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例十一篇)

02-17

作文是经过人们思考和组织的一种文章,写作是在不断的分解和提纯的过程,可以提升自身的概括能力。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围绕主题去展开,切记离题。写好一篇作文需要注意什么?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例十一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

农民不小康,中国不小康。农民这个群体占据了80%的人口,这个群体可以一针见血的体现出国民的生活状况,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如今,农民群体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城乡经济的共同进步是最严重的问题。虽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一点在目前时不可忽视的。

单单从这片土地上能养育了如此数量的人口就足以另世界折服。而他们也许不知道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了中国**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农民的巨大贡献。在无数的诗词中,大地无数次被中国人称作母亲。

无论走在田野、乡间还是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请不要忘记,大地,母亲,不仅养育了我们和我们的祖先,也呵护着我们的孩子和未来

“地大物博”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也许正是有着资源上的优越感才使得我们潜意识里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思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改革开放30年来,那些曾经引以为豪的资源不断减少,甚至需要进口。许多人建议,应该将“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等一类词语从课本中去掉,让人们从小就接受要节约能源的教育。

此时,我们不妨重温千年前《资本论》中的智慧箴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滚滚长江东逝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九曲黄河万里沙”……古往今来,我们的大好河山不知被赞美了多少次,可以见得它们有多么壮美,令人陶醉。长江两岸数亿中国人正在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

报纸和新闻充斥着污染问题。看着污染事件,我们感叹这些美丽的江山正在悄然消失。环境的问题已经恶化到这样一个程度,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它的话,可能我们的经济就没有办法再持续地那样发展下去,可能我们为将来埋下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因此要端正态度,贯彻国家的方针,还我们后代一个山清水秀的家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几千年前中国就列出了民生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改革开放30年来,一路走来,民生依然是重中之重。民生问题将是两会每次讨论的重点话题,人民的国家将繁荣昌盛。虽然中国被视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民生这么庞大,这么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民生课题。

所以民生问题,应当是**的第一位的责任。

一部《国情备忘录》带领着自己纵观我们祖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一部《国情备忘录》让我们坚信祖国的未来定是光明的,势不可挡的,一部《国情备忘录》让我们对祖国重新打量了一番,看到她的繁荣似锦,也看到她的无奈苍凉。虽然我们前面的道路上还有无数的曲折坎坷、激流险滩,但世界仍将看到的是充满信心、无比坚实、一往无前的中国脚步。只有历经沧桑,才能优雅的老去……祖国!

祝福您!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2)

作为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大学生,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祖国。老师推荐央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窗,其就当下中国的人口现状、三农问题、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社会民生、自主创新等我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通过专家评论、百姓感受以及典型案例,客观详尽地描述了中国国情,以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懂中国的奇迹;以翔实的调查,让我们认识中国的难题。

结合教科书知识,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最大的现实。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最近,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是,中国的经济总产出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长期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在《国情备忘录》中,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 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谈到中国的国情,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很难一概而论。有人从中看到中国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有人看到中国国情就是13 亿人口和8 亿多农民; 有人看到中国国情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紧缺的资源供给状况; 也有人看到中国国情就是我们作为后发国家, 具有后发国家的优势; 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空间, 这将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 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将为我们积累庞大的人力资本,有助于提升自主创新……总而言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还是要把握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正是因为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我们才成功地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比如,在《国情备忘录》第二集谈到了人口问题, 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这庞大的数字让一切经不起一除。第三集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

但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我国城镇人均收入增长速度。这一差距仍在扩大。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三农”问题,协调城发展,毕竟中国有8亿多农民,要做到“三个代表”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国情显然不能掉以轻心。又如“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节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

“山水之间”一节则提到了被称为“长江女神”的大型水生动物白暨豚,使我们认识到我们的不合理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平衡,给予我们已警示。这让我们认识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我们国家能够长久前进。第七集“民生纵横” 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

如今,受“福岛”事故影响,我们核学院人心不定,社会上的就业形势也很严峻。至于,养老、医疗、住房也被称作新的“三座大山”,这也要求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切好蛋糕。。在“创新元素”中,我们感到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今天的中国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广大大学生应当坚定信念,鼓足勇气,做好自己应尽职责,为祖国的富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3)

这次我局党支部组织全局党员观看《国情备忘录》和《信仰》这两部纪录片,可谓获益匪浅,感慨良多。

首先,感谢党支部能够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提高、引导、升华我们正确的信仰。《国情备忘录》一共有九集,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这九集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中国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介绍。而《信仰》一共有三集,分为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这三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观。

《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清楚我国的现状,也让我更理性的认知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祖国的日益强大使我由衷的感到骄傲,同时也坚信祖国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谈到中国的国情,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简单的问题,但很难一概而论。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14亿人口和8亿多农民;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紧缺的资源供给状况;也有人说中国国情就是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具有后发国家的优势,中国具有巨大的城市化空间,这将给我们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中国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将为我们积累庞大的人力资本等等,这些都对但都不很全面。《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以广阔的视角、详实的资料和权威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国情既是包括人口、土地、资源、环境、文化等特殊因素的总合,也是中国所拥有的一些其他国家不具备的发展优势的总合,正是这些特殊性和发展优势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国情。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国情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国国情的变化,善于立足发展变化的实际,制定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来不断改善我们不良不足的方面和发展我们占优势的方面,让中国早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信仰》这部纪录片让我感觉到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如同没有一盏指路灯,就如同无头参蝇只会在原地打转,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但当人们有了信仰,虽然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有是偏颇,那么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会被扭曲,人们就会为自己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的行为,从而伤害自己和社会。我们党也从一开始就以马列主义为信仰,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在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建立了我国。

也正是这种信念,支撑了我们90多年乃至今天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在不断改善和富裕,但是共产党员在平凡的生活中仍然做着不平凡的事情,这有利于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进步。这是因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改变。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的事业就永远继续下去,社会就永远和平进步。

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只有了解深知我国的国情,秉承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贡献着个人微薄的力量,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让更多传奇的先锋故事,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4)

花了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时间把时长将近七小时的,分为、、、、、、、,以及,共九集的《国情备忘录》的**一口气看完了。有点儿累,却感想颇多,却又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我不是国家的管理者,只是一个无名的愤青学子,不能面面俱到,只想谈谈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能够有些想法的方面谈一谈,抒发一下心中积郁的情感。

我不是一个快乐的人,所以我看到的问题多于成就。毕竟,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比那些发达国家更困难。但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怀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这一备忘录只为我们提供了宏观和感性的图景,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和回顾30多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下一步发展的大方向的机会。其中,用数据和**展示的伟大成就,真是振奋人心。但比较而言,其中那些十分有冲击力的画面展现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更让人揪心,比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及空巢老人问题等,不禁让人感到或是心疼、或是酸楚、或是压抑、或是愤怒。

我们面临的问题十非常严重和紧迫的。我们需要智慧和能力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这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已经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

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原则,稳步完成各方面的发展任务。

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办法,一方面是引起领导的重视,实现宏观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落实;另一方面是由民间力量监督。

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说说我的感想:

对于中国之谜的第一集,我觉得这只是经济学家用西方的研光、思维和理论来理解中国的疑些问题。总有一天,这些问题会在人们的研究和探索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些谜语并不违背客观规律,但人们暂时看不透,但我相信这个谜语将来会得到很好的解释。但对于如何发展、如何发展、朝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些球迷似乎并不是那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环境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到生存和发展。有时,在各方利益面前,有时政策可能无法有效执行,这时,人民的利量被迫发挥最后的监督作用。就像数万名获得国际大奖的摄影师记录下中国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和长江的污染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提高我们的环境意识,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看着被污染的河流,我们怎能不心疼!浓烟滚滚的大烟囱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害怕呢!水是生命之源,空气是生命之力。

不保护好水和空气,人们怎么生存。以污染为基础的财富是毫无价值和不可持续的。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我们不能犯下不能更改的历史性错误”。

作为普通的民众,一方面我们能做的是小心谨慎的保护好身边的环境,从小事做起,比如不随便丢弃对环境破环很强的类似电池等污染物;另一方面,保护好身边健康的绿色环境,参加环保组织组织的绿化行动等,为美好的生活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要实现这场“战斗”的胜利,必须发动群众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

人口问题,是一个涉及国策的问题,普通民众所能起到的作用似乎不是那么直接,但也是不容忽视的,每个普通民众能做的是想办法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这也是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出发点之一。至于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该调整,只能依靠专家学者尽快给出正确的方向。毕竟,时间不是在等我们。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命运,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及时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在人口总数的控制上,我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在人口素质的提高上还有巨大的空间需要填补。毕竟,我国不能只停留在低端制造业,要想进入产业链的上游,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前路依然艰巨,在保障受教育人口数量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必须破解的难题,一个追求创新的国家不能没有足够数量的高端人才。

作为农民的一分子,对于“三农”问题中的农民和农村问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知道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为农民减免农业税,给农民发放粮食补贴,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事情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由于部分省份、部分地区的相对落后农民的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和落后的,在全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加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拓宽农民的收入途径,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已是十分必要和艰巨的重任;另一方面,还要着力解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留在城市的户籍问题、保障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农民需要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的普及和学习。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帮助农民把知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途径,但也是难点。

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他知道人们话不多,心胸狭窄,知识浅薄,但他仍然谦虚,不敢忘记忧国忧民,仍然关心祖国和人民的未来,希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衷心地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5)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很荣幸,在最近几周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概论》课堂上**了中国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曾经的我只能算是一个无知的热血青年,盲目爱国,却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国情。**在这部影片中,我对中国的国情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虽然不是很深入,但我还是很高幸我学到了我不知道的知识。它使我对我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电视台组织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成就,就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如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进行客观阐释与解读,是一部国情教育的好教材。这部纪录片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客观地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对国情的认识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和实施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我们制定和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所必需面对的现实。了解国情,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下面通过对影片的**,我来谈一谈我对我国国情的一些认识。

首先,让我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伟大发展。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也是中国进步的有力保障。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就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和70年代的韩国一样,以其经济奇迹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近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已达9。8%,占世界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1978年8%

8%,到2008年已提高到6.4%。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7亿美元,增长104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的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4000万。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吸纳和借鉴了世界的和我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但农民收入仍然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耕地红线紧迫、人均煤炭等资源偏低、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那么我们必须提到我国的人口问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不久前进行的。我国人口超过13亿,接近14亿。巨大的人口压力是我国全体公民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不能妄加评论说我国现在的人口现状是以前的错误理念所致,因为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要求,现在,战争的阴云不再那么浓厚,我们发现我国的众多人口成了发展的巨大压力,但是抗战时期,没有那些为了我国解放事业勇于现身的千百万革命先辈,我们怎会有几天的幸福生活。

仅仅依靠策略和小米加步枪吗?不行的。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地球将无法承受如此庞大的人口。

至于人口基数大造成的诸多问题,我只作了阐述。我认为解决中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经过30年的调整和磨合,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已经了解了人口控制与国家未来的关系,以及自己的生活质量。

多年的计划生育不仅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且使中国的经济改革形势更加宽松,中国人的进步步伐更加从容。然而,即使维持目前的生育水平,人口规模的压力依然存在。未来的

二、三十年,我国的人口总量每年还会以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惯性增加。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这意味着,在此之前稍有放松,中国人口规模依然很可能会突破16亿的承载极限。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第二,要把人口多转化为人才多。在确保人口稳定低速增长的同时,我们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减轻压力。众所周知,我国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高素质人才还相当匮乏,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需要继续加强科教兴国的力度,提高国民基本素质,培养更多该素质人才,为我国发展贡献更加巨大的力量,拉动我国发展速度,例如,可以通过研发新型高效环保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途径来解决我国因人口问题引发的能源危机问题,等等。

再来说说我国三农问题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解决了一大批农村贫困人口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乃至生存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将达到10%左右。但由于我国农业的特殊性,农村人口仍占60%左右。由于环境的破环,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建筑用地的膨胀,还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导致我国本来就人多地少的现状更加严峻,农民无地可种,增产不增收等都是我国面临的巨大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民转变为农民工。因此,我认为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从根子上入手,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把土地还给农民。我不担心这会使城市房价更高、更离谱。城市缺的不是土地、房子,而是良知和道德!无论无何保证耕地面积不再减少,在此前提下还要提高耕地质量,多年的耕种,化肥农药深入土壤,破坏了土地肥力,我们要爱惜土地,提高土地质量,保护环境的同时又得到自己需要的粮食。

二是解决农民离土外出务工的一系列问题,一年一度的春节显示出农民工的巨大潜力,使他们的问题成为全国性的难题。我想,他们要求的并不多,能够保证有合理的工资待遇,不欺压农民工,压低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给予合理的安全保障,出现工伤问题时能得到**支持,保护自己权益,也许,仅仅解决这两个问题他们就会心满意足了。

最后说说我国资源状况。“地大物博”自古就是中国的经典写照。唐宋八大家族的首领韩愈建立了最早的可以根据证据检验的记录:

"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芽其间"。从中国资源的总量和数量上看,中国的家底很厚。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配得上富饶二字。我国有170多种矿产资源,有不少矿产资源在世界排名中毫不逊色:我国煤炭可采储量占全世界11.

09%,在世界排名第3位;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亿立方米。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4位;我国钨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5%;铟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0%;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0%;锗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50%;钼储量世界第二,占有量达24%。

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家底厚实。但中国的资源还存在诸多软肋,无论是在数量分布还是质量水平上,远远低于人们的乐观预期。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资源消耗总量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在巨大消耗的同时,我们还存在可以水平低,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

同时,我国还面临着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人均数量。再大的数字,用13亿做基数来除,都将得到一个很小的结果: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62%;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

6%;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5%;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地大物博应该退出中国人的思想了,也应该退出世界人的思想。

中国的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的绝对不足。从全国来说,资源都处于不足态势。工业化速率,终于让我们反身自问:

尊奉了千年的"地大物博",是真相还是美丽的误会?这个答案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关于缓解这一状况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首先,科学规划工业发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其次,严厉打击能源浪费行为,保护仅有的自然资源。再次,提高能源利用率,更大限度的利用能源的潜力。

最后,发展新能源,寻找对环境破坏小,能循环利用的新能源来替代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拙见,不深入,也可能并不正确,但是这只是我**了《国情备忘录》以后的一些感想,一些看法。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老师指正。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6)

通过这几周**《国情备忘录》,我感触很深。这是一部以描述中国人口、土地、农业、农村、资源、环境、创新和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它用具体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和国情。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性质,还要知道它的原因。这不仅是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自中国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然而,我们普通群众以及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着很多片面或极端的认识,有的认为什么都好,有的则认为党和**一无是处,好多问题都没能及时解决。这些观点势必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

我们应当认清国情,不要仅凭看到的一些片面报道而质疑党的政策、路线、方针,要紧跟党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之谜》中讲到在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大**后,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仍能快速发展,这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能的,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将之称为“中国之谜”。接着第二集《人口大计》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适度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我们的关注点要从人口的数量转移到提高人口的质量上,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人口战略的核心。

在第三集《农资当头》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关注的重点。

农民不富裕,中国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因此,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关键是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统筹考虑,缩小城乡差距。

《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集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非常有限,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山水之间》中提到90%的流经城市的河流、70%的湖泊和50%的城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部分农田、草场、铁路及城镇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森林面积减少,使我们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来完成工业化。

《民生纵横》中提到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和住房制度不完善。解决这些民生问题是关键。要确保民生供给能够跟上或超过民生需求。

在第八集《创新元素》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航天事业的发展等,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我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站稳脚跟,谋求更好的发展。

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转移,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解读中国的奇迹和奥秘,关键在于解读中国的国情。中国国情是当前中国发展中诸多困难的焦点。要解决这些困难,没有模式可循,必须走自己的路。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的国情。这决定我国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走科学发展道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口众多,基础薄弱,是总结中国国情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实际上,中国经常提到的算术问题有两个,一个是除法:在中国,任何伟大的成就,除以10亿3亿,都是微不足道的;另一个是乘法

中国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将成为一个难以想象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看清自己。只有认清和把握国情,中国才能正确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清楚地知道祖国的发展状况,努力奋斗,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出力添彩,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7)

——读《国情备忘录》有感

为加强学风建设,我院组织了“党员干部读书月”活动,我带着思考,拜读了《国情备忘录》,让我感触良多。

本文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乡、现代化、人口、资源、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就业、扶贫、国际援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看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感到骄傲和自豪。看到国际友人对中国的发展赞不绝口,我真的感到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和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看看以前的泥泞小路变成现在的康庄大道,以前的拖拉机变成了现在川流不息的汽车。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比亚迪的电池如何独立运用半自动生产模式,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还有东软软件公司和奇瑞公司,这是中国自主开发的一系列民族品牌,展示了中国经济、科技的进步。

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一方面,国家积极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就业困难问题。另一方面,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国家高技术人才发展。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经创造了超过4万亿个就业岗位来促进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就像几天前,国家还推出了大学生医疗保险,为大学生的健康提供保障,也减轻了家庭负担。

中国除了注重自身发展外,从未放弃为国际事业作出贡献的力量。近年来,国际自然灾害频发。每一次,中国都第一次伸出援手,为世界的稳定与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除了这些取得的成绩外,中国也存在这一定的问题。现在中国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思想素质似乎没有同步发展。精神贫困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中下层社会。而且,当前的贫富差距过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问定。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找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准确地了解了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中国过去的发展固然辉煌,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立足于中国的现状,中国的发展必将更加辉煌。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8)

民生纵横

在这一系列的观察中,我看到了中国发展道路面临的各种障碍。首先,它真正让我们的公民从根本上了解我国的国情,用一组数据和事实来分析我国的现状,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依靠舆论来促进经济(但像我们这样生活在江南的人很难把握北方缺水)。其次,“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饶的泱泱大国” 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

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了人口大计中提到的我国的人口问题。

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占有率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资源是不丰富的,而且相当贫瘠,很多资源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

最后,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信仰的坚定落实,比迷茫被动的落实更有效率、更有成效。

虽然电视节目不可能完全还原现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有很多困难。毕竟,慢慢形成问题不是一两天的事,也不能急于解决问题。即使是一些环境问题也只能尽可能的改善,要想让他变得更好,一个彻底的治愈显然是做不到的。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尽力的、达到最大可能性的更好。

民生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各国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环境的破坏,这与人类环境意识淡薄有关。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先污染,再治理”“先破坏,再还原”的得不偿失以后,应该更好的去体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针的正确性和意义。我认为,对大型企业来说,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和资源浪费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作为公民,少用一次性产品、节约水电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夏天每个人把空调调低一度,或许山西的某个煤矿的煤炭就被消耗完。每次我们用一双一次性筷子,也许大兴安岭的一片森林就会变成一座秃山。全球环境的危机其实距离我们并不远,前不久哥本哈根的会议和《2012》的热映都应该引起我们对自己行为的思考。

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国家以人民为本,党以人民为本。国家的发展和振兴必须以民生为基础。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就应该享受国家强大繁荣带来的好处。

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民生,民生问题不断的到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国家往往做出不平凡的努力——投钱和政策,很多问题度的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还有很多事情远远不够。他们只是杯水车薪,或者他们已经解决了冰山一角。也有一些事情不把国家意志当作转移,这似乎有点荒唐。国家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集,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多。从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就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三个方面论述了现阶段中国的民生问题,这是国家的基础,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有很多相关政策。当然,从一些具体的角度来看,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所谓的任重道远。客观地说,中国要迅速解决长期积累的民生问题,特别是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显然是不现实的。

至少我们应该看到各种制都在不断完善,但同时在就业、住房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伴随着毕业高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住房问题更加凸出。对中国人民来说,安居乐业是享受事业的必由之路。对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安居乐业已成为奢望。

但我相信,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问题正在慢慢得到解决。曾几何时,由于年少轻浮,他不了解我国的发展,甚至倾向于关注黑暗面。客观地说,社会上总会有一些阴暗面,也总会有一些问题。

这些阴暗面和问题已经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两天内一两个人解决不了。当我不能完全理解这些问题时,很容易误解许多问题或扩大许多黑暗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人们识别一个想法时,他们总是喜欢并且容易接受支持他们想法的信息。

而从传播学角度讲,当信息传播到一个人这里的时候,人总会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所以,我觉得我国对政治方面的启蒙非常重要,应该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情况,中国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民众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施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茫然的、被动的、功利化的执行效率高得多。

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神经。我出生于农村,对很多问题更是深有体会。在农村,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现在,甚至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药业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

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却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我不敢奢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是的,如果要列举一定还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出来,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是可以数出来的,我并不认为是有多么的发达。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

翻开这些高科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多数企业没有申请专利,而增加的专利大多是跨国企业的成果。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

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人后面。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那些发达国家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高科技实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9)

总的来说,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

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

我们知道,光荣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落后,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艰难曲折。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解决存在问题的同时加快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要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以历史使命为己任,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贡献力量。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0)

看完《中国国情备忘录》的纪录片,我对中国当前的现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中国的后代和13亿人口基数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建设我们的国家。

中国陆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八,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外贸规模居世界第三。

这些数据事实足以反映中国幅员辽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情况,这些辉煌的排名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兴奋和自豪。有一段时间,我和许多普通的中国同胞一样,深深感受到自信的膨胀和强大祖国的支持。

但是,正如纪录片所说,任何被13亿分掉的显著成就都是微不足道的。当将这些这些总量换算成人均占有量时,我们的排名远远靠后,而我们的自豪感也变得毫无缘由。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巨大的现实,不管外国杂志如何吹捧中国的成就,不管gdp如何持续的增长,不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多大的改善,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家存在着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复杂的问题,我们的国家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对中国贫富差距、地区资源分布不均、发展水平不高深感震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是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难免让人心痛。我们也看到了深刻的现实: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开掘提速,约有2/5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2006年仍有超过3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1/3左右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1/3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我们确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的经济负担旋转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大多数人都没有时间和闲暇时间来停下脚步,好好保护我们破坏和修复污染的家园的环境。我国的环境质量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么。难道这真的是一个国家的代价吗?这个国家遭受如此严重的破坏,我们不想为了换取物质产品和持续的gdp增长而生活?当然,国家和有抱负的人民已经作出了努力,但沉重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逐步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仍然依靠不可再生资源来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但是,我国在资源利用率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虽然我国有着庞大的人口,但是掌握着核心技术的人才在整个人口比例中却是极少的一部分,

这对于国家的创新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二战后,日本的物质资源几近匮乏,但由于人才的大量存在,日本逐渐走向繁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我国应该在很多方面向邻国日本学习,提高人才素质,提高技术水平,而不仅仅是制造业大国。

为了祖国的未来和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的年轻一代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不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21世纪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我们不能以牺牲我们后一代的环境来换取自己的物质满足,我们不能因以往的成就而沾沾自喜,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地前进奋斗,我们要以坚实的步伐坚定的信念扛起明日的中国,真正赢得世界的信服和尊重。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篇11)

《国情备忘录》之“我们”

在老师推荐的**和书籍中,因为喜欢看纪录片所以选择了《国情备忘录》这一系列的纪录片**。打开《国情备忘录》之中国之谜看了不到五分钟,发现自己曾经在本科阶段的《形式与政策》的课程中,老师也让看过部分**,那时和现在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对于观后感角度也不同。所以重新以全新的视角欣赏这个**。

《国情备忘录》涵盖了中国的很多方面,包括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精神、生产、企业、农民、教育、航天、军事、进出口、外交等等方面。带我们从贫困的山村到新农村,再到大城市,一步步走进不同的中国视野。同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无数的赞美声中,辉煌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我们的资源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近几年的雾霾问题是我们越来越难得见到蓝天白云;13亿多的巨大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就业越来越难、放价越来越贵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补;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对于这么多的视角,我想从身边自己的小视角谈一些自己的所观所感。

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然而,“农民”一词本身并不陌生。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在这方面可能有很多理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农民也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国家对农民有很多政策。比如:

从征收农业税到现在免收农业税并给予一些粮食补贴;从农村住院难,住不起,看不起病,到现在有了医疗保险,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还有这几年60岁以上的老人可领养老保险;提供九年义务教育等等方面国家对农民有了很多的政策。

然而,一些问题却还一直存在。我村及周边村庄的现状,降低了粮食消费,增加了投资成本。比如:

花费,机器,种子等方面的都在涨价。我们家是河北邢台的一个村子,属于华北,所以我们每年在这里种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

每年外出投资的成本,两季收获的农民只能有一季的收入,这里不是农民的劳动力。去年玉米****,每亩只能收购800元,这只是去年的情况。然而今年却更加的不乐观,十月马上就到秋收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开始,刚刚和家人联系,从家人口中却得到这样的消息,今年的玉米**却低的让人开玩笑说:

买一瓶一元的矿泉水是一种**,里面有三斤多的玉米。去年刚收回来的**买的(这里是**:

一、整个玉米,不是玉米粒;

二、刚刚收下来的没经过晾晒的玉米)是五毛多,今年却是不到三毛(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或者下降)。一亩地收1100斤,折合成现金是1100*0.28=308元,一亩地308元,什么概念,就是你的收成远远低于你投资的成本(浇水、话费、种子、收割的**)。

农民开玩笑说,种这几亩地就不够浇水钱。

听到这样的信息,第一句话是:停止种植。我再想如果像我一样的在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到现在的研究生得种多少地种多少年才可以供一名大学生。

如果农民放弃耕种,中国未来会怎么样?进口或许是一个办法。但是是不是行之有效的方面呢?

希望国家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许国家有很多粮食储备,所以近年来一直在减少粮食消费。相反,这样的农民还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又会带来一些链式问题。为什么农民工都会选择外出打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

为什么那么多的孤寡老人留守在家?为什么留守儿童会有心理和生理问题?难道真的是农民期望在大城市吗?

这个不敢绝对的说,但从每年的春运情况开说,多少个日子在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在《国情备忘录》中提到,如果没有农民工,近半数的饭店要停业,近7成的生产要关门,近八成的大楼建不起来……农民的问题一直存在且影响我国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

我喜欢看一个节目《变形记》,记忆很深的几个例子是,一个是5岁的小孩要带一个3岁的小孩在家生活,自己要学会做饭生活;一个是小女孩在三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住,因为爷爷奶奶要养家只能外出打工,在《国情备忘录》里也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不敢想象有多少个这样的家庭在我国存在。

除了民生问题,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补;在看到《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这一集中。有一个鼠标的生产商:“一个鼠标的**:

3美元分配给中国苏州的装配厂,8美元分配给罗技,13美元分配给掌握芯片技术部件的****商,16美元分配给渠道**商。从分配情况来看,450名罗技公司的员工要几极大的超过苏州那个企业4000名职工的薪水,也是是说靠简单装配所分享的利益是最少的,而反映鼠标核心价值的芯片技术这部分的价值明显体现了自主创新的价值,类似这种体现自主创新价值的利益分配被称为“鼠标现象”,当鼠标现象从产业链上投射到制造产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航空市场,但是我国约2300架民用客机几乎全部来自与进口……”很多先进是产品是靠进口,很多的科技发展占的比率很低。

中国的创新有很多不足,很多事情需要我们抓住机遇。比如中国创造的第一台cvd…我国在创新技术上需要很多的进步,才能使我们得到的利益最大化,获得更大的利益,是我国的专利数、知识产权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是国家发展的最佳人才。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在学校里更好地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我们正在赶上我国快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领域等着我们的进步。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在经济、教育、民生等问题上,国家正在逐步解决,希望在这些问题上为人民群众提供切实的政策支持。

基本上把这九个《国情备忘录》看完后,又从不同角度认识了我国,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数字和事件震撼着自己的内心,这次只是从很小的身边视角看待国情的问题。希望我们的国家发展更加的美好和完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