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的细节读后感(收藏13篇)

02-16

以下是我们花时间整理的“教育的细节读后感”。书籍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安慰的良友,而优秀的读物更能够深入我们的内心世界。当我们写读后感时,应该重点表达那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感受和经历。希望您对本文感到满意,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1)

简单的封面,只有一幅黑白**,枯树下,树叶飘浮,一只小鸟蹲在笼子里沉思。它在想什么呢?是不是也在思考沉重的教育问题?

其中封面上的两句话让我不解和好奇:“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教育的细节”,何为魔鬼?何为天使?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全书共有六辑,分别是“四个序”“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里的***常”“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一本书有四个人给他写的序:

有周国平的《从观念到细节》、张文质的《自明的火种》、陈心想的《细节里藏卓见》和陈大伟的《先睹为快》。真的忍不住,赶紧找个没有课的下午,美美的沉浸在书中。

一口气读完,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一边是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一边是生动灵活的案例;一边是熟视无睹的经验之谈,一边是细微之处的惊艳和惊喜;一边是批判束缚的各种冗繁的事务,一边是尽显教师的人性情怀;一边是敢于发声的拒绝之美,一边是超越功利的至美大爱。

“活在观念里”的《平等观念在哪儿》,这篇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陈旧和腐朽。记得学生每次都扬起笑脸和我欢喜地打招呼,我有时候由于走得急,或者忙,都只是简短的一声“嗯”就过去了。那天在厕所里,一个女孩对另一个女孩说,我再也不会和某某小姐打招呼了,因为我每次打招呼她都不接。

那一刻,我看到了孩子内心的沮丧和失望。我想知道这是否会影响她未来的沟通和成长?自此以后,学生只要和我打招呼,我必笑脸相迎,甚至我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如果一群孩子中的其中一人喊“老师好”,我的回答不是“你好”,而是“你们好”。

我希望问候我的学生能得到问候的喜悦,而不是只有一个孩子能得到答案。

教育的细节含笑在师生的问候里。

在“守住教育的重心”这部分的《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里,我也读出了感同身受。我们学校经常检查学生的奇装异服、奇怪发型、染发烫发、佩戴首饰等现象。我们也遇到过不愿意剪短发的男孩。当时,一位班主任带领一群学生直奔理发店。他向老板解释了要求后,要求老板直接管理学生。

尽管学生们有一百个不愿意,但大多还是默默地忍受了。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四个班主任联合起来把校外的一个理发老头请到教室,让发型不过关的学生一一排队理发,学生们虽然不敢吱声,但那天的晚饭好像都没有吃。

而在《头发上的教育学》这篇文章中,贾老师并没有强制学生改变,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采用教学智慧来矫正学生的心理,美化学生的心灵。贾老师先是开“做一个合法公民”的主题班会,特别强调“三不许”,可是学生照样我行我素。如果是我,这时候早就着急了,肯定强迫学生立马照办,但是贾老师并不着急,而是逮住这位学生来办公室的机会和她比美。

贾老师的这个“比美”的中介,过程自然,语气亲切,既照顾了学生的情绪,又引导学生“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美,让我由衷的佩服。

当然,风格就是个性。***的方法不能简单照搬,但我看到了教育的美和交流的艺术。

教育的细节绽放在发丝里。

在“一厘米之变”中有一篇《润泽的座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我也担心学生的座位问题。一个学生换了三次座位,但她似乎不满意。而文中的张老师苦思冥想了两天后,设计了一个班级活动——挑棋子,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也让那个屡屡换座位的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心灵的震撼。

文中的作者说:当学生换座位的要求变得“无理取闹”时,老师此刻的迁就则是冷漠的代名词。但是老师的积极干预必须基于免于给学生造成伤害的原则,这个原则其实给老师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它要求老师要有宽广的同情心,而这当然也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人性知识。

同时,它还要求老师具备创造性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借机”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与他人建立谐美交往的能力。

所以教育的细节躲藏在座位里。

细节决定成败,而教育的细节更是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自尊,慎言慎行,巧言巧行,《教育的细节》在细节中教育。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2)

今天,孙先生给我们朗读了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写的《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起初我想:

孙小姐怎么能让我们读这本书呢?这应该是老师看的呀!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其中的5个片段:

《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到的东西要说谢谢》和《与人相碰因主动说对不起》,感受颇深。

我最喜欢的是《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一文。主要讲了我们用餐完毕后,要把自己应该清理的东西收拾干净。但想想平时,我们吃完饭,都是让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收拾桌子。

现在想想,我感到很惭愧。我想,今后饭后,我一定要清理桌子上的垃圾,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

同学们,我建议你们也去看看罗恩。克拉克写的《教育的55个细节》,它会让你成为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好少年。

今天,孙老师让我们读《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可我想《教育的55个细节》不是一本老师看的

书吗?那为什么孙老师要让我们读呢?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情,读了其中的5个片段:

《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餐后要负则清理自己的垃圾》、《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与人相碰应说“对不起”》。读了这5个片段,我对《接到别人的东西要说“谢

谢”》一文印象犹为深刻。它教育了我们接到别人递给的东西时,要及时说“谢谢”。是啊!

在生活中,许多人接到别人递给的东西时,都不说“谢谢”。我想,我们应该要做一个文明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用一句简单的“谢谢”反映自己的文明素质。“谢谢”,让我们每天都做好朋友!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3)

借着学校读书月活动,双休抽时间买了朱永通的《教育的细节》,并一口气读完。。其实教育的细节仅仅是作者这本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而作者以此作为全书的书名,彰显了作者关注细节的教育思考特点。

整本书共有30篇文章,大部分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合上书思索良久,余味无穷。如涓涓细流,如春风拂面,温馨动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笔者的以下观点:教育观念的转变、日常教育和教育细节。

1、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寻求教育突破的必然

《自迟到看教育文化》一文充分说明了当下大多的教师遇到问题借鉴的仍然是经验主义,甚至是教条主义。于是迟到的学生需要在教室门外站上一个小时,可能是因为站在教室门外影响不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改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下站着听一上午的课,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迟到了,得站着听课。文中的王老师作为改革的先驱者,为了让因为各种原因迟到的学生能吃上早饭,路上不至于太急着赶路引起的不安全,允许这些学生早读可以迟到,但是收到的是校长的不满意和年度大会上的批评。

王老师立即纠正,教室后面的黑板下面站着一个学生的身影。学生们心中的规则随着老师的要求而改变了。

文中提到由于王老师前后对于迟到规则的改变显示了二个社会教育问题,一个是教育的随意性,一个是教育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对于前一个问题,其实不是表面的随意性这么简单,而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改变贯性思维,贯性做法的勇气,也就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或者我想了想,我发现我面对的是一堵墙。

改革的过程是艰苦的。我们需要面对指责,甚至是指责。这种效果今天看不到,明天或后天就会显现出来。因此,表面上的随机性掩盖了教育的一贯性思维,而保守的思维又在继续。后一个问题更不是缺乏同情心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改变学生“犯错必须挨罚”这种固有的所谓教育规式。

作者提到的迟到者需要领取志愿服务卡,或班会上进行演讲一次,我觉得非常好,从量上来看,同样是惩罚,但是学生的感受完全不同。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另一种感觉和锻练。

国外长期以来也出现过类似的错误惩罚案例。欧美很多国家的体育,文艺工作者在违反职业道德后,需要做一定工时的社区服务工作,并且纳入个人的社会征信履历,这些都是很好的可借鉴先进管理模式。但做到这些首先需要我们有改变固有观念的勇气,敢于冒天下之大不讳。

所以教育改革首先要说的是观念的转变。

在现实斑驳而复杂的教育表象下,人们对未来的教育观念已开始露出构思的端倪,即把学校还给孩子,让学生想上学,到那个时候,孩子们是否喜欢到学校去,是否喜欢上学习,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到那个时候,最美校园的样子,也即最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努力着,期待着-----

2、 日常教育无处不在,是塑造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要因素

作者讲述了自已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次外面讲课,因为该校给每个老师配备的时钟都是“便宜货”,时常不准,致使作者讲课超时半小时,而赶紧向所有听课的学生和老师道歉。这就是人们应该守时。虽然这是日常生活中很常间的事情,但这是对他人时间的尊重,而这在现实中往往没有实现。变得更大,这是日常教育的问题。

教育不是假装高贵神圣,不是一首日常的诗,而是贯穿我们的一生,生活,无处不在。它使日常生活成为滋养人的生命细胞。

古人有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有恶小而为之。生命和生命是由一点点基础组成的,千万条小溪可以汇成一条大河和一片大海。现实中很多人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谁都想要一个好的结果,但是没有一个好的过程,又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

举个最平常不过的例子,一年365 天,如果我们都不能让每天过得精彩,过得开心快乐,又怎么可能有一个好的快乐丰收之年。一个道理,孩子的教育重在平时,重在日常。

期末考试后,家长们只看到一张成绩单。他们每门课得了多少分?他们看到高分时高兴而微笑,看到低分时悲伤。考得好的学生家长带他们去了肯德基。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罚把课本放在家里。事实上,他们不知道要去**。其实这时的家长应该多想想孩子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问题,自已日常有哪些没有做到,没有做好,多问成绩好的同学平时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只关注期末考试,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平时作业,平时周考,月考问题,对症下药,从平时做起,从日常做起。

一个不走斑马线的孩子,不是老师和家长平时不解释,就是不及时纠正。高三的学生压力山大,一方面是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基础不牢固,眼不上高考前的冲刺,对于后一种原因,那就是之前没有做好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才引来最后的困难和困惑。在犯罪道路上的人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吗?

不然不是。是因为平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已,没有做到真正的明辨是非,严于律已,才让自已的思想和行为慢慢的随波逐流,放任自由,最终酿成苦果。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水滴石穿,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日常教育何其重要,虽然表现在日常,但影响的却是结果,同时是培养一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要因素,内涵的培养更是要日久天长。

另外,我认为日常教育有其广义的一面,不仅体现在对待学生上,老师同样需要丰富日常读书生活,吸收最新书气,关注文化动态,教育动态,更新换代思想和知识,去糟粕,取精华,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新需求。

三、教育的细节

笔者女儿择校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式令人满意的,因为细节是周到的。另一种是去广东讲学并接待**。 细致的照顾使人像泡沫的春风。再一个是一所小学为解决学生课桌太小放不下书,而为每个学生在教室订做放书包的柜子,改变了只关注学生成绩的陋习,做到了关注细节。

教育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和细节。成功人士说,细节决定成败。虽然是外国人总结了这本书,但我们真正做的或正在做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十多年前的一个报道,一家出口食品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因为一个工序中一台设备的机箱前一天晚上漏清理,致使第二天产成品有瑕疵全部报废,损失五千多万。我们先不论责任人会承担多少损失,我们关注到只因为一个小小的机箱漏清理,使公司蒙受巨大损失,问题出在细节关注不够。

往往突发事件的发生表面上看是意料之外,其实深层原因是没有做好细节,没有做到问题清查,隐患排解,风险防范。

当下关注和重视细节已成为各行各业行事的要求和标准,在车间里,在会议中,在演讲中,在设计中-----现在考评体系中对于细节的打分比重明显上升,以前粗犷式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制作和精细化管理。

教育的细节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对考试和解决问题的影响很小,对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很大。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从只知道要求学生做题重视细节,转而关注学生的思想,感情,情绪,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一个个思想丰富,心灵和身体健康的21世纪新时代主人。

与翻天覆地的改革相比,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足以彰现学校的精神价值。没有细节的教育就像没有绿色的春天。

让我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虽然我们只是池塘里万千蝌蚪中的一个,花园里万紫千红的一朵,但是希望我们可以影响一片天空,起码可以影响黑板下面的一群,而他们正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没有那些名著畅销,但是却能打动有心人的心。全书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但是娓娓道来,如拉家长般叙说着生活和学习中的点滴,做人和做事的方法、道理。故本书不仅值得教育工作者一看,身边的同事、朋友同样值得一读,因为他讲述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讲述的是家庭孩子教育问题,同时也在说教我们自已。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4)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希望教育工作者们都来看看这本好书。尽量给孩子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时间和自由去探索一个丰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环境。要知道玩耍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分散精力的坏事,相反,那是他们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理解并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发展水平。只要我们明察秋毫,他们就会给我们指明方向。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成功的教育细节中的每一个都发人深思,第一遍看完这本书后我又细细研读了第二遍。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案例呢?我可以试着做哪些工作?我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我应该怎样灵活地应用这些道理来处理自己特殊的情况呢?反思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虽然已经是有近对幼儿的关注、对家长工作等反思的深入还是不够的,通过学习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形成对教学工作的新动力。

教育如果有大事,那就是孩子们在乎的事。孩子们在乎的事是什么呢?是这堂课好不好玩、有没有趣,是新发下的语文书里有没有好看的故事,是课间能不能到操场上追跑打闹,是学校让不让去郊游,是体育课会不会被主科占用,是老师的一个微笑,是校园里的一片红叶……这些事都能让孩子们或欢呼雀跃或“黯然神伤”,大人眼里的这些小事恰恰是孩子们的大事,恰恰是教育的大事,又是教育的`细节。可惜我们的教育者常常忽略这些细节,却喜欢去做大事——给学校一个大大的理念,在墙上写上大大的标语,让孩子喊出大大的口号。

其实永通写的所有的小事、细节,无非是呼唤教育、呼唤学校、呼唤老师给孩子以平等、尊重和爱。

把小事做到一个个小孩子的心坎上,用细节体贴每个学生细密的心思——这或许就是我们教育的大事。《教育的细节》里班主任坚持“睡眠第一”而非“作业第一”感动了我;宋校长说“开慢点,宁可迟到也不要急”感动了我;清林小学校长杨勇为了让学生享受一地落红之美而特地交代校工不要把紫荆花的落花扫光感动了我;龙岗外国语学校和晋江实验小学用心为孩子们设计方便放书包的课桌感动了我——他们在乎孩子的感受,他们拿孩子们的小事当大事,他们把关乎孩子们的细节做成了精品,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儿。

《教育的细节》好像是我在内心深处一直呼唤的一本书,好像是我很想对老师、家长们说的一些话,好像是我天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一个个故事,所以很亲切很柔软。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从书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今后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5)

简单地说:尊重他人,注意说话技巧。核心是要懂得尊重人。而“尊重人”,则是个大原则、大观念了。可以说它包含了所有详细提到的教育细节。

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主要原则。大原则把握了,其他细节会很自然地理解、领悟。心里有了强烈的尊重他人的观念,在做事的细节上就会“本该如此”。

感悟到“大观念”是重要,可是简单的、一味的向孩子反复灌输“要尊重人”,孩子能明白吗?也许我们的传统教育太重要了,不注意具体的细节,看似凌乱的细节也许对我们最有帮助。

细节9 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

“我递给你东西的时候,你要说‘谢谢’。如果你三秒钟内不说,我就收回。既然你不尊重我,我也没必要对你客气。”

这个细节也属于“尊重与礼仪”类的。克拉克先生是学生的习惯变得自然。形成这样的习惯是一种修养和修养吗?我想,起码是教养啊。

细节13 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的时候,要全神贯注

“每当给孩子们念书的时候,我会感情饱满、精力充沛、表现力丰富地去读,我会全身心的进入角色。”克拉克先生还根据角色不断变换各种嗓音,做各种动作。“这种方法使整个阅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同时也告诉孩子们,阅读是件多么令人着迷的事情。

”“如果我看到那个学生在我们读书的时候眼睛每盯着那一页,或者我叫一个学生接着读,他却不知道我们刚才读到**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字就会被记在黑板上。”

习惯成自然,以后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会很高的吧。

看到这一点,我想到,当我们要求学生早点阅读时,有时作为老师,我们会像克拉克老师那样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吗!在朗朗的书声中,它也是一种与学生的精神交流,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吗?

细节16 每天都要完成全部的家庭作业

克拉克先生的高招是:“在教室外贴了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全班所有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___天”。

当孩子们连续10多天吃完后,克拉克先生开始给孩子们做美味的点心。孩子们最长是连续62天,克拉克先生说他都成了“厨爷”了。真是够疯狂的,那年克拉克先生的学生们成绩跟做了火箭一样狂涨。

克拉克先生真是个尽心尽力的好老师啊!

细节19 对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许抱怨或发牢骚

如果谁违反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克拉克坚持这种严厉的惩罚,是为了让孩子们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必要的任务。克拉克老师认为:

与其让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或必须完成的任务)都被抱怨、每一件应该完成的工作都充满了逆反情绪,还不如让他们做几次双倍的作业,从此以后在接受作业(和任务)的时候再也不会抱怨和发牢骚。

作者在行文中还有这样的细节,“用眼睛和别人交流”、“尊重别人的思想和言论”、“无论失败或成功,都不能挂在脸上”、“永远诚实”……我想这些皆**于作者对教育细节中的思考。作者用自己最真实的例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走进幼儿的精神天空。学生间的禀赋、品性都各有差异,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抛开“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这一狭隘思想的羁绊,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欣赏、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6)

最近,阅读了《教育的有序、有理的学生。我也看了很多老师们在仔细研读该书的基础上,写下的感受。它们抓住一个方面来重点剖析的真切生动的教学随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敬业,一份执着。下面我也谈谈读了该书后的一些感受。

古人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克拉克先生是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独到的运用了他的学习的方方面面,小道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下面就书中的3个细节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观点和想法。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又都担心一旦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会不会被人笑,小学生在这方面特别敏感,所以我们要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记得刚开始我试着让学生评评同学说英语说得怎么样,问题回答得如何,学生会直截了当的说“不好”“不对”,不能提出什么好建议,而且也损伤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尊心。于是我告诉学生该怎样表示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他读得很好,如果声音再响一点就更好了;他回答得很好,但是我想补充一点……。平时课上我经常这样训练学生,让他们慢慢适应这种评论方式。

2、细节9 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

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对人表示尊重。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对不起”“你好”“谢谢”……人人都知道,但是我发现有个别学生从来都不说礼貌用语,同学借他东西,老师给他奖品,他都当成是理所应当的事,不说一声“谢谢”。而有的学生常常把这些礼貌用语挂在嘴边,同学帮助他了就说声“谢谢”,做错了事就说“对不起”。在学校里,首先我身体力行,课堂上学生每每给了我一个精彩的回答,我总不忘记说声“谢谢"。我更经常留意学生的言行,如果发现有学生没有用礼貌用语,我会及时的给他们指出来。

3、细节16 每天都要完成全部的家庭作业。

我想大部分老师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我也不例外,班上总会有几个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尽管每天放学前我都会把家庭作业写在黑板上,并且一再的强调要完成作业。如果老师问为什么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作业本忘带了,忘记做了,不会做,不知道作什么……往往弄得老师苦笑不得,不知怎么办才好。这学期我班上来了一个新生,聪明可爱,可就是有一个坏习惯——不做回家作业,甚至有时候连作业本都找不到,让我非常头痛。为了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每天放学后,我都要检查一下他是否记好了家庭作业,叮嘱他一定要完成,并且经常和他父母电话联系,了解他在家的表现。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家庭作业,并准时交上来,确实需要费点劲。罗恩克拉克在书中提到了几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方法是:做一条家庭作业记录的横幅。在教室外贴一条巨大的横幅,上边记录着全班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的天数。在上面简单地写着:全班所有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每天检查完每个孩子的家庭作业之后,就去修改天数。如果孩子们表现好,就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是一个好方法,对他们是个正面的刺激。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7)

阮社小学沈**

我读了朱永通写的《教育的细节》一书,下面就说说自己阅读之后的收获和体会。

在书中我读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作者对这些故事的解释。比如,可以读到“一厘米”的故事,读到贾春英老师改变一个同学着装的故事;读到原泉州第二实验小学林校长对非教育行为说“不”的故事以及他的认识:“学校不是为荣誉而生存的,学校是为孩子健康发展而存在的”。

从这些故事中,让人内心感触很深。

阅读本书,使我意识到细节的力量。研究细节可以帮助我们关注细节,从***常的细节审视和反思自己整个的教育观念,研究和改进自己的实践操作,从细节入手的改变可以使教育观念和教育的原理、原则落地生根;提供细节变革的参照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找到变革的抓手,使变革变得更加真实可靠。阅读的本质是阅读自我,阅读带来反思。

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阅读中,我不时审视自己是否关注了这些教育细节,在处理这些细节时自己是否合格。审视的结果不时使自己坐立不安,恨不得重新来过。希望自己重新来过,我把这看成自己读《教育的细节》的最大收获。

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这件好事是小事而不做。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不能在细节上影响学生,你就不能成为一名好的学生教师。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火种。空洞的教育不如言传身教。

教育孩子爱祖国,那么在举行升旗仪式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严肃,庄重,不交头接耳;要求孩子保护环境,教师自己看到校园中的纸屑时,应该第一时间弯腰拾起,而不是漠然走过;教育学生要爱劳动,教师就应该热爱劳动。教师劳动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

这些细节就如同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品德教育紧靠讲道理,提要求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把生活中的小事做好,做到位。

松散的记忆,莫名其妙的尘埃飘落,像微风的起伏,拂过我的心头,留下一种伤感。一条街上,没有那些人,那些身影,却可以来回穿梭。街,行走时,纵然漫长,漫长,有时只为听一颗流动的心的呓语。

沉默,固执,回首,遗忘,回忆,一切都像一根断了的弦,有时候我希望生活简单,有时候我莫名其妙的颓废。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事只能一个人经历。读了加缪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它告诉我,人是非理性的存在。光秃秃的枝头,宁静的清晨,流淌的阳光,飘荡在心头,或是快乐,或是孤独,反映照心境,但有时只属于那一刻。

总之,一切只是心情。

人生的画面一幅幅地剪辑,最后拼凑出的是一张五彩斑斓的水彩画,有艳丽的火红色,凝重的墨黑以及一抹忧郁的天蓝色。人们的记忆很奇怪,那些过去,就像一幅背景**,只有一瞬间,却没有前后。比如,只能记得某个瞬间的微笑,只能在记忆的痕迹寻觅某时刻骑着单车穿过路口拐角的瞬间,却都不知晓为何微笑,为何穿过街角。

一切,有时荒诞得像一场莫名情景剧。然而,这就是生活。

曾经的梦,曾经的痛,曾经的歌,曾经的温暖拥抱,曾经的璀璨星辰。

也许,很多年后,那些看不见的人会带着记忆的碎片,陪伴我们走过春秋。天空蔚蓝,杜鹃纷飞,飞过季节,曾经萍水相逢,欢聚一堂,蓦然回首,唯歌声飘留。让人忆起《米拉波桥》里的诗句:

夜幕降临,钟声悠长,时光流逝,只有我一个人。

人在天涯,绵绵的思绪随着微风飘浮,从布满礁石的心灵海滩上穿过千山万水,来到游荡的身躯里,刻下一篇篇笺章。也许很多年后,当它再次出现,为什么一切都变了,

松散的记忆,莫名其妙的尘埃飘落,像微风的起伏,拂过我的心头,留下一种伤感。一条街上,没有那些人,那些身影,却可以来回穿梭。街,行走时,纵然漫长,漫长,有时只为听一颗流动的心的呓语。yJS21.COM

沉默,固执,回首,遗忘,回忆,一切都像一根断了的弦,有时候我希望生活简单,有时候我莫名其妙的颓废。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8)

(2)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教育应该是开放和平等的。

“许多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可能事实上并非如此;哪怕真的是好的东西,它不被接受,其背后可能有微妙而复杂的因素,我们首先应反躬自省的是,自己传递的方式是否出现了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感到巨大得压力,这是我潜意识里意识到的,我不快乐,我的孩子们很可能会皱眉;我冷的时候,我的孩子不相信别人;我缺乏知识,我的孩子没有水源,我忽视细节,我的孩子缺乏好奇心和对世界的爱。

我应该怎么做呢?

我要接受认知范围以外的事,因为孩子们就是“范围之外”,他们的发展都是未知的,即使大人再博学,也不可能广博到未知领域。我们能做的是开诚布公,尊重他人,做更多的情感工作,而不是智力工作。遇到爱、遇到敬都不稀罕,稀罕的是“理解”。

我心柔软,“尊重”学生,在情感上“呵护”学生,唯有学校生活是友爱的,长大的孩子才不会是冷漠的,此为“有所作为”。

(三)阅书之后,我了解到,教育应是传播的、辐射的。

其实,全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要有原创意识,不要为了所谓的传播效应,而犯傻去移植别人的东西;要有‘消毒’意识,不管是**,还是**,放上去之前,应认真‘消毒’,剔除那些有违教育原理或现代文明的元素。”

我应该怎么做呢?

正如书中所说,教师应该是真诚的,虚假传播的结果对所有人都是虚假的,虚假继诚的结果对几代人都是虚假的。教师更应该是勤恳的,多看多听多思考,成为学生接触花花世界的“窗口”和“防火墙”。教师也要规范管理,有标准、有标准。毕竟,教育不是懦弱的。

如果教师能学会艺术化管理,那是最好不过了,学会真实而具体地夸奖、欣赏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彼此尊重,教育应当是美丽的,不是吗?此为“有所作为”。

……总而言之,依朱永通老师所言,教师上下,唯有开放教育的观念,守住教育的重心,寻求“一厘米之变”,警惕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教育生活,才能对学生有所助益。

书中用了很多例子,或好或坏,都是朱永通老师的经年所得,经验之谈,更是令我者见微知著、深受启发之瑰宝,弥足珍贵。我等确然不够关注教育的细节,所以才没有此等深思和解决之道,阅书之后,希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都能时刻记录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做到“知”“情”“意”“行”化而为一。

所幸,我还年轻。

幸运的是,当学生们向我问好时,我也微笑着向他们问好。愿我们努力之后,学校都能成为,未到之时就无比渴慕,到达之后就再也不想离开的地方。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9)

《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读后感


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的书籍,这本书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88个成功细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采取的行为和态度,并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了新的思考。


这本书非常注重细节。作者通过88个不同的案例和教育实践,详细地呈现了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在教育中注意细节并使其发挥作用。例如,在教师与学生沟通方面,书中提到了如何在问候学生时使用亲切的语言和表情,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赞扬,在小组活动中做到公平和平等等等。这些细节的注意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极高的要求。


这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展示成功的教育细节,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每个案例都是基于作者多年的教育经验和观察所得,通过真实的故事来说明这些教育细节的效果和可行性。例如,在一个案例中,作者描述了一个学生在困难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但是老师以鼓励和支持的心态帮助学生渡过了难关,并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案例的实际操作和温暖的教育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了新的思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是否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是否运用了这些成功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明白到,只有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和研究,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更加注重细节,尤其是那些被忽略的小细节,如问候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等等。同时,我也会积极寻求更多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小编认为,这本《幼儿教师88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对我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启发。它详细地和生动地介绍了幼儿教育当中的88个成功的细节,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这些细节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这本书不仅让我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进行了反思和提升。我相信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这些教育细节,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幼儿教师,并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10)

《教育的55个细节》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是由美国优秀教师罗恩·克拉克所著,他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并针对这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从而培养一批批有礼、有序、有理的学生。读后你能深切的感受到这些鲜活的小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但他处理的又是那么的巧妙,那么睿智。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罗恩的55个教育细节中处处可见“规矩”。他给学生一个规矩,一个约束,一个监督,使他们都有一个言行规范,从而提高自己和集体的素质。

55个教育细节在实践教育教学中值得思考和延伸。

下面就书中的几个细节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我想我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班上总有几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虽然每天放学前,我都会把作业写在黑板上,并反复强调要完成作业。如果老师问为什么不完成家庭作业,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作业本忘带了,忘记做了,不会做,不知道作什么,更有甚者恳求别人**作……往往弄得老师苦笑不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下面我就摘录书中让我体会最深的细节16,看看能不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如果方法得当的话,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完成全部的作业,并准时交上来,但确实要费点劲。

首先,如果有人不完成作业,他将被留在教室里。放学后他不准离开。他必须在学校多待一个小时,第二天还要做更多的家庭作业。这个办法很有效。虽然“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但是如果只会惩罚,你就看不到什么好的效果。

第二点,做一条家庭作业记录的横幅。我在教室外贴了一个巨大的横幅,上面记录了全班同学连续完成所有作业的日子。我在上面简单地写着:

全班学生连续几天完成了所有的家庭作业。每天检查每个孩子的家庭作业后,我会修改这些日子。孩子们喜欢这种方法,这对他们是一种积极的刺激。

在连续完成的头十天里,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奖励。十天后,他们仍然每天完成所有的家庭作业,所以我会在晚上给他们做一些食物,第二天午饭时寄给他们。

第三点,我充分利用了同学之间的压力。你可以想象一下,因为一个学生忘了做家庭作业而害得全班不得不跟着回到“连续0天”,那将会在班里引起多么大的震动。事实上,我从来没斥责过破坏记录的孩子。

中断记录本身这个压力就足够他受的了。我会让其他孩子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给每个孩子施加不同的压力。我认为罗恩先生的工作规则很聪明。毕竟,集体力量是无限的。

而这样的规矩由好象在领孩子们做游戏,寓教于乐。

作者在行文中还有这样的细节,“用眼睛和别人交流”“尊重别人的思想和言论” “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不能挂在脸上”“永远诚实”“尽你所能做个好人”……我想皆是**于作者对教育细节中的思考,不但以平实、自然、流畅的笔调道出了教育者的独特见解,而且用翔实、真切的例子告诉了他的教育同仁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个老朋友或一本字典一样地去寻求工作上的帮助。从“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要保持安静”、“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许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凡此种种,无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而又是最可贵的素质和修养,想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是一味地反复灌输“大观念”、“大道理”能实现的,也不是逮着错误就训斥学生就能达到目的。高尚的道德、高雅的言辞、端庄的外表、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能让学生终身使用的部分,更是管理的细节!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我感到:优秀是教出来的,是细节的教育。

读这本书,我觉得,克拉克先生最大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55个细节的多,细节对孩子全方面的关注,而且更应该是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一个点一件事的做起,如果没有从第一个细节开始的小小规矩,那就不可能最后的顺理成章。如果没有从说话、鼓掌、问候、谢谢这样小小细节开始,就不可能实现看电影时别说话,解决纠纷要冷静等令我们头痛的症结。其实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小溪汇成河,河成江,江成海,海成洋,海纳百川的有容乃大的哲学原理?

给了学生规矩,并不一定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克拉克先生克服一切阻力,孜孜不倦的坚持,尽管再不情愿也坚持,尽管再困难也坚持,甚至为了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那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

克拉克先生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需要学习做事的方式,作为人的教育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相。

孩子只有一次成长的机会,老师指有一次引导和培养孩子的机会!我认为,只要我们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优秀是可以教的,孩子的好品格也是可以教的。

《教育的55个细节》

读后感学校:卫东区明珠世纪小学

姓名:程艳艳

时间:2018.03.02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11)

今天,孙老师说要让我们读一本叫《教育的55个细节》的书,我们都很奇怪。

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去看了这本书中的5篇文章:《吃饭时保持良好的习惯》、《主动帮他人捡起他人掉落的东西》、《餐后要负责自己的垃圾》、《收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和他人相碰要着动说对不起》。我觉得文章讲得很有道理。

我最喜欢《餐后要负责自己的垃圾》一文。因为平时我们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候,总是偷偷摸摸地说话,有时会把口水和星星溅到别人的碗里,很不卫生。吃完饭我们的餐桌还要别人帮忙清理,也很不应该。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必要的健康习惯。

今天,孙老师一走进教室门,就向我们介绍了《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吃饭保持良好的礼仪》这篇文章。

本文介绍了克拉克在教学生吃饭时的礼仪,并总结了一套礼仪abc。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些外国人很有礼貌。他们在餐馆时餐具如果掉在地上,就会拣起来递给服务员,并要说声“对不起”,而且他们不会越过别人的餐盘去取东西,而会说:

“把盐递给我好吗?”

在中国,没有外国人讲究礼仪,但我们也要努力不让别人说我们的礼仪差!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12)

有礼貌是一个人一生保持良好品德的基础。今天,孙老师推荐大家读了《教育的《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主动帮他人捡起掉下的东西》、《与人相碰应主动说对不起》、《餐后要负责清理自己的垃圾》。

其中我最喜欢《接到别人递的东西要说“谢谢”》,文中主要讲罗恩。克拉克先生是怎样教育他的学生养成道谢的好习惯的。克拉克先生还拿出了实际行动。“我”递给你东西的时候,你要说“谢谢”。如果你在接东西的三秒钟内不说谢字,我就把东西拿回来。一个十二年级的男孩回忆说:在他上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根棒棒糖作为奖励,正当他满怀欣喜地刚要把糖放进嘴里时,克拉克先生把它抢走了。因为他当时没说“谢谢”。然后克拉克先生就把棒棒糖放进了自己的嘴里。

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一篇文章吗?因为每次老师递给我东西和发给我东西时,我从没吐出过“谢谢”这两个字,现在想来真是羞愧难当啊。以后我要养成感谢的好习惯,做一个文明人。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篇13)

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结合实际,我们学校从上个月开始,就制定了学生早读和下午读的计划,培养学生到学校时带书阅读的习惯。

刚开始,学生读书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经过班主任的耐心指导、查岗老师的负责监督,全校师生协同努力,三个星期后,学生到校读书的习惯逐渐养成。现在每天早上到校后,每当孩子们走进教室,都能看到他们坐在座位上,背诵古诗,或默读课文。同时,每天仍有老师值班,检查每节课的晨读情况。

我认为学校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沃土,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修养。礼貌是可以教的,礼貌是可以培养的,品格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细节,教育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和迷人

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教师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育者的尊严”。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