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演讲观后感

12-16

一篇出色的主题演讲稿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引人入胜的内容、必须付出辛勤努力,以确保演讲活动的顺利进行。准备演讲稿可以使您更好地把握演讲过程的感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编辑为您准备的“校长演讲观后感”,欢迎需要的人士前来浏览!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1

陶校长是我国着名的教育家。今天我在语文课上看到了《陶校长的演讲》这篇课文,立刻像磁铁一样吸引了我。我想陶校长的演讲一定很精彩,很生动。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开头就告诉我们要谈“每天四问”这四个问题。

当我读到第二问,问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时,我才明白,原来“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社会。”读到这,我惭愧得无地自容。因为我从来也没问过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更不要说每天了。因此我的学问总是不会有进步,我作业上的字很差,学习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和好同学相比,他们真是只强壮的大象,多么伟大啊。而我却是只小小的蚂蚁,多么渺小啊。

陶校长的第二问,问的好,我不仅找到了与好同学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差的原因:因为我平时作业马马乎乎,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就气馁。正如陶校长所说:“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达到胜利的比岸。”读到这里我就有了信心。只要按陶校长说得去做,相信自己一定回追上那些好同学。

读完这篇文章,我掩面卷思:如果自己能像陶校长说的那样,坚持作到每天四问,那么我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今后我一定不辜负陶校长对我们的希望,用“每天四问”来不断地激励自己。

上星期刚学完的《陶校长的演讲》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读完后我沉思良久,深感陶校长真不愧是大教育家呀,他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并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每日四问,把我们平时看似不经意的许多坏习惯都问了出来。

比如,“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读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想起前些日子的一件事:那天我在家吃午饭,一看桌上全是蔬菜,而且没有一样是我喜欢吃的,我立刻撅起嘴,偷偷地把饭倒进锅里,把爷爷夹给我的菜放回盘子里,下午饿着肚子去上学了。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我突然感到晕头转向的,心里难受极了,爷爷摸摸我的头说:“哎呀怎么发这么高的烧!”结果中午又接我去看病,医生对我说平时要加强营养,不要挑食。唉,挑食真是既让我损害了健康,又耽误了学习。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里不仅说到了怎样做学问,而且也说到了一个人的意志力。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年级时,我当语文课代表,上课不专心致志,成绩一降再降,最后被撤职了。现在我上课认真听讲,遇到难题再也不退缩,主动迎头而上,一一克服,终于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当上了英语组长。

关于意志力,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有一次,我和妈妈去爬紫金山。开始时天下着毛毛细雨,当我们爬到一半时雨越来越大,好在妈妈多长了一个心眼带了一把伞,要不然早就成了落汤鸡了。看着越下越大的雨,原来热闹的山道上已经没有人了,妈妈想不爬了,可我说“不”。终于我们冒雨到达了山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它好像为我坚持到底而欢呼。

“每天四问”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健康、学问、工作、道德有长足的进步。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2

这篇课文讲了陶行知嚣张在育才学校建校三周年晚会上的演讲。他提出了著名的“每日四问”——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读完这篇课文,我不禁问自己,我做到“每天四问”了吗?没有做到。这篇课文让我深深得到了启发:要安排好合理的生活作息;

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身为班干部,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在同学面前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道德风范,讲究公德和私德,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

有一次,我没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把作业从七点写到了十一点。原因是我不好好写作业,而是一边写一边玩,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心不在焉地学习,使我没有安排好睡眠时间,损害了健康,这值不值得呢?

社会上就有一些人,他们的学问很高,天文地理全都知晓,为什么他们考试时会作弊呢?阻挡不了金钱的诱惑呢?是因为他们的学问虽高,但却没有道德。道德是做人之本,没有了道德,即使他们的学问再高,都不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一定要把“每天四问”牢记心中,每天都这样激励和鞭策自己,是自己在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3

今天,校长在三楼大教室与我们六年级的同学们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校长先以做人,做事为题,开头便陈措就辞,以近来我们六年级发生的一些违纪行为做了批判,进而亲切地盘托出主题——学会做人。做人,就是要闻问世事,做一个好的人。所谓好人,便是走上了社会,充分利用情商,以主观条件制造机会,最终获得成功。然而学会生活,则是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够走向繁杂的社会,面对繁杂的社会,继之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大贡献的人。

是啊,校长说得一点儿没错,做人,就是要好好做,不可以为了一己私欲,恶意地去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更是要多多看看新闻,看看报纸,看看书籍,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新知,这样也是非常好的。就是,校长也谈之“学习不是为的父母,就算先天的条件不好,自己也要努力地在后天去争取,不能破罐子破摔。”此言也极是,告诉着我们,不能只一昧依赖父母而生存,自觉得父母没有什么大事业,照样活得好好的,自己也愈发不爱学习起来。这个观念是极其错误的,到最后只会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上述这些就是学会生活。

其实,不论做人还是做事,只要往好方向发展,都是有无穷无尽的空间的。走向社会,走向未来,谨谨慎慎,你一定会拥有成功的第一步。接着,收敛起自己的玩心,好好学习,学会与自己身边的人融恰地相处,想必在你长大以后,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4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同步探究小作文)  陶行知每日四问  ☆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这四句话出自刚刚学过的语文课文《陶校长的演讲》。陶校长是指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今天我们学习了他的演讲,文中要求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在健康、学习、工作、道德四个方面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以此来鞭策和鼓励自己不断进步。   反复拜读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者向我们娓娓道来;健康是生命之本、幸福之源;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的好坏对我们的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再多的学问和再大的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陶校长在第二问中,问到“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 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的造福于社会。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没有坚实的知识做铺垫,怎能攀登科学的`高峰?接下来,陶校长又告诉我们,想要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认准目标,就要像陶校长所说的“钻进去,展开来,就可以到达胜利的彼岸。”简而言之,两个字“专”和“钻”。有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苦中有乐,我们只有经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可是,现在的诱惑太多,有的时候写作业,“赛尔号”呀!“摩尔庄园”呀!“奥比岛”呀!这些网络游戏就来侵占自己的脑子,只要你将它们抛掷于脑后,它们就不会再找你的麻烦。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斜眼一看瞟到了电脑,那些电脑游戏呀就不住的在我的脑子里跑呀跑、跑呀跑......我刚一摸电脑,就想到没写完的那些作业,一转头,回到了书房里。 陶校长还告诉我们要每日问问自己的健康,如果没有了健康,经常请假,更谈不上学习了;我们还要科学作息时间,合理饮食,看来以后我得改改我挑食的毛病了!   第四问,要问问自己的道德品质,姜老师也经常对我们说“先做人,后学习。”今天,我刚刚在青岛晚报上看到一篇报道,四川某县城的高考状元,嫌自己太丑没自信,在校园里行凶杀死一名女生,刺伤了两名男生。如此学习优秀的学生竟然变成了阶下囚,学问再多,品德坏了,有什么用?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以前我还听妈妈说过清华大学的学生用硫酸当饮料给黑熊,结果伤害了5只可爱的黑熊。真的很令人痛心。   每日四问,值得我反复思考,我要把它贴在我的学习桌上,当做我成长中的一面镜子,每天照一照。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身体健康、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孩子,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陶校长在一次演讲中,要求孩子们“每天四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在这四问中,让我启发最深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说到这个问题,我问了问自己,我感觉自己的身体没有进步,因为平时我学习和写作业时间很紧,没有时间去锻炼,只有课间10分钟和课间操才能跳跳绳,跑跑步。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还有放长假的时候,我们每一天都在睡懒觉,一睡就睡到1~2点钟,就没有锻炼时间了。妈妈每一次都叫不醒我,所以我觉得我没有时间来锻炼身体。

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去公园跑步,我以为是去玩,没有想到妈妈居然是带我去跑步。到了公园,我问妈妈:“你不是带我来玩吗?”妈妈说:“我没有说带你玩?”我叹了一口气,就无奈地和妈妈开始跑步了。跑了两圈我累了,就不想跑了:“妈妈我们休息一会儿吧!”妈妈对我说:“不行,不行,我们还要再跑上两圈。”于是,我停下不跑了,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让妈妈一人继续跑。

我觉得我这样不好,因为我不跑步锻炼,身体就不会好,就容易生病。

我要记住陶校长的话,一定要多多锻炼身体,有一副好身体,学习才会更好!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6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陶校长的演讲》使我深受启发。

陶校长的演讲分别提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觉得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健康也是不可忽视的,只要你一不小心,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让你得病……,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样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

第二问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在班级里,在公园里,在家庭里,……都离不开学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在每个地方都要多问“为什么”?这样既可以增加知识面,又可以让别人更了解你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孩子。

第三问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在我们办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其中我就是我们班大名鼎鼎的“护花使者”,别看这时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就能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一件小事就能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最后一问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道德是一个人的根本,每个人都要讲“公德”和“私德”这样才能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长大一定要像陶校长说的那样,在所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7

学习《一篇令所有中国人震撼的演讲》有感

铜锣中学:伍廷权

近日,在县委、县**及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我们学习了《一篇令所有中国人震撼的演讲》。看着这篇震惊全中国人的演讲,我感受到了每一个字的激动,听到了字里行间的咆哮。正是基于“以天下兴亡为已任”的思想,高校长的演讲我至今读来仍感到热血沸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生这八个字激励过多少代中国人了。而高校长在演讲中将其进一步升华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如果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

哪有不团结的团体?”这些话让人警醒,让人反思,让人振奋!我对大学领导在讲话中贯穿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有着深刻的感受。

现在,结合我自己的工作,我想谈一读之后的感受。

总的来说,高校长的学校管理策略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脉络。虽然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有些古老的名词,但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在信息时代非常需要用古典的精髓来填充空虚的精神世界。这也是高**能够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可的基石。

通过高校长的治校方略,我发现目前台湾与大陆的教育理念是有很大差别的,或许高校长在台湾可以做到的,在大陆就不能实行,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首先,台湾的学校可以开除学生,但在大陆绝对不允许。大陆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不能推到校门外面去,所遵循的基本是耳濡目染的措施。潜台词就是“只要你在校园里,学一点知识就多一点,比放到社会上强”。

相应地,教育系统把社会看作教育的对立面,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再相容。学生可以在校园里接受教育,好吗?即使校园是一个真空的环境,一旦生活在真空中的学生被投入这个世界,他们会呼吸空气吗?

其次,在台湾,老师可以打人,但大陆不行。当老师的现在最怕什么?最怕“体罚”这两个字。

我们在教育界都知道,你是不是老师并不重要。你是否犯了错并不重要。你不能变相惩罚学生。一旦沾上这个边,那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了。近一年,不要说体罚了,即使批评教育都要讲究方式方法了,不然有一两个想不开而跳楼的学生,那做老师的还不进了监狱?

读到高校长的讲话我们就脸红,在台湾,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是可以“揍”学生的。我不知道教育部的领导怎么想。

前面我说过,高校长是深爱儒家思想影响的,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的两千年间,历史上出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李白、祖冲之这些人都是先生用板子打出来的。而推行新学制后,中国再也没有出一个真正的“家”。因为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能体罚,不能变相体罚,也不能严厉批评教育。

如果进行温和的教育,中国的那么多监狱会变成娱乐场所吗?

第三,台湾的学生可以管理学生,这在大陆是不可想像的。三年级的学生如何管理一年级的学生?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尊重的问题。

因为三年级的同学是学长,新入学的学生就得听从学长的话。连学生都要尊敬,面对老师呢,当然得诚惶诚恐了。在内地,教育的地位可以说在下降。

**我们要把教育日益妖魔化,把个案扩大到所有人,使教师的整体形象成为全国人民的罪人。没有地位的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

在高校长的讲话中谈到日本广岛亚运会开上,闭幕布式结束后广场上一片纸都没有,这里就是国民素质的问题,而国民素质的提高**于教育。在日本,无论老少,见到老师总是让座。日本的教师穿着统一的服装,所有的公民都对教师彬彬有礼。

而在大陆呢,如果教师也统一着装的话,有几个好意思穿着出门?

作为校长,高震东无疑是成功的。但他的成功要归功于教育系统的保护

证。没有一个优秀的教育制度做保证,再好的教育也没有施展的场。我想,如果

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也改革了,应该有很多这样的成功人士。

当然,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世界上没有大事,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

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必须从小做起。要立足本职工作,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有的人认为:

让我管那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是大材小用,是浪费人材,那他就错了。如果连零零碎碎的小事情都做不好,又如何能做好大事,又如何说得上敬业?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以“我的责任”来看待身边的小事大事,只有这样,良好的敬业精神才能慢慢建立起来,才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分子。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8

陶校长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每天四问”的演讲下,我知道我的工作在一天天进步。

陶校长讲的“每天四问”是:“每天的健康有没有进步?”“每天的学问有没有进步?”“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对我这个“小胖胖”最有启发的第三问:自己的工作有没有进步。这当然有,还不小呢。这句话让我清楚,自己成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小组长。

国庆节前,老师举行了一次考试,我们这组的同学都得了100分,这是因为我这个小组长对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进行帮助,才取得的成绩。欧阳震远是全班最差的同学,组长每天陪他一起看书,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他的学习就提起来了。

放学了,轮到我们小组值日,我就合理安排同学们,谁去扫地,谁去擦窗子,谁去拖地……最后,教室被大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做班干部,就要做一个负责人的人,要做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如果一个班干部不负责任,自私,不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话,别人就不会听你的,不会帮助你。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坚持每天四问。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认真负责,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一个对社会有利的人,一个言而守信的人。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9

今天,校长在三楼大教室与我们六年级的同学们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校长先以做人,做事为题,开头便陈措就辞,以近来我们六年级发生的一些违纪行为做了批判,进而亲切地盘托出主题——学会做人。做人,就是要闻问世事,做一个好的人。所谓好人,就是那些走上社会,充分利用情商,用主观条件创造机会,最终成功的人。

然而,学会生活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长大后才能走向复杂的社会。面对复杂的社会,你可以成为一个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是啊,校长说得一点儿没错,做人,就是要好好做,不可以为了一己私欲,恶意地去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更是要多多看看新闻,看看报纸,看看书籍,不仅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新知,这样也是非常好的。就是,校长也谈之“学***为的父母,就算先天的条件不好,自己也要努力地在后天去争取,不能破罐子破摔。

”此言也极是,告诉着我们,不能只一昧依赖父母而生存,自觉得父母没有什么大事业,照样活得好好的,自己也愈发不爱学***。这个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最后,它只会毁了你伟大的未来。上述这些就是学会生活。

其实,不论做人还是做事,只要往好方向发展,都是有无穷无尽的空间的。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小心点,你会成功的第一步。接着,收敛起自己的玩心,好好学习,学会与自己身边的人融恰地相处,想必在你长大以后,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校长演讲观后感 篇10

东强兴衰,我的责任

(2015年4月13日)

拜读了王董事长推荐的台湾高振东校长题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文章,震撼之余,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企业员工,应该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果要把“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一主题浓缩到企业层面的话,我认为应该改成:企业兴亡,我的责任!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艘航行在大海里的船,那么,所有员工则是这艘船上的水手,假如大船即将发生撞上冰山的危险,那么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拯救这艘船的责任。因为企业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困难和挑战,如何让企业这艘航船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每一个员工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以高震东**的讲话为基础,阐述了国家责任和公民道德的重要性。所提出了几个观点,虽然有些是处在国家层面的,也有一些是讲述个人思想意识方面的东西,但是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能给我们以更多的启迪。

在高先生眼中便是“天下兴亡,大家无责”,他所推崇的是“人人都能主动负责,而不是把责任推出去”。“偌大的校园,你我都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还会脏吗?

”所以,他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他还用“积极爱国”(为国家创造财富)和“消极爱国”(为国家节省财富)都是爱国来佐证这一观点,让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人明白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同样,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当工作出现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有一种“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意识,要承担起这一责任,不能只是夸夸其谈空讲大道理,更重要的是从爱岗敬业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时,对企业的热爱和责任,不仅在于你为企业创造了多少效益,更在于你为企业节省了多少成本。这也正是王董事长所倡导的“每一位员工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更不在于职称、头衔和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能和贡献意识,促进公司产生成果,获得企业的名和利”。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高先生用了两个关于渍纸的故事来阐明他的观点:其一,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福特,应聘时,顺手拾起一张渍纸扔进废纸篓里,这一细节使他通过了面试,并成就了伟业。

第二,广岛亚运会结束时,6万人的会场内没有废纸,这让全世界都感到惊讶:多么可怕的日本民族;而每逢“十一”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到处乱刮,全世界亦在感叹中日两国国民道德素质的差距。

事实上,这两个故事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切都从小事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目前,我们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公司提出“精管、细管、严管”的理念,何以体现?具体体现在对每位员工细节的关注程度上。比如上个月我参加东台供电局招标时,招标文件没有按规定制作,没有密封**,导致招标时败。

责任在我,并非做标书同志的过错。之后,我做了一个深刻的检讨,并要求惩罚。这就是种担当,推卸责任无济于事。

企业的发展靠的是所有员工的团结协作、勇于承担责任,靠的是能与组织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凝聚力,靠的是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国家就在你身边,处处都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素质。战争年代,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而在和平年代,爱国怎么体现?国家在**?

什么是爱国主义?许多人都迷失了方向。幸好高震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精彩的解释:

“国家在**?国家就在你的身边。作为一名教师,你面前的学生是你的国家。对他们负责是爱国的。

”“什么是爱国主义?任何行为都可能是爱国主义。离开国门一步,一言一行都代表国家的形象,只要不给国家丢脸,受人尊重,就是爱国主义。

”企业是国家的缩影,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你的同事、你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你的国家;同样,你的言行不仅代表了你自己,也代表了你整个企业的形象。责任在人生过程中将贯穿人生始末,我认为我所要做到的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谋生的职业,还要当成一种理想的追求,克服粗心浮躁的情绪,把工作标准、工作激情调整到最高,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努力做到不让工作在自己手里延误,不让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企业形象在自己这里受损。力求做到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优质高效、厉行节约。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