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宵节作文(汇总8篇)

02-16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倾心制作了这份“介绍元宵节作文”希望给您不一样的体验,作文是灵魂深处思想和情感的释放和传递,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写作文可以从身边小事开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写作格式?

介绍元宵节作文(篇1)

每年过元宵节的时候听妈妈说月亮最美。我不相信元宵节的月亮比中秋节的'月亮更美,就搬出小凳子坐在阳台上等月亮出现。

过了几个小时,天渐渐黑了,在天空的上方,我隐约可以看到黑暗的天空中若隐若现的亮光,仿佛置身仙境。慢慢的,很明显是一轮明月挂在深蓝色的天空,没有任何乌云。

一开始,天空中明亮的“镜子”与和平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点圆,但事实并非如此。过了一会儿,月亮渐渐变黄了!它从淡黄色变成了更亮,最后变成了一个大橙色。

月亮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耀眼,但是月光看起来那么柔和温暖。月亮的到来照耀着整个世界,使它变得明亮起来。寂静的月光下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有几个人在摇曳。

月光溶解,让春天的夜空无比凉爽。月光下明亮的银色薄纱包裹着人们兴奋愉悦的心情。

介绍元宵节作文(篇2)

中国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有绘画、剪纸、民间工艺、民间艺术,但我最喜欢的是元宵节放烟火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犹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传统节日的传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让它发扬光大。

元宵节的由来作文2

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合家安康,过了元宵节就等于过完了新年,在那一天,我们会猜灯谜、舞龙、舞狮子,为元宵节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

今天,我就去了南城百货买汤圆、饺子。商场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特别是冷冻柜前挤满了男女老少。我看见了许多汤圆,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样样我都喜欢,我精心挑选着,真想把所有汤圆都买回去。忽然,我看见头顶上有许多谜语,其中有一张这样写的:七八个人,围着一根柱子坐着,有一个人走开了,衣服撕破了。(打一植物)我想了又想,眉头都皱了起来:拔出一个蒜头,衣服不就撕破了吗?对,没错,是“蒜头”。妈妈也猜了一个:站是坐,睡也是坐,走也是坐……(打一动物)妈妈很快就想到了:“蛇”。于是服务员就把一个日历送给了我们,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收下了,心里无比地高兴,因为这是用智慧换来的。

吃完了晚饭,我们就煮汤圆,我先打开包装,看见了一个个又圆又白的汤圆,像十个小胖子在里面睡觉。我把水烧开,水上冒出了一个个小泡泡,我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到水里,一个个小胖子立刻沉了下去,过了几分钟,它们一个个在水里游起泳来,等煮熟了,我把它们捞起来,汤圆一个一个地粘在一起,咬一口,花生酱从汤圆里流了出来,甜甜的,令人垂延三尺,爸爸争着说:“我也来一口。”

希望我们家能团团圆圆,家庭幸福。这个元宵节我既吃了汤圆,又猜了灯谜,真是令人难忘啊!

元宵节的由来作文3

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发展到了全国。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的节期和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由来作文4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由来作文5

今年2月22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里有吃元宵、舞狮子、观花灯等习俗。其中,吃元宵是一种独特的小吃,吃起来香甜甜香的,令人齿颊留香。那么,你们知道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吗,让我来讲给你听吧!【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是楚昭王回国途中乘船在长江时,看见江面上漂着几个浮物,颜色是白的还有一点儿黄,船工捞起来献给了楚昭王。昭王在吃的时候发现里面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回国后,昭王命令人以山楂为瓤,仿制给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代相沿成习。

如今,北方人称其为元宵,在南方确称“汤圆”。这些与“团圆”音近,取团圆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用此来思念离别的新人。

元宵节的由来作文6

相传,春秋时节的一天,楚昭王路过长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着的东西,便命人打捞上来,仔细一看是一种外白内红可以吃的东西。为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楚昭王便前去请教孔子。孔子看见这种飘在水上的东西之后,说:“这个东西名叫浮萍果,谁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着个人将要复兴国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煮这种外白内红的元宵吃。

千百年来人们都还在吃着元宵,以表示人们对亲人的思念。每当过元宵节的时侯,我们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妈妈把元宵煮好了的时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拥上去争着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的元宵后。大家又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看电视,吃糖,大家欢乐无比。

听姥姥说,原来的元宵仅是放了红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的原料。现在已经用了一些上好的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应有尽有。现在的元宵和原来的元宵相比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了。

我特别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吃到美食,还可以让我门团圆在一起,开开心心地渡过一个欢乐的节日。

元宵节的由来作文7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大家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

早在20xx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是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 元宵节美食——元宵。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以上就是元宵节的由来。

介绍元宵节作文(篇3)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中国的中秋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元宵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年味和欢乐气氛。

元宵节的传统起源于古代的汉族。关于元宵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投壶走马和黛玉的故事。相传在汉武帝时期,关中地区有一个叫洞庭湖的地方,湖中有一只凶恶的水妖,吃人无数。当时的皇帝非常苦恼,他召集了一些聪明智慧的人帮他找出对付这只水妖的办法。终于有一个叫皇甫灏的人说出了一个妙计。他说可以在湖面上放上一个大火盆,并在火盆里放上一只会发光的灯笼,引诱水妖上来。皇帝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去实施这个计划。结果水妖果然上钩,被火烧死,从此人们安居乐业。为了庆祝胜利,皇帝宣布正月十五日命名为元宵节,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元宵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欢聚一堂,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吃元宵。元宵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食物,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如豆沙、芝麻、红枣等。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非常喜欢吃元宵,因为吃元宵寓意着团圆和幸福。在吃元宵的时候,人们还喜欢猜灯谜。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一些灯谜,并把谜底写在纸条上,放在灯谜下,让亲友们来猜。猜中的人就可以得到小奖品,非常有趣。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还包括观赏花灯和烟花。在这一天,各地都会悬挂着五彩缤纷、形状各异的花灯,让夜晚更加热闹和喜庆。人们走在街上,会看到巨大的灯笼、五彩斑斓的彩灯和各种各样的灯组,如古代神话人物、动物和传统的中国元素。这些花灯都是由红纸、竹子和电灯泡制作而成,非常精美。此外,元宵节还会出现烟花表演,让人们感受到美丽的花束绽放时的瞬间。

元宵节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表演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舞狮、舞龙和踩高跷。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展示民间艺术的精髓,也能够为年轻一代传递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元宵节是一个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和家庭温暖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忘掉一切的烦恼和忧愁,尽情欢笑和享受团聚的快乐。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够在这一天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让我们一起庆祝元宵节,传承中华文化的千年智慧和独特魅力!

介绍元宵节作文(篇4)

我很早就听奶奶说过了新年,就要到元宵节了,元宵节可以吃非常好吃的汤圆。说得我天天都在盼望元宵节的这一天快快到来,因为元宵节也是爷爷生日。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就是元宵节了,也正好是星期天。

下午,天下起了雨。我和小朋友们不能在外面玩,我只好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但是脑子里总是在想吃汤圆。

奶奶从超市里买了两大包的汤圆。我围着奶奶要她马上煮汤圆给我吃。奶奶说“好的”。话音刚落,奶奶就开始煮汤圆。等奶奶煮好后,我马上拿个碗走过去,奶奶给我盛了一大碗。我高兴地端起汤圆就一下子吃了十几个,吃得我的小肚子胀胀的。味道真好啊!奶奶问我还要不要。我说不要了,因为一点也吃不下去了。

吃好汤圆,开始切蛋糕了,我迫不及待地跑上桌,之后,蛋糕上桌了。当然点上蜡烛,我们就开始唱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唱完生日歌,我们开始切蛋糕。

介绍元宵节作文(篇5)

终于到了,终于到了元宵节。我从年底就开始等这一天了。

元宵节从西汉开始就受到重视。汉魏以后,就成了民俗。人们遵循数百年的传统。——元宵节,在灯笼上解谜语,舞龙、舞狮和秧歌都很热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民俗形成了。

今天全家人聚在一起,等着过元宵节。天一黑,你就能听到鞭炮的声音。

晚上,我和全家人走在街上,到处都是“隆隆”的声音。烟花满天。虽然不如白天,但也是灯火通明。在街上,看着人们走来走去,听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感受刺激;我的心不禁振作起来。一路上,所有的店面都装饰着元宵节,路边的灯笼闪闪发光,天上的满月照耀着大地。真的是“文仁有灯无日非春”。

出了花街,我的目光又凝聚在天上的烟花上,就像即将开放的花朵下冰雹,突然开放,散花。到处都是开放的花朵,就像春天的梅花,充满了冰雹。

今天的热闹生气也让我觉得,虽然一年过去了,但这宵夜比除夕好。活泼。

介绍元宵节作文(篇6)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theLanternFestival),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今天就来详细介绍元宵节来历和习俗。

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_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史记·乐书》:“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入吕后手中。生性懦弱的汉惠帝病死后吕后更是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登基的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三、“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介绍元宵节作文(篇7)

今天是我们学校的年度慈善义卖。我们三(1)班正准备卖我们亲手制作的元宵。

上午10点,妈妈和阿姨们把准备好的汤圆带到我们教室。首先,老师带我们去洗手和摆桌子。然后老师给每组发汤圆,分配教官。每个小组都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我妈妈是我们组的指导员。只见我妈从大汤圆里掏出一个小面团,搓在手心里。小面团在手心之间滚来滚去,越滚越圆。不一会儿,一颗又白又圆的珍珠诞生了。太神奇了!我还照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小块面团,放在手里使劲揉。不一会儿,一个又白又胖又圆的球出现了,就像一张胖乎乎的小圆脸。就这样,我揉了很多可爱的饺子。手指粘在一起,球也不圆,怎么办?快点打电话给我妈妈。我妈拿来干面粉,在我手上搓。我的手神奇地分开了。我妈太厉害了!

我和同学继续搓,饭团越来越小,手也酸了,盆里的元宵越来越多。我好像看到我们班为慈善义卖筹集的钱越来越多。

介绍元宵节作文(篇8)

今天是元宵节,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的来历:农历元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最古老的夜的节日。相传西汉平定“诸吕”,汉文帝元月十五日开基,定为元宵节。举国上下张灯结彩,欢度佳节。深宫皇室,大家闺秀也可上街看观灯游玩。

元宵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圆(今有专业户专卖)。元宵圆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灸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轻圆绝胜鸡头肉,涌腻偏宜蟹眼汤”。古诗人如此描摩元宵圆,难怪此物历经千年,风行不衰。

挂花灯,放焰火。为泉州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灯品之多,苏、福为冠”(见宋《武林旧事》)。“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见谢肇浙《五杂俎》)。泉州是花灯之城,称花灯为“古灯”。花灯有家庭自糊的,有商店摊铺出卖的,有专业艺人特制的。有鼓灯、润饼灯、鱼虾鸡鸭鹅灯、柑桔香蕉菠萝灯、宫灯、如意灯、料丝灯、玻璃灯、走马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娘家嫁女向婆家送莲子灯,新婚男子向宗祠挂灯(莲生贵子,灯与丁谐音,祈祷添丁)。街上、厅堂、门廊挂灯。在通衢大道设“鳌山”,装活动机关,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光彩夺目。更有举行灯展的,精美的大型的活动的灯琳琅满目。开元寺、承天寺为灯展好场所。文化人举行春灯诗会,南音社街头搭“馆篷”,登台演唱。南安丰州唐王宫前对联:“管弦喧天,人来人往金吾夜;灯花匝地,溪南溪北玉园春”。元宵盛况,全在其中。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