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粽子作文

12-08

您是否正在寻觅高质量的文章?那一定不能错过这篇题为“家乡的粽子作文”的文章,它将带您领略全新的世界。写作是一种出色的方式,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展示于纸上。提升阅读能力对于我们的写作之路至关重要。

家乡的粽子作文 篇1

我的家乡有许多美食,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粽子。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这时,“粽子高手”——奶奶开始忙开了。奶奶早早地从集市上买来粽叶和麻绳,放进锅里煮,直到粽叶的颜色由青翠到墨绿色,再捞上来。我和弟弟负责洗干净。奶奶则在一旁淘糯米,再把香菇、虾米、猪肉剁碎,进行腌制。

开始包粽子了。粽子的形状有很多,有菱形的,有长方形的……奶奶常包菱形的粽子。她拿起一片粽叶,先把一头卷成圆锥形,往里面装进大约三分之一的米,再放进一些香菇、虾米、猪肉,然后又盖上一层糯米,用粽叶包成菱形状,最后用麻绳绑紧。

不一会儿,奶奶就把粽子包好了,一个个粽子像一座座三角形的小岛,多么可爱呀!这时包好的粽子是生的,还不能吃,得放进高压锅里煮上三四个钟头。闻着从锅里飘出来的淡淡香味,我们早已馋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

“开锅了!”奶奶一声令下。我连忙揭开锅一看,一个个粽子身穿墨绿衣裳。我轻轻地拿起一个,剥开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我赶紧咬了一口,哇,这粽子比山珍海味还要香啊!吃了还想吃。

关于粽子的由来还有它的历史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的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那天,把米饭包在竹叶里,然后扔进江里,便有了粽子的来历。包粽子就世世代代传下来了。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粽子。

家乡的粽子作文 篇2

家乡的粽子

我的故乡在嘉兴,这里物产富饶,人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说到了嘉兴,就不得不联想到嘉兴的粽子。一到端午节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买粽子、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本来都是用些普通的食材,但经嘉兴人一包,浓郁的滋味和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便全溶到了一起,成了一个个香得令人口水直流的粽子。

在每年端午节时,妇女们的厨房里总有些粽叶、糯米、肉块、豆沙什么的,还有一些包好的粽子。鲜肉的、豆沙的`、蛋黄的、板栗的……这样简单易学的手艺,巧手的嘉兴姑娘当然会了。

其实,只要用心,谁都会。只要把馅料放进粽叶里,再用线把粽叶包好,你就能尝到这种百年不变的好味道了。

粽子包多了,吃不完,就给亲朋好友送去。周奶奶送几个;张大爷来一包……于是,嘉兴人那暖暖的亲情,在节日的喜庆下,四散开来,暖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粽子,不一定非自己包的才美味。那些工厂做出来卖的,也好。这一个个统一整齐的粽子,都出自那些勤劳朴实的工人之手。这粽子里,也是包含情感的。

会不会有黑心厂家做假粽子?少得很!粽子原料便宜,制作工序简单,销路通畅,卖正宗厂家的粽子,许多人都求之不得。再说,它本来就花的少,赚得多,为什么偏要造假?

好了,不说了。

如果你还想了解粽子,就自己买一个、包一个、吃一个,自己体会一下粽子的味道,体会一下小粽子里的大嘉兴吧!

家乡的粽子作文 篇3

奶奶知道我们喜欢吃她做的粽子,夏初,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包粽子要有大芒叶,需要提前从山上摘回来晒干,用时在热水中泡几分钟就可以了,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这是我们广宁人特别喜欢的。奶奶把糯米洗干净,倒上碱水,需要腌制十五分钟,在等待的时间里,奶奶给煮好的红豆加上了糖,扎粽子的竹篾也放在随手拿到的地方,一切准备就绪。

奶奶果然是个高手,一个个在她手里出产的粽子,大小均匀,形状一样,活生生的多胞胎粽子。我在一旁看着奶奶娴熟的手势,忍不住赞叹一番。奶奶说:“这个很容易做的,不信,你试试。”奶奶一说,我果然动了心,心里想:“这么简单的事情,应该难不倒我。”

奶奶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摆放芒叶,把糯米摊开,放红豆在中间,把粽子包扎好,那么简单的事情,我却做得手忙脚乱,粽子没有包扎好,糯米已经撒了一地。我有点泄气,奶奶安慰我说:“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如果不得法,同样会做不好的。慢慢学吧。”奶奶都这样说了,我能够放弃吗?我仔细观察着奶奶的动作,研究着其中的要领。吸取这个教训后,我决定再来一次。

这次包粽子轻松多了,我摆叶子,摊糯米,放红豆,扎粽子,动作一气呵成。当我拿着我的处女作时,骄傲地自夸了一番:“奶奶,跟你的水平差不多吧。”奶奶也开心地表扬了我:“做成这样,已经是很好了。”我几乎得意忘形了。

我与奶奶合力,粽子很快就做好了。下一步,就是放在锅里煮。

我们农村的习惯,就是用柴火烧,煲出来的粽子特别香。奶奶架起了木柴,我负责看着火,只需要不时加一点柴上去就可以了。因为放了碱水,糯米容易煮烂,一个钟头后,就闻到粽子的香味了。

家乡的粽子特别香,它不仅仅凝聚了奶奶的爱,更让我明白了:有些事情表面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家乡的粽子作文 篇4

端午节是大家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老家,我也体验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传统风俗。

大家先拿出一叠晒干的粽叶,量取足量的糯米,赤豆作为主要原材料。然后,大家先烧一大锅开水,水开后把干粽叶放进来煮,大概过了8、九分钟的样子,粽叶的香味从锅子里飘了出来,奶奶说有香味出来就好了,她立刻把刚煮好的粽叶捞了起来。接着奶奶教我把盛斗里的糯米和赤豆搅拌均匀,接着,大家就要去小溪洗粽叶和糯米了。

大家去小溪洗好了粽叶和糯米,接着就开始包粽子。我先拿两片粽叶叠在一块,向里一拢,做出了一个“碗”的造型,往里面填上洗好的糯米。再把这个“碗”的“碗沿”用一只手稍微拢进来一点,再用另一只手把其它多出来的粽叶给盖在上面,捏紧,最后,用细绳子捆上几圈,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可别小看包粽子这几个动作,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可困难。我包第一个粽子,到最后一步的时候,刚要捆起来,可是糯米一股脑儿地漏了出来,无法,只好拆了重包。第二次包粽子的时候,刚要把多出的叶子盖好,可是如何也盖不上,原来是糯米放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将多出来的糯米给挑掉,可是一不小心,捏着粽子的那只手放松了一点,糯米洒了一地。第三次,我吸取前面的教训,终于,第一个包成功的粽子出现了,接着,熟能生巧,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

我喜欢包粽子,更喜欢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

家乡的粽子作文 篇5

在我的家乡中,有两个我觉得最美味的东西,一个是炒肉圆,另一个就是粽子了。

每年中秋、端午节期间,奶奶都会包粽子。

奶奶先把糯米浸泡个几分钟,使糯米保持湿润。然后把水倒掉,放入酱油、少许酒继续浸泡。馅不用那么着急,第二天早上再拌。第二天,奶奶一早就在准备馅了,先把肉切成一条条,用酱油腌制,接着她还准备了豆腐、青豆的馅料,正等着我们来。

我盼呀盼,终于到你要到奶奶家包粽子了。我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一来到奶奶家,我立即向奶奶学习包粽子。

只见奶奶先拿起两片粽叶,光滑的一面朝上,把两个尖尖头压在一起,然后,好像要把它对折起来,突然,手一弯,粽子的外衣就做好了。看着奶奶娴熟的动作,我的手早就痒了,我也学着奶奶的动作,先把外形包好。然后把米在形状上均匀的铺一层,随后又加入拌好的豆腐,肉,接着铺上一层米,然后,用粽叶把它裹好,用绳子将它捆起来一个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

过了两三个小时,奶奶终于把粽子给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剥去粽叶,放入口中,刚开始是一股淡淡的粽叶香,随后咬开粽子粘牙的糯米与香脆的豆腐搭配在一起令人回味无穷

我吃过许多个粽子,还是家乡的粽子最好吃。

家乡的粽子作文 篇6

中国的粽子嘉兴最有名,嘉兴的粽子又以“五芳斋”最为著名。五芳斋的粽子历史悠久,品质上乘、风味独特、品种多样,素有“江南粽子大王”的美誉。今天爸爸从嘉兴带回了许多五芳斋的粽子,我高兴极了,终于可以感受一下“舌尖”上的嘉兴了。

“五芳斋”粽子有豆沙的、肉馅的、蛋黄的、红枣的……多种不同规格包装,但从外形上你是无法辨认的。那一个个粽子在那淡绿色的竹叶包裹下,被白色的丝线捆得严严实实,棱角分明,可却裹不住那散发出的淡淡粽香,令人垂涎三尺。

我迫不及待的挑了一个我最喜欢的大肉粽,狠狠地咬了一大口,呃,白花花的肥膘夹杂在软软的糯米中,令我恶心,顿时感觉满嘴都是油,而且瘦肉又太硬了,一点都不嫩。

没办法,硬着头皮细嚼起来,嘿,越嚼越有几分味道了,原来此粽虽油,但油而不腻,糯米硬软恰到好处,糯而不烂,咸甜适中,“粽子大王”果然名不虚传。

嘉兴粽子虽然美味,但要论味道感觉,那还是没有家乡福鼎的好。或许是我已经习惯了家乡的味道,因此,家乡的粽子永远是我心中最爱。

家乡的粽子作文 篇7

说起粽子,肯定大家都吃过,口味有许多种:豆沙、甜枣、蛋黄、肉松……等等。而我的最爱则是外婆包的四川口味的咸肉粽子。

咸肉粽子是南方的发明,而外婆包的,是四川独有的咸肉粽。不同于上海,苏州,浙江的肉粽,四川咸肉粽是白白的,并没有把生抽,酱油和到糯米中。它的主要原料就只有糯米、黄豌豆和咸肉,外加四川特有的花椒,加上一点点盐。

我和妹妹最爱看外婆包粽子。只见她首先把生糯米和豌豆装在一个盆子里,拿出两片粽子叶,交叠在一起,一手握着卷成圆椎形,另一手拿起勺子,舀几勺糯米和豌豆,直到盛满圆锥形的三分之一时,夹起一片咸肉,再铺满一层糯米,最后封底,扎紧绳子,整个粽子完成!

很快,粽子煮好了,开锅!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咸咸的,真好闻,剥开叶子,轻轻一咬,一种豌豆的味道在嘴中化开,我迫不及待地咬了几口,好吃极了。转眼间,一个粽子被我吞了下去。已经饱了的我,回味无穷,还想再来一个。可是,妈妈对我说:“糯米不太容易消化,一次吃太多会肚子疼的。”我只好控制住自己的嘴,不再贪吃。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垂涎三尺?也想要尝尝这“正宗”四川咸肉粽子的朋友,欢迎来我家品尝!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