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读后感(收藏15篇)

01-13

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精选的关于“圆明园读后感”的内容,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您的问题,请别忘了收藏起来。年轻时读书,好比隙之中窥看月亮;中年读书,像庭院中仰望明月;老年读书,就像台上玩赏月光一样,好书就是给我们心灵提供精神食粮的作品。读完书后,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圆明园读后感 篇1

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西方侵略者的野蛮造成的,更大的责任应当归咎于盲目排斥科技、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清**以及被他统治下的愚民,他们散失了创新,失去了对历史前进的深邃的洞察的眼光,被农业文明巨大的成就蒙蔽了双眼,身体停留在狭隘的田间,耕作在几世的原野。这样的原地踏步必定被迅速对外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征服,圆明园的毁灭只是噩梦的开始,只是西方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警告和宣战的开始。如果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优越感骤降的开端。

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闭关锁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是外国学习的楷模,效仿的对象,民族优越感也逐渐加强,但是当拿着长矛的骑兵、挥着大刀的步兵、推着陈旧的大炮的八旗国防军向侵略者的毛瑟枪、先进大炮冲去,大批批倒下,城门被攻破,统治者仓皇逃跑,这时才想起了害怕,变得胆怯。随着侵略的深入,整个社会阶层都发现,西方落后国家太多,差距太大。直到那时,中华民族才真正觉醒,试图改变法律,变得强大起来。付出的代价多大!

一个半多世纪!所以,国防是多么重要,保持不断进步的态度,判断形势,思考安全隐患是多么重要!到目前为止,中国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还需要向西方学习,但绝不能丧失民族优越感和自尊心!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德·布拉瑟曾说过,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

历史上犯下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圆明园读后感 篇2

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和工业gdp一度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一百年内被西方列强踩在铁蹄下?

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时,发现他们送给清朝皇帝的最先进的枪支都被装饰得像装饰品一样。这一幕,让我找到了答案。

这也许不失事实,但这也是当时中西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闭门造车,自满于我们创造的辉煌,但西方人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远远落后,但仍然傲慢无知。

当时的中国,真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地简单,伤痛也如此深刻。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通俗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崛起,屈辱的历史才不会在今天重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相继出台。

祖国大江南北,生机蓬勃。这段饱受摧残的历史在新中国历史上永远不会重演。总结中国历史,让我们知道,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只有紧紧团结在第一个党中央周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前进,最终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

我们当代青年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这是历史赋予每个青年的光荣使命。努力,奋斗,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而不懈拼搏。我们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完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交给我们的建设重任。

将来,再不会是一个落后、贫穷的中国。今后,我们的祖国将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世界强国。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让我们抹去历史的痕迹,任重道远,把祖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得更好。让我们一道写下中国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新篇章。

圆明园读后感 篇3

看完《圆明园》后心中泛起涟漪,谈不上波澜壮阔,但是有不小的震撼。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一个作业,我希望这次的作业能将所学很好的体现出来。虽然是看完电影后的感觉,但为了写得更好,我查阅了电影的相关资料,希望能有所帮助。

我以前见过,但我想了很久。虽然这个话题有点沉重,但对我们所有人,特别是中国人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不求写的惊天动地,只求将自己的肺腑之言发出来亦足以。

史诗的开始

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一个作业,我希望这次的作业能将所学很好的体现出来。虽然是看完电影后的感觉,但为了写得更好,我查阅了电影的相关资料,希望能有所帮助。这是一部纪录片,只是略过水面。

已经记不清影片中介绍了多少圆明园中的建筑,虽然影片中通过技术还原了它们美丽绝伦的“样子”,但那些已经不复存在的奇观是无法用想象来拼凑的。那些只能靠人们想象,她的美丽与震撼从一开始就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电影中从她的建造开始说起时就已经流露出丝丝的遗憾与叹息…….整个电影都用“帝国”来形容当时的中国,但是的确是自豪的,骄傲的,帝国的缔造者们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金钱,人力物力,并将中国凝结了几千年的智慧与文明通过这座伟大的宫殿体现出来了。

这所东方的离宫,是梦里最美的梦境。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不过我饶有兴致的找到一些赞美圆明园的精彩语句:“人们常说:

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就像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轮廓。”“ 宜春苑中萤火飞,建章长乐柳十围。离宫从来奉游豫,后居那复在郊圻?

旧池澄绿流燕剪,洗马高梁游牧地。北藩本镇故元都,西山自拥兴王气。”为什么她有一个奇迹的开始,却耻辱般的从历史的画卷中消失?

辉煌与屈辱的交织体

又一次触及最悲伤的话题,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圆明园“只是”一座伟大瑰丽的帝王离宫,她拥有辉煌,财富,可是,她只是一座离宫!为什么一个著名种族的落后需要摧毁她。

圆明园曾经实现了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会聚。在精致华丽的建筑背后,圆明园有着雍正的艺术情怀和立国之志。有乾隆望为自大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因为我们鄙视历史,我们得到了应得的报应。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因为我们东方强国的梦想而停滞不前。我们忽视的历史是关于科学、进步和现史的。

当帝国的统治者还在圆明园里孜孜不倦的享受**荣耀时,一场迟早要来的浩劫已经酝酿好了,圆明园被摧毁了,这个奇迹被摧毁了。无论是多么辉煌,多么伟大“不可一世”,她终究是被摧毁了,当英法联军的大火三日不熄,繁华终究变成残迹,祖国第一园的悲剧在近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中夹杂着苦难和屈辱渐渐成为历史,一段带着屈辱和悲痛的历史。圆明园用她的遗体支撑了近一个世纪。她想再次见证帝国的繁荣和崛起。。

苦难,悲剧一个接一个我们用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冲刷屈辱,想在她残破的身躯上奋发不已!

她的毁灭不是历史的阵痛

我们不能一次又一次地戳她的伤口。走出这段历史并不是为了炫耀荣耀。圆明园的伤痕是名门望族的警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圆明园的存在,不仅让历史惊喜,也与之呼应。今天,我们不再被外敌欺负了。

那一串串傲人的成绩背后也隐藏着致命的危机。也许我们摆脱东亚病夫,成为一个大国。成绩背后是隐患,我们虽然变得“强壮”,但是更像是虚胖。

国家内部,经济泡沫,人口众多,还有不得不提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化,当老百姓终日辛苦,看着富人们“从容不迫”的各种炫富,攀比那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让人不安,也是一个潜在的危机。还有各种的**腐败,那些所谓的公仆整日中饱私囊,聚百姓之财而为自己所有百姓从来都是苦的,“兴亡亦百姓苦”,国内的不安与黑暗在隐隐作痛而国外呢?我们自称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

可是包括以前欺负过我们的国家在内,我们的地位不过如此。各种来自外界的蔑视、攻击和挑衅,如何从大国的地位做起!我们做不到,我们变得更强了,但我们才刚刚开始。我们要实现大国崛起的梦想,永远屹立于世界名人之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要忘记,曾经的苦难与耻辱,圆明园是历史永远的痛!

于是,我想起了2009年二三月间,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中的兔、鼠铜首,经历了近150年的漂泊将要拍卖,消息一经传出就一直处于国内外**的关注之下,而最终成为**焦点的,应该是竞拍成功后但拒绝付款的蔡铭超。他说:“作为每一个中国人在这种时刻都应该站出来,我只是尽到自己的责任,发出我们的声音,但是这个款我不能付!

”针对蔡铭超的言行,赞美其爱国者有之,怀疑其动机者有之,鄙夷无信者有之,一时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评论闹哄哄”。在我看来,蔡铭超作为一个中国人,有理由代表所有爱国的中国人发言。他的感情是可以感受的,他的正义是可以赞美的。蔡先生的行为是智慧的爱国体现。

他拒绝付款的依据是佳士得在法国巴黎得拍卖以及圆明园兔首铜像的非法丢失,而这本身并不具备拍卖的合法性。1860年以来,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带走,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耻辱和痛苦。那几百万件被洗劫一空的珍宝和艺术品。

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所有权,应该归还中国。在战争中拍卖非法掠夺的文物,不仅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而且违背了有关国际公约。显然,蔡先生拒绝支付这笔资金是合法的,并合理使用了拍卖规则。

蔡先生正是运用智慧维护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让世人重温了百年前那一段罪恶的历史,,再一次看清了雨果所说的“两个强盗”的嘴脸。为蔡先生鼓掌,为他的爱国和童心鼓掌,为他的冷静智慧鼓掌。 为蔡先生鼓掌!

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像蔡先生一样,保持爱国童心,用智慧在国际社慧维护祖国的尊严!可是还是有人会说,蔡铭超是给国人丢脸,拍而不付款时缺少诚信的表现,甚至有人说蔡铭超是在惺惺作态,是在国际场合炒作……我说如果蔡先生是不讲诚信,那么当初两个强盗野蛮的掠夺那些珍宝的时候有考虑过什么是道德吗?当佳士得不顾中国的反对,公然拍卖强盗物品,这本身就没有什么‘信用’可言。

这无疑是“双重国耻”,在国际场合公然拍卖强盗的掠夺品,这分明是一种更大的侮辱!

她需要又一个奇迹

圆明园不可能再重现了!她只剩一片残迹,废墟。她的美丽尚未被细细品味成回忆,在屈辱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民族永恒的伤痛。

如今,国人是否该“清醒”,我想蔡铭超的做法是对国人醍醐灌顶的影响,是值得国人喝彩的!当圆明园的珍贵文物在其他地方哭泣时,它们想回家,它们想让强大的祖国带它们光荣回家。那是,没有屈辱。

没有自卑,更没有藐视。因为它们身后是一个强大的祖国,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大国!因此,我们必须醒悟,记住历史。虽然历史是痛苦的,但忘记历史才是篮板!

一百多年前,我们这个曾经拥有辉煌文明和强大国力的国家,在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不思进取的治国政策下,实行愚民弱国封建科举教育体制,相对于西方科学文化技术的崛起,我们国家落后了、孤立了,落后了就要挨打,孤立了就没有地位,这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一百多年后,我们开始努力工作。要崛起,要永远屹立于世界名林,就必须凝聚人民的力量,凝聚人民的智慧,努力奋斗。今天的祖国似乎很强大,但像一个巨人,已经站起来但仍然有些跛脚。

圆明园不可能在重现了,即使有个别的声音建议要重建圆明园可是,那已经带着民族屈辱“而死去”的皇家园林,要她重现,还是要耗费巨额的资金,还有时间。让她存在的方法只有自己变得更强,让祖国更强,让国人更强,集你我他之力,家国的人们自强不息,人人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从血液中迸发出虔诚般的爱国之情,作为“少年”的我们,是希望就应当更加热爱祖国,并勇于付诸实践。集你我他之力,家国的人们自强不息,

我想终于有一天,我

我想终于有一天,我们的祖国不需要借助已经残破的园林来证明我们也曾经强大过,富有过,也不需要自卑的在曾经的强盗面前带着愤怒来争夺属于我们的国宝,我想看见我的祖国蒸蒸日上,没有黑暗,没有寒冷,没有所谓的腐败,**,我的祖国可以强大以至于每个国人可以自豪的做一个中国人!

以上是我就这部电影的感想,也许有些肤浅,有些不足,但是希望借助这次写作有些收获,有所启发!

圆明园读后感 篇4

矿加1班张智伟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这是雍正皇帝对圆明园的理解。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从兴起到衰落!

看了《圆明园》这部让人叹为观止、引以为傲,又愤恨不已、怒声一片的经典影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自己缅怀历史就去了一次圆明园遗址公园,看到那断壁残垣,我的心里感到万分的沉重。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了近160年前的颐和园失火现场,也看到了法英劫匪肆无忌惮的罪行。我可以听到他们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

被烧毁的不仅是一座花园,更是一个民族的尊严。

我们不在乎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奢华。如果有人能重建圆明园,我相信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美不需要用华丽精致的语言。当你被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风景所震撼时,你能想到的也许就是这个美丽的词。即使你想起来了,也发不出声音。

当一个人的某种情感达到极限时,原话越简单,就越能表达出他内心的真实。无论恢宏壮丽、清新淡雅、金碧辉煌、山明水秀,还是人文之极、自然之天成,到了圆明园这儿都只能归结为一个字:美!

圆明园的创造是一部人类思维的结晶创造的历史史书,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不可忘却的奇迹,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毁灭也是人类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国人的悲哀与耻辱。圆明园的断壁残骸是无声的控诉,这样一部凝结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巨献就这样成为了一片残骸,它的瑰丽就这样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这种三维技术才能设计才能使我们一览这奇迹般的创造。然而它越是瑰丽,就会越引起中国人的哀叹与惋惜。

这部纪录片唤醒了所有沉睡在梦中的中国人。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一段背叛的历史,一段我们不想重复的历史。我们应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

圆明园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骄傲和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悲伤和屈辱的回忆。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只有20名太监反抗。我不禁感叹,这样一个伟大帝国的最后荣耀应该由二十个太监保卫!

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想对英法的野蛮报复过于严厉,只想找出自己的原因:

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工业生产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朝皇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支都装饰得像装饰品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当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将仍旧骑马舞枪的八旗军打得七零八落时,咸丰帝却正在宫中沐浴享乐——这一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不失为当时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缩影。我们关上了门,对自己创造的辉煌感到沾沾自喜,但西方人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被远远抛在后面,但我不知道。

当时的中国,真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简单,痛苦如此深重。

封闭则代表着落后的到来,所以,最后圆明园的灭亡并非偶然,圆明园终于被灭了,只不过它不是像阿房宫一样是毁在中国自己人手里而以,对于是什么样的人去做的这件事我不想去说什么?没有别人你什么也说不出来。这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吗?可是人们为什么要毁坏它呢?

难道这真的是人们的天性!我不敢想象!然而,在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这些问题。

圆明园集中了清帝国一百年的精力与智慧,从建筑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像田字形与万字形的建筑,圆明园多以封闭与隐闭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也可以看得出我们的国民是追求和平与安逸的生活的。他们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样也是这个**灭亡的包袱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东西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我不想太多地回忆过去,但我时不是地有同样的感觉。我想考虑一下最初的问题。我今天是否见过,但今天的情况比过去复杂。探索事物的本只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我们国家未来如何才能发展得最好?谁能真正看到?

一般来说,看中国古代题材的纪录片会唤起一种民族自信心,相信我们有一个非常神奇的大脑。在世界文明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自己有时也能感觉到,中华传统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对它的极易适应,这正反映了,民族感情由何而来的源由。

这说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用我们的艺术、建筑、高雅、庸俗、智慧、科技等作品来表达。现在,西方先进材料的发展对我们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但我觉得在欣赏的同时,也有一些东西只有我自己。比如我看中国人玩外国人一些很时尚的东西,老觉得有些别扭,像根本找不着调,似像非像,四不像。

但我看公园里的老头们打打太极拳,还是有点味道的,它们也喜欢,而且上手也容易,那种对太极的心性理解,只因“太极”二字便可见一面。外国人打太极拳时,总是从一个通俗易懂的词中学习。而且,它们缺乏东方人娇小的一面。刘翔跑步的成功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素质并没有把追求力量作为第一要务。我们更能集中体现对整体与局部,对对立与统一的矛盾转换之中。

因此,中国特色不是红色,而是黄色。不是让人震悍,而是让人信服。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普遍而不变的真理。中国要崛起,是为了让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惟有自醒与自强才是强国之路。

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这八个字被很多人当作又一条空洞的标语。圆明园,为它添上了最有力的注脚。

孟子曾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中国在崛起,在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只愿,不管何时,我们都能铭记这一段历史。

重蹈覆辙的国家必定会受到历史更沉重地惩罚。

圆明园读后感 篇5

由北京科教电影厂制造的影片《圆明园》讲述了一个旷世园林的建造,以磅礴大气的历史视角、精美绝伦的述事手法,真实客观地向观众展示出一幕历史长卷、一座汇集无数中外能工巧匠心血的大型皇家园林。而这个皇家园林更是与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这个园林从兴建和最后的毁灭亦是整个帝国的兴衰荣辱缩影。

圆明园园本是康熙皇帝送给儿子雍正的一座花园。经过雍正、乾隆两朝的大规模扩建,最终形成了一座融中西文化于一体、具有世界最高艺术水平的大型皇家园林。这样的一座旷世园林综合了中国几乎各地的园林特色,诸如杭州西湖、苏州狮子林、海宁安澜园、无锡寄畅园等,博采各家特色自成一体,虽占地高达5200余亩,有著名景群上百处,但一点看不出繁琐重复的结构布架,不仅如此,在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推荐和监造下,圆明园还充分吸收了西洋园林的优点,利用水力资源机械传动的动力装置,制造出瑰丽雄奇的欧式教堂,堪称是世界奇迹。

圆明园这一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然而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杰作,尚不为人熟知就被一群来自西方的“文明人”毁灭了。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撕碎美丽的东西让人看!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是对美的诠释,那么下半部分无疑是对美的毁灭的悲剧。

1860年10月,北京的上空被黑色的烟雾笼罩,像是驱不散的阴魂。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并焚烧清朝皇宫。他们入园抢劫金银珠宝瓷器绸缎文物古籍。如果他们拿不到他们,他们就把他们毁了。最后,他们放火焚烧圆明园和附近的香山、万寿山、玉泉山等建筑物。

参加抢劫的英**国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这些自称“西方文明传播者”的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践踏文明的野蛮本性。

如今历史已离我们远去,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一堆残垣断壁,留下了清**腐朽的痕迹,更留下了中国人的屈辱。圆明园的火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落后了,我们就会挨打。其实,不难看出,圆明园建成时,帝国的经济实力是强大的。那么,为什么一个强大的经济大国被欺负得无法反击呢?

除了社会制度的腐败之外,经济技术落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落后的技术和战斗力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回顾过去,再看现在的人民共和国,要想“火烧圆明园”不再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注重技术的发展,培养传新型的人才,才能真正地做到强国富民!

圆明园读后感 篇6

观圆明园后有感

今天,我为中国人民的骄傲、世界东方的奇观、万园圆明园的纪录片而震惊。我不知道很多细节,所以我有很多新的想法。我将逐一陈述。

圆明园历经中国数代帝王,经营了近一个世纪,见证了大清王朝从初始到兴盛,从辉煌到衰落的漫长历程,也可以说它就是清朝的标志性建筑了,一提起它,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就能联想到清朝的鼎盛与强大,也能联想得到近代中国的屈辱于反抗。

圆明园的生命历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胤禛,清世宗)在圆明园南部增建了一座宫殿,占地面积由原来的600亩增加到3000余亩。从那时起,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息、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会见大臣、会见使节、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都归圆明园大臣管理,称圆明园。

咸丰时期

1860年8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起,官兵们疯狂抢掠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862-1875),同治皇帝计划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次被毁。

清朝灭亡后,一些军阀、政治家和官僚从圆明园盗取建筑材料,进一步破坏了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这一个曾经让无数东方人为之自豪、让无数西方人为之神往的东方梦幻天堂在八国联军放的场大火中轰然倒塌,在八国联军闯进北京时,北京已经不再设防,八国鬼子窜入圆明园未受任何阻挠,鬼子将领先是默许小鬼子疯抢、破坏圆明园的稀世珍宝,后是下令让3500名八国鬼子纵火焚烧万园之园,在八国鬼子焚烧圆明园的时候,竟然把一批大约300人的宫女太监活活烧死在放有大清列祖列宗的圆明园“祠堂”中,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漆黑的浓烟遮天蔽日,像是圆明园不得散尽的鬼魂,久久没有消散……

纵观圆明园,它是在大清鼎盛时所建,18世纪中期,大清帝国拥有空前的财富,史无前例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当时,大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生产总值也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对于乾隆来说,如何花钱成了问题,国库中因为积存了太多的银子,竟然影响到了正常的货币流通空前绝后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一个空前富足的年代中建造起来的,,没有人知道修剪圆明园究竟花了多找银子,但是大清帝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西方的变动,在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大清仍然坚持着两千多年前的老路子,虽然清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的一批皇帝,但他们对西方的先进科技是相当不懈的,就连对科学最感兴趣的康熙皇帝也只是把西方国家进贡给他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当作玩物,认为那是哄人玩的把戏,没什么实际用途。因此,英国的工业革命并没有改变清帝国。

这里我觉得是一个问题的关键,大清很有钱,大清的文化水平也很高,造诣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想象,但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186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鬼子进北京等等战争中以正常都没打赢过,这说明现在战争打的不只是钱,还有科技、装备,当我看到中国步兵用弓箭长矛来个对付八国鬼子的洋枪洋炮时,大清骑兵为了阻止八国鬼子而发起的一波又一波自杀式攻击时,当我看到30000:5这个**比时,我彻底的震撼了,大清之所以没能抵挡住八国鬼子的攻击,非兵之懦也,亦非将之怯也,而是兵不利也,器不如人也,再看看现在,中**队的装备依然远不如美国,但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能看出看来,这些战争中中国之所以获胜,那全都是用人拼出来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在冰天雪地里抵抗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导弹,胜是胜了,但胜的不是最完美的,若有朝一日中国再与美国遇上,还用人拼吗,还能拼的过吗,这些都不好说,我也不希望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去用血肉之躯对抗美帝的坚船利炮,飞机导弹,清**已经吃过这方面的亏了,经济再发达,也不能把军事放下,翻过来说,经济再落后也不能让军事落后,中国领导人在建国初期坚持搞两弹一星就说明了这一点,若中国科学家至今仍然保有当时的两弹一星精神的话,我**事科技水平我真的不担心,就算给美国真的干起来了,我想也必定不会像抗美援朝时那样,用解放军的血肉来铸成新的长城了,也必能御敌于家门之外,灭敌于无形之中,真如此,国之幸也,民之幸也,党之幸也。

1793年,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庞大的英国代表团来到北京。乾隆对其特使玛格尼勋爵说,清朝是一个大国,没有必要与西方野蛮人交往。玛格尔尼最终空手而归,在离开中国之际,这个被圆明园辉煌所震惊的英国贵族,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外表和体积,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在有纪律和安全了。这里又是闭关锁国惹的祸,我虽不推崇极力开放,但我也反对绝对保守,只有与世界各方进行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能确保自己的东西是新的,是先进的,是正确的,也许这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急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吧,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不一定确保你能永远胜利,但能确保你不会败得措手不及,就像八国鬼子近北京时的清军。

圆明园读后感 篇7

每当我看着那一条蓝哈达时,我都会想起那年我和爸爸一起去内蒙古的经历。

我们先坐大巴车去了青岛,又几经波折才到了内蒙古大草原。

那里的内蒙人热情好客,不仅给我们吃了鲜嫩多汁的羊肉串,还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羊群,一到草原上我就震撼了。因为我发现漫山遍野的全是羊。那里的杨全都是几十头,甚至是几百头的呢!

不仅如此,我还骑了那里的马,骑在上面有风驰电掣的感觉,你可能会说这里的马这么小,能跑快才怪呢,确实我也曾这样想过,可是真等坐上去时才发现它跑的太快了,导致我从马上摔到了地上都爬不起来了。

出去游玩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内蒙古的蚊子可是一个大坏蛋,它们能隔着你的衣服吸到你的血,而且成群成群会“轮流轰炸”你,我第二天早晨又痛又痒,一个个包大的出奇,比花蚊子叮的还大。

这几年我十分想再去那里一次,因为我感到那里无比亲切和温暖。

圆明园读后感 篇8

奇迹,再难觅

参观圆明园有感

时光荏苒,转眼已过百年。

“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雨果如是说。

或许,奇迹的消失,是英法掠夺的偶然,但事实上,它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生活安逸时,怎样的奇迹,能经得起统治者的奢靡;面临侵略时,怎样的奇迹,能经得起守护者的逃避。英法侵略者以微小的代价摧毁了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曾几何时,圆明园的美,震撼了整个东方。到如今,河畔上的风波亭,也只遗留了枯骨似的栏杆,孤独地伫立在小河旁。曾经令人艳羡的雕花栏杆,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

正值春暖花开时,园内却罕有生机。偶见几簇色彩艳丽的花,也开得凄凉。雍容华贵的宫廷建筑,委婉多姿的江南水乡,这座“万园之园”,再也回不到曾经的模样。

那曾经镶嵌着十二兽首“宝石”的伤疤,同样伤在了人们心上。西洋楼的断壁残垣,使眼前仿佛展现出了当年的画面。

看到今天的圆明园,任凭我们如何联想,都难在那满目疮痍中,寻找百余年前“宛自天开”的痕迹。历史是过去,但它能唤起中华民族最深的记忆。自强的民族,不该默默忍受侵略者的蹂躏,不该黯然接受这样的结局,要崛起,要在世界之林傲然屹立!

惜过往,前事不忘

参观圆明园有感

没有华丽的宫殿,没有精致的亭台楼阁,没有珍贵的历史文物。只有废墟和人们的遗憾。

1860年10月6日,这个可恨的日子,我们记得。

英法联军,一帮可恶的强盗,在我国领土上为非作歹,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再也无法重现。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这样的形容,不禁让我们在内心中勾画它曾经的美好。 无奈,列强侵略,统治者愚昧无知,代价,要圆明园来付出。

当劫匪在圆明园肆意抢劫时,我们的皇帝只能躲在避暑山庄里寻觅生命。当圆明园被烧了三天没有光的时候,人们只能暗自哭泣,看着侵略者掠夺花园里的宝藏,甚至烧毁整个花园,但他们无能为力。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就这样毁灭,仅存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今天,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是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苦难,看到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努力。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宣扬和平与发展的,但我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与时俱进,才能不让悲剧重演,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圆明园遗址不仅是屈辱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奋勇向前的动力。

圆明园读后感 篇9

看到影片的大半,忽的感觉自己好像就在如诗如画的圆明园中游玩一般,仿佛自己也在跟着设计师们的脚步,规划设计着属于自己心中的圆明园呢。在我看来,圆明园是一个集生活、工作、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居住区。当然,它绝对是豪华的。顶级豪华住宅区不是合普通人居住。事实上,一开实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不能重现如此美丽的圆明园?

后来发现,圆明园的背景是由于清帝国空前的财富和首席设计师雍正、乾隆的特殊感情。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可以赞美圆明园,欣赏它,喜欢它,但我们永远无法与两位皇帝对它的痴迷相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圆明园才有了这样宏大的景观。虽然现在还不存在,但谁能否认,它始终留在每一个爱美、爱景、爱国的人心中!

或许,风景园林的建造需要的不是多少的财富,多少的建筑技巧,或许它仅仅需要的是一颗执着而又热情的心,富于它你自己设计的灵魂,它就是你心中的旷世之作,第二座圆明园。

圆明园读后感 篇10

圆明园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骄傲和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悲伤和屈辱的回忆。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只有20名太监反抗。我不禁感叹,这样一个伟大帝国的最后荣耀应该由二十个太监保卫!

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原因:

为什么这个人口,农业、工业生产总值都曾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会在短短的百年之间,被西方列强恣意践踏在铁蹄之下?当英法军队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朝皇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支都装饰得像装饰品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当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将仍旧骑马舞枪的八旗军打得七零八落时,咸丰帝却正在宫中沐浴享乐——这一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不失为当时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缩影。我们关上了门,对自己创造的辉煌感到沾沾自喜,但西方人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被远远抛在后面,但我不知道。

当时的中国,真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简单,痛苦如此深重。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普遍而不变的真理。中国希望崛起,这样耻辱的历史就不会重演。只有自觉和自强,才是强国之路。

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这八个字被很多人当作又一条空洞的标语。圆明园,为它添上了最有力的注脚。

孟子曾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中国在崛起,在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只希望我们能随时记住这段历史。

重蹈覆辙的国家必将受到历史更为沉重的惩罚。

圆明园读后感 篇11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细节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是两个强盗的经历,一个是法国,另一个是英国。

——维克多。雨果

一个古老的国家,发明了四项震惊世界、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但由于自满、骄傲和对科学力量的无知,最终走向衰落。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清朝走向灭亡是必然的。在这样一座旷世园林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制度僵化,政治腐败,闭关锁国忽略科学,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挽回的,曾经那如此繁华美丽,气势宏大的圆明园只剩下一片残岩断壁安安静静的躺在杂草丛中,我们就让他静静的躺着吧,一个名族在惨受**后,需要有一个见证者永远督促后人记住那一段耻辱,鞭策后人努力去洗刷,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无疑是最好的见证者。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用今天的辉煌洗刷曾经的耻辱。

圆明园是康熙、雍正、乾隆精心设计的。用了151年的时间,在地球上建造了一个美丽的圆明园。并藏有大量奇珍异宝。圆明园有无数宫殿和迷人的景点。

乾隆皇帝认为圆明园十非常了不起的。无论是外观还是意义上的建筑,它都有不同的味道。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清军也进行了抵抗。但是,英法联军仅有三千人,用先进的**把超过三万名的用鸟枪和腰刀抵抗清军统统杀死,让我感到无比的痛惜。

我同时也十分愤怒,中国拥有人力物力,拥有许多资源,就是没有好好地利用起来。庞大的军队没有优秀的**和高超的武技,最终只能全军覆没。更何况国家拥有着英式枪支,但又未曾批量生产,给清军使用。

最让我恼火的是乾隆对科学的厌恶,甚至他认为科学是一场戏。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同意科学,那我们怎么能谈论国家的力量呢?正是由于清帝国的落后,英法联军才取得了成功。

乾隆皇帝对外国非常敏感,他只想用自己的力量继续下去。合作可以促进文化、科技的发展,使两国更加了解对方,更加友好,维护和平。相反,乾隆皇帝对其他国家的不赞成,使得英军在武力侵略中国之前很难完成女王的使命。

对于咸丰,他实在是个败家子,享受皇帝所拥有的豪华生活,但又不治理国家,在危机爆发之时,也不想办法,只顾着逃难。因为这样的皇帝,在危难中,我们必须受苦。一个国家文明的落后,和不做事的统治者,加起来就是一场不可言喻的灾难。

我讨厌英法联军。这支庞大的军队用机关枪夺走了三万多人的生命,入侵了圆明园。凡是可以抢劫的东西都被士兵抢走了,那些不能带走的东西都被随意销毁了。几千声打破玻璃瓷器声在同一秒同时发出,这样的情景也持续了许久,这多年前的精美艺术品在瞬间就变成了碎陶瓷块儿,当今谁也不知道这曾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谁也不知道破坏它们的人是谁。这些还不算什么,英法联军还有条不紊地把火把统统投向圆明园,使圆明园在几分钟内便燃起熊熊大火,三天三夜的时间里火带着圆明园和三百名官女一起离开了我们。

英法联军却带着胜利的笑容。这群人让我们怀疑圆明园会永远离开我们。我的心头充满着愤怒的气,久久不能平息。

《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又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这是一部独特的史诗电影。尤其是清晰凝重的叙述,不断的视觉冲击和缓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主义教材,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蓝图。

在圆明园宏伟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怀和治国志向,看到了乾隆的傲慢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蔑视。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

圆明园的诞生是因为清朝的繁荣。它有俯瞰世界的姿态,但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而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我觉得它的毁灭应该是一种必然。

它真的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

圆明园的壮丽梦想让很多人失明,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但即便如此,即使梦已经被唤醒和终结,也有人不愿意从梦中醒来,期待梦的延续。

这就是为什么列强入侵和占领中国时,清朝皇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从本质上和形式上真正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终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圆明园雄伟、幽静、博大静深的同时,我的心不止一次地叹息。这个当年大清王朝为自己筑的梦,一个令今人不止幻想过一次的梦被毁,谁之过失?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

如果引燃炸药的是这些面目可憎的侵略者,那么我想,埋藏导火线的必定是是中华大地上最后一个帝国。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名第一。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曾经极度繁荣的帝国在最后倒在了西方的火器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

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可以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中国在“**大国”的美号中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也断送了自己的未来,终将一代圆明园断送在敌人的炮灰之中。

“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先人给予我们的血的教训。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

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圆明园读后感 篇12

在以前的一节思修课上,老师让我们**了电影《圆明园》。在**的普通电影中,我们总是关注电影场景的宏大,情节的起伏,画面的美丽。**带来的心理冲击和震撼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深思。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花园,做过雍正常驻的别宫,经满清历代帝王扩建,容各方园林之大成,曾被称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不仅是一部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杰作,更是一部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然而最终却付之一炬,沦为一片焦土。

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由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帝国堕落到了人见人欺,任人宰割的地步?究竟是什么使清王朝看似无坚不摧的军事与财政基础在短短几十年间烟消云散?究竟是什么使中华民族随后陷落如水深火热的险境之中?

可以归结于一个现象,也就是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其实清王朝一开始并不是如此的封闭。从电影中我看到了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不倦地学习,不断地用新思想补充自己,因此当时的清王朝在这样一位皇帝的带领下,一路平定准格尔和吴三桂的叛乱,带领着刚刚安定下来的清王朝走向发达的正轨。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皇帝登上了国家权利的最高舞台。

他虽然是一个很努力的皇帝,电影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他在圆明园内批改奏折直至凌晨,也能够看到他为了国家公务废寝忘食,可是他却并不相信西学。对于西方的先进科技不屑一顾,以读古书以及下围棋为乐,虽然在当时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形象,可就在此时西方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西方的资本积累正在迅速地进行着,而清王朝,却茫然不知。雍正皇帝过世之后,所谓“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乾隆皇帝也即位了,他相比与他的父亲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于西方的科技更加地蔑视,以泱泱大国,“**”自居,而小觑天下的其他列强,当西方各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展开时,满清依然盲目自信,不予在意。

中国被落下很远。

其次一点就是清王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了。在清朝统治中国的时间内,圆明园始终在不断地被扩建被拓宽。圆明园似乎化身成了一个财富的黑洞,不断地吸取着清王朝的财力,一旦一有风吹草动,清王朝的财力便立马处于崩溃的边缘。

当各国大炮来到中国,当敌人的军队占领沈阳时,我们的统治者咸丰皇帝还在扩建旧颐和园!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实在是吃惊得无话可说。他们只相信大炮的威力和**的锐利。当无敌的清朝骑兵被外国支队轻易击败,当无数城市被敌人占领时,他们不知道清朝统治者心中是否有任何疑虑:

我泱泱大国,百万之众又怎么会被几个弹丸小国,数千军队打得如此狼狈不堪!其实不光是清王朝统治者震惊外**队的强大,外国的指挥官也同样十分不解:如此雄踞东方的大国,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拥有如此坚强意志的士兵的军队,他们的**怎么会如此地古老,他们的衣甲怎么会如此的破。

我们现在可能可以理解了,清王朝并不是不想抵抗,而是他们那时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弥补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而最终的结果就是那血淋淋的火烧圆明园!那血淋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然,一个更重要的客观原因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封建社会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历代历代都保持着所谓的生命力。然而这个体制本身却有无法规避的弊病。这一传统的制度压抑民众财富,士农工商,商人一直处于最低地位,虽然圆明园建成时,中国处于康乾盛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地,圆明园的建成却是封建统治者从广大劳动人们手中剥削而来的。

其次,封建君主**制度下,仅皇帝一人,中国人通常缺乏法律手段来遏制皇帝的权力。国家大事更多的依赖于上届皇帝指定的**人,统治者的好坏,没法由最广大人民所决定。久而久之,内部的帮派也逐渐形成,一旦当朝的皇帝是一个无能之辈,那么他的统治权就岌岌可危,虎视一旁的其他权贵就会抢夺政权,而最终的结果无非是政局动荡,王朝的地位十分危险,若此时再有外国进攻,那帝国则必然将走上毁灭的道路。

清王朝显然就是走了这条路,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宣告了“垂帘听政”的开始,也宣布着清王朝走向覆灭的倒计时。同时,民众无法与**竞争,导致民众对**的恐惧,民众的利益诉求无法释放。失去民心政权体制便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圆明园》这部**不仅仅反映了相对客观的史实,也同时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思考。其实,圆明园的悲剧离不开清朝的覆灭,清朝覆灭的原因不仅仅是淫逸、奢靡和贪欲、政治黑暗等因素。圆明园被毁,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无法挽回的伤疤。

希望我们的祖国永远铭记过去的创伤,永远保持开放的态度,内修、外事,让我们的中华民族能够再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与此同时,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013年11月26日

圆明园读后感 篇13

今晚,选修课老师安排我们看圆明园纪录片。看完之后,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平静下来。这样的文章一开始显得太枯燥,但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圆明园的规模之大,组建筑之多,都足够使我瞠目结舌。

圆明园的视觉效果还是让我震惊!圆明圆不仅以园林闻名,而且是一座皇家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髓。

康熙帝不喜欢住在故宫,一年只在故宫住一个月,其余时间则住在圆明园。可以想象,圆明园是他的精神家园。他在任时非常关心花园的扩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郎斯宁的经历是如此戏剧化,也许与圆明园无关,但它暗含着圆明园的变化。康熙对天文的热爱,溺爱孩子,随心所欲地进宫。

康熙,一位独特的皇帝,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他对科学的态度在古代帝王中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他的后世子孙却没这种喜好呢?如果后人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么中国落后的**一定可以提高,甚至更先进!

影片中有一个温馨动人的场景。在牡丹园里,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自娱自乐。大多数人认为康熙地处雍正,是因为他非常喜欢聪明活泼的乾隆。牡丹园主孙三代的相会,影响了清帝国的历史,这个园林就和大清帝国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雍正登基后,由于他的勤勉,国库充裕,开始扩建圆明园。圆明园的设计不仅蕴涵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而且处处镌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雍正把圆明园建成了帝国的缩影,充满了帝国的象征。

乾隆刚刚即位就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圆明园的东面,雍正时期宫殿的外观都比较朴素,而在乾隆心中,不管是人间还是仙境,所有的美丽和奇迹他都应该拥有,扩建工程持续了9年!西方建筑建于圆明园,十二生肖被用来代替西方的人类喷泉。圆明园的景色将通过电脑特技再现。一切都那么真实美丽!

自视为**之国,世界之王的大清帝国,自建政以来一个多世纪,相信依靠马刀和弓箭就足以主宰统治世界,在群臣眼里西方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不过是康熙皇帝的“玩意儿”。在清朝繁荣昌盛的表象下,有着巨大的忧患!皇帝只忙着建花园,不知道世界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伟大成就时,以科学为先导的西方文明蒸在蓬勃发展!

1860年,英法联军沿海由南向北攻破天津大沽口,一路势如破竹进入北京城,英法联军的进攻随着地图上红色的箭头一点一点的接近圆明园,当进入圆明园的那一刻,它的豪华另人震惊,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花园了。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联军们变开始偷走圆明园中的东西,一件件珍宝就这样失去了,这样的场景惨不人睹,凡是能拿走的,一件也没有留下,拿不走的,毫不留情的毁掉。圆明园就这样消失了…… 作为帝国之主的咸丰皇帝如丧家之犬逃到承德避暑山庄,大清国门至此被强行打开,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由此揭开序幕。

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清帝国腐朽无能,两个赢家野蛮无耻!我想,要不是咸丰和前三代皇帝喜欢圆明园,也许圆明园能挺过一场灾难!

世界奇迹圆明园被毁,这让我很难过。为什么这个奇迹在被发现之前就被摧毁了?留给我们的只有到处都是破碎的岩石墙

看完电影,我相信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他们都为花园的毁坏而伤心。历史就是这样上演的。圆明园,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修筑扩建,才达到如此繁盛,它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包含了几乎当时中国所有的建筑风格,它里面的奇珍异宝,名人书画更是数不胜数。历史往往这样捉弄人,让这盛世之园毁于一旦。

从历史的角度看,圆明园不仅代表着清朝空前的繁荣,也代表着清朝的衰落和毁灭。

清朝和圆明园的灭亡与几千年来统治者的统治制度有着必然的联系。也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闭关锁国,自满自足,不放眼世界,不与外界交流的制度的确产生了很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进行科学技术革命的时候,我国统治者毫不知情,无动于衷,没有认清当前形势,那落后的制度与社会主流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科学的,发展的制度必然会战胜那些落后的制度。自满洲统治中原以来,原草原狼逐渐退化为中原羊。

正如“狼图腾”一书所说,一个民族狼性逐渐退化成羊性的时候,它怎么能震慑世界,又怎么能保全自己,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唯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别人吃掉。

如何来看待圆明园呢?一种屈辱,还是一种象征?留给我们的是一份仇恨,还是一份反思?

圆明园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这里见证了康乾盛世的伟大;同样也看着清王朝一步一步走向没落和衰败。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当西方传教士把西方高等科学带到清朝时。只有年迈的康熙对其好奇不已,或许这也为清王朝的灭亡打下了伏笔。一个民族,没有君王的觉醒,是不行的;但只有君王的觉醒,那也是毫无指望的。

当年迈的康熙归西的时候,清**便完完全全地沉浸于自己所创造的那所谓的康乾盛世,而忽视了盛世背后,早已埋下了消亡的祸根。当英法联军发现清朝有枪有炮时,我们真的明白了,圆明园的火不能说完全来自敌人,包括他们自己的因素。

因此,烧旧颐和园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反思和反省。由于闭关锁国,自以为是,更加剧了清王朝的灭亡。而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的是科学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科技上的强大,便注定了经济上的强大;而经济上的强大,直接导致了了国力的强盛。没有人希望屈辱的历史再次上演,因为它永远不可能再次上演。圆明园的历史是一段血泪史,他教会了我们科学的重要性。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科技上的创新,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共同的努力!

圆明园读后感 篇14

《圆明园》是一部记叙了圆明园从建起之初到成为如同人间仙境般的皇帝离宫再到最终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很高兴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导演将已经是一片废墟的圆明园在电脑特技的处理下重现于人们眼前,但是,这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我们曾经受到的侵略,让我们铭记我们曾经遭受的侮辱。

圆明园在康熙、雍正、乾隆手中变得越来越雄伟。同样,清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曾经在那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圆明园里批阅奏折,处理国家大事,同时,他们也在里面扮演成文人,体验百姓生活,孰不知,这曾经的游牧名族统治着,已经成为大清最有文化的一群人。

圆明园越变越美,更是引入了西方的喷水池以及西方设计理念,让来访的西方各国的大使也叹为观止。可是,就是因为乾隆始终认为大清乃泱泱大国,自负的他便闭关锁国,而欧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兴起,大清已经渐渐落后与西方国家,也注定了之后无法与那些持着枪杆子的敌人抗衡。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的一角有一个人类的奇迹,那就是圆明园奇迹不见了。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抢劫,另一个纵火。一场史无前例的对颐和园的掠夺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分得战利品,然后手拉手带回欧洲。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雨果直截了当地揭露了英法联军丑陋的嘴脸与无耻的行径。

是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是已经落后的中国人怎么能与之竞争呢?我们不知道西方强国比我们强大多少倍。他们用他们的枪、用他们的炮,打入圆明园,带走了可以带走的东西,不能带走的就全部毁掉,当一把火,点燃了圆明园,此时,康熙、雍正、乾隆怎会想到,这个他们曾经一起见面的地方,现在已是一片火海、一片灰烬……

圆明园不再有奇观。只有可怕的回忆,无尽的痛苦和无尽的耻辱。我们看《圆明园》,当被它曾经的唯美震撼是,我们也要记得,是我们先人的闭关锁国回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是那些列强残忍地毁掉了这个世外桃源。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错误,现在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使中国更强大!

圆明园读后感 篇15

在一节中国近代史的课上,我们**了关于圆明园的记录片,影片呈现了圆明园的起源,至繁盛以及最后的衰败,心中感触良深。

圆明园曾被称为万园之园。然而,昔日的美丽只是昙花一现,但她的最终命运却沦为一片废墟,成为留给中国人民纪念近代屈辱历史的不朽象征。影片的序以生动的口吻向观众们提出构建一个梦,一个由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构建的梦,以一副副生动的而真实繁荣水墨画为背景,,重现了300年前圆明园的瑰丽辉煌,再现了150年前的屈辱时刻。

圆明园的兴衰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列强欺凌的简称。当时,清朝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的财富,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园林开始成形。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1723年登基后,扩建了原授园,并在园南修建了正大光明殿、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厅的价值室,以“避喧哗、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 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圆明园的建设不仅满足了皇帝的需要,也体现了国家的实力。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在圆明园的陈设和各种珍品中,除了精心制作各种瓷器、天文地理仪器外,还有来自西方国家的铜炮、船型和军用望远镜作为礼物。然而,统治者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傲慢自大,多次拒绝与其他国家沟通。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满清王朝封闭、安于现状之际,西方国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一步步赶上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枪支,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军是那么不堪一击,一面是大炮的狂轰猛炸,一面却是皇帝悠闲的沐浴着,画面是多么另人辛酸,难受。旧颐和园大火烧了三天,大地颤抖,人们哭泣,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髓化作灰烬。我为大清帝国的腐朽无能,为民族的冷漠衰败,为野蛮人的野蛮无耻而感到悲哀,我们现在所剩下的,就是遍地破壁乱石上杂草丛生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这样说过:“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一奇迹已经荡然无存。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抢劫,另一个纵火。一场史无前例的对颐和园的掠夺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战利品。然后他们手拉手回到欧洲。

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格兰……”

圆明园—这个令国人既自豪又痛惜的名字,曾经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它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对于我们来说,圆明园是童话中的仙境,是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海市蜃楼般的景色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万园之园”之称方可窥其一斑。

正如当年英国随军牧师所言:“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美术鉴赏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写尽园景,形容尽致,给你些微的概念……”

如果说圆明园的建设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那么她的毁灭不仅是全人类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和耻辱。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