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把耳朵叫醒

幼儿园案例 小班教育笔记案例 06-09

一次美术活动,内容是画长城,我教完孩子们画出长城的主体结构以后,就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我就请孩子们画画了。在孩子们画画的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也没有在他们的后面指指点点,我只是静静的在旁边看着。

过了一会之后,大多数孩子的画都已经初见眉目了,有的孩子还涂上了好看的颜色。我一边看一边夸奖他们的画。我边走边看,发现了一个问题--琳琳和月月的长城画的一模一样,而且涂的颜色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很奇怪,不明白她们是怎么了!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请了几个小朋友到前面讲了他们的画。他们虽然画面不是很干净,画的内容看上去也不很容易让人理解,可是他们讲的绘声绘色,我赞许的点了点头。琳琳也举了手,我本来不想请她的,可是每次我和她眼神相撞的时候,从她的眼神里我能看出,她是很渴望到前面来讲的。于是我请了琳琳,出乎我意料的是最后她提出让月月也到前面来讲讲,我找借口说时间太晚了,没有请月月说。

吃完晚饭的时候,琳琳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老师,你让月月也说说她的画吧!"

我对琳琳说:"不是请你说了么,月月和你的画都是一样的,你说了不就等于她也说了吗?"我本来还想说不知道是她照你画的还是你照她画的,可是我还是咽了回去。

"不是的,我们是商量了才要画一样的。"

"为什么?"

"我们俩的长城连起来会很长啊,你不是说过长城很长很长的吗?"

回到班里的时候,孩子们都已经坐好等着爸爸妈妈来接了。我请孩子们安静了以后对他们说:"孩子们,现在我请月月和琳琳一起来讲讲他们下午画的长城,他们和你们画的都不一样,咱们认真听听哪不一样好吗?"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高兴的拍起了手……

分析:

活动中琳琳和月月之所以要画一模一样的长城,是有她们自己的想法的,她们是想把长城连起来会很长很长。起初我只给了琳琳机会,请她说了她的想法,而忽略了月月的想法,这样做是不太合理的,我误解了他们。但是当我听到琳琳的想法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所以在离园的时候,我及时的请了琳琳和月月一起来讲她们的画,这样做就为月月提供了平等的表现机会,使月月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了出来,使琳琳和月月有了成功感。我很庆幸自己当时的及时改过,才能弥补心里的缺憾。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幼儿艺术活动的特点,克服以成人标准评价幼儿艺术活动的倾向,欣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和水平进行的表现与创造,关注并鼓励幼儿自发的艺术活动。"

教师应在

活动中为每位幼儿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尤其艺术活动是个极富有个性的活动,应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另外,教师还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还有他们的作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幼儿的艺术活动。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还应该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以后孩子们再进行绘画活动,我一定要给每个孩子们表达的机会,不能用我的想法来代替他们的想法,而且还要耐心的倾听他们的解释,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画什么样的画,都应该请他们拿着自己的作品,骄傲的站在前面,向所有的小朋友介绍,勇敢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鞋子也有小耳朵


案例描述:

每天中午午睡以后,有好多孩子把鞋子穿反了,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左右这样的方位词对他们来说太抽象,他们还不能理解和分辨,我经常琢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案件分析:

这天,我忽然发现几乎每个孩子的鞋子都有搭袢,翘着的搭袢看上去还真像两个小耳朵,我灵机一动说:“请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小耳朵,它们在身子的中间还是两边?”“两边。”“你们的鞋子也有小耳朵,不信摸摸看,翘起的搭袢就是它的耳朵,小耳朵如果长到鞋子中间就说明你把鞋子穿反了。”嘿……这一招真灵!许多孩子马上就能()判断自己有没有把鞋子穿反,自此以后,我班的孩子很少有穿反鞋子的了。

案件反思:

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枯燥的技能训练或一味地灌输知识并不能解决什么,可一个简单又形象的比喻也许就能轻松解决问题。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无论多么恼人的问题,也许在不经意间就能迎刃而解。

如何正确使用耳机 保护耳朵的606060原则


带上耳机,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管是公交车还是地铁上等交通工具上,总是能看到一群“耳机族”,但提醒大家的是,不正确使用耳机,其实会给我们耳朵造成负担。那大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耳机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保护耳朵的606060原则,欢迎大家来阅读!

如何正确使用耳机

正确使用耳机,记住60-60-60原则,保护我们的小耳朵。

1、“60-60-60”的原则音量低于最大音量的60%,使用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也有人认为不要超过30分钟),外界环境的噪声不高于60分贝。

2、不要戴着耳机过夜睡觉时耳机的压迫会给耳朵带来物理伤害。其次,耳机里的音乐播放一整晚,那我们的耳朵也会工作一整晚,这也增加了听力损失的风险。

3、嘈杂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使用耳机当周围环境声音嘈杂时,很多佩戴耳机的人为了听清耳机里的声音,会下意识调大音量,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耳朵造成伤害。

4、尽量避免入耳式耳机佩戴入耳式耳机后,会形成“堵耳效应”,耳机发出的声音在耳道中形成闭路振响,比开放式声音带来的损伤大得多。

保护耳朵的方法有哪些

保护耳朵需要根据耳朵的不同部位,保护方法是不一样的,共有四种保护方法。

对耳廓来说,主要是避免冻伤,瘢痕体质尽量不要扎耳朵眼。

对外耳道来说,定期清理耳屎,尽量避免用金属等锐利器物掏耳朵,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尽量不去大街上采耳,避免传染霉菌性外耳道炎。

对于中耳来说,感冒了要及时治疗,感冒没好或者过敏性鼻炎发作期尽量避免乘坐飞机,以免导致中耳炎。

对内耳来说,环境噪音大的时候加强防护,避免产生噪声性耳聋耳鸣,出现突发性耳聋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以免过了最佳治疗期耽误治疗。

大班帮我早读书谁的耳朵


这是大班帮我早读书谁的耳朵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小动物耳朵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良好的阅读常规。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谁的耳朵

2.驴、马、象、猫、猴、狗的图片

活动重点:

幼儿了解小动物耳朵的特点

活动难点:

能朗诵出问句的语气

活动过程:

师:

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音乐会,

老师带你们去听音乐会好吗?那

现在我们就跟随音乐一起进入森里吧。

一、以游戏引入

音乐游戏:

《头发肩膀膝盖脚》

师:在音乐会开始之前,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做个游戏。

提问:

1.

小朋友唱歌的时候,提到的可以听声音的器官是哪一个?

2.

小朋友的耳朵在哪里呢?摸一摸

3.

耳朵都有什么作用?

三、引导孩子说儿歌第一部分

师:

今天不仅有我们小朋友来参加这场音乐会,

还有几个小朋友也来

了,我们来看一下,他们是谁?

出示图片:驴、马、象

提问: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着脸?

引导幼儿比较得出:驴的耳朵长、马的耳朵短、象的耳朵遮着脸。

四、引导幼儿说儿歌的第二部分

师:还有谁参加了这场音乐会呢?我们以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图片:猫、猴、狗

提问: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得远?

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猫的耳朵尖,猴的耳朵圆,狗的耳朵听的远。

五、分组以问答的形式来说儿歌,教师图片引导。

六、感知音乐

师:观众们都到齐了,音乐会现在开始

!

在听音乐会的时候,请小朋

友用心听歌词,看你有什么发现。

播放音乐:

《谁的耳朵》

师:音乐已经听完了,你有什么新发现?(歌词和儿歌内容一样)

七、游戏:找耳朵

让幼儿将动物的头像与耳朵进行匹配。

八、阅读常规:幼儿随音乐取书、翻书、

十、问题延伸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和其它小动物不一样呢?

十一、带幼儿退场

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找一找,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和其它的

小动物不一样吧

唱着儿歌退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幼儿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课后,很多的幼儿都给我说,再也不用手去掏耳朵了,并且保证会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不要让耳朵受到伤害。照这样看,本次活动的基本目的还是达到了。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像对耳朵基本结构的展示还不够形象,不能引起幼儿很大的兴趣,以后组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理解力,接受能力。

相关文章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元宵灯会教案》:大班主题活动元宵灯会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指导等内容,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欣赏各式花灯的奇特与美丽,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元宵灯会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造字的故事教案》:大班主题活动造字的故事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在看看讲讲中,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中感受人的聪明才智,激发幼儿读汉字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造字的故事教案吧。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白天和黑夜教案(附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活动白天和黑夜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白天黑夜的异同的原因及转换关系,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白天和黑夜教案吧。

案例:唤醒开朗的你


背景:

人们对双胞胎总是很好奇,尤其在我们班有两对,虽然他们的弟弟或姐姐都在另外一个班级,但他们的特殊性总是要吸引我的眼球。男双胞——佳城是个性格开朗,整天围着老师转的机灵小子,而女双胞——怡霏却是个特别文静的乖乖女。她的特别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

实例:

一次与其他两个班级的老师交流中发现:男双胞——佳城的弟弟也是个性格开朗,特别活泼的孩子。而女双胞——怡霏的姐姐却也是个特别文静的乖乖女。我班的妹妹每天只说两句话:“老师早”,“老师再见”。而且是声音几乎听不到的那种。平时的生活活动也是几个开朗的女孩拉着她一起玩。她们班的姐姐是几乎没听她说过话。姐妹俩的生活活动也是几乎相似。听到这样的消息真是令人吃惊,按常理家里有姐妹俩,性格应该是很活泼的呀,怎么不爱说话呢?这男女双胞胎的落差也太大了。

通过家园沟通,我们了解到:姐妹俩从小就是这种性格,在家也很少说话,本以为上幼儿园会改变她们的性格,没想到中班了还是不怎么爱说话。正希望能和老师共同想个好法子呢。

作为一名新来的老师,我想先从相互问好开始,尝试走进她的世界去瞧一瞧。每天早上我总是用微笑和很响亮的“早上好,王怡霏!”主动跟她问好,起初,她的情况并没什么改变,还是每天那轻轻的两句。就是有机会和她聊上几句,她也几乎不作答。没想到在一个多星期后的某天早上,在她奶奶的督促下,她“大声”的回答我“老师,早上好。”在游戏中,我和她聊天,她也开始慢慢地回应我了,那天我真是特别的高兴,那说明她愿意接受我做她的好伙伴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依据她的慢慢改变,在常规中,相应的与她多做游戏、聊家常、帮她整理着装;在学习中多请她发言、表现自己,尤其在英语学习上,我开始每天尝试用英语和她问好,新授的单词也时常点名请她练习,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相互沟通,连她奶奶也时常要说她们家的妹妹最近爱说话多了,声音也比以前大声了很多。如今在学习活动的表现环节中,也能时常看到她的小手高高举起,脸上充满了自信。我真心地为她感到高兴、自豪。

反思

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个个案告诉我:是这样的,爱孩子是做一个幼儿教师的首要前提。尊重孩子、爱孩子的前提,是教师真正了解孩子、读懂孩子。幼儿教育是特殊的对于幼儿园里身体、心理都处于幼稚、不成熟期的孩子来说,老师的爱就像是春天里温暖的阳光,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的性格,因材施教;用爱心呵护、用耐心感化,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障碍或改掉这样那样的坏习惯。教育是一门艺术,怎样施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是值得每一个老师用心探索几深思的。

案例:我把孩子放走啦!


现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越来越小,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家长希望孩子更早的增强社会交往、增强自理、自立能力。可一部分家长却不愿意送孩子上幼儿园,觉得孩子可怜,年龄又小,自理能力较差,老师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准动就是不能动。家长觉得孩子的整个个性都被压抑,不能释放。我想真正的幼儿园教师是不会这样做的!同时,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培养幼儿日常行为规范是幼儿老师一日工作的重点,培养孩子这种习惯,对幼儿入小学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老师的工作日程中,各个环节总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充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潜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满足幼儿好奇心,让幼儿放手去做,让幼儿放心去想,让幼儿放眼去看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孩子天生爱玩水,尤其是在夏天就更爱玩水了,针对孩子的这种兴趣,我特意设计了一次关于水的常识活动。教学目的就是让孩子玩水,还知道更多的玩水方法,了解水的秘密,并且节约用水。

活动之前我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当孩子听说要带他们玩水,一个个欢呼雀跃。大家来到水池边,看到往日空空的水池里多了许多的玩具,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满眼疑问。我按活动环节一一进行,无意之中我发觉孩子们对这次活动相当感兴趣,活动进行10分钟后,平常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力力依然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我的操作。

当活动进行到玩自制的小型喷泉时,孩子对那弯弯的水柱产生了好奇“水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变成一座桥呢?”孩子们开始发问了,看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真的庆幸自己设计了这样的一次活动。孩天生是好奇的,在好奇中,他们会感知更多的东西,这些有益的生活、社会经验就促进他们探索,促进他们创新。

最后我请孩子们自己来玩喷泉,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小手举的老高,大声喊:“张老师,可不可以请我?”就连平常不大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东东也举起了手,看她小脸憋得通红,一副可人样儿,真的好乖。我想这不是锻炼他的一次好机会吗?于是我首先请起了她,她害羞的走到我面前,一双手很想伸出手来玩水可是又不好意思,于是我牵起她的手说:“来,我们一起来!”。在帮助下她很成功的玩了第一次,当我看到她脸上露出自然、满意的笑容时,我感到无比的欣慰、无比的满足。于是我让她单独来了一次,这一次她很顺利就完成了,我希望:这次游戏能让她迈出第一步,迈出放手去做的第一步,迈出放心去想、放眼去看的第一步;也迈出她愿意探索和学习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用刚才的新花样玩水,孩子们很遵守规则,看到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的样子,听到孩子们喊着:“老师,你看这水怎么啦?”一会而又是:“老师我知道啦!”…..欢叫声不绝于耳。

开始很有顾虑的一次活动很成功的进行了,最开始我怕孩子们毫无节制的玩水,出乎意料的结果让我感到意外。我深深的感受到孩子那种意愿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精神。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开发这片领土,让儿更加大胆的主动探索,主动求知!

我绝不捆住孩子、绑住孩子,绝不象机器人一样遥控孩子的行为,我会及时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及时调整活动内容,而且善于利用身会自然资源拓宽孩子的活动范围。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让我们的提问具有“开放性”,给幼儿充分的空间考虑问题,并且注意发挥幼儿、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个别指导,让整个活动形成师生活动、亲切融洽的饿良好氛围。此时,你会发现孩子的思维是那样的让人感到惊奇、意外。

孩子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我只想放走他们,让他们放心去做、放心去想、放眼去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