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课件锦集五篇

02-07

以下是编辑为您带来的“二年级音乐课件”,欢迎大家一起分享,让更多人受益于我们的知识分享。每位老师每一堂课上通常都需要一份教案和课件,编写好教案和制作精良的课件是每位老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只有制作严谨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水平。

二年级音乐课件(篇1)

教学内容:

1.唱《包子、剪子、锤》

2.动《丢手绢》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用明亮饱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包子、剪子、锤》,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2、通过唱、听、说、动等多种音乐形式让学生感悟音乐,以“动”激情,以“动”悟乐。

教材分析:

《包子、剪子、锤》是一首游戏性的儿童歌曲,既有动感又有号召力,附点的运用使全曲活泼跳跃的感觉尤为鲜明,在课堂容易掀起孩子们的学唱热情。歌词简单易记,适合用整体听唱法教学,而教唱新歌之前的一系列音乐练习,更为新歌的学唱做好了铺垫。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能用明亮饱满、有跳跃感的声音演唱歌曲《包子、剪子、锤》。

教学难点:

体会附点在这首歌曲情绪上渲染的点睛作用。

教学准备:

录音机、光碟、钢琴、小乐器,竖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小朋友平时都爱玩些什么游戏吖?

生:回答

师:那你们知道又有哪些游戏可以一边玩一边唱得呢?所谓的音乐游戏?

生:回答

师:看来你们会玩的游戏品种还真丰富啊,突然让老师想起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经常玩得一个游戏,你们看出示图片包子、剪子、锤、让学生猜这是什么游戏。

师: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呀,看完告诉老师,老师小时候爱玩的这个游戏的名字叫?

生:石头剪刀布

师:石头剪子布又可以叫包子剪子锤

师:小朋友们都答对了,那谁会玩这个游戏啊,看得出小朋友们手都痒痒了,都想来玩玩这个游戏,但玩这个游戏时老师有个小小要求底下的小朋友小嘴巴不要发出声音,保持好课堂纪律,待会儿老师会播放一段音乐,跟着音乐出拳好不好,这次输的的小朋友可要接受老师小小的惩罚哦,要跟老师念一段节奏哦(出示没有附点的节奏图片)(请输的小朋友念,念完让全班一起念)

师:还有谁想来再玩玩这个游戏,同样,输的小朋友也要接受惩罚哦(出示有附点的节奏)

师:有没有发现两条节奏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

师:知道包和剪两个字要读得长一点,重一点,包子的子、剪子的子刚好相反,要读得又轻又短,一带而过。

师:哪条节奏唱起来更欢快些

生:第二条

师:同学们都好聪明,接下来让我们再把第二条节奏来读一遍,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位小朋友来读一下

二、歌曲教唱部分

师: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刚刚玩得这个游戏有人把它变成了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边听边想,歌词讲了什么,这首歌曲跟平时我们学习的歌曲哪里不一样,多了些什么?

生:这首歌曲有许多念白

师:有没有发现这些念白就是老师刚刚给小朋友玩的这个节奏游戏,是不是?

这些节奏会读了吗?

师:好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先把歌曲的歌词读一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跟读一句(以前老师说过读音乐课本上的歌词跟我们读语文书上的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什么按节奏来读歌词)

生:自己读(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棒

师: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录音,轻轻哼唱

师:跟老师琴唱,先慢唱,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师:学生自己唱

师:老师唱旋律部分,学生读念白部分

在唱的过程中蹦蹦跳跳部分应该如何唱,通过模唱,让学生学会用耳朵聆听

唱出跳跃感,后面部分的蹦蹦跳跳需要唱得连贯些

师:歌曲部分的反复记号的教唱

师:小朋友真聪明,学歌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比第一年进步多了,而且老师发现好多小朋友已经会唱这首歌了,而且唱得很不错了,那么老师来问问你们,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呢,我们带着怎么的心情去唱这首歌呢,

生:开心的心情,既然是开心的心情那我们就要把声音唱得有弹性,要像皮球那样都弹性,有跳跃感

生:活泼欢快的,开心的心情,

师:现在我又要考考你们了,谁会用乐器来一边敲敲念白部分的节奏,可以吗?想好了请举手?还会怎么敲?然后请竖笛兴趣小组的小朋友也加入我们的表演中去

a、指名表演,师生一起点评,表扬

b、师示范(纠正错误的地方)

c、选一种敲法大家一起敲(提醒避免噪声)

其他同学一边跟录音唱,一边加上动作

那最后请小朋友们用欢快的声音唱唱包子剪子锤好不好?

三、延伸教学: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游戏歌曲,那现在老师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跟着音乐来玩玩丢手绢的音乐游戏好不好?

放:丢手绢(音乐)

课堂小结

此次活动不仅给我提供了一次展示的机会,一趟音乐一定要上出个性

师:欢乐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那样短暂,不知不觉中又渡过了一堂美妙的音乐课,好玩的游戏,加上好听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让我们再一次唱起来,跳起来吧(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动感又有感召力的儿童歌曲,本节课我设计思路还是很清楚的,所有重点难点能在循序渐进中就解决了,本课中我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而且必须是说唱结合的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下面的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在游戏结束后我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每一个活动都要有评价,这是我的设计原则。要让学生说一说在每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这一次的评价教师要注重引导到音乐或童谣与游戏的结合给游戏带来的活力和魅力。挑战自己,获取胜利的喜悦,这是我在每一堂课上都要带给学生的快乐体验。题目并不难,要求并不高,旨在激励和鼓舞学生。但在教学中附点节奏恰恰是学生最难把握的部分,例如歌曲中的“包·子、剪·子、锤”,学生容易念成“包·子、剪子、锤”,所以我引导学生听辩“剪子”二字的声音长短有什么不同、假如不用长短变化会有什么感觉。体会附点在这首歌曲情绪渲染上的点晴作用,要求学生说一说,学一学,把后面的短音轻轻带过,读得更有神采,于无意中掌握歌曲里附点的吐字、咬字要领。

此外歌曲中间部分还有很多附点节奏,我也能分步在游戏中解决,学生对歌曲的技能知识掌握的还是很好,但是本节课最遗憾的地方就是学生的情绪没有调动的很好,我只注重歌曲的教唱和难点的解决,没有很好的关注到学生的情绪,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是情感体验上没有得到提升。我分析了几种原因:

1、这首歌曲非常难学,容量很大,知识点很多

2、我在设计教案时只关注让学生尽快最好的学会节奏,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总的来说这节课歌曲的学唱已经达到了我的要求,完成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课堂气氛和学生情感调动上还要多下功夫。

二年级音乐课件(篇2)

一、教学内容分配建议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雪花飞舞》 《江雪》跟着录音学唱《江雪》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唱歌《雪花》 雪花的形成

第三课时

唱歌《小雪橇》 用打击乐器编配伴奏

第四课时

跟着录音学唱《小动物告别会》 动物冬眠的有关知识

第五课时

排练、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通过演唱、听赏本单元的歌曲、乐曲,使学生了解与冬天有关的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冬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3.完整地表演《小动物告别会》。

(二)具体要求

1.学会歌曲《雪花》和《小雪橇》?了解雪花的形成。

2.听赏《雪花飞舞》,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听赏童声齐唱《江雪》,熟读古诗,并跟着录音学唱这首歌曲(齐唱)。

3.分角色表演《小动物告别会》,可以将这首歌表演作为新年音乐会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录音机、投影仪。

2.录音带或CD《雪花飞舞》《江雪》,歌曲《雪花》《小雪橇》《小动物告别会》(以上歌曲均需范唱带及伴奏带)。

3.雪花飞舞的录像带。

(二)文字、图片材料

图片:

1.国画风格的“江雪”图。

2.小动物头饰及场景布置。

3.《小动物告别会》歌词。

四、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冬天来到了!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唯一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那晶莹、透明的雪花,能给孩子们带来多少欢乐!那银妆素裹的大地,仿佛就像童话世界一般,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地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滚雪球。而可爱的小动物,也早早地进入了冬眠期,相约明年再见了。

本单元就从以上几个不同的生活侧面入手,来编排教材内容。学唱歌曲《雪花》,表达了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心理;《小雪橇》表达了孩子们快乐的天性;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则与《小雪橇》快乐的情绪有所不同,乐曲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歌曲《江雪》含有一种空旷的意境;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则从小动物告别这样一个角度,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知识。通过学唱、听赏这几首歌曲、乐曲,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正值冬天来临。在飞扬的雪花中,同学们唱着《雪花》《小雪橇》等歌曲,自由地玩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

本单元继续使学生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在创造力的培养方面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如在欣赏乐曲《雪花飞舞》时,可用动作、语言或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可为歌曲《小雪橇》设计打击乐器伴奏(可设计模仿马蹄、马铃的节奏),教科书没有任何提示,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创造、设计。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教科书只有插图,没有歌谱及动作图示,这既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根据设备、场地和学生的情况,与学生一起,共同精心设计好这一活动,并在教学现场进行各种即兴创造活动。场地的布置、

小动物的头饰等,教师要提前作好准备(在配套教学光盘中,有表演示范,供教师参考)。如果编排、表演效果较好,可将这首表演唱作为学校(班级)期末晚会的节目。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1.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1.在欣赏《江雪》时,教师应讲解古诗,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意韵。

2.在学会歌曲《小雪橇》后,教师启发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特别应注意启发学生模仿马蹄奔跑的声音。

3. 表演唱《小动物告别会》,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大的曲目,可能会有一定难度,需要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完成。

(三)音乐材料分析

1.《雪花飞舞》

这首乐曲是根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儿童园地》由6首乐曲组成:1.练习曲“博士”;2.小象催眠曲;3.洋娃娃的小夜曲;4.雪花飞舞;5.牧童;6.木偶的步态舞。本册教科书所欣赏的《雪花飞舞》是电子合成器演奏的。

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 ,接着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仿佛雪花在逐渐变大; 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动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同时,乐曲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郁。

四小节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也使人隐约感到狂躁与不安。

经过四小节逐渐减弱的连接句后,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渐弱的力度、逐渐上行的音区,仿佛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变为纷纷扬扬的雪花。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惆怅和寂寞。

2.《雪花》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词描写儿童对晶莹的雪花感到好奇,数“花瓣”的情景,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奥秘的初步探究。

从歌词上分析,前面是描写儿童对雪花“花瓣”感到好奇;后面是对雪花的组成的探究,虽然歌词似乎没有给出答案,但从“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来看,实际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歌曲为F大调,2/4拍,是多乐句的不规整结构。第一、二乐句的节奏与第三、四乐句基本一样,“一二三四五六”虽然是念白,没有旋律,类似一个经过句,但从歌曲的整体结构来看,伴奏却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念白部分应为第五乐句;第六乐句音域从高到低,节奏也与前面产生对比,给出肯定的答案。第七、八乐句不论是节奏,还是旋律的走向来看,都与前面几个乐句有较强的对比性。的节奏,与儿童急切的问话结合紧密“雪花哪去了?雪花不见了!”最后用肯定的切分节奏、重音起句:特别在“水”上,标记了保持音记号,已经找到了答案。

《雪花》这首歌曲虽然短小,但歌词具有儿童特点、音乐形象生动,是一首比较优秀的儿童歌曲。

3.《江雪》

《江雪》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同名诗篇所作的歌曲。此诗为作者受贬于永州时所作。描写雪后鸟息人绝的空旷景致,而突出孤舟独钓的老翁形象。迎风斗雪,寒江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坚贞而又孤寂无援形象的写照。此诗纯用白描,意境空旷,耐人寻味。

歌曲为宫调式,4/4,由不对称的五个乐句组成(第四、五乐句为经过扩充的乐句)。

歌曲第一乐句,音乐在较高的音区展开,显得空灵而静谧与诗句的意境相吻合;第二乐句在中音区进行,将诗句完整地咏唱一遍,但因乐句结束在角音上,未能产生稳定的终止感。第三乐句变化重复第二乐句,但作者似乎对孤舟独钓的老翁似有无限的赞誉,不惜再用笔墨,用衬词“啦”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在较低的音区咏唱“独钓寒江雪”。综观全曲,音乐的走向是由高到低,而每一个乐句也有这样的趋势,音乐的发展暗合诗句意境,词曲结合紧密,似有惆怅之感。

听赏这首歌曲后,可让学生小声跟着录音学唱。因歌曲音域较高,如时间允许,也可由教师教唱,定调可改为1=bE或1=D。

4.《小雪橇》

歌曲《小雪橇》描写儿童们在冰天雪地中不畏严寒、快乐嬉戏的场景。歌曲为降B大调,2/4拍,由6个乐句组成。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进一步渲染了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节奏丰富、速度较快,欢快、活泼,充满了童趣。歌曲中有几处音程跳动较大,此外,还有两处切分音,教唱时应注意。

5.《小动物告别会》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为3/4拍,由五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较为抒情。第二个乐段为2/4拍,由七个乐句组成,音乐情绪欢快、活泼;第三乐段又回复到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加一个尾声构成。速度放慢,好似动物伙伴们在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相会。

这是一首表演唱歌曲。需要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表演。由于歌曲相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篇幅较大,所以,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学唱歌曲(可跟着录音学唱,也可跟着教师学唱)。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表演排练。

由于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音乐课,此后,学生们也将放假,准备过春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告别。所以,建议将这首表演唱,放到期末晚会上表演,一定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年级音乐课件(篇3)

教学内容:

小水手

课型:

唱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是他们感受音乐的生动形象。

2、学习节奏性:××× × ×××和× × ×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随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中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学习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歌曲旋律线条明快、活泼。歌词中的“呜’呜!”象声词,“哎罗罗喂”衬词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轮船出海的情景,表达出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学生分析:

孩子虽小,但都有自己的理想,想当一名优秀的小水手。学生对“小水手”这个词语了解一点,那怎样让自己当一名称职的小水手呢,所以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都可以做一名称职的小水手,只要大家用心学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小水手”是做什么的。

1、观看。

2、请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对小水手的理解。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愿望,“你想当什么?”

三、学习新歌曲。

1、请学生欣赏歌曲。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当“小水手”,他是怎样当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听听。

2、请学生说一说对歌词的理解,这位小朋友把什么当成船?把什么当成大海?

3、学习按节奏朗诵歌词。

4、听音乐小声跟唱。

5、老师教唱歌曲。

6、分组演唱歌曲,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四、表演

1、学生边唱边表演动作,想象自己当小水手的感受。

2、请个别学生表演,评价。

五、课后小结。

此节课课堂很活跃,同学们把课桌当做“小船”,体会到歌曲的意境,懂得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驾驶好知识海面上的小船,老师带领学生在边唱边跳中感受欢快的音乐节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效果很好。

二年级音乐课件(篇4)

教学内容:《小雨沙沙》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运用强、弱变化,表现歌曲情绪。

二、启发学生运用自制教具,来表现并体验自然界中下雨时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通过让学生用口风琴自学前两乐句,提高学生识谱、演奏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学生自学歌曲前两乐句

二、引导学生用强、弱对表现歌曲情绪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的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改进、同音、反复、小跳、变化重复等手法发展全曲,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出小雨沙沙的声音。使用拟人化的歌词显得天真而富有稚气,充满儿童情趣。同时,又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大歌篇、自制教具

板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上课铃声响,你好,你好,同学们好

张老师您好

二、新歌教学:

1、导入: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听一段选自《雷鸣电闪波尔卡》中的音乐片段,你们边听边想,乐曲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老师放录音)

学生:我仿佛听见打雷声

还下着大雨……

教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想象力也很丰富,下面请同学分成几个组帮老师完成几幅图画。这些图画都是和下雨有关的,看哪个组画的。

学生:分组画画

教师:连续放《小雨沙沙》的录音,使学生在画画的同时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画好后,交给老师

教师:你们画的真好,我们先放到一边一会还会有用途

教师:你们最喜欢下什么样的雨呀,是小雨,是大雨,还是暴雨

学生:小雨

教师:你们听有一粒种子在对小雨说话呢!

2、新歌教学:

教师:范唱,你们听种子在说什么?

学生:它说“我要发芽,我要长大。”

教师:你们能不能用口风琴自学一下前两个乐句,一会我们来合奏好吗?

学生:好(并分组练习口风琴)

★练好后,师生合奏,再次感受歌曲旋律,为演唱歌词做准备,同时增

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你们演奏得真棒,能不能试着唱一下这两句呀?老师唱后面

学生:很愿意演唱,之后交换角色演唱,这样一首新歌,很容易就学会了

教师:引导学生唱出强弱,下小雨的时候,声音是大还是小(小)我们演唱时声音就应该(弱),你们能试着表现一下吗?

学生:演唱歌曲

3、情景教学:

教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表现出了种子对小雨说话时的样子,下面我们用自制的沙锤,来表演一下下雨时的情景好不好

学生:(拿着用塑料瓶里装着豆子来当沙锤,按老师的提示,用不同力度表现小雨,中雨,大雨)

教师:你们模仿的像极了,我们一起回想一下在夏天下雨之前是什么样的

学生:先阴天,刮风,掉雨点,雨越下越大,打雷,打闪,雨越下越小,晴天

教师:你们说的非常好,老师按你们说的顺序把你们刚才画的画贴到黑板上,老师还让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对吗?我这还有一个鼓来表示什么?(雷)钹呢?(闪电)下面听老师指挥

教师:你们演奏得很好,请同学想一下,把我们刚才学的《小雨沙沙》这支歌安排在什么位置上演奏最合适

学生:回答(有的说放在前面,有的说放在后面)

教师:引导,说明应放在后面

最后,伴着教师的旁白,学生表演着,从天边飘来乌云到刮微风,风

越来越大,豆大的雨点掉下来,雨越下越大,天边一道亮闪,紧跟着

一个响雷,渐渐的雨小了,同学们唱起《小雨沙沙》,雨过天晴,天

空出现一道彩虹

三、课堂小节:

今天同学们学习的都很好,老师很高兴,这节课你们快乐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二年级音乐课件(篇5)

教材分析

《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箫》是一首山东汉族民歌。歌曲为2/4拍,五声徵调式。全曲共有九个乐句,乐句长短不一,旋律起伏跌宕、优美动听,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平稳流畅。箫也称洞箫,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吹管乐器,民间常用一根竹管做成,管身开六或七个按孔,一端有吹口,竖吹。歌中描述了用紫竹做箫及“箫儿对正口,口儿对正箫”的吹箫过程,其中“吁底吁底”四字采用得形象生动,衬托出小朋友学会吹箫的兴奋心情和欢乐场面。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罗修斯卡改编成的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独奏曲和合奏曲。“波尔卡”是起源于捷克民间的一种二拍子的快速的圆圈舞。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学情分析

本课以“跳动的音符”为题,通过听、唱、读拍、认读等教学方法,把枯燥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音乐小屋》,从“跳动的音符”中获得音乐学习的快乐。

2.能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并背唱歌曲。

3.对比聆听作品《单簧管波尔卡》和《三只小猪》,感受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及乐器音色特点,能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音乐。

4.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能根据指定音即兴编一编、唱一唱。

5.能认读“do、re、mi、fa”在二线谱上的字母谱。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活泼有弹性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和p,并能在歌曲演唱中运用强弱变化来表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听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动物头饰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第六课歌曲。

二、表演《音乐小屋》

1.师范唱发声练习,导入学唱。

2.请生模唱练习,注意用“轻盈、跳跃”的方法演唱。

3.完整地聆听歌曲录音,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旋律。

3.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提示:《音乐小屋》唱出了什么?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拍手。

4.再次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5.师生接龙,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6.再听录音,轻声填词,教师教唱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

提示: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演唱这首歌?哪个地方应唱得弱,哪个地方应唱得强一些?使演唱歌曲更有表现力。

7.分小组为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看哪一组为歌曲的伴奏效果。由学生和老师评价。

三、聆听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卡》

1.完整地聆听全曲。提问:这首乐曲的演奏和本册哪首乐曲的音色相同?模仿演奏动作跟音乐做一做。

2.师简介波尔卡--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

3.复听乐曲,请生边听边用动作,表现相同和不同的音乐。

4.再次聆听乐曲,边听边用图形谱的方式表示音乐,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出来。

5.继续聆听全曲,请生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各段音乐的特点。

6.小结。

唱一唱:用轻盈、跳跃的声音唱唱歌曲《音乐小屋》。

板书设计:单簧管波尔卡舞蹈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音乐小屋》。

二、聆听管弦乐《三只小猪》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快乐、活泼、诙谐的情绪。

2,复听,了解乐曲描述的故事情节,想象三只小猪的可爱形象。

3.随音乐带着感情用“la”模唱主题旋律,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随主题表演,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

4.再次聆听,听到不同的主题变化时,用不同的动来表现。

5.为主题旋律,编配儿歌读读、唱唱。

三、情景编创表演

1.分小组、分场地设计情景。

2.分角色设计动作。

3.小组内表演。

4.个别展示、评价。

四、编创与活动

1.师简介力度记号强-f弱-p。

2.结合歌曲《音乐小屋》的前两句,用不同的力度对比演唱,感受力度的变化。

3.找寻身边的物品,使其发声,表现强弱的不同。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音乐小屋》。

二、学唱歌曲《箫》(QX54.CoM 群学网)

1.聆听范唱,简单了解民族乐器-箫。

2.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3.聆听歌曲旋律,辨别旋律中相同和基本相同的部分。

4.教师范唱,请生小声哼唱。

5.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歌曲。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每一句之间的连贯、舒展。

7.跟琴轻唱,随机反馈指导。

8.跟伴奏用优美、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

9.清唱歌曲,师随机纠错指导演唱。

10.分小组编创动作,在象声词“吁底吁底”处,有节奏地模仿吹箫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认一认,编一编,唱一唱

1.师范唱旋律,请学生认读。

2.跟着老师的琴视唱旋律。

3.师在钢琴上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弹奏出“d、r、m、s、l”这五个音,请生仔细聆听。

4.分小组,分别以d、r、m、s、l开头,编创旋律。

5.分别展示创编旋律,并板书到黑板上,共同唱一唱。并一一评价,选出优秀的进行表扬鼓励。

背唱:课下背唱歌曲《箫》

板书设计:d、r、m、f

喜欢《二年级音乐课件锦集五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二年级音乐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