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教案范例

12-18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大象的耳朵教案范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大家知道大象都有哪些特征吗?(学生举手回答)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 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 shì shn shàn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 )的耷拉着。

(2)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 ),就能把它们赶跑。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3.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KT遇 ,“走之底”是三画,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最:“耳”的首横要写长点,盖住“又”字,末笔横改提。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4.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遇”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可组词为 。

5.比一比组词。

根( ) 跟( )

兔( ) 免(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二、复习字词

学习课文这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

三、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 耳朵,像 。

(3)动物们的耳朵多种多样,功能也不同,就像《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动物们的尾巴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学习第8自然段。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同学们想一想,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4)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是的,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5)指名读第13自然段。

指导读出 的语气。

现在你知道大象为什么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了吗?我们来请几个同学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6.有哪些小动物奇怪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

7.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 )自( )

自( )自( )

8.大象是怎样让他的耳朵竖起来了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象的耳朵竖着,可以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声音。( )

(2)大象的耳朵竖着,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吵得大象头痛。( )

(3)大象的耳朵可以把飞来的虫子赶跑。( )

(4)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可以避免虫子飞进去。( )

10.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2.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板书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虫子飞不进来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2)

19大象的耳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理解大象想法的转变过程。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懂得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做事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主见。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大象想法的转变过程。

2.难点:使学生懂得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做事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自己的主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我会认字生字。

2.这节课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

二、熟读课文,了解大象耷拉的大耳朵。

1.自由读课文1-8自然段,了解大象耷拉的大耳朵。

(1)都有哪些动物认为大象耷拉的大耳朵有病?

(2)用横线勾画出小动物们说的话,看看针对大象耷拉的大耳朵,小动物们都说了些什么?

(3)用波浪线勾画出大象说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

2.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

3.学生汇报交流。

4.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说说“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学习ABAC式的成语,用“自言自语”练习说话。

三、再读课文,学习9—1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9—13自然段,想想大象是怎样把他的耳朵竖起来的?耳朵竖起来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大象怎么做?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交流汇报。

四、升华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学生汇报交流。

五、拓展延伸。

大象耳朵的特殊用途。

六、老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小动物觉得奇怪 大象把耳朵竖起来:小虫子飞进去

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做事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有自己的主见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是个生字,掌握“似、扇”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家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1、看图,同学们请看这是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交流,揭示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4、师出示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拉着。

讲扇,写扇。

3、仿说练习: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小兔子有一对长耳朵,像叶子似的竖在头上。

有耳朵,像。

对比学习“耷”和“竖”两个生字。

过渡:

4、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一说。

师总结,启发引导,学习下文。

看来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对大象的耳朵很好奇,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问句吧。

指名读,课件展示:

师: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惊奇、疑问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大象的耳朵和他们不一样,是耷拉着的。(板书:耷拉?竖着?)

师:听了小兔和小羊的话,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谁来读。“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看来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大象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分角色朗读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4)齐读大象说的话,感受大象的想法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抓住“生来”“不安”“得”这些词来理解。

(5)“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指名读,齐读。

用“怎么才能”练习说话,体会大象想法的改变。

读读课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说说大象用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同桌两人交流。(板书:耷拉)

过渡:其实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6)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结束语:大象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吧,为什么最终还是让耷拉着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共同探讨大象耳朵的奥秘。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4)

一、说教材

《大象的耳朵》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 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似、扇”等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学词,正确书写生字;朗读课文,读懂动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对比动物的对话,说一说为什么大象最后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对于童话故事,他们并不陌生,而且,他们也能从童话故事中提炼出自己的东西。况且,这篇文章不算长,理解起来应该很容易。

四、说教法

1、引入法: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大豆喜欢小动物,我以“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为话题,拉近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几个动物图片让学生找出谁的耳朵是耷拉着的,谁的耳朵是竖着的,随机进行学习生字“竖、耷”,一词来引入本课教学。

2、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法:

抓住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以及“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在对这些句子的点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识记生字词时,我让同学们小组活动,互相读,互相听,讨论记住生字词的好的方法,在巩固生字词时让生字反复出现,采用填空式朗读、大象过河游戏等方式识记生字,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生字的趣味性,也达到了识记的目标。同时,让同学们细读课文,朗读感悟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并在反复朗读与感悟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1.游戏引入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大都喜欢小动物,我以“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为话题,出示几个动物图片,采用“连一连”的小游戏叫出动物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出谁的耳朵是耷拉着,谁的耳朵是竖着的,随机进行学习生字“耷、竖”,以此来引入本课教学。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我让学生聆听课文录音,用笔标画不认识的生字,这样既解决了一些不认识的生字,也为以后的朗读打好基础。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然后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

在学习生字环节中,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带有拼音的生词,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词,接着利用“大象过河”的小游戏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如果只是单一的认读,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枯燥乏味。为此,我采用了填空读句子的方式进行生字巩固,这样既降低了难读,又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学习多音字“扇、似”时,我没有刻意地拔高难读对生字的意思进行解释,而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出现来区分多音字的识记。书写本课生字我让学生先进行分类,找出几个生字的共同点(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再仔细观察生字,找到易错的地方提醒同学们,教师对“扇、慢、安”进行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课文重点部分,我让学生标画大象的话来了解大象的想法的改变,抓住几个小动物对大象耳朵的评论,而这些评论是导致大象思想、行文改变的根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好问句,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盆。

第二课时

1.复习生字词引入新课。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请学生根据提示语吻戏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课文重点部分,我抓住了几个小动物对大象耳朵的评论,而这些评论是导致大象思想、行为改变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找出大象的体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抓住这个段落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详细点评,让学生受到启发。

4.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在精读了课文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悟,我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结合着这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们思考,使所学的东西真正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5.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我让同学们思考,当有人评价自己的时候,自己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七、说板书设计

19 大象的耳朵

第1自然段 大象耳朵耷拉着

第2-7自然段 小动物说耳朵 人家是人家

第8-11自然段 竖起耳朵 我是我

第12-13自然段 放下耳朵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 (耳朵的特点)

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

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

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

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 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 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 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用~~画出大象的想法自学生汇报

A:小动物怎么说的?(指导问句,抓任"?").

兔子说的话(指名读、齐读)

那试想下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清学生回答)

B.这些小动物它们说的没有一个共同点是?(都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

C.第一次大象是怎么回答?!后来呢? (出示上2一8大象的话)

D.学生读,并体会前后表达了 象什么想法?解释”自言自语”,并造句

E、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学习9一 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请学生回答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6)

一、说教材

《大象的耳朵》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介绍猫头鹰为了制作泪水茶,想到许多伤心的事,最后制成的故事。情节简单、易懂。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似、耷、咦”等8个生字,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里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辨的能力,明白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

1、会读“似、耷、咦”等8个生字,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里变化。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对于童话故事,他们并不陌生,而且,他们也能从童话故事中提炼出自己的东西。况且,这篇文章不算长,理解起来应该很容易。

四、说教法

1、引入法

大象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孩子们都知道大象有大大的耳朵,粗粗的腿。因此,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出示大象图片”“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2、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法

抓住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以及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在对这些句子的点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识记生字词时,我让同学们小组活动,互相读,互相听读,讨论记住生字词的好的方法,同时,让同学们细读课文,朗读感悟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并与小组同学在合作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六、说教学过程

1、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我出示大象的图片,讲述大象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我让学生们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然后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课文重点部分,我抓住了几个小动物对大象耳朵的评论,而这些评论是导致大象思想、行为改变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找出大象的体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抓住这个段落,详细点评,让学生受到启发。

4、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在拼读了课文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悟,我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结合着这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们思考,使所学的东西真正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5、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我让同学们思考,当有人评价自己的时候,自己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七、说预期效果和课后反思

1、说预期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升华主题,使学生们有了思想以及情感的认识和升华。应该说效果较好。

2、说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容易懂,对学生们来说没什么难度,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句子的朗读以及对重点句的理解上了,这样,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些。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7)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出示换偏旁的练习,大家进行开火车组词训练。

5、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一)品读第1—7自然段。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ā)拉着。

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

小兔子说:“咦(yí),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shù)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

1、看谁读得好,读得通顺、流利。

2、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3、“耷拉”是什么意思?

4、你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5、说一说:为什么课文开头要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呢?

6、总结:“耷拉”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7、“慢慢地”写出了什么?

8、小兔子拿自己的耳朵和大象的耳朵比,结果得出了什么结论?

(二)交流分享。

想一想:小兔子拿自己的耳朵和大象的耳朵比了比就这样说,你觉得对吗?

(三)品读第8—11自然段。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ɡān)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wǔ),吵得大象又头痛(tònɡ),又心烦(fán)。

1、小羊的耳朵是怎样的呢?和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不一样的?

2、“不安”是什么意思呢?

3、说一说自己积累的词语。

4、原来听多了别人的话,大象也没有主见了呢。

5、“怎样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6、过渡段,承上启下。大象想改变自己的耳朵。

7、思考:大象的耳朵撑起了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呢?

(四)课堂展示:大象为什么感到“不安”呢?

(五)品读第12—13自然段。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shān),就能把它们赶跑。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1、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有什么作用呢?

2、大象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

(六)课堂交流。

1、你从大象、小羊、小兔子的身上明白了什么?

2、大象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预设:悠闲——不安——心烦——坚定

3、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小动物耳朵的作用。

预设:蝙蝠兔子……

4、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有着特殊作用的尾巴、眼睛、触角……

三、中心点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话,要有自己的主张;要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大象的耳朵》”,一起来闯关吧!

五、作业布置

1、把课文读流利,讲给爷爷奶奶听。

2、把你懂得的道理写在小本本上。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3、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大象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回顾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集体读,领读)。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大象的耳朵》,看一看它的耳朵有什么特殊之处。(板书课题)

二、品读语段

1、读第一段

知道了什么! (耳朵的特点)课件展示大象耳朵和扇子,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解释比喻句。谁能用比喻句描述大象身上其他的地方,这一天呢,我们可爱的大象去森林玩,它会遇到谁?会发生什么呢?

2、自读上2一 8自然段

(1)带问题阐读: 这段出现了哪些动物? 讲了什么事?

(2)小组过论:用一画出动物说的,看它们对大象耳朵有什么看法。

3、学习9一 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想一想后来大象发生了什么变化?

(2)它怎么将耳朵竖起来?

(3)竖起耳朵后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习惯的?

(4)耳朵竖起来不舒服,它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读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大象耷拉耳朵有什么作用?

(6)那大象之前为何大家一样改变自己,可这会因为不舒服又变回原样,伙伴们还会说它?它是怎么做的?

(7)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三、拓展

四、作业布置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9)

一、说教材

《大象的耳朵》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呼后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第一课时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似、耷、咦”等9个生字,会写“扇、痛、遇”等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初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里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辨的能力,明白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

1.会读“似、耷、咦”等9个生字,会写“扇、痛、遇”等8个生字。

2.初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里变化。

三、说学情、说教法、学法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听过很多童话故事,因此,对于童话故事他们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因此本课学起来应该很容易。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以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反复朗读,指导读好问句,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在识记生字环节,我让同学们小组活动,讨论记住生字词的好方法,并强调:如何才能把字写正确,写好看,同时,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说教学过程

1.谜语引入

大象对孩子们而言并不陌生,在教授本课时,我以谜语入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孩子能很快猜出是大象,我顺机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大象的样子,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在听朗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然后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读句子解决生字词

(1)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通过这两句话的练习,掌握多音字“似”的读法,解决生字词。

4、感知内容,读好问句

(1)文章一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大象耳朵的样子,谁能说说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大、像扇子、耷拉)

(2)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3)抓住重点句子,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出示问句: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

的有毛病啦?”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4)学生尝试读。

(5)学生猜一猜这些问句要读出什么语气。

(6)教师示范读。(第句:奇怪;第句:疑问;第句:不安;第句:思考。)

(7)学生再读。

抓住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以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而这些评论是导致大象思想、行为改变的根本,我让孩子们反复朗读,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

5、写一写,写好生字

1.出示“扇、痛、遇”3个生字,认一认,并强调这些字的正确写法。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结构。

3.说一说在写这几个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扇:半包围结构,两个“习”大小略有不同。

痛:注意里面的部件写得向右扁一些,这样看起来美观。

遇:半包围结构,要先写被包围部分。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在识记生字环节,我让同学们小组活动,讨论记住生字词的好方法,并强调:如何才能把字写正确,写好看,同时,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书,通过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最后,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个小问号,故事的下半截在第二课时进行。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 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是个生字,掌握“似、扇”两个多音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 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大家想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看图,同学们请看这是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交流,揭示课题。

预设:

(1)有一对大耳朵

(2)耳朵像扇子

(3)耳朵耷拉着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

4.师出示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shì的耷d拉着。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一自然段

(强调:这句话介绍了大象的耳朵)

2.学习生字 “似” “扇”

课件演示:

似:多音字

扇:多音字,象形字,从“户”从“羽”。

扇,篆文 (户,小门) (羽)

讲扇,写扇。

本义,名词:羽毛花草装饰的门扉 shàn。 本义只见于古文

量词:片,块 shàn。 一扇窗 一扇门

名词:翻转鼓风的轻巧薄片 shàn。 扇子 电扇 绢扇 蒲扇 纸扇 折扇 风扇

动词:摇动鼓风的薄片 shn扇煤炉 扇动翅膀 扇风点火

3.仿说练习: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小兔子有一对长耳朵,像叶子似的竖在头上。

有 耳朵,像 。

对比学习“耷”和“竖”两个生字。

过渡:

4.读第二到第七自然段,找一找都有哪些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它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一说。

师总结,启发引导,学习下文。

看来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对大象的耳朵很好奇,产生了疑问,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问句吧。

指名读,课件展示:

生: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师:我从你的读中听出了小兔子的疑问(好奇)。

生: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师: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惊奇、疑问的语气)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小兔子和小羊为什么有这样的疑问?

生: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大象的耳朵和他们不一样,是耷拉着的。(板书:耷拉 ? 竖着?)

师:听了小兔和小羊的话,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谁来读。“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大象也信以为真。

师:老师现在就是大象,你们就是文中的小动物们(给学生发头饰)

“小羊,你认为我的耳朵有毛病吗?”学生回答

……

(如果学生说没毛病,提到:文中的小动物们怎么想。)

看来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了。

师:大象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吗?请分角色朗读第二到第八自然段。

(4)齐读大象说的话,感受大象的想法的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

抓住“生来”“不安”“得”这些词来理解。

(5)“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指名读,齐读。

用“怎么才能”练习说话,体会大象想法的改变。

读读课文第十到第十二自然段,说说大象用什么办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同桌两人交流。(板书:耷拉)

过渡:其实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为了迎合别人而盲目的改变自己。

(6)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齐读这句话 。(板书: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结束语:大象最终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吧,为什么最终还是让耷拉着呢?下节课我们再读课文,共同探讨大象耳朵的奥秘。

三、我会写

指导书写 “遇”(“扇”)

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9.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 竖着 耷拉着

? ? !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大象的耳朵教案(篇11)

《大象的耳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应城市杨河镇中心小学

谢瑾霞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有关大象耳朵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评判大象耳朵不同,是否是有毛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故事的道理:只要是对的,我们就该坚持自己的,不可以轻易改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老师已经和大家学到课文《大象的耳朵》,今天我们还是一起学习课文——《大象的耳朵》,那么你们还记得这个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吗?

2.听课文朗读之前,出示小要求,认真听,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其他小动物的话。

3.听了这个故事,你记住了什么? 4.认读词语:

扇子、耷拉、慢慢、遇到、兔子、竖着、不安、竹竿、跳舞、头痛、心烦、扇风

5.在句子用理解词语。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感悟小动物们认为大象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1)文中说我们的大象在干嘛呢?大象在外边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很多小动物,你们把它们之间的对话画下来了吗?谁来说说大象的话?(2)那其他小动物的话呢?你有没有用波浪线画出来呢?

(3)学生朗读小动物的话。

生1小兔子:“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大象听了小兔子的话,它又说什么了?你觉得现在大象相信小兔子的话了吗?

生:“我生来就是这样啊。”那你们能读出不相信、不以为然的语气呢?面对大象的回答,小兔子又说什么了呢?(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大象走着走着,又遇到了谁?小羊说了什么?(分角色朗读,可以加上动作)

生2小羊:“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就只有小羊、小兔说了大象的耳朵吗?还有谁也说了?它们可能会这么说?

生3小鹿:“大象呀,我的耳朵竖起来,多有精神,而你的怎么老是耷拉下来呢?”

生4小马:“大象啊,你真的和我们都不一样,你的耳朵为什么老是耷拉下来?”

生5:“大象大哥,你都快急死我了,你的耳朵耷拉着,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

一齐说:“你看,我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只有你的耳朵耷拉着,一定是有病了。”

师评价: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

C.学习8-12自然段。

感悟大象撑起耳朵的过程,探究大象耳朵耷拉下来的原因。

(1)你们把小动物们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了,那么大象接受了它们的这些意见没有?(接受了)

(2)请你们自由读第8-12自然段,看看大象是怎么做的。

(3)指名回答“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结果怎么样了?

(4)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孔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的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读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原来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容易进蚊虫,所以才耷拉下来。)

(5)大象把耳朵耷拉下来,还有什么好处?

出示“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6)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

(大象的耳朵根本没有毛病呀,耷拉下来是有道理的。)

D.引导探究,学习第13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大象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谈谈你对大象所说的话的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是说,大象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下来不光没有毛病,还是有科学道理的,至于别人的耳朵为什么竖起来,也应该是有道理可讲的。只要是科学的,对的,就该坚持自己的长处。)

2.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不能因为跟别人不一样,就舍弃自己的优点。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正确评价大象。

大象撑起耳朵又放下来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为什么?

①这是一只聪明的大象。

②这是一只有主见的大象,他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总是耷拉着?

①没有毛病,因为大,防止虫子进去,所以耷拉下来。

②耷拉下来,是为了保护耳朵,关键时刻还可以驱赶蚊虫。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相信《大象的耳朵教案范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象耳朵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