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实用八篇)

01-25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历过写作,写作是用真情实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作文只有平时多写多,才能熟能生巧,写出好作文。关于写作文的要点你学会了吗?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复兴之路观后感(实用八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1

看到清兵使用的弓箭,我能更清楚地感觉到清朝落后于资本主义世界。而清朝的《防范夷人令》更是让我看到了固步自封的可笑。看到很多不平等条约,真的很无奈,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会被打败。

而看到镏金编钟时,我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一些。这枚镀金编钟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时被英军偷走的,随后被带到印度第一骑兵团俱乐部展出。1996年印度陆军参谋长乔希访华时,作为两军友好表达,他亲自将近百年来丢失的国宝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万年。

看到“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和杨利伟穿的宇航服真的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从这些文物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中国的变化。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变革的时代留下了一系列清晰的脚印:抗击非典,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导与人民一起走向危机,赢得人民的爱戴与支持。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要决议,是民族复兴的基石。

《复兴之路》让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在历史的变迁中真切地感受并触摸到了幸福。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于1840年从海上出发;为了不断的追求,我们把荣耀写在时间的深处。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复兴之路》让我们再一次了解历史、重温历史,我和同学们看完后都有些热血沸腾,有一种重任在肩的感觉,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何等的艰难,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看完《复兴之路》,我的心中充满感慨、感动与感激。我感慨中华民族百余年来所遭受的苦难,感动的是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感激的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曲折艰难、甚至是一些痛苦的选择,最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成功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勇向前,谱写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因为这也是最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部分。”

我们要以史为鉴,珍惜今天。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为祖国的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2

大型史诗纪录片《复兴之路》讲了6个主题,分别为: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影像资料丰富,解说词准确感人,生动再现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地奋斗追求的历程,清晰地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在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始终贯穿着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曾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世界人争相诵读……然而,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他门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回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予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在列强的武力威胁、打击之下,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一批批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终于迎来开了今天这平淡而幸福的世界。

中国的革命道路可谓是曲折而艰难,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们积极的从前人那里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

现在的中国又一次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汉语感兴趣。

今天的中国能够取得如此辉煌骄傲的成绩,得益于创造。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便是前无古人的最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又一伟大创举,自改革快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发达现代的工业化国家;从解决温饱到奔入小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如此种种,都源于改革开放的创造精神。

现在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复兴将在我们这一代中一不一步靠近,面对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路是漫长的,前途是光明的,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登上世界领先的地位!

作为一位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在努力储备与完善自己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多方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关心社会的进程,做个世界人。为将来自己能够更好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实现民族的复兴贡献一生。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3

复兴之路观后感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观《复兴之路》后的感受和思考。《复兴之路》是一部展现中国现代历史和国家复兴之路的影片,影片中用鲜活的画面和真实的故事讲述了中国人民经历的苦难和奋斗,更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未来的美好前景。


影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经历的苦难和奋斗。回顾历史,中国在近代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百姓生活贫困,民族面临巨大的危机。影片中通过真实的历史场景和角色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悲惨景象,让我对祖国的历史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是令人动容,他们无论是默默耕耘在基层的农民、勤勤恳恳从事建设的工人,还是英勇前进在抗战一线的将士,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对未来的信心都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启迪。


影片也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繁荣富强。影片中介绍了一系列经济建设的重要成果,比如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和进步等等,深深地感动了我。特别是在建设基础设施、发展高科技产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让我意识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复兴尽心尽力。这不仅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伟大的祖国。


影片呈现了的国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在生活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影片中所展示的国家面临的考验和困境更是严峻和复杂。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挑战被转化为机遇,困境得到了破解。当看到故事中人民群众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场景,我不禁想起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目标。我相信,只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复兴之路》这部影片深入人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魅力。影片展示了的国家走过的历程、面临的挑战和美好未来的前景。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认真学习和传承先辈们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4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这段时期,不仅是中国的近代史、血泪史和屈辱史,更是我们付出了太多代价之后换来的沉痛的教育史;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使我们认清了身上的担子之重大,付予了我们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片子包括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奋起抗争到走向复兴的历史脉络,主题鲜明,气势恢宏,既令人振奋,亦发人深剩以“复兴之路”为题,可谓提纲挈领,抓住了关键。

即要辨明历史的正确走向,就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即如片中所言,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出现了千年未有的变局。这时,各种思潮交相激荡,主义之争此起彼伏。尊孔崇儒者欲引导中国“走孔子之路”;自由主义者、全盘西化派既不满专制复古,又排斥马克思主义,寄希望于走欧美资本主义的道路。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封-杀马克思主义,企图用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主宰“中国之命运”。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关键问题。可见,这思想的较量,主义的斗争,其实质是不同的历史走向之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之争。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我想,这是我们反复温习历史最起码要得到与明白的。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党的召开之际,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觉地“用历史感悟未来”,在中国未来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说,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念、凝聚共识,很有益处。

现在中国正走在复兴的路上,正是回归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GDP跃居世界第三,世界香港汉语感兴趣。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5

《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之变》讲述了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1911年的辛亥革命。纪录片用生动的视频和图片资料给我们讲述了这短短的72年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这段屈辱的历史,更让我们反思其中不可被忽视的原因!

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共有80万军队,英国不过2万人,虽然英国人所拥有的武器远比我们先进,但是在人数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即使我们不能轻易取胜,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再看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配备的是先进的德国造军舰,总体军事实力并不弱,黄海海战结束时,双方均有损失,日本海军终因远洋作战,且不熟悉海形而首先退出战斗,当时的北洋海军却仍有一战之力,可是结果却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其中的原因发人深省,首当其冲的,必然是我方军事长官的指挥不力,但背后隐藏的却是整个统治集一一团一一的昏庸无能,更深层次的要属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思想层次的封闭。闭关锁国的几十年内,西方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先进程度早已超过东方各国,可惜中国统治者和民众全然不知,依旧沉醉于天朝大国的历史幻想当中,就算是见识到西方的强大后,依然不思进取,甚至于排斥拥有先进思想的一一一爱一一一国志士,甚是悲哀!先不算被列强瓜分的广大土地,就几次战争中所失去的`巨额赔款,要是能用这笔天文数字来发展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我相信中国一定能拥有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到那时,中国必然会是另一番局面!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一感的,这段时期已成为历史,无论如何他都无法改变,我们当代人不能总陷于屈辱历史的泥泞之中,我们更应该要以史为鉴、放眼未来。既然过去的已无法改变,我们何不将其作为一种动力,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我们要立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民众的思想境界,让那个“泱泱大国”重新回归世界舞台!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6

《复兴之路》感言

渴求复兴,企盼强国,是中国人久远的梦想。振兴是20世纪中国的鲜明主题,十世现21世纪的蓝图。

《复兴之路》按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中选择前进道路,如何在国家建设中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建立市场经济,又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理念。

《复兴之路》重现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人类历史上在上世纪初还没有哪个国家曾经遭受像中国这样的屈辱,看看现在的繁荣,中国人应该学会自豪和自信。

该片既有对中国综合国力引领世界千年的辉煌历史回眸,也有对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错失走向世界绝佳机遇历史之谜的深刻剖析;既对近代仁人志士变革图强给予高度评价,更以饱满热情讴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环境中升起中国复兴的希望,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征程。该片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

不同于其他大国的崛起,中国从内忧外患的局面中,一步步争取独立和国家繁荣。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复兴”的关键是在“兴”不在“复”。“兴”的目标是什么?

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兴”的道路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振兴的道路上,我们的目标是明确和具体的。

但首先我们要知道,在今天这个节点上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我们的前辈所经历的是怎样的岁月、为什么是那样的岁月,我觉得我们需要很清晰地再一次感受到。历史会使我们更客观、更理性、更清醒。

复兴的话题还在继续,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还在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几代中国人经过上百年的探索、实践才找到的一条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只有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才能创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7

自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从、峥嵘岁月(革命失败、探索新道路)到中国新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民不聊生,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申奥成功、小康社会。百年的屈辱和半个世纪的发展繁荣既见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血的教训,也印证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从来不是静态恒定之物,从来是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的。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在百年沉沦、百年复兴、跌宕起伏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梦想在水深火热中探索;多少炎黄子孙为了国家复兴的追求,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作为现代中国大学生,我们是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在富强;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精神领袖和如此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矢志不渝追寻他们的梦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诚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只是一种口号。复兴,靠强大的军事高科技的国防,靠全中华儿女的智慧的凝聚力,靠真正的民族素养的说服力。我们既需要完善政治体制,建立强大的经济体制亦要拥有不可磨灭的文化精神。

《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复兴之路》展示了中国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复兴之路观后感 篇8

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济学的新创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经过30年的风风雨雨,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经济特区的开放、加入wto进入世界市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经济得以腾飞。改革开放之路,在国人不断的摸索中延续了三十余年。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感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

作为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经济发展政策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接下来,我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论述改革开放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从必然性看,改革创新是万物发展的必然途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改革是同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的两面。它是同治阶级为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个领域采取的一项创新措施。

改革在社会力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想适应的上层建筑。

改革开放作为开创性的伟大实践,不断创造和积累新经验,加快实现中国现代化,这为我们党经常性地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国有企业改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正是这些伟大的创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深层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历史再次表明,实践的丰富多彩和生动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命力的永恒源泉。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而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发展,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在发展方面,要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关系的两个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改革开放过程也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二者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

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在学习先进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开创了富有特色的中国模式,这就体现了“扬弃”的观点。有保留的创新变革,有保留的吸取学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另外,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还存在在不可忽视的可能性。历经了*****的十年浩劫后,法制、政治被破坏,经济领域也是百废待兴,人民群众对于冲破束缚,前进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邓小平同志在这个时期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动员大家从实际出发,打破****的愚昧思想,把实践看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思想领域的一系列动员和宣传,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这就体现了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正确而积极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大量的措施**于人民群众的大胆开创,这就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作用。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人民创造历史的作用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是一致的。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主张改变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思想观念的社会力量。

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不仅是邓小平同志的伟大决策,更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推动。

30年过去了,我们仍然要继续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但要坚持小平同志所倡导的以正确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解决过去积累以及新出现的问题,正确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