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顿庄园读后感(集锦7篇)

12-06

精心为您整理的“唐顿庄园读后感”,记得收藏本文以便针对性地参考。书籍是智者真知灼见的积累,通过品鉴作者所写的作品我产生了全新的看法。 读后感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我和生活。

唐顿庄园读后感(篇1)

《唐顿庄园》是一部反映了二十世纪初,英国伦敦郊区一个庄园里,在世界格局不断动荡的情况下,英国贵族和他们的仆人们所发生的一系列爱恨情仇。

第一二季我怎么看都有《乱世佳人》的风格,剧情,道具,场景,甚至拍摄方法。当然,电视剧还是很平和的,它沒有《乱世佳人》那样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同样美貌绝伦的大小姐玛丽,永远没出息又不甘心的千年老二伊迪丝,玛丽像郝思佳一样总是能轻易到手的恋人,不珍惜又轻易成为别人未婚夫的心上人,战前悠闲平和的庄园生活,战后支离破碎急需平复的状态,一切一切都仿佛翻版的《乱世佳人》。好在地点不同,相同的电影也能翻拍多次,何况这又完全在另一时空地点。庄园的风光旖旎,才子佳人,还真是赏心悦目。相对于贵族阶级的高贵优雅,我更喜欢生活在地下室里的仆人们,他们更世俗,生动,有趣。

第三四季玛丽和马修的爱情篇章,再加上贝茨夫妇莫名的牢狱之灾。琪儿看这部剧总觉得没什么故事情节。我想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生活,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从各个细节观察出人物的特点。因为生活本是这样,并非千人一面,所谓人情练达,世事皆明。每个人的处事方式,。性格修养。这里的每个演员都演的非常到位。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有的人从一开始你就欣赏不已,有的人一开始很厌恶到渐渐喜欢。人性无论多么复杂,当以善良为底色,别人也可以原谅和理解。在这里,并不会看到中国电视剧中鲜明的阶级立场,英国仆人与其说是对主人的忠诚,不如说是对自己职业的高度热爱和尽职尽责,而并非是一种中国旧社会中仆人对主人的那种愚忠。

第五季本想看到像郝思佳一样坚强泼辣能干的玛丽,独挑大梁,锐意改革,挽救日暮西山庄园的故事。但不是,又增加几张新鲜的面孔,又一个美丽少女罗斯,叛逆家庭,做了一把二十世纪初的新女性。接二连三的不伦恋情,不顾人伦的婚外情,跨越种族的黑白恋。最后竟在雨中邂逅了门当户对的新贵家庭的富二代,英俊的堪为片中之最的犹太帅哥。

随着他们的恋情,再一次欣赏了美丽的英格兰高地的草甸风光,像一幅幅莫奈笔下的油画。

豪华庄严的古老城堡,真是视觉大宴。

这么长的剧情,我只是从我的视觉略带概述。这部获得艾美奖的电视剧,也许从服饰,人物,建筑,剧情,食物,宴会,多个角度都能细细的品味,各个场景都美伦美奂,既可以当二十世初的时装大片,也可以当英国田园风景的风光片,也有英国的风俗生活教科片,更是了解老牌英国礼仪风范的示范片。

堪称英国版的《红楼梦》。当然,在女王还在英国占绝对地位的今天,它永远不会有《紅楼梦》能有的那种悲愤交加的阶级失落感,它有的还是令世人艳羡不已的优越和自豪。

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其中老祖母我很想向她致敬,她并非像贾母那样德高望重,她傲慢,优雅,刻薄,自私,却又从自己的角度善解人意,替人着想。无论兴奋,失落,嫉妒,宽容各种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可恨又可爱,像一个在你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老奶奶,而不是一个尘封在岁月里了无生机的蜡像。一一在现实里,这样的老人不要太多。她那满脸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听说她因为这部剧获得了艾美奖最佳女配奖,真是实至名归。

女儿看这部剧,总觉得看不下去,因为习惯了悬疑猎奇刺激之类的大片,也许习惯不了它的平淡,尽管导演已经尽力加入各种引人入胜的元素了。我觉得也许是稍有阅历的人才能看出它的深刻吧,往往一句台词就能瞬间打动人心,在看到贝茨在帮助一直有芥蒂的巴罗先生,别人问他,为何要帮,他说,他太理解眼看着时光流逝,而你任凭生命浪费,自己无所作为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了。

这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才会说的话,没什么哲理。但人总是要思考,人在世上的意义。就连傻乎乎的黛西也省悟了,从刚开始执拗幼稚,不通世事,也变得善解人意,积极上进,从一个无知的小孤女,到拥有众多亲人。精通厨艺,努力学习的有用之才。

这部充满了英伦风情的片子还沒有拍完。等第六季看完之后,再写个完整的观后感。

唐顿庄园读后感(篇2)

周末两天,把唐顿庄园追完了。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一直都是比较迟钝的人,看剧更如此。都是到大家都看完了,没有了每周等剧的焦躁,才慢慢看,一气儿看完。说不出的舒心,这和工作拖到最后一刻才做有异曲同工之妙。

貌似去年的时候就听到这部剧的鼎鼎大名,不过我当时可没什么时间可看。最近这几天比较悠闲,于是找出来看了。一看就有点迷上,恩,很合我的胃口。美丽的英国乡村景色,华丽漂亮的贵族服饰,还有我喜欢的英英。其实说是要写剧评,心里似乎也有很多要说得话,但是无奈文笔不行,写不出啥大道理,只能随便说说了。

从我最喜欢的老太太开始吧。几乎所有的这部剧里搞笑的地方都是老太太带来的。她的毒舌,每次一针见血地说到关键处,和马修妈妈的斗智斗勇,都看得很欢乐。她有贵族的骄傲,也有贵族的自觉和宽容。看到她最后把最佳花卉的奖项颁给莫斯利老爹,那样的小表情;看到她把克劳利夫人支去做慈善,为柯拉争取回庄园的管理权;看到她告诉马修,玛丽还爱着他;看到她每次预言都成真我对这个小老太太真的很佩服。最后,马修死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好运是不会长久的。某种程度上,击中了心中一处柔软,感受到命运弄人的森然。

玛丽刚出场的时候,我是不怎么喜欢她的。感觉她高傲又轻浮。平时毒舌欺负妹妹就算了,还与那个土耳其外交官不清不楚,伤害马修的心。可是看到后来,我渐渐改观了。她的高傲和倔强都是表面的保护自己。就想壳一样。也许最了解她的也就是卡森和老太太了吧。我记得有幕剧卡森说玛丽需要人保护,休斯太太说,我以为大小姐这样的永远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大概就是如此。是啊,从小的教养,让她什么都表现出平静和坚强,即便心中如何痛苦,就像看见马修和那个金发未婚妻在一起,还要笑着说祝福一样。她也很矛盾。就如同对父亲说的那样:我知道我不应该如此倔强,但我确实如此。一句话道尽心酸无奈,而又倔强如斯。其实我觉得她才是真正追求爱情的,虽然有人说她势力。但是当马修是继承人时候,她厌恶他,并不因为她是继承人而讨好他,与他结婚。后来才慢慢爱上。围绕在她周围那么多蜂蝶,有那么多有钱或有势的,但她也不因为如此而爱他们。也许这也是这个角色的矛盾所在。一方面,担负着唐顿的未来,一方面,又要为自己而活。第三季后面,马修死了,不知道下一季,我们的大小姐,以何种方式开始新的生活?我很期待。

茜伯尔是很多人眼中的天使。多么好的一个文艺女青年啊。她那么美丽,厌倦了贵族枯燥无味,一天要换三套衣服的繁琐,努力去追寻心中所想。与自己爱得司机亡命天涯也不后悔。最后也许老天也喜欢她,早早地把她召回去了,为所有活着的人留下怀念和悲伤。也许在我二十五岁之前,我是很喜欢她的。喜欢她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喜欢她那一往无前,永不回头的精神。可是现在,也许是我老了,我对她并没有很大的喜欢。那个司机根本配不上她。那个司机那么自私,只是活在他那社会主义,爱尔兰独立的梦里。按现在的说法,整个一愤青。批判一切,却并不能改变一切。我记得有个上校来唐顿庄园看望那些受伤的人们,他去送菜。我以为他要暗杀上校,结果打开一看,却是粪汁口口声声说可以付出生命,却还是只是想吓唬一下而已;还有把茜伯尔独自留下,面对危险,自己却狼狈逃走;把茜伯尔当成自己的财产,不尊重她的家人。每次一听到他和茜伯尔说你应该怎样的时候,我就想进去扇他耳光子。我们的天使却被蒙蔽了,也许就这样死去也好,那样她就不会感受到以后贫贱无依的糟糕,思念家人的痛苦。我们的天使,她总活在天上的。

到现在,我写得都是女人。是的,我更喜欢这剧里的女人,她们比男人更懂得改变,更能适应时代的变更。如伯爵,他是旧时贵族的代表,宽容但是守旧,发脾气也是隐忍的,守着规矩。不愿意更改任何以前的生活方式,战争结束了也是如此。当然最后在马修的坚持和家里不断的变故,他慢慢也有些变化了。他当然是个好丈夫好父亲,爱着自己的妻子女儿,适当的时候,也能够保护她们。就像玛丽后来被报业家威胁,他能够拥抱自己的女儿,说永远站到她一边,即使名誉受损。他的两次落泪,都是为了家人。为妻子流产哭泣,为茜伯尔之死哭泣。我看到的是体贴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如卡森,更是旧时管家的代表,严守着规矩礼仪,一丝不能出错。就连摆放餐具也要拿尺子衡量,银器上丝毫的刮痕都逃不过他的眼镜。他忠诚,为了伯爵一家毕生奉献,更把玛丽当做自己的孙女一样疼爱,什么都为了庄园考虑。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情,只要触犯到了庄园的利益,必是不留情面。

这些都是我喜欢这部剧的原因,每个人都那么真实,有优点也有缺点,有血有肉。玛丽的轻浮与忠贞并存,黛西善良而又没有主见,伊迪斯自卑但却有才华,克劳利夫人大善却又控制欲,托马斯和奥布瑞恩人品不好但心中也有柔情,马修有爱却不够有勇气只有安娜和贝茨,也许是里面彻彻底底我们能定位的好人,但是我并不觉得他们有多么出彩,在这部剧里可以,也可以在其他任何一部剧。所以我并不对他们很感冒。只有安娜一句话让我很感触,她说:我再也不会像爱他一样爱别人了。玛丽说,是啊,也许会找个人平平淡淡,相亲相爱过一生,但是就是不会如从前那样爱了。这句话,我也说过吧?

这部剧里,主角不是完美的带着光环,配角也不是打酱油的。每个人的演技也很好,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满满都是戏。其实这部剧也没什么主角,厨房中的人未必就比小姐太太的镜头少,它的主角不过就是庄园本身。它历经风雨,看着在这里面,这周围发生的一切一切。

本来还想把每个人都摊开了写,但是实在很懒,所以就写到这儿吧,期待第四季还能给我惊喜。

唐顿庄园读后感(篇3)

英剧《唐顿庄园》是讲述百年前一个贵族家庭在时代变迁中发生在每个家庭成员身上的深刻又跌宕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是那么贴近于现实。对每个观剧的人来说,相信都会受剧中不同事件不同人物的影响而引发各自的沉思、审视与感慨,于自身的价值观、人际互动及事情处理的方式方法、如何更好的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等生存姿态与形态,都是很好的借鉴。这家庭成员人数较多,包括主人与仆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团队,如此纷繁复杂而又错落有致的生活画面,有幸一睹其风采,各有所获是必然的。

从感性角度来说,整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无完人,谁都会有过错,或者谁都有可能被过错所伤害,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包容、友爱与支持最为可贵。相互取暖,会更温暖。特别是在发生大事件时,亲人、伙伴能自觉看向同一个努力目标、紧紧站在一起去共同面对、合力将事件的负面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这份力量很强大,也很高贵。无论是主人与主人之间,还是仆人与仆人之间,或者是主人与仆人之间,很多时候,在事件中表现出的人性的善良与高贵,让人动容,也让人肃然起敬。

从理性角度来说,人性恶的一面,也真实、客观、自然地进行了多角度呈现。有算计、阴谋、陷害,也有固执、傲慢、嫉妒与自私。比如仆人之间因地位、分工而产生的或明或暗的纷争与倾轧;比如仆人因误解主人对其产生不信任而意欲将其解雇时,仆人刻意制造意外而重重伤害到主人;比如亲姐妹之间因地位、性格、际遇的不同而产生的相爱相杀与疏离淡漠;比如婆媳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亲家之间、追求者与被追求者之间的各种相悖与调和等等。总之,这部剧虽讲述的是百年前的故事,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同发生在当下,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而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观剧过程中从不同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得不说,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中,自我的梳理与审视也在不断深入,从而让自我重新觉知、觉悟与觉醒。若要成为一个精神高贵、情操高尚的人,自知还差得太远。

从审美角度来说,画面很美,但不甜腻;故事曲折,但很合理;人物繁多,但形象鲜明。总之,它很得体,富有魅力,让人难以抗拒、无法批评。尤其是服装、仪态、言行,乃至表情,不但是主人形象令人赏心悦目,仆人的日常举止,也浸染着高贵气息。作为现代人,自是感到汗颜了。

从沟通角度来说,西方人内心的沉重感,要少很多。更多时候,大都能适时表达出自己想说的,或者能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对方也会尊重你的表达权利,并尊重你的想法与决定,让你有生而为人的独立感与神圣感。如此,每个人的内心淤堵通常会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清理,就更加洁净与通透了些,于是整个人就更轻松自如了。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作家龙应台看到的美国青年: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轻轻松松的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这姿态,是我们都期待的,不是吗?许是国家历史与文化不同,不同国家人民的沟通方式自是有所差异,在我国中庸与含蓄的基因里,沟通可以说是一门艺术,需好好修练才成。否则,关键事件的沟通,往往容易引发争吵乃至滋生嫌隙。所以,正式的沟通,在我看来,是一件谨慎的事,尤其是情绪管理,一定要做好。

有人说,英国的《唐顿庄园》如同中国的《红楼梦》,都是通过贵族家庭的兴衰来折射一个时代的变迁,其在地域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伦理传统、等级制度上均有细致体现。于我而言,两部作品中折射出的贵族气质与审美情趣,则是我最感兴趣的,尤其是剧中核心人物的服装与配饰,以及不同人物的沟通方式,让我养心养眼的同时,也不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似乎让走向世界的脚步更稳当,也更优雅了些。

对了,对于正在学习英语的朋友来说,也推荐看一看这部剧,词汇量很大,常用语也很多,我是用心学习了的。一部剧从头至尾看下来,英语的听力确有提升。

唐顿庄园读后感(篇4)

英剧《唐顿庄园》引发的灵感,如一股旋风般席卷了时尚界的每个角落,婚礼方面的时尚当然也不会落于人后。

最近两年,英剧以严谨的结构、深厚的演技、富有层次的文化表现,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流行文化的新宠,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唐顿庄园》。

因为此剧不仅带来了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更以恢宏而又精致的画面、美仑美奂的服装、无可挑剔的妆容和发型,启动了时间机器,将20世纪最初二十年栩栩如生的重现于当代观众眼前。《唐顿庄园》引发的灵感,也如旋风般席卷了时尚界的每个角落,婚礼时尚当然不会落于人后。现在我们就从该剧的场地、发型、婚纱、珠宝和捧花这几方面来看看如何办英式婚礼吧!

《唐顿庄园》的世界里大部分时光都是英国最美丽的秋天,间或穿插其他三季的美景。这一组以唐顿庄园为灵感的婚礼大片,以奇妙的穿越手法在美国最有历史感的费城,将经典英国田园风以现代方式表现出来。

在唐顿庄园中,大小姐Mary在第一和第二季的时候是十分复杂的发髻发型,契合19xx到19xx的英国传统,那个时期的女性通常用复杂的发髻来彰显自己的成熟,这一点也是Mary引以为傲的.但是到了第三季,也就是19xx之后,英国受到美国潮流的影响,例如好莱坞影星LouiseBrooks和IreneCastle,波波头短发开始流行,Mary小姐也适应时尚而改变了自己的发型,将头发留到了齐下巴的长度。

唐顿庄园中的二小姐Edith在第一和第二季中是沿着底部一圈卷发的短发造型,而在第三季中改为了手推波纹的短发造型,从唐顿庄园第三季开播到现在,很多观众都觉得Edith小姐变漂亮了,由此可见发型对一个人的外貌的主宰作用,在19xx以后的英国,波波头开始流行,又有了U型夹作为辅助工具,不过在那个没有点卷棒和吹风机的年代,能够打造出这样一款手推波纹造型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唐顿庄园中不仅剧中人物的发型有了很大变化,剧中人物的帽子也有了很大的改革,从前两季中极其夸张的帽子改变成了更加合体,更加适合波波头发型的帽子.前两季中主角们的帽子总是充满了花朵,丝带,以及羽毛等装饰品,而且帽檐非常宽,不仅可以遮挡阳光保护肌肤,还可以容纳大量的卷发,在第三季中,因为人物都改变了发型,所以帽子也发生了改革,去掉了复杂的装饰,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合体。

另外,第三季的剧照中还有二小姐LadyEdith身穿婚纱的画面,虽然不及大小姐的华丽,但是丝缎长袖婚纱配上曳地头纱,也十分温婉可人。

唐顿庄园读后感(篇5)

今天天气晴朗,真的想拿起相机胡乱的去拍照,寻找我喜欢的痕迹,可惜想到冷冽这个词,再加上想在拍照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事端,忽然就没了兴致,我想还是等到三月吧,这个二月注定是与我的宿舍一起同甘共苦的。

清晨起来就想写写昨晚看的《唐顿庄园》,我到没有才思泉涌,只不过为了我那转瞬即逝的记忆力,也给自己看优秀剧集的奖励吧,被推荐好像就是LILY吧,那个在某旅行社做某旅行杂志的编辑,那是她唯一追的剧集,再然后就是沈睿BLOG上的推荐了,她说有几日什么都不干,只是看电视剧,当然就是这部剧。我再BAIDU之后,发现确实是口碑之作,那好吧,我荒废度日的时候,如果可以高雅的荒废,何乐而不为(自己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于是昨天就把第一季看完,7集的内容。

对于英国的电视还是电影,我都是停留在05版的《傲慢与偏见》上,那景色着实是美得惊艳了我的眼,凯拉耐特利的容颜引导着我向往英国的清晨,服装、景象都是让我心向往之的。我都不在意剧情的某些脱离逻辑。

唐顿庄园也是如此,我是一个关注细节而无法看到整体的人,我的这一问题或许将照耀我的一生,我始终回忆的就是道路两旁树木的绿色,那种绿可以撩起内心的无限平静以及温柔,让我对异域他乡充满着感叹。

剧情有主仆两条线,我更喜欢仆人的那条线,会让我笑着流泪,如贝茨和安娜对待被栽赃的处理方法,坏人们立即去讲卧室翻得底朝天的样子,最后两个厨娘从争吵到对敌,还有托马斯最后也被单纯姑娘看出了好坏,这些都是如此的真实可感。对于贝茨和安娜,我是对前者无感,却非常的喜欢后者,因为后者总能表现出平静的善良,既不夸张也不微弱,可能你会觉得差点什么,但又觉得这样也无妨。对贝茨的无感,仅仅是因为他抿嘴时,眼中的微笑似乎让我觉得透露出一种奸诈之感,当然这纯属于个人的主观感受。

以我外貌协会的资历,最喜欢的莫过于三小姐,然后讲我既往的主观情感加到她的身上,希望它才是帅气公爵的挚爱,当然我并没有编剧的高深,只能被人物塑造改变主观偏见。喜欢大小姐说:不要相信我所说的话,常常人们所说的话,完全不能代表她的所想,可是他人的判断大部分确实是建立在语言上面的,所以伯爵说小心言为心声,时间一长,语言也可能会塑造心灵的。

其实唯一让我觉得滑稽的戏份就是土耳其帅哥死后,玛丽想帮他合眼的细节,本是剧里人物的惊恐,我却笑出声来,这也是我对自己莫名的疑惑。

最后一点观感就是画面之美,随便定格哪一刹那,都有美好可言,最后一句就是:每个人都有秘密!

唐顿庄园读后感(篇6)

看完《唐顿庄园》第四季已经有一两个月了,突然想写写自己的感受!

故事始于19xx代约克郡的一个虚构庄园里。故事情节复杂,跌宕起伏,讲几点自己自己比较印象深刻的。

第一季有个女仆Gwen自己悄悄练习打字,梦想做秘书之类的工作。Gwen把自己的打字机藏起来,怕别人看见了会说她不切实际或者干脆阻止她。但是Anna还是看见了,Gwen当然害怕Anna说出去,可是Anna的做法是帮她保守秘密。后来三小姐Sybil知道了这件事情,就主动帮忙张罗起找工作的事情来,最后在Sybil的帮助下得到一份电话公司秘书的职业!

第一:作为一名女仆Gwen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和行动;第二:Anna很义气的帮她保守了秘密;第三:作为三小姐的Sybil支持Gwen的想法,并且热心帮忙介绍工作。

IfinChina,故事的版本是这样的

当丫鬟的人,就想好好服侍自己的主子,安分守己,对主子感恩戴德;她的同伴如果知道她有非分之想一定会报以无尽的冷嘲热讽,不会真心为别人的选择感到高兴;身为主子的人,如果知道下人有这样的想法会觉得其没良心,不知感恩,更有甚者可能会认为下人背叛了自己。

故事本来就是以Crawly一家寻找男性继承人展开的。Matthew顺理成章的出现了,但是他和Mary的包办婚姻进行的不太顺利。

Matthew以继承人的身份来到唐顿,也许正式因为这样,Mary对他就带着先入为主的排斥。Mary并不缺乏追求者,Matthew对一个不接地气,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兴趣也不是很大,所以一开始会分道扬镳。后来Matthew带回来自己的女伴,Mary经过激励的内心挣扎,发现自己还是钟情于Matthew的,只可惜Matthew已名草有主。不过,剧终究是剧,Matthew的女伴因病而故。他们一开始虽然觉得不妥,但是在爱情面前谁又会在乎那么多无关紧要的因素呢。伯爵夫妇对于Mary的婚姻大事所采取的态度始终是只建议不决定。最后的结局是Mary和Matthew终成眷属。

IfinChina,故事的版本是这样的

大户人家的女儿要选一个门当户对的夫婿,尽管对方可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家产万贯,可这女儿就是不愿意,甚至有可能有自己心仪的对象。于是宁死不屈,绝食、自残、寻死觅活,不过都没有用,到了良辰吉日,妆一画,盖头一盖,花轿一上,从此便要过上另外一种生活了。男方的情况也差不多,不过男方的反抗方式大概会是:一,母亲大人爱儿心切,试图说服爹爹,可爹爹心意已决,母子二人抱头痛哭,因为为娘的也没奈何,二,母亲大人本身就比较坚决,为人子的可能会被拖到祠堂,跪在列祖列宗面前,以这样的方式施加精神上的压力,上演一幕幕中国式逼婚。到了现在虽21世纪已过十四载,百合网的广告也还是奶奶躺在病榻上,拉着孙女的手,问她你结婚了吗?。于是孙女不再挑了,披上婚纱,带着新郎,来到奶奶面前,好让奶奶放心。

男管家Carson很小的时候就在唐顿工作,对伯爵一家忠心耿耿,本能的支持Mary。虽然他的地位是仆人,但是在伯爵家工作的岁月里,他仍然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即便有时候显得固执、冷漠,也会和主人产生意见不合的冲突,却不影响其在唐顿家的受人尊敬的地位。女管家Mrs。Hughes的行事风格也差不多,忠诚与唐顿及伯爵一家,平日里品行端正,工作不掺杂个人情感,公正。他们二人对伯爵一家绝对忠诚,把家里的男女仆人管理的井井有条,也得到他们的尊重。面对偶尔发生在仆人之间的异常事件,总能Hold的住,不感情用事,妄下断论。

IfinChina,故事的版本是这样的

就拿电视里最经常播放的清宫剧来说,皇帝身边的大内总管,也是权高位重之人,他们对主子应该说从官方的角度看也是忠诚的。大内总管作为皇帝亲近的人,在很多人眼里是相当有地位的,伴随着来的权力和影响力,给了别人趋炎附势和巴结的机会,于是他们也可以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徇私舞弊。原本是服务于主人,但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之为己是为谋一己私利也,中饱私囊。如果处在某个特定的位置上,和权力中心如此接近而不贪不枉,有可能被视为痴傻。他们的处事原则是,攀附与寄生。

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世界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淘汰不能与时俱进之人事物。伯爵作为旧时代的代言人虽有古板固执,不过被时代逼迫着也不得不适当的做些调整。特别是当Matthew死后,重振唐顿的重担似乎压在Mary身上。他当然得花时间悼念亡夫,可已死之人终不能复生,活着的人,生活必需继续。她出门视察庄园,发现自家养的小猪严重缺水,于是毫不犹豫提起水桶打水补给,一直忙到筋疲力尽,全然不知。连和她一起打水的xx也觉得不可思议而对她刮目相看。人们认为Mary就是一大小姐,可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起初是爱情,后来是孩子,再后来是唐顿。不过她比较幸运,总能顺应环境的变化而利于不败之地。

IfinChina,故事的版本可能是这样的

当时代变化,一个古老的家族的长辈因冥顽不化,固步自封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家族里的年轻人可能被时代的浪潮冲昏了头脑,也可能在曾经的温柔乡里仍做着美梦,尚未清醒,躺在寝塌上吸着鸦片大麻,吞云吐雾,或自我麻痹,或最后在内忧外患中,含恨眼睁睁的看着祖辈留下的家业付之东流。

唐顿庄园读后感(篇7)

《唐顿庄园》是由英国ITV出品的古典剧,故事讲述了1912-1914年乔治五世时期,唐顿庄园的Grantham伯爵一家,由家产继承问题而引发的种种纠葛和摩擦,呈现了英国上层贵族与其仆人们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人间百态。唐顿庄园中,一方面是伯爵一家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争风吃醋;另一方面,负责主人生活起居的一大群仆人,他们之间也有等级高低,仆人间的勾心斗角不亚于主人一家。

《唐顿庄园》已是时下的热门话题,该剧在美国比在英国更受追捧。从目前该剧受到的评论来看,这一点绝对属实。与厚道的美国观众相比,深谙阶级之道的英国人懂得抑制这种怀旧情绪,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都过着苦行僧般的奴隶生活,能无拘无束纵情享受的只是极少数。美国人把这部剧夸的天花乱坠(该剧在美国拿下6项艾米奖和1项金球奖),相比之下,英国的影评人士则吝啬的多。就连一向可靠保守的英国报纸《每日电讯报》都将本季中的格兰瑟姆伯爵形容为“不合时宜的傻瓜”。

然而《唐顿庄园》的收视指数却得出了不同结论。在英国,该剧第三季平均有900多万观众收看,这一数字占到全英国观众总数的36%。而在美国,该剧通过PBS(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放映,收看人数仅为英国的一半多一点。考虑到美国人口几乎是英国的5倍,我敢说被仁慈的王公贵族以及爱德华时代的妇女头饰所吸引的,可绝不仅仅是美国人。

另外,一身正气的西蒙?沙玛抨击到“贪得无厌的美国人觊觎着英国的乡间建筑”。就算这话有几分道理,但公平来讲,他的炮口也不得不掉转过来:还是对着英国本土的观众开火吧。

阶级观念先放到一边,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一个很少受到评论关注的角度来谈一谈这部剧。说到底,《唐顿庄园》讲述的是一个家庭故事。与另一部家庭题材的收视冠军剧集(《摩登家庭)相比,《唐顿庄园》之所以能成功靠的绝不仅仅是华丽的古典服饰,对贵族克劳利一家的感情刻画同样功不可没。

克劳利一家的家族秘密贯穿了前两季《唐顿庄园》,并且推动了绝大部分剧情的发展。剧中的土耳其外交官凯末尔?帕慕克潜入玛丽?克劳利夫人的闺房与她私通,却在云雨之时一命呜呼。惊慌的玛丽先是叫来忠心耿耿的女仆安娜,然后又叫来了她的母亲。在安娜的建议下,她们决定把帕慕克的尸体搬回他自己的房间。

然而密谋好的三人均未发现,她们轻手轻脚地穿过走廊时已经被帮厨女佣黛西看在眼里。黛西把这件事告诉了玛丽的死对头,她的妹妹伊迪丝;伊迪丝又告诉了土耳其大使;土耳其大使又把这件事传的沸沸扬扬,闹得整个伦敦社会满城风雨。最终流言传到了贝茨夫人耳中,她是唐顿家男仆贝茨的太太,但两人关系却已经疏远。贝茨夫人威胁要让整件事见报,迫使玛丽(几乎)陷入了一桩极为麻烦的婚姻中:她差点嫁给了令人厌恶的报业巨头,理查德?卡莱尔爵士。

《唐顿庄园》的编剧朱利安?范罗士称,虽然外交官猝死石榴裙下看起来十分牵强,但剧情却是取材于现实生活。在他妻子的一位朋友的伯祖母的日记里,有一段关于某人尸体的记述。此人正是死于欢好之时,而后被悄悄从一间郊区别墅的楼上挪到了昏暗的大厅里。

格兰瑟姆伯爵夫人虽然怒不可遏,却把女儿的秘密视为自己的秘密,这一点也是非常合理可信的。而玛丽夫人的父亲被瞒在鼓里也并非全无可能。不管丈夫知不知情,一个家庭中的秘密通常都是由女人(尤其是母亲)处理的。年轻的女佣要戳穿谎言这一情节,至少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看来是很危险、却完全有可能的事。所以,“丈夫们、妻子们、父亲和儿子们、母亲和女儿们、兄弟姐妹们,记好这一点,”小说家玛丽?伊丽莎白?布雷登告诫她的读者说:“你们的仆从喜欢干这种事。”

但是伊迪丝夫人真的会告发自己的姐妹吗?这里的情节就有点不合常理了。一个姐妹的不光彩通常也会影响到其他人。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涉及到道德问题时,家庭成员都会坚定地团结在一起,即便是互相看不顺眼的兄弟姐妹也是如此。如果姐妹的声誉被毁,可怜的伊迪丝自己的婚姻前景也会越来越糟。在维多利亚时代,离婚法庭的官方调查员要想找出申诉人隐藏的秘密,第一反应总是认为申诉人的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最好的佐证。但结果往往是,很少有父母或兄弟姐妹愿意出卖亲人,即便此人是家中的害群之马。

谈到家庭活动,《唐顿庄园》纯粹是一部二十世纪中叶的情节剧。该剧的剧情更偏向于现代人的喜好,而非贴近史实。现代家庭中恐怕没有人会把一架骷髅放在壁橱里小心看管,就像没有人再使用椅套了一样。但是对克劳利一家来说,包括那些报复心很重的成员,真相也无法让他们获得自由。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