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十五篇)

01-13

时光飞逝,我们偷偷将心事藏进笔尖,写作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扩展视野。优秀的作文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参考资料。作文到底怎么写才好?也许以下内容“《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十五篇)”合你胃口!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看完《三国演义》,看之时觉得这次一定要写篇大读后感,但提笔之时,又不知从何着笔,思来想去,觉得只能找个人物写写算了,但大人物写不起,小人物又知之甚少,看来就挑个不大不小的"五虎上将"之外的魏延小作评议。

打从小看电视,就会分个敌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也是,总是站在刘备、诸葛亮一边,打仗都看他们赢,刘备的人最讲义气,但后来出了个叛徒,真是厌恶死了。但今天又看《三国》,却找回了另一种认识,似乎不再厌恶这个叛徒了,都少还有点同情与抱怨。在三国里,魏延也是一个讲义气、识时务的英雄。想当年刘备携民渡江投奔襄阳,刘琮拒不开门,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声:"刘使君乃仁义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并砍死守门将士,要放刘备进城来。因文聘杀出阻拦,且刘备和诸葛亮并不领情,没有进城,魏延只好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后关公战长沙,与长沙守将老黄忠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两人顿有惺惺相惜之意。韩玄欲以外通内连之罪处死黄忠。在关键时刻,还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责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然后一刀砍下韩玄的人头,投拜关羽。可见魏延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挠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功之臣,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还想当然地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要绝后患。最后还是刘备出来打圆场,救了魏延。但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却影响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诸葛亮麾下奋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诸葛亮取了西川,论功行赏时,连归顺不久的马超也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和黄忠一样资格的魏延,却被排斥在"五虎上将"之外。这就大大地伤了魏延的心。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魏延出了一个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一举定秦川。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果诸葛亮能够采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议,以主力出陈仓或斜谷,以一部出陇右牵制魏军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袭长安,是能够一举定秦川的。但诸葛亮却过于谨慎,坚持所谓"十全必克而无虞"之道,坐失良机。反过来还讥讽魏延:"你以为中原就没有比你聪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击,管叫你有去无回!"结果诸葛亮还是倾举国之兵走陇右大道正面攻击,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自己也累死于征战途中。

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时,托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与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 论资格,他最老;论功劳,他最大;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而到头来这把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举动: 放火烧了蜀军回撤的栈道,扬言要擒杀杨仪。最后还是杨仪和马岱合力斩了魏延。

魏延的结局跟他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诸葛亮的用人也占有较大的因素,自魏延投靠之时,诸葛亮就认定此人必有反骨,所以后来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始终没能改变诸葛亮对他的看法,甚至是在魏延出的某些主意上,诸葛亮还心存疑惑和偏见。诸葛亮晚年,不管是在打仗还是用人还是有些不是很英明的举措,有点可惜,但魏延更可惜。

借此机会祝愿所有群友及家人: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第四次合上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是一本流芳数百年的好书,是元末明初大文学家罗贯中的著作。我对这本书百看不厌,因为我很喜爱书中的蜀国丞相诸葛孔明,他胸藏战将,腹有奇兵。有一副对联概括了他一生的功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水攻”。他还创造了木牛流马、连环弓弩,八阵图。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让我由衷地钦佩。

对《三国演义》这本经典书籍褒扬的声音固然是一大片,但不和谐的声音也有很多,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个撕碎的艺术,写的是魏、蜀、吴三国对峙鼎立,而结果他们都举白旗而降,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竟用一个悲剧结尾,这不是太可惜了?我觉得这些对《三国演义》不和谐的声音跟两个故事有关。

故事一,赤壁之战。曹操亲征刘表,刘表势单力薄,献城而降。但曹操贪得无厌,率荆州降兵和从北方带来的兵力共八十三万,欲杀刘备和孙权,夺江东,统一天下。因为北方人虽擅长于陆战,却不识水战,阚泽献诈降书,黄盖诈降,庞统巧用连环计,火烧连环船,再加上瘟疫盛行,最后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只剩下二十七人逃了回来,通过这一仗,曹魏再也不能图天下,争天下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

故事二,猇亭之战。在这个战争之前,蜀国文有卧龙、凤雏、法正,武有五虎、魏延、张苞、关兴,可谓兵多将广,粮草充足。219年,东吴派大将陆逊和吕蒙取荆州,杀关羽。刘备与张飞大怒,在221年,刘备亲自统领精兵七十五万,派黄忠、关兴、张苞、张飞等大将杀入东吴。可是,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十五万精兵死于这场战争,张飞被部将张达、范疆所杀,黄忠被箭雨所射伤,后来也病亡。蜀国经过这场战争造成兵力不强,再也不能争天下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谁说《三国演义》是悲剧,是撕碎的艺术?我认为《三国演义》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大家反复研读,我还要进一步阅读这本书,仔细理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联系地址:湖南省祁阳县龚家坪镇大坪铺完小 龙小林 收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第一本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本书塑造了近200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智勇双全的曹操、忠诚勇猛的关羽、武技超强的赵云等。

当然,里面的故事也是十分有内涵。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华佗医治关羽的伤口。关羽着手进攻樊城。 他想把它击倒并吓退敌人。不料,刚到樊城门口,一支毒箭射中了他的右臂。

华佗听说了关羽的箭。他是来治关羽的。华佗看了看关羽的情况,说要马上治好伤口,但他害怕关羽。关羽却说:

“我视死如归,没什么好怕的!”说完便喝了几杯酒,开始下起棋来,让华佗开始刮骨疗伤。华tu用刀割断了胳膊,从骨头上刮下了毒药。

但关羽继续镇定自若的下棋,好像刮骨这种钻心的痛不是发生在他身上,并没有露出痛苦的表情,华佗看了,很佩服他。我读了这个故事,我也钦佩关羽的勇敢、坚强和冷静。

几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去牙科医院拔牙。当时,我很不情愿,怕疼,在医院哭。妈妈不停地安慰我、劝我,可我就是不肯,害怕医生把钳子放到我嘴巴里。

妈妈连拖带拉才让我进了诊室。进了诊室,医生要给我打麻药,我又紧张又害怕,又哭又喊,关羽那时连麻药都没有,可我就连有麻药都害怕得不得了,整个身体都在拒绝。现在想想,我真的觉得我不勇敢,不坚强,有点懦弱。

今后一定要改变自己,学习关羽沉着勇敢的精神和品格,坦然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同时,我们要取长补短,让自己变成更优秀的新时代少先队员。不学“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侥幸心理,只学宽厚仁义的品质;不要学关羽的骄傲,要学关羽的勇敢和坚韧。

在这个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英雄主义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

谈到《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大家立马会想到:关羽、张辽、诸葛亮……可到底谁才是三国里的真雄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刘备?曹操?还是孙权?

曹操在《青梅煮酒》这一章时称刘备与他是英雄,那就先比较一番这俩人。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因他而起的战役有不少,可他自己却极少参战,若不是诸葛亮、赵云、关羽等英雄好汉相助,恐怕此生连一场胜仗也打不了。而曹操,做一名君王,在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亲自领兵,靠着自己过人的才华,赢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难道这不是英雄之举吗?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歇后语吧,“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当赵云拼尽全力,好不容易才救出了刘禅,而刘备却故意将刘禅摔在了地上,这实在不像英雄之举。而曹操的将士们并非如此,荀彧,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荀彧在曹操还毫无名气之时就离开东吴,投奔曹操,而这又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曹操的英勇果断,会选人用人,不论战役是胜还是败,始终都为之一笑,这种种原因合在一起,难道曹操还不配为真正的英雄吗?YJs21.cOM

好了,说完刘备,再说说孙权。孙权的这一切,都是他哥哥孙策拼尽全力打拼出来的,而曹操的江山是他自己一点一滴打拼出来的。曹操作为一代军事文学家,诗词歌赋,文学武艺,样样都行,而孙权在东吴一直没有什么大作为,还把整个东吴的兵权交给了周瑜,这还有可比性吗?

但是,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也有缺点,他太多疑了,就因为多疑而害死了华佗,但是他的优点胜过缺点,不然也不会让魏氏江山如此稳固。

不过,能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大名,必定也是有过人之处的英雄好汉,能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人物一定是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学习曹操的博大襟胸,学习刘备的为贤为德,学习诸葛亮的过人才智……

“东汉末年分三国,说不清对与错……”我又想到了这一句歌词,这个问题终于在我心中有了答案……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精典名著,让我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从古道今的历史轨迹好像也如此。

书中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诸葛亮、董卓、吕布、孙郎、云长、周瑜、张飞等。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卧龙出山,讲的是刘备爱惜人才、虚心请教、契而不舍,三顾茅庐,最后得诸葛亮帮助。让我找到了“三顾茅庐”的出处;还有印象深刻的还有个是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机智化危机,而曹操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的八十万大军被周喻三万兵打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足智多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了这本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让我的心也总跟着情节起伏,比如董卓让朝内大乱,看到这里心中会很激动不禁想杀了董卓,后来我看到真的被杀后,真是大快人心,让人拍手称快!还有书中桃源三结义的三个兄弟真太讲义气了,让我都好羡慕有这样的兄弟!生活中我们要像书中的那些英雄一样位高权重也要清清白白的,学习他们这种大义凛然、公正不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品质。

书中的很多故事,生动又有哲理,是一场阅读的盛宴。读时各种生动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沉醉,觉得妙趣横生。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刚学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感到作为少年的责任,我更应该好好学习知识,做个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这个暑假,我的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刘备的仁慈,曹操的奸诈,诸葛亮的机智,张飞的粗鲁,关羽的义气,赵云的勇敢……作者罗贯中把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个境界。

先说刘备吧。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的仁慈众所周知。曹操打败曹仁、曹洪后,亲自率军进攻刘备。刘备没办法,只好36计-走为上计,带着樊城、新野两县之民逃跑。

刘备看到樊城县、新野县的群众扶老携幼,把翻滚的男男**带过河去,河两岸的哭声不绝于耳。刘备在船上看见,边哭边说:“为我一个人而是百姓遭这等大难,我真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

”说完想投江而死,众将急忙揪住。众将都劝刘备丢下百姓,自己逃命要紧,刘备执意不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备爱民如子的性格。

大家最喜欢的一定是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他曾经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了弩,称为诸葛弩。它可一一次射出十支箭。

建兴十二年234年死于五丈原(今宝鸡岐山)。诸葛亮在后世备受尊崇,成为忠臣的典范和智慧的体现。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他在危难时刻总是沉着冷静地智慧军队,使国家免于危险。不愧是“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啊!”比如马谡失了街亭之后,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

据报道,魏国总督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一起进攻西城。众将都慌了,只有诸葛亮从容不迫,使出了天下闻名的、36计之一的“空城计。”轻易骗过了司马懿。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我不禁感慨道:“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们脚踏实地,小心翼翼地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们相信成功不会遥远。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6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三国演义的开始。罗贯中先生写了《社会动荡法》。《三国演义》是我从小就非常喜爱的一本名著,今年暑假我又看了一遍。

慢慢长大的我不只是看三国,而更多的是品三国。

罗贯中先生非常偏爱刘备,在他的笔下,刘备对人厚道、仁慈、会识才、能用贤,忠实到极致。不过,我认为刘备是最虚伪的人。他戴着一个假面具。

刘备最大的特点:好哭,会哭,会哭,敢哭。哭得是山崩地裂、星辰黯淡!

既不是声嘶力竭的呐喊,也不是扭扭捏捏的啜泣。但真正的眼泪里有水,水里有泪。正是在这扭捏作态之中,让人分辨不得,使人心服口服。

哭得连鲁子敬也流下两行老泪;哭得连孔明也出了茅庐;哭得赵云死心塌地;哭得关羽生死相随......如此哭技高超,不做演员简直是浪费人才!只是,也许当他哭的时候,他的心在为他致命的自杀而窃笑。

说到刘备,我们必须想到诸葛亮。空城计划是诸葛亮晚年最精彩的部分。可是,我在品读三国中,发现了不同。

当时,诸葛亮在西城玩琴,兵马只有2000人,城下有15万人。司马懿难道就不会先派5000精兵进城打探一番,为何撤军。司马懿难道就不会来个四面围城断他粮草,为何撤军。

据我了解,司马懿的退缩是给自己一个生活的机会。司马懿是魏国最诡计多端的人。曹操生前对司马家特别谨慎。临死前,他告诉曹丕,司马懿即要用,又要防。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如果当时司马懿把诸葛亮杀死,那么没多久司马懿也会人头落地。所以大家各放各一条生路。

现在让我们谈谈我最喜欢的曹操。 曹操在历史上不是一个好形象。 今天我要为他而战。首先,让我们谈谈他的性格。我得向他学习。他的性格复杂可爱;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小肚鸡肠;大家风范又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又儿女长情.....曹操的确是个双重性格的人。

这种性格的他使他的人生熠熠生辉。他有平定北方之赫赫战功、唯才是举之开明措施、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机变权谋、引一代风尚之粲然文采,政治、经济、军事、文学,无不有所建树。曹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青梅煮酒时,他敢于吐露真言,以龙自比,可见其胸怀大志。

再者受降关羽时,关羽说只降汉不降曹,曹操丝毫不在意,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百般殷勤。关羽走后,不但没有杀他,还把钱作为礼物送给他。他知道放关羽走是错误的,但曹操知道英雄爱护英雄。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没有怪罪,可见其胸襟之开阔。

在三国星辰中,曹操是最亮的!

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7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怀大志、仁义之至的刘备;想到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侯关羽;想想勇敢、正直、不屈的莽张飞;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义、居心不良的曹操;忘恩负义、阳奉阴违的孙权……

《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叫读者拍手称快。甚至我也被书中人物的英雄主义所感动和吸引。

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营,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百官无言以对;智激周公瑾;联吴蜀之同力共谋兴汉大业;又以“苦肉计“而使曹操望而生畏。

使周瑜区区小计费尽机关,诸葛孔明之谋略,岂是管仲乐毅能及乎?

孔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耗尽心血、鞠躬尽瘁、效犬马之劳,为蜀汉基业奉献出了多少力量。可还没来得及享受一下荣华富贵便“大汉丞相归天“了。想到这,我的心隐隐作痛。

唉!诸葛孔明先生一生坎坷,不顾身体虚弱,为蜀汉日夜操劳,真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我们不也应该向他学习吗?

虽然我们没有诸葛先生那样聪明的头脑,但我们也应该模仿古人,努力学习。否则,我们怎么能成为英雄呢?

多么难得的一位丞相啊!正如司马徽说的“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我要树立诸葛武侯的志向,为国家和人民尽我所能,振兴中华!

再谈国威,曾经名扬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之道举世无双,司马懿更像是神。但两者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

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此外,蜀国必须首当其冲的是伏蓉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有一些人像庞统、姜维、徐甘蔗等等,但我觉得他们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水兵。

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可以看出人性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8

读《三国演义》感---性格使然习惯使然

作者:平湖市验小学603班戴杼言讲师:冯烨

这个暑假,我又想起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于是,又津津有味地看了一遍。古人说:读一百遍,看其含义。 回顾三个王国。 的确,我又了新的认识。

《三国演义》所讲的是东汉末年,王朝衰弱,各路英雄好汉崛起,出现了三国鼎立的情况:西蜀刘备、东吴孙权、北魏曹操各具一方,争执不下,刘备为了振兴王朝、匡福汉室,与关羽、张飞等人一起夺天下,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我还是很敬佩刘关张这三兄弟。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这三国中草莽英雄的身上,表露无遗,刘关张三兄弟的性格而成就了他们的伟业,也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死亡。

关羽他勇敢,武艺高强曾殊颜良,斩文丑,还温酒新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他重义气,不管曹操怎么笼络讨好,还是对刘备念念不忘。知道刘备在袁绍营,就去了刘备。但是他性格却很高傲,把天下英雄都视为草芥,孙权要把他的儿子和关羽的女儿结为夫妻,诸葛亮也很赞同,但关羽却说“虎女怎能嫁犬子。

”激起了东吴人的愤怒,正因为他的高傲,使关羽大意被东吴夺了荆州,在麦城被紧追不舍的吕蒙一刀杀了。

张飞勇往直前,长坂坡的一声怒吼吓得夏候杰将军从马上摔下来死掉。他还镇压了10万军队;他重义气,桃园三结义,他将自己的财产全部给了刘备把兵买马,但他爱喝酒,酒后爱鞭打占战士,鞭打战士使他得罪了曹豹,一夜之间失了徐州。让他们在三天内做五千套丧服,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二个士兵想,早晚都是死,不如杀了张飞,投奔东吴算了,结果张飞就这样被杀害了。

刘备很仁义,温和对待士兵,还求贤若渴,更重义气,他在陶谦三让徐州,后才暂领徐州,刘表托付荆州却死活不授,他更是三顾茅庐,诚垦邀请诸葛亮出山,但他因义气仁义也害了他。关羽、张飞死后,刘备为报兄弟之仇,不顾诸葛亮的邓阻,大军进犯东吴,却因爱士兵,太阳太毒,安营扎寨了树林中,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损失惨重,之后因病而亡。

性格与习惯造就了你的成败。用在我自己身上,也一点不差,比如我的“机警”,在读文言文时与六年级的古诗文一起背,触类旁通,很快就超过了同学;读奥数时,我专注听讲,弄懂为止,我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读英语时我每次第一个完成任务,特别积极。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也许正因为我成绩不错,所以一直很高傲,由于不努力,对认真写字不重视,这次语文才考了91.5元,所以,让我深知绝对要不得大意失荆州的鲁莽!我应该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我们要始终谦虚,认真练习汉字,不能马虎。

刘关张的性格习惯造就了他们的伟业,也是性格习惯葬送了自己,每个人都要保持自己的好习惯,努力改掉坏习惯,使自己更优秀,我也一样。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9

翠绿小学廖嘉莹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智者也。我最近在看书。你知道我在读什么吗?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各种社会斗争和矛盾的转化,总结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一批三国英雄。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非《空城计》莫属了。“空城计划”是三十六个军事计划之一。主要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在条件的前提下,制造迷惑敌人的假象,制造迷惑敌人的假象,以奇袭取胜。

蜀国将军失去了街亭,魏将军率领司马懿来到西城。诸葛亮兵力不多,但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很可疑。他就让城里的士兵,穿成城里人的衣服,在街上扫荡,如果有人害怕杀人的话。他大开门,坐在上面,烧香弹琴。

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沉着稳重没有一丝惶恐之情。司马懿见城门大开,便怀疑城内有埋伏,便带着士兵回去。我钦佩诸葛亮的机智和冷静,也钦佩他在危险中的不变性。

小时候,爷爷说曹操是个狡猾的恶棍。但是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曹操,让我重新认识了他。曹操他是一个珍惜人才的人。

刘备有一位军师大师,名叫徐庶。曹操把徐庶的老母亲带到曹营招待,让徐庶“弃刘归曹”。徐庶是个孝子只好也来到了曹营。徐庶虽然没有为曹操做任何事,但曹操对他很好。

东汉末年,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关羽被迫向曹操投降。曹操照顾关羽三天五天。送他宅子美女,战袍以及赤兔,封侯赐爵。

我希望关羽能进入曹营。后来,关羽知道了刘备的下落,经过5次关隘,他砍掉了6名将军,独自骑马千里。关羽杀了曹操的六个将领,曹操放了他们。

曹操不仅爱惜人才,还才华横溢呢!你看,《短歌行-对酒当歌》《龟虽寿-神龟虽寿》《观沧海碣石篇-东临碣石》等。这些和诸葛亮的《出师表》比起来毫不逊色。

所以我不认为曹操像传说中那样奸诈危险。

啊,我真想置身于三国之中,看关公耍大刀、看张飞穿针……我真想和三国之中那些叱诧风云的人物聊个三天三夜!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0

元末明初的**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正史,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长篇**。《三国演义》这部长篇**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征战的历史过程,刻画了几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蜀国的诸葛亮。他是全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他不仅精通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战术。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通过对当时社会形时的观察和分析,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知识。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之恩,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在《草船借神箭》中,诸葛亮料事如神,在大雾天巧借曹操箭,让周瑜心服口服;在《献书诈投降》中,周瑜的苦肉计也只有诸葛亮一人识破了,这也体现出了他超凡的聪明才智。

他谦虚、礼貌、体贴。他是个完美的人。

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不认为我们需要诸葛亮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如果你有诸葛亮的计算能力,知道一件事情的最终结果,你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探索和成长的乐趣。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有一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南的七仙岭,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爬到山顶要多少时间,三人都信心十足、气势满满的向上攀登。

走了近一个小时,虽然有点累,但我们坚信我们离山顶越来越近了。再继续走,遇到山顶下来的游人,得知爬到山顶需要四个小时,妈妈看看时间当即表示放弃,我们就返回了。如果在山脚下时就知道要爬四小时,可能我们连开始的一小时都不会爬,就不能看到沿途的热带雨林景象,不能看到树丛中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红色的奇妙的小蛇了。

虽然我没有爬到山顶,但我并不后悔第一个小时。掌声、祝贺声并不仅仅是送给最后的成功者的,每一个曾经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得到一定的收获。

诸葛亮是三国那个历史时代的特殊人物,在21世纪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具备探索精神,不怕失败,跌倒了起来继续前行。

话说三国,各路英雄豪杰,不胜枚举。要论其中翘楚,非诸葛孔明莫许。作为诸葛“半仙”的铁杆粉丝,他的英雄事迹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可你若认为我今日是为了“吹捧”偶像的无双智谋,那可就失算了。预知详情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镜头回放——与亮同行

冬霭沉沉,四面大雾环绕,曹营诸将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听擂鼓之声犹如天雷滚滚,从江上传来。曹操大惊,乃知蜀吴联合来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赶来,万箭齐发。

不料诸葛先生早有准备,命草船一面受箭后立马调转方向,让另一面船身也来受箭,待草船“借”满箭后,喊过一声“多谢曹丞相!”便欣然离去。望着满载而归的诸葛亮,望着10万箭,想陷害诸葛亮的周瑜叹了口气,说自己不如诸葛亮。

气度不凡——可敬可叹

初读《草船借箭》,我只觉诸葛先生是位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谋士。但反复咀嚼这段文字后,我渐渐对诸葛亮这个英雄有了不同的看法——非凡的风度。想那诸葛亮何等聪明,岂不知周瑜对他有谋害之心。

但他并不揭穿周瑜,而是将计就计,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后也未曾骄傲,借机打压周瑜,而是以大局为重,联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见诸葛先生气度之宽广。

退而结网——身体力行

诸葛先生真是宽宏大量。如果我,作为他的铁杆粉丝,只知道该不该学,我会不会被遗弃?暑假如期而至,我与弟弟闲来无事各自随性作画,起初我二人有说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泪珠,口里也渐有呜咽声,我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上前一看——原来弟弟作画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业。估摸着因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画被我狠狠训了一通,弟弟意识到自己也“闯祸”了。

我看着弟弟把我认真完成的作业弄得一团糟。刚要开始我的“河东狮吼”,一个念头跑进了我的大脑:诸葛先生知晓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气、不计较,我的偶像有气度我也得有,更何况弟弟用铅笔作画,擦掉也不是件难事。

这样想,我抱起哥哥擦干眼泪

承载,让英雄展现更多的魅力,也让我有更多的胸怀!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1

自从今年看完了三国演义后,使我更加的喜欢《三国演义》了。

在这本书中,我喜欢两个人物: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则是诸葛亮。

先说说曹操吧,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不太好,但是我喜欢他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曹操在公元200年的那一场三国中三大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这一场战役是决定着当时中国的命运。双方一边是袁绍,一边是曹操。曹操当时政治上很有优势,但兵力却远远不及袁绍。曹操却能以寡敌众、以弱胜强。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呢?我认为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他自己会重用人才,对人才十分尊重。不过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手袁绍自己没有重用自己的部下,使得许多人才不是投奔曹操,就是自己谋反。

诸葛亮呢?我觉得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不管在何时,在何地,他都会镇定面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诸葛亮镇定、勇敢。“空城计”,这次的诸葛亮,他大胆、聪明。更能表现出他的聪明之处的也就是周瑜本想找借口杀掉诸葛亮的一件事了!周瑜故意向诸葛亮提出要求:吟一首诗,如果对得上便重赏,对不上,就以杀头为罚。周瑜笑着说道:“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有佳便是雞。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雞。”诸葛亮笑嘻嘻的说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有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接下来更令人着怒的就是周瑜吟道:“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万难千选挑一妞。分明就是在嘲笑诸葛亮的妻子。便吟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知道此话实在奚落自己的夫人,心里大怒,差点晕倒。幸好当时鲁肃在场,否则就会更糟。

你看!三国演义的人都是很聪明的,凭着自己的实力、智慧和勇气,等到了别人的尊重,让们佩服不已,同学们,你们喜欢三国吗?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2

“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罗贯中之论也。首尾呼应一旨,无限感慨在其中。

东汉桓、灵二帝昏庸,亲小人而远贤臣,故有黄巾起义。后朝廷大乱,州郡割据,而曹孟德奉天子以令诸侯。至于魏武官渡大战,扫平中原,兼并群雄,逐刘备如鼠窜,慑东吴议归降。

但赤壁之火,周公瑾名扬天下。诸葛孔明先有隆中右,后协助昭烈皇帝进入西蜀,吞并汉中,最终成为霸业,成为三国天下。

及曹丕践祚,刘备称帝,孙权为王,魏蜀吴也。征战连年,关羽败走麦城,刘备起大兵伐吴,以致陆逊火烧连营,益州元气大伤。诸葛亮联吴抗魏,六出祁山,终无胜果。

司马家族继承了曹公的王位。后来,皇帝降晋国。东吴灭亡,天下合一。

其间多少英雄,多少佳话,尽归东逝之水,天命难违!而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但以理书》二章20-22节:“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他。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

他表现出深邃而私密的东西,知道黑暗中的一切,光明与他同在。”

从看三国中,我又一次明白了人生的虚空和上帝的主权。“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标竿是什么?是天上永不震动的国。阿们!

2013年9月25日晚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3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民间史实传说中创造而成的优秀**,是我国古代**中影响最大、魅力最强的一部作品,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书中的人物有自己的状态和长度。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有勇有谋的赵云、重情重义的关羽、招贤纳士的刘备……。书中的故事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桃园三结义”,我深深地被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不是兄弟感情却胜似兄弟的情节所吸引;当看到“曹操谋董卓”感到极大的愤怒;“张飞惨遇害”、“白帝城托孤”就感到无比伤心;最后看到“三国终归晋”感到非常快乐,啊!天下终于太平了。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诸葛亮了。他上知天文,熟识地理,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无论学识胆略或个人智慧品质,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初出茅庐,折服了张飞;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和周瑜;深入贫瘠之地,七次擒拿孟获,安南;巧用空城计,战胜了司马懿。

他选拔和重用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使蜀国繁荣昌盛。

《三国演义》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而且开阔了我的视野。这真是一本和我一起成长的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4

常言道:地低成海,人低成玉。只有放低自己的身价,虚心求教才能获得真正有帮助的答案。我们看一看历史,就能明白这个道理。谋士许攸计谋高明,若袁绍能虚心求教,让其才能充分施展,就不会使自己中了曹操的计谋。许攸在绍营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无奈之下才决定投奔旧友曹操。

而曹操会因他曾为绍军谋士而不待见他吗?恰恰相反,曹操心里清楚地知道,了解许攸,知道他定能助自己成就大业,遂“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种种行为与袁绍所为大相径庭。也正是因为曹操能谦虚地礼待许攸,才能烧尽敌军乌巢粮草,转败为胜!此足以见“沉下来”之重要!

纵使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以高超武艺纵驰沙场,一副方天画戟让敌军望而生畏,却孤高自傲,以“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不听陈宫之言,最终素有“战神”之称的吕布殒命于白门楼。每阅此章节,未曾不叹息:若你沉下心来,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历史将被你改写啊!

再看那曹军辕门外,一个谋士一样的人被五花大绑,刽子手正准备行刑。仔细一看,才知是谋士杨修,你虽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却锋芒过露,恃才放旷,不懂得韬光养晦,聪明反被聪明误。每览此情节,未尝不叹息: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自己的骄傲中走向毁灭。若你能沉下心来,也必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受人敬仰。

从之前的敌对关系,到对他信任有加,曹操这种礼贤下士,虚心求教的态度着实教人佩服,贾诩的出现,对曹操的帮助太大了,而曹操唯一一次没有听取贾诩的意见,就是赤壁之战后的大败。可见沉下心来,虚心求教之重要。

沉下心来,亦表现为不张扬,贾诩在封为三公之后,毫不张扬,而是明哲保身,不结交权贵,最终得到了善终。土沉下来,会变成土壤,成为瓜果飘香的园圃,而同样是土,浮起来会变成尘埃,成为人人厌弃的废物。其实,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谦虚做事,才能成就大事。

读《三国演义》,我懂得了许多。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懂得的比他人更多。因此,沉下心来,虚心求教,学会聆听,你就能用第三只眼睛观察世界。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仅以自己的眼光判断事物,往往有所遗落,但听取他人意见,可以收集到我们自己所未思考到的事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静下心来是充分审视自己、完善自己的必由之路。

真正的成功者善于聆听,他们的谦虚来自于高度的自信,那些自命不凡,心胸狭隘的人,他们的自信实际上是自负、是无知,原本的无知会因盲目而更加无知。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对自己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应当相信自己,相信别人,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之路如此漫长,谁又能保证自己完美无缺,不犯错误?总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聆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你才不会因一意孤行而使自己发展受限。

《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5

听大人们讲“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趁着我现在的年龄还小,那就赶紧读一读《三国演义》吧!

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吸引着我一步步读下去。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特别喜欢这首歌,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都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求贤若渴、足智多谋、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敢作敢为、胆识过人的曹操,虽然多数人都为之唾弃,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比如:对于吕伯奢一家的死,曹操虽口吐狂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的良心一定会受到谴责,以至于陈宫后来提起这件事,曹操仍是面有愧色。

《三国演义》明显有拥刘反曹的倾向,里面对曹操的称呼都是一口一个“曹贼”,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就像电视剧众的人物一样,一定有一个不能原谅的恶棍,这样才能激起观众的愤怒,突出好人。语文老师也告诉我们,这叫做陪衬的写作技巧。

刘备在《三国演义》里面就是一个大好人,这也许是罗贯中的一厢情愿,我就不这样认为,刘备有什么好?当他情绪低落时,他会求助于别人。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都收留了他。当他羽翼丰满时,却又去讨伐曹操,不懂得感恩。

他还生了一个儿子,一个豆豆,但他没有成功。他给赵云和诸葛亮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如果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不是好帮手,刘备怎么能保护自己呢?

相比而言,我更加欣赏关羽的为人处事,他对刘备是忠心耿耿,即使面对求贤若渴的曹操,他也不为所动,一心要辅佐刘备完成大业。

诸葛亮也不例外。三气的周瑜、七擒的孟获,经济实力雄厚,正试图称霸行业。他曾五次北伐,最后死在五丈原。可悲可叹!

除此之外,孙权、鲁肃、吕蒙、孔融、典韦、郭嘉、荀彧、周瑜、吕布、祢衡、庞统、马谡、徐庶、曹洪、陈宫、颜良、文丑、杨修等难以计数的英雄,都在《三国演义》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有道是: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三国演义》给我带来了太多太多感触了,让我明白了人世间的许多真谛。如果你也要选择一本经典来读的话,你也来看《三国演义》吧!

让我们一起读经典,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