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南怀瑾读后感(通用九篇)

02-23

说起作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一篇好的作文最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相信你此时在为写作文而犯愁了吧!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少年南怀瑾读后感(通用九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少年南怀瑾》。故事中主人公南怀瑾,小时候,性格很调皮,但是,他在学斯文的时候,每当开始上课了,他就会一板一眼,挺直了腰板上课。下课之后,他会把上课和书中看到的一些还不懂的地方问先生,所以他在班里得到的知识也是最多的一个。

他从小喜欢习武,在他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剑仙。可是当他听到有当一名剑仙需要做这做那,需要做一些他觉得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刚开始学剑时,他差点把他的梦想完全抛掉了。不过他有个优点很好,他像我看过的《八十天环游地球》里的福格先生一样,很有安排,就算剑仙挡不了,他还每天***剑。

所以,从小武功就学得非常好,大学当中他还名列前茅,得到了拳击比赛中的第一名,并以最好的成绩毕业了。

读完这本书,我问自己,为什么南怀瑾先生这么优秀?为什么会成为我国这么著名的国学大师呢?我想,他的成功在于平时做事有安排,不懂就问,学***持之以恒,学、玩能合理安排地好,学的时候认真学习,玩的时候玩尽情地玩。

牢记长辈的教导,读书不一定要做官,一定要时刻记着读书要明理的道理。

另外,南怀瑾先生非常服从父母的教导,听父母的话。他从来都不会骗爸爸妈妈。记得有一次,他妈妈让他去打酱油,他非常认真去做这件事,在回来的途中他生怕把酱油打翻了,可是他越注意,最后还是把酱油给弄散了,跑到家如实告诉妈妈怎么把酱油给打翻了,妈妈温柔地对他说,没事,再去打碗来就行了。

他在前面接受了教训。不管这碗酱油是什么,他最后一滴也没有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怀瑾小时候很诚实,足智多谋。

看完这本《少年南怀瑾》,我对少年时的南怀瑾很是敬佩,想想我们现在家境比他好,身体比他棒,他那么瘦弱的身体,还要学武功;而我们呢,连一点点皮肉之苦都经受不了,动不动就怨天怨地。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比如他的家庭背景,更别说被强盗和海盗抢劫了,谁能读得这么好,现在想想我们?我们在各方面的阅读条件都比他以前好得多。

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没有一点上进心呢?为此,我下定决心。这学期,我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2)

这个假期我读了《少年南怀瑾》。它讲述的是少年时代南怀瑾的成长历程。读完这本书,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少年南怀瑾》写的是从出生到求学时期的小南怀瑾。书中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没有特异功能,没有天赋异禀的南怀瑾。他和我们一样,淘气、调皮,喜欢玩耍。可他最后为什么能成为国学大师,书中自有答案。南怀瑾小时候能动能静,上课的时候腰板笔直,认真听课,他特别喜欢读四书五经,不仅背的滚瓜烂熟,而且能把其中的意理理解透彻。下课的时候,他会和同学玩的非常投入。他从小体弱多病,为了拥有强健的体魄,他去杭州找名师习武,在习武过程中,他每个动作都做到反复练习,掌握精髓。在武术方面他也取得很大的成就。

这本书还着重描写南师怀瑾大师父母对他的教育,从他们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到南家的家风、家教,这也为他成为一代宗师奠下基础,因为家风是传承,家风汇国风。有好的家教才能汇聚好的国道。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南怀瑾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是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不具备的品行,他只要认准自己要做的事,就会一往无前,克服重重困难。他会总结古人的经典,学以致用。他为了文化的传承,孜孜不倦。

反观我自己,我发现我有很多很多缺点。在学习中,我总是静不下心来,收不回在玩耍中的心思,我没有必胜的欲望,没有探求根本的意念。很多时候,又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其实欲速则不达。其实读书做人都是一样,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我们才能走的更远更坦荡。

自强不息,永不言弃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3)

读书明理——读《少年南怀瑾》有感500字:

读书是为了什么?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这四个字。我也很赞同,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填饱肚子,而是为了明白人生的道理。

最近,我读了《少年南怀瑾》这本书后,也明白了“读书明理”的意思。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南怀瑾出生到少年时代所经历的事情。南怀瑾是一个很调皮,很贪玩的孩子。总喜欢和同学们追逐打闹,可是,一读起书来,就会特别安静。在课上,总是挺直腰板,一动不动的坐在座位上,听先生讲课。先生教的内容,他都能滚瓜烂熟的背下来。南怀瑾还是个能动能静的孩子,看到别人安静认真的看书,南怀瑾会很羡慕,也会捧起书来读。其实,一开始的南怀瑾,觉得读书就是为了将来做大官,填饱肚子,而不是“读书明理”。他是后来听到祖母解释“一代做官九代牛”的道理后,才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意义。读书并不是为了做大官填饱肚子,而是明理,将学到的知识传授他人。之后,他便以“读书明理”的方向,朝着目标一直前进,后来,就成为了一代“国学大师”。

我们也天天读这些四书五经,可是,从不理解书中蕴含的人生道理,不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只是张嘴大声的读读而已。并没有像南怀瑾那样仔细地研究书中的内容,对比南怀瑾,我们就像读天书一般。我们要学习南怀瑾的读书方法,就要去理解,才能感受到书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和道理,百家笔记网()还有书带给我们的快乐,现在,刘老师我们一种读书的好方法——写赏析。分析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赏析写得好的片段。这个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一本书,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正是因为南怀瑾少年时的努力,一直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后才成为了一代“国学大师”。我们也要像南怀瑾一样,多读书,刻苦钻研,积累人生的经验,做到“读书明理”。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4)

20xx年九月二十九日,一代宗师逝世于苏州太湖大学堂,享年九十五岁。三十日晚上,在太湖大学堂,月朗风清,群星皆隐,一百余名弟子,无不泪眼相对。

还记得南师小时候,自幼饱读诗书,精通佛学,还苦练南拳北腿,最终夺下了冠军。他的家乡,是温州南拳之乡乐清地团叶。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商人,母亲是一位普通女子,叫赵氏。父亲仰周先生对他家教十分严厉,注重家风,事事清理亲力亲为,天天让小南怀瑾到他那背诵《朱子治家格言》,这成了小南怀瑾每天必做的功课。不仅如此,仰周先生由自己带头,照书上养成良好的习惯,立下家规,并让小南怀瑾在功过格里记下功与过。

读了《少年南怀瑾》,我知道了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不治在人心,有责在正己。学会了思考和反省,知道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学会了包容。我想,这就是一代宗师南怀瑾特有的品质爱国爱家、好善乐施、勤奋刻苦、坚毅执着的高贵品质,也铸就了南师近百年的人生传奇。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5)

杜涛臣《少年南怀瑾》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生。文章内容是:在南拳老家,银奶出生。

银奶小时候体弱多病,多病的小银奶偷偷地学书本上的动作练***,倒挂在房间里的梁上,被他爸爸发现之后就安排和他叔叔习武,过了一年多,南怀瑾外出留学,可之后家里被海盗洗劫一空,什么都没了。南怀瑾只能三年都住在寺庙里读书,可南怀瑾一心想习武,就背井离乡,和“四眼和尚”交友,最后成了我们当代的国学大师。

在《少年南怀瑾》这本书的背面,有这样几句南怀瑾说过的话: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需要经常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在传统文化中最正确的答案是“读书明理”。要明白,首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想问中国人,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什么生活”――南怀瑾。

我在想:如果我们家被南怀瑾这样的恶棍抢劫,我们会不会和南怀瑾一样有志气,不放弃原来的梦想,最终有所成就?我想恐怕很难吧。

这篇人物传记给我了一个启示,做人要先把自己内在的坏毛病消除掉,再做事,才会有成就。

李杨这本书是介绍国学大师南怀瑾的童年生活,其父仰周先生率领全家来到了地团叶,做起了生意。这里的人爱好武术,尤其是南拳。南怀瑾就是在这种崇尚武艺的环境里成长。

小时的南怀瑾虽体弱多病,直到七岁还在吃奶;但他天资聪颖,能动能静:学堂里,他屡受表扬;在林伯伯家中,展现了武学天赋。

但南怀瑾的成长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她在家被抢劫,然后被骗了。他反思挫折,然后结合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思维更加严谨。

从反思这点上看,我是有缺陷的,而且是大大的缺陷。他人见我做错了,过来提醒我,我却顶嘴,即使是认错道歉了,但意识里还是自以为对的。有时到了时间,我还没写完作文。面对母亲的责难,我表面上很顺从,嘴里说:

“是我错了,对不起。”妈妈见我这副模样,又说了几句,也走开了;心里我其实在嘀咕:“这么一点时间,怎么写得完吗!

”再就是南怀瑾的坚韧,家中被抢劫,已经导致南怀瑾游学生活的拮据,再被**骗走了大半部分钱。要是我的话,直接放弃杭州,回到老家,等恢复好后,才会再次离开老家。一年前,我与妈妈去广东长隆动物园玩。

本想着开开心心地玩几天,忽然发现还有一背包的作业,于是,“开开心心”变成了“哭哭啼啼”,一到晚上,就哭着闹着要回宾馆写作业。要是当时我有南怀瑾的坚韧就好了。

南怀瑾成为国学大师不是偶然的,他是不懈努力才有如此成就的,我们要学***上值得学***方,不只是坚韧和反思,还有更多的优点等待着去学习。

《少年南怀谨》读后感

赵晶宇做人做事重要是做学问。南怀瑾先生说: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学问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别裁》研究完了,就知道南怀瑾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全做一个好人。

小时候,南怀瑾又弱又病。十几岁时,南怀瑾沉着、稳重、野心勃勃。他在杭州上学时,晚上睡觉前都会把当天所学的功课复***,他不但把每天老师要求的课程完成,还有一个日程表,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每天严格按日程表执行,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经常警示自己“人非有品,不能闲”。

南怀瑾非常善良的。他经常帮助别人。有一次,他帮助了那些因为他的善良而不需要帮助的人。后来,他知道自己被骗了,但他从不减少对别人的帮助,怕再被骗。

南怀瑾也是非常沉着、冷静,而且非常爱国的。在他听到村子被海盗抢劫,父亲被日本人打伤,他没有因为自己身怀绝技,拥有一身武功而冲出去跟敌人正面的决斗,而是拜访各地名师,用一生的时间苦心的研究、传播、重振中国传统文化大业,从思想上与日本人斗争。南怀瑾最后成为了一代宗师,是因为他早早地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并且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他的孝顺、善良、沉着、稳重都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因为有思想、有抱负而不平凡。

总之,读书和学习都是为了学会做人、做事、生活,为了自己和他人而生活,为了让世界更美好,为了让生活更幸福、更舒适。曾看到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里这样强调,我们也应该像他老人家一同去践行、去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

孙逸容在寒假里,老师推荐了一本书!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那就是《少年南怀瑾》哦!

少年时的南怀瑾学问很高。他从小就很听父母的话。我也曾听到过这样几句话: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所以我少年时的南怀瑾,很聪明,对于学***很喜欢的!老师只要稍微指点一下,他就马上会了!

少年时的南怀瑾也是很讨人喜欢的。

老师经常跟我们说,我们读书时一定要记住这样一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它的意义就是:我们在小的时候不用功读书,等老了只留下后悔!

南怀瑾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好,但你要做好人!那才是真正的有学问啊!

徐子涵的书主要讲的事南方一家迁往滴滴团的事。他们喜得银奶、遭海盗抢劫等等。

故事的主人公是银奶,而南怀瑾是他后来改名的。他的经历让我感触良多。从他对南拳感兴趣开始,我就觉得他很好。因为,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在看书,学习拳法。虽然只是一个花拳绣腿,但也显示了他的坚持和勇气。

他的医术也非常强大,因为他的主人发现他一开口就能听懂。这就表明了他的聪明智慧。当记功过格的时候,他也很诚实,不为了一点好奖励,他就多加一个红点。

他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甚至对学习也很好奇。虽然家人被海盗抢劫,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到寺庙里学习,最后成为一名国学大师。

我们的生活其实和南怀瑾一样,我们都应该有他的品质。当我们读书时,我们应该聪明。如果我们不明白,我们应该问老师。如果我们明白了,我们应该尽快写下来。而我们做什么事的时候,应该勇敢一点,不要退缩,你做一件事情,如果很怕它,你这件事情就永远做不好,你应该咬一咬牙,去想:“过下就过去了嘛,不用这样。

”你如果发现一件事情奇怪,你最好抱着好奇的心态去解释它,去认识它,如果碰到疑惑,可以询问其他人,如果这样是对的,就好了,如果是错的,就要开始跟他们说清楚。就这样,我们应该把勇气,智慧,诚实,好奇集于一身,这样就可以把所有难题克服的。

何雨桐《少年南怀瑾》主要说的是南怀瑾的成长故事,第一篇,说的是南拳之乡,说明了地团叶的由来和特点。最重要的就是南拳。南怀瑾是南家的独子。她的父亲叫仰周先生。南怀瑾还有个外号叫银牛奶。

南怀瑾自出生以来身体一直很虚弱,所以一直哺乳到7岁。但少年时期的南怀瑾已经怀着一颗沉着稳重,有抱负的心了。

在书里最让我敬佩的就是南怀瑾小小年纪就严于律己,坚强努力。南怀瑾的父母和《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课文一样,都是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严厉的父亲。下一次,南怀瑾和她的朋友打架,仰周先生把南怀瑾推下水。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南怀瑾一直没有学会游泳。他也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

南怀瑾读书非常认真。即使有人进来,我也不知道。它让我想起我读书时的样子。我要向他学习一点。

南怀瑾非常尊敬她的老师。不管是谁说的,他都会认真考虑自己是否有错。可是我却不是这样,只会说“你不懂,不要乱说,这是书上说的。”我应该向他学习,也许长辈说的也是对的,只是书上没有说而已。

南怀瑾之所以有自己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虽然遇到困难,但南怀瑾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坚持,成为了一代宗师。他是我们学***样。

张栋男我读过少年南怀瑾后,对南怀瑾小时候的故事,充满同情,尤其是他家里遭强匪的那一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南怀瑾,出生于浙江乐清的一个小乡村。六岁开蒙,上私塾,读四书五经,接受旧式教育。到了十一岁,古书已经读得很多了,已经通晓诸子百家,还苦心研***书法,诗词曲赋,就是当今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也没有他读的古书多,而且,还一直读了一辈子。

南怀瑾的父亲非常有经营头脑,他开了许多米店,百货商店,各种各种的店,使家业非常兴旺 ,虽然他排在商人的最后一位,但他坚信自己会发大财。

寒假到了,这年也正好是南怀瑾奶奶的生日家里摆开了寿宴,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开学的日子还非常早,南怀瑾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上学了,父母亲都阻拦不了他,南怀瑾非要去,也没人送他,他就一个人去了,他走了几个钟头走进了城,住进了父亲朋友的家里。

结果南怀瑾出走的这一天夜里,南家就出大事了,一批海盗,把南家的东西都抢走了,幸亏父亲逃出去搬来救兵,母亲化装成佣人逃走了,这才免去了杀身之祸。

这就是《少年南怀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6)

知行合一

我刚一拿到《少年南怀瑾》,就被封面上那位充满侠义的意气风发少年所吸引。这本书讲述了南怀瑾在少年时期的种种经历。当时他体弱多病,为了强健体魄,开始学习武术。而在漫漫习武路上,他勤奋好学,不懂就问,深究其义,积极拜师学知识。在生活中,他实事求是,每日反省总结,在功过格上如实记录自己的功与过,从不为每月的奖励而多记一功,让我感受到了他的诚实与自律。同时,他也很善良,即使被骗也不改初心,还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他坚定信念,知行合一,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后来还获得了“国学大师”的美。南师家族优秀家风的汇聚,严父慈母给予他的呵护、教育以及支持,为他以后的成就鉴定了很大的基础。

读完《少年南怀瑾》后,我发现,南怀瑾身上有许多优秀品质值得我学习。首先是他的学习态度:勤学好问,认真刻苦,不懂就问。仔细想想,我有时在学习上遇到特别难的知识点,一般只是懵懵懂懂地听和看,只学了表层意思,没有像南怀瑾那样去深究它所蕴含的深层道理。如此不求甚解的我,其实浪费了一次又一次宝贵的机会,这样的学习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标,也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另外,他的实事求是、严于律己的态度令我佩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看个人利益,无视法规法律,也不像南怀瑾那样的自律。像2021年7月底,南京毛老太太无视疫情传播危害,偷偷跑到扬州,没有向当地政府主动申报,结果一个人感染了一座城。她的自私让全中国人民愤怒了。如果毛老太能有南怀瑾那样严于律己的品格,那么咱们国家的疫情就不会变得这么严重,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的生活受到这么大的影响。

更为宝贵的是,他有坚定的信念,并能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但许多人会因为很多外界的因素而产生动摇,最终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记得我读幼儿园时,参加了一个跆拳道训练班,想让自己变得强壮,结果因为劈叉太痛苦了而中途放弃了。而现在,我已经参与篮球训练已经5年了。虽然打篮球也很辛苦,但是我靠着像南怀瑾那样的坚定信念坚持下来了,今后也将继续训练,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牢牢记住了这位勤奋好学、严于律己,且一生都为接续中国文化断层而呕心沥血的伟大老人——南怀瑾。“吾日三省吾身”,我要向南怀瑾先生学习,知行合一,努力进取,不断进行自我督促,向着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奋斗。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7)

我这周看了一本书——《少年南怀瑾》。我刚看到第三章,就觉得有点意思,便一口气将他读完了。主人公南怀瑾是个热爱读书的人,他在学校上课非常认真,一遇到不懂的就问。不像我,很多时候看书都是囫囵吞枣的勉强理解。

南怀瑾身上最让我敬佩的是从玩中摸索得到知识。也就是“玩索而有得”,这种事实我们难以做到的。而南怀瑾就做到了。而且南怀瑾的“玩索”并不是字面上的玩游戏,他是从书中去摸索。南怀瑾的父亲周先生对他比较严厉,而正是这种严厉让南怀瑾懂得了玩书本也可以学到非常多的知识。

周先生在看到南怀瑾打哈欠的时候就会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南怀瑾一听到父亲念这首诗,头脑立刻清醒,挺直腰板读起来。想想我自己读书的时候,是不想读就不读。就是爸爸妈妈催我、骂我,我也是随随便虽,一点都不情愿的看着书本,其实是一点内容都没有看进去。现在想想,这样的学习态度很不好,就是看再多的书,也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南怀瑾读书时,把作者的心里想法和写这本书的意义非读出来,我们则读起来没有感情,很随意,觉得只要读完就行了,是为了完成任务。结果就是过了两三天就全忘光了。在读书上,我们必须向南怀瑾学习。

从这本书中我还知道了读书有很多种方法,每个人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方式。错误的方式去读书,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肯定会后悔的。我现在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了,在知道了自己错的地方后,我需要及时改正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我想只要愿意改,那什么时候都不晚。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8)

玩索而有得——读《少年南怀瑾》有感1000字: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少年南怀瑾》。当我翻一开这本书,就觉得很有意思,马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看着这本书,仿佛我也伴随着南怀瑾一起成长。我觉得他很调皮,也很爱玩。下课时,他会主动和同学们追逐打闹,不过一到上课时间,他就马上挺直腰板,认真地听先生讲课,一点也不敢乱动。南怀瑾对学到的文章都会专心背诵,并努力研究每篇文章的含义。遇到比较难懂的文章,他就会礼貌地向先生请教,直到弄懂为止。南怀瑾读书时,别无他想,心中只有书本的内容。这样心无杂念地大声诵读,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只要心里想着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把读书变成像玩耍或唱歌一样有趣的事,就能边玩边领悟书本里的东西,这叫“玩索而有得”。南怀瑾小时候,已经读了很多古书,还特别用心地学习了文学、书法、诗词曲赋等,是一个学识不俗的小“学究”。所以,我觉得南怀瑾从小就很会读书,通过认真、心无杂念地读书,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他在学习时是快乐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是南怀瑾的父亲南仰周先生经常告诫他的口头禅,叫他白天不要打哈欠和瞌睡,要与书为伴。我也要像南怀瑾一样,每天都认真刻苦读书,不懂就问,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以前我读书时,只是随手拿起书本,勉强地张嘴读一读,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就像你买来了一个非常好吃的面包,只咬了几口,没有细细品味,就觉得不好吃,便扔掉了。后来,我静下心来,慢慢地读,慢慢地体会。渐渐地,我发现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可以帮我打开知识的大门,可以帮我找到智慧的源泉,可以给我带来幸福和快乐,可以给我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满足和财富,还可以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啊!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要不然,这些知识的宝藏和快乐的体会,从哪儿来呢?

读了《少年南怀瑾》这本书,加上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我觉得读书和玩,几乎没什么区别,只是前者是用大脑玩,后者是用肢体玩。所以,我们要刻苦认真学习,做到不懂就问,你就会因为获得知识而快乐,体会到书中的乐趣。南怀瑾经过了儿时的努力,获得了“禅学大师”和“国学大师”的美誉,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我想,如果我也像南怀瑾先生一样心无杂念地认真学习,那么读书也将会是一件美妙、快乐的事情,做到真正的“玩索而有得”。

少年南怀瑾读后感(篇9)

少年南怀瑾,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叫杨周先生的人,有一个叫常泰的儿子,常泰儿时,因为身体瘦弱,经常生病。所以母亲很心疼常泰,一直到他七岁母亲才给常泰断奶,因此,常态又受到了同学们的讥笑。其实常泰自己胸怀大志,想让自己身体变好,不给家里添乱,想让同学不讥笑他,他下定决心要学好国学,但其实他更想做的,还是一名侠客。每当他读完国学之后,总会翻开侠客书,有一回看到书中的人物,倒挂在房梁上练武术,常态,心里直痒痒,非爬上房梁不可,于是他开始偷练武术,他武力不足,从房梁上摔了下去,摔出好多乌青,仰周先生听见响动后,从楼上走下去,知道了常态,想学武术,带他去了许多名人大师那里学武功。从此,他在练功天涯便开始了。

我非常佩服书中的主人公常泰和仰周先生。因为常泰不会为一些小事而哭鼻子;提起背书都是滚瓜烂熟;背起书来滔滔不绝;看起书来津津有味;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毫不马虎,精益求精;看见不懂的词语的意思,就马上问老师等等。常泰的优点,谁也说不完,再看看自己,真是没法比了,当然,像常态这样就称天才,我不需要跟天才比,我只需要跟自己比,只要有进步,都是好的。但是,不跟天才比,并不代表,我不学习天才。每个人都要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意思是,见到别人的优点,要马上学习,看见别人缺点要马上反省,并去告诉别人,而且不能学习,所以我也要学习常泰这些喜爱学习的好习惯。

仰周先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把一个只会生病的小孩子教育成了一个能书善画,会让武功的大孩子,扬州先生不但把一个独生子教好了,原来他自己,也会读书背诗,会练功,他练了武功,甚至还能跟村里的武林高手一比高下呢!

让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