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后感(锦集九篇)

12-19

在读书的时候作文是必不可少的,作文,是我们内心情感通过文字的一种方式。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细枝末节中发现“宝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论持久战》读后感(锦集九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1)

毛泽东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整个抗日战争,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这是抗日战争一、二阶段需要贯彻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强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和弊两方面,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辩证和科学地区看问题,不能只看其表面而忽视其内在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得出正确的结论,制定正确的政策。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在那个急需要军事天才来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创造了令人为之折服的军事奇迹!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经历一帆风顺的一生,也不太会有注定失败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受过无数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不可能不废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成功就在眼前。所以“速胜论”与“亡国论”都是错误的,我们的人生同样需要持久战。

在一生中,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正如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一样,人生或许有更多的时期,认清每个时期自己的任务,确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过得更加充实。论持久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那么在人生中,自己就是胜利之本,每一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前途与命运,选择怎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会有什么样的归宿,你,都是根本。我想,作为大学生我们现在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思考论持久战,去体会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它不一样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我们的使命,不断的成长与提高。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2)

一。事物的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胜利和成功是在这种不断的变化和变革中孕育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暂时的处于劣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调查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优点缺点,双方彼此的矛盾情况,着手于扩大对方的缺点,削弱对方的优点,于此同时扩大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不足,时间长了,我们就可能相对来说慢慢的扭转劣势被动地位,进而变成优势方,主动方。在这里,面对面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遇到事情要全面的分析问题,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优点,而忽略其劣势,这样就会造成盲目自大或者对对方估计不足;也不能只看到事情的缺点而忽视我方的优势,否则就会造成悲观的情绪,看什么都是一片阴暗,不能主动积极的去想对策,解决问题。

三。不要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混为一谈,不管它们的重要性如何。

有时候我们可能失败很多次,对方可能赢很多次,这不一定注定将来会失败。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次关键的对抗中,我们可以一战定江山;而对方也有可能因为屡战屡胜,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此一蹶不振。这次我们赢得了对峙,说明以前的失败是次要的,不是主要的矛盾,而这次的胜利是主要的矛盾,这足以决定双方的命运。

屡战屡败有时候可能比屡战屡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4. 不要因为胜利小进步小而不去争取,不要因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小,影响小就不去实施。

我们处于劣势,就是要不断争取胜利和进步,一步一步地积累起来,才能成为为大的胜利,取得为大的成就。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的给与对方于杀伤,不断的动摇对方的决心,不断的给对方制造不良情绪,长久下去,就可能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杀伤,使对方变得疲惫不堪,使对方失去胜利的决心和勇气,这就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的道理。

5. 当对方锋芒正盛的时候,不要去硬碰硬,这样只会毁灭自己,要不逞匹夫之勇,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对方气势汹汹,来势正盛,此时犹如刚出山林的猛虎,爪牙锐利无比,气力着实吓人。

这时,我们要避开他的锐利边缘,给他一条前进的路,让他在广阔的田野里随意驰骋,等他累了我们再出来收拾他。

6. 看整体而不只是看局部,看未来而不只是看眼前。我们要有一定的心态,要能适应,要不断加强自己,要锻炼升华。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战国时期的甘龙和汉初的韩信都是这种方式的主人。

这就是伟人,不担心眼前土地的得失。他能忍受。有时他能忍受一段时间,有时他需要忍受一辈子,才能打最后一仗。他们看的是未来,是整体,是整个事情的发展趋势。

7号。在分析问题时,要着眼于事物的根本矛盾和特点,而不是随意下结论。因为事物的表象并不总是事物本质的真实表现,有时我们会为彼此制造一个虚假的形象来迷惑对方,而对方也在为我们制造一个虚假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去掉虚假,保持真实。

例如,毛主席对国民革命即将到来的分析就是一个经典。当时革命处于低潮,红色政权和工农活动遭到国民党各部军阀的暴力镇压和破坏,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这时候很多人泄气了,很多人认为革命必不能成功,有的人更是写信提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于是毛主席分析了,现在虽然处于革命的低潮,但是我们来看看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变得怎么样了? 由于军阀混战,必然增加租赋,这势必会加重农民和地主官僚之间的矛盾;外国资本压迫民族资本,民族资本必定会变本加厉的压迫工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必定会进一步加大;而学生等等,这么分析以一般,最后得出结论,目前虽然是革命低潮,但是各阶层间的矛盾分明是加剧了,从而全国的革命高潮必定会迅速到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且这不是遥远的未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一形象隐喻显示了主席对革命的强烈信心和期望。

8. 光明前夜的黑暗,分娩前的阵痛。我们必须有耐心,不放弃。

有时候我们的力量大大的增强了,对方的力量大大的削弱了,但是还是不见我们的胜利,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着急甚至放弃。我们的力量虽然加强了,但还不足以打败对方;虽然对方的力量减弱了,但还不足以打败对方,所以我们需要耐心,在这个时候继续下去,希望最后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一方的进一步加强和另一方的进一步削弱,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3)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第一次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研究了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

第一次认真研读的论文。抛开思想性、军事话题和历史背景,单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学习这篇文章。研究了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按照逻辑顺序,首先提出问题,叙述历史背景和现状,然后分析中日两国的特点,得出问题的依据,即论据,最后得出观点。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看了问题的根据和亡国论的反驳,这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从小到大都可以看到。

在问题基础部分,作者指出了战争的本质,并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特点。主要分析了影响战争的因素:军事、经济、政治组织和战争性质(进步的、倒退的、野蛮的)。

分别分析了日本、中国在这几大因素的对比。认为日本具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力量,但其战争是倒退和野蛮的,人力、物力不足,国际形势处于不利地位。相反,中国的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力量相对薄弱。然而,这是一个进步的时代。它的战争是进步和公正的,有大国可以支持长其战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会帮助中国。

问题的根据建立在要讨论的事物的特点上的,因此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根据。分析非常精辟。

结下来,开始驳亡国论。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驳斥,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驳斥方法。列出亡国论的所谓的一般论据,接着说出自己的反对根据,然后继续引用亡国论更有力的根据,接着举出针对性的根据。

在论证中,思考是把握论证需要的关键基础——日本的倒退和援助不足、中国的进步和更多的援助。抓住亡国论的根据中的片面和主观性(主要是分析中国现状和印度、阿比西尼亚的不同,说明亡国论的根据站不住脚),同时提供自己全面、客观的论据(中国当前状况存在胜利的条件)。论证非常精辟,有层次感和说服力。

论证中广泛运用矛盾理论,牢牢把握事物发展中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

总之,本文是一般论文的典范,好好学习。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4)

读《论持久战》有感300字

今天不用做事,认认真真地把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读了一遍,根据我以前的想法,我现在进行读后总结。

这篇著作,读完的第一感觉是震撼,没有多好的修饰手段,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正气与睿智。令我想不到的是读完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去评述这篇著作,不知道如何才能用最恰当的文字将我的理解表达出来,而不会曲解主席当年的想法,这是我所担心的,与我阅读之前的想法完全相反。

但我记住了主席说的一句话,我觉着用在生活上是最好不过的了,采取非正常手段去解决困难反而会将自己置身于更加困难的境地,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要轻视自己的弱项,弱项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转化成强项。日本为了解决自身问题而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其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中国弱于日本,但抗战最后必须属于中国,都是说明这两个说法。

愚钝之至,理解有限,惭愧!

读《论持久战》有感300字

据传毛主席在延安窑洞连续七天七夜奋笔疾书,连右脚布鞋鞋底被烧出一个洞都没有察觉,终于完成举世闻名的《论持久战》。一方面由于好奇,另一方面为了完成作业,于是便选择《论持久战》,结果我不得不承认毛主席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智人。

《论持久战》全文共论述21个问题,前9个问题主要论述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后12个问题主要阐述怎样进行持久战,怎样去的最后的胜利。《论持久战》的每句每字都是精华,很难找出那一句作为其中心句,若一定要的话,蒋介石的总结很精辟:“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毛主席将马克思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虽然现在建党90年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论持久战》就无用武之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毛主席的精神永不过时。

读《论持久战》有感300字

在感觉在电脑前呆久了有点疲惫的时候,就停下来随意拿本书看下。开始看到是《论持久战》只是为了想看看毛主席是怎样治理军队的,看了才知道有感颇深。我想那就是因为有了他的战略原则才赢得了中国的8年抗战胜利。

要是我们在这次网络营销大赛中也把她的战略原则应用到其中,,(1)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进行完成阶段任务,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的方针:(2)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的作战形式。这就说明了怎样进行营销和怎样争取最后胜利的问题。《论持久战》运用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不仅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在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在学习中的启迪——应该如何辩证的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战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学习的整体状况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分析认识,承认自己学习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要有长远的目标,确定具体的近期奋斗目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而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持久战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dushubiji/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5)

其次,它也是一部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光芒的哲学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抗日战争诸问题所坚持和遵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在观察、分析和解决抗日战争诸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在解决具体的抗日战争问题中所得出的一般的哲学概括和一般的哲学结论,都坚持并且发挥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持久战》中所阐述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思想基础,而且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最后,《论持久战》对我们生活的启示也是很大的。人生就像一场战役,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想要生活则还要将每一份苦难都当作人生必不可少的乐章。从出生至死去,我们需要这样的智慧。

我对它最真切的感受自然是源自高考。有人说高考一点也不难。困难的是高考前单调的备考时间。每天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奔波,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

这是一场持久战!首先需要我们对它的正确认识,明确高考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在很久以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调整心情,准备好作战工具,迎接战争的胜利!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发展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解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它发展了弱国战胜强敌的战略理论。它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了群众。它对增强中国人民抗日信心,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的动员和指导作用。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6)

第一次拜读毛泽东主席的作品,也许只是读了一篇作品就判断一个作家的好坏,太武断了,可是,在我看来,我一个从未经历过抗日战争,不了解战争真正情况的人,在看了主席写的这一片文章之后,也对中国赢得抗日战争充满的信心。在他以前的学生生涯中,他学过诗歌,也听过主席的文学才华。这次读了主席的文章后,他知道毛主席确是是一位文学大师和军事家。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还能够冷静下来正确的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并且用一篇文章,简单明了的阐述了自己的理论不得不让人佩服,还有不得不惊叹主席对抗日战争三个战争阶段的预判。

论持久战读后感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未来的著名的文章。在整篇文章一万多个字中,主席将抗日战争中,中日交战的优势、劣势都总结了出来。短短38个小段落,从开始国人对这一场战争的各种看法开始,引出了持久战这个主题,接着讨论了两种主流的看法;一是中国必败论、二是速战论,最后在文章最后的几个自然段(小节)里,毛泽东主席为中日战争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这二十个字,是主席在过去同国民党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战争经验。它们是我们打赢抗日战争的理论基础。这篇文章也给在困苦斗争中的中华人民,给与了一个强大的信心。

通读了整篇文章,感觉到论持久战这一篇文章,就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讲解了中日战争的优劣势,特别是在第六段,在于美国记者**的谈话中,通过与美国记者的一问一答,主席系统地、详细地回答了中国会不会亡国;在什么条件下,中国可以战争日本;战争前途会怎样发展;及关于中国东北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整篇文章中,毛主席总共提出了21个问题,前半部分问题主要回答了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为什么中国会赢得胜利,还有总结批评了两个当事主要存在中国战败轮和速胜论。什么是战争的后半部分,怎样进行战争,怎样通过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人民战争的重要性。

在我个人看来,主席将整篇文章分为了38个小段落,前30个小段主要是交代了文章的背景,当时的中日局势,当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思想,日本作为一个侵略国家的优势劣势(主要见第十分点),中国凭什么可以赢得这一场战争(第十一段)。在最后八段中,主席提出了什么是持久战,如何进行持久战。每一个小点,都能够看到主席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抗日战争的根本问题做出了很正确、精辟的论述,成功的预见到了抗日战争未来的发展路线,做出了正确指导抗日战争的决策、政策,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

《论持久战》,它不仅成为了国内战争,乃至世界战争中的著名的军事理论,同时它也是哲学上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有一句话:卢沟桥事变以来,四万人齐心协力,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样一种公式,在广大的人们中流行着。这个公式是对的,但有加以充实的必要。

抗日战争和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坚持,是由于许多的因素:全国党派,从共产党到国民党;全国人民,从工人农民到资产阶级;全**队,从主力军到游击队;国际方面,从社会主义国家到各国爱好正义的人民;敌国方面,从某些国内反战的人民到前线反战的兵士。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因素,在我们的抗战中都尽了他们各种程度的努力。

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向他们表示敬意。我们共产党人同其他抗日党派和全国人民一道,只有努力团结一切力量,战胜**的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统一战线上可以放开任何敌对思想,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抗日,不管是多数还是少数,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不管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都是在抗日,都是值得尊敬。同理,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的正能量作战方式,不管哪一种作战方式,不管是坐而论道,还是冲锋陷阵,不管是长篇大论,还是一个顶字,都是在表达一颗我们炙热的爱国思想,如果狭义的认定正能量的宣传方式,是局限了我们的思想,也是局限了我们的宣传范围,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最广泛的互联网正能量统一战线,不在于一个以何总方式,不在于宣传的手段,而在于把正能量传递出去。传递一个人也是传递,我向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献上我崇高的敬意,我作为一名89年介于80后与90后的人,对于前辈们把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我们感到高兴,变达我的尊敬。

都是为了传递正能量,又何必纠结于在于何种方式,何必局限于何种方式。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7)

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论持久战》,看了一些毛泽东主席的真知灼见。

《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文中明确指出“亡国论”、“速胜论”这些思想的错误性。

毛泽东同志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进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实从政治层面来认识的,然后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和理论来理解,这样才能看得更深远、更深刻。以下就知我对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对于战争的趋势,科学预言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无法预测。总的趋势是我们的战略反攻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这是我最钦佩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的事候,正是战争刚开始的事候,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对战争的推测是准确的,我们感到惊讶。

这足以显示他对战争和军事天赋的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难怪这篇文章会被视为经典,成为马列主义伟大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它也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世界作之一。

《论持久战》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个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预见战争中敌我双方力量相互消长的大趋势。中国将从劣势走向优势,日本将从优势走向劣势,中国将从防御、僵局走向反击,日本将从进攻、保守走向退却。毛泽东由此得出结论,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形势,正确预见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此外,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

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述的一段话:“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

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主观的,片面的,总之是不科学的。” 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

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的走向。

毛泽东用正确的科学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也起到了指导作用。只有有很强的指识储备,我们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读完这本《论持久战》,我深深地佩服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要珍惜革命前辈的幸福换血,努力奋斗!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8)

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令人十分佩服!《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极其困难,亡国论和速胜论在人民众广泛传播的一篇报告。有人认为另一场战争将是注定的,有人认为他们可以立即获胜,把日本赶出中国。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都会对中国的抗日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出来了,令人耳目一新!

论持久战本身的内容,更不要说持久战的内容,分析唯物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反映。现在不成系统的罗列几点:

1. 遇到事情要全面的分析问题,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优点,而忽略其劣势,这样就会造成盲目自大或者对对方估计不足;也不能只看到事情的缺点而忽视我方的优势,否则就会造成悲观的情绪,看什么都是一片阴暗,不能主动积极的去想对策,解决问题。

我们不必追求全面胜利,当然,全面胜利是最好的,但通常很难实现全面胜利。只要我们最终战胜对方,也许我们是弱者,但对方并不一定是强者。

2. 事物的矛盾双方都是在不短的发展变化的,并且在不断的向对方转化。我们的胜利和成功是在这种不断的变化和变革中孕育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暂时的处于劣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调查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优点缺点,双方彼此的矛盾情况,着手于扩大对方的缺点,削弱对方的优点,于此同时扩大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不足,时间长了,我们就可能相对来说慢慢的扭转劣势被动地位,进而变成优势方,主动方。在这里,面对面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不要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混为一谈,不管它们的重要性如何。

有时候我们可能失败很多次,对方可能赢很多次,这不一定注定将来会失败。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次关键的对抗中,我们可以一战定江山;而对方也有可能因为屡战屡胜,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此一蹶不振。这次我们赢得了对峙,说明以前的失败是次要的,不是主要的矛盾,而这次的胜利是主要的矛盾,这足以决定双方的命运。

屡战屡战有时候可能比屡战屡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4. 不要因为胜利小进步小而不去争取,不要因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小,影响小就不去实施。

我们处于劣势,就是要不断争取胜利和进步,一步一步地积累起来,才能成为为大的胜利,取得为大的成就。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的给与对方于杀伤,不断的动摇对方的决心,不断的给对方制造不良情绪,长久下去,就可能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杀伤,使对方变得疲惫不堪,使对方失去胜利的决心和勇气,这就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的道理。

我们的根本原则是互相削弱,保护自己,增强自己。

5. 当对方锋芒正盛的时候,不要去硬碰硬,这样只会毁灭自己,要不逞匹夫之勇,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任对方送给我们女人的衣服,任对方嘲笑我们是缩头王八,只管让他们统统见鬼去吧,要看谁笑在最后。

对方气势汹汹,来势正盛,此时犹如刚出山林的猛虎,爪牙锐利无比,气力着实吓人。这时,我们要避开他的锐利边缘,给他一条前进的路,让他在广阔的田野里随意驰骋,等他累了我们再出来收拾他。

6. 看整体而不只看局部,看未来而不只是看眼前。我们要有一定的心态,要能够适应,不断加强自我,锻炼升华。

*****中,不堪其辱的人自杀了,他们的未来也就葬送了。而小平同志经过三起三落,安然无恙,最后还登了大典,这不得不让人佩服!我估计当时小平当时绝对没有把挫折放在心上,估计他心里想的是,**啊,你总有撒手的一天,到那个时候我再蹦出来,现在你就拼命折腾把,等我蹦出来再给你弄个底朝天!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战国时期的甘龙和汉初的韩信都是这种方式的主人。

这就是伟人,不担心眼前土地的得失。他能忍受。有时他能忍受一段时间,有时他需要忍受一辈子,才能打最后一仗。他们看的是未来,是整体,是整个事情的发展趋势。

7号。在分析问题时,要着眼于事物的根本矛盾和特点,而不是随意下结论。因为事物的表象并不总是事物本质的真实表现,有时我们会为彼此制造一个虚假的形象来迷惑对方,而对方也在为我们制造一个虚假的形象,所以我们必须去掉虚假,保持真实。

比如毛泽东对国民革命即将到来的分析就是经典。当时革命处于低潮,红色政权和工农活动遭到国民党各部军阀的暴力镇压和破坏,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这时候很多人泄气了,很多人认为革命必不能成功,有的人更是写信提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所以毛泽东分析说,我们虽然处于革命的低潮,但是我们看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是怎样的? 由于军阀混战,必然增加租赋,这势必会加重农民和地主官僚之间的矛盾;外国资本压迫民族资本,民族资本必定会变本加厉的压迫工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必定会进一步加大;而学生。。。。等等这么分析以一般,最后得出结论,目前虽然是革命低潮,但是个阶层间的矛盾分明是加剧了,所以全国的革命高潮必定会迅速到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且这不是遥远的未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你看看描写的多贴切,分析的多透彻,简直让我佩服的“无地自容”!

8.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烧对了尚好,如果烧的不是地方,恐怕有百害而无一益。如果某一个领导调任一个新的领导岗位上,在还没有对这个单位充分调查分析的情况下便忙着立规章,订制度,多半是要归于失败的。

比如我们找客户,不好找,那么就走出去,到市场上每天多跑跑 ,多转转,多了解信息和客户需求,了解我们的不足和优点,这样时间长了,客户自然做不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事情就是要“精确制导”,充分调研,就是找到治病的正确药方。

中医案例集里面有一个清代名医治病的案例很有说服力,其实这个医生医术平平,也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他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名医,就是他凡病都认真调研。有一次一个新婚的年前人去看病,全身肿的厉害,腰像水桶,五官都肿到一块了,叫苦连天,很多医生束手无策,而这个医生一时也找不到原因,于是他便搬到了这个男青年家里,与男青年同吃同住,忽然他发现由于是新的家具,油漆味很大,于是他断定是油漆里面的有害物质使青年生病。后来这个年轻人搬出了新屋,没过几天,病就好了。

倘若名医不到年轻人家里去做调研,而只是在案头苦思冥想,是断然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既是调研的魅力所在。毛泽东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这话一点不错。

9. 光明前夜的黑暗,分娩前的阵痛。我们必须有耐心,不放弃。

有时候我们的力量大大的增强了,对方的力量大大的削弱了,但是还是不见我们的胜利,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着急甚至放弃。我们的力量虽然增强了,但是还不足以强到打倒对方;对方的力量虽然削弱了,但是还没有弱到必败的程度,所以这时更需要忍耐,继续,以期最后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方的进一步的增强和对方的进一步削弱,胜利必定是属于我们的。

2012/5/30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9)

2007年10月19日,我们核电部全体人员在吴总的组织下,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著作《论持久战》。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静静的坐下来指导我们学习《论持久战》,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主要从以下主题为出发点:

1.论述当时中国的历史现状是什么?

2。本文的史指是什么及其历史指导意义?

3.这篇文章的结构、立论是什么?

我带着这些问题看文章,并在讨论中了解到《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同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表的,根据当时的中国现状,毛泽东科学的预见、正确的分析了国内和国际各方面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持久战”的总方针和一系列具体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对以后的八年抗战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指出是什么问题;然后是提出问题的根据;接下来是逐层分析问题,环环紧扣“论点”,通过“驳亡国论”举例论证为什么要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从这里看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有多么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充分表现出主席善于从政治的、谋略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战术上随机应变的妙计,在军事著作上称得上是一部现代《孙子兵法》。

换个角度看,这篇文章也是一篇非常典型的议**,“论点”、“论证”、“论据”三要素齐全。

所谓的“论点”就是“持久战”,从《孙子兵法》中看军队的远征作战与军队后勤的**和军费消耗的关系,军队打仗必须“速战速决”,而在《论持久战》中,恰恰符合我军持久作战的特点。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

” 毛泽东正是从敌我双方分析论证,支持“论点”。日本**自恃工业比较发达,军事实力大大超过中国,就企图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在短期内轻而易举地占领中国。因为日本是一个小国,其财力、军事、人力、物力毕竟有限,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用大土地、丰富的物资、多人、多兵来支持长期战争。

这就是问题的提出根据,而“持久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胜利”,毛泽东说“**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所以要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虽然“速战速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根据本国和敌国的形式用变通的思维剖析问题(如“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从而指出“持久战”才是抗日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虽然我不是很了解文章的

历史背景(以前也不曾看过这篇文章),但我们可以从另一方面去学习伟人如何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的原则、制度和方**持久战》的问世,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在此之前毛泽东就提出了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问题;1937年,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为提高全党干部素质、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毛泽东还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了《实践论》、《矛盾论》的演讲。

对于伟人来说,这样的写作可能是史无前例的。敌人的强弱,使领导人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必须唤起千百万同胞,形成浩瀚的内战海洋。1938年,毛泽东写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反对“速胜论”、“亡国论”,科学和系统地指出抗战的必胜,也是在那个5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直至沉思中右脚布鞋被火盆烧了一个洞,直至突然头痛一阵晕厥惊动了医生前来。终于,连续七天七夜,写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论持久战》一出,立时震动中国。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他还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敌人战略进攻和我们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敌人的战略保守主义时期和我们的准备时期。第三阶段是我们的战略**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总战略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

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战。

有人说,这是当代的《孙子兵法》。 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战争论》。毛泽东的特色,是以弱胜强。

这是军事上最难做到的,也是军事战略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论持久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两个首次。” 一是首次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二是首次提出开辟敌后战场。

由此,“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战争。”国民党正规军大步退却时,我们依然在敌占区的每一个角落,拖住敌人的脚步,靠的就是游击战,全民皆兵!这是个奇迹。

创造奇迹的益于群众的信任和广泛动员,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论持久战》

》及一系列抗战时期的毛泽东著作,无疑正是战胜侵略者、推动那个时代前进的思想伟力常有人说井底之蛙所见的天空不会太大,可是想一想:他老人家在陕北的窑洞里,能够看到的世界并不会比那井底之蛙可以见到的更多。为什么他老人家可以写出如此有远见卓识的巨作《论持久战》呢?

为什么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而世人皆睡我独醒,只有他老人家当时在人人狂躁的情况下,能够独自清醒,在那个伟大的窑洞里,八天七夜不眠不休,写下了最终引领中国抗战胜利的宏篇巨著呢?也就是说,不能一天之内就把日本人赶出中国,这需要一场长期的战争才能实现。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乃至新中国的诞生!

他老人家在书里不是简单的论述了日本人必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更为重要的是,他还给出了如何打败日本人的具体的方式和方法,不只是哗众取宠式的喧嚣,而是认真的分析当时的国内的情况,国际的情况和日本的情况,知己知彼,是打败日本人的主要原因,最最重要的是,他给出了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根据这些步骤和方法,一步一步的打败日本人是可能的,但是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不是三年,不是五年,而是持久的很长的一段时间,正是由于采用了他老人家的这些方式和方法,我们才打败了日本人。

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吗?是他来自外星吗?不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而已,只是他会认真的面对所出现的问题,认真的去分析问题的发生和研究解决方法,用实事求是的方法来面对,来解决,这样他的理论才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才能让他具有远见和卓识,以及对未来事物发展的准确**的能力。

但是在今天,生活在都市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想一步登天,或瞬间成为亿万富翁,和当年很多人想一天就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是一样的戏台而且世间还真有这种成功的范例,于是,每个人的梦想就都以此为奋斗的目标,成为亿万富翁;而那些经营企业的人也跟着这股洪流,想在10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500强,这就像一口吃出个胖子来一样,不太容易。然而,每个人都相信有这样一个神话,也许是人类心灵的不朽吧?时间是证明一切的最好方法。时间证明,如果你吃脂肪,你会死或残疾。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