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模板六篇

01-28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上课时幼儿园的老师都想让自己的课堂知识能够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科学教案模板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直观地感受“毛细现象”。

2、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毛巾、海绵、布、皱纹纸、纱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红色颜色水,烧杯、细管、放大镜等。M.yjS21.com

3、事先把白菜的根茎部放入红色水中。

4、把餐巾纸的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厚纸板上,用红色水笔在餐巾纸另一端1/4处画一个红点。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初步感知毛细现象。

1、观察实验——会吸水的纸

(1)激发兴趣: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来玩游戏。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水、一张有红点的餐巾纸)一杯水和一张有红点的餐巾纸。好,听好我的问题,如果我把这张餐巾纸的下面一部分浸到水中,猜猜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你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讨论讨论。

(2)幼儿猜测。

(3)教师实验,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有没有猜对呢?我来试试看,请你睁大你的小眼睛,看仔细了。(教师实验:看,水在,,?看红点,,?)你看到了什么?那红点呢?你能说说红点慢慢变大的过程吗?(水顺着皱纹纸自己向高处爬,并带着颜色向上扩散)。

2、观察、操作——会爬高的水

A、观察“毛细管”。

(1)师:我们发现水自己顺着餐巾纸向上爬起来了,而且带着红点慢慢往上面散开。这是为什么呢?会不会是餐巾纸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

(2)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纸。

师:在你们的桌子下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餐巾纸和放大镜,我们用放大镜来帮忙,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3)幼儿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如果有的孩子不会用放大镜,教师进行指导,提醒他们放大镜和餐巾纸的距离拉远一点看)

(4)交流观察结果。

师:刚才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餐巾纸,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餐巾纸有很多很小很小的洞洞(空隙),这些很小很小的洞洞(空隙)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毛细管”。(一起说“毛细管”)

B、水爬高实验。

(1)师:原来餐巾纸里藏着许多毛细管,这些毛细管有什么本领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管子,就像毛细管一样很细很细,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个实验。把它慢慢地放到红颜色的水里,然后仔细的观察,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

(2)幼儿实验。

(3)讨论交流。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红色水怎么样了呀?(红色水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来了)。

(4)教师验证。

师:我们都发现红色水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来了。是不是这样的呢?吴老师也试了一试,一起来看我的实验。(播放视频)哎呀,你们看,红色水真的自己顺着毛细管爬上来了,真神奇!

(3)教师总结:(出示刚才做过的一端有黑点的皱纹纸)原来餐巾纸里藏着许多毛细管,有了这些毛细管,水才会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来,餐巾纸才能吸水。

二、玩一玩——继续探究毛细现象。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玩一玩,探究毛细现象。

(1)交代要求。

师:那还有什么东西也有毛细管,能吸水呢?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东西,等会我们五人一组,把它们放到水里玩一玩。看看它们能不能吸水,还要想一想是为什么。玩好以后,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表上。每组一张表,你们自己商量,由一位小朋友负责记录。好,我们来看一下这张记录表。(出示记录表,讲解)你们知道上面的标记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看。(一一认识标记)如果它能吸水,就在后面打一个勾,如果不能吸水,就画一个叉。听明白了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展示记录表,交流:

A、你玩了什么材料?能吸水吗?为什么?

B、这是第#组的记录表,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第几组的?你来介绍一下你们组的记录表)

(4)师幼小结(记录表:边说边用出示图片,分类总结):刚才我们发现,把毛巾、海绵、纱布、棉花放过进水里以后,它们能吸上水,这是因为它们里面都有“毛细管”,有的“毛细管”很小很细不容易看见,有了这些“毛细管”,水才会自己顺着毛细管向高处爬,毛巾、海绵、棉花、纱布才会吸水。像这样,物体通过自己身上的毛细管能够吸水的现象,我们就叫做“毛细现象”。而玻璃和塑料片放进水里以后,不能吸水,是因为它们里面没有毛细管。

2、观察:会吸水的白菜。

(1)教师将前一天做的实验(白菜的茎部放入有颜色的水中)观察变化,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师:这毛细管可真神奇。那你知道,植物里面有没有毛细管呢,能不能吸水呢?谁来猜猜看。(幼儿猜测)

(2)幼儿观察,讲述。

师:昨天呀,老师把白菜的根放到了红颜色的水中,看看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

白菜的根部在慢慢变红了。咦,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用毛细现象来解释)白菜的茎有很多毛细管,放到红色水里以后,红色水就顺着毛细管自己爬上去了,所以白菜的茎会变红。

(3)师小结:哎,其实,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毛细管,它们就是通过这些毛细管把水和养料传送到身体的各个地方,这样植物才能长大。这也是毛细现象。

三、看一看——经验迁移。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毛细现象呢!你发现了吗?跟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交流)

2、观看生活的毛细现象视频。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看边讲解:我们给花儿浇水。咦?水呢?哦,原来是让泥土里面的毛细管吸进去了,然后,植物再通过自己身上的毛细管到泥土里面去吸收水分;哎呀,桌子上打翻水了,哎,赶紧拿毛巾来擦干,因为毛巾里面有很多毛细管,能把水吸掉;毛笔吸墨、排笔吸水,毛细现象非常明显;用钢笔写字的时候,钢笔漏水了,不要紧,可以用粉笔吸干;这是画家在画画呢!看,墨水画到纸上,能很快被水吸收了,这也是毛细现象)

师: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有毛细管,遇到了水能发生毛细现象。而且呀,告诉你们听一个秘密哦,毛细现象还能帮我们装饰花朵呢。

3、怎样让白色花变彩色花。

(1)(出示用白花变的彩色花)师:你们看,这朵纸花本来是白色的,我让纸里面的毛细管来帮忙吸了红色水,把它变成了一朵红色花。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呀?好,每个人找一个空的地方去玩一玩吧。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结束:师:小朋友过来,到老师这里来。哎呀,你的红色花做的真漂亮。哎呀,有的小朋友的花烂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次再来研究吧。现在拿着你的彩色花,到外面去玩吧!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是幼儿很喜欢的探索活动,中班幼儿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建构,但在汽水中的沉浮现象却没有相关的知识,而葡萄干在汽水中不断沉浮“跳舞”的有趣现象,也引起幼儿无限的探索欲望。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开展了本节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葡萄干”。让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

2.对探索活动感兴趣,通过个体的观察、操作,找出问题的答案。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初步掌握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材料准备:1.雪碧。2.葡萄干。3.探索材料(瓜子、石头、花生)。4.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我这里有一杯水,你猜这是什么水?

2.你是怎么猜到的?

3.我请来了一位舞蹈家,你们看它是谁?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

1.幼儿观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运动状态,方向。

2.在观察的时候,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告诉我。(幼儿探索,教师记录)

3.你们看了葡萄干跳舞后有什么发现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4.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5.你觉得它为什么会在水中上下运动?

6.为什么到了水面后又沉下去了呢?

7.要是没有气泡会怎么样呢?

8.这里还有一些东西,请你们猜猜哪些会跳舞,哪些不会跳舞?

9.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并进行记录。

10.集体讨论哪些物体会在汽水中跳舞,哪些不会。

三、教师小结

原来汽水中的小泡泡就像大力士一样,他们一起合作用就把汽水中的物体拖起来,让它跳舞了。

活动反思:

活动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自然过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讨论——体验感受——经验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获得知识与经验,在情感上获得愉悦与满足。为每个幼儿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记录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知识,从而发现汽水中气泡与沉浮之间的秘密,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不足之处:

1.记录表的使用方式幼儿不太理解,不明白如何如进行记录,应在之前进行示范、讲解,或重新按照幼儿的特点优化设计。

2.多提供一些“说”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交流的愿望。

3.教学形式再开放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电池有“+”“-”两极。

2、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电动玩具、电池、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自由玩电动玩具发现其中奥秘。

1、引入:和孩子一起玩没装电池的电动玩具。

t:小朋友带了一些玩具来,你们想玩吗?接下来每人就选一个玩具玩一玩,看看你的玩具能不能动起来。

2、猜想预测。

t:玩具都累了,我们让它们休息下,请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回到你们的座位上。

t:你们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有声音吗?为什么呀?

t:哦,原来是里面没有电池,那小朋友见过电池吗?电池长什么样啊?(幼儿进行交流,说说电池的样子)

t:那我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节电池,看看电池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个样子。(幼儿进行观察)

(投影讲解)

t:电池有两个头。这两个头有什么不一样吗?(幼儿交流)总结:有一个小头突出的,电池上有一个“+”号的那头叫正极,平平的那边,有一个“—”号的叫负极。

t:那现在我们手里有电池了,我们可以让玩具动起来了吗?那请你们自己来装装看吧。

3、幼儿分组实验。

4、幼儿交流、讨论,集体小结。

t:你们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我请成功的小朋友上来说说你是怎么装的?(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并排装的,还有一种是叠起来装的',叠起来的要先看弹簧在哪一头?在用电池的负极对准弹簧的那头放下去。)

5.幼儿第二次实验。

t:好了,那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按照这个方法再试一次,成功的小朋友和旁边成功的小朋友交换再试一试。

二、幻灯游戏,认识不同种类的电池。

t:我们让玩具休息一下,放回到篮子里。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认识了电池,也会装电池了,现在有一位电池博士要考考你们,猜猜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也要使用电池?

三、观看幻灯。

t:哇,原来有这么多种类的电池,它们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它是不是一直都有电呢?会一直让我们的玩具动起来呢?那没电的电池该怎么办呢?它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呢?(出示被电池破坏的图片)很多人会乱扔废旧的电池,你们知道吗,一节电池可以让一大片土地很多年都长不出青草。(出示沙漠化背景)小朋友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可以放进专门的电池垃圾桶进行回收)

四、引导幼儿收集家里的废旧电池。

t:那下课以后我们也在班级放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以后小朋友家里有废旧的电池可以带来放在这个箱子里进行回收,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纸莲花在水中的变化,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能不同。

2、有细致的观察力,能大胆猜测、记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察发现。

3、喜欢动手,对纸的吸水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盆,装好水,擦手毛巾1条,几种不同材质的纸的莲花折纸若干。

幼儿实验记录单人手一份,集体记录单。

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有趣的纸莲花》。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对纸莲花活动的兴趣。

教师:这里有一朵纸折成的莲花,如果把纸莲花花瓣朝上,轻轻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呢?

(慢慢开放)。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莲花开的快。

1、出示三种材质的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请他们猜测:三种不一样的纸莲花放在水里会怎样?它们开放的速度一样吗?猜猜看谁开得最快,谁开的最慢?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实验,将三种纸莲花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莲花开放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莲花,为什么开放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实验”。

3、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彩打纸、卡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纸莲花开放实验结果相对应吗,寻找原因。

4、小结:不同材质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开得快。

(五)拓展。

1、教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不一样的纸,你们还认识哪些纸呢?

2、教师: 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纸试一试,看看还有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可以提供用白色打印纸折的莲花,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如果将白色纸莲花的一面用油画棒涂上颜色,莲花的开放速度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科学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及演讲的相关知识

2.学习用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摆事实的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对爱迪生评价的内涵,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重点】

1.对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摆事实的论证方法的理解。

2.学习爱迪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难点】

通过较有深意的句子体味爱迪生的可贵品质.

走进新课

1、通过上一环节的交流感悟,同学们很有激情的大声喊出“爱迪生”的名字。

2、看爱迪生的图片及他的几项发明图片,对爱迪生有进一步的了解。

3、本文选自《胡适文集·胡适演讲集》,是为纪念爱迪生这位“发明大王”而写的一篇演讲稿。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幼年贫困,勤奋好学,一生得到专利的发明1100项,其中包括留声机、电报机、有声电影、电灯。其中为了寻找合适的电灯丝,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

4、演讲辞是一种适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常用的开场白有点明主题、交代背景、提出问题等。正文部分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句;结尾要简洁有力。演讲辞属于议论文范畴。

预习检测

1、本文作者 ,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爱迪生是 国 家,他一生中得到专利权的发明有 件,请举出两个 。

2、按拼音写出汉字。地yìn( )子 gōng( ) 维péng shā( )

cù( )新 耳 lóng( ) 八 fān ( )

3、本文是一片演说辞,演讲,就是向听众宣传自己对某种事物或 的看法、主张以及自己持这种主张的 。多用 的表的方式,相当于一篇文,多用 ,有鼓动性。

4、谈谈对爱迪生的了解。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在这篇演说辞中,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1、2段对爱迪生进行了高度的赞誉,说他是 ;第3、4段用爱迪生终身做实验的事实来论证他具有为科学而现身的精神;然后列举大量的事例论证爱迪生的 精神;最后用爱迪生一生耳聋而不悲观的事实论证他 的人生态度。

3、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4、作者提及林肯,用意何在?

5、引用打油诗有什么作用?

6、作者为什么说“爱迪生是科学的圣人”?他如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精品细读

1、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爱迪生及其发明进行评价的语句,说说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2、从爱迪生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像爱迪生的生命长河里,科学实验是主流,像他这样人,你知道的还有谁?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

课堂质疑

针对预习中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未解决的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完成。

课堂小结

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看图列式,并懂得算式中各数的实际含义。

2.能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七个小矮人头饰若干,游戏操作材料,胶水若干,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激起幼儿兴趣。

七个小矮人外出回来,发现白雪公主不见了,非常焦急。正在这时邮递员小乌龟送来了一封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读一遍信)小矮人们:白雪公主现在已经被我囚禁在了城堡里面,我马上就可以变成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了,路上已经被我施了魔法,你们快放弃营救白雪公主吧,哈哈哈……小勇士们,你们有信心救出白雪公主吗?(有!)好,那我们出发吧!

2.第一关:通往城堡的小路一复习6的分和与组成。

师:这里是通往城堡的一条小路,可是被恶毒的皇后施了魔法,竟然有很多大蜘蛛挡住了去路,我们怎么过去呢?瞧,那有个指示牌,我们一起来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读一遍指示牌内容:只有用含有正确答案的数字之箭才能将蜘蛛杀死)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蜘蛛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难题吧!个别回答。(利用在蜘蛛身上画出6的分成式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因为6可以分成1和5,所以应该用含有6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集体回答。(引导幼儿说出6可以分成2和4,所以应该用含有2的数字之箭射下那只蜘蛛。以此方法,说出6可以分成3和3,4和2合起来是6……帮助幼儿复习6的'组成)

3.第二关:城堡大门——看图列式,并能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城堡大门)

可是城门被施了魔法,必须按对密码才可以,这可怎么办?看,有个通告! (读一遍通告)(请你根据大门上显示的图片列出相应的算式,你会发现惊喜!)

我们赶紧来看看有哪些题目吧!(根据相应的图片,请幼儿列出相应算式3+3=6 6—2=4 1+5=6……)

喜欢《科学教案模板六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科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