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红色读后感推荐

12-18

一说到作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经常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写一篇好的作文主要注意语言要流畅,情感表达要真挚,你平常有写作文的习惯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红色读后感推荐”,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少年红色读后感 篇1

一连好几天,我都在读一本书——《红色少年的故事》。

这本书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那些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小英雄们的事迹。他们在那个贫苦、战乱的年代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抵抗力,令我为之震撼。

其中《英雄刘胡兰》最让我感慨万千:1932年10月8日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伴随着“哇哇”的哭声,刘胡兰出生了。她的母亲身体不好,体弱多病,在刘胡兰四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生下了妹妹刘爱兰就离开了人世。贫苦和磨难让她知道了生活的艰辛。刘胡兰十岁那年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她和小伙伴们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带路打鬼子。刘胡兰14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负责在敌后积极收集情报。但因村里的叛徒泄露了情报。刘胡兰被抓了起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丝毫没有动容,最后,无计可施的敌人残忍地将刘胡兰杀害了。

合上书本,眼角已湿润。虽然刘胡兰不在了,但她顽强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除了刘胡兰,还有许多的小英雄:扮成“小叫花子”的郭滴海,潜入敌军阵营刺探情报的姜墨林……

英雄不朽!如今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没有战火的和平年代,依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

少年红色读后感 篇2

同志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红色基因的时代剧本。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学习,我认为,就是要向他那样做人、做事,积极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学习,争做“有信仰”组工干部。信仰坚定,才能发自内心地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尽忠职守。自从参加工作辗转过上十个部门单位和地方,始终勤奋工作在一线,去世的前三天还在为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专家论证而工作到深夜。没有坚定的信仰,是不可能做出如此的表率。学习,就是要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信仰,时刻以为镜,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夯实理论基础,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争做“有担当”组工干部。“为官避事平生耻”。面对繁重的工作,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会让工作“欠账”。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诉求等,不管有多难,从不退缩、从不推诿,总是以极其负责的精神勇挑工作重担。学习,就是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学习,争做“有情怀”组工干部。“一条毛巾、一双解放鞋、一双雨鞋、一顶草帽”,是留在人民群众心中最生动的形象。他的一生,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之中,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像他那样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学习,争做“有气节”组工干部。不管身居什么岗位,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底线,用他的一身正气,为党员干部树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模范标杆。学习,就是要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名利所缚、不为利所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底线。

少年红色读后感 篇3

分类:作文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 > 《红色少年的故事》读后感_王二小读书笔记

版权所有:碧意创作时间:2018-09-26 09:35:53

这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刘胡兰、董存瑞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苗的故事。王二小1929年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而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还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魂再次前来清理,到达山口时迷路。他们看到王二苗在山坡上放牛,就让他带路。王二小先是装作听话,走在他面前。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村民,他带领敌人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声,敌人明白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苗死后,当地军民把他埋在刘家庄的山坡上。此刻,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

那块用鲜血染红的大石头此刻还静静地躺在沟里。人们称之为血石。词作家、曲作家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来纪念他。

看完后,我想起了王二小,他为了保护被转移、藏匿的村民,把敌人埋伏起来,牺牲自己去保护别人。他不能保护躲藏的村民,他不能牺牲自己,但他没有,他牺牲了自己为他人。再想想我们。我们不需要保护别人或牺牲自己。在这样好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不珍惜它呢?想想别人,想想自己。其实,我们可以做到,但我们不努力,只要努力,我们就能做到。

从现在起,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在这个完美的环境中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完美。同时,祝愿我国在世界强国之巅的基础上,越来越繁荣,不再被其他国家欺负。

少年红色读后感 篇4

李思萱

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是尤为特殊的一课。通过海陆空退役军人“红心永向党”组合对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进行讲述,我对家国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张志勇社长曾是一名海军,他一直坚持着只“跳海”不“下海”的人生准则,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他在演讲中提到:“别人都是下海,而我是跳海,因为我知道下海是无法来到远处探寻的,只能在岸边徘徊。但跳海不同,只有拥有勇气,才能来到海洋的深处。”2002年的西双版纳之旅后,他来到云南进行扶贫,成为了许多云南贫困山区孩子们的“上海阿爸”。他为了公益事业散尽家产,帮助了别人,却崎岖了自己的道路。19年来,他的帮困足迹已踏遍云南各地,而当地群众的信任,则是他坚持下去的力量。2014年,“上海张志勇公益服务社”在多方社会力量下终于成立了,山区贫困孩子们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也终于得以解决。在张志勇社长为我们分享他的经历时,呼吁大家将自己多余的衣物捐出来,送给那些贫困的孩子们。他的故事,是勇于奉献,不计回报的真正的代名词。

杜鑫曾是特种作战部队中的一员,他曾参加海地维和部队,守护世界和平。200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进入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工作,从金库管理员到项目经理,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2019年,他的人生发生了转变。当他来到喀什,看到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后,他决定进行援疆工作,离开银行,来到新疆创业。巴旦木饮料产业在他的带领下走向国际市场,乡村也在产业的发展下振兴。是这样勇于创新勇于斗争的精神让他的事业走向成功,让新疆得以发展。

朱洪葵书记曾是一名空军,从话务员到连长再到人民警察,她已经是千锤百炼的“女警花”。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中,她作为上海市最小派出所负责人,带领着十一位民警进行人流超过20万的展会进行治安管理,最终实现“零差错”。2019年7月26日,她作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代表,有幸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接见。是因为她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始终牢记信念担当责任,坚守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守护和平,才迎来了更优秀的她。

三位分别代表着60后,70后,80后的优秀退役军人,在各行各业展现着自己的风采,来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在疫情与扶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英勇奋战,留下一份满意的答卷。

少年强,则国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勇气与人生目标,知晓了他们肩负的使命和担当。因此唯有我们新一代努力奋发,坚定信念,才能成为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才,坚守自己的信念与目标。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要拥有确定的目标,勇敢地接受世界上各种不确定的挑战,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少年红色读后感 篇5

巴金爷爷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每每读到这句话,我就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红色少年的故事》就是一本讲述一群少年好汉的故事书。一口气读完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后,令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每当耳畔响起这首精美感人的儿童歌曲时,就让我们悼念起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里,一户贫困的人家,有一个小小的放牛娃,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大家伙叫他二小。1943年,抗日战斗最严格残暴的阶段,日本鬼子履行了"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在村子里烧杀抢夺,作威作福,滥杀无辜,无所不为。二小家的茅屋被鬼子炸毁了,二小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目击了鬼子的残酷行动,激发了二小对日本鬼子刻骨铭心的冤仇。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二小满怀着对共产党的酷爱,加入了儿童团,跟着老师和连长学了很多常识,他知道只有把鬼子赶出中国,才能过上好日子,建设漂亮的家园。

一个阴沉的上午 ,二小正在河边放牛,鬼子又来村庄里扫荡,到处寻找八路军的踪影。二小想起了连长的话,佯装出很惧怕的样子,带着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潜伏圈。鬼子们被毁灭了,而我们英勇的小豪杰王二小却献出了可贵而幼小的性命。

读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想想二小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本应该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聆听着老师的教诲,放学回家还可以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父母都会满足我们,我们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小小的二小为了革命事业却牺牲了。当鬼子的尖刀刺向你的时候,我可怜的二小你痛不痛?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着英勇,又记载着艰苦;既喷射着光辉,又不失悲壮。我想作为小学生的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于社会有用的人。

少年红色读后感 篇6

谈天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呢?

这个来自时代的叩问,在本学期的语文课本里,诗人魏巍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的战士,他们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我们以我们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在开学典礼上,我们全校师生就有幸迎来了三位来自海陆空三军的“最美退役军人”。在他们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演讲中,我得知,朱洪葵阿姨是一名陆军话务员,退役后转业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人民警察,还负责了我国第四届进博会的治安工作;张志勇叔叔是一名海军军人,退役后,他去到西藏资助贫困山区的儿童,山区里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上海阿爸”;杜鑫叔叔原本是一名空军军人,抗疫期间,他同朱洪葵阿姨、张志勇叔叔一起去到工厂里为武汉的医院制造消毒器具,近年,杜鑫叔叔还在新疆喀什开了一家扶贫公司,专门为当地的农民卖巴旦木。他们退役后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继续书写着生命的赞歌。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是的,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张志勇叔叔初中时就进入了海军兵团,他说:“只要心中有信念,从小就立志,到哪里都可以为建设伟大祖国添砖加瓦!”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不禁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励志、从小学习创造。是啊!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军人般的意志,战士般的勇敢,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现在发奋图强,珍惜大好光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长大后才能像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一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少年红色读后感 篇7

《金色少年红色之旅》是一本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

这本书主要叙述在二十世纪xx年代初――二十世纪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的历程和世界对中国的评价。这本书让我体会到毛主席的智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抗日战争的战士们打仗时的勇猛,以及胜利时的喜悦。

许多起义又证明了我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不是懦夫。从19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上海一大开始到1924年的北伐战争再到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然后到1927年8月7日的秋收起义,接下来就是红军2万5千里长征。

红军过草地时,是多么困难呀!那时没有粮食,只能吃树根、野草,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系的皮带放到锅里煮了吃。如果换我,我早就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而去放弃。夹金山的时候恶劣多变:时而大雪纷飞,时而暴雨倾盆,一年四季中有6个月以上都是冰雪封山。我真不知道红军是怎样翻越这座山峰的。

南京大屠杀杀死了300000中国人民,那时候日本人把杀人当作玩,把中国人民随便召集到一个地方然后用机枪扫射,再往每个人身上洒一些油,再用火点燃。然后便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是让我们中华儿女最气愤又最感到耻辱的一件事!

无论抗日战争怎么艰难,我们中华儿女还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把日本人赶出了中国的边界。

国内三大战争:1.辽沈战役,共歼敌470000余人,1948年9月――11月;2.平津战役共歼敌520000余人,1948年12月――1949年1月。3.淮海战役共歼敌550000余人,1948年11月――1949年1月。奠定了以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一个崭新的红色中国的基础!

读完这本书,我有许多感受:中国是十分强大的,中华儿女那种爱国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敬佩,8年的抗战,让全世界的人都不再看低我们,我们向世界宣布:中国人站起来了!

少年红色读后感 篇8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会照亮黑暗吗?如果你是一粒谷物,你是否培育有用的生命?

是的,是的。作为祖国的小公民,他们在祖国危难之际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他们年轻时肩负着抗日救国的重任。他们便是——英勇的“红色少年连”

———题记Yjs21.com

《英勇的“红色少年连”》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挽国救民,一批13岁至18岁的少年,不得不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担当起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重任。日本侵略军的到来,打破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袅袅硝烟,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面对如此悲惨的社会现实,年轻人没有退缩,没有逃避,而是选择战斗到底。

于是,他们放下了自己心爱的书本,离开了温暖的课堂,和众多抗日战士一起不畏艰苦,纵横敌后,通过机敏灵活的战术,富有创造性的聪明机智以及英勇的斗争精神,给日军予沉重打击。

想想:一群和我们年龄相当的孩子,这时的他们本该和我们一样,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撒娇,但是,日本鬼子打进来了,安宁的生活被打破了,于是他们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他们年轻时还担负着抗日救国的使命。

这,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能做到吗?

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国旗是红色的,因为它是我们今天幸福的自己的血!对于他们,我们不仅要崇敬,更要向他们学习,与此同时,还要认识到如今的自己有多幸运,又有多幸福。今天,我们生于和平年代,远离战争。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人。

少年红色读后感 篇9

二万五千里的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下,红军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路上唱着嘹亮的军歌,仿佛天地之间弥漫着一种特殊朝气。他们用顽强的毅力将荒芜人烟的草地征服,用乐观的心态将群山征服,用大无畏的英雄精神将波涛汹涌的江河征服。你看,红军的大无畏的精神,乐观的心态,顽强的毅力,全部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

弘扬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共产党人独有的标识。自建党伊始,无以数计的革命先烈为党、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与牺牲,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视死如归、牺牲拼搏的壮丽凯歌。如今,新中国行进在崛起复兴之路,更需要传承这种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情怀和气魄,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信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的崛起向世界展现了她的发展宏图,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到来。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看到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一种凝聚人心的力量,一种推动整个民族迈进的力量——那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强国之路30年是一个光辉的历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读了《强国之路30年》后,我重温了伟大的党领导着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等。这些精神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正是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自强不息、发展壮大。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给予人们最深刻的启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了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撑,而就是这种精神,实现了我国几千年以来的“太空梦”。从远古“嫦娥奔月”到明代“万户造箭”的悲壮实践,中国人所呈现出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探索太空的愿望就更为强烈了。在毛泽东那声“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和积极进取、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鼓舞下,经过刻苦钻研,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一曲激昂的“东方红”响彻太空。在以后的精心研制与科学实验中,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于2003年发射成功,中国在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这一伟大的科研成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见证。

我对那些红军战士们以及革命先烈,有说不尽的感激,没有他们的奉献就没有我们美丽的家园,没有美好的生活,没有和谐的社会,我一定不会忘记那些红军战士们,革命先烈们英勇奋斗的故事,更会好好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

我与祖国共成长,心中烙印下红色基因。

珍惜当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