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课件范本

02-19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 教案和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网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优秀教案课件?您提供的关键词让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找到了以下相关信息:“数学教学课件”,我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加全面地了解您所面临的问题!

数学教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学号牌数字卡片(也可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准备)。

教法学法:

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快乐学习、大胆言问、不怕出错!

课前安排学号:1~40号

课前故事:

说明道理:

学习最重要的是快乐,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

1、4×0.5=2,所以4和0.5都是2的因数,2是4和0.5的倍数。这句话对吗?

2、我们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只讨论什么数?

3、8÷2=4,所以8是倍数,4是因数。这句话对吗?

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继续共同探讨“因数与倍数”

合作交流、共探新知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请认为自己是18的因数的同学带着号码牌上台来。

a、学生上台――找对子,击掌―――。完后提示:老师觉得有点乱,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些找因数的方法有序些?

b、学生再次依照1x18,2x9,3x6的顺序一个个讲出乘法算式。接着追问:那18的因数就有???从1开始做手势:(1,18,2,9,3,6)有没有遗漏的呢?为了让人家看得更明白,我们从小到大排一下,好不好?

学生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还有6x3,9x2,18x1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冷一下,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写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是不能重复的。

c、可是老师觉得这样子写又有点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人看得更清楚些,让这些数字的有序地排列?

d、介绍写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也可以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说一说:

18的因数共有几个?

它最小的因数是几?

最大的因数是几?

做一做(在做这些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消化新知的能力)

a、30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

b、36的因数有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6x6=36,这里只写一个因数?

c、对比18、30、36的因数,分别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最小的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各有几个因数?

d、让学生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轻松一下:

我们来了解一点小知识:完全数,什么叫完全数呢?就是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中,把除了本身以外的因数加起来,所得的和恰好是这个数本身,那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完全数,也叫完美数,比如6~~(学生读课本14页完全数的相关知识)

b、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因为有了前面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在这一环节更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发现,去归纳。教师只要适当做点组织和引导工作就行。

过渡:大家都很棒!这么快就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好了它的规律,现在杨老师想放开手来让大家自己来学习下面的知识:找一个数的倍数。

a、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从1开始做手势:1x2=2,2x2=4,2x3=6,一倍一倍地往上递加。

发现:这样子写下去,写得完吗?写不完,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号来表示?这个省略号就表示像这样子的数还有多少个?

b、那5的倍数有哪些?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至少写出5个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c、对比“一个数的因数”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规律呢?

(到这一环节就无需再提问了,要相信学生能够在类比中找到学习的方法)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哦,大家这么聪明啊,不用老师教都会了,看来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这也说明学习要学得轻松就一定要掌握~~方法!)

c、看样子大家都满怀信心了,那老师就用黑板上的两个例题来考考大家,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真的好厉害。

指着板书中的18的因数与2的倍数提问:

你能从中找出既是18的因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吗?(计时开始:10,9,8,~~~)

学生完成后表扬:哇,好厉害!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做练习二的第3题

在题中出示的数字里分别找出8的倍数和9的倍数

注意“公倍数”概念的初步渗透。

做练习二的第6题

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结束全课:

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先离场,

不是2的倍数的同学后离场。

七、板书设计:

18=1 ×18

18=2 × 9

18=3 × 6

有序 不重复不遗漏

18的因数有:1、2、3、6、9、18。

因 数 和 倍 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的倍数

2,4,6,……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数学教学课件 篇2

估算黄豆粒数

学会估算方法。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黄豆,杯子,天平等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数学教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第一层: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班上有待提高型(约占总数的15% )的学生能达到。

第二层: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发展型60%的学生能达成。

第三层: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更要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超前型25%的学生能达成。

第四层:德育教育:通过调查学生体重,教育学生要养成合理饮食、坚持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还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比较发现扇形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肥胖在我国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突出的流行病,而且在青少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明明对五年级一班学生的体重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表:

体重类型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人数5,7,13,3,4占总人数的百分比15.6%,21.9%,40.6%,9.4%,12.5%,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从中明白什么?

二、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认识扇形统计图

1、用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全员参与)

师:不同体重类型的人数情况怎样呢?怎样能看得更清楚呢?

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那就自行操作完成吧。

生:操作。

师:谁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这样整理有哪些优点?

生:很清楚直观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各有多少人。

师:怎样能表示出每种体重类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这需要用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超前型学生简要了解)

师:扇形统计图的绘法虽然不需要大家掌握,但最起码要知道是怎么回事。绘制扇形统计图时,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各扇形大小的确定是根据圆心角的度数。

3、引导学生从扇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全员参与)

师: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呢?

生:回答。

4、对比发现。(发展型学生)

师:比较两种统计图,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生2: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那能说说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吗?

生:能清楚表示各部分与总数的关系。

师:在具体情况中应该怎样选择用哪种统计图呢?

生:要表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扇形统计图。

师:实际应用时看来要根据需要灵活合理选择统计图。

(德育教育):通过列表法整理数据,学生了解到有一大半学生身体不够健康,从而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告诉学生现在初中考高中,无论是超出或低于正常体重,差1斤减1分。

三、自主练习,巩固内化。

1、全员参与:书105页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统计图,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发现了哪些信息。交流时重点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对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有简单了解。教育学生:我国有56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加强民族团结尤为重要(第一个扇形图)。

通过观察扇形图,教育学生我们现在所处的年龄段占我国人口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肩负重任,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2、独立解决第2 、 3题。

3、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各部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再让学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占的百分比分别进行比较,明确百分比大的其含量就高。

4、第5题分层练习:出示扇形统计图后,问题分三个层次出现:

一层:如果五年级共有400名学生,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二层:如果喜欢排球运动的有3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三层:如果喜欢篮球和足球的共有120人,你能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你自行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目进行解答。

小结:无论选择哪层题,从计算结果上看,你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哪种球类比赛?理由是什么?

四、全课小结,分层布置作业。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课后请同学们找找扇形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有能力的同学找找三种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其理由。

设计:xx

执教:xx

五、教学后记:

多数同学对扇形统计图不是很陌生,基本达成了预定目标。班上有待提高型15%的学生能认识并会看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发展型60%的学生能用比较的方法发现并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较强的解读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超前型25%的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绘法有所了解。不仅只关注统计结果,而且在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除个别学生的表述不够流利完整,对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更为重要的是我充分利用书中教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品德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课件 篇4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实际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在得数后面添上两个0。

整百数的乘法口算和整十数的乘法口算有什么异同点?

练习十一的第1-3题。

五、作业:

1.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两、三位数乘两闰数的乘法估算。

把本题的估算和前面的一位数乘法的估算作比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写出下面估算结果。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口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仔细观察下面两个算式与上面的题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1.探究500÷100怎样口算?

2.教学例5。

3.归纳:怎样口算除数是整百数的除法?哪种方法最方便?

1.仔细观察下面左边的算式可以看成右边的哪个算式?用线连起来。

2.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数学教学课件 篇5

西安市第五十中学 王军利

初中生自制力较差,小组合作学习涉及人多,若组织不当就会使学生精力分散。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就要明确任务要求,并及时检查、评价。在本节课的自主学习1、2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要求,在检查反馈时学生掌握很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进行做了良好的准备。

“讲清概念”就是通过具体实例揭露算术平方根的本质特征.算术平方根的本质特征就是 定义中指出的:“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 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的 “正数x”,即被开方数是正的,由平方的 意义,a也是正数,因此算术平方根也必须是正的.当然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不足之处:学生对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这类题掌握的不够,也许是教师讲的太快,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也有一些学生太马虎。总之,这类题应多强调多练习。

“加强训练”不但 指要加强求算术平方根的基本训练,使练习题达到一定的质和量,也包括书写格式的训练,如在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时,不是直接写出算术平方根,而是通过平方运算来求算术平方根 ,非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能用根号来表示.

数学教学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月球旅行”这一科幻情境,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时间、方向与位置方面的知识来解决模拟的月球旅行中所遇到的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宇宙的愿望。

教材分析:

教材中通过“月球旅行”这一情境,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时间、方向与位置等方面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想情境中融入的数学问题就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综合性,而且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教材中的“月球旅行”,实际教学时我想将这一情境加以丰富,通过创设“飞船发射场”“月球村交通地图”“月亮城堡”“游乐园”这几个旅游景点,进行模拟的月球旅行来展开教学活动,其中融入大量符合生活实际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来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激起探索问题的欲望。而且在“月球旅行”这个虚拟情境的基础上,将时间融入到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的真实资料片中,展示当时事件发生的具体时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都谁愿意出去旅游?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儿?

还有一个更好的地方——月球,想不想去?

2、登上月球是人类的梦想,2007年10月24日我们中国人终于梦想成真,18∶05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一起看一看那壮观的场面,好不好?(播放嫦娥一号卫星阿发射的纪录片片段)

3、认识时间:(课件显示)

(1)嫦娥一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北京时间几时几分呢?

(2)搭载嫦娥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一级残骸在10月24日18∶16安全按计划坠落在预定范围。

(3)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11月7日上午8:34成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北京时间几时几分?

(4)从月球上看到的我们美丽的地球。

(二)模拟“月球旅行”

引导:看到这么美丽的地球照片,大家想不想上月球呀?今天我们就和淘气、笑笑还有智慧老人,做一次模拟的月球旅行,看看会遇到哪些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准备好了就出发!

景点一:地球上的飞船发射场。

1.多媒体课件出示飞船发射场(教材提供的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板书出示:

(1)一艘飞船能载3人,4艘飞船能载多少人?

(2)现在时间是什么时候,发射时间是什么时候,还有多少分发射?

(3)工作人员是要上月球的人数的几倍?

3.交流各自的算法。

景点二:月球村交通地图。

师:问题解决完了让飞船准时发射。

(多媒体课件显示飞船到达月球村。出示月球村交通地图。)

1.圣诞老人接待,提出问题。

欢迎你到月球村来。这是月球村交通地图,红色接收站就在这儿。要想找到月亮城堡的位置,得先破一段暗语:“从接收站出发,向东走32米,再向南走24米就是月亮城堡。”你能找到吗?

2.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月球村地图,找出月亮城堡的具体位置并涂上颜色。

4.全班交流:请学生小老师到前面指着说,是怎样找到的。

景点三:月亮城堡。

找到了月亮城堡,让我们进去参观一下。可是该走哪个门?(多媒体课件出示:月亮城堡大门口,1号门:票价一律8元;2号门:成人票10元、儿童票6元。有三个家庭: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家;淘气、笑笑和智慧老人一家;叔叔和女儿一家。)

1、师:在月亮城堡大门口,他们遇到了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每个家庭走哪个门更省钱?)

2、同桌分工合作,算一算每个家庭走哪个门更省钱。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成人都走1号门,儿童都走2号门。)

景点四:游乐场。

(多媒体课件出示游乐场:8位游客排队准备坐飞船,;飞船最多乘坐2人;提示牌上显示:票价5元,飞1圈需要3分钟)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解决问题。

2、排在最后的淘气他心里会想什么呢?(我得等多长时间才能坐上啊!)yJs21.cOM

(1)小组合作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全班汇报。

(2)算一算淘气至少等多长时间才能坐上飞船。

3、小知识:为什么月球上体重会变轻?(机灵狗说出原因)

4、我是小小设计师

智慧老人:请你利用附页3中的图设计一个月球学校,并说说它们各自的位置。

(三)总结

师:今天的月球旅行就到这里,关于这次旅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感想和体会想和大家说的?

月球旅行很快乐,就像一首儿歌说的: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教学反思:

“月球旅行”这节课是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在设计时我力图将虚拟的月球旅行情境与现实生活中人类对月球的探险相结合,使之成为连贯的情境。在这个连续的情境中,让学生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方向与位置和时间等方面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实际教学中,可能是我引导不够到位,学生没有非常积极地进行思考。另外,我觉得由于我对低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缺乏了解,所以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数学教学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三、教学难点

手口对应,掌握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次性纸杯、塑料花生、练习图每人一张。

学生两人一组(编号1,2),建立小组评分制,动作安静迅速,听指令的加星,比一比哪个小组获得的星最多,获得奖励。(可以自己到张老师这里抓一把花生,能抓多少抓多少。)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今天张老师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一节关于数数的数学课。同学们,你们都会数数吧,谁能大声地从0数到20?

生1:0,1,2,3,…,20。(教师带着学生拍手。)

师:谁能接着往后数?

生2:21,22,23,…,30。

生3:31,32,33,…,50。

生4:51,52,53,…,70。

教师示意一起数。

(师生一起拍手接数:71,72,73,…,100,101,102,…,110。从70数到100,学生数的特别带劲儿,但数到100后学生开始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要经常用到数数呀?例如,今天咱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啊?

师:还有和他们不一样的吗?

……

师: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

(学生开始数,有的边看边数,有的用手边点边数,还有的站起来数,非常投入。)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学生答案不唯一。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

(请一名学生上前。)

师:你刚才是怎样数的?

(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位同学。)

师:今天有×位同学来上课。

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能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二)数数活动

1.提出问题,激发数的兴趣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张老师带来了一些同学们可能玩过的花生串珠,每人的纸杯里都装着一些。

师:和同桌看一看,你们的花生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呢?怎样判断。

师:这么花生,到底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慢慢地将花生倒在桌上,小心不要让花生掉落在地上,(表扬动作安静迅速的学生)仔细数一数。

师:谁来说说你数了多少?

……

师:同学们数了那么多花生,大家数的结果都不一样,老师想知道大家是怎样数的,谁愿意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

师:我记得刚才有位同学数的是a个花生,你来数数好吗?其他同学当小监督员,一起跟他数一数,一共多少个花生。看看谁看得最仔细,数训最认真。

(教师帮这位同学把花生拿到前面,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b粒花生。)

师(对数的学生说):你刚才自己数的是a,现在大家帮你数的是b,说明你刚才数错了,没关系,只要你以后都像刚才那样认真,边拿边数,拿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教师把b个花生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b个花生就是这么多!

师(小结):刚才大家数了这么多花生(板书:数花生),到前面来的这位小朋友是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拿一个数一个,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其他同学是怎样数的?

[预设]

①两个两个数,三个三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在投影上摆出两个,三个,五个,十个一堆儿。

②分颜色数,再相加。出现这些情况教师给予鼓励:按颜色分类再相加也是一种方法。

③数完放入纸杯中。出现这些情况教师小结:拿到一边和放到纸杯中都是为了把数过的和没数过的区分开。

师:其他同学都数出了多少个花生呢?

师:那你们数的对不对呢?我们换种方法,如果刚才你是一个一个数的,现在可以试试其他数法来验证一下。咱们以1号同学的花生为准,请1号同学数自己的花生,边拿边数,2号同学当监督员看他数的对不对。看看哪两个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

师:同桌两人的花生一样多吗?和你们数之前猜的一样吗?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花生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时间多练习数一数,你一定能数对!

2.数出数量是100的花生

师:现在咱们要数一些更大的数,同学们敢挑战吗?同桌两人把花生合在一起,从中数出100个花生来。可以再换一种方法数数看。这次咱们来个“接龙数数”,两人合作,请1号同学数2号同学当小监督员,当张老师说停时,换2号同学数,1号同学当小监督员,小监督员一定要仔细跟着数,记住老师说停时他数了多少,数的同学也要注意,老师说停就停下来换人数。数完以后如果有多余的把多余的花生放在1号同学的纸杯里,看看哪两个同学数的既准确动作又迅速。

同时请两名十个十个数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下数。摆好。

师:同学们都数完了吗?快帮前面两名同学检验一下他们数的对不对吧。你们能看出这两名同学是怎么数的吗?

生(齐数):十、二十……一百。十个十个地数,数得真快,但是每堆的数量必须是几呢?能多1个或少1个吗?

师:其他同学怎么数的?一个一个数的同学数到99,再添1个花生是多少呢?99后面的数是100。

(三)探索活动

1.练一练第1题

师:大家数数的本领真棒,从10数到了100,这些是100个花生,如果张老师拿走一堆儿还剩多少呢?(90),再拿一堆呢?带着学生倒数,边拿边数。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不仅会正数还会倒数。

2.练一练第2题

(1)师:下面我说一个数,你来数花生,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好吗?

35,请1号同学一个一个地数,数出35个花生。2号同学做监督员。数完后把35个花生摆在桌子正中间,其他的花生推到桌子上方。然后坐好。

学生开始数。

师:小监督员们,1号同学数对的举手?

(2)师:数对的同学请举手,大家一个一个数,得的都很准确。(出示35个花生)你能看出张老师是怎么数的吗?对,五个五个地数,数数看。

带学生齐数:5,10,15,…,35,继续五个五个数下去行吗?刚才1号同学数出了35个,现在2号同学来接龙,从35开始继续数,五个五个地数,数到80。1号同学做监督。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给小组加星。怎样让人看清你是五个五个数的?对,5个一堆儿。

学生数。一起数:35,40,45,…,80。

3.练一练第2题

(1)师:大家数的越来越好了,下面咱们玩个对口令的游戏吧。我说一个数,请你连续数出后面的五个数来。23,56,77,89,95。(分别指名接龙,最后一个齐数。)

(2)师:请你仔细听,按照我数的方式继续数,22,32,42。

生(接):52,62,…,92。

师:这是几个几个数的呢?对,十个十个数有时候能帮助我们数的又快有准。下面这幅图请大家圈一圈,再数一数。

4.练一练第4题

(1)第一幅图。

师:请大家看第一幅图。

学生独立圈。

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圈法,数法。结果是43。表扬十个十个数的,每行都是十个,排列的很整齐,很快就能数出结果。

(2)第二幅图

师:下面这幅图排列的就不规则了,同学们敢挑战一下吗?用刚才的方法边圈边数。

展示学生结果。(33)数错的同学再数一数。

5.练一练第五题。

师:机灵狗看到大家数数的本领这么强,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助机灵狗数一数晴天和多云的天气各有多少天。看第三幅图。

你是怎样数的。找到巧妙方法,上下两行交换位置,凑成十。

总结: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顺利解决了机灵狗的难题。今天我们数了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两个两个或者几个几个地数,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现在咱们看看哪个小组获得了胜利。所有同学一共获得多少颗星?可以怎样数?同学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大家只要拥有一颗善于观察,仔细检查的心,今后的学习会更加出色。

6.课后小游戏:抢“100”的游戏

用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数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还可以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口一致。

数学教学课件 篇8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法,表内口算除法及应用

二年级下册

●表内除法的竖式除法,有余数除法及应用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除法

----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及应用

●路程、时间与速度

●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商不变的规律

●带括号的整数四则混

合运算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下册

●小数除法及应用

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除法及应用

六年级上册

●混合运算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变的运算规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此外,还有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大数等内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提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计算的方法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其宗旨是承认学生学习思维策略的差异,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可以促使学生的不同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在本单元的各个活动中,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归纳计算的方法。如“买文具”的活动(教材第56页),对于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教材呈现了三个计算的方法,有逐步相减的、有用乘法思考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教材安排这些方法的目的是说明,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先进行探索,与同学进行交流后再归纳计算的方法。又如“参观苗圃”的活动(教材第62页),如何试商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关键,教材中安排的试商方法有几种,这样安排也是为了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教学的过程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本单元安排的“探索与发现(四)”(教材第72页)是第三单元三个探索与发现的继续,其探索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从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材中用对话的形式来反映探索的思考过程,教学时可以运用这些思路来指导学生。对于商不变规律的应用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所以相关的简便计算不要求提高难度。

2.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的安排都与计算同步。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呈现的信息,会选择相关的信息。因为在题目中有些信息是多余的,有些信息是隐蔽的,只有把这些信息合理分析,才能正确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其次是合理地利用题目中的条件,并能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作出简单的推理。如教材第75页第3题的“设计购买方案”是条件比较多的问题,而且具有开放性。因此,如何根据题目的要求,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则显得十分必要。当然,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不直接呈现全部的条件,逐步出示一些条件,以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

3.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基本上在每个运算前都安排了估一估的要求,目的是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论是学习新的知识,还是练习巩固,都应该让学生先估一估,然后再算一算。对于学生的估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依据。当然,每个学生的估算方法不是统一的,只要合理都应肯定。

〖课时安排建议〗

内容

建议课时数

买文具

2

路程、时间与速度

2

参观苗圃

3

秋游

练习六

2

国家体育馆

1

探索与发现(四)

2

“中括号”

1

练习七

1

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14课时。

数学教学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26的内容和练习七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推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25×4=100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2、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4、求12的3分之1是多少?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月饼图并提问: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几块?请你列式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在这个算式中,1/2、4、2各叫什么数?(教师板书)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2)2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几块?(引导学生看图,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这个算式与第1个算式比,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人?(引导学生看图,列式计算,教师板书。)

第3个算式与第1个算式比,已知什么数,求什么数?

(4)第(2)(3)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练习:完成课本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出示例题,学生审题,教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列出算式:6/7除以2(说出6/7的含义及算式含义)

(2)每段到底长多少米呢?同学们能否以小组形式自己试着算一算,算时请你认真观察线段图,并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3)学生分小组汇报学习成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两种不同的思路)

(4)学生对以上思路进行质疑: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26页的“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七的第2题,对比每一组中的两个题有什么联系。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3、练习七的第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第1、3、4、6题。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数学教学课件范本》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数学教学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