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8篇

01-13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呈现关于“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的相关内容。在这部作品中,有哪些情节令您感到震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最喜爱的电影,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想要让那些感动长久地停留在心间,我们需要认真撰写一份观后感,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和分析能力。我们将不断提供这个领域的专业推送服务,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内容!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篇1】

今天跟孩子一起看《菊次郎的夏天》,被感动的同时,对导演北野武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这个导演,前一段时间因为离婚放弃了12亿财产,净身出户,还被推上热搜。

他在贫民窟长大,有一个嗜酒如命喝醉就打人的父亲。

为了反抗家庭,也为了追逐梦想,他大二那年退学打工,慢慢成为搞笑艺人,导演,成名。

在一次几乎致命的车祸后,他开始重新审视人生,审视自己。

他做的第一次尝试,就是与原生家庭以及过去的自己和解,他拍摄了电影《菊次郎的夏天》。

那个带着小孩寻找母亲的菊次郎大叔,是个因为童年阴影而性格扭曲的人,各种毛病都有,然而这个人,却在这样的一次寻亲旅途中,变得温柔,慢慢改变了。

北野武的父亲,就叫北野菊次郎。

北野武用这样含蓄的方式纪念他的惨淡童年、给他带来伤害的父亲,同时与过去的自己和解,重新去思考“活着”这件事。

后来他学钢琴、学画画、写小说、卖衣服……

72岁的今天,即便赔上高达12亿的所有财产,也要离婚,只为换得一个自由身,掌握自己的命运.....

只有一次的人生,被他活成了无数次。

一个人最难的,就是与原生家庭和解,这等于是跟自己在战斗,以求突破溶于血液中的童年之殇,这需要善良和宽容,更需要自信,以及敢于撕裂自己的勇气。

从束缚中抽身而出,拔刀见血,有多少人能有这种魄力?

这种魄力,叫自由。

2

反观我们普通人,却如此容易画地为牢,甚至被一点点生活小事的牛角尖困住好久,不愿意掉头钻出来。

有的人钻的牛角尖,是自己。

我朋友总是怀疑即将初三的闺女是不是出生时在医院被人抱错了,因为感觉她不像自己,对她各种不满意。

觉得她吃的多,又能睡,学习不突出,还不机灵。

在我跟前抱怨多了,我就说:“拜托别想那么多了,你就是对她不满意,觉得她的学习成绩没达到你的理想。想想她刚出生时,你还有那么多要求吗?”

这个小女孩出生时未足月,手指甲都没长到头,在暖箱里住了两个月才出院,当时我朋友唯一的愿望,就是孩子可以健康活下来。

我跟朋友说:

“她活下来了,又开朗又漂亮,小时候奶都吃不动,现在那么能吃,小时候经常半夜发烧,现在那么能睡,想想她小时候,你还要求什么,抱怨什么呢?她的成绩无非就是不拔尖,考上个重点高中还是不成问题的。

是她不让你满意,还是你要求太多?居然还怀疑抱错了,天天暖箱里看的那么紧,那么弱的孩子谁抱?”

她笑了,然后沉默了。

有时候,想想初心,我们也就不会那么贪心。

为什么我们总是沿着一条思路想下去,而不愿意发散一下思维呢?

只要稍微换一下角度想问题,人生就没有那么纠结。

3

有的人钻的牛角尖,是别人。

好朋友的婆婆是个热心肠的老人,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带孩子玩,时间长了,也就更熟了。

后来经常跟我抱怨,说每天给儿媳妇带孩子有多辛苦,说儿媳妇的各种不是。

其实作为儿媳妇,我朋友也真不错,回到家就会把孩子接过来,周末从来不让婆婆带,逢年过节都有礼物送婆婆,平时有什么想法也会跟婆婆沟通。

当然我不会跟我的好朋友说她婆婆在我跟前的抱怨,我也明白婆婆与儿媳妇相处的微妙。

所以有一次我劝这个婆婆:

“大姨您不要总这样想啊,怎么会是给儿媳妇带孩子呢?要说带孩子,您这是给自己儿子带孩子啊,而且带的是您亲孙子啊,看着儿子因为您帮忙没那么累,看着孙子在身边长大,看着儿媳妇那么感激,您不开心吗?为什么总是纠结儿媳妇不全职带孩子呢?”

为儿子做,不觉得什么,如果儿媳妇顺带享受到好处,这个婆婆便觉得失去太多。其实她并没有失去什么,她只是对儿媳妇的得到感到心理不平衡。

我们身边总有太多人,不知道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得失并存的时候,只看到失;成败都有的时候,只看到败;不喜欢某个人的时候,只看到他的缺点……

这样作茧自缚,不知道享受人间美好,只计较一些琐事,其实是心胸的另一种狭窄。

只是认知的天花板不能突破,他以为天花板就是天。

像这个婆婆,只要稍微转换一下生活的视角,不继续钻牛角尖,她会发现很多快乐。

4

有的人钻的牛角尖,是环境。

有一个弟弟,工作走马观花的换,每一个地方待到一年已是极限,离开无一例外都是一个原因:

他认为别人总在欺负他。

有时候打电话跟我诉说,说单位里领导怎么不负责任,同事之间如何勾心斗角,对他如何排挤……各种哀叹操蛋的人生。

刚开始我总是好言相劝,告诉他推己及人,要大度,专心做好工作,不要把琐事放心里。

后来我便放弃了。

博多·舍费尔先生在他的《财务自由之路》中说的一句话:

“大度的人不容易感觉自己被欺负,他往往和平对待,而忽略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思想的高度决定人生高度,心胸的广度也决定人生的宽度。

一个成年人,纠结于别人的看法,有没有跟他礼貌的打招呼,环境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好等等,不把精力放在实现自己的目标上,偏偏把它浪费在完全不重要且毫无意义的琐事上,思想局促,心胸狭隘,他能有什么样的人生幸福?

5

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书》里写道:

“你和外在世界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各自有各自的问题;其实你就是这个世界,你的问题正是世界的问题。”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世界有问题,他人有问题,没有别的原因,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人活着的终极目标是幸福的过好这一辈子,但有的人终其一生无法幸福,不过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让自己变好,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当你不期待世界可以变好,而是把精力放在遇事不钻牛角尖、努力让自己变好上,你的人生也许就过好了。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篇2】

周日午后,阳光透过徐徐摇摆的白色纱帘渗进房间,音箱里,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大提琴声比往常更好听。书桌上有点凌乱,凌乱之中比较显眼的几样东西包括:几十粒未洗的红色水果,一壶透明玻璃壶泡出的茶,还有今天早上刚刚看过的碟片,名字叫《菊次郎的夏天》。

很久没有在一部影片中这样放肆笑过了,不由地想起另一个人,王家卫。看过《东邪西毒》再看《东成西就》,想着原来他也能监制这样无厘头的影片。看《菊次郎的夏天》,崇尚暴力美学的北野武却也让我们在菊次郎的身上看到完全不同的一些。爆笑的同时却被感动着。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剧情的开头或稍显荒诞,但不可否认《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展现童年的成长,记录生活的脚印的佳作,面对正男找寻母亲的脚步,菊次郎在电影中反而更像个小孩,输掉了所有钱的他,被迫只能徒步和正南一起找寻他的母亲,令一颗夏日本浮躁的心,沉静并被这个平凡的故事所感动。

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电影。”“一个不快乐的中年人,不希望看到一个不快乐的小孩子。是因为想起自己不快乐的童年,还是因为什么?”很多人起先都以为那个木讷内向又孤独的小男孩是菊次郎,后来到结尾处北野大叔笑着说出“是菊次郎啊!走啦!”大家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片名叫“菊次郎的夏天”。

很多人对菊次郎的定位是不准确的,称他为不择手段的老流氓、不论是非的老恶棍、睚眦必报的小市侩、见人就横的混世魔王,等等。其实,他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二愣子:智力稍低于一般人,行动稍拙于一般人,懵里懵懂的,老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菊次郎,北野武扮演的那个游手好闲的大叔,在帮正南找妈妈的过程中,到底学到了什么,我不得而知,反正这个夏天即是正南的,也是菊次郎的。

在不断成长中破灭。而此刻他们小心呵护的,也许是正郎,又或者是曾经同样年少的自己。如果每个如正郎的孩子在那样夏天的旅程中,都能遇上这样的人们,失望的同时却收获其他更为宝贵的,也许菊次郎会是另外一个菊次郎,其他三人亦如此。

《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创作历程中最具自传性质、最富温情的一部作品,相对于从前的寡言和血腥,这次的多话和搞笑将使人在开心欢乐中默默体会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动,影片情节设置、细节呈现、色调处理、镜头运用和配乐均别具匠心,彰显了影片与欧美公路电影不一样的`美学魅力

不管怎么样。那年所有一般大小的菊次郎们都已经长大了。他们2004年了。成功了,失败了。上了大学之后骂娘,跺脚,泡网吧,诅咒一切考试,恋爱了,失恋了,然后伸长脖子等待2008年。不仅仅因为2008年很奥运,最重要的是他们就要了。

幸福,有时候不在目的地,而在去目的地的路上,正如同,我们不应该因为赶路而错过欣赏沿途的风景。影片带给观众的感动,不仅仅是路上的点滴,更多的是,我们会在影片中看到那些自己曾经逝去的岁月,自己曾经错过的风景。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篇3】

《菊次郎的夏天》是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一部好电影,是日本当代最有活力的导演北野武的电影作品。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放完,我个人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于是就在课下看完了,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小男孩正男从小没有爸爸,妈妈在远离他的地方,他与外婆孤独地生活于一起。假期到来,他不多的朋友都去度假,正男倍感孤单。正好此时,他收到一封信件,有妈妈的地址。正男踏上了寻找母亲的道路。菊次郎是一个“大孩子”,粗野暴躁,而他的妻子很有正义感。在妻子的喝令下,菊次郎陪同正男去寻找他的母亲。 在这个夏天的旅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些极其平常的人事。两个孩子的心灵渐渐走近。当正男找到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重组家庭,正男感到悲伤。在返回的路上,菊次郎与遇到的一些朋友为了让正男高兴起来,做出了种种回归儿童时代的努力。而菊次郎在与正男的走近中,也体现了他的温暖,他也去看了自己的母亲,心灵得到释放。 正男终于抬起了他一直低垂的头,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这个旅程结束了,路上遇到的那些有趣的朋友,卖西瓜的、光头、肥佬一一告别,而菊次郎也与正男在最后回到各自的生活。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一部极具人文关怀的电影,它的幽默感与生活的气息克服了电影技巧上的平淡,北野武没有在这部电影中运用戏剧化的情节冲突来控制观众,而是在一种宁静的旅途式心灵放逐中让情感回归。当最后,正男流泪,背着那个有一双翅膀的包奔向城市的时候,我们有了更深切的感动。那确实是一种高潮到来的情感升华,从而使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心里竟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远远离开了城市,而将所有故事的情节放在了远离城市的天空与大海。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辽阔的乡野表达了一种远离城市的平静。电影中很大部分的镜头仅仅是两个孩子走在路上的背影,并无过多的戏剧性情节的冲突,但是毫不令人产生视觉的厌倦。北野武在贩乎是平移的写实的境头中以简洁的手法,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生动的肢体语言、以平缓的节奏中穿插的简洁漂亮的对白,出人意料又令人信服的结局,控制了观众的情感。在这种一切如水般缓缓流动的欢乐与悲伤中,写出了生活的真实与情感的温暖。而北野武所独爱的`表现时代小人物的生活的高超艺术,在那种平实的风格中渐渐明晰并确定下来。 这个故事的情节打破了我以为的大团圆的格局。做为一个美丽的女人的正男的母亲,仅在两次情景中出现,第一次是正男思念母亲的时候,她出现在照片上,年轻美丽。第二次是正男远远望着她与小孩子和另一个男人温情地走在一起,然后返身关门的情景中出现。正男与母亲从始至终都没有目光的接触。这让我以为的高潮又退将回去,而在此时,我似乎明白了北野武试图向观众说明的:此片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此,而在于寻找之路上的那些情感历程。北野武在这一个关键性的地方的处理超出了我所推测的想象而显得令人信服。也一直将略带忧伤的基调一直延续至片终。而正是这种当代人内心的日渐隔膜,表现了一种最本真的现实。而这种隔膜感,于菊次郎在窗外有点表情不安地凝视着母亲,与最后正男放声大哭地转身跑向城市,在这两个情景中完全消解。这几乎就是一个渴望情感却又不得不孤独的主题。而影评界称之为“北野武式蓝调”可谓非常贴切,带着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忧伤,内向,孤独。 在最后看到了这种主题之后,回过头去看北野武对整个电影的发展所放置的空间上的处理就显得匠心独具。北野武的这部片子以所以没有令人在平淡的故事情节中引起视觉疲劳,是因为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有一种吟风而唱的诗意。菊次郎与正男走在烈日下,头上插着一片荷叶,在平静的广阔大海边,那个天使之铃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气氛,仿佛天空大海的声音与风铃的声音织成了一首低徊的曲子。轻轻随着浪花涌动,敲击着主人公和你的内心柔软之地。通过环境的渲染哄托气氛在这部片子中达到了最大程度的成功,而这一切,做为观者,又更多只能以自己内心去感受。所有的语言表达都显得词轻意微。

这部电影据说是北野武对童年的一个回归,北野武从小叛逆,与父亲很少对话。而他在此片中完全脱离了过去那种所谓的“突发性暴力”特色的爱好,转而以这种一反自我常规的手段来创作了这样一部电影,在我看来其动人之处最核心的仍然是具有深深的情感而并电影的技巧上的引人注目。看来情感这个一切艺术表现的核心,会给一部电影带来长久的力量。而做为两个主角的正男与菊次郎,在片中的演出也是令人喝采,北野武那半边脸瘫痪的表情特写,大腹便便的不断摇晃的形体动作,仅是这些细节性的出彩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而在很大程度上与语言的幽默形成交相呼应,使这部没有剧烈情节的电影并不显得单调。而饰演正男的小演员,也将一个内心孤独,深受伤害,然而最后终于开放笑靥的儿童,刻化得活灵活现。 这部被称为从“突发性暴力”到“温柔回归”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北野武敢于打破自身框架的勇气。也表现了他对电影语言的游刃有余地把握与不落俗套。如他所说,他选择的这个演正男的演员,“是一个最不像现今的小朋友。如果他在片中渐渐令人觉得可爱的话,也就满足了。”,而这,已经完全做到了。

令人赞叹的《菊次郎的夏天》,期待着北野武创造更多的精彩作品!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篇4】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童年的色彩,将会成为人生的底色。幸福的人,用童年温暖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由“卓别林一样的奇才”北野武执导并主演的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可以说是对这个观点的诠释。

这部带着淡淡忧伤,又极富温情与喜剧色彩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的寻母之旅。往深层看,是老男孩找寻自我的心灵之旅。

跳出电影看,作品的内核,是一个人与自己的和解之道。岁月漫漫,我们这一生,终要与过去和解,与亲人和解,与生命中的一切和解。

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固然是幸运。如果不幸,至少,可以在长大后学会自我疗愈,这应该算另一种精彩吧。

小男孩的心结

放暑假了,小男孩正男背着书包一路奔跑,跑进电影镜头当中。

背景音乐是配乐大师久石让的作品,清新明快,像夏天的气息。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正男很小的时候,爸爸车祸去世,妈妈据说去了远方工作挣钱,他从小跟奶奶相依为命。

这样的身世,促使正男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爱说话,长得虎头虎脑,看起来又憨又呆。

正男去找同学玩,人家正准备跟父母去海边度假。他便回家换上球服,拎着一只足球,独自去训练场。

放假了,场上空无一人。空旷的操场,小小的身影,写着大大的孤独。

正男虽然不爱说话,但心里肯定藏有困惑。

关于爸爸妈妈的去向,他问过奶奶。得到的是真假难辨的回应,这成为他的心结。

有一天,正男无意间从抽屉里翻到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他还很小,被奶奶抱在怀里,站在身旁的母亲年轻又甜美。

与照片放一起的,还有母亲现在的住址。

孩子思考起问题来总是很简单,也许不切实际,其实也算当机立断,不像大人那样,不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看到妈妈的照片和居住地址后,正男没有一丝犹豫,立马起身出门,开始奔跑,因为他要循着那个方向,去找自己的妈妈。

出门没多远,正男遇上一位住在附近的阿姨,她告诉他,路程太远了,一个人上路很危险。正男低头不语。

这阿姨是个古道热肠的人,她看看正男,派自己丈夫陪正男去找妈妈,反正他一天到晚无所事事。

就这样,一个小男孩,一个老男孩,结伴出发了。

这是一条寻亲之路,也是一段品阅人生百态的旅途。

《菊次郎的夏天》:我们终有一天,要和自己达成和解

不靠谱的大叔

这个老男孩就叫菊次郎。

人到中年,菊次郎一事无成,整天在街上晃悠。他总是垂头丧气,有时骂骂咧咧,吃软怕硬,色厉内荏。

如果追溯到童年,就能理解一个人的德行。

菊次郎小时候,母亲跟别人跑了,父亲对他怎样,是故事的留白。婚后,他非常依赖正义善良的妻子。

对正男来说,菊次郎是个不太靠谱的大叔。

两人出发后,菊次郎沉湎于彩票赌博,很快将妻子给的钱输得精光。

为此,他心情郁闷,去店喝酒撸串,把正男丢在门外,以至于正男被变态狂诱拐去隐秘的角落,差点被性骚扰。

住在酒店,菊次郎明明不会游泳,碍于面子,他套着救生圈跳下去泳池,结果栽个四脚朝天。

他领着正男在景观池内钓鱼,对服务员的劝阻充耳不闻。总是糗态百出。

退房时,他又与前台讨价还价,还强迫对方开车送他俩一程,然后连路搭顺风车。

途中,菊次郎看到正男母亲的照片,知道他身世后,发现这个小男孩竟然与自己有着同样的命运。

在正男身上,菊次郎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激起了他的同情与责任心,看起来总算像个大人。

不同的路段,不同的顺风车,遇见不同的人与事。

有冷漠的人,也有热情的人,有可爱幽默的杂技演员,也有开着房车漫游全国的诗人——他们用人性的美与善,温暖着正男,彼此陪伴一程。

这些南来北往的过客,这些东飘西荡的游子,这些千姿百态的生存状态,就像汪曾祺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风中交织着我们每个人奔忙、慌张、孤寂而又庸实的生活。”

终于,他俩找到了目的地。

她有了新生活,看起来是幸福的三口之家。

正男远远地望了母亲一眼,抹着泪,转身离开。

菊次郎搂过他的肩膀,一边往回走,一边安慰:“走吧,一定是找错了。”

“我找到你了。”

有些人,看来吊儿郎当,经常冒出歪心眼,其实骨子里不坏,也有柔软细腻的一面。

一个孩子,满怀期许地来找妈妈,结果却是这样。要怎样安慰他呢?菊次郎坐在路边,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他看到边上停了一辆摩托车,车把上挂着一个铃铛,叮叮当当,很可爱。

不擅言辞的他,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向陌生人——长相凶恶实则蠢萌的摩托车主人索取风铃。

摇着铃铛,一个主意在他脑中萌生。

菊次郎来到海边,告诉等在那里的正男:

“正如我所说,你妈妈搬走了,不过她想你可能会来找她,就留下这个风铃给你。

当你不开心,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摇一摇这个天使之铃,就会有一个天使来帮你。”

如果善意的谎言,可以给无辜的孩子一份寄托,为什么不呢?

菊次郎给了正男一份希望,把悲伤留给了自己。然后,两人踏上回家的归途。

人生是一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过程,正男没有如愿找回亲情,但在归途中收获了别样的温暖。

相逢的人会再次相逢,他俩再次遇到那几位有趣的好心人。

大家一起野餐、做游戏、变魔术、讲故事,在纵情恣意地玩耍中,治愈了正男,几个大人也仿佛回到了童年。

菊次郎想起了什么,让摩托客载他去附近镇上的养老院。

隔着玻璃窗,菊次郎看到了自己的母亲。

她一个人坐在窗边,很孤单的样子。这个生下他的至亲,没有养育他,也从无温存和沟通。

他没有走进去,陪母亲说说话,只是远远望着,眼神里写着谅解。

无言的探望,对菊次郎来说,是对过去的释然。

人来人往,云聚云散,走到最后,只剩下正男和菊次郎,他们玩起捉迷藏的游戏。

兜兜转转,转转兜兜,大人哄着孩子,孩子也在配合着大人。

“我找到你了。”正男说。

在捉迷藏的游戏里,正男找到了菊次郎。

在人生旅途中,菊次郎,或者说电影外的北野武,找到了童年的自己。

旅途结束了,临告别,菊次郎拥抱了正男。

跳出电影看,其实是北野武拥抱了童年的自己。

电影在正男的奔跑中结束,和开头一样,又并不一样。

《菊次郎的夏天》是北野武最具自传色彩的一部作品。

他出生在日本一个普通家庭,母亲勤劳又现实,白天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晚上接零碎活补贴家用。家庭的方方面面,全靠她操持。

父亲是个手工匠,性情粗暴,酷爱赌博,每天在工地、酒馆、家之间三点一线之间轮转。从小到大,北野武与父亲从来没有交流。

漫长岁月里,这对父子的关系疏离而冷硬。

在书里,北野武有写下对父亲的印象:

“他平时是个胆小如鼠之辈,可每天晚上醉醺醺地回到家后,都会对老妈挥拳头。

他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干活,但我想他挣的那点钱基本上都被他贡献给酒馆了。”

当岁月流逝,阅历增长,也随着人生角色转换,一个人对生活自会产生新的领悟。

父亲去世后,北野武在遗物中看到几张纸,上面写满很多字。

原来,父亲偷偷练写过的自己名字。他虽不成器,可也曾暗自努力!

斯人已逝,面对旧物,北野武泪流不止。

52岁那年,北野武拍了影视生涯中的代表作:《菊次郎的夏天》。

影片中,菊次郎背上青面獠牙的刺青、嗜赌嗜酒、偷偷练习游泳的姿势、带正男去海边……这些细节与灵感,都源于童年的记忆,也投射了父亲的影子。

面对记者采访,北野武承认,“菊次郎”是父亲的名字,父亲是这个角色的原型。

“生前好像和他没有说过话的记忆。可是现在回想起来,他真的有点寂寞。这一次的电影主题有点像扫墓孝亲的感觉,这也算是供养。”

这属于中年北野武的遗憾,也是他迟到的领悟。

童年的缺失,一点点打成命运的结,唯有成年后,等自己有了能力,才能慢慢去解。

关于电影和人生,北野武说:“我是为我自己拍电影的。”

正因如此,他通过电影,对童年的自己进行了治愈,也用艺术的方式,与心中的父亲握手言和,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倾情拥抱。

就像他自己说过的一段话:“我们终有一天,要学会和自己、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无论它在你看来美丽,或丑陋。”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篇5】

“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电影。”

“一个不快乐的中年人,不希望看到一个不快乐的小孩子。是因为想起自己不快乐的童年,还是因为什么?” 很多人起先都以为那个木讷内向又孤独的小男孩是菊次郎,后来到结尾处北野大叔笑着说出“是菊次郎啊!走啦!”大家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片名叫“菊次郎的夏天”。 这DVD我找了很久一直没能找到,前几天一朋友从南京帮我带了一张回来,终于才得以不用整天听着原声OST流哈剌子了。 这部作品和《千里走单骑》的主命题都很相似:亲情、寻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义,后者不紧不慢的缓缓道来,却比前者急匆匆的刻意为之要更令人难以忘怀。 带着久石让温暖而轻快的音乐,一个大叔和一个男孩的旅程就此上演,尽管此前就做好了充分被打动的准备,但在看片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带入了那带着阳光、向日葵、牛蒡叶和玉米地味道的夏日。

北野武大叔浑浑噩噩、神神叨叨的痞子样,初看去,除了给我们带来无奈的笑声外,就是反衬出沿途遇到的各色人情世态:变态基佬、无辜又好心的宾馆服务员、性格迥异却同样热情的恋人、周游全国的流浪诗人、收保护费的黑道打手、面恶心善的飞车族……

世界并不完全纯洁,却正因此而美丽。 不学无术、无所事事、欺软怕硬、斤斤计较、气量小、爱报复、爱占小便宜……菊次郎就是这么一个随处可见的中年大叔,因为赌博输了钱而不得不徒步搭顺风车去东京,明明没什么背景却要弄一个可笑的纹身,明明不会游泳却又爱装腔作势,被人拒绝搭顺风车就偷偷砸车玻璃报复,偷拿别人的食物、为了拦车而在路面上放钉子、在庙会上为了占小便宜几近耍赖而被人揍…… 而就是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怜的大叔,却在千里迢迢的旅途中从未发出过后悔的怨言,仅仅为了帮小男孩圆一个看看妈妈的梦想。 很多人对两人被抛在废弃的公车站两天两夜,却没人愿意停下载他们一程的那段经历赞不绝口,说这表现出北野一直被压抑的孤独感与疏离感,这也是影片的中心正式展开之处。 影片的高潮出现在他们辛辛苦苦找到妈妈住的地方后,却发现妈妈早已改嫁,有了一个新的幸福的家庭,一个小男孩完全无法插足的家庭。 土古实在《废柴同盟》中对这种情况是这样处理的:“唉呀,妈妈也不在这里,她可能去了很远的地方哪,我们继续去找吧!一定,一定会找到的!” 北野大叔为了安慰小男孩,几乎用威胁的方法骗来了一个天使之铃,说这是妈妈搬走以前留给他的,只要摇摇铃铛,天使就会出现保护他。正男摇了铃铛,天使却没有出现,男孩却没有放弃,他不停的摇着,天使之铃象征着希望。

影片并未就此结束,小男孩的寻母之旅告一段落,大男孩的旅途再次展开。整部片子最令我感动之处不是北野大叔因为在庙会上坑蒙拐骗被人打了之后,骗正男说从楼梯上摔下来那一幕,而是他突然跑去敬老院找自己的妈妈,找到后却只隔着玻璃窗远远看了一眼就离开的眼神。那个玻璃窗后的,不到1秒钟的眼神,简单、纯粹、真诚、执著……就是这样一个眼神,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迅速超过了高仓健那些高大的背影。 作为一部公路片,影片中的景色无可挑剔,从水中芦苇上的青蛙,吃着菜叶的毛毛虫,到蔚蓝色的大海,闪烁的星空,草香蝉鸣,漫山满眼的绿色,加上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群,这是一出孩子眼中的夏日风情画。不知是为了补偿小男孩,还是为了补偿自己的童年,菊次郎和另外三个男人:好人先生,肥佬,光头佬,四个同样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开始陪小男孩肆无忌惮的玩耍。 “只是集合了一群无聊寂寞的大人,以小朋友为借口自己玩起来而已。”北野武自己是这么解释的。 头顶蓝蓝的天,身边清清的河流,八爪鱼先生、外星人先生和印第安大哥哥,一起,在北斗七星的照耀下玩“一二三,木头人”。

男孩笑了,笑得很开心,他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菊次郎也笑了,笑得很开心,他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天。 天使的翅膀抖呀抖,小男孩一步一步往家中跑去,踏着轻松的音乐,踏着洒满公路的阳光。 “希望是有的吧。北野武用了天上的北斗七星,用了那个天使之铃,用了疯茂的绿,用了片尾正男轻快的步子,菊次郎逐渐慈爱和有内容的笑,来表示自己对人生的一种希望。 走不完的公路,看不到头的旅程,终点会回到起点,却在这个夏天的旅程里,两个“男孩”,开始成长,开始,回家。”

看完《千里走单骑》以后,我一出电影院就立马把那些刻意而为的纯朴和深沉给抛脑后了,包括丽江的景色,在家看完《菊次郎之夏》的DVD后,很长时间都沉浸在那片夏日的阳光中,浑然忘记窗外正值寒风趔趄。这就是感染力的差距吧。 “菊次郎是你父亲的名字吗? ——是的。生前好象和他没有说过话的记忆。可是现在回想起来,他真的有点寂寞。这一次的电影主题有点像扫墓孝亲的感觉,这也算是供养。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篇6】

我看这部电影,纯粹是因为久石让的的音乐。最初接触久石让,是因为我喜欢看宫崎骏的动漫。他们都是治愈系的动漫家和音乐家。我学习心理学专业出身,能够感受到这里面蕴含的治愈力量。也许,这就是音乐疗法和绘画疗法的魅力。接下来,来聊聊我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吧

一个小男孩映入眼帘,他开心,欢乐。因为他衣着鲜艳,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路奔跑着,不觉疲惫。刚开始,我看了这一幕,除了有这样的感受和观察之外,更感到困惑不解。为什么是这样的开场呢?和这个小男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耐心性子往下看,我才发现,这个在开场中的小男孩叫正男,他和奶奶同住。他马上就迎来了寒假。他的同学们都早早就计划了自己的暑假,比如他的好朋友要和爸爸妈妈去海边度假。

放学了,他和他的好朋友在回家的路上,远远地看到了几个混混。他们决定绕道而行。和好朋友分开之后,正男的面部表情就发生了变化,变得有些沉闷。路过滨江路的时候,他碰到了奶奶的好朋友。一个阿姨和一个叔叔。他们见面打了招呼,待正男走开后,叔叔开始嘀咕,他怎么整天闷闷的,别是呆子。同时,也交待了,这个叔叔和阿姨是夫妻,他们都是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有被母亲抛弃的经历。这个叔叔没有工作,现在靠自己的妻子谋生。

回家了,正男的奶奶上班了,桌子上留着奶奶做好的便当。一个人静静的吃完饭,换号球服,提着足球去球场。结果空无一人,因为暑假足球班也放假。他一个人站在诺大的球场,直直地站着,眼睛就这么眨着。这个时候来了一个在附近上班的人路过看到他,和他说了几句话,但是正男并没有和他言语交流,还是保持来时的那个姿态。时间就这么一秒一秒地过去了,他一直站着。直到那个上班的人骑着自行车下班了,他还是那样子。

这一幕看下来,我感觉正男是一个非常内向的、毫无生气的孩子。在我的印象中,小孩子都是非常调皮的,活泼好动的。看到正男完全相反的现象,我觉得这是个有点心理问题的孩子。

回到家空无一人,只有自己写写作业,看看风景,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样的生活非常地单调无聊。

我们的小主人翁想过找朋友玩耍,他还真的去了。不过,换回来一堆的郁闷和疑问。他的好朋友们都度假了,或者刚刚遇到他们准备出远门。

奶奶回来了

他问:“奶奶,我的爸爸妈妈呢?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

奶奶说:爸爸出车祸去世了,妈妈为了你在很远的地方工作。

他相信了。

这一天,又是正男一个人在家,送快递的来了。他收了快递,仔细看了寄件地址,这是妈妈寄过来的。他拿起妈妈的照片,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他要去找妈妈。于是,他快速收拾好自己的书包,拿上一点钱,就上路了。

不幸也是这么快就降临了。他遇到了街上的小混混,抢了他的钱。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奶奶的朋友。不仅帮他要了钱,而且还了解到他此行去找妈妈。奶奶的朋友决定让自己的老公拿上5万日元,带上小不点去找他的妈妈。真心感叹好人啊。

不过让人大跌眼镜,这个先生,究竟是不是好人呢?

他把小不点带到了赌场,赌赛自行的。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篇7】

《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由日本导演北野武——世界级导演,在1998年所拍摄的,自导自演的清新温情的电影,该片摒弃了他所惯常的另类暴力风格,以温情,幽默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展现了他不为众人所知的人文关怀,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的心灵。。这是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电影。在大部分北野武的电影里永远少不了两个东西,一个是使得电影充满温情的“北野武蓝”,一个是向天边无限延伸的路。因此《菊次郎的夏天》的大部分故事是在路上发生的,在这条像蜿蜒蔓延的路上,每个停泊点都是菊次郎和正男休憩的港湾,在此导演毫不吝惜地用远景来表现两人在广袤天地中的渺小,让人在漫长的路上艰难行进的他们有一种敬畏感。北野武并没有让故事在路上终止,而是顺畅地把故事讲完,给欣赏者一种温馨,美好的感觉。喜剧的结尾往往是大部分人所乐见的,明快的音乐来表明童年本该是这样在轻快地飞驰而过的。大部分人一开始都以为那个小孩子就是菊次郎,在影片最后北野大叔笑着说出“是菊次郎啊!走啦!”大家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片名叫《菊次郎的夏天》。

简述故事内容:《菊次郎的夏天》讲的是老痞子菊次郎带着正男寻找妈妈的故事。本部影片分为两个部分展开的,一部分是正男寻母之旅,一部分是次男见到母亲后的返程。通过正男寻母过程中其心理变化来使影片逐渐的想高潮发展。影片中菊次郎和正男在旅途中逐渐地熟悉,而那种成人与孩子之间的隔膜也在逐渐地消除,到了影片末尾,菊次郎也被正男寻母之心打动,悄悄去看自己的老母亲,两个人在美丽的旅程中两心逐渐交融。这部影片故事的情节的确很简单,正南是个日本小学生,一个人跟婆婆住在一起,父亲车祸死掉了,母亲用婆婆的话说是“到很远的地方去挣钱”,暑假来了,小朋友们都有父母陪伴,正南却没有人跟他玩,连踢球都没有人跟他踢,于是决定自己去找那从未谋面的母亲。无意之中一个中年混混菊次郎带着他去找妈妈。在寻找的过程中,由于这个人渣的种种行为,发生了许多令人发笑而又并不显的荒诞的事情。

剧情的分析:影片诸多情节十分搞笑,但整体的氛围却是充满了温情。所以,用搞笑来形容这部影片,显的俗气而又不显恰当,我想我们应该称其充满了幽默与温馨并存。正南和那个中年人的表演极为到位,正南大部分的时间一声不响,低着头,是一个温和的、顺从的、可爱的小孩子;而中年人就像个大孩子、小流氓、黑老大,他偷人东西,但不显的龌龊;他砸人玻璃,却显得可爱;他忽悠别人,却意外的显的纯朴。我想,这在演技之外必然有更为深刻的内涵以及更为本质的温情在影响着整体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使我们仿拂能够透过中年人的玩世与粗鲁,仍然能够读出他的无奈与自怜,读出他对母亲那始终挥之不去的情愫。在整个影片中菊次郎总是在试图让正男见不到旅途中的任何挫折,只有希望和笑容。这也正是表现他自己对于代沟的一种无形中的忽略。

影片音乐欣赏: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音乐,优美的钢琴声如同在安静的夜里泉水的叮咚声响,使安静的夜更显的静谧、清脆、单纯与淡雅。旋律由低沉转到欢快,再由欢快转到淡淡的忧伤,这像极了正南的内心寂寞的独白,寻找母亲的结局是令人伤感的,但由于有了中年人,有了电动叔叔,有了桔子姐姐,有了光头先生,有了重磅先生,有了好人先生,使灿燃在长路的每一段,都充满了欢快和不可缺少的希望。当熊猫玩具遗落在清晨的长椅下,梦遗落在灰色的沙滩上,泪遗落在脚印里,脚印遗落在正南的身后,正南奔跑着去抓中年人的手,音乐温和的流淌,倾诉着明日的美好。

影片的最后,正南依旧在当初离家时的那段大桥上独自的奔跑,书包上天使的翅膀轻微的扇动,身后遗落着面无表情的菊次郎,一艘船静静的从桥底下划过,时间终于在此慢慢定格。到此影片全部结束,整篇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欢快愉悦的,没有任何的悲伤至少得也只是给人的感动,我相信看这部电影之后所有都只会是开心的,它给人的有幸福,有激励,有感动,更有对生活的深思,和对生命的感谢,满篇那种清明的风景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让悲伤的人也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前进的方向。

菊次郎的夏天观后感【篇8】

大叔的名字叫菊次郎!

看着影片中北野武一半鬼怪一半人性的脸漂泊在风里,仿若一首诗抽离出苦病。据说,菊次郎是他那早逝而寡言的父亲的名字。

我怕那些穿着拖鞋的大叔。

菊次郎从头到尾,不管什么装扮,都汲着那双黑色露趾拖鞋。第一次露面,就是被用来恐吓和规劝不良少年好好学习。

长镜头下的人,常常使人悲哀。呼吸间带着晕眩的回音,人不说话,心却很强烈的扑倒所有的旁观者。而现代叙事影片中,充斥着花样百出的对话,每个人都力图让别人了解自己。为此,他们力使每一句话都充满力量,并学会了随机应变的讨好。

这是快节奏的城市机器下,干瘪的心。哪怕你走在人群里,抵着长镜头对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看到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哦,如果打哈欠,看手机,打哈欠,看手机,打哈欠,看手机——算是的话,那也许你真的是天才无疑了。

所以现代版的菊次郎是谁呢?正郎那样的小孩不止一个。因为他们的妈妈都走丢了,他们的妈妈又去买包了!而菊次郎,大概不是无赖了,只是一个无聊的中年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