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沂蒙》观后感范文精选

02-27

根据您的要求我整理了以下信息:“《沂蒙》观后感范文”。如今电影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好的电影可以不断的激励人们,让人十分感动。这时候我们可以写一篇观后感抒发内心的情绪,观后感重点在于感,但是写的适合要把观的东西也写进去。请详细掌握本文中的解决方案!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1)

《沂蒙红嫂》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部经典电影,通过讲述红军战士杨凤英的英勇事迹,揭示了普通妇女在艰苦战争年代的坚强与奉献精神。观看《沂蒙红嫂》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电影的开篇让我颇有些讶异,因为我们常常对战争有着某种美化的想象,而这部电影却毫不掩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从一开始,电影展现的就是日本军队的残忍和邪恶,他们侵略和摧残着沂蒙山区的百姓。深入剧情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杨凤英,她的丈夫阿全是乡村红军根据地的一名干部。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阿全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红军,成为一名可歌可泣的英雄战士。而杨凤英也决定跟随红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电影中所描绘的杨凤英是一位极其坚强和勇敢的妇女。在战争年代,她放下了平凡的家庭生活,摆脱世俗的桎梏,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她和丈夫分别之后,成为了一位声名鹊起的红军红嫂。杨凤英的勇气和坚韧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在电影中,她面对敌人的残暴和压迫,坚决抗争,坚守家园。她独自扛起了养育孩子和照顾家庭的责任,同时又与日寇对抗,参加抗战斗争,为了抵抗敌人的侵略,她面临了生死的考验,且始终不曾退缩。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妇女所能达到的顶峰,她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每一个观众。

电影中还描绘了杨凤英与其他红军战士的感人情感。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们虽然生活简陋,却血肉相联,在激烈的战斗中相互扶持、互相关心。这种红军间的互助精神,使杨凤英在丧夫后能够坚强地活下去。她与红军战士之间的友情和爱情,使电影充满温情和感动。在最后的一幕中,当红军胜利时,我看到了杨凤英幸福的微笑,那是对革命事业最好的回应,也是对痛失丈夫的一种告别。

通过观看《沂蒙红嫂》,我深深地意识到了革命战争年代普通妇女的伟大和伟岸。她们把自己的家庭幸福放在国家和人民解放事业之上,为了个人的幸福和荣华富贵,她们选择了坚守在战斗的最前线。电影中的杨凤英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她的事迹展示了妇女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发挥出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她是家庭的支撑,是战争年代的红军红嫂,是民族解放的脊梁。

观看《沂蒙红嫂》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一个平凡的妇女都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她们的付出和奉献是伟大的。红嫂杨凤英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她的坚韧和勇敢令我深为感动。她不仅是一位红嫂,更是一位英雄,她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革命的伟大和妇女的力量。

总而言之,《沂蒙红嫂》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通过杨凤英这一人物的塑造,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妇女的伟大。她的事迹让我深受触动,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她一样,勇敢面对困难,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的坚定和勇敢,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妇女的伟大和奉献精神。m.YjS21.COm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2)

今天学校让我们**电影《沂蒙六姐妹》,在**的时候泪水止不住的流,我们沂蒙山的人真是好样的,同时觉得沂蒙山人在战争年代的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思,特别是女主人公月芬一辈子没见过战死在战场的丈夫,自己也勇敢的投身战斗,还有那未成年的小鹤和黑燕也投入到用肩膀为子弟兵架起人桥的沂蒙姐妹,真的好感人啊!正如陈毅将军所说:我死后才能忘记沂蒙山。是沂蒙山的谷子养育了人民的孩子,是沂蒙山的大车发动了革命的胜利。

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们看看《沂蒙六姐妹》她们显现出女**党爱军爱民,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为党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不震撼我们的心灵吗?最后,我听了那凄凉的沂蒙山歌,感动而落泪。

回到现实,我想作为老区的后人,我们应该发扬她们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的沂蒙精神。与她们相比,我们不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命运,只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忙里偷闲看了部电影《沂蒙六姐妹》,感动的难以形容。故事围绕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一个村庄里的六位妇女展开。月芬嫁入模范部队供养家庭。岳父为解放军的工作牺牲了。她丈夫和哥哥参军了。因此,月芬没有看到她丈夫的脸。家里只有婆婆、嫂子和小侄子。

一家人其乐融融,正值华东野战军和王牌军即将会战,各家各户响应号召为解放军准备煎饼、布鞋、粮草,月芬家把自己留用的粮食都用上了,没有了粮,月芬只好去向富农黑燕家借,可黑燕是个童养媳,做不了主,但她思想进步,乐于助人,想了个办法,把自家草棚烧了,趁乱偷出袋粮食给月芬。后来,月芬还是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妇女救援协会的主任兰花。没想到黑燕严厉吝啬的婆婆,在黑燕即将上前线支援的时刻说,烧草棚的事就不追究了。

六姐妹都满怀爱国热情上了前线,做担架队员,炮火隆隆,硝烟弥漫中,她们目睹了解放军舍生杀敌的壮烈场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一个寒冷的夜晚,一段木桥被炸断,姐妹们扛着木板,跳到冷水中,用柔弱身躯搭起了浮桥。解放军没有飞机大炮,却有一往无前的勇敢,有广大人民的支持,孟良崮战役,我军终于取胜,当漫山遍野的解放军挥舞着红旗,喊声震天的一刻,我激动的落泪了。

影片很多地方都很感人,当部队经过村子,可月芬却外出没看到丈夫,她难过极了,回到家,看到枕头上有丈夫躺过的压痕,忍不住抱着枕头失声痛哭,谁想到,这一次错过竟是永别,丈夫和哥哥都在战斗中牺牲了。还有一个胆小的人叫四喜,他一直喜欢兰花。为了向兰花表明自己也学兰花那样进步,他参加了担架队。

兰花接过浮桥,发现四喜不见了。她以为自己被水冲走了。兰花叫了他的名字哭了。突然,四喜带着泥从水里爬了上来。兰花高兴又心痛地拥抱着四喜。

本来是想看《非常完美》的,希望平淡的生活多点笑料来调剂,可是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灵魂都被洗礼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没有太多的正面战场表现,而是通过后方百姓的朴实奉献,侧面表现解放军爱民,勇敢,奋不顾身。我一直在想,如果现在有战争,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也如此无私无畏地奔赴前线,我应该能够做到。因为我对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有着深沉的爱。

在未来,我真的不应该总是沉迷于美国大片。如果我看看这些真实的历史,我会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不再无病呻吟。

和平是很好的。出生在这个时代,我们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和动荡,但我们养成了很多被宠坏的习惯。我只能自己尽我的职责。我希望别人也能这样感动,变得坚强节俭,关注国家的发展变化。几十年后,我们也用自己的努力书写了一段感人的历史!

没想到此文受到这么多的评论,小女子诚惶诚恐中。文中仅是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没想到引起这么多临沂愤青的长六姐妹之中的月芬,一直没见过她的丈夫,丈夫参军去战场,结婚时一只大公鸡代替丈夫,天天盼望能与丈夫认识一下,绣一荷包一表思念之情,为了做好后勤工作,她们昼夜不停地忙,摊煎饼,做军鞋,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她们自报奋勇,东借西凑,月芬一次借粮中,又和丈夫十指交错,失去了一次见面的机会,丈夫拿着她绣的荷包又回到前线,月芬回来后痛哭一场,哭的那么伤心,那么痛,让人看了就心酸,落泪,最后丈夫还是永远的留在战场上,变成常青树生长在沂蒙山上……其中有一段月芬献血的情节让我很感动,当医生说:有没有男人可以来献血的时候。

月芬去鼓起勇气说:“你瞎了吗?我们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线……”陈毅说:

“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90分钟的故事不仅完成了,而且电影也结束了。但是它所诉说的沂蒙精神,没有结束。因为新时代的我们会毫不忧郁地继续传承下去!今天的沂蒙山歌,唱的那么美,那么动人!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3)

什么地方山清水秀?什么地方鸟语花香?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一部关于战斗的电视剧—《沂蒙》,让我们感知以前的战斗故事。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一句歌词唱出了沂蒙山的山和水,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沂蒙山上好风光啊,沂蒙人民更是伟大,从《沂蒙》中我们一起体会。

《沂蒙》演的是抗日救国的故事,父老乡亲们个个英勇善战,击溃日军。有个好市民叫于宝珍,为了救共产党的孩子,她甚至把孙女宁宁送给山寨。山寨说:

“你怎么不把共产党的孩子交给我呢?”于宝珍说:“孩子的父母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我们不能看见共产党的孩子受苦啊!

我们得把我的孙女给你。如果我们给你共产党的孩子,我怎么能负担得起死去的父母!”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禁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而在那个纷争的时代“于宝珍”又何止一位!

那时的生活很艰苦,没有铅笔,没有黑板,他们只能用简单的木板教父老乡亲们写字,学的第一个字就是“人”老师说“:人要学会做人,人也要帮助人,人长大以后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多彩的粉笔。

但这些,是用军人和人民的鲜血换来的,多么来之不易,我们必须珍惜!

原来人们过去生活很艰苦,但他们仍然很快乐。他们生活在痛苦之中,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为了祖国,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现在,我知道,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是他们省下来的,也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我真想对你们说:“谢谢你们了!

”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富裕,我们过得很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不浪费一粒米,一分钱。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一天比一天进步。长大之后成为有用之才,来报效国家!

祖国,相信你的孩子!我们会让你更强大,更繁荣!

今天,我们有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成千上万为八路军和解放军牺牲生命的沂蒙人民。更别说虐待革命**人沂蒙老区人民孤儿的党了。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4)

《沂蒙》主旋律是抗战戏,色调土灰土灰的,主角看不出是演员还是一群真实的沂蒙人,身上的尘土好像要从电视机里扑出来,质朴的声音好像是当年的当地人发出来走出电视机的。每个人都太生动了,每个小故事都太感人了,给人一种心灵的洗涤与全身的冲击。我甚至都喜欢,沂蒙一个个飞扬的人儿。

《沂蒙》是不是管虎从解构灰暗到构建完美的最好见证,我想:就是!我呢,也就是好喜欢管虎的《沂蒙》。《沂蒙》让人看到了真正的“军民鱼水情”,八路军的孩子就是老百姓自己的骨肉,即使再艰难,也“不能亏着八路军的孩子”。于宝珍接受新任务,带着两个八路军的孩子回到家。因为心甜有奶,便将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孩黎明交给心甜照顾。抗战时期条件非常辛苦,哪能有这么多奶水?以至于自己的亲骨肉牛牛饿的嗷嗷哭,不管牛牛怎么哭,心甜心疼地一边流着泪,一边也要先喂饱黎明,多么崇高高的母爱,多么无私的付出,看到这个场景,让人心酸。

更令观众感动的是心爱,一个没有生育过的女人,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在沂生得了重病后,心爱抱着沂生跑了7、8公里的路才找到卫生院,在无法确诊破伤风还是败血病的情况下,医生都手足无措,而沂生的亲生父母接到命令又不得不扔下孩子回到部队,出于一种女人所独具的“母爱”天性,心爱不顾一切,发了疯似的抱着孩子回到了自己的老屋,守着,唤着,不怕被传染的给孩子喂药。终于,沂生的病好了,虚弱的沂生开口叫了一声“娘”,万般的艰辛与折磨此刻具有了意义与价值,母性的光辉在心爱身上闪烁。可以说,平日我看电视一般一夜要跳跃地看三个以上频道,不会紧盯一个台,因为我知道下一个结局,下一个人物,也没有那么个电视值得我坚持的理由。可,《沂蒙》是一个例外,真是一个例外,我自己都始料不及。那些残酷的镜头是我害怕的,那些涂得黑炭一样的脸蛋并不好看,但正是那一幕幕真实的残忍,让我更增添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我一直最不肯原谅地讨厌日本),我把拳头握成地球看电视;而正是那不加粉饰的沂蒙人的灰头灰脑,让我感受了素朴醇厚的美与博大。

剧中的主角于宝珍是一个无知无畏的母亲,人们称她为“女李云龙和女姜大牙”合为一体的女人。而她和沂蒙的她们是让共和国的老帅们“进了棺材都忘不掉”的女人。她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脚踏平了艰难,用小车推出了胜利,一个个儿子送上了战场,打小鬼子,不仅仅是家仇还有国恨。图什么,“我知不道!”

迟蓬演的于宝珍活龙活现,“我叫于——宝——珍!”“我知不道!”“咋的了?”这是于宝珍说得最平常的话,也是最多最有力也是最有趣的话。剧中的心甜、心爱和李阳这些姐妹们都原汁原味地一一鲜活着,不去论什么大事业,甚至还有小家家气狭隘的一面,但面对日本鬼子的害怕愤慨,面对八路军的疼惜大义,都在血管里喷涌。那怕用乳汁救小战士也不认为是什么大举大义,只知道不救就会牺牲。她们有时候为了躲避鬼子活命,为了救八路军战士,养育藏匿八路军留下来的孩子,即使衣衫褴褛,满头青丝乱蓬蓬的,还挂满泥土和野草,黑乎乎的'脸手,唯独没有皱纹的皮肤还知道是年轻人。此刻,我却看到了最美丽的山花,看到了最博大的胸怀。

那些沂蒙的男人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粗布棉袄、黝黑的脸蛋、粗糙的双手、泛黄的牙齿,机警而敦厚地默默做一切,杀日本鬼子,运送八路军的粮食。在日本鬼子杀死亲人时,哭得眼泪鼻涕一大把,这些都不会让人感觉有损形象,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的写照,最阳刚最英武的男子汉。

泪水已经不知流了多少,一句话,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被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所陶醉,现在人们很少再提起老区的人们了,其实即便是现在老区的人们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完全进入小康社会。我所感动的是,老区人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一位革命的老妈妈,为了革命,献出了三个儿子以及自己的老伴,无私抚养八路军的孩子,而最让人震撼的是她的高尚情操,无私无悔,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真的称之为"子弟兵的母亲",正是有无数的这种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群众,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真的不能忘记他们啊!

说起沂蒙山区人人都知道,因为那是我们革命的老区,在那里普写了一曲曲歌颂老区人民的赞歌!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有多少抗日英雄和之前模范出现在那片土地上吗,在哪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高山草地洒下了多少英烈的鲜血,才换来今日的安宁!祝福你老区的人民!

这几天晚上红霞都在看电视连续剧【沂蒙】剧目,体现了当时老区人民支援抗日的光辉历程。看的红霞从心里感动,我们的沂蒙山根据地的人民的鱼水之情,给全国人民留下了好的印象,是我们心中的楷模!看见当时的老区人民忘我的工作支援前线。好儿郎都去当兵抗日,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抛头颅洒热血各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动听的沂蒙山小调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新中国的功臣!我们的沂蒙山老乡!

剧中的沂蒙山区的代表人物,我们的妇救会长一家人,全家人战斗在抗日的前线,男孩全部当兵,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女人在家乡支援前线是全村人的榜样!年轻的心田为了救治伤员,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奄奄一息的战士,为了革命妇救会长的大儿子儿媳,惨死在日本人能侵略者的刀下。为了抗战送走了自己的小女儿参加八路军,为了抗美援朝送走了最小的儿子。在全国解放前夕相伴半生的老伴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前线的战士吃得饱,沂蒙山人民把粮食都支援了前线,自己只能喝糊涂粥来充饥。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区女人,一个值得大家敬仰的老革命战士!沂蒙山根据地的人民!我们的心中的敬仰的老区人民!他们只是老区的代表人物,当年的沂蒙山老区是革命的老根据地,有了他们的贡献,才有今天的新中国!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祝福他们!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祖国和谐美好,兴旺发达,强大的新中国站立在东方!改革开放人人奔小康,我们的老区人民过得好吗?红霞真心的希望你们过得好,在改革开放中一起奔小康,享受新时代的阳光享受美好生活!和我们一起享受五星红旗下温暖和平安!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5)

《沂蒙六姐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它描述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老区张玉梅、伊廷珍等六位妇女,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前线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发动男女老幼支援解放战争的英雄事迹。虽然硝烟弥漫的战争已经远离我们,但沂蒙六姐妹自觉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定的信念,仍然震撼着人们的信,也给我们和谐社会的党政干部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加强修养,坚定信仰。春英得知丈夫牺牲却不敢告诉婆婆,坚强地继续工作;张月芬在丈夫奋战前线的情况下,按照婚约如期与公鸡拜堂成亲,直到丈夫牺牲,也未能见上一面,但仍旧努力地做支前工作……六姐妹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群众,都遭受到了丧失亲人的痛苦,但她们不怕牺牲宝贵的生命,以前赴后继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中,这种坚定的革命信仰让人十分感动。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当前世界形势、国情和党的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为党政机关干部,今后我将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原则,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进一步增强勤政廉政和为民服务意识。

爱岗敬业,拼搏工作。在炮声隆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战争年代,沂蒙六姐妹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做军鞋、护理病员,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三更半夜起床,有时一天步行几十公里,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这种拼命硬干的精神让人敬佩。我所从事的办公室服务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相对较为繁杂琐碎,但是与那个年代的艰苦环境相比,现在的工作条件要胜过过去几百倍,我想,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今天的生活和工作,珍爱岗位,敬业乐业,以十二分的热情拼搏奋斗,没有困难的工作要做好,有困难的工作更要做好,自觉加班加点,务实高效完成岗位职责和领导交付的各类任务。

无私奉献,倾情服务。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六姐妹在没有人的强制的情况下,主动将自己的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倾情服务前线官兵,这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后,我会按照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少讲个人得失,多讲服务大局和基层。

要紧紧围绕我局和部门领导布置的任务开展工作,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工作,带头争创佳绩,发挥好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及时搜集基层单位和各部门的干部群众的意见,积极向领导提出机关作风建设、干部任用选拔等方面合理化建议;要深入基层和其他部门了解情况,加强沟通,及时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力所能及帮助其排忧解难,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总之,观看《沂蒙六姐妹》给我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六姐妹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融入到个人的日常工作中,转化为工作动力,进一步坚定信念,立足岗位,以优异的成绩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赞誉。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6)

这周二下午,学校请我们看了场电影《沂蒙六姐妹》。这部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六位平凡伟大的农村妇女在沂蒙山用智慧帮助解放军赢得战争的故事。

这部电影很好看,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分别是最奇怪的、最疑惑的和最感动的。

令我最奇怪的是:为什么月芬在和她的丈夫结婚时,因为丈夫不在家,就让她嫂子春英抱着一只大公鸡和月芬拜堂。妈妈告诉我,那是一些地方古代的习俗,具体怎么回事没给我详细讲。

呵呵,如果我没问我妈妈,我以为她嫁给了一只公鸡。

最让我不解的是:其中一个姐妹,黑燕,她的身份是什么?我重新看了一篇,也没能搞清楚。

我最为感动的是许多情节,其中两个情节最令人印象深刻。一是一些士兵在与敌人作战过程中受伤,随时可能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当医生大喊:

我们需要给伤员输血。有那位能主动献血?抽我的,抽我的!

月芬一言不发,卷起袖子跑向医生,准备献血。有没有男的?我们需要男人的血。

医生继续喊着,好像把月芬无视了一样。现场所有的人都狠狠地瞪着医生。月芬甚至被这句话惹恼了。你眼瞎了吗!

俺们村儿的男人都上前线了。这样的场景让我感觉到,在抗日战争中,不同的女性和她们的伟大感情。二是战争即将打响。解放军正在与敌人抢占时间和有利地形,但前方的桥梁尚未修好。

正是这六姐妹率先跳入水中,用柔弱的双肩搭起了一座浮桥,赢得了解放军宝贵的时间和战争的最后胜利。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她们平凡但伟大的地方。

没有她们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就没有解放军的最后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通过这个电影,我感受到了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建设新中国的不易;感受到了即便是一位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也能够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坚定了自己好好学习,努力掌握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理想。

。我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电视上正热播一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妈妈说路遥是她最喜欢的作家,《平凡的世界》是她最喜欢的一部**。我被电视剧中简单的陕北方言所吸引和感动。

我身边的陕西文化真多呀!我爱陕西古老而丰富的特色文化,我爱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7)

什么地方山清水秀?什么地方鸟语花香?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一部关于战斗的电视剧—《沂蒙》,让我们感知以前的战斗故事。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一句歌词唱出了沂蒙山的山和水,唱出了人们的心声,沂蒙山上好风光啊,沂蒙人民更是伟大,从《沂蒙》中我们一起体会。

《沂蒙》演的是抗日救国的故事,父老乡亲们个个英勇善战,击溃日军。有一名叫于宝珍的好公民,她为了救共产党的孩子,竟然把自己的孙女宁宁送给了山寨。山寨说:“你怎么不把共产党的孩子交给我呢?”于宝珍说:“孩子的父母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我们不能看见共产党的孩子受苦啊!我们只好把我的孙女交给你了,如果把共产党的孩子交给你,我怎么对得起孩子死去的父母呀!”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禁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而在那个纷争的时代“于宝珍”又何止一位!

那时的生活很艰苦,没有铅笔,没有黑板,他们只能用简单的木板教父老乡亲们写字,学的第一个字就是“人”老师说“:人要学会做人,人也要帮助人,人长大以后要做一个有用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多彩的粉笔。而这些,是用战士与人民的鲜血换来的,多么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原来,以前人们的日子很辛苦,但是,他们依然很快乐,他们在苦难中生活,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有一颗浓浓的爱国心,为了自己的祖国,他们不怕苦,不怕难。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现在,我知道,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是他们省下来的,也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我真想对你们说:“谢谢你们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富裕,我们过得很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不浪费一粒米,一分钱。我们要珍惜着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之后成为有用之才,来报效国家!祖国母亲,相信您的儿女吧!我们会让您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富强!

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可千万不能忘记那些成千上万为八路军和解放军曾舍得性命的沂蒙父老乡亲,党中央更不要亏待了那些曾为革命前仆后继的沂蒙老区人民的遗孤。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8)

沂蒙精神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来领导人们。这是一种人们无法忘记的信念,一种感动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也感动了我。特别是读了感人至深的《沂蒙精神》这本书后,让我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月芬与公鸡拜堂成亲、春英的满怀期待换来的只是丈夫的骨灰、黑燕为“偷粮”烧草棚、兰花哭找有情人的情景催人泪下。沂蒙姐妹扛着门板搭**桥的情景深深烙在我心中。她们用虚弱的身体在冰冷的水中架起了一座人行天桥,使战士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她们中的一些人已经陷入了寒冷的根源,有些人甚至终身不育。为了革命,她们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安全。她们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想想我们。前辈们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我们没有勇气去挑战。

沂蒙人血液中的精神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冲击和洗礼。我们要树立起和沂蒙人民一样的崇高信念,怀着极大的爱心和追求,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只有这样,你才能充实你的心,使你的生活更美好。和平年代,我们远离硝烟战场,生活在她们为之牺牲的新中国的温暖阳光下。在记住她们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审视自己。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做得如何?

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经常有玩忽职守、忽悠上下级的害群之马。他们盲目追求个人利益,背离群众路线,损害群众根本利益。对比沂蒙精神,他们应该感到羞愧。

虽然在过去,面对一些矛盾和困难,我们一直害怕困难和忧虑。通过对沂蒙精神的理解,我认识到只有无私才是无畏的。心中过分计较,患得患失中没有快乐。

坚守信念,珍惜大爱,追求梦想,是美好的人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尽自己所能,怀揣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信念,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认真面对和攻克工作中的难点,实实在在为身边的人做事,就无所谓困难和烦恼,美丽的人生也就在一点一滴中孕育而生。

我深深地体会到,“沂蒙精神”这几个字背后的沉甸甸的分量,是我们牢记先辈奋斗、弘扬沂蒙精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9)

沂蒙精神蕴含着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当年在沂蒙根据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政治上实行民主选举、建立第一个党领导下的省人民政府、颁布我党历史上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让“耕者有其田”;军事上“为群众当兵、为群众打仗”,文化上开展扫盲运动、倡导妇女解放;纪律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作风上“挖野菜也要远离村庄”、开展“满缸净院”运动,“一切为了人民”让沂蒙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权利和利益。

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为民服务解难题,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必须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难点卡点;必须强化基层网格治理,打破系统限制,推动人员力量下沉基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沂蒙》观后感范文(篇10)

一个半小时的《沂蒙六姐妹》看完了。从始至终我眼里的泪水就没有干过;心情也从没有从感动中平静下来。革命老区沂蒙的故事又一次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重新体味了一次战火分飞的战争残酷教育与革命年代艰苦卓绝的不屈精神。沂蒙山,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是从一部电影《百荷花》中得知的。同样的也是一部反应沂蒙老区人民无私支援前线的故事。而多年以后的今天,又一部感人至深的反应沂蒙老区人民支前的优秀影片《沂蒙六姐妹》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同样的是那样的让你震撼,那样的让你心灵无时不在重新接受那时人民对于我们军队我们国家而奉献一切的重新洗礼。

《沂蒙六姐妹》是今年关于表现战争中革命老区人民的最好最真实的影片,也是一部优秀的战争体裁影片。电影所表达的我想更多的是沂蒙老区人民对于解放战争的巨大奉献和牺牲,他们在极其贫苦的生活中,甘于拿出自己的为数不多的粮食,衣服等一切生活须用品且全部无私地奉献给我们的军队。用他们的牺牲来换取我们的最后胜利。但最令人感动还是剧中的一个个鲜活的女主角们,她们同那时的人民大众一样,并没有什么全局的概念与多高的思想觉悟,完全凭借的则是自己对于我们新生活的向往,而不惜牺牲自我。这叫我们今天的人们真的感到汗顔。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汇总3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沂蒙六姐妹》。这部电影以发生在沂蒙山区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为大背景,以著名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为原型而拍摄的。虽然这部戏围绕六个平凡普通的沂蒙山区妇女而展开,但他们身上的坚强勇敢不逊男子汉,从他们柔弱的身上可以得到无穷的力量。六姐妹作为普通的妇女是平凡的,但是她们在不平凡的年代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剧中有无数个感人的瞬间,她们带领全村人在几天之内准备好5000斤煎饼,5000斤马草和200双军鞋;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双肩在冰冷的河中架起“火线桥”……我对六姐妹中的新媳妇月芬印象深刻,她和公鸡拜堂,只因丈夫去前线打仗。她本有一次见丈夫一面的机会却因回娘家借粮而擦肩而过。战争夺去了丈夫的生命而这个连丈夫一面都无缘见到的女人却选择终生不嫁。在剧中她还有一句台词很感人,让我每次想起都忍不住流泪。医生要男同志献血,她说:“医生,你傻了吗!这里是沂蒙山,我们沂蒙山的男人现在都在前线呢!”每个人都珍爱生命,崇尚和平,但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无数的英雄儿女都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战争的残酷、亲人的离去都摧不毁打不倒她们,因为她们有最坚定的信念来支撑。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正是这种爱国精神让她们做到“一口饭为军粮,一块布为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伟大壮举。我们应该继承先辈的遗志,珍惜英烈们用巨大牺牲才换来的的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沂蒙六姐妹观后感汇总4星期三,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观看了《沂蒙六姐妹》!《沂蒙六姐妹》讲诉的是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孟良崮的妇女老小们是如何支持战役的。他们虽然没能在战场上为国打拼,但是他们的后方支援是很重要的,正因为他们为前方战士准备了必备的干粮和打战用品,才致使我们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最后胜利。片中有很多情节让我感动,感觉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硝烟的时代。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六姐妹之中的月芬,一直没见过她的丈夫,丈夫参军去战场,结婚时一只大公鸡代替丈夫,天天盼望能与丈夫认识一下,绣一荷包一表思念之情,为了做好后勤工作,她们昼夜不停地忙,摊煎饼,做军鞋,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她们自报奋勇,东借西凑,月芬一次借粮中,又和丈夫十指交错,失去了一次见面的机会,丈夫拿着她绣的荷包又回到前线,月芬回来后痛哭一场,哭的那么伤心,那么痛,让人看了就心酸,落泪,最后丈夫还是永远的留在战场上,变成常青树生长在沂蒙山上...。其中有一段月芬献血的情节让我很感动,当医生说:有没有男人可以来献血的时候。月芬去鼓起勇气说:“你瞎了吗?我们沂蒙山的男人都在前线。”陈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90分钟的故事在不只不觉中讲完了, 电影结束了。但是它所诉说的沂蒙精神,没有结束。因为新时代的我们会毫不忧郁地继续传承下去!今天的沂蒙山小调,唱的那美好,那么动人!沂蒙六姐妹观后感汇总5《沂蒙六姐妹》以1947年孟良崮战役为故事的背景,通过主人公月芬的眼睛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又真实的故事。影片的开头为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忙碌的情景: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粮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看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 到这里为止我们就已经看到沂蒙山上的百姓们为支援前线战争力所能及的努力着,沂蒙山上的女人们将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送上战场,让男人们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而她们也不甘于落后,通过为部队提供粮食,草鞋来奉献自己的力量。她们一方面强忍着对家人的思念,一方面宁可自己挨饿也要保证完成粮食指标。部队里的每一个战士对她们而言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自己要保护的对象。她们也有过犹豫,有过动摇,有过自私的时候,谁不希看自己的亲人平安,幸福,但是沂蒙山上的百姓们明白没有国哪来的家。这也正是她们的伟大之处。影片继续着它的讲述,故事有徐徐地展开。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成了终身的遗憾…… 不得不承认当我看到月芬满怀希望地推来房门却只看到空空如也的屋子时,我也为之而落泪。等待,期盼,不安,憧憬,幻想换来的却只是一次插肩而过,从此以后就是天人永隔,穷其一生她都未曾看到过自己丈夫的容貌。紧接着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的支前队伍奔赴前线。她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使部队及时奔赴战场。战役在沂蒙山百姓的鼎力相助下取得了成功。正当沂蒙山六姐妹欢欣鼓舞的回到山村时,迎接她们的却是亲人们牺牲的噩耗。影片在全村人们都深切悼念逝去的英雄时达到了高潮,烟庄人们的那一跪是替全中国人们而跪,也是替生活在太平年代,忘却先人的鲜血的我们而跪。《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先人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所做的牺牲,所奉献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在我们抱怨现在的不如意,在我们为游戏、电影而荒废时光的时候,想想先人们所付出的努力、鲜血,想想沂蒙山的人们,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让我们有所触动,有所改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