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优选

03-03

这篇“优秀教案”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的依据。建议您将此页面加入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优秀教案 篇1

一、激趣,导入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可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对于这个谜语学生耳熟能详,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入新课。

2.导入。

复习了《识字4》的谜语后,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板书课题:识字8)

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

运用转盘识字、识词,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教师课前可先在转盘上稍加修饰。在“青”字和“三点水、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下衬上小孩子喜爱的卡通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1.教师扶,教学“清”字。

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他找呀找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呀。”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三点水’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板书:清洁)通过这种故事情境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

2.教师放,学生学习“晴、睛、请、情、蜻”。

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和“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这五个形声字时,教师在原来扶的基础上,充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上面学习“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编得好坏不要紧,只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习到“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练习。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体现了教师的扶放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偏旁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并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师无需多作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巩固所学的字词。

通过转盘讲故事识字、识词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识字8》的新字、新词,这是,教师就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字词。如读法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齐读、打乱顺序读……还可加入一些小游戏,如:考考你、摘苹果、贴书皮等。

4.指导书写: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 把握故事情节,通过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主旨。

3.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不少知道这个故事吧,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一位屠夫又和“狼”遭遇了,那么双方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清代文言代表小说家蒲松龄的名篇《狼》,看看狼与屠户的命运究竟如何。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展示作者及作品的介绍: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自读指导

1.一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轻声朗读,圈点注音生字,读准课文。 学生大概圈点注音以下生字:

缀行zhuì 屠大窘 jiǒng 苫蔽成丘shàn耽耽相向dān dān

目似瞑míng只露尻尾kāo 假寐mèi 狼亦黠xiá

2.二读课文,小声朗读,自读自译,用方框框出常用的、难理解的词语。 学生可能框出以下词语:

缀行 从 并驱如故 大窘 顾 耽耽相向 弛担持刀 少时 径去 目似瞑

意暇甚 方 假寐 黠 顷刻 诈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用法:犬 、洞、意、遂、故、前、敌

3.三读课文,放声朗读,直至读顺:不漏字、不添字、不倒字、不磕绊、不读破句。

4.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5.译文指导

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准确,合乎原文,“达”就是翻译通畅,“雅”就是翻译得美,要有文采。翻译方法不外乎:“对”、“换”、“留”、“删”、“补”、“调”、“变”七个字。

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6.四读情景。《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情景。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

四、复述故事

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学生创造性复述。

提示:①注意小说的情节结构:屠户遇狼(开端)、屠户惧狼(发展)、屠户御狼(发展)、屠户杀狼(高潮、结局)。

②学生可展开想象,可用如下方法对课文“添枝加叶”。A设置环境。B添加动静。C加上声色。D安排远近。E配上衬景。F表现心理。如对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以加风声的描写。

学生小组合作,互为补充。

3.教师点评。

五、欣赏体味本文精彩描写

每位同学认真地选一个地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欣赏其妙。

老师先举个例子,如“一屠晚归”中“晚”说明当时路上已无人,“晚”渲染出当时的时间及恐怖的气氛,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一个小小的“晚”蕴含了丰富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品味语言,方法是用你的笔,圈出一个地方,然后写上一两个关键词,体现你的理解和点评。

学生独立进行语言赏析,全班交流。

重点落实文章第3、4段内容,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运用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狼的狡诈。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运用了动作、心理等描写。

六、主旨探究

文章在最后一段议论嘲讽的仅仅是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多方面谈感受。

师提示:狼代表了坏人,代表了恶势力,代表了困难。

明确: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特别是在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遇

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文章中的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七、拓展阅读

《狼》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把这则小故事和课文作比较,写得如何?又能得到哪些启示?谈谈你的想法吧!

优秀教案 篇3

关键词:网页设计;教学设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6-5946-02

本项目结合网页设计课程特点,立足动漫专业实际岗位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动漫专业的实际岗位案例项目,将网页前端设计师岗位所需的实践课程与企业应用相合作,开发项目化实践教学环节,并置换原教学计划内课程。教学环境以工作过程作为要素,学生主导,教师组织教学,培养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升网页前端设计师的首岗适应和多岗迁移能力,实现社会对人才需求与教学培养目标的对接。

1 现状分析

1)教学对象。动漫专业的学生对网页设计存在一定的兴趣,需要合理的企业项目引导;生源水平参差不齐,需要一定的分层次教学;学生的程序逻辑思维不强;学生在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上还有所欠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弱,需要适当引导和培养。

2)课程体系。现有的课程包含设计、实现等多方面要求,内容涵盖较广,就已有网页设计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来说,对于后续课程的开展不利。Web开发方向的基础课程就是本门课程,后续课程中对于JavaScript、Flash等一些前端技术的要求,也应该在本门课程中予以涵盖,至少让学生了解对应技术的简单应用。

3)教材内容。一方面,学校教学没有合适、合理、符合岗位的实时素材,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素材时效上都不尽人意,另一方面,企业中项目快速更新,却缺乏有效的总结和整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学校和企业之间达不到信息的优化和共享。

4)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充分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与新时期高职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指导思想不符。老师上课讲,学生听,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自然受影响,不利于高职学生提升专业素质。

2 教学实施

针对高职动漫专业的生源特点,从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出发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改造,覆盖必须的知识技能,并按任务难度递进,设计本课程的教学项目,课程中项目的排列顺序遵循个人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成长规律。课程内容依据对网页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分析来确定,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是根据常见的网站类型来设计项目载体,项目均来源于真实项目,将行业与专业紧密结合,选用实际典型案例,每个项目以项目完成目标作为教学方向,以项目实践全过程作为教学进程。并按照企业的制作标准及时间进度进行规划与要求,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感受真实工作情境,熟悉工作流程。突出对学生对网页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的训练。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项目具体实施依托浙江普达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从学生熟悉的动漫设计类网站上取素材,从日常应用着手,熟悉网页需求,在实践教学项目的选择上,采用实际场景中的真实案例,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案例采用企业的实际案例,融合HTML、CSS、JS、CMS等相关技术,通过这些案例的完成,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如何才能顺利就业。

项目综合表如表1。

Web设计课程由若干系列课程组成,如《HTML网页设计》、《CSS/DIV/JavaScript客户端动态网页编程》等,而此课程提供的项目案例为后续系列课程准备了足够的实践基础,后续课程就是在本门课的基础上进行再开发。

3 项目特色与创新

1)立足企业,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与浙江普达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享,促成“校中厂”实体, 加强企业特色的传达和企业文化宣传,让学生切身体会网页设计师岗位的就业前景,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2)融合网页前端设计师岗位需求,强化技能煅练,加强学生就业能力

依据市场和企业的职业需求变化,老岗位部分实践教学案例可以直接移植到新岗位。以真实岗位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从实际应用中取材,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加大学生实战的机会和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迅速融入企业,扎根社会。

3)改变现有的网页课程教学模式

通过课程改革,利用教学辅助平台提供学生自学和扩充知识面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教学网站共享教学资源,学生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自主测试,同学们可以通过教学网站的论坛讨论问题,实现网上答疑,将学习延伸到课下,增加师生交互,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结束语

本项目在课程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实验设计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和创新。通过构建教学辅助站点,授课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兴趣,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教学环节的形成性评价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江海燕,杜林,李树金,赵珂。探“网页设计”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9(2).

[2] 田小云。论动漫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A].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248.

[3] 张云志,刘春雨,侯志江。关于动漫市场培育、动漫教育优化及增强动漫产业竞争力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6):171-172.

优秀教案 篇4

平方差公式教学课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掌握公式特征。

2、使学生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推导平方差公式,掌握公式特征,并能正确而熟

练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并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它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述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2、计算 (演板)

(1)(a+b)(a-b) (2)(m+n)(m-n)

(3)(x+y)(x-y) (4)(2a+3b)(2a-3b)

3、引入新课,由2题的计算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征,结果特征(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平方差公式

由上面的运算,再让学生探究

现在你能很快算出多项式(2m+3n)与多项式(2m-3n)的乘积吗? 引导学生把2m看成a,3n看成b写出结果。

(2m+3n)(2m-3n)=(2m)2-(3m)2=4m2-9n2

(a + b)(a - b)= a2 - b2

向学生说明:我们把

(a+b)(a-b)=a2- b2 (重点强调公式特征)

叫做平方差公式,也就是: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3、练习:判断下列式子哪些能用平方差公计算。(小黑板)

(1)(-x-2y)(-x+2y) (2)(-2a+3b)(2a-3b)

(3)(a+3b)(3a-b) (4)(-m-3n)(m-3n)

2、教学例1

(1)(2x+1)(2x-1); (2) (x+2y)(x-2y)

(2)分析:让学生先说一说这两个式子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再说一说哪个相当于公式中的a,哪个相当于公式中的b,然后套公式。

(3)具体解题过程:板书,同教材,略

3、教学例2 例3

先引导学生分析后指名学生演板,略

4、练习:课本P110 1(指名演板) 2、(口答)3、演板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

1、填空:(1)(x+3)(x-3)=__________ (2)(-1-2x)(2x-1)=______

(3)(-1-2x)(-2x+1)=_____________ (4)(m+n)( )=n2-m2

(5)( )(-x-1)=1-x2 (6)( )(a-1)=1-a2

2、选择题

(1) 下列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2a-3b)(-2a+3b) B、(- 4b-3a)(-3a+4b)

C、(a-b)(b-a) D、(2x-y) (2y+x)

(2)下列式子中,计算结果是4x2-9y2的是( )

A、(2x-3y)2 B、(2x+3y)(2x-3y)

C、(-2x+3y)2 D、(3y+2x)(3y-2x)

(3)计算(b+2a)(2a-b)的结果是( )

A、4a2- b2 B、b2- 4a2&

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思、床、前、明、举、低、故、乡”8个生字,会写“头、乡、是”3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磁带。

2.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看图说话,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

三、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想一想诗人在深秋的月夜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初读古诗,考查识字情况,进行识字:

1.像刚才听到的那样轻声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组内交流,把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

3.教师抽查学生识字情况(问学生认识的字是怎么认识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

5.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相互认一认,看谁认得多?

6.教师说生字,学生出示相应卡片。

7.去掉拼音,齐读生字。

8.教师抽读生字,随机连词。

9.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播放《找朋友》歌曲)

10.将字卡贴在黑板上,问学生黑板上的字你都记住了哪些?你是怎么记住的?

五、熟读古诗

1.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2.抽生读;

3.分男女读;

4.齐读古诗。

六、感悟、理解古诗:

1.自由轻声朗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小组讨论汇报)

2.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4.你有过想念亲人的感受吗?具体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5.带着想念亲人的感受再读一读古诗。

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教师画出诗的节拍,强调古诗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抑扬顿挫。

2.播放音乐教师边叙述情景边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抽生读(评议)。

5.指名齐读古诗,注意读出感情,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6.男女生赛读(评议)

7.分组赛读(评议)

8.同桌赛读,互相评议。

八、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1.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2.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

3.活动:唱健康歌。

九、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头、是、乡”,小组展开讨论:这三个字怎样写?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2.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范写,并强调书写要领(“头、乡”是独体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头”字要注意两点的位置,“乡”注意两撇折的排列,最后一笔不宜过短,要与整个字相称。“是”字下面的“疋”不要少一横。)

3.课件展示。“头、是、乡”三个字的书写过程。

4.学生写。书空、描红、仿写。(注意书写姿势)

5.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并用大屏幕展示书写好的。

十、课外延伸

古诗朗诵会。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象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分段落。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品味课文的语言。

3、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并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2.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夹竹桃图片,以及相关语段)的课件及音频。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谈话,简介夹竹桃。幻灯片出示夹竹桃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结合图片说说所看到和了解的夹竹桃。

简介夹竹桃。(课件出示)

2、板书课题

(二)、精读探究分析

1、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自由读文章,交流、讨论学习

a.同学们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NnS88.cOM 活动范文吧】

(课文的第二、四、五自然段是直接描述夹竹桃的。)

b.请同学们齐读这几个段落。

2、讲读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自然段)

(2)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课件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课件出示: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5)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作用。

(6)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别写了哪些花来衬托夹竹桃的韧性的?指名读“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读出“应有尽有”的语气。

(7)小结。

第3、4自然段通过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衬托和夹竹桃花期之长,始终如意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3、讲读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的许多幻想”,也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

a.这是什么景象?

b.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轻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作者对夹竹桃的想像还不止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作者的许多幻想。出示月夜风景图(课件出示)老师配音乐,朗读第5自然段。学生配乐读课文第5自然段,自主学习:

a.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b.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小组交流,汇报

(5)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靡丽,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6)尝试背上述自然段。

(7)“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产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张有着树木影子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4、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六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组织学生讨论后小结: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可以引起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结,照应第1自然段,点明了“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

(三)、总结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朗读第1、6自然段,弄清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位,体验衬托和想像的好处。

(四)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1、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课件出示)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课后完成背诵。

2、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3、写一种你熟悉的花卉,突出你最喜欢的那一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优秀教案优选》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优秀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