中对故乡的眷恋永远不变。

兴化戴窑是我的老家,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河道多,成了那里的第一大特点,而且那里的水绿,绿得深沉。打渔人在早晨晨雾未散尽的时候便撑着一叶小巧的、两头上扬的小舟出没在水面上。我喜欢看他们在雾中那若隐若现的身姿,打渔人的双手灵巧地用一根细而长的竹竿驱着小舟在水面上自在地移动。他们一挥臂,那渔网便像烟花绽放的样子落入水中。兴许是那时的鱼儿刚刚睡醒,昏昏沉沉地就被捞上来。他们将装满鱼的网放在小舟上,再一条一条的装进箩筐里。这时,打渔人那黝黑、沧桑、皮肤簸皱的脸上不禁溢出一种满足的笑,我想,这便是打渔人的幸福吧。他们撑着舟离去,在水面上泛起两道波纹。

船走了,可打渔人的幸福久久地在我脑中寄宿下。

贯穿小镇的一条步行街,是这水乡最热闹的地方。这儿人多,店也多。往里走,那中段必会有个小摊,是卖糖画的。卖糖画的人是个和善的老头子,你给他一元钱硬币,他用那青筋裸露的手接过,丢进脚旁的泡沫盒子里,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然后,他用同一只手,握起一把勺,往糖浆锅里一送,盛出一勺金黄色的糖浆,将它们均匀地倾泻在铁板上,用它作画一个漂亮的图案:或是鸟兽鱼虫,或是神话中的人物便呈现出来,在我记忆里那人手下的糖画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可让人羡慕了。再往上放一根竹签,等上一小会,那老头就会递给你一幅糖画儿。小心舔,慢慢慢舔,那味道便成了童年的回忆,淡淡的甜永远留在我的舌尖上。

兴化的大闸蟹也是鼎鼎有名。

在婆婆家能尝到最美味的蟹。当凉爽的秋风吹过这里,便正是螃蟹肥嫩时,从菜市场采购最新鲜的蟹回来清蒸后,用筷子的一头插进蟹身与蟹壳之间,翘开,那里面的蟹黄与蟹膏定让你赞不绝口,浓浓的香弥散到屋里的每个角落,蟹身里的肉嫩、白、鲜、滑,配上醋和生姜粒,分分钟抓住了我的味蕾。

故乡的一切是那么诱人,让人眷恋,它承载着我儿时看打渔人捕鱼、尝香甜的糖画、品肥美大闸蟹无忧无虑的记忆,寄托着我对它无比爱恋、怀念的情思。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篇2)

代代人的坚守,代代人的传承,代代人的喜爱,皆是不变的情思。

题记

我第一次看戏,是一个傍晚,在那个蝉鸣儿消退的季节。

放学回来,就看见村口的小广场上,搭起了戏台子。台上三两个人,台下三两个人,急急忙忙地来来去去。一旁角落里,站着唱戏的人。尽管穿上了戏服,可还是他们自己的样子。还没到家门口,就见奶奶挎着两个板凳,提着一个小水壶,出了胡同口。奶奶看见我,招了下手,我便小跑两步过去。丫头,今天戏团下乡,你先回家吃饭,我去占个好位子。

以往随奶奶听过几出戏,可还未亲眼瞧过人唱戏,心里满是期待与好奇。就好像一个上了锁的小匣子将要被人打开一样。我赶忙吃了饭,跑去小广场。

傍晚还有些许闷热,随着月牙儿升起,热气就渐渐被驱走了。人却越聚越多。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们搬来凳子看戏,孩子们则从家里拿来自己珍藏的宝贝,凑在地上玩耍。在村子里,晚上看见东西可不容易。靠着月光和戏台子上打下来的灯光,还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终于找到了自己先前放下的凳子。我没和奶奶坐在一起,而站在了广场末角人少的地方。

人们不再闹闹嚷嚷。戏,终于开唱。

我自是不知不懂戏,不过是咿咿呀呀,道来故事罢了。可台上人一现身,我便惊奇了,竟能如此漂亮。先是一抬脚,一落足,仿佛踩在云端,行过之处,洒满此刻夜空中的繁星。而后一起手,一落袖,又好似入了仙境,拂过之处,朦胧中生出几枝轻盈干净的梨花。一双清如水的眸子,深处尽是柔情;眉如柳叶,眉间点缀丝丝哀婉。微微开唇,不觉她用力,恰似和煦春风,恰似潺潺流水的一抹悠扬,便传入耳中,散开在这个夜晚。

于我而言,这不再是一出戏,而是一片景。细雨斜斜,洒在心田。梨花香扑面而来,远处墨色的连山,近处青色的竹林,炊烟袅袅,让人心醉。一曲终了,情思仍在。

散场,和奶奶走在银色月光下。

丫头,奶奶缓缓开口,我年轻的时候,常听戏、看戏。忙一天,累一天,就听见咿咿呀呀的声儿,心才放松下来。这唱戏的人啊,就跟天上的星星似的,都守着自己的云。

很奇怪,打那以后,我竟迷上了戏,至此。

一代代的台上人,唱着前人的故事,唱给后人听;一代代的台下人,听着前人的故事,听着后人唱。这份情思啊,随着永恒的时间,永远不变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篇3)

夕阳带着晚霞匆匆的下了山,那葱郁的树林,交错的枝丫,像手臂托起满树的繁华,微风穿过树林,吹醒了我那沉睡的情思,好像母亲的亲吻,温暖而甜蜜。傍晚回到家,门外又立着那只蓝色的饭盒。我连忙捧起来,饭盒已经没有了温度,但我的心是暖的。我知道外公又送来了我最爱的蟹粉狮子头,打开一看果然是。

小时候的我不喜欢吃肉,但尤其喜欢吃外公做的蟹粉狮子头,可以一顿吃两个。我记得外公总是用母的小螃蟹,蟹黄又红又硬。肉用的是五花肉,肥的多一点,瘦的少一点。剁肉对于外公来说可是个大工程,外公今年快奔80了,虽然身子骨依旧硬朗,但力不从心,一剁就得剁一个小时,但他丝毫不马虎,任凭腰酸背痛,也要把肉剁成石榴籽儿一样大小。

最后将肉就着圆勺的形状反复旋直至成一个个球,外公做的狮子头大小均一,表面光滑平整,他将全部的情思寄托在了这些肉球上,待全部治好后放在汤里一煮,光是那肉香就让人胃口大开。

外公的狮子头陪伴着我成长,我从来都吃不腻,因为我吃掉的不仅仅是一颗颗狮子头,我还吃掉了外公对我深挚的爱和浓浓的期许。后来即使我学业渐渐繁忙,他也会一个月做两三次给我送来。有时白天没人,他又拄着拐杖一步步走了过来,把那蓝色的饭盒留了下来。

直到外公前几个月下雨的一天滑倒后,他的身体就不再像从前那样硬朗了。可他依然坚持隔三差五给我送狮子头。我们很担心,怕外公再次摔倒,就让他不要再做了,但外公态度坚决,甚至有几分军人的强硬,“没事,宝宝喜欢吃呀,我这把老骨头,也不知道还能给她做几回,他那浑浊的眼里好像有几颗星星闪啊闪的。

听完后我瞬间泪崩,一颗颗眼泪掉落在饭盒上,像外公那雾蒙蒙的双眼,模糊着,模糊着。一想到陪伴我那么多年的狮子头,总有一天会随着外公远去,我的心就一阵作痛。它对于我已经不是一道简单的菜肴,它承载着一段祖孙情,他将两颗挚诚的心拉近,再拉近,直到永远不变。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篇4)

流年似水,风华几许,不变的是那情思。

题记

夕阳酿红了半边天,沉醉了人们的心,嗅到那炊烟中熟悉的味道,不觉往事涌动,不变的是对奶奶的情思。

儿时,我常常坐在田埂上,看着奶奶在金黄麦田中不断挥舞着镰刀,那一排排倒下的小麦,和我手中的煎饼遥相呼应。那种带着奶奶爱的香脆味道陪伴了我整个童年。

我常常趴在灶边,看奶奶做煎饼。

奶奶围着蓝衣花布小围裙,挽着发髻,一身清爽。她先将醒好的面粉放在面盆里,反复揉搓,而后打入鸡蛋,双手翻飞,如蝴蝶嬉戏在花丛间,然后将面团拉伸,上下舞动,增加它的韧性,舞动的面团如出水的蛟龙。我呆呆地看着奶奶,充满崇拜,仿佛奶奶是大魔法师。

起油,下锅了。奶奶将一团薄薄的面团铺开,放在锅的边缘上,那混着麦香的面饼绽放出让人沉醉的笑脸,这时,奶奶便会宠溺地望向我:别急,一会儿就好。

待香气溢满屋间,面饼四周已微微翘起,煎饼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过,薄如蝉翼的煎饼入口即化,混着浓浓的麦香和奶奶对我的爱的暖流流遍全身。

儿时,那股味道陪伴着我。后来,我因上学去了城市。沉重的学业如大山般压着我,使我喘不过气来。傍晚放学,我习惯性在街角处买一个煎饼,握着温热的煎饼,仿佛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心中多了一份坚定的力量。我知道,我一定是想念奶奶和她的煎饼了。

孙子,瞧,我给你带了什么。一句欢欣的话伴着熟悉的味道从厨房传来。奶奶正拿着一张煎饼递给我,快吃,还热乎呢。奶奶的皱纹里蓄满宠爱,她坐了两小时车赶来城里,就为了看看我最近好吗。

熟悉的味道从齿间传来,我仿佛立于金黄色的麦田里。

那一如既往的爱,一如既往的暖,是不变的情思。

流年似水,唇齿留香,不变的是那情思。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篇5)

故乡是个非典型的江南水乡。它没有西湖的“淡妆浓抹总相宜”,也没有苏州以水代路,以舟代车的诗画之景。它有的只是人们的淳朴之情与袅袅梵音。

粉墙黛瓦,绿叶摇曳,古镇上存有的青石板街泛着一种古老的气息,远处的梵烟打着圈,一点一点地升空,街道上来往的行人实属稀少,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只剩下不时响起的钟声飘荡着传来。

我常跟随钟声在心里默念:“一撞得平安,二撞合家欢,三撞事业高。”我还能想象得出那口钟,那口巨大的刻着不知名的图案,让人望而生畏的铜钟。为生活辛苦奔忙又在人生中遇到迷茫,抓住那根外表有不少破损的横木,用力向钟撞去,仿佛好运就可以从天而降。这样的画面,占据了我童年的大半部分。

到了夜晚,我会站在桥上,迎着扑面而来的风,眺望点点星光以及两岸无限伸延至天边的灯火,心中有的是道不清的舒畅与安心。

远处闪着金光的寺庙和暗紫色的夜幕中的星光,那种光亮总能驱散我那孤单恐慌的情绪。而之后失意的日子里,我眼前展开的永远是故乡的夜晚。

我也曾偷偷拿起笔,将那两幅景画下,浓墨重彩,却有道不明的温馨。我也曾从寺庙前阶梯上跳下,感受一脚踏空的失重感,我还曾趴在桥边,透着碧绿的河水看河中优游自在的鱼儿,一切仿佛都有禅意。只可惜后来我离开了,很长时间都不曾回去过。而那两幅画也不知何时丢失了,我试过凭着记忆再去画两幅,但总有一种奇怪的陌生感。

后来,我得空回去了,再见到故乡让我惊讶不已。那长着薄薄青苔的石板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路和到处乱扔的垃圾,游人四处可见。喧嚣、肮脏、杂乱。

晚上,灯火通明,将整个小镇照得通透,游人不曾散去,我透过窗望见的只是人头攒动。

我盯着天花板,心中的情绪翻滚交叠,我落下一滴泪,像是被人偷了宝藏一样的难受,故乡不在依旧,所留下的只有我对过去的怀念与思旧不变。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篇6)

“留住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念一段记忆却是永远。”——《星空》

蓝蓝的天映在绿绿的水里。也变成了绿色,水天一色,好不美丽。

那是记忆中的湖。

老家的老宅前有一个大湖,“翠湖”,人们这样唤她,像唤着心爱的小女儿似的。

儿时同奶奶生活在一起,大湖也成了碎片中最亮的剪影。我常趴在窗台上看翠湖,远远的,亮亮的,清清的,像未经雕刻的天然玉石。没有人工的调和,更显质朴美丽,一碧如洗的天空蓝宝石似的。悠悠的白云,慢吞吞地晃着,吐出淡淡的水气。在无尽的远方,绿色和蓝色渐渐缠绵。摇着摇着就走在了一起,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

我喜欢拿着自己的小板凳坐在湖边,双手托腮,微闭眸子。细听一只鸣蛙的高唱,一只小虫的呓语。

“噔!噔!蹬!”奶奶拄着拐杖慢慢走来,把小小的我抱在怀里,粗糙的手掌抚着我的脸蛋。奶奶一生操劳,抚育四个儿女,老来无伴,历经沧桑。手上是老茧,推着老茧,皮儿翘起,深深的手沟中有常年洗不掉的泥垢。而我呢,水淋淋又娇嫩肌肤,用奶奶的话说,软的能掐出水来,那经得住奶奶的抚摸,又疼又痒,似有一股股的电流经过,我笑着挣脱。一来二去便闹在了一起,从村口望去,便成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夕阳西下,在湖面上耀起层层粼波,金光闪闪,美丽动人,反射着依偎在一起的祖孙俩微风吹动,拂着衣襟,发丝。湖边的芦苇轻轻摇动,整个世界都那么安静。

我想到了一个词:岁月静好。

长大后,时间的转轴运动得稍快了些,不常回去了,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奶奶接电话的速度越来越慢,抱着电话“喂,什么的”次数越来越多,口齿不再清晰,思维不再灵敏。我知道,奶奶老了。

老家要拆迁了,爸爸独自前去接奶奶来我们家,爸爸拍了几张照片,其中就有我儿时日夜望着的翠湖。它不再青翠,变得灰了,浑浊了,湖上堆积着垃圾,泛出令人作呕的油花。就连天也是灰的,不见了白云,不见了飞鸟,更不见了蛙鸣。若不是湖旁五颜六色的垃圾,兴许我会以为这是一张黑白照片。这是我记忆中的翠湖吗?依旧是水天一色,但,却是,灰色。

从前的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可从前的水,很清,天,也很蓝,心中的那个人也只在梦中相见。

我念着翠湖的心没变。它依旧是那个蓝蓝的天被映成绿绿的美好的画面,依旧能牵动我的心弦,勾起我的情思。故乡,童年,大湖,一切的一切,都被我深藏在青蓝色的记忆里,永恒着,美好着,温暖着,永远不能忘怀。

故乡,永远不变的情思!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篇7)

踱于长廊,独见屏台微亮,欲掀袖近望,却挥散一地萤烛,衬着页页文字,燃起一段过往。

不知情从何起,却一往而深。牙牙学语之时,你就陪伴左右,我眨着懵懂双眸,望着你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顽皮可爱转瞬成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幼年小童,我也一直追随左右,不知怎地,你总是那般捉摸不透,跌跌撞撞地走在时光长廊,焦急地呼唤:你在哪呢?

我猜,你躲在了我那条鲜艳红领巾上,伴着风儿晃呀晃,漾进春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中;跃于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鱼群间;立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之上,待风停了,雪化了,你又弯了眉眼述说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伏在窗边,静聆你给我牵来的串串笑音,绕于心里。

我猜,你藏在了树叶的缝隙里,一定是沐了阳光的那角,否则,我怎会不自主地抬眼,好让眸间刻映这片方向?立于教室,你就在对面的树上,使劲儿摇了树枝,好让耀阳晕入眼底,反射一片粼粼湖波,听得桃花潭水深千尺外的隐隐踏歌,杨柳青青江水平的郁然之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满心畅然。待浮华散去,多少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慷慨气魄燃出一窜星点火光,转瞬燎染了整片原野!悲情,幽叹都在一场红色洗礼中化为灰烬,随虚尘终落入名曰历史的归土,却封不住一股情思绕成线破土而出,我伸出手任线圈圈缠指,在最后一抹光中缝入心间,我睁开双眸,只余桌角的书卷与半断娇花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你去下一个旅行前赠我的礼物。

我猜,你不小心落入了校园的喇叭,不然怎会把我与你的秘密散在同学们的脚步里?于是这不再是秘密,同学们诵着春花秋月何时了,叹着江山如此多娇,引多少英雄尽折腰,我无奈地笑着,默念皆是天涯读书人。这一次,我找到了你,我抱怨着你的失信,你却笑答:一切从未变过,我也是,一直在你身边,从未离开。惊觉张望,那条绵长情思,不知何时早已绕进每个人的心里。

待萤烛熄灭,轻拾小折,拂书笑望,情思是,你是,是那永不会变的,诗意。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篇8)

一滴水珠从我的脸颊上滑过,我不由用手一抹,突然,脑中闪出似曾相识的一幕,满满的情思顿时倾洒而出,燃烧不息。

住在深圳的我一直很少有时间去乡下老家,只能通过长辈们叙述来了解它们,川东的火辣与湘西的灵秀一直让我深深着迷,但我始终最爱那灵秀的湘西,只要听到“湘西”这两个字,我便会想起一个故事……

那时1975年,外婆才只有21岁,脸蛋白嫩极了,扎着长长的麻花辫,眼睛清澈有神。“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用来形容她再也恰当不过了。湘西的青山连绵,碧水连天,翠绿与天蓝交织在这片土地上,人们都说这地方是天赐洪福,哥儿朗就是那青山,妹子就是那碧水。外婆于这一年,也寻到了她的哥儿朗,她的青山——这便是我的外公。

外公年仅24岁,打小便跟家里的叔侄们上山打猎,练就了一身打猎的好功夫。两人在一次打猎中所相识,之后彼此都对对方有所好感,外公上门提亲,外婆赶做衣裳,没有锣鼓的庆贺,也没有灯笼的光辉。就这样,外婆嫁给了外公。

婚后,外公一边操持家里的几亩薄田,一边杀猪来贴补家用。外婆也织些手套、衣服拿到集市上卖,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贫,但两口子总是笑呵呵的,随着妈妈和小姨们的出生,家里时不时传来几阵笑声,其乐融融。

不知过了多少年,妈妈已经和爸爸结婚了,并有了我。姨也要谈婚论嫁了。外公和外婆既高兴,又孤独。但还有他们两个人在一起,外公和外婆便振作了起来。然而,外公一次耕田时晕倒,竟然改变了这一切。

“肺也查了,肝也查了,只有胃镜没有查,老头子到底得了什么病?”在病房外,外婆对医生焦急地问道。医生回复:“我们高度怀疑他得的是胃癌,请尽快去查胃镜来确诊。”外婆慌忙答应了。

查了胃镜,果然是胃癌,还是晚期。外婆得知结果后泣不成声,她只有半年的时间跟外公相处了。

他们回到了家中,因为外公说:“小木屋里的一切都让我留恋,我要在家里死去,这样也是根归故土了。”每一天早上,外婆把外公拉起来出门去上山。外公走不动,外婆便扶着他上去。山间的景色清丽极了,高大的树林里充满着勃勃生机,兔子在林间嬉闹,松鼠在树上来回跳跃,鸟儿从溪水边飞回来,翅膀上还沾着几点水珠。蜜蜂也从巢中飞出,它们前往山腰处的茶田去采蜜,犹有一缕茶花香飘到这里。外公和外婆总是待上一整天,直到夕阳西下才回到小木屋。每一天睡觉前,外婆总是在日历上用铅笔划掉一天。看着日渐消瘦的外公和逐渐变薄的日历,外婆忍不住鼻头一酸,跑出屋外哭了一宿。可这样又有什么用呢?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外公去世了。外婆只听到外公说:“对不住你了,对不住……”几十年的情思,终化为一句“对不住”。外婆的眼眶早已红透,似乎在回应外公:“放心的去吧。”她又低下头来,手握外公的枯瘦的双手,无言可说。

“故事说完了。”外婆对我说,眼中充满哀伤。我不由心想:如果能够再来一次,他们还会相遇吗?答案是肯定的,世间什么都会变,唯独那情思,是历经多久也不会消逝的。

青山悠悠,碧水荡荡。那位哥儿朗又遇见了那位妹子,他们一起走在小路上,渐行,渐远……

永远不变的情思作文(篇9)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我很欣赏这句话,因为它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自强,要自立。这也是我们普通人永远不变的情思。

人要这样,国也如此!

在大革命的低潮期,中国人只有苏联的模式可以借鉴:城市包围农村。但是,中国人却走出自己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靠自强自立,建立了新中国,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还是靠自己的力量,研制了“两弹一星”,让西方列强再也不敢小觑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营造了长治久安的局面。

再好的模式,也不如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惟有自强,才能自立!

一个人更应该自强自立。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就像华为一样,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不怕别人的排挤和打压。所以,无论多么艰难,我们也要追求上进。一步一个脚印,展示出我们自己的风采。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前途多磨难,惟有信念才是我们的枪!奋斗改变命运,追求让我们与众不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自强、自立,走出自己的道路,这才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情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