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02-21

经过大量搜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精心整理了“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我们希望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经验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这篇文章!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篇1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误解)懂得

小男孩

有哥哥

当哥哥

炫耀

承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导入新课。

1.读题:给(jǐ)予是快乐的

2.释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题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交流读课文

交流学词心得

交流疑难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2)释词。

圣诞节轿车兜一圈炫耀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学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两次惊讶。

3.以两次惊讶为线索,给文章分段。

4.讨论交流:

第一段(1——7);第二段(8——11);第三段(12、13)

(四)指导写字。

(五)习字册有关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帮助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体验。

(一)复习导入。

1.文章写了保罗的几次惊讶?

2.文章可以分成几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课文第一、第二段,想一想:课文主要写谁?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圈画出写小男孩面对新车的表现的句子和写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一个小男孩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2)“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4.教师引导:

(1)小男孩看到新车会想些什么?

(2)当小男孩看着这部漂亮的新车时,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5.教师引导:

(1)保罗是怎样说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注意强调的词语。

(2)相机说说强调“圣诞礼物”和“哥哥”的理由。

6.教师进一步引导:

(1)小男孩吃惊的表情谁来示范一下?

(2)谁来读一读小男孩的话?看看强调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小男孩当时的心情?

(“这车”“哥哥”“送给”)

7.“天哪,我希望……”他“希望”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的?

8.小男孩的想法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读一读小男孩的话?(板书:当哥哥)

9.你听了小男孩的话,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10.你们的想法和保罗想的差不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1.小男孩为何吃惊?保罗为什么惊讶?

12.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当保罗,另一位同学当小男孩,请看这是一部新车,我们来表演一下,注意二人对话时的表情。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小男孩向保罗提出了什么要求?保罗怎么想的?

2.小男孩到家做了些什么呢?画出小男孩的动作

3.小男孩对弟弟的话又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4.练读,指名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他们三人各自难忘的分别是什么?

2.齐读课文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学习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2.讨论交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复述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1.以下列提纲为线索,练习复述。

2.线索1:办公室门前——回家途中——家门口

线索2:误解——又误解——终于理解

3.学生自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饶有兴趣”、“宽裕”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能获得“给予是快乐的”体验。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行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小礼物送给同学们。猜谜语,得礼物。请获奖者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

3、板书课题,点出“给”在这里应读ji,给予的意思是给。

4、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看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重点指导:圣诞节、兜、麻烦

3、提问:谁给予了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

4、学生简单地回答。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再读课文

2、小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积极发言,教师适时指导。

让学生大胆想象。

帮助、关怀……

四、课文延伸感情升华

1、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感动于保罗思想的升华。学了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2、(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3、总结: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些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的经历呢?写一写

2、以“爱”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结合集中学习时曹建召局长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和崔峦教授关于《课改十年回顾及阅读教学》的讲座

分析:

崔峦教授的一句“‘导’是试金石,让学生的‘学’更扎实有效”。令我茅塞顿开。特别是他提出的教师的“导”六大点,让我受益匪浅。

“导”的第一点,要营造宽松、和谐、愉悦、民主、动静结合的教学氛围;第二点,教师开始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第三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对时要及时纠正,不到位的要引深,很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点评,启而不发的要做精当的讲解;第四点,可以在理解内容上适时做个小结,或是某个环节做小结等,特别是中高年级要做必要的小结,让学生对这节课的有一个总的了解;第五点,教师要有必要的示范,像朗读、写下水文;第六点,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评价,提倡激励性的评价,体现在“激学、引学、助学、促学”上,体现在“学生能力、方法、习惯的长进上。

曹建召局长提出了教师课前要探测学情,课堂上要调控。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每一个环节,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而进行调控,而不应该随自己的思路走,教师还要注重课后,要在课后反思。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倾听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不随意中断,并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并敏锐地把握情感的亢奋情感的亢奋点或思维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学生淋漓尽致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得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两个过程。课堂上我还采用了多元评价:有表情的鼓励评价,如一个赞许的微笑,惊喜的眼神;也有肢体语言鼓励评价,风趣地竖起大拇指或轻拍一下学生的肩膀;还有对学生个别差异灵活评价,针对学生个别特长、强项评价,是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树立学习的信心。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篇3

1、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快乐的经历呢?请部分学生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已和经历和感受受。

2、有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多给予别人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得一份真正的快乐,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下面请小朋友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小短文《给,永远比拿愉快》,然后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3、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是呀,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老师读了这篇课文后写了一首诗,老师想把它送给小朋友:

生活的快乐

有时获得可以得到快乐

有时失去也可以达到快乐

一句问候唤起的是春风满面

一个举动得到的是快乐源泉

当爱已深藏内心

一切一切的行动

都将使冰雪融化

鉴于真情的诚贵

让爱延续

多一份给予

将换取明日艳阳高照。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篇4

A“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B“弟弟,看那新车……那些好东西了!”

(3)谁能将小男孩的希望连起来说一说?

(4)既然了解了小男孩的希望,请大家自由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来,读出小男孩的希望来。

2、学习A句

(1)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小男孩的希望来。

(2) 知道吗?当小男孩在说“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句话时,

保罗非常惊讶,“惊讶”是什么意思?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你知道保罗为什么吃惊吗?谁愿意读读小男孩与保罗之间的对话?

(3)[出示]1-5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

A:指名读。

B:指名回答。(因为小男孩的想法和保罗的想法不一样)

C:保罗以为小男孩是为自己,其实小男孩是为谁?保罗被小男孩无私的想法震惊了,其实,在此之前小男孩也吃惊过,他为什么吃惊?请大家再读读这段文字。D:学生交流:

小男孩在什么情况下“吃惊”?当保罗告诉小男孩这辆新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时(点“我哥哥”“圣诞礼物”)。

小男孩为什么而“吃惊”?小男孩为保罗有这样一个哥哥而吃惊(点“你哥哥”)。为有这样一个能毫无回报地送弟弟新车地哥哥而吃惊(点“白白”)。

当他得知保罗的哥哥无偿送给保罗一辆新车时,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这个想法在遇到保罗前有过吗?难怪他会情不自禁地喊(点“天哪”)

E:知道怎么读这一节了吗?(第三节)再读一遍试试好吗?指名读,再读。

F:他人虽小,却立下了一个志向,长大要像保罗的哥哥那样送弟弟一辆新轿车,多了不起啊!你能想象出他说这句话时的表情吗?(坚定)你来坚定地说说!(指名朗读)(满怀信心)你来满怀信心地读一读。

G:同学们想想,此时此刻,小男孩快乐吗?为什么?那让我们分角色读读,一起去分享一下小男孩的快乐吧!

3、学习B句。

(1)过渡:同学们,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将来给予弟弟新轿车的希望,而且还把这种希望亲自带给了他弟弟。

[出示] “弟弟,看那新车……那些好东西了!”

(2)你瞧!读读这段文字,想想:你从小男孩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

(3)交流:相机追问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急迫的心情。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他会说什么呢?从他急切的话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读读。

充满信心。坚定地读读。

快乐的心情。保罗说着,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读这一句。

这时,最开心的是谁?为什么?

(4)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几句,深深体会其中蕴涵的情和意。我想你一定会被感动的。学生练读。

谁愿意读?指名朗读。这一节我读了很多遍,也被感动了许多遍,老师也想读读这一节,愿意听老师读吗?师范读。自己再试试,好吗?指名读。

预设二:(小男孩给予了弟弟关爱)

1、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2、相机出示:“弟弟,看那新车……那些好东西了!”

(1)我们说学贵有疑,读了这一句,你的小脑袋里会出现什么疑问呢?

学生质疑:刚才保罗告诉弟弟什么了?

理清保罗与小男孩之间的给予。

1、过渡:小男孩能把这份关爱真切地带到他脚有残疾的弟弟身边。这其中离不开谁?(保罗)

2、那我们再来看看保罗。他在这一美好的夜晚,有没有在不知不觉中给予别人什么呢?请大家读读课文6-10节。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保罗给予了小男孩希望。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正因为有了保罗的新轿车,才使小男孩产生了给弟弟买车的希望。)

保罗给予了小男孩帮助。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保罗“不由自主”地邀请小男孩去兜风,他想让小男孩快乐!

☉当小男孩一次又一次向保罗提出了要求,保罗都答应了。

☉这期间,保罗又一次误会了小男孩,请大家再读6-11自然段,看看这是怎么回事?(保罗以为……小男孩是为自己,其实他想到的还是……)引读11自然段。

当保罗看到这一切,听到小男孩感人肺腑的话语,他的心被震撼了,他情不自禁地把小弟弟抱进了车,小男孩也坐了进去。汽车缓缓的行驶着,大街上灯光闪耀,商店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圣诞树上挂满了可爱的小礼物,耳畔不时流淌着婉转动人的乐声……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又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学生交流)

为此,保罗也许取消了一个约会,也许错过了一场精彩的球赛,但凝望着兄弟俩如花般绽放的笑脸,保罗才发现自己在给予小男孩兄弟俩希望帮助关心快乐的同时,自己才真正懂得了——(齐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篇5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 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篇6

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使保罗非常惊讶,他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引读到课文第9小节。)

1、自由读课文6~11小节,思考:

为什么保罗又错了。

2、交流:

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回答。

(保罗本以为小男孩是想炫耀一下,但小男孩却指着新车对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

3、品读欣赏:

⑴再读课文6~11小节,想一想这一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

⑵组织交流,并相机练读。

4、小结:

小男孩对脚有残疾的弟弟许下了一个坚定的承诺,也是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多么了不起的小男孩啊!

5、指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现在讲返朴归真,但我们也要从实际出发,因文而异,正确把握理解和感悟的度。这段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解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对我们很有启发。)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2024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给予快乐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