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有所思读后感(实用9篇)

02-10

人人都写过作文,一篇作文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文采和能力,做读书笔记对作文有好处。你对写作有没有兴趣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最新教有所思读后感(实用9篇),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教有所思读后感 篇1

很早就听说过李镇西老师的大名,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班主任,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由于之前我所教的专业与他相离太远,因此没有去拜读他的文章。直至今年寒假前期,我无意中看到了李镇西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选集——《教有所思》,随手翻阅,没想到被书中那一个个小标题吸引住了,继而翻看其中内容,发现那散文式的叙述我颇为喜欢,决定细细研读。

从此,一有时间我就认真阅读,经常被其中的一些文章所感动。当读到《寻找杨老师》、《姨妈》、《铁皮鼓印象》等文章时,心里总禁不住地说:“真感动。”有时甚至忍不住红了眼眶。也每每对他的文章产生共鸣,如《家长也是教育者》中李老师提到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也就是说,成功的学生=1/3老师的教育+1/3天赋+1/3家教。是啊,孩子是社会人,生活于社会群体中,与组成社会的各个群体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当我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把祝福献给普通的老师们》中的这些话语:“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发表过一篇论文,却兢兢业业地上好每一堂课;他们也许从来没有机会上公开课,却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进了高级学校……”不由得非常敬佩那些老师。我想,他们应该也是成功的老师。那么成功对教师来说是不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教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不是光说成绩有多么的优秀,而是要对社会有用,适用社会的健康的人呢?

身为一个语文老师,李老师所提到的一些观点也让我获益匪浅,如《让语文课充满活力与灵气》中他说到:“师生内心深处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要在课堂上流淌与飞扬,让课堂呈现富于变化的蓬勃生机。要让语文课有灵气与活力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师要让自己成为自己教学的主人,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个性。”李老师还希望教育者《以书为友》,不停地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乃至所有教师教育生命的体现方式。大家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多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进步。

李老师的文章语言质朴、直白,娓娓道来,没有长篇大论的枯涩的论述,有的只是一个个他经历过的、所想到的细节上的描写,但又蕴意其中。李老师认为,今天中国需要一种把人当作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那么,当代老师就应具有童心、爱心。童心:赤子之心;爱心:对学生的所有能包容的爱。对于李老师来说,勤奋是成功的关键,但显然,童心、爱心同样是他成功的基础,让他塑造独特的自己,这从他的文章《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学生请我吃火锅》等可以看出来。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扪心自问,我有童心、爱心吗?学生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会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还不够。

我愿以此自勉,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跋涉,追求成功。

教有所思读后感 篇2

《教有所思》读书漫谈

罗紫娟 国培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颇有感悟。李镇西,以前只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他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因此没有认真地阅读过他的文章,直至这次借着国培的机会有幸拜读了他的教学随笔丛书,令我惊讶的是,书中那一个个清新的小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再随意浏览文章,那种散文味的文体正是我喜欢的,没有枯涩的论述,就像朋友一样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却感悟到了***对教育的独特感受。

每次阅读,我的眼睛总会湿湿的,每看完一篇文章,心里总会禁不住地说:“好感动!”***的文章亲切感人,坦率直白;看不到一丝虚伪和做作。

他善良,富有童心;他爱思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唤起他的思考;他是一个有自己教育个性的特级教师!看完他的书,我意识到有人叫他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老师,这真是名副其实,毫不夸张。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这就是***的理想教育,读了这本书,我似乎听到了他从心里的呼吁:在这个教育理想失落的时代,让我们重建理想!

让中国教育走出困境,走向未来,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自然使命,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希望。他的教育理想使多少中国教师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憧憬。

文中谈到***坚持写教育日记,正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

”正是这些“小文章”,正是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

关于***漫谈"有偿家教",我觉得***说得句句有理,是的,用劳动所得谈不让可耻.现在社会上都有兼职一说,难道只有老师不可以,关键是如何使其象社会上其他行业一样合情合理,我认为***书中所说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第二,防止教师因有偿家教而影响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要对教师有偿家教之"有偿"进行合理调控,并使之公开化,透明化.

假如能通过上述三方面调控以后使家教合理,这不但使我们的教师在正常工作之余赚钱补贴家用,同时也使一些确实需要家教的学生在课外得到辅导,因为各家长的学历都不同的,更何况现在的课本灵活性很强,俗话说"笨鸟先飞",通过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飞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一个老师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不会以师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他不会只求让学生得一个高分,他不会用金钱去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李镇西就是这样的老师。正是缘于此,他与学生的关系可谓水**融,“有人不相信现在居然还有这样的师生关系!

”这让李镇西感到非常自豪。时下,有不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师生关系很难处理,我想,作为教师应该用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生。

掩卷沉思,思绪万千,***那博爱胸怀,踏实奋进,勤于思考的形象时常萦绕在我脑中,催我奋进!

教有所思读后感 篇3

继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我又捧起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从《直言不讳》到《爱心与教育》,再到《教有所思》,最大的感受就是***的文章真实、直白,娓娓道来,没有长篇大论的枯燥的论述,纯朴的文字如涓涓细流般向我们讲述着他在教育时的点滴故事,向我们传达着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思着自己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事中的一言一行,让人读来不由得与自己联系起来,反思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教有所思》这本着作书共分六辑:边教边想、直言不讳、思念无限、说语**、我当校长、凝望窗外。每个系列包含八篇小文章,每篇文章都直接读入人们的心灵。

在百问简答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李镇西老师答:

“青年教师本人强烈的成长欲望。”看到这里我想到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从上学期开始园里将我调离一线,负责一些教辅类的事务,其中包括蒙氏操作室的管理,从这学期开始也负责给老师指导教具的操作方法(园内以前懂蒙氏操作的老师还有几个,到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

园里以前安排我给其他老师就蒙氏教具的操作方法做过几次培训,可是从开学到现在的上课情况来看,还是有一些老师不会操作。我想不会操作的原因一个可能和培训的时间有关,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把每一个教具的操作方法都讲解一遍,只能每个领域里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具进行操作演示;另一个原因是教师自身没有强烈的成长欲望,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在培训时有的老师可能看着挺简单,可实际操作的时候却一脸蒙圈,不知如何操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也就是说,老师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训练上,也就是说,他不会,或者他没有谈过。新网师郝晓东老师在上学期《儿童的人格教育》这门课开始学习之前就说过:

“不要把学习寄托于讲师,讲师只是指月之手。”是的,培训也一样,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成长的欲望,有学习的态度,这样才会慢慢地进步,把希望寄托于培训,而自己在课前甚至连课都不备,进入操作室才想着今天要上什么,怎么能把课上好呢?怎么能成长呢?

有句话说:“不要试图叫醒装睡的人。”老师自己都没有强烈的成长意愿,靠别人推着拉着拽着,这样的学习收获又能有多少呢?

在《我当校长》这辑中,李镇西老师写道:“教师要有书卷气。教育方面的问题太多了。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老师一般不读书。

”。正如李镇喜先生所说,教师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在很多学校几乎成了常态。书中列举了各种不读书的理由,以我个人来说,我算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可是我最主要的问题是“不会读书”和“不知读什么书。

”“不会读书”体现在我以前也喜欢读书,但仅限于读完了,看完了,属于感性阅读,凭着自己感觉、自己的喜好去读而没有思考,一般都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但去年,我在新老师的学习中学会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啃书。阅读的最高境界是与书的作者交谈。

现在我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也许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很高兴能学到这样的读书方法。感觉这种读书的方法让自己慢下来,有时间去思索书中所讲的内容,有时间去反思自己,把书中所讲的和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联系起来。“不知读什么书”——我以前读书看得比较多的书是专业类的书籍和和育儿类的书籍,但是一般都是跟风,今天出了什么样的畅销书,赶快买来看一看,明天又出了什么书,再买回来……书读了不少,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又不知该如何去做。

教有所思读后感 篇4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着的《教有所思》之后最大的体会。

在书中,你清楚地可见李老师的为人、性格、喜怒哀乐。结合之前所看的《爱心与教育》、《最好的老师》,我对李老师为什么能够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渐渐找到了答案。

文如其人,通过读李老师的文章,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非常真实坦诚的人,是一个率性而为的性情中人,是一个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和创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个对祖国的教育事业乃至祖国的命运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以我,一个渺小的初出茅庐的执教者的观点,李老师是做了真正的教育。别的撇开不说,单就平常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小事说起。孩子渴了进办公室喝水和教师在教室改作业红笔没水了。这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李老师却从中深挖到了一个教育界普遍的现象: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进办公室喝水肯定是自己动手倒,临走还会向你道谢。可你想到吗?你在教室改作业红笔没水时,学生们会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红笔跑上讲台毫不犹豫地借给你。还有个女孩子更加细心地将红笔转一下,旋出红笔芯塞到你的手中。而你拿起就抓紧时间改作业。不知你是否忘了一件事,还是你已与孩子们在无形之中划出了界限?你觉得这样的师生关系平等吗?

开始时我只对书中所描写的师生故事感兴趣,渐渐地却对他的整个人产生了兴趣。借用李老师书中谷建芬老师的话:“成功和成名是两回事。有的人成名了,并不意味着他事业成功,事业成功的人也未必都成名成家。”李老师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师到一位名教师,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格的魅力。正如李老师经常提醒自己:“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语文老师。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这些都应该在他心灵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涟漪或巨澜。”读着李老师的书,他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时而亲切,时而熟悉,时而陌生,时而激越,时而幽默,但最后一点点高大起来。

《教有所思》教我思考身边的教育现象,教我观察自己周围的朋友同事,教我洞察自己的课堂,教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我坚守自己的理想……感谢您,李镇西老师。正如一句古诗所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书本上与您相伴,虽然相隔天涯,但是却感觉思想上在与您同行。中国有您这样的优秀教师代表,我们这些普通教师在前进的道路上就有了灯塔,有了舵手,有了追赶的方向。

教有所思读后感 篇5

看到全国名师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时,我也在思索。一个学期又一次画下句号,作为教师,我的生命历程又刻写了许多或难忘或短暂,或明晰或困惑,或开心或郁闷的痕。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总结整理下来,我认为这远远不够。借到书后,我没有像看其他书一样一睹为快,而是把它轻轻地搁置到书架的最顶层,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教有所思”这四个字。我想激励自己利用假期这段宝贵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于是,有了很多更明朗积极的想法、更客观理智的评价。

当思绪处于“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我捧起了《教有所思》。

刚开始,我还有空闲将书中精美的语句抄下来,后来,几乎忘记了做笔记。因为李老师的文字如一块神奇的魔石引领我忘情地读着,二十一万字的书竟然只用了五天全部读完。当读完最后一篇时,心中生出些许遗憾。合上书静静思索,竟有口留余香、余音绕梁之感。

全书分为六辑:边教边想、胡言乱语、师恩难忘、心动时刻、说语论文、凝望窗外。分别从语文教学、教育现象、与名师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语言文字、时事评论等方面,选取不同的观察点进行阐述。有的文章清秀隽永,如海面上一朵轻盈的浪花;有的文章热情澎湃,如熊熊燃烧着的烈焰;有的文章慷慨激昂,如那只与暴风雨搏斗的海燕;有的文章发人深省,如一支穿透腐朽思想的利箭……李老师熟读各种教育经典,与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师对话,很多文章引用大师的名言几乎是信手拈来;他寻找各种机会学习、写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领悟力。因此,书中文字读来甘之如饴。

李老师选了这样一段话放在书的封面,十分鲜明地表明自己对教育的认识,也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浓缩: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

在教学中,他也是这样执着地实践着,并且时时自省着。李老师由向学生借笔,发现学生争先恐后地双手奉送,反思作为老师的自己没有亲自将水杯送到学生手中,而深深地自责源于自己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又从五千年的封建意识挖掘开去,呼吁大家(包括学生、家长和同行们)摒弃“师道尊严”的落后思想,追求师生在人格和感情上的天然平等。试想,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被学生尊崇?这样的老师,怎能不使家长感动?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被同行敬佩?由此,我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有良知的教师,自认为做得很好了。可是与李老师却有天壤之别。

“我从来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特质是思考,是批判,是创造。因此,我从来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已经身居名师之位的他,时时牵挂着那些边远地区的普通教师,为千千万万的普通教师呐喊呼吁;使已经身居名师之位的他,常常回到零出发点上思考当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教师的重视程度;使已经身居名师之位的他,敢于发现教育的弊病,并很尖锐地提出“万炮齐轰假教育”,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大声地质疑“儒学”能够“救中国”,十分坚决地反对从上到下“表演”公开课的做法。

写到这里,我不禁汗颜。我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已经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二十几年,与李老师的成就相比简直是自惭形秽。李老师的著作几乎等身,而我却沾沾自喜于得过奖的几篇拙文;李老师语文造诣和工作成就已经很高了,仍然攻读教育哲学博士学位,而我却时常陶醉于读几本书或写点小片段,还以年已不惑为由劝慰自己别累坏了身体;李老师主动请缨,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我却时常因为自己班里有几个比较特殊的学生而大呼不幸……

班里有一个小女孩,入学的第一天是爸爸抱着送到教室的,家长如此娇惯孩子,让我大跌眼镜。后来的表现更让我连连叫苦。上课三心二意,下课却生龙活虎;学习起来心猿意马,对同位漂亮的钢笔却几次据为己有;家庭作业几乎不做,但说起谎话来一点不脸红。家长对老师的要求表现出极端的不配合,每每强调自己的工作忙,甚至还认为自己身居官位女儿的各种表现给自己丢人。这样的一个学生,几次三番的教育引导都没有丁点进步,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每一次考试语文和数学都稳居最后一名。学校考核班级成绩时每次都会把她的成绩取消,如此一来,更纵容了我对她的放任。上课时,她的作业没完成,我会很“宽容”地让她下课补上,至于补上还是没补上根本没有去看;早晨,她迟到了,我也会很“和气”地让她回位上坐,而没有进一步询问迟到的原因;晚上的作业又没做,我会在第二天晚上适量地给她减些作业,美其名曰“异步作业”,实际上实在不愿意与她多生气。

看李老师的书,我很庆幸还能感受到自己的面颊滚热、心跳加快。李老师专门申请将全年级最差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由他来带。他与学生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将自己的教育随笔集结成书,《爱心与教育》《走近心灵》《心灵写诗》《民主与教育》……一本本凝结着爱与责任、付出与汗水的著作给了多少人以智慧的点拨和实践的证明?我不可能与这样的名师相提并论,但我可以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一种精神——对学生充满着人性化的关怀和爱护,对教育充满着昂扬的热情和理想,对社会充满着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

学生,首先是一个享有平等教育权利的人,而教育首先是教学生做人的教育。像我这样做,是多么自私和不负责啊!今后,我会想办法将过去遗失的找回来。如果她再不完成作业,我会搂过她来轻轻地询问她:“为什么不做完?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忙?”然后针对她的情况帮助她。如果她再一次迟到了,我会了解情况后,和她约好老师会一直关注她,期待她的进步;如果……是啊,一定会出现许多许多种令我想不到又心烦意乱的情况,我会记住李老师的叮咛,用爱心和耐心,用宽容和责任。我也能把这些比较特殊的孩子当成一种幸运的.教育资源,把我的关爱、理解和宽容给他们,让他们和我相伴的日子成为一生宝贵的财富。

写这些时,我接到学生的一个电话:“老师,我们小组明天到商场门口卖报纸,您会来支持我们吗?”怎么会拒绝呢?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社会实践活动时,很多学生选择较难的“卖报纸”。我感到欣慰,孩子们在我的潜移默化下,喜欢挑战,喜欢实践,喜欢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上学期,学校安排我参加“送课下乡”活动,课已经准备好了,为了挑战自我,又调整教案,分别在四个班进行“一课多教”,到其他班级试课过程中进行横向比较。尽管很累,但自己在教学方法和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更上一层楼。寻找到差距,又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并写下教学反思。另外,我设计了一次和沐浴店中心小学学生的联谊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封信或小卡片进行交换,使学生有了一次新的体验,在这次体验中增加了对农村教育和同龄学生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和感知。这是一节课带给我和孩子们的新体验和新超越,也是在读《教有所思》时,能想到的为自己骄傲的一点。

“多年来,正是抱着这种信念,我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是我读书时一直在默记的一段话,也是李老师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会铭记心中,将生命与使命同行,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意义,让我及与我共度时光的孩子们的生命绽放更多绚丽光彩。

教有所思读后感 篇6

以人为本,教有所思

读了***的《教有所思》这本书,我被***对教育的热诚投入深深折服。真实的教育,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反复无常,真实的反映在他朴实的写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学生的深情。他把自己的思想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思教育,批判教育。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担子很重。

这个担子不能假手于人,必须亲力亲为,只能通过自己的摸索和自我能力提升,用最恰当的方式把学生送达快乐的彼岸。为什么说是快乐的彼岸而不是成功的彼岸,因为所谓成功于不同的人而言,也是不同的。

阅读此书,我的思绪也许会不知不觉随***的心灵一起飞翔……题记中写道:“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的教育!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我的心灵不禁一颤:这才是我们“寻常百姓”教育一线工作者们爱读的,这才是最贴近我们教学实际的呀!

教书育人,就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本书的代序上写着:“生命与使命同行。”尽管只有短短七个字,但是言简意赅。

生命的范围是广泛的,可以理解为人的生命或教师职业精神的灵魂,使命是教师职业对我们的要求。如果说,教育是孕育新的生命,那这是每一位教育者责无旁贷的使命。这是李镇喜先生的理想,我们的理想,我们对生活的坚定信念!

***正是抱着这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教育与文学齐头并进,思想与激情齐头并进,青春与童心齐头并进,人生与使命齐头并进!

书中分为六辑,分别为:边教边想、胡言乱语、师恩难忘、心动时刻、说语**、凝望窗外。每一辑都是那么朴实而又深刻,使人启迪,引人共鸣,促人深思。

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反思,学会换位思考。去年,我是四年级班主任。开学时,我以饱满的热情和崇高的教育理想欢迎孩子们。在我看来,他们是一样的。我要求自己用关心和耐心去影响每一个孩子。

然而,随着教学任务的日益繁重,我给孩子们的精力越来越少。此外,班级管理还不成熟,孩子们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初时,我还是很有耐心地个别指导纠正,但是后来,我的耐心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锐减。我的心态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开始出现“某某孩子真的是没办法教了”这一类的想法。

我的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对那些孩子,总有对钢铁的仇恨。我甚至开始抱怨为什么我们班上有那么多令人担忧的学生。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问我:

“你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这样吗?你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想过吗?”我顿然醒悟,是呀,我有换位思考过吗?

哪个孩子不想学好?如果每个孩子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老师还应该怎么做?老师的职责不就是要帮助这些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往上爬吗?

我翻看自己开学初写的日志,上面赫然写着一段话“每个孩子在我心里都是一样的,不管别人基于他们以前的表现给出什么评价,在我的心里他们就是一张白纸。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孩子们潜在的力量。”看到这里,我羞愧无比,原来我已近迷失自我了,我把自己弄丢了。

我不认为在其他地方。我只按照大人的思维方式和孩子相处,这是不对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必须做好奉献的准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把知识交给他们,我们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所以,我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爱,不要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被利用,即使只有一个孩子听,也是成功的。所以,想要获得成长与进步,必须要学会反思,之不足而改之。

爱也是李镇喜先生倡导的教育内涵。只有怀着爱,我们才能用爱教育学生。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刺激。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教育过程,它能触动心灵,使人感动。只有你爱学生,才能给他们民主和平等。被世界公认的大教育家孔子,他的教育行为堪称爱生的楷模。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他总是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他经常在快乐、和谐、理解和尊重的氛围中激励和诱导学生。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他一样,我们应该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我们孩子的爱;有行动和孩子一起程倡;有敏捷地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机会。

在这本书中,我读出了一个教育家对职业的专注,对学生的真诚,而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没有夸夸其谈的理想抱负,只把这一切融入了日常的教学生涯中,纳入了自己的思想里,凭借一支笔,一种思绪,倾注于纸上,把自己的教育情怀、人生体味用随意的“随笔”表现出来。尽管这本书写的是***日常收获,没有优美的辞藻,没有雄厚的理论,但是这是一本蕴含教育哲理的论著,由他那不经意的话语启迪着许多的一线教育人,让读者的情思真的于不知不觉中随他的心灵一起飞翔!

李镇西老师说:“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信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

”我希望我自己能时刻反思,爱己爱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教有所思读后感 篇7

(法学院,2年级,12年历史,曾丹丹,2012084273)

那天,我从图书馆借回来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细细研读起来。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虽然我只是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师范生,但是以前辈们的经历、经验为镜,不仅可以为以后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提供借鉴和解决之道,也能够触摸到前辈们的真知灼见,以此将自己思想境界提升一二。

刚开始知道李镇西这个人,是在课堂上,老师向我们略为介绍了几个当代著名的教育学者、名校长和班主任等等,例如魏书生之类的,后来又看几个**,其中一个就是李镇西老师的,主题为爱心教育。当时对他的教育思想略有了解,但非常粗浅,不全面且不深入,开始阅读《教有所思》之后,我一下子就被书本里面的李镇西的生活经历和其所教所思吸引了,一口气扎进了《教有所思》中。

翻开书的封面,背后是李镇西先生的个人简介和**。一眼看到李镇西老师的形象,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原以为他是一个慈祥的瘦个子,但是我从那张**上看到的李镇西老师是一个有着洁白牙齿笑容灿烂像个孩子一样纯粹地笑着的人,他有着一张圆圆的脸,鼻子架着一副眼镜,穿着一件洁白的有领短袖上衣,动作自然随意,面对镜头就好像在对着自己的最亲密的朋友一样轻松惬意。

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明白了什么,难怪他能够写出《爱心与教育》这样的书来,人们都说相由心生,这样说可能有些迷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的精气神往往也会表现在外貌上。《教有所思》中的李镇西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是一个有着一颗童真的心和童真的笑容。

这样的人,赤城待人,忠于自己的心,对工作充满热情,热爱生活,原来我是对的。真正走进《教有所思》之后,你会发现,李镇西老师就是那样的人,实际上,我的猜想不足以概括书本里展示的李镇西老师个人优良品质的一二。

在代序中,浓缩了李镇西老师思想的精华,在这里,你会知道,教育对于李镇西老师来说,就是他的生存方式,甚至是他生命的体现;他有一颗童心,所以能够感受到学生对他的感情,能和学生心心相印,他曾和学生一起在黄果树瀑布下被飞花般的瀑布将浑身浇透,曾与学生在风雨中经过八个小时的攀登,饥寒交迫地进入瓦屋山原始森林……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学生在这些个过程中,油然而生风雨同舟、相依为命之情,同时又感到无比幸福;他把教育当成一生的事业,把由学生的爱升华为责任,把育人当作使命。

他的使命不仅是教师的使命,更是知识分子的使命。李镇西老师从傅雷给他的儿子傅聪的信中得到启示,认为:(自己)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语文教师。

知识分子的特征是思维、批判和创造。而他在工作中、生活中就是这样做的。在《教有所思》这本书中,你处处都可以看到李镇西老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这些特质,他“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

借用一句书中形容,就是“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

就是抱着这种信念,李镇西老师的笔下诞生了《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未来》、《花开的声音》等等一批反映他人生故事、教育感悟和社会思考的著作。

《教有所思》正文部分有六十篇文章,每篇文章反映的李镇西老师的经历、教育感悟、引发的思考都不一样,例如在《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的这篇文章中,李镇西老师的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说他对李镇西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总是像小孩一样纯真!

”李镇西对自己保持童心不以为耻,反以为豪,并阐述了一番自己对于童心的理解,愿自己永远童心不泯,也愿其他人能够永远童心闪亮。率性且无畏,坦坦荡荡地面对人生!李老的这种风骨,何其快哉!

而在《万炮齐轰假教育》中,李镇西老师用幽默诙谐地口吻描写了一段真实发生过的自己亲身经历的“造价”教育往事,他对于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为遭遇这一切的不得不参与造假的师生们感到痛心不已,借此呼吁大家抵制教育造假。他身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批判和作为一个人的良知、一个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顾名思义,《教有所思》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李镇西老师在自己的教书生活里对自己遇到的种种社会现象的思考。在他的思考中,包括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危害,产生的种种影响,解决的方法,批判现有的教育弊端等。最让我敬服的是,他敢说真话,也勇于说真话,不会因为某些人的善意提醒或警告而闭嘴,不会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视而不见,不会因为权威而不去质疑。

他在《读《美人赠我***》中就诚实地表达了自己对王朔作品的看法,以及对从王朔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王朔的这个人的做法和态度表达了抨击,认为那本书作者的矛盾是很多的,觉得“他们抨击了许多知识分子的‘不干净’,但唯独他们自己是干净的”这种人生态度,其实说的其实也是王朔自己。又比如他在《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中,尖锐地提出,“一些教育者不但抛弃了教育应有的崇高与神圣,也抛弃了孩子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有的智商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他觉得“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生活的技能与生存的智慧,还应该给学生以人之为人的精神世界”、“学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而富于幻想的天性”。

而在《女儿的长发祭》这篇文章中,李镇西老师在“祭祀”女儿即将失去的长发的时候,由女儿的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因为学校规定而必须剪掉这一事件中,意识到中国教育的一个不合理的情况,“我们的教育总是习惯于一切都整齐划一,在很多时候,即使教育思想完全一致,教师和学生的任何一点‘与众不同’也会遭到扼杀。”他为现今在一切方面以教育的名义剥夺学生各方面的个性这种现象而悲哀!

李镇西先生不是理想主义者,也不是浪漫主义者,尽管他的一些头衔经常让人产生这种错觉。事实上,他是非常现实的一个人,他能够清醒地看到中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的种种不好的不合理的现象,并且从未因为现实条件的阻挠而放弃,一直在试图探寻改进或解决之道,艰难而曲折地前行着。例如在《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窒息中艰难前行》一文中,他就对关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遇到的两个从陕西某县城来的两个中学教师恶劣的生存现状和地位感到悲哀!

他知道我国许多边远地区一线教师的生存状况,他为这样的一线教师写了一篇《把祝福献给普通的老师们》,里面详细地真实地描述了他们的生存状况;此外在文中还记载了一个曾经富有理想却渐渐在现实中被碰得头破血流而又没有任何“话语权”,最后无法承受精神上的痛苦而决定“跳槽”的年轻语文教师的倾诉自白,觉得,“与其苍白无力地去‘开导’他们‘安慰’,不如想想: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如何为一切有理想的教育者提供尽可能广阔的心灵自由和精神发展的天地?”不囿于现状,不屈服于困难,不对现实视而不见、空谈理想,而是积极寻求改变,这就是李镇西!

读完整本书,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情况,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里提到的人中,有许多人的名字在其他教育类的书籍中是重复出现过的,而且他们都是在中国或世界教育界鼎鼎有名的人物:朱永新、于漪、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等,我在高万祥的《我的教育苦旅》里也看到相同的名字,而且高万祥、李镇西、朱永新等人还是朋友、师生关系,这让我不由得慨叹一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书为友,以人为镜,这些有着共同追求在教育的路上努力求索的前辈们,值得我们每一个师范生、在职教师去敬佩、去学习、去追随他们前进的步伐。

教有所思读后感 篇8

李莎当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注定自己与教师这一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走出校门,走进另一所校门,较色转变了,作为老师我们都渴望做一名被家长认同、学生喜欢的老师、成功的老师,那什么是成功的教师呢?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读过《教有所思》这本书,我从这本书上找到了答案。

他在书中谈到的魏书生、陈钟梁、朱永新等优秀教师,都是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于学生愿意接近你,信任你,喜欢你。书中讲到,教师应具有三颗心:

童心、爱心、责任心。我想,这也应该是李老师成功的秘诀吧

我自从走上讲台接触的事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这本书中《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中提到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正直之心。

……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事业的创造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 的确 ,童心非常重要,即使常人,永葆童心,也可以永远健康、阳光、永远年轻,拥有更多的朋友,更何况是天天与孩子打交道的老师呢?童心真是不错,做老师岂能没有童心,我不禁要问,我有童心吗?

学生们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不够。[正能量句子 m.277433.COm]

我想孩子们喜欢的的学校应该是可以自由飞翔的,好的老师能让孩子在春天听见花开的声音,能听见小溪流水的声音,能让个孩子看见五彩缤纷的春天,家长所期待的教育,是朴素的教育,要用教孩子说话,教孩子走路的心态走进孩子的心灵,你会发现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时候,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充足的睡眠和娱乐而已,真正的教育,是孩子离开学校后,什么都不记得了,除了养成的习惯。

我在想,我们做大人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小时候,曾经也有那么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做老师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也是如此痴狂。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在学生面前忘记的是我们的年龄、我们的身份,这样才能找到童心的感觉。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检查一下自己:

我笑的的是否快乐我又没有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有没有把把情绪撒到孩子们身上,不要深怕自己在学生们面前出丑,就端起教师的架子,不懂装懂,而我们此时应该想到是人都会犯错,不要学生一有错误,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师身份去教育他,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否也犯过诸如此类的错误,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犯错误的合理性,相信他们可以解决自觉所犯的错误。

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真正要做到不需要教,我们做教师的是应该有放手的勇气和信心的,多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机会中,我们的学生会成长得更快,会越来越自信、自尊、自爱,会越来越不需要教。

我们只需要保持一颗童心,和他们分享成长的痛苦和快乐。

教有所思读后感 篇9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使教师向业务型和专家型教师发展,我校开展了教师寒假读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所著的《教有所思》,读后颇有感受,受益非浅。现将近期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当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李老师在书中用纯朴的文字讲述着他进行教育的点滴故事,向我们传达着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思着自己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事中的一言一行。我一边读一边细细的感知、品味、思考,仿佛李老师正在向我娓娓道着一个师者的责任与使命。

李镇西老师这本著作共分六个篇章,第一篇章:边教边想。诵读李镇西老师的篇篇文章,可以说篇篇蕴含着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 第一篇也是本章节的首篇——《愧对先生—陶行知墓前的随想》摘录一点如下:“……愧对您啊,先生!‘真教育’是您的理想,您一生都以‘追求真理,贯通真理,为真理而战’激励自己,对一切形式的虚假教育充满了厌恶,因而热切呼唤教育的真挚、真诚、真实。……您的教育目的是‘追求真理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然而,如果您知道了现在的教育几乎无处不假:‘创重’迎检作假,‘普九’验收作假,教育科研作假,职称评定作假,教师论文作假,学生作文作假,公开课作假,班会课作假,三好生作假,保送生作假……先生,九泉之下,您能够安息吗?”

实际在当今社会里,造假是流行的,各级各类“文件”、“意见”铺天盖地,“检查”、“评比”推波助澜,“打假”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但社会上假的东西却一天多于一天。像李镇西这样有知名度的老师敢说真话的不多,能说真话的更少,说真话被视作“背时”之举,怎不令“全国十杰教师”李镇西痛心!怎不令所有教育工作者寒心!我深深为李老师敢说真话的勇敢所打动,惊叹李老师的“尖锐”,敢于直面教育现状。

最让人深思的是第三篇,谈童心的文章——《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摘录如下:“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人民的善良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邪恶的正直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事业的创造之心。保持童心,就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之心……”童心真是不错,学生们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不够。

要怎样才能保持童心呢?我把童心看成是教书的艺术,既是艺术,就带有一定的天赋性,做老师做久了,忘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也是如此痴狂,不知掩饰。其实,我们在学生面前真正该忘记的是我们的年龄,我们的身份,这样才能找回有童心的感觉。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时常检查一下自己:我是否开怀地笑了,我有没有压抑自己的感情;我是否在学生面前还想着成人世界的烦心琐事,而带着坏情绪来了……不要怕自己在学生们面前出丑,就端起教师的架子,而我们此时应该想到是人都会犯错,学生更欣赏你认错的勇气和真诚;不要学生一有差池,立刻就拿出自己的教师身份去教育他,总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与学生的距离不就在这时产生了吗?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是否也犯过诸如此类的错误,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犯错误的合理性,相信他自我教育的可行性,相信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性?

童心还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即尊重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在书中,李老师谈到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真正要做到不需要教,我们做教师的是应该有放手的勇气和信心的,多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机会中,我们的学生会成长得更快,会越来越自信、自尊、自爱,会越来越不需要教。我们只需要保持着一颗童心与他们共同体味着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有了童心,做了学生的`同龄人,我们还需要有爱心。爱心应该是教师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是有灵魂的人,没有爱心的教师,在教书育人时,只是行尸走肉,对他们来说,教师只是他生存的一个饭碗,是他谋生的一个职业,对于学生,就象一棵树上的诸多叶子,他分辨不出他们各自的区别;对于工作,就象三百六十五日日日的三餐,他尝不出其中的酸甜苦辣。我理解的爱心是爱学生与爱工作结合起来。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象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很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在教学中,一个充满童心的老师才会受到孩子的欢迎,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希望自己向李老师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敬仰的老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